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循化厅捐纳制度研究.doc_第1页
晚清循化厅捐纳制度研究.doc_第2页
晚清循化厅捐纳制度研究.doc_第3页
晚清循化厅捐纳制度研究.doc_第4页
晚清循化厅捐纳制度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晚清循化厅捐纳制度研究 历史学硼穷JOURNAL OF QINGHAI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2018年第3期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晚清循化厅捐纳制度研究苗虹瑞(兰州大学,甘肃兰州730030)摘要捐纳是清朝为补救亏空而实施的一项财政制度。 晚清对其推行的规模愈来愈大,范围愈来愈广,逐步推行至具有典型边疆民族区域社会特征的循化厅。 由于地处边隅,地瘠民贫,教育欠发达,循化厅明显存在报捐人数少、报捐项目集中于贡监生、报捐价格低的特征。 尽管地方政府竭力劝捐,甚至拣选绅耆携捐册赴各属劝谕核收银钱,并请头目、昂锁、宗教首领等地方权威协助,颇费周折,但收效亦难负所望。 捐纳制度在循化厅的推行。 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清朝捐纳制度的运作全貌与边疆民族社会的特点。 关键词循化厅;捐纳制度;晚清K290A16749227 (2018)03一011208清朝为了解决财政问题,采取捐纳制度,向社会出售各种仕途晋身资格,甚至延伸到减轻或解除处分、设立国家荣典及虚衔等方面。 因而,捐纳制度不仅关乎清朝财政,也关乎到清朝的政治制度与社会秩序等方面的内容。 学术界采用清朝中央政府档案及会典、实录等资料,分别从历史沿革、制度结构、报捐项目及社会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梳理。 然而,对于该制度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推行,却少有学者关注。 如清代循化厅,地处汉藏交界地带,是清朝在安多藏族聚居区采取直接统治的前哨。 依据循化厅档案与地方资料,系统梳理晚清捐纳制度在循化厅的推行与实施状况,可以对清代捐纳的整个过程有更清晰直观的反映,检讨其运作的全貌。 一、捐纳制度在循化厅的推行捐纳制度在清代运行二百余年,创于康熙,雍、乾,嘉、道因袭之,咸、同以后逐渐泛滥。 进入光绪朝,晚清政府内外交困,因军需及筹办海防需款浩繁,各地灾难不断,清政府财政难于接济,致使大捐频仍,各地捐局林立,捐纳规模愈来愈大,偏僻的贵州、云南、甘肃相继设立捐局。 Ill随之,捐局逐步推行至边疆民族地区,地处西北边隅的循化厅也被卷入捐纳之风中。 清代,厅一级机构大多设在边陲要地或民族杂居地方。 雍正七年,在甘肃河州关外“撒拉”地方设循化营,驻今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积石镇。 乾隆二十七年,移河州同知于循化营,称循化厅,隶兰州府;道光三年改隶西宁府。 循化厅地望大略相当于今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合作市及临夏回族自治州夏河县、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部分地区,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泽库县、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及民和县部分地区,为汉、回、藏、蒙、土、撒拉、保安等各族交错杂居的多元民族地方社会。 由此可见,循化厅是清朝经略安多藏族聚居区的桥头堡,属典型边疆民族区域社会。 因而,捐纳制度在区域社会的推行和实施中,呈现出不同于内地的诸多特点。 清代在循化厅推行捐纳制度,主要是在光绪朝,尤其是在光绪中后期集中频繁地推行,一直持续到宣统朝。 这期间几乎所有的大捐,国家、各省、甘肃省所开捐例,西宁府都会专文移知循化厅,希即转饬所属,一体遵照施行。 如光绪二十一年正月初十日,西宁府为清廷开办江南防务事例移知循化厅“贵厅烦照旨内事理,希即劝办,延集公正绅士倡晓大义,均各激发天良,竭力捐助,务期多多20180525作者简介苗虹瑞(1992一),女,山西晋中人,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西北区域史。 ;112;万方数据2018年7月JOURNAL OFQINGHAINATIONALITIES UNIVERSITY历史学研穷益善,有裨军饷。 21-月二十九日西宁府为变通收捐银数及准应升人员捐道府事移明循化厅“贵厅烦照来文内事理,希即出示晓谕,广为劝捐,务期集腋成裘,有裨军饷,切速施行。 【3J三月二十五日西宁府为翎枝减成收捐事移文循化厅“贵厅烦照来文事理,希即出示晓谕,俾众周知,务期踊跃输捐,有裨军饷,切切施行。 41五月二十五日西宁府为按照顺直赈捐章程推广筹饷事移文循化厅“贵厅烦照来文内事理,希即一体,广为劝捐施行。 51此外,四月初二日西宁府移知循化厅“五贡及廪增附生员出身报捐军需,银贰万两准给举人一体会试。 嘲七月三十日两次移知循化厅开办武职报捐及补减成收捐章程。 用十一月十九日又移明循化厅“推广捐输条款并加增免试俸历俸银数,以济饷需。 【8l此外,光绪三十年甘肃水灾赈捐,西宁府移文循化厅5次;三十二年苏省水灾赈捐,西宁府移文循化厅8次。 西宁府频繁移会循化厅推行捐例,足见清廷财政的紧张程度,急于大范围推广捐纳,以补军饷不足,及欲在循化厅推行捐纳的迫切心态,期望其能够量力乐输,捐有成数。 晚清政府在循化厅推行的捐例,主要是大捐。 即清廷为了筹措军费、工程费、赈灾费等特定经费而在一定时期内开办的捐例。 大捐与常捐相对应,常捐即清廷为筹措经常性的经费而常年开办的捐纳。 从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还未发现循化厅主动参与常捐的事例,其参与的几乎均是大捐。 大捐的具体类型有赈灾捐、河工捐、海防捐、军需捐。 曾在循化厅推行过的捐例,如赈灾捐有光绪十五年的山东水灾赈捐,十六年、十九年、二十一年的顺直水灾赈捐,二十六年的秦晋旱灾赈捐,二十七年的东南济急赈捐,三十年的甘肃水灾赈捐,三十一年的奉天善后赈捐,三十二年的苏省水灾赈捐;河工捐有光绪十三年的郑工捐例,三十二年的山东工赈;海防捐及军需捐有光绪十年中法战争爆发后开办的海防捐输事例,光绪十五年的新海防捐输事例,二十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开办的江南防务事例,二十六年的江宁筹饷事例及光绪二年的甘肃军需捐。 从捐例可供报捐的项目来看,各种与做官相关的资格如出身资格、任官资格、铨选资格、升职晋级的资格及减轻或解除处分、设立国家荣典、虚衔均可报捐。 但不同类型的捐例设置的报捐项目不同。 常捐一般有捐贡监、捐职衔、捐封典以及在任官员的捐升、加级、改捐、捐离省离任等。 大捐设置的报捐项目广泛多样,不仅有常捐所设的项目,还有封鼬亲族以及现任官员的捐三班、捐免试俸历俸、捐升、捐分发指省、捐离省离任,降职官员的捐复,甚至捐纳实官等。 所有这些项目都是明码标价的“商品”,对于报捐者来说,都有它特定的需求和不同的价值。 推行于循化厅的捐例几乎都是大捐,理论上可供报捐的项目多种多样,但一些大捐开放的报捐项目却十分有限,通常只开放常捐中准允设置的项目。 如光绪三十年,甘肃水灾赈捐,就只开常例之衔封、贡监、领枝、免补本班等七项。 91三十三年,苏省水灾义赈,也只开衔封、贡监、领枝等七项常捐。 【10】其中一个重要的考虑应该是晚清大捐流弊日重,而常捐的项目虽为进身之阶,但究非实官,于仕途无碍,流弊较轻。 二、循化厅推广捐纳制度的措施随着捐纳制度逐渐扩展到循化厅,甘肃省各级地方政府极尽变通,以广招徕,集有成数。 如甘肃省曾直接向户部请领空白部照,在循化厅随捐随填,也曾采取普遍的减成收捐,“薄利多销”;西宁府也以仁义道德感化激劝,竭力劝捐;循化厅甚至拣选公正绅耆,携带捐册赴各属劝谕,当面核收银钱,并请头目、昂锁、宗教首领等地方权威协助。 诸如此类,充分反映出甘肃省,特别是诸如循化厅此类边疆民族社会地瘠民贫捐纳数额不尽如人意,地方政府千方百计加以筹措的情势。 清代甘肃省财政主要依靠各省协饷,但至晚清随着各省协饷拖欠,无论是正常的军政开支,或是赈灾救济,均感匮乏。 随着捐纳制度在甘肃省的推广,该项制度也成为甘肃省自身筹措临时眭经费的重要。 考虑到本省经费筹措不易,甘肃省不得不采取各种变动的办法,以保证大捐的落实。 为此,甘肃省曾向户部请领空白部照,在省内由各捐纳承办机构随捐随填。 如光绪三十年六月初,甘肃皋兰县属黄河泛涨,并洮河、渭河、白龙江附近州县雨水过多,灾情严重;六月二十四日,陕甘总督崧蕃上奏“工锯灾重,筹款维艰,奏请援照山东赈捐成案,开办常例,免补本班等七项,由甘收捐一年。 并附奏,请将赈捐项下之衔封、贡监、领枝等项,饬下户部国子监发给空白执照,俾得派员广为劝募,以备赈需。 【111户部惟查,“甘省夙称边瘠,其捐输一项早成弩末,此次被灾工锯灾重,筹款维艰”12】,先行发给空白执照1000张,由甘肃布政使巍强青海民族大学学报万方数据历史学研究JOURNAL OFQINGHAI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总第175期青海民族大学学报司填发。 按照正常的捐纳程序,即“咨部换照”,首先由布政使司给报捐者核发实收,再交于督抚由其汇总咨部换照,最后由各厅县发放于报捐者。 但这种程序,不得不在晚清甘肃省的实施过程中予以变通。 这一点,在循化厅的表现尤为明显。 如光绪二十四年十月初九日,甘肃布政使为催捐生张监泉换领执照事札循化厅“户部、国子监颁发执照到司,迄今未据该捐生将实收来司换领,札仰该厅遵照,刻即传谕该捐生将原领实收执持赴司换领执照。 131由此可以看出,循化厅捐生张监泉的捐纳执照,实际上是由甘肃布政使代为填发的。 不仅如此,也存在着由省级大捐承办机构填发执照的情形。 如光绪三十二年山东工赈,甘肃劝捐振工总局曾令循化厅将所劝捐款按月造册直接赴该局报解,直接换发执照。 【14哒样就省去了通常需要一年时间的“咨部换照”,极大地简化了报捐手续,以期招徕更多的报捐者。 “减成收捐”是光绪朝推行捐纳制度中颇为常用的手法。 其时,由于劝捐不易,各地为了完成捐纳任务,广泛招徕报捐者,扩大财政收入,经常采用“薄利多销”的办法,实施“减成收捐”。 推行于甘省的捐例,基本都是减成收捐的。 如海防捐输事例,即按照咸丰元年筹饷例银数减收二成;郑工捐例,照筹饷例银数减收四成;新海防捐输事例,四品以上照筹饷例减收五成,五品以下以筹饷例减收六成。 新海防捐输事例“减成收捐”做法,在其后的江南防务事例、江宁筹饷事例中更见其甚,竟然达到了减收六成、七成。 捐纳制度本为由清中央政府把持的一项财政制度,然自光绪九年顺直水灾赈捐后,各地以赈灾和兴办洋务为由纷纷请办捐纳。 甘肃省自己请开捐例时,也采用减成收捐的办法。 如,同、光之际,清朝因镇压陕甘回民起事及收复,西北军费孑L亟。 光绪二年,甘肃省在全省范围内劝捐助饷,西宁府遵甘肃布政使札饬,移知循化厅捐输援照筹饷事例酌减三成收捐。 为了达到劝捐的目的,地方政府不顾银贵钱贱的事实,仍然规定以制钱1600文作银1两,上色粮每石抵钱2000文,下色粮抵钱1000文合算请奖。 旧西宁府作为省级政府与基层厅、州、县级地方政府的中间环节,因非直接性主体,因而竭力发挥劝捐的劝导性作用。 如光绪四年四月十三日,为救济庆阳旱灾及流落庆阳一带的秦晋饥民,西宁府致循化厅“希即拣选乡望素孚为人公正绅耆二三名,向境内巨商大户劝令,首先倡率。 一面在于绅民中,务须择其殷商富室,晓以救灾恤邻之谊,善为开导,俾其咸兴恻隐之怀,量力倾助,共成义举。 庶期德兆,生灵免作饿殍,谅亦好善慕义者无不乐从也?贵厅绅董等具有天良,务当秉公善为劝办,共济时艰。 161又如,光绪二十一年正月初十日,西宁府为清廷开办江南防务事例移知循化厅“贵厅烦照旨内事理,希即劝办,延集公正绅士倡晓大义,均各激发天良,竭力捐助,务期多多益善,有裨军饷。 117】这种劝导,往往将捐纳提升到忠孝节义以及恻隐是非之心的高度,进行说教,如感戴君主恩德、救灾恤邻之谊、人之好善等德行来感化民众,以期达到提高劝捐效果的目的。 作为基层政权组织的循化厅及其行政长官同知,是捐纳制度在循化厅推广的直接责任人。 为了完成捐纳任务,循化厅同知根据区域社会的特点积极采取措施劝捐。 首先,循化厅同知仿效西宁府,晓以大义,广为宣传。 如光绪二十七年五月二十日为推广江宁筹饷事例,循化厅同知叶克信在厅城及所属各地张贴告示,宣讲捐纳的意义“朝承平日久,凡属士民,食毛践土,莫不共享无事之福。 现在军务紧急,需饷孑L殷?国用孑L亟,谅无不各怀感激,力图报效。 除遴选公正绅耆分赴四乡劝办外,合行剀切示谕,为此示仰绅商、士庶、番撒人等知悉,务宜竭力输将,多多益善。 【18】其次,即如告示所言,拣选公正绅耆携捐册赴各属劝谕。 如,光绪三十年六月初,甘肃皋兰县属黄河泛涨,灾情严重,开办捐输;八月十一日,循化厅谕本城绅士詹鲁邦等即刻分赴撒拉八工及关内乩藏、珍珠、老鸦、川撒、牙党等族与边都、起台、马营、韩家集及保安、拉卜楞等地量力劝捐,以成善举,务期多多益善。 191再次,结合循化厅多元民族交错杂居,多种社会组织形式并存的特点,谕饬各族头目、昂锁、宗教首领等协助劝捐。 如光绪三十年甘肃皋兰县水灾赈捐,循化厅除遴委绅士分途各属劝捐外,还谕饬川撒、牙党、珍珠、老鸦等族乡约老人,马营集绅约、保甲,撒拉上下四工头人、乡约,保安城绅耆、乡约,韩家集土司,隆务寺夏日仓新旧昂锁,拉卜楞寺寺主活佛嘉木样协同办理。 20l又如,光绪三十二年江苏省水灾赈捐,循化厅同知王开斌谕饬。 姒;万方数据2018年7月JOURNAL OF QINGHAI NATIONALITIESUNIVERSITY历史学砷究“本城绅士马殿魁等驰往厅属八工及拉卜楞寺分头劝捐。 并谕拉卜楞寺香措协同绅士劝募,务期多多益善,一俟捐有成数,交由该绅士,即将银两同前发捐册一饼具文赍司,以凭汇解。 【21循化厅远离中央权力中心,是汉、回、藏、土、保安、撒拉等族杂居之地,民族复杂,语言多样,交流困难;又因国家政权建设不足,导致政治权威在区域社会内的影响有限。 而受传统影响,各族头目、昂锁、宗教首领、土司等地方力量却有着较高的威望。 借助地方势力协同办理捐纳,不仅方便了语言沟通,也方便国家意志借助地方权威传达和被民众接受。 这样利于提高劝捐效果,推动捐纳实施。 三、循化厅捐纳的主体清代的捐纳,理论上除去身份上属于“贱籍”的人之外,任何社会成员都可以报捐,具有广泛的“庶民性”。 同样,在循化厅推广捐纳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几乎动员了社会上所有的阶层参与其中,诸如京外文武现任及候补候选人员、生员俊秀、绅商士庶军民人等。 如在确定劝捐对象时,西宁府或强调“移会通省文武官员及各统领营官一体量力捐助以恤灾黎”1221,或“倡捐鹤俸并于僚属及巨商富户广为劝募”123,或“劝令境内有力殷商富户量力捐助粮石以资接济”241,或承诺“五贡及廪增附生员出身,报捐军需银贰万两,准给举人一体会试”圆;甘肃捐局则希望“合属绅商士庶人等一体知悉,务各遵照,速即来局报捐”。 可见劝捐的主体十分广泛。 个中情形,通过对光绪朝循化厅籍人士的捐纳统计,更能有直观的印象。 广义上的捐纳,包含捐纳、捐输两项。 表一所列即为捐纳。 由此可见,循化厅的应捐者较为单一,主要是年轻的生员俊秀,除去无身份记载的3人,报捐者共11人,附生6人,俊秀5人;报捐者的年龄层比较年轻,集中在2030岁左右,基本是年轻的尚无任何出身资格的士子;从报捐的项目来看,13人中仅报捐贡监生的就有11人,约85。 表1循化厅籍人捐纳统计姓名年龄报捐时间(光绪)身份捐纳行为报捐银两(库平)葛毓兰元年附生捐贡生赵应庚(29岁)四年学附生遵照捐赈章程缴银捐贡刘积善(28岁)十七年九月附生遵新海防事例报捐监生加捐县丞范浚南十八年文童在甘遵新海防例报捐选用县丞张监泉二十一年附生遵顺直赈捐报捐贡生赵国材(31岁)三十二年十一月附生遵照工赈捐章报捐贡生22两9钱4分赵琳(24岁)三十二年附生报捐贡生加捐县丞50两9钱9分郭兴瑞(50岁)三十二年十一月俊秀报捐从九11两4钱郭荣(23岁)三十二年十一月俊秀报捐监生17两2钱王永泰(24岁)三十二年十一月俊秀报捐监生17两2钱周钟祥三十二年十一月报捐监生吴秉德三十二年十一月报捐监生陈嘉猷三十二年十一月乔敏文童报捐监生南郑县罗为附生赵应庚捐贡承领部照日期事移循化厅,青海省档案馆,档案号7一永久一18l;甘肃布政使曾为附生张监泉报捐银两亲供册结事札循化厅,青海省档案馆,档案号7一永久430;生员赵国材等为工振捐章到厅情愿报捐册事的禀,青海省档案馆,档案号7一永久484;周钟祥等为情愿报捐监生履历册事的禀,青海省档案馆,档案号7一永久484;吴秉德为情愿报捐监生履历册事的禀,青海省档案馆,档案号7一永久484;甘肃布政使沈为文童乔敏呈解银两批回,青海省档案馆,档案号7一永久一223。 五礤童海民族文学学报万方数据历史学硼穷JOURNAL OFQINGHAINATIONALITIESUNIVERSITY总第175期青海民铗文学学报循化厅捐输的主体则较广,所属口内十二族、口外撒拉八工、西南番各寨的官绅士庶、僧俗商民均不同程度地参与了捐纳。 应捐主体涉及循化厅同知、主薄、训导等官员,以及绅民、僧俗、商户、普通民人等。 捐纳和捐输具有相似性,且因咸、同之后晚清政府在捐纳的操作上经常混淆捐纳、捐输、报效等名目,但捐输、捐纳毕竟有别。 捐输是政府按照士民报效的银数给予某种奖叙的做法,人民可以量力而为,没有捐银多少的限制。 捐纳则不同,其所出售的各种仕途晋身资格均是明码标价的“商品”,具有不同的价值,应捐者必须上兑规定的银两才能获得相应的资格。 如,光绪三十二年循化厅俊秀郭兴瑞报捐最低的从九都要花费11两4钱,而捐输无论是官员还是商民,所捐银两均数量较少且多寡不等。 由此可见,循化厅地处边隅,素来地瘠民贫,即使地方政府竭力面向社会各阶层劝捐,大多数人由于经济状况的不佳也只能量力捐输,能真正参与捐纳的人比较少。 另外,应捐者的身份决定了报捐的项目只能集中在贡监生等士子身上。 对于一个需要报捐任官资格的士子来说,至少需要报捐两次方能达成目标第一次必须先报捐兼有学位和任官资格双重性质的贡监生,这是由捐纳人官的必由之路;第二次才能以捐生身份报捐任官资格。 四、循化厅的社会特点与捐纳效果捐纳原本是一项着眼于财政的措施,目的即筹集到正规财政之外的收入。 晚清政府把尽可能多的地区纳入捐纳范围,欲集腋成裘,以成巨款。 在循化厅推广捐纳,也是期望能捐有成数。 但循化厅抑或整个甘肃省由于地缘等多方面的因素,具最2循化厅捐纳收入统计计算时间捐例各属捐纳情况捐纳总数光绪十三年郑工捐例捐银30两木商隆盛公等共捐钱11000文;街子工韩奴才等共捐银100钱;查光绪十四年豫皖赈抚家工韩拉亥木等共捐银80钱;苏只工韩阿力等共捐银60钱;查汉捐银370钱;捐钱11000文。 大寺工何三三等共捐银50钱;清水工韩五十三等共捐银80钱。 光绪十五年山东赈捐捐银24两光绪二十年顺直赈捐捐银32两循化厅本城民周衍祥捐银1两7钱1分;马营集民马毛个捐银4两光绪7钱4分;马口福捐银3钱3分;白L藏族民马麟捐银2两6钱2分5捐库平银11两7钱二十八年东南赈捐厘;马如口捐银4钱5分;马九个捐银1钱8分;马四十五捐银7钱5分6厘3分5厘;马三十五捐银3钱9分;马八斤捐银7钱1分5厘。 循化厅王开斌捐银24两;署主薄谢璞捐银4两;署训导郭述义捐银捐银321两6钱8分光绪甘肃赈捐2两;循城绅民商户、八工撒拉以及马营鸿灵六社汉回、拉卜楞寺僧三十一年7厘俗商民等共捐银291两6钱8分7厘。 光绪山东工赈赵国材捐银22两9钱4分;赵琳捐银50两9钱9分;郭兴瑞捐银捐库平银147两6钱三十二年11两4钱;郭荣捐银17两2钱;王永泰捐银17两2钱等。 4分特授循化抚番府王捐银10两;拉卜楞寺捐银100两;八工捐银50捐库平银164两9钱宣统元年苏省赈捐两;起台沟捐银4两;边都沟捐银3两。 9分6厘循化厅长为捐助济灾并将报捐数移复事呈西宁府,青海省档案馆,档案号7一永久一xx;循化厅造劝捐豫皖赈抚银钱簿册,青海省档案馆,档案号7一永久一2061;为捐助山东赈济银两事申甘肃布政使谭及其批,青海省档案馆,档案号7永久2062;循化厅叶为东南济急善会捐济银两清册事申牒藩宪等,青海省档案馆,档案号7一永久一2046;循化厅王为差役执文管解劝募赈捐银两事批,青海省档案馆,档案号7永久一2049;循化厅王为批解捐款银两事批,青海省档案馆,档案号7永久一2052;甘肃布政使毛为奉发江南北水灾义赈银两收条事札循化厅,青海省档案馆,档案号7一永久一2038。 ?+116;万方数据2018年7月JOURNAL OFQINGHAI NATIONALITIESUNIVERSITY历史学硼穷有迥别于内地的诸多特点,影响着捐纳制度的实施效果。 正如光绪二十年推广江南防务事例时,甘肃布政使札循化厅言“亟应设法劝捐?甘省地方系属瘠苦之区,集捐本非易事,然该厅州县倘各于所属地方认真劝谕,每处即仅劝捐生十数名或数名而汇并计算,于赈款已大有裨益。 271由此可见,整个甘肃省的劝捐并不理想。 这一点,通过对循化厅捐输的相关数据的分析即可窥见。 从捐输来看,循化厅的捐纳制度推行并不理想。 据统计自光绪二十八年十一月起户部共向直隶、四川、广东、广西、江苏、江西、奉天、山东、甘肃等省颁发过436700张空白执照。 128结果则如户部的调查“甘肃省报捐的人几乎都是其他省的出身者。 这些外省出身者所捐谷物的数量为甘肃省籍出身者所捐谷物数的约九倍。 印再从报捐项目分析,循化厅籍贯士子主要报捐贡监生,但其时循化厅推行的捐例几乎都是大捐。 大捐不仅可以捐贡监,还有封她亲族以及现任官员的捐三班、捐免试俸历俸、捐升、捐分发指省、捐离省离任,以及降职官员的捐复,乃至捐纳实官等。 这些项目循化厅却很少有人报捐。 据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记载,光绪朝有捐纳行为的官员大约3143人。 有学者从中抽取1002人做过具体分析“从应捐者的籍贯情况来看,官员捐升迁的802人中甘肃人只有1人,捐分发的228人中甘肃也只有1人。 130l其中更不存在循化厅籍官员与士子应捐的记录。 这不仅证明循化厅抑或甘肃省的报捐人数少,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其报捐项目应该集中在比较低级的项目上,如贡监生或从九衔。 这些虽为俊秀进身之阶,但究竟尚非实官。 正如同治九年袁保恒奏称“甘捐以监生从九为大宗,统计两项居全数甘捐之大半也。 【31循化厅人主要报捐贡监生与甘肃省的整体情况是一致的。 从报捐价格来看,循化厅捐价低。 光绪三十二年山东工赈,循化厅人郭荣、王永泰分别以17两2钱的捐价由俊秀报捐监生,郭兴瑞以1l两4钱由俊秀报捐从九,赵国材以22两9钱4分由附生报捐贡生。 据光绪二十八年新海防捐例,捐监生应为银33两。 1321循化厅档案资料则显示,循化厅的价格为17两2钱,仅为正常捐监价格一半多一点。 光绪二十七年顺直善后赈捐,贡监生捐纳从九未人流需银378两。 【33按照惯例,俊秀比贡监生身份又低,如捐纳从九未人流应超过378两,但在循化厅仅需11两4钱,价格可谓非常低。 循化厅人所捐项目集中于贡监生,加之报捐人数少,报捐价格低,就决定了其捐纳规模小,收人少。 光绪元年至三年的甘肃省捐纳收入约107万9千余两,占筹饷总收入的310;光绪四年至六年,甘省捐纳收入约4万6千余两,占筹饷总收入的018。 与同治五年至十二年的1788及十三年的661相比,足见光绪初年捐纳收人与其它饷源相比作用已经很小,百万的捐纳收入只占据了310。 只是清廷财政极度匮乏,不得不一直推广捐纳,着实是无奈之举。 光绪三十一年甘肃水灾赈捐,西宁府六厅县官绅商庶捐助灾赈兰平银1926两9钱7分7厘【35】,循化厅捐银占西宁府总捐银的1669;三十三年苏省水灾赈捐,甘省捐助库平银3202两3钱1分l厘,循化厅捐银占甘肃总捐银的515。 可见,循化厅捐银在两者总收入中占比比较少。 光绪末年的财政需求较光绪初年更大更急迫,循化厅几十两至多几百两的捐银,显得有点微不足道,于筹饷或财政补救似都杯水车薪。 从循化厅实施捐纳的过程来看,也是比较艰难的。 循化厅多次申明该厅与内地大相迥别,地处边隅、家道均不甚裕,捐助一事实难举办。 这也反映了甘肃省的整体状况。 如,光绪十九年顺直水灾,甘省八月设局接办,到二十年 五、六月间届限期满,各属报捐者甚属寥寥,只能展限一年接续劝办。 1371甚至甘肃省摊捐于循化厅看似很少的银两,循化厅仍然很难完成。 如,光绪十五年推广山东水灾赈捐,循化厅申甘肃布政使“卑厅业已量力愿捐银二十四两,请即在卑厅养廉内划扣,兹奉西宁道宪谕知此项赈捐,循化厅应摊捐三十两?伏查卑缺瘠苦,势难重捐。 381甘肃省及其循化厅捐纳制度推广的差强人意,说到底,与甘肃省、循化厅自身的经济社会状况有直接关系。 甘肃省自然条件艰苦,物产难比内地及东南各省阜盛,甚至有苦瘠甲天下的俗称。 因而,清代甘肃省是接受协饷的重要省份,政费(主要是军费),例来靠河南、山西、山东、江苏、浙江及四川等省接济。 正如左宗棠所言“甘肃一省地丁钱米岁仅征二十八万余两,而各营兵的岁需银二百四十余万两之多”,“承平时甘饷每岁四百十余万两,均出自各省协款,一款迟到即飞章奏催,尚只年敷一年,别无蓄积。 【划加之,同、光之际陕甘;117;青海民旗文学学报万方数据历史学硼究JOURNA LOFQINGHAI NATIONA LITIESUNIVERSITY总第175期青海民族大学学报回民起事及动乱,导致百姓逃亡,田产荒芜,生产锐减,甘肃省的经济状况愈发捉襟见肘。 而循化厅地处甘肃省偏西,不仅具有甘肃省大的地缘特点,还具有典型边疆民族区域社会特征“循化地处极边,缺分清苦,番回多事,政务繁杂。 140,“地处极边,民尽番撒,种类既杂,夷狄成风刁悍之区,素移难治。 ?国家政权在循化厅政治权威影响也有限,想顺利推行捐纳制度本就有一定难度。 而且边疆社会教育本就欠发达,读书人少,把捐纳作为进身之阶或欲利用捐纳跻身仕途的人很少。 光绪十年循化同知呈覆西宁府捐助建设河西讲舍一事时曾说“敝厅地处边隅,民皆番撒,平素不识读书,而城中士子亦属寥寥,兵燹以后家道均不甚裕。 自前厅黄丞奉文举办,迄无一应。 而敝厅复准前事,探访与情委属土瘠民贫,实与内地大相迥别。 【42哒样的经济社会特点就决定了即使采取各种措施极力推广捐纳,循化厅主动报捐的人数也不可能有很多,即使推行大捐,人们也只能报捐一些如贡监生等一般性的项目。 晚清政府将捐纳制度推广到具有典型边疆少数民族区域社会特征的循化厅,足见这一时期捐纳制度运转的规模之大、捐区之广。 在循化厅推行的捐例,主要是赈灾捐、河工捐、海防捐、军需捐等大捐。 为广招徕,集有成数,甘肃各级地方政府极尽变通之法。 循化厅不仅委派绅耆赴各属劝捐,还谕令各族头目、昂锁、宗教首领等地方权威加以协助,从侧面反映出晚清政府对边疆民族杂居地区的统治仍处于过渡阶段,国家需要借助地方权威来维持制度运转。 即使这样,由于循化厅地处边隅、地瘠民贫、物产贫乏的地缘因素,及教育欠发达的社会现实,捐纳制度在循化厅的推广过程并不顺利,呈现出规模小、数量少及价格低的特点。 这也导致了循化厅整体捐纳效果的不理想。 晚清循化厅捐纳制度的个案研究,虽然有助于更全面的认识清代捐纳制度,但欲对之形成更为系统、完整的掌握,尚需要发掘更多的资料和更多区域的个案。 同时需要说明的是,晚清各级政府为劝捐而进行的各种劝导,充满着政治文化的道德认同、王朝国家认同等方面的内容,不失为是另外一种形式的政治意识形态宣传,具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少数民族中央王朝归属感以及加强国家认同和民族团结意识的作用。 注释本文捐纳的概念是广义上的,包含捐输。 捐输是政府按照士民报效的银数给予某种奖叙的做法。 比如奖励匾额、虚衔、翎枝、荣典等。 两者多有混用,因为捐纳为人所耻,所以无论是报捐者还是施政者都有意将捐纳混淆为捐输。 成同之后在捐纳的操作上也是混捐纳、捐输、报效为一。 许大龄清代捐纳制度MI燕京大学哈佛燕京学社,1950;伍跃清代报捐研究【M】朱诚如、王天有朋清论丛【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9;粱严冰清代的捐纳制度历史教学,1996, (9)5卜53;王志明康熙雍正时期捐纳考析【J】中华文史论丛,xx, (79)287320;尹航晚清捐纳制度研究D】岩林大学,xx陈宽强清代捐纳制度M厶北国立政治大学政治研究所,1968;伍跃中国的捐纳制度与社会【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xx;顾善慕清代乾隆年间的捐纳制度【J】黑龙江社会科学,xx, (5)157159;沈洁清末捐纳制度研究J】北京档案史料,xx, (1)207218汤象龙道光朝捐监之统计J1社会科学杂志,1931, (4)432-444;晏爱红乾隆九年福建捐监案研究【J】清史研究,xx, (3)39_44;和卫国从广西捐垦案看清代垦政J】清史研究,xx, (4)7卜77;宝音朝克图清代蒙古捐纳初探【J】西部蒙古论坛,xx, (2)卜17徐鼎新清末捐纳制度对工商界的影响们经济学术资料,1982, (9)3242;王胜国清代捐纳制度及其影响新论【J】松辽学-10,1990, (3)16_25;谢俊美晚清卖官鬻爵新探兼论捐纳制度与清朝灭亡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xx, (5)52;刘凤云清康熙朝捐纳对吏治的影响【J】河南大学学报,xx, (1)61l;陈先松试析晚清捐纳的失控m社会科学辑刊,xx。 (2)118一122参考文献【1130黄妍光绪朝捐纳制度及其实践研究【D】西南大学,xx33352】西宁府倭为抄奏筹饷捐助事关循化厅欧Faz青海省档案馆,档案号7一永久一202131西宁府倭为抄奏变通收捐银数并应升人员准捐道府事关循化厅欧阳【z青海省档案馆,档案号7一永久一2018【4】西宁府倭为抄奏减成收捐事致循化厅欧阳的关fz】青海省档案馆,档案号7一永久4055】西宁府张为抄奏推广筹饷请照顺直赈捐章程办理事关循化厅欧阳z青海省档案馆,档案号7一永久一2019【6西宁府倭为抄奏捐输银两事关循化厅长【z】青海省档案馆,档案号7一永久404【7】西宁府张为新海防事例开办武职报捐事关循化厅欧阳【z】青海省档案馆,档案号7一永久一405;西宁府张为抄奏新海防事例开办报捐武职各条并补章程事关循化厅欧Faz青海省档案馆,档案号7一永久405【8】西宁府为抄奏推广捐输条款并增加免试俸历俸银数致循化厅欧阳的关Z青海省档案馆,档案号7一永久405【91西宁府庆为甘肃黄河下游灾情较重派员劝幕以备赈需事关循化厅王【Z】青海省档案馆,档案号7一永久一2049【10西宁府廉为劝捐送捐章事关循化厅王【z】青海省档案馆,档案号7一永久一2038j壤万方数据2018年7月JOURNA LOFQINGHAINATIONA LITIESUNIVERSITY历史学研夯【11121西宁府庆为甘肃黄河下游灾情较重派员劝幕以备赈需事关循化厅王【Z青海省档案馆,档案号7一永久一2049【131肃布政使曾为催捐生张监泉换领执照事札循化厅【Z】青海省档案馆,档案号7一永久一43014】甘肃兰州道彭为办理山东捐务张帖告示事札循化厅Z】青海省档案馆。 档案号7一永久一205l;甘肃劝捐振工总局为报捐生三百多名造具履历册籍请奖颁发执照事札循化厅【Z】青海省档案馆。 档案号7一永久483【15西宁府邓为抄奏甘肃省二十六次官绅士民捐输银钱粮石请奖事关循化厅安【Z青海省档案馆,档案号7一永久一xx【16】西宁府邓为劝令境内殷商富户量力捐助事致循化厅Z青海省档案馆,档案号7一永久一206717西宁府倭为抄奏筹饷捐助事关循化厅欧阳Z】青海省档案馆,档案号7一永久一202118循化厅叶为劝捐军饷事晓谕本城四乡Z1青海省档案馆,档案号7一永久一202319201循化厅王为为捐济灾难以成善举事请詹鲁邦等绅士z】青海省档案馆,档案号7一永久一204821】循化厅王为劝捐事谕东城绅士马殿魁等z】青海省档案馆,档案号7一永久一2037;循化厅王为江苏南北水灾劝捐谕本城绅士马殿魁等z】青海省档案馆,档案号7一永久一203822】西宁府为各文武官员量力捐助事关循化厅沈z】青海省档案馆,档案号7一永久一2067231西宁府为甘肃皋兰县属黄河泛涨灾情严重亟筹赈抚事关循化厅王Z青海省档案馆,档案号7永久一204824】西宁府邓为劝令境内殷商富户量力捐助事致循化厅Z】青海省档案馆,档案号7一永久一206725】西宁府倭为抄奏捐输银两事关循化厅长【Z】青海省档案馆,档案号7一永久404261甘肃总局兰州道彭为灾区赈捐事的示【z】青海省档案馆,档案号7一永久一48327甘肃布政使沈为劝所属绅商士庶广为捐输事札循化厅【z青海省档案馆,档案号7一永久一221【28织田万清国行政法M】涕6卷240转引自伍跃中国的捐纳制度与社会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xx9229165-跃中国的捐纳制度与社会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xx99311杨松同光之际清方西北军务中的办捐筹饷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xx383211331许大龄清代捐纳制度M】马萨诸塞燕京大学哈佛燕京学社195086341左宗棠全集奏稿六Z】长沙岳麓书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