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永志开题报告.doc_第1页
董永志开题报告.doc_第2页
董永志开题报告.doc_第3页
董永志开题报告.doc_第4页
董永志开题报告.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沈阳工业大学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设计(论文)题目: 制钵机的执行机构设计 系 (部): 机 械 系 专业班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三班学生姓名: 董永志 指导教师: 李晓光 开题时间: 2011年 9 月 30 日1. 课题的目的和意义制育秧钵机是一种生产秧苗钵体的机械设备,通过传动装置实现该机的转盘连续转动,冲头在冲入及冲出时随转盘一起转动,而在冲入和冲出完成后,能立即回到初始位置,继续下一循环动作。根据我们学习过的机械设计、互换性等相关专业课程,再加上查阅各种信息资料,我们可以对制育秧钵机的传动装置进行设计和运动学仿真。传动装置的设计,首先应该通过考虑系统的运动联系及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变换,使它们之间的运动参数相匹配来确定其传动方案,合理的选择传动机构的类型是拟定传动方案的重要环节。钵体育苗是现代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具有对气候补偿的作用和农作物生育提前的综合效益,可以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增加种植户的经济收益,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非常可观。选育秧钵机成型机作为毕业设计的内容,一方面,可全面的总结大学四年来所学的专业知识,并将本专业各方面的知识的运用结合起来,锻炼了自己的机械综合运用专业素质;另一方面,初步尝试了从事系统的科学研究,通过本次设计,深入认识了一般成型机的设计方法和思路,对毕业以后的工作学习有很大的帮助。此外,制秧钵机的设计内容、工作量适合,作为毕业设计的内容是完全符合要求的。2. 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 2.1国内现状及发展趋势我国对农作物机械化育苗移栽技术的研究最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已经开始,但当时人们只看到育苗移栽的好处和效率,忽视了经济效益,更没有科学地分析育苗移栽机械化生产过程中的多种技术难题。近年来,人们对育苗移栽技术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开始对其重视起来。然而,由于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千差万别,各地的生产条件和环境各不相同,加之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所以到现在为止,总体上基本处于小规模手工操作状态。如四川、贵州等地由于土地连片面积小,实现大型机械化移栽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多采用单家单户式的土块育苗、人工栽植方式;而东北等大型农场多采用工厂化营养钵育苗和机械化栽植I艺(参考文献14)。目前,“机械化制钵机的研制”课题被国家科委列入“九五”攻关项目,已研制出2ZBJ-50型机械化制钵机,能实现制钵过程机械化操作,制造出来的营养钵能够满足玉米、棉花等经济作物的移栽要求。总体来讲,我国制钵机的研制与开发有了较大发展。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也很多(参考文献56),并且有越来越多的适应性更广的机型正在研究中或已研制出来,将能更好的为国民生产发展作贡献。2.2国外现状及发展趋势20世纪初期,欧洲一些国家开始大量种植蔬菜和经济作物,出现了早期的近代秧苗栽植机具。这些机具仍为手动栽植,只是减轻了栽秧者肢体反复屈伸的繁重劳动;到20世纪30年代后期,出现了栽植机构或栽核器代替人工直接栽秧,使送秧入沟过程实现了机械化;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欧洲国家开展作物压缩土钵育苗及移栽的生产技术研究,研制出多种不同结构型式的半自动移栽机和制钵机;至20世纪70年代,前苏联蔬菜栽植机械化水平为58%,国营农场已达67%;到20世纪80年代,半自动移栽机已在西方国家的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制钵;育苗和移栽已形成完整的机械作业系统,实现了各种机见配套使用。到目前为止,作物压缩土钵成型、钵上单粒精密播种和相应的自动化移栽设备在技术上基本达到了完善,亦广泛应用于实际生产。欧洲的几个主要国家(如法国、德国、荷兰、西班牙、丹麦等)大部分的蔬菜生产和几乎全部的大地花卉生产都采用育苗移栽生产工艺(参考文献713)。3. 课题的主要工作本课题是对育秧钵机的成型机的设计。设计主要针对执行机构的运动展开。为了达到要求的运动精度和生产率,必须要求传动系统具有一定的传动精度并且各传动元件之间应满足一定的关系,以实现各零部件的协调动作。该设计均采用新国标,运用模块化设计,设计内容包括动力源的选择设计,传动件的设计,执行机构的设计及设备零部件等的设计(参考文献713)。4. 完成课题所需的条件运用所学的知识如AutoCAD、PRO/E软件、Word等软件、工程材料、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等课程以及网络资源和图书馆资料等。5. 课题的进度安排(或课题的实施计划)第12周 明确设计任务,根据课题要求查阅资料,借参考书,写开题报告;第34周 查阅相关外文资料,选择并确定外文翻译内容,进行外文翻译; 第56周 熟悉机械设备结构,熟悉绘图软件的使用,上交开题报告、外文翻译,进行总体方案及总体结构设计;第79周 分析机械设备零件作用及其工艺特点;第1013周 绘制零件图、装配图;第1415周 撰写设计计算说明书;第16周 修改、整理、排版、打印、装订;交卷;第17周 教师评阅,准备答辩第18周 准备答辩。6主要参考文献1何新,钱可强.机械制图J.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杨文珍,赵匀,陆秋君. 精密播种制钵机计算机分析与设计J.中国农机化,2004.3王伯平,李萍.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J.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4杨文珍,赵匀,李革,俞高红.播种制勃机的研究与展望J.农机化研究,2003.5Patton W.J.Mechanical Power Transmission .New Jersey : Printice-Hall ,2006.6 Patton W.J.mechanical Drive (Renference Issue).Machine Design. 52(14),2004.7王世刚,张秀亲,苗淑杰.机械设计实践M.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3.8陆玉,何在洲,佟延伟.机械设计课程设计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9刘鸿文.材料力学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10赵长发,黄国权,任正义.机械制造工艺学M. 哈尔滨工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