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列举李贽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等思想家 了解明清儒家思想的发展 一 明清之际出现进步思潮的背景 请阅读下面材料 从政治 经济 思想三方面概括历史背景 明清之际是诸种矛盾交织 发生天翻地覆巨变的时代 一方面专制集权高度膨胀 礼教纲常愈趋苛严 另一方面统治阶级极端腐败 纲纪凌夷 政教失控 危机四伏 正统礼教的腐朽黑暗面暴露得更加充分 明中后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出现和近代科学的传入 也大大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为思想界注入了崭新的时代气息 一些先进知识分子 1 经济 商品经济繁荣 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2 阶级 市民工商业者阶层队伍扩大 3 政治 专制统治腐败 阶级矛盾尖锐 4 思想 宋明理学日益僵化 启蒙思想家要求挣脱思想束缚 追求个性发展 思考 明清之际进步 批判 思潮产生的原因 根本原因 一 异端 思想家李贽 1 李贽的生活经历和性格特征 2 李贽的代表作 焚书 藏书 青少年时代生活困乏 中年做过小官 目睹社会的黑暗和官场的腐败 形成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 晚年毅然辞官 后被明政府以名迫害致死 著作被列为禁书 材料一夫天生一人 自有一人之用 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 若必取待足于孔子 则千古以前无孔子 终不得为人乎 焚书 答耿中丞 材料二余自幼读圣教 不知圣教 尊孔子 不知孔子何以可尊 所谓矮子观场 随人说妍 和声而已 续焚书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李贽的什么样的 异端 思想 否认孔孟学说的地位 批判程朱理学 反对绝对的思想权威 材料三阳为道学 行若猪狗 焚书 何心隐论 道学家 指儒学中以正统自居的理学家 北宋后 把儒家经典鼓吹成神圣不可侵犯的 一些貌似圣贤而实际品行恶劣的人以此为幌子为自己涂脂抹粉 材料二李贽宣称 有好女子便立家 何必男儿 赞扬汉代卓文君私奔再嫁司马相如是 正获身 非失身 当大喜 何耻为 李贽也招收女弟子 理 应该用于关注民生 人必有私 追求个性自由和个人幸福是人的自然权利 男女应该平等 材料一 穿衣吃饭 即是人伦物理 夫私者 人之心也 人必有私 而后其心乃见 若无私 则无心欤 追求物质享受乃是 秉赋之自然 各从所好 各驰所长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李贽的什么样的 异端 思想 材料三 万物皆生于两 源于矛盾着的阴阳二气 而 不生于一 并非生自 三纲五常 的天理 从材料中我们又可以看出李贽的什么样的 异端 思想 提出 万物皆生于两 否定 天理 的存在 1 批判程朱理学 否定孔孟学说的思想权威 2 反对传统礼教 认为 人皆有私 主张个性自由发展 3 提出男女平等的观点 4 提出 万物皆生于两 否定 天理 的存在 3 李贽的进步思想主张 1 关于李贽思想的评论 不正确的是A 倡导个性自由发展B 否定宋明理学C 批判三纲五常D 否定君主专制 D 2 李贽自称是封建正统思想的 异端 下列与此不符合的是A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 故未尝有是非B 人有男女之分 而见识高低没有男女之分C 自古忠臣孝子 义夫节妇 同一侠耳D 夫是非之争 也如岁时然 昼夜更迭 不相一也 C 4 对李贽思想的评价 1 具有鲜明的反封建色彩和战斗精神 有力冲击了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 2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局限性 李贽的思想没有从根本上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 他不能提出一套新的标准与封建正统标准相对抗 三 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 顾炎武 黄宗羲 王夫之 本体论 认识论 伦理论 1 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阅读材料 理解王夫之的思想 材料一 尽天地之间 无不是气 既无不是理也 天下惟气而已矣 无其气则无其道 材料二 盖言心言性 言天言理 俱必在气上说 若无气处 则俱无也 1 世界本原 气 理在气中 理 客观规律 气 物质实体 2 认识论 形 神 物三相遇而知觉乃发 形 感觉器官 神 思维活动 物 外界客观事物 三者相结合才能产生知觉和认识 3 修养观 私欲之中 天理所寓 充分肯定人的欲望和私利 王夫之是怎样从什么角度去批判理学的 王夫之通过气和理的关系 论述物质第一 意识第二 对理学的唯心主义进行批判 世儒不察 以工商为末 妄议抑之 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 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 盖皆本也 明夷待访录 古者以天下为主 君为客 凡君之所毕世经营者 为天下也 今也以君为主 天下为客 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 为君也 是以其未得之也 屠毒天下之肝脑 离散天下之子女 以博我一人之产业 曾不惨然 曰 我固为子孙创业也 其既得之 敲剥天下之骨髓 离散天下之子女 以奉我一人之淫乐 视为当然 曰 此我产业之花息也 然则天下之大害者 君而已矣 原君 反对君主专制 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工商皆本 反对君主专制 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认为君臣关系应是平等的 师友 从根本上否定了陈腐的伦理纲常 倡导言论自由 建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 2 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 提出以 法治 取代 人治 主张 是非取决于学校 工商皆本 黄宗羲是怎样从什么角度去批判理学的 黄宗羲从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角度 批判理学视君臣之义为天理的伦常观 以天下之权 寄天下之人 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 一命之官 莫不分享天子之权 以各治其事 易姓改号 谓之亡国 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 人将相食 谓之亡天下 保国者 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 保天下者 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文献资料引自顾炎武 日知录 主张众治 反对独治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倡导 经世致用 呼唤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主张众治 反对独治 3 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 文献资料引自顾炎武 日知录 以天下之权 寄天下之人 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 一命之官 莫不分享天子之权 以各治其事 易姓改号 谓之亡国 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 人将相食 谓之亡天下 保国者 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 保天下者 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顾炎武所说的亡国与亡天下是一回事吗 不是 亡国 改朝换代 统治者政权的变更 亡天下 整个民族的沦亡 中国宋代后逐渐形成的一种提倡研究当前社会政治 经济等实际问题 要求经书研究与当时社会的迫切问题联系起来 并从中提出解决重大问题方案的治学方法 又称经世致用之学 其特点是以史为鉴 学术研究和现实结合 以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 从中发挥自己的社会政治见解 并用于社会改革 开辟了一代重实际 重实证的新学风 经世致用 1 明朝末期内忧外患 危机四伏 2 一些士大夫面对危机 寻求改革方案 3 提倡以史为鉴 将学术研究和现实相结合 由此而形成 经世致用 的思想 经世致用提出的背景 经世致用的内容 1 反对八股取士 主张为学应求真务实 关心国际民生 致力于社会变革 八股之害 甚于焚书 2 提出拯救时弊的主张 严以治吏 宽以养民 明主治吏 不治民 3 主张 工商皆本 大贾富民者 国之司命也 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 1 实事求是 博学考据的治学方法开清代考证学术之风 2 立足现实 学以致用的观念为后世提供了思想源泉 顾炎武是怎样从什么角度去批判理学的 顾炎武从经世致用的角度提倡实学 批判理学空谈 4 三大思想家共同思想 观点 3 1 政治上 反对君主专制独裁 主张限制君权 2 学术思想上 批判地继承传统儒学 主张 经世致用 提倡以史为鉴 将学术研究与现实相结合 3 经济上 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认为工商皆本 材料一 孔子说 上好礼 则民莫敢不敬 论语 雍也 记载孔子说 有道德的君子要学问渊博 用礼来约束自己 就不可能有反叛的事发生了 材料二 他 顾炎武 读过黄宗羲的 明夷待访录 之后 对其中的许多观点深表赞同 对读书也推崇备至 他认为 为人君之与天下 不能以独治也 独治之而刑繁矣 众治之而刑措矣 反对 独治 主张 众治 他进而提出了 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的命题 1 材料一中孔子提出了什么主张 结合材料二 说明这一主张是否一直被历代统治者所采纳 没有 因为许多皇帝往往滥用繁刑 最终导致灭亡 主张 用礼治国可维持长治久安 材料二 他 顾炎武 读过黄宗羲的 明夷待访录 之后 对其中的许多观点深表赞同 对读书也推崇备至 他认为 为人君之与天下 不能以独治也 独治之而刑繁矣 众治之而刑措矣 反对 独治 主张 众治 他进而提出了 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的命题 2 根据材料二 归纳顾炎武对君主专制的主要态度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 分析导致这种态度产生的主要原因 态度 批判君主专制制度 原因 工商业的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明朝统治腐败导致灭亡 明夷待访录 的影响 材料三 为了配合维新变法运动 这部书 明夷待访录 被大量秘密印发 传播 梁启超说这部书 对于三千年专制政治思想为极大胆的反抗 在三十年前 我们当学生时代 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 我自己的政治运动 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而深 又说 此书乾隆年间入禁书类 光绪间我们一班朋友曾私印许多送人 作为宣传民主主义的工具 以上材料摘自史仲文 胡晓林主编 中国全史 3 材料三中梁启超为什么要秘密私印和发送 明夷待访录 原因 明夷待访录 激烈批判君主专制 动员人们支持变法 或减少维新变法阻力 探究 明清时期在思想领域出现的思想主张反映了什么矛盾 预示着什么斗争即将到来 这些思想所反映的矛盾和预示的斗争 矛盾 商品经济发展与封建制度束缚之间的矛盾 斗争 预示着维护封建制度和反对封建制度的斗争 5 对三大思想家思想的评价 积极方面 参考课本P21页 局限 积极方面 明清之际进步思潮的局限 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不占统治地位 无法撼动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 即没有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探究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与儒学的关系 明清儒学是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 他们既继承了宋明理学的许多思想观念 又对其中不少陈腐之处不满 力求有所更新 使之构建起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从而使得儒学更趋实事求是 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 从而又一次发展了儒学 我付出 我收获 思考 为何中国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波澜壮阔的景象 1 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 封建经济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缺乏民主思想产生 发展所需要的阶级基础和经济基础 2 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 缺思想文化基础 3 高度强化的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 文字狱等 使早期民主思想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 缺政治环境 1 在明清的反封建思想中 反封建的矛头首先指向程朱理学 是因为程朱理学A 维护封建伦理道德 摧残人性B 破坏传统文化C 反对任何意义上的社会进步D 不适合时代的发展 A 2 儒家思想之所以能为历代统治都所推崇 其根本原因是 A 孔子是 至圣先师 B 儒家思想有助于消除分裂C 仁者爱人 思想与休养生息政策不谋而D 儒家思想为封建统治者提供了意识形态上的理论支柱 D 3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共同点是A反理学B有唯物主义思想C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D重视科技 A 4 反对君主专制 主张以民为本的思想产生的根本原因是A 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的结果B 明清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与发展的结果C 思想家个人思想意识水平提高的结果D 社会制度衰落在思想上的反映 B 巩固练习 5 下列经世致用的思想中 最能从根本上体现时代潮流的是A 土地赋税制度改革B 整顿吏治C 司法制度改革D 工商皆本 D 6 王夫之说 知必以行为政 行可有知之效 知不得有行之效 材料反映出王夫之的什么思想A 精神与物质并存B 无神论思想C 认识来源于实践D 自然界变化有规律 C 7 世儒不察 以工商为末 妄议抑之 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 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 盖皆本也 该材料反映的主张是A 发展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B 工商皆本C 严以治吏 宽以养民 D 土地兼并 B 8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进步思想的实质是A 彻底否定儒学B 对宋明理学的否定C 摆脱理学僵化模式的束缚D 把儒学改造成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 C 单元总结 儒家思想演变历程 春秋战国秦朝西汉汉武帝宋明明清 兴起 蔚然大宗 遭到打击 正统 理学 批判 儒学的创立及发展历程 1 创立 2 继承 3 重创 4 正统 5 冲击 6 融合 7 理学 8 批判继承 春秋时期 孔子提出 仁 礼 的学说 战国时期 孟子 发展 仁政 学说 提出 民贵君轻 思想 荀子 秦朝 焚书坑儒 西汉 董仲舒提出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魏晋南北朝 三教并立 儒学受到了来自于佛教 道教的冲击 唐宋时期 三教开始融合 宋明时期 儒学在迎接佛教和道教的挑战时期 逐渐吸纳其思想 形成了以 理 和 天理 为核心的新儒学 明清时期 批判继承传统儒学 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春秋时期 孔子提出 仁 礼 的学说 战国时期 孟子发展 仁 学说 提出 仁政 民贵君轻 思想 荀子提出 仁义 王道 君舟民水 秦朝 焚书坑儒 儒学发展遭到沉重打击 西汉 董仲舒提出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儒学在政治上占统治地位 魏晋南北朝 三教并立 儒学受到了来自于佛教 道教的冲击 唐宋时期 儒学吸收和融合佛教 道教思想 体系得到丰富和发展 宋明时期 儒学在迎接佛教和道教的挑战时期 逐渐吸纳其思想 形成了以 理 和 天理 为核心的新儒学 明清时期 批判继承传统儒学 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收集一些现实生活的实例 从正反两个方面说说应该如何辨证地看待传统思想文化 提示 1 科学或可取的一面 A 传统文化具有和谐意识 和平发展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和谐 小到家庭 大到民族 国家 人类都需要和谐的意识 B 传统文化具有忧患意识 这种忧患意识对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 奋发进取 为理想不懈追求传统的形成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 今天人们依然能从中得到启示 C 传统文化崇尚道德 充分意识到道德对于社会和人生的重要性 崇尚道德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 D 传统文化强调力行 力行意识及其所体现的务实倾向和自强精神 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2 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大学出入境管理专业题库- 出入境管理对其它产业发展的带动作 用
- 2025年大学边防管理专业题库- 边防管理专业学生实习总结报告
- 2025年大学技术侦查学专业题库- 区块链应用在司法领域的探讨
- 2025年大学铁路警务专业题库- 铁路警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创新
- 教育培训行业网络课程普及方案研究
- 2024工程硕士能力检测试卷含完整答案详解(名校卷)
- 2025年云南省楚雄州教育体育局直属高中学校专业技术人才引进52人笔试高频难、易错点备考题库及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年北京市大兴区教育委员会所属事业单位第二批招聘教师251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详解1套
- 2024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通关题库附答案详解(培优B卷)
- 解析卷-公务员考试《常识》专题测试试题(含解析)
- 体彩专管员专业知识培训课件
- 消防战斗服穿戴培训课件
- 股浅动脉栓塞个案护理
- 电力项目设计质量、进度保证措施
- 企业营销培训课件
- 高校物资捐赠管理办法
- GB/T 45817-2025消费品质量分级陶瓷砖
- 2025年成都市中考英语试题卷(含标准答案及解析)
- 专利代理机构管理制度
- 极简室内风格软装设计
- 压路机操作手入场安全教育试卷(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