我国慈善信托制度之创新、局限与完善.doc_第1页
我国慈善信托制度之创新、局限与完善.doc_第2页
我国慈善信托制度之创新、局限与完善.doc_第3页
我国慈善信托制度之创新、局限与完善.doc_第4页
我国慈善信托制度之创新、局限与完善.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慈善信托制度之创新、局限与完善 2018年11月第39卷第6期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INNER MONGOLIASOCIAL SCIENCESNOV2018V0139No6DOI1014137jkiissnl0035281201806016我国慈善信托制度之创新、局限与完善周乾(合肥工业大学文法学院,安徽合肥230009)摘要慈善信托入法是我国慈善立法的进步。 慈善法引入慈善信托制度,为信托原理与慈善行为之间建构起了法律桥梁。 该法通过专章的形式对慈善信托的含义、报备、受托人要求及信托监察人作出了规定。 其创新之处在于通过登记备案制简化了慈善信托的设立程序,将信托公司纳入受托人范围为慈善事业注入了新活力,不再要求设立信托监察人使慈善信托设立更加方便、可行。 其局限之处在于将慈善信托作为公益信托的子概念,对慈善目的的纯度要求过高以及慈善信托税收优惠制度不健全。 未来可用慈善信托取代公益信托、对慈善目的的认定采用混合标准、明确慈善信托税收优惠制度,实现慈善信托法律制度的改进。 关键词慈善法;慈善信托;慈善目的;税收优惠DF4382A10035281 (2018)06008807慈善法颁行以前,我国法律体系中没有慈善信托的概念,慈善事业基本都是通过基金会、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这三类社会组织实施的。 自xx年9月1日起,慈善法生效,人们从事慈善事业时多了一种法律选择慈善信托。 从制度建设的角度看,慈善信托人法是我国慈善立法的进步。 与公益信托制度相比,慈善信托制度规定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何处?与立法期待相比,慈善信托制度还存在哪些缺陷?本文将尝试论证以上问题。 一、慈善信托制度之创新计划经济体制限制了慈善事业发展的空间,而市场经济的发展生成了财富盈余,让慈善从一个名88基金项目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我国慈善信托税收优惠问题研究”(编号18YJA8xx3)。 20180710作者简介周乾,男,合肥工业大学文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 词变成了现实。 中国经济近年来的快速增长成就了一批企业家。 这些人有参与慈善的经济基础,其中,相当一部分人有参与慈善的意愿,但我国传统社会组织的行为并不令人满意。 因此,市场对参与慈善的方式有了新的期待,而慈善法引入慈善信托恰逢其时。 该法对慈善信托规定的创新主要包括设立登记的备案制、将信托公司纳入受托人的范围以及不再必须设立信托监察人。 (一)在信托设立上实行登记备案制慈善法颁行之前,公益信托没有获得发展,原因之一是配套管理制度的缺位。 根据信托法自2000年到20l1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年度GDP平均增长率达到1022,增长率最低的xx年也达到83;xx年到xx年,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年度GDP平均增长率达到726,增长率最低的xx年也处于67的增长水平。 数据国家统计局网站(datastatsgovoneasyqueryhtm?=C01),xx年12月16日。 上海卢湾红十字会“万元餐”事件、郭美美炫富事件、河南宋庆龄基金会违规放贷事件等丑闻使社会公众对公益类社会组织的公益性心存疑虑。 万方数据第62条的规定,公益信托的设立及受托人的确定均需要经过报批程序。 主管批准的管理机构又因公益事业细分领域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这种分散且严格的管理体制是可以理解的一是政治安全的需要,防止小部分人以公益的名义搞非法组织;二是保障税收收入的需要,防止部分组织打着公益的旗号偷税漏税。 但是,这种分头管理的模式不但给公益信托的发展带来诸多不便,而且让公益信托的设立缺乏可操作性。 从萨拉蒙(Lester MSalamon)教授编纂的非营利组织法律国际指南介绍的情况来看,世界上对慈善组织等非营利组织基本上都是采取注册制而非审批制,在普通法系国家,甚至连登记都不需要,只要符合法定条件,即被推定为合法的慈善组织。 而从慈善信托的性质来看,应该更多地体现委托人参与的自决性,公权力不宜介入过深。 慈善法第45条规定了慈善信托的备案问题。 备案不再是信托设立的必要条件,只是不备案就不享受税收的优惠,负责备案的部门为民政部门。 慈善法的实施带来了慈善信托管理体制从分散到集中的转变。 通过备案制的制度安排,降低了慈善信托的设立门槛。 从事前审核到事后备案的变动体现了国家鼓励发展慈善事业的姿态,也体现了主管部门简政放权的思想。 当受托人违反信义义务或无力履行职责时,委托人可以自主变更受托人,信托终止后的清算报告也只需要向主管机关备案。 可见,委托人的权利扩大了,这也符合信托设立中的意思自治原则。 从审批到报备,体现了对私权利的尊重。 这种转变必将促进我国慈善信托事业的发展。 (二)将信托公司纳入受托人范围根据慈善法第46条的规定,可以担任慈善信托受托人的主体包括慈善组织和信托公司两大类。 从立法过程来看,大众对于慈善组织担任受托人基本无异议,而将信托公司纳入慈善信托受托人的范围是有过争论的。 笔者认为,将信托公司纳入受托人范围属于立法的进步。 开放式的慈善发展要求有信托公司的参与。 慈善法采纳了大的慈善范围,不但包括扶贫济困还包括促进科教文卫事业的发展、改善环境等。 慈善的范围之广意味着发展慈善事业任务的艰巨,有些问题甚至已经跨越国界。 例如,终结贫困、管理全球健康、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被称为21世纪的全球性任务。 ?这些任务都属于大慈善的范围,而政府无法全部独立承担,进而需要社会资本的参与。 “中国慈善事业需要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借重一切可以借重的形式。 _2o从理论上讲,慈善组织、信托公司、个人均可担任受托人。 但由于我国诚信体系尚未完全建立,普通个人尚不能在慈善信托中胜任受托人的角色,因而信托公司不同更适合担任受托人。 我国信托业资产规模自xx年首次突破1万亿元以来,每年都以整万亿的规模递增。 xx年末,全国信托资产规模达到304万亿元,首次超越基金业管理规模。 xx年末,全国信托资产规模达到747万亿元,首次超越保险业735万亿元的资产规模,成为仅次于银行业的第二大金融子业。 我国信托业近6年的资产规模情况如图l所示。 3025一鉴20壁,。 掣震10帑50图1中国信托业资产规模(万亿元)从资产规模来看,信托业已跨人20万亿元的时代,稳居金融业第二。 众所周知,信托业是有参与门槛的,信托的合格投资者基本都是以100万元为起点的。 而中国的信托资产主要由货币资金构成。 所以,信托业庞大的资产规模背后是可观的高端客户群体。 这些群体构成了慈善信托的潜在委例如,扶贫事业归民政部管理,教育事业归教育部管理,卫生事业归国家卫计委管理。 有学者认为,我国对于慈善信托的态度从审批制直接进入备案制,跨度过大。 参见赵廉慧慈善信托税收政策的基本理论问题,载税务研究)xx年第8期。 笔者认为,我国目前的慈善事业领域还比较集中,备案制可以满足现实需要,也是鼓励慈善组织发展的一个信号。 但伴随着慈善事业领域的拓展,可以考虑组建专业人士构成的慈善事业认定委员会,对慈善信托的慈善性进行专业认定。 这样一方面可以减少行政人员对慈善组织认定的困扰,另一方面可以筛查出符合慈善目的的信托,使其顺利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未经过审查和备案的信托不是慈善信托,但仍然可以从事慈善活动,只是不享受税收优惠而已。 数据中国信托业协会官网(xtxhxtxhstatisticsindexhtm),2018年9月29日。 89万方数据托人。 让信托公司担任慈善信托受托人,意味着在社会资本与慈善事业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信托公司有能力在慈善信托中履行受托人职责。 慈善信托的受托人应具备一定的资格条件。 美国法认为,只有社区信托机构和慈善机构才具备这种资格。 旧_(P2从现实来看,通常是由慈善机构担任受托人。 慈善机构的资本运作能力往往会超过一般社区信托机构的水平,而且,它具有跨社区的特征。 但从我国信托业的利润水平来看,信托公司的市场运作能力较强。 无论是在货币市场还是资本市场上,都能看到信托的身影。 而且,从信托业长期践行的“刚性兑付”情况来看,我国信托公司近十年来一直在以自己的行动证明自己的声誉,而诚信是慈善信托受托人的必备品质。 信托公司担任慈善信托受托人可以为慈善工作提供资金支持和渠道支持。 资金支持有两层含义,一是资金本身的支持,二是资金增值即通过资本运作带来的支持。 而渠道的拓宽又会进一步加强资金的供给。 信托公司通过信托运作可以实现参与慈善方式的转变。 从资源层面来看,通过信托公司的金融运作可以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从资金层面来看,可以为慈善资金注入造血功能,实现慈善资金的效用最大化。 这些功能与优势是普通慈善组织担任受托人难以实现的。 因此,将信托公司纳入受托人范围属于立法的进步。 (三)不再强制设立信托监察人我国信托法中要求公益信托必须设立信托监察人4(P26们,而且赋予了信托监察人较大的权力,包括自行决定起诉权、对受托人报告的认可权。 但是,信托监察人的义务与责任却没有在信托法中体现。 信托监察人承担着对受托人进行监督的职能,目的是保障范围广泛但又不确定的受益人的利益。 要求设立信托监察人制度无疑会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受益人的利益,但也会增加公益信托设立的成本。 而且,由公益事业管理机构指定信托监察人口|(P152的做法可能导致信托监察人成为行政审批机关的代言人,不能有效地保护受益人的利益,导致设置信托监察人的目的落空。 慈善法第49条规定“慈善信托的委托人根据需要,可以确定信托监察人。 这就意味着,在慈善信托中,信托监察人的设立不再具有强制性。 委托人对是否设置信托监察人有自主决定权。 委托人一旦有了设立慈善信托的意思,即可比较方便地付出行动,而不必再纠结于如何选择监察人,90使慈善信托的设立更加便利。 慈善信托不要求必须设立监察人的机理在于受托人需要外部监察的可能性相对较小。 慈善法与信托法相比,其对受托人的要求更加严格。 在信托法的语境下,民事行为能力健全的自然人、法人均可担任受托人;在慈善信托中,只有慈善组织和信托公司可以担任受托人,自然人不可担任受托人。 事前对受托人遴选阶段的高要求意味着在事中和事后对受托人的监督更简单。 慈善信托不再必须设立监察人,降低了慈善信托的设立成本。 而且,即使设立了信托监察人,对监察人的权力也要有所限制。 慈善法对信托监察人的职权作出了明确规定,指出其职责是维护委托人及受益人的权益,发现受托人难以履职或违反义务时可以起诉,提起诉讼之前需要向委托人报告。 慈善信托制度对信托监察人设立要求的弱化及其权利的细化,是为了慈善信托在设立阶段更方便,在运行阶段少受不必要的干预,最终目的是鼓励慈善信托的发展。 二、慈善信托制度之局限纵观慈善法对慈善信托的法律规定及信托法的相关规定,不难发现,尽管我国法律对慈善信托的设立程序、受托人确定及信托监察人情况作出了单列性的规定,但是,也存在一些立法上的遗憾,包括将慈善信托归属于公益信托、对慈善目的的纯度要求过高和税收优惠制度不健全。 (一)将慈善信托归属于公益信托慈善法颁行以前,信托法研究中存在“公益信托”和“慈善信托”两种提法。 公益信托是相对于私益信托而言的,是为实现公共利益而设立的信托。 _6j(P52可见,公益信托有法律依据,慈善信托无从数据来看,截至xx年底,全国有22单慈善信托备案,其中,2l单的受托人有信托公司参与,19单由信托公司独任受托人。 从2叭2年到xx年,我国信托业每年的利润总额分别为4414亿元、56861亿元、64230亿元、75059亿元、77182亿元。 从数据可知,尽管行业利润总额增速放缓,但仍保持增长的势头。 数据xtxhxtxhanalyzein-dexhtmxx年12月16日。 因为我国法律并没有对信托监察人作出详细的规定,信托监察人的任职资格、责任范围、议事规则等都没有明确。 在信托法的语境下,信托监察人也可能是信托当事人为了信托成功设立的需要而作出的策略安排,实际上并无监察之实。 万方数据法律确认,对于两者的关系没有明确的法律界定。 从信托看,公益信托起源于英国,原文直译为慈善信托,指为未来不特定多数人设立的信托。 英国的慈善信托被日本引入,称为“公益信托”7(只292,我国在xx年的信托法中又沿用了日本的作法,用了“公益信托”一词。 在慈善法出台之前,相关文件中也提到过慈善信托。 但是,从法律层面上看,慈善信托还不是一个法律概念,处于一个被公益信托取代的状态。 xx年的慈善法又引入了慈善信托。 所以,慈善法的颁布使慈善信托在我国由一个学理概念变成了法律概念,它的范围比公益信托要窄。 这种关系确认可以避免概念运用上的混乱,却又带来了对“慈善”与“公益”认识上的偏差。 公益信托在我国信托法中已有专章规定,在实践中也已运行。 既然已设置公益信托,为何还需要规定慈善信托?这两种不同于私益信托的信托类型之问是何种关系?慈善法给出的答案是“慈善信托归属于公益信托”。 所以,目前在中国的法律文本中存在“公益信托”与“慈善信托”两种说法。 将“慈善信托”归属于“公益信托”的界定方式引发的问题是公益信托被割裂为慈善信托及不属于慈善信托的公益信托。 前者主要适用慈善法,后者适用信托法。 但实践中如何区分两类公益信托仍是一个问题。 通过慈善法中对慈善活动兜底性条款的规定,可以预测的是不属于慈善信托的公益信托将没有存在的空间。 因此,将慈善信托归属于公益信托是慈善信托法律制度的局限之一。 (二)对慈善目的的纯度要求过高根据信托法第63条的规定,公益信托的财产及收益均不得用于非公益目的,即公益信托在目的上必须具有完全的公益性。 当信托目的为复合构成时,每项信托目的都必须具有公益性,若信托目的中有一项为非公益目的,则该信托整体上不可视为公益信托。 正是这样的纯公益性要求导致我国纯公益信托很少见,更多的是准公益信托。 在美国,从事公益活动可以选择非营利法人、非营利非法人社团和公益信托三种组织形式,其中,以公益信托方式进行公益活动的约占三分之一。 1公益信托的方式被大量采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并没有对该种信托类型中的“公益性”作出100的要求。 我国慈善法第105条指出,受托人若将信托财产及其收益用于非慈善目的,则将面临承担法律责任的风险。 也就意味着我国法律要求慈善信托中慈善目的的纯度必须为100。 当信托包含多重目的时,若其中包括非慈善性的目的,则该信托整体上不能被认定为慈善信托。 法律作出此种规定是为了防止有人借慈善之名行非慈善之事,甚至以慈善的名义来达到某种商业目的。 笔者认为,慈善信托对慈善目的的高要求确实能够严把慈善信托的入门关,防止部分别有用心的组织打着慈善信托的幌子从事商业信托的业务。 但是,从我国公益信托的实践经验来看,现实中更多的是信托财产与收益分别用于非慈善和慈善的状况。 xx年8月,中信信托成立的“中信开行爱心信托”属于慈善性剩余信托,委托人将超过预期收益的部分捐赠给宋庆龄基金会用于慈善活动。 xx年12月,百瑞信托启动的“百瑞仁爱天使基金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中,也是信托投资收益用于慈善事业,信托本金可以返回给委托人。 p1纯粹意义上的公益信托目前只有1例,即xx年6月成立的“西安信托512抗震救灾公益信托计划”。 从实践中可以看出,慈善目的的单一性与纯洁性固然美好,但却并不实用。 而慈善与商业的结合却能带来超出闭锁发展的社会创新价值。 、l0可见慈善目的纯粹化原则会将诸多有意参与慈善信托的组织排斥在慈善的大门之外。 (三)慈善信托税收优惠制度不健全从理论上看,慈善信托应当享受税收优惠。 民间性与自愿自主性是慈善公益事业的典型特征。 11P52“3慈善信托与政府行为不同。 政府行为往往具有强制性,所以政府不能成为从事慈善事业的主体。 慈善信托是用民间力量去完成了本该由政府承担的使命,为国家节省了开支,所以政府应当进行相应的税收返还。 受托人只是信托财产的保管运营人,并非真正的财产所有权人亦非受益人。 故以获利为目的向财产占有者征收流转税、增例如国务院关于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xx61号)中提出“鼓励设立慈善信托,抓紧制定政策措施,积极推进有条件的地方开展试点”。 非营利法人并不是不允许其营利,而是即使营利了也不得将收益分配给成员。 这种形态在美国非营利组织中占有主要地位。 非营利非法人社团类似于个人合伙,因其组织性与自然人有别,因其人格不独立而区别于法人。 非营利法人的经营活动分为两类,与自身宗旨相关的和不相关的。 对于相关的经营活动,享受免税待遇;对于不相关的经营活动,则按普通法人征税。 非营利非法人社团不是独立的法律主体,因而面临一些法律实务难题。 比如,可能导致其他主体对非法人团体的财产赠与行为无效以及非法人团体本身不能以自身的名义对外承担责任,需要团体成员来承担责任等。 9l万方数据值税及所得税均不符合信托的交易结构。 早在xx年,我国信托法第61条就提出“国家鼓励发展公益信托。 然而,16年过去了,标准的公益信托只有1例。 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相应的促进措施,特别是公益信托的税收优惠制度没有落地。 慈善法创造性地将慈善信托作为捐赠人参与慈善的一种方式加以规定,也包含了按要求备案的慈善信托可以享有税收优惠的意思。 也就是说,慈善信托并不是当然的享有税收优惠。 慈善信托若想享受税收优惠,则必须通过依法成立、以书面形式申请和按要求报备三个程序。 若没有按要求报备,则不能享受税收优惠。 慈善法第45条并没有指出慈善信托享有何种税收优惠、优惠到何种程度。 而且,对于何时出台税收优惠的具体制度没有给出具体的时间表。 慈善法第7982条列举了涉及慈善的税收优惠制度,这种优惠与慈善组织相关。 但是,从现行信托法与慈善法来看,慈善信托未被纳入慈善组织的范围。 因此,也就不能享受相关的税收优惠。 这无疑会伤害委托人参与慈善信托的积极性。 如果没有明确的税收优惠制度,慈善信托就可能面临双重征税问题。 慈善信托税收制度的不明朗导致慈善信托发展前途的不确定。 三、慈善信托制度之完善慈善信托体系的清晰化及规模的扩大有赖于法律制度的改进。 就慈善信托法律的完善而言,建议未来用慈善信托取代公益信托、对慈善目的的认定采用混合标准、明确慈善信托税收优惠制度。 (一)用慈善信托取代公益信托信托是英国人在法律领域取得的最伟大的成就。 作为信托的母国,英国的慈善信托是与私益信托对应的类型,指为未来不特定多数人设立的信托。 美国信托法重述(第二版)第348条规定,慈善信托是基于信赖关系产生了财产转移,持有财产者须为慈善目的处分财产并负衡平法上的义务。 美国法认为,慈善的目的包括济贫、改善健康、促进教育、公共目的、宗教发展及其他对社会进步有利的目的。 12(P36S)与私益信托相比,慈善信托的显著特点是受益对象不特定。 委托人可以设定受益人的资格条件或数量、范围,但不可直接指定受益人是谁,即慈善信托的目的是增进不特定人的利益,区别于委托人为自己或指定受益人利益的私益信92托。 可见,英美法中“慈善”的范围接近“公益”。 再看我国现行法对于“慈善”与“公益”的界定。 根据慈善法的规定,慈善信托是指“委托人基于慈善目的,依法将财产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照委托人的意愿以受托人的名义进行管理和处分,开展慈善活动的行为”。 根据慈善法的规定,慈善活动包括“扶贫、济困;扶老、救孤、恤病、助残、优抚;救助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害;促进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的发展;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符合本法规定的其他公益活动”。 而根据信托法第60条的规定,公益信托中的公共利益目的包括“救济贫困;救助灾民;扶助残疾人;发展教育、科技、文化、艺术、体育事业;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环境保护事业,维护生态环境;发展其他社会公益事业”。 通过以上法律规定可知,我国法律规定的慈善活动并不比公益活动少,慈善信托的范围也并不比公益信托的范围窄。 通过以上论述可知,无论是从内涵还是从外延上看,慈善信托与公益信托趋同。 既然我国慈善法吸纳了大慈善的范畴,就不难判断,随着慈善内容的不断发展与充实,“慈善”基本可以取代“公益”。 为了实现慈善信托本意的回归,满足法律用语统一与法律体系协同的需要,建议在未来信托法的修改中去掉公益信托一章,在慈善法的相关司法解释中用慈善信托取代公益信托。 (二)对慈善目的的认定采用混合标准从理论上分析,慈善信托的目的具有特定性。 这几个条文分别对慈善组织、捐赠者、受益人享有的税收优惠作出了概括性规定,还很不具体。 税收优惠是体现在降低税率还是税基抵扣?是减税还是免税?优惠的程度如何?如何让真实的慈善行为在享受税收优惠的同时又能有效避免滥用税收优惠情形的发生?对于滥用税收优惠的情况如何处罚?这不但需要在税务部门与民政部门、金融监管部门之间建立信息共享机制,而且需要精巧的信托税制设计。 严格来说,在信托法中谈“公益信托”并不是很合适。 因为我们目前的信托法主要是规范商事信托,与公益信托在立法志趣与价值追求上差别甚大。 慈善信托的本质在于慈善,所以,在作为商法体系中的信托法中属于特别内容,而在作为社会法之一的慈善法中却属于慕本内容。 参见栗燕杰我国慈善信托法律规制的变迁与完善,载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xx年第5期。 纵观慈善法的条文可知,慈善法不但在专章中规定了慈善信托,而且在其他内容中也有所提及。 可见,立法者的思路是信托法重点调整民事信托和营业信托,而慈善信托属于慈善法重点调整的内容。 这样的调整安排既符合两部法律自身的属性,也符合专业化分工的趋势。 万方数据即慈善信托中支付给受益人的可能是信托财产本身或者其孳息,但无论如何,受托人均不得从信托财产及其孳息中谋取私利。 但这并不意味着慈善信托不能包含非慈善的成分。 以慈善事业较为发达的美国为例,其就承认了剩余慈善信托和慈善先行信托两种类型。 在剩余慈善信托中,私益先行,公益后置。 在慈善先行信托中,公益先行,私益后置。 英国的慈善目的纯粹性也有例外一是附属的非慈善目的;二是附带产生的非慈善目的。 3。 即信托目的中以慈善为主的以及信托实施中衍生了非慈善目的均不影响慈善信托的认定。 所以,混合目的信托在理论上并无障碍,在实践中也有先例。 准慈善信托的慈善性不存在价值判断问题,只是在税收安排上需要技术处理。 严格来说,这不是一个法学问题,而是一个税收学问题。 因此不能为了税收安排上的方便就否定准慈善信托的慈善目的性。 认定慈善目的需要注意两点。 一是在慈善目的的识别上要把握受益人的不特定性。 若信托仅为部分确定群体所设,则可能面临被界定为非慈善信托的风险。 例如,1951年“奥本海诉烟草证券信托案”中H4i,因烟草公司捐献的资金仅被用于雇员孩子的教育,故信托委托人与受益人之间存在“私人连接点”,受益人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公众,该信托不具有公共慈善性,不能被认定为慈善信托。 可见,在慈善信托中,委托人与受益人之间的“私人连接点”会导致信托的“公共利益”性被否定从而产生慈善信托无效的后果。 二是在慈善目的的限度上要禁止过度需求。 可以借鉴美国法中“禁止用慈善财产提供过度私人利益”的做法。 明确慈善目的本身具有专属性,虽然可以适用近似原则,但其慈善的公益性仍然是其本质特征,不得运用信托财产满足私人的过度需求。 例如,某人的别墅在自然灾害中遭到破坏,其确实存在因灾受损的情形,但慈善机构不宜为其提供修复费用。 因为修复别墅会被认为是满足私人利益而非公共利益。 【l纠随着经济的发展,慈善与商业的界限越来越模糊。 从慈善信托的理论及方便管理的角度看,坚持慈善目的的单纯性确有道理。 但从鼓励参与、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角度看,建议允许“慈善+私益”相结合的慈善信托模式,这将为慈善事业的发展注人活力。 我国慈善法对于慈善的纯粹性也没有作出明文规定,而是预留了创新的空间。 出于鼓励慈善事业发展和尊重事实的考虑,我们应该放宽认定标准,接受“准慈善信托”的复合信托类型。 笔者建议在未来的司法解释中允许“慈善+私益”相结合的慈善信托模式,只是需要在慈善与私益的比例上有所控制。 比如,用于慈善目的的财产必须达到总目的财产的60以上,用于私益目的的财产不能超过信托财产的20等。 (三)明确慈善信托税收优惠制度从理论上看商事信托以营利为主要目的,理应承担纳税义务;慈善信托目的在于慈善,一般应享受税收优惠。 从实际情况来看,境外的慈善类组织在法律上有一个共性,即免税。 纠例如,在英美,公益信托财产的收益全额免税;在13本,公益信托的收益免征所得税。 我国慈善信托税制欠缺可能的原因有两种一是出于监管便利以及降低监管成本的考虑,致使税收征管机关缺乏对信托的识别能力;二是慈善组织本身的公信力不够,税务机关担心其以信托之名行避税之实的现象发生。 慈善信托税制的缺位导致了重复征税和激励不足两种后果的产生。 如果慈善信托不享受税收优惠的待遇,那么其很可能被一般的商业信托所替代。 慈善信托的发力需要税法杠杆的撬动。 _l6。 信托整体税制尚未建立,并不妨碍慈善信托税收优惠制度的先行先试。 从操作层面上看,可以由税法确定免税原则,针对相关原则的具体范畴由专门法律来界定。 例如,慈善是否应当属于免税的范畴以及免税的税种与税率应由税法规定;慈善的组织形式、认定条件等由慈善法的司法解释和行政法规作出具体规定。 这样的对接既符合税收法定的原则,又能保证税法在稳定的基础上与时俱进。 慈善信托架构存在的意义有赖于税收优惠制度的支撑。 慈善信托享有与慈善组织类似的税收优惠是多数国家的通行做法。 应明确慈善信托的税收优惠资格,使委托人更加自主地选择慈善信托的受托人,而不是因为税收优惠制度设计的有限性而将受托人固化为慈善组织。 在实践操作上,可以将慈善信托拟制为一个法律实体,参照法人类的慈善组织享受税收优待。 通过慈善信托税收优惠制度的落地,促进慈善事业的发展。 从各国立法的基本定位来看,还是认为信托财产无法人资格,但为了应对现实存在的特殊情形,可对其人格状况作出例外规定。 例如,日本信托法第74条规定了将“信托财产”视为法人的情形。 美国特来华法(Delaware StatutoryTrust Act)也赋予了商业信托以法律人格,这体现了部分国家和地区法律的实用主义倾向。 93万方数据宪法第4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慈善信托为公民实现物质帮助权增加了新路径。 慈善信托制度通过登记备案制简化了设立慈善信托的程序,将信托公司纳入受托人范围为慈善事业注人了新活力,不再要求设立信托监察人既尊重了委托人的意愿又节约了慈善信托的设立成本。 这些制度创新必将成为我国慈善信托发展的助推器,为慈善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然而,我国慈善信托制度还存在归层偏差、慈善目的认定标准守旧、税收优惠不明确的问题。 未来,通过将慈善信托重新定位、对慈善目的放宽认定以及税收优惠制度的落地,必将带来慈善信托的新景象。 慈善信托也必定能让人民的慈善意愿发扬光大,为慈善事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增量。 参考文献1Derek Byerlee,Alain deJanvry世界银行倡导以农业促发展J中国农业信息,xx, (5)2王建军,等慈善信托法律制度运行机理及其在我国发展的障碍J环球法律评论,xx, (4)3GTBogertTrustsMMinnesotaWest PublishingCo,19874何宝玉信托法原理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xx5阚珂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解读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xx6周小明信托制度法理与实务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xx7能见善久现代信托法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xx8金锦萍论公益信托制度与两大法系J中外法学,xx, (6)9刘光祥慈善信托或将迎来华丽转身J金融博览(财富),xx, (4)10李健慈善法如何因应慈善组织商业活动?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xx, (3)1I资中筠财富的归宿美国现代公益基金会评述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xx12American LawInstituteRestatement ofTrust Lawof A-merica(Second)MWashingtonAmerican LawInsti-tute Publisher,195913栗燕杰我国慈善信托法律规制的变迁与完善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xx, (5)14刘迎霜我国公益信托法律移植及其本土化一种正本清源与直面当下的思考J中外法学,xx,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