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制度PPT课件.doc_第1页
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制度PPT课件.doc_第2页
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制度PPT课件.doc_第3页
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制度PPT课件.doc_第4页
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制度PPT课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制度PPT课件 1 一、一日生活安排(一日生活常规) 11、有合理的生活制度和作息时间表,并认真执行。 (11)根据园(所)内各年龄段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结合本地季节变化和园(所)的实际情况,本着动静结合的原则,适当考虑家长的需要,制订本园(所)合理的儿童一日生活制度。 (22)保健人员参与制订园内儿童一日生活环节(如活动、就餐、喝水、入厕、盥洗、睡眠等)的生活护理要求。 (33)保健人员每周应对各班儿童执行一日生活制度的情况进行有目的的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以保证儿童在园(所)内生活的规律性和稳定性。 2 一、一日生活安排(一日生活常规) 22、保证儿童每日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 全日制儿童每日不少于22小时,寄宿制儿童不少于33小时,寒冷、炎热季节可酌情调整。 33、根据儿童年龄特点合理安排每日进餐和睡眠时间。 进餐时间2030分钟,午睡时间不少于22小时,3岁以下儿童日间睡眠时间可适当延长。 3 二、健康检查制度 11、入园(所)健康查检 (11)儿童入园(所)前必须到指定的妇幼保健机构进行健康检查,合格后方能入园(所)。 (22)承担儿童入园(所)体检的医务人员规范填写健康检查表,儿童入园(所)时应将0066岁儿童保健手册、健康检查表和预防接种卡交给幼儿园(所)。 (33)转园(所)儿童持原托幼机构提供的“儿童转园健康证明”(附表)、0066岁儿童保健手册可直接转园。 (44)儿童离开园(所)三个月以上,再入园(所)必须重新体检;离园一个月查肝功能。 (55)入园(托)前体检率达到100%。 4 二、健康检查制度 22、定期健康检查 (11)儿童入园(所)后应按年龄定期体检1133岁内幼儿每半年一次,33岁以上儿童每年健康检查11次,每半年测量身高,体重各一次;三岁以上儿童每半年检查视力一次,每半年检查口腔一次,每年听力检查一次,检测血红蛋白或血常规一次。 体检后及时向家长反馈健康检查结果。 (22)定期体检后要进行儿童健康状况分析评价和疾病统计,发现疾病或缺点及时矫治。 (33)准确测量身高、体重。 测量体重时脱去鞋、帽、外衣。 使用落地式杠杆秤,测得结果以千克为单位。 测量身长结果以厘米为单位,均保留一位小数。 5 二、健康检查制度 33、晨、午、晚检及全日观察 (11)做好每日晨间或午间入园(所)检查,寄宿儿童应增加晚间检查;检查内容包括一摸有否发烧;二看咽部、皮肤和精神;三问在家有无异常情况;四查有无携带不安全物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2)全日健康观察,内容包括饮食、睡眠、大小便、精神状况、情绪、行为等。 (33)建立晨、午、晚检查制度,由检查者负责记录。 (44)发现患病儿童或疑似传染病儿童应当尽快隔离并与家长联系,及时到医院诊治,并追访诊治结果。 (55)患病儿童离园(所)休息治疗,如果接受家长委托喂药时,应做好药品交接和登记,请家长签字确认。 6 二、健康检查制度 44、工作人员健康检查 (11)工作人员上岗前必须在当地妇幼保健机构进行健康检查,取得托幼机构工作人员健康合格证后方可上岗。 (22)精神病患者或者有精神病史者不得在托幼机构工作。 (33)在岗工作人员必须按照规定的项目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 (44)在岗工作人员患有精神病者,应立即调离托幼机构。 (55)凡患有下列症状或疾病者须离岗,治愈后须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卫生机构出具的证明,并取得“托幼机构工作人员健康合格证”后方可回园(所)工作。 ?发热、腹泻等症状;?流感、活动性肺结核等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痢疾、伤寒、甲肝、戊肝等消化道传染性疾病;?淋病、梅毒、滴虫性、霉菌性阴道炎、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 7 三、体格锻炼制度根据儿童的年龄及生理特点,每日有组织地经常开展各种形式的体格锻炼,掌握适宜的运动强度,保证运动量,提高儿童素质。 在正常天气下,要有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每天坚持两小时以上户外活动,加强冬季锻炼。 要创造条件,充分利用日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有计划地锻炼儿童体格。 运动中注意观察儿童面色、精神状态、呼吸、出汗量和儿童对锻炼的反应,若有不良反应及时采取措施或停止锻炼;加强运动中的保护,避免运动伤害。 锻炼要经常和循序渐进;患病儿童停止锻炼;对体弱儿童的体格锻炼进程应当较健康儿童缓慢,时间缩短,并对儿童运动反应进行仔细观察。 8 四、膳食管理制度儿童膳食应有专人负责,民主管理,建立伙委会(园、所领导,炊管人员,保教人员及儿童家长代表),定期开会,研究伙食问题。 儿童膳食费专款专用,账目每月公布,每学期膳食收支亏盈不超过2%。 22根据季节供应情况,每两周制定一次代量食谱,定期更换。 每季度进行一次膳食调查,保证儿童各种营养素的摄入量,达到供给量要求,满足儿童生长发育需要。 33准确掌握幼儿出勤人数,做到每天按人按量供应主副食,不吃隔日剩饭菜。 44工作人员(包括炊事员)膳食和幼儿膳食要严格分开,不允许侵占儿童膳食。 55儿童食品应当在具有食品生产许可证或食品流通许可证的单位由专人按实需要采购,食品进货前必须采购查验及索票索证,采购的食品要求新鲜质优,每天由专人验收,并建立采购和验收簿。 9 四、膳食管理制度 6、主食品验收入库,库存食品应当分类,注有标识、保质日期,定位储存。 各类食品应按需要量领取,每月底盘库存,库房由专人管理,建立出入库账目,保持清洁,要有防鼠设备。 77、禁止加工变质、有毒、不洁、超过保质期的食物,不得加工制作和提供冷荤凉菜。 留样食品分别盛放于清洗消毒后的密闭专用容器内,冷藏存放48小时以上;每样食品不少于100克以满足检验需要,并做好记录。 88食品加工用具必须生熟标识明确、分开使用、定位存放。 餐炊具、熟食盛器应在食堂集中清洗消毒后保洁存放。 食堂应当每日清扫、消毒,保持内外环境整洁。 10 五、卫生及消毒隔离制度(一)环境卫生要建立健全室内外环境清扫制度。 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 分片包干,定人、定点、定期检查。 要消灭蚊、蝇、蟑螂等害虫。 幼儿玩教具要保持清洁,每周至少进行11次玩具清洗,每22周图书翻晒11次。 被褥每月暴晒1122次,床上用品每月清洗1122次。 要经常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阳光充足。 室内要有防蚊、防蝇、防暑和取暖设备,并放置在儿童接触不到的地方。 室内空气定期消毒。 厕所要清洁通风,定时打扫并消毒。 儿童用的便盆,每次用后要立即倾倒,刷洗干净,每日用消毒液浸泡。 卫生洁具各班专用专放并有标记,用后及时清洗、晾晒干燥(控干)后存放。 11 五、卫生及消毒隔离制度(二)个人卫生儿童每人一巾一杯专用;日常生活用品要专人专用,保持清洁。 每人11床11被。 培养儿童良好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用肥皂流动水洗手,饭后要漱口。 不随地大小便和吐痰,不乱丢废弃物等。 午睡时要脱外衣、脱鞋,纠正蒙头、吃手、吃被角等不良睡眠习惯。 33寄宿制儿童应定期洗头和洗澡;大、中班幼儿每日早晚要刷牙;每天洗脚、洗屁股,洗屁股巾要每天消毒。 每周剪指甲一次,每两周剪趾甲一次,保持儿童服装整洁。 44、注意保护儿童视力。 室内要注意采光,看电视时小儿与电视机的距离要超过电视屏幕对角线的五倍,一次时间不宜超过半小时,电视机安放高度应与小儿视线平行为宜。 55、工作人员要保持仪表整洁,注意个人卫生。 饭前便后和护理儿童应用肥皂、流动水洗手;上班时不戴戒指,不留长指甲,不穿拖鞋;不在园(所)内吸烟。 12 五、卫生及消毒隔离制度(三)消毒隔离制度消毒 11、儿童活动室、卧室每日至少开窗通风22次,每次至少1215分钟。 在不宜开窗通风时,每日应采用其他方法对室内空气消毒。 22、餐桌每餐使用前消毒;水杯、擦手毛巾每日清洗消毒;餐具、擦嘴巾每次使用后消毒。 33、门把手、水龙头、床围栏等儿童易触摸的物体表面每日消毒11次。 座便器每次使用后及时冲洗,接触皮肤部位及时消毒。 44、使用符合国家标准或规定的消毒器械和消毒剂,环境和物品的预防性消毒方法应当符合要求(见附件33)13 五、卫生及消毒隔离制度(三)消毒隔离制度隔离各园(所)要设立保健室,面积不少于12平米,设有儿童观察床,流动水或代用流动水等设施。 、儿童及工作人员患传染病应立即隔离治疗,所在班要彻底消毒,患者待隔离期满痊愈后,经医生证明方可回园(所)或班。 33对患传染病的儿童所在班和与传染病患者接触过的儿童进行检疫、隔离、观察。 检疫期间不得转出儿童,也不接收新儿童,园(所)儿童不混班,不串班。 同时要调整该班级教育教学活动,防治传染病园内感染。 检疫期满后无症状者方可解除隔离。 44儿童离园(所)一个月以上或外出(离本市)返回时,应向家长询问有无传染病接触史,并要经过医务人员重新检查。 有传染病接触史的等检疫期满后及体检证实其健康后方可回班。 55工作人员家中及幼儿家中发现传染病人时应报告园(所)领导,采取必要措施。 14 六、五官保健制度(一)眼保健 11、保护儿童视力,培养良好眼卫生习惯。 22、早期发现视力异常儿童,尤其应对视力高危儿童重点检查,及时矫治,降低弱视发生率,提高弱视治愈率。 33、建立定期视力检查制度 44、对三岁以上儿童每半年至少进行一次视力、眼位的检查,早期发现视力异常儿童,进一步检查诊断治疗,以避免弱视。 55、制定预防措施,保护儿童视力。 A)预防眼传染病;B)预防眼外伤;C)视力检查按国际标准视力表式对数视力表进行;D)筛查及监测; 66、在园儿童根据年龄特点每半年测查一次视力,发现异常儿童,定期进行复查和矫治。 15 六、五官保健制度(二)口腔保健 11、培养儿童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预防龋齿,减少龋齿发生。 22、定期给儿童口腔检查,每半年检查一次,发现龋齿儿童及时治疗。 33、做好防龋工作每半年局部用氟方龋一次。 44、饭后漱口,早晚刷牙。 55、刷牙方法“从上往下刷,刷牙要延牙缝刷,咬合面前后来回刷,每个部反复耐心刷几次,每次22-33分钟”。 66、纠正吮指,吐舌,咬唇或咬物等不良习惯。 77、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治疗,并通知家长。 16 六、五官保健制度(三)听力保健 11、建立听力检查制度可在儿童入园时,进行一次听力检查,每年对有听力高危因素和客观反应不良的儿童进行复查。 (11)听力高危因素脑膜炎、乙脑、猩红热、白喉、伤寒、风疹、腮腺炎、麻疹、疟疾病史;患有急性、慢性、化脓性、非化脓性中耳炎并反复发作;使用耳毒性药物如庆大霉素、链霉素、卡寻霉素、小诺霉素、奎宁等;有癫痫、抽搐或不明原因的高热史;头部外伤史摔伤、砸伤、碰伤;长期居住或生活在噪声环境中。 (22)客观反应不良儿开始学习说话年龄晚于11个月者;精神不易集中,反应迟钝者;口齿不清,语言发育落后于同龄儿童(智力落后者除外)。 22、预防措施积极预防可致后天耳聋的危险因素。 17 七、传染病管理制度 11、采取早预防、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等综合措施。 要制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如制订出本园传染病发生、食物中毒、重大安全事故等突发事件的应对预案。 22、控制传染源 (11)发现传染病疫情或疑似病例后及时采取有效隔离措施,及时登记上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病源携带者亦应及时隔离并治疗。 (22)对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及适当管理,在观察期内不并班、不升班、不收新生、不转园(所)。 33、切断传播途径 (11)配合防疫部门对托幼机构的环境及各种物品进行终末消毒或随时消毒,控制传染病在园(所)内暴发和续发。 (2)针对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采取有效措施,如加强饮食卫生以预防消化道传染病、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或进行空气消毒以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等。 44、保护易感儿童 (11)掌握易感儿童名单,传染病季节加强晨午检及全日健康观察,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如被动免疫或药物预防。 (22)合理安排儿童生活,提供平衡膳食,加强户外锻炼,提高儿童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18 八、常见病预防与管理制度 11、开展健康教育普及卫生知识,定期为儿童进行五官保健,发现异常登记管理,督促家长及时带患病儿童到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诊断及矫治。 2.对贫血和营养不良、肥胖等营养性疾病儿童进行专案管理,督促家长及时带患病儿童到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治疗和复诊。 3.保健及保教人员对先心病、哮喘、癫痫等疾病儿童,及对药物过敏史或食物过敏史的儿童进行登记,对加强日常健康观察和保育护理工作。 如适当地进行营养上的干预,按体弱儿管理要求认真做好个案记录,按病种做好小结。 4.向家长宣传体弱儿护理保健知识,要求家长积极配合,必要时及时就医。 55、重视儿童心理行为保健,开展儿童心理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发现心理行为问题及时告知家长到医疗保健机构进行诊疗。 19 九、预防接种管理制度 11、按儿童年龄及季节协助卫生防疫部门做好计划免疫。 22、督促家长按免疫程序和要求完成儿童预防接种。 33、发现没有预防接种证或漏种的儿童,应在30日内向托幼机构所在地的接种单位或县级以上疾控机构报告,督促监护人带儿童到当地规定单位补证或补种。 托幼机构在儿童补证或补种后复验预防接种证。 44、配合疾病预防机构做好托幼机构儿童常规接种、群体性接种或应急接种工作。 55、接种疫苗后如发现儿童有严重的反应,应及时送医院处理。 20 十、体弱儿(高危儿)管理制度 11、体弱儿指患有下列疾病的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维生素D D缺乏性佝偻病、营养不良、肥胖、反复(呼吸道、消化道)感染、先天性心脏病、癫痫病、神经精神发育迟缓、常见畸形等。 22、建立体弱儿登记制度,对患贫血、活动期佝偻病、一年44次以上反复感染、中重度以上营养不良、肥胖症儿童均应进行专案管理。 33、在保健人员的指导下,保教人员应对体弱儿进行正确护理,并在一日生活中给予特别照顾。 44、体弱儿治愈后应结案转入健康儿童常规管理。 21 十一、家长联系制度采取多种方式,同家长加强联系,争取家长配合。 定期开家长会,经常向家长宣传婴幼儿卫生保健知识。 儿童如无故缺席,要及时和家长联系,共同做好儿童保健工作。 22 十二、伤害预防制度各项活动均要以孩子为中心,以儿童安全为前提,建立定期全园(所)安全排查制度,落实预防儿童伤害的各项措施。 要注意房屋、场地、家俱、玩具、用具使用的安全,避免触电、砸伤、摔伤、烫(烧)伤等事故的发生。 建立重大自然灾害、食物中毒、踩踏、火灾、暴力等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如果发生重大伤害时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并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44、加强对工作人员、儿童安全安全教育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的的培训,定期进行安全演练,普及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和自救能力。 55建立健全儿童接送制度,不得丢失幼儿。 23 十三、卫生保健信息收集制度 11、托幼机构应建立健全各种档案,包括托幼机构工作人员健康证、儿童入园(所)健康检查表、儿童保健手册、儿童转园(所)健康证明。 22、对卫生保健工作进行记录,包括出勤、晨午检及全日健康观察、膳食管理、卫生消毒、常见病、传染病、伤害和健康教育以及五官问题等进行记录(见表)。 33、工作记录和健康档案要真实、完整、字迹清晰。 工作记录及时归档,至少保存33年。 44、定时对儿童出勤、健康检查、常见病和传染病等进行统计分析。 (见表) 55、有条件的托幼机构可用计算机软件对儿童体格发育评价、膳食等卫生保健工作进行管理。 24 十四、健康教育制度健康教育是通过系统地、有计划地学习和传播健康知识的各种活动,促进人们自愿主动地采取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加强自我保健观念和行动,优化日常行为和生活环境,从而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11、托幼机构应当根据不同季节、疾病流行等情况制定全年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22、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膳食营养、心理卫生、疾病预防、儿童安全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等。 健康教育的形式包括举办健康教育课堂、发放健康教育资料、宣传专栏、咨询指导、家长开放日等。 33、每季度对保教人员开展11次健康讲座,每学期至少举办11次家长讲座,每月11次健康宣传专栏,每班有健康教育图书。 44、由老师通过游戏、儿歌、寓言、角色表演等教学活动对幼儿随时进行卫生保健知识教育活动。 55、做好健康教育记录,定期评估相关知识知晓率、良好生活习惯养成、儿童健康状况等健康教育效果。 25 十五、食品、药品管理制度(一)食品仓库保管制度 11、仓库保管人员做好食品数量、进、出库登记,做到先进先出,易坏先用,仓库食品不积压。 22、经常检查食品质量,发现食品变质、发霉、生虫等及时处理。 33、食品按类别、品种上架堆放,摆放整齐有序,食品与非食品不混放,与消毒药品、有强烈气味的物品不同库储存。 (二)药品管理制度 11、每日由家长在晨检将药送至保健教师处,保健教师应认真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