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犯罪的客观要件 第一节犯罪客观要件概述一 犯罪客观要件的概念犯罪客观要件 是刑法规定的 说明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的合法权益的侵犯性 而为成立犯罪所必须具备的客观事实特征 2 特征 一 法定性 构成犯罪的各种客观要件必须是刑法规范明文规定和包含的 二 内容 客观事实特征 三 作用 说明行为对法益有所侵犯的客观事实特征 四 是犯罪成立必须具备的客观因素 二 犯罪客观要件的内容 要素 危害行为 一切犯罪的共同要件行为对象 行为所造成的危害结果 某些犯罪的构成要件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不是犯罪客观要件的内容 通说 犯罪客观要件 必要要件 选择要件 第一节犯罪客观要件概述 三 犯罪客观要件的意义其一 是区分罪与非罪的客观依据 其二 是正确区分此罪与彼罪的标准之一 其三 是区分重罪与轻罪的标准之一 其四 是正确分析和认定犯罪主观罪过的客观基础 第二节危害行为 一 危害行为的概念与特征危害行为是指人在其意志的支配下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身体动静 危害行为具有以下特征 首先 危害行为是人的身体活动或举动 包括消极活动和积极活动 这是危害行为的客观要素 有体性 其次 危害行为是基于人的意识实施的 或者说是意识的外在表现 这是危害行为的主观要素 有意性 以下几种无意识的身体外部表现不是刑法上的危害行为 1 人在睡梦中的举动或在精神错乱时的行为 2 人在不可抗力影响下的行为 3 人在身体被强制下的动作 注意 与精神受强制的行为的区别 最后 危害行为必然是客观上侵犯法益的行为 即客观上有害于社会 这是危害行为的实质要素 有害性 言论是行为还是思想 二 危害行为的表现形式 一 作为 是指行为人以积极的身体活动实施刑法所禁止的危害行为 特征 表现形式 积极的身体活动 违反法律规范的性质 直接违反了禁止性刑法规范 不应为而为 二 不作为问题一 概念与成立条件不作为 是指行为人在能够履行自己应尽义务的情况下不履行该义务 表现形式 消极的身体动作违反法律规范的性质 不仅违反了禁止性罪刑规范 而且直接违反了某种命令性规范 应为而不为 成立不作为犯罪必须具备以下客观要件 1 行为人负有实施特定积极行为的法律性质的义务 一般来说 义务来源有以下几种 1 法律明文规定的义务 2 职务 业务要求的义务 以及对危险源负有监管 控制义务而产生的作为义务 3 法律行为 合同行为 自愿接受行为 引起的义务 4 先前行为 危险前行为 引起的义务 思考 1 先前行为是否包括犯罪行为 参见张明楷 刑法学 第三版 第145页区分两种情况 1 刑法就某种犯罪行为规定了结果加重犯或者因发生严重结果而成立重罪时 先前的犯罪行为不产生作为的义务 2 刑法没有就某种犯罪行为规定结果加重犯或者因发生严重结果而成立重罪时 先前的犯罪行为导致另一合法权益处于危险状态 则产生作为的义务 2 重大道义上的义务应否成为不作为的义务来源 德国刑法第323条C规定 在发生意外事故 公共危险或紧急危难时 根据当时的情况要求或能够期待行为人救助 尤其对自己并无显著危险而且不违反其他重要义务 而不救助的 处1年以下自由刑或罚金 法国 意大利刑法也有类似规定问题 我国刑法是否宜增设见危不救罪 值得研究 1 行为人负有实施特定积极行为的法律性质的义务 有义务 2 行为人能够履行特定义务 即作为可能性 结合行为人的主观能力与客观条件进行判断 有能力 3 行为人不履行特定义务 造成或可能造成危害结果 即结果回避可能性 有因果关系 注意 1 行为符合了成立不作为的客观条件 不等于行为就成立了不作为犯罪 是否构成不作为犯罪 构成何种犯罪 还需要进一步的犯罪构成判断 2 作为不等于故意犯罪 不作为不等于过失犯罪 3 不作为犯罪危害性不一定小于作为犯罪 案例 邹某是某县幼儿教师 某日带领四名幼儿外出游玩 走在最后面的一个幼儿李某 男 5岁半 失足掉入路旁粪池 邹见状惊慌失措 但不肯跳入粪池救人 只向路人大声呼救 此时 有一中学生田某 男 16岁 路过此处 闻声后立即跑到粪池边观看 并同邹在附近找到一根小竹竿 探测粪池深浅 测得粪水深约75cm 半人高 但邹 田二人均不肯跳下粪池抢救 只是一起高声求救 最后 农民范某闻声赶来抢救 但幼儿救上来时已停止呼吸 试分析邹某 田某 范某是否构成犯罪 问题二 不作为犯罪的类型刑法理论将不作为犯罪分为两种类型 一是刑法明文规定只能由不作为构成的犯罪 此即纯正不作为犯或真正不作为犯 二是行为人以不作为形式实施的通常为作为形式的犯罪 这便是不纯正不作为犯或不真正不作为犯 三 持有的性质持有是以行为人对物的实力支配关系为内容的行为 关于持有的性质 我国刑法理论上主要有三种观点 1 作为说 2 不作为说 3 独立行为说 下列与不作为犯罪相关的表述 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06司考单选 A 甲警察接到报案 有歹徒正在杀害其妻 甲立即前往现场 但只是站在现场观看 没有采取任何措施 此时 县卫生局副局长刘某路过现场 也未救助被害妇女 结果 歹徒杀害了其妻 甲和刘某都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都没有履行救助义务 均应成立渎职罪 B 甲非常讨厌其侄子乙 6岁 某日 甲携乙外出时 张三酒后驾车撞伤了乙并迅速逃逸 乙躺在血泊中 甲心想 反正事故不是自己造成的 于是离开了现场 乙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 由于张三负有救助义务 所以甲不构成不作为犯罪 C 甲下班回家后 发现自家门前放着一包来历不明 类似面粉的东西 甲第二天上班时拿到实验室化验 发现是海洛因 于是立即倒入厕所马桶冲入下水道 甲虽然没有将毒品上交公安部门 但不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D 消防法 规定 任何人发现火灾都必须立即报警 过路人甲发现火灾后没有及时报警 导致火灾蔓延 甲的行为成立不作为的放火罪 四 危害行为的时间 地点 状况及方法五 危害行为在犯罪构成中的地位处于核心的地位 1 无行为就无犯罪2 是一切犯罪都必须具备的共同构成要件要素3 不存在 思想犯 第三节行为对象 一 行为对象的概念行为对象也叫犯罪对象 大陆法系国家刑法理论称之为行为客体 是指危害行为所作用的法益的主体 人 或物质表现 物 它有以下三个特点 首先 行为对象是物与人 其次 行为对象体现刑法所保护的法益 最后 行为对象必须被危害行为作用 行为对象与组成犯罪行为之物有别行为对象与行为孳生之物有别行为对象与供犯罪行为使用之物有别行为对象与作为犯罪行为的报酬取得之物有别 争议的问题 1 是否任何犯罪都有行为对象 2 难以确定犯罪对象的犯罪 二 行为对象的意义 区分罪与非罪的标准之一 影响此罪与彼罪的区分 影响量刑 三 行为对象与犯罪客体 法益 的关系联系 行为对象反映犯罪客体 常常是犯罪客体的载体 犯罪客体制约行为对象 区别 首先 行为对象所呈现的是事物的外部特征 而犯罪客体所表现的是行为的内在本质 其次 根据通说的观点 特定的行为对象是某些犯罪的构成要件要素 但犯罪客体是犯罪构成要件 再次 行为对象并非在任何犯罪中都受到侵害 而犯罪客体在一切犯罪中都受到了侵犯 最后 犯罪客体是犯罪分类的依据 而行为对象不是 第一编刑法总论犯罪论之犯罪客观要件 一 危害结果的含义与特征1 概念 危害结果是行为人的危害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的法益所造成的现实侵害事实与现实危险状态 2 特征 客观性 侵害性与危险性 因果性 多样性 第四节危害结果 第一编刑法总论犯罪论之犯罪客观要件 二 危害结果的种类 以危害结果是否是犯罪构成要件要素为标准 以危害结果的现象形态为标准 以危害结果距离危害行为的远近为标准 作为构成要件要素的结果非构成要件要素的结果 物质性危害结果非物质性危害结果 直接危害结果间接危害结果 第三节危害结果 还有一类 侵害结果 是指行为对法益造成的现实侵害事实 危险结果 是指行为对法益造成的现实危险状态 三 危害结果在犯罪构成的地位即 危害结果是否是一切犯罪的共同构成要件要素 侵害结果并非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要素 但危险结果是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要素 第一编刑法总论犯罪论之犯罪客观要件 四 危害结果的作用 一 区分罪与非罪 二 区分此罪与彼罪 三 区分犯罪形态 四 影响量刑轻重 第三节危害结果 关于危害结果的相关说法 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08司考单选 A 甲男 25岁 明知孙某 女 只有13岁而追求她 在征得孙某同意后 与其发生性行为 甲的行为没有造成危害后果B 警察乙丢失枪支后未及时报告 清洁工王某捡拾该枪支后立即上交 乙的行为没有造成严重后果 C 丙诱骗5岁的孤儿离开福利院后 将其作为养子 使之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 丙的行为造成了危害后果D 丁恶意透支3万元 但经发卡银行催收后立即归还 丁的行为没有造成危害后果 第五节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一 刑法上因果关系的研究范围案例一 被告人某甲 男 27岁 工人 被害人某乙 男 22岁 工人 一日某甲 某乙因故互相推打 某甲把某乙推倒在地 引起某乙的严重心脏病发作 经抢救无效死亡 案例二 被告人王某 男 29岁 工人 王某欲杀刘某 造成刘某重伤 刘在去医院途中 被宁某过失开车撞死 案例三 被告人李某 男 30岁 工人 李某投毒杀赵某 因药力不足 赵食后未死 紧接着芮某 与李某无共谋 又下毒杀赵 其药力单独亦不会毒死赵 但因李某 芮某所投毒药的协同作用 终于致使赵某死亡 案例四 被告人孙某 男 29岁 工人 被告人姚某 女 24岁 工人 孙某与有夫之妇姚某勾搭成奸 深恐姚某之夫辜某发觉 于是定下毒计 在某日夜里趁辜某睡着之机 两人合力用绳索勒住辜某的脖子 辜某昏死过去 孙 姚二人以为辜某已死 于是罢手 由孙某一人将辜某投入附近池塘中 事后验尸查明辜某实际上是因溺水而死 概念 研究范围 1说 是指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2说 是指犯罪行为与犯罪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张明楷教授认为 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从认定的角度考察是研究人的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关系 是一般意义上的因果关系 从结局上考察 是研究犯罪行为与犯罪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二 国外刑法理论中的因果关系学说 一 英美法系 事实因果关系 法律因果关系首先以条件说所确定的事实因果关系为基础 通过法定的标准进行筛选而确立的事实原因就是在刑法上有实质意义的法定原因 根据筛选标准的不同有以下三种学说 1 近因说 近因就是直接地引起危害结果而没有被介入因素打破因果链的事实原因 只有近因才是法定原因 2 预见说 认为行为人对危害结果有预见的 事实原因才能认定为法定原因 3 刑罚功能说 认为刑法中法律因果关系的认定和刑事责任的追究息息相关 对法定因果关系的认定必须有利于刑罚功能的实现 因而在因果关系的认定上体现出强烈的功利主义倾向 二 大陆法系 1 条件说 也称条件即原因说 该说认为 行为与结果之间如果存在没有前者就没有后者的条件关系 前者就是后者的原因 2 原因说 也称条件与原因区别说 此说主张只有那些对结果发生具有重要关系者才能成为原因 在区别条件与原因的标准上的不同主张 一是必要原因说 二是直接原因说 三是优势条件说 四是最终原因说 五是有力原因说 六是异常原因说 3 相当因果关系说 此说认为 并非造成结果的所有条件都属于原因 只有根据一般社会生活经验 在通常情况下 某种行为产生某种结果被认为是相当的场合 行为与结果之间才具有因果关系 所谓相当 基本含义为在日常生活中是一般的 并不异常 根据判断相当性的标准 此说又可分出3种观点 一是主观说 二是客观说 三是折衷说 三 我国刑法理论中的因果关系学说我国刑法学界在研究刑法因果关系时 首先澄清了一些因果关系的基本属性 通说认为因果关系具有以下性质 一是客观性 二是相对性 三是时间序列性 四是条件性和具体性 五是复杂性 在此前提下 我国刑法学界关于因果关系主要有两种学说 第一种为必然因果关系说 是指行为与结果自己有着内在的 必然的 合乎规律的引起与被引起的联系 第二种为偶然因果关系说或称 必然 偶然因果关系说 是指某种行为本身并不包含产生某种结果的必然性 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 偶然又有其他原因 条件 加入其中 由后来介入的这一原因合乎规律地引起危害结果 例一 强奸案件 被害人在逃跑途中被汽车撞死 意义在于影响量刑 例二 强迫劳动案件 被害人在逃跑途中跌落沟中 头碰石头而死 意义在于影响定罪 四 关于判断刑法中因果关系的结论性意见前提 1 刑法中的因果关系 与哲学上的因果关系是有区别的 2 刑法中的因果关系 是指危害行为和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3 没有因果关系 行为人就不对结果承担责任 有了因果关系 行为人是否承担刑事责任 还应判断行为人的行为是否符合构成要件 因果关系不是犯罪构成要件要素 第一编刑法总论犯罪论之犯罪客观要件 2 条件说的中断 在因果关系的发展进程中 如果介入了第三者的行为 被害人的行为或特殊自然事实 则应可能导致条件关系中断 1 考察行为人的行为导致结果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可能性小 则条件关系可能中断 反之 不中断 2 考察介入情况对结果发生的作用大小 3 考察介入情况与行为人的行为之间的关系 如果介入情况是行为人行为导致的 则不中断 如果是独立的 则可能导致中断 刑法上因果关系的认定 1 条件说 无行为 就无结果 行为与结果之间就存在因果关系 第四节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下列关于刑法中因果关系的判断正确的是 A 甲在楼上持刀追杀乙 乙为躲避甲的追杀而跳楼摔死 甲的行为与乙死亡的结果之间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B 丙在火车站站台偷丁的钱包后跳下轨道逃跑 丁发现后追赶 丙被进站台的火车撞死 丙的死亡与丁之间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C 张某与李某没有意思联络 都准备杀郭某 并同时向郭某开枪 且都打中了郭某心脏 张某 李某二人的行为与郭某死亡之间都不具有因果关系D 高某与朱某二人没有意思联络 分别向古某的食物中投放了致死量50 的毒药 古某吃后因中毒死亡 高某 朱某二人的行为与古某死亡之间不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2003司考多选题 下列关于刑法上因果关系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 甲欲杀害其女友 某日故意破坏其汽车的刹车装置 女友如驾车外出 15钟后遇一陡坡 必定会坠下山崖死亡 但是 女友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公司欠薪分期协议书
- 冻库施工安全协议书
- ktv签安全协议书
- 养老院入住合同范本
- 兼职保证协议书模板
- 公司拆迁施工协议书
- 校园企业孵化协议书
- 校外辅导机构协议书
- 核酸场地布置协议书
- 供电公司赔偿协议书
- 金刚砂地坪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 论文写作讲座(英语科技论文撰写与投稿)课件
- 企业创新风险管理与技术创新
- DB50-T 867.48-2023安全生产技术规范 第48部分:医疗机构
- 临床实践中的医学伦理问题
- 医疗质量每月检查记录表
- 高一家长会课件10(共47张PPT)
- 银行异地工作调动申请书
- 2023-2024学年四川省甘孜州小学语文二年级期末评估考试题
- GB/T 32322.1-2015滚动轴承直线运动滚动支承成型导轨副第1部分:1、2、3系列外形尺寸和公差
- GB/T 19017-2020质量管理技术状态管理指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