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洋务运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ppt_第1页
7-1洋务运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ppt_第2页
7-1洋务运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ppt_第3页
7-1洋务运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ppt_第4页
7-1洋务运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课时洋务运动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甲午中日战争 1 背景 1 面对内忧外患 清政府内部出现顽固派和洋务派 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来维护清朝统治 根本原因 2 总理衙门的建立 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地方总督和巡抚势力扩大 积极参与 3 慈禧太后采取了暂时支持洋务派的态度 利用洋务派的实力 以维护自身的统治地位 2 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1 时间 19世纪60 90年代 师夷长技以自强 的洋务运动掀起 2 内容前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以 自强 为旗号 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 最早 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 最大 左宗棠创办的福州船政局 崇厚创办的天津机器制造局 满洲贵族创办 后期 19世纪70 90年代 以 求富 为旗号 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李鸿章创办的上海轮船招商局 第一个 和天津开平煤矿 张之洞创办的湖北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 2 70年代中期 开始筹划海防 80年代中期 初步建成北洋 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成立海军衙门 创办30多所新式学校 培养翻译 军事和科技人才 选送留学生 进修生出国深造 3 洋务运动破产 1 标志 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惨败 2 失败原因 客观 西方列强的破坏和阻挠 清政府内部顽固派的仇视和破坏 主观 缺乏一个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 力量既弱小又分散 洋务派单纯依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 而不彻底变革封建制度 让先进的生产力去适应落后的生产关系 进步的经济基础去适应腐朽的上层建筑 这是导致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洋务运动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它的开展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巨大影响 1 积极影响 引进了一些西方近代科技和先进工具 培养了一批初步掌握近代科技的知识分子 技术工人 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或多或少地增强了国防能力 诱导 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早期发展 在改革封建文化制度 教育制度上打开缺口 打破了传统的重农抑商 轻视工商业的经济理论 对西学传播起了推动作用 2 消极影响洋务派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 不可能使中国真正走向富强 由清政府举办 为维护反动统治服务 军事工业主要是为了镇压人民革命 并不能为国求强 民用工业目的是解决军事工业困难 不能为社会求富 在很大程度上被洋人利用 控制 经营管理腐败 充满封建观念 洋务企业的兴办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例1 2009 石家庄一次质检 李鸿章认为 然欲自强必先理财 因此他创办了 A 轮船招商局B 江南制造总局C 汉阳铁厂D 天津机器制造局 解析 本题考查对洋务运动内容的理解 材料中的理财应是创办民用工业 故A项符合题意 答案 A 1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 1 原因 外国的经济侵略使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中国自身商品经济的发展 外商企业的刺激和洋务企业的诱导 2 时间 地点 19世纪60 70年代 上海 广东 天津等沿海地区 3 代表 上海发昌机器厂 广东南海县继昌隆缫丝厂 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2 早期的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中国早期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特点 1 产生的道路具有独特性 不是在本国封建社会产生的资本主义萌芽的基础上成长而来的 而是在列强入侵 自然经济解体的前提下 直接从外国输入机器 技术创办起来的 2 从工业部门结构看 由于缺乏雄厚的经济基础 基本上是轻工业 其中主要是纺织工业 3 从工业分布来看 地区分布极不平衡 主要集中在沿海大城市 4 设备 技术和经营管理都相当落后 5 身受双重压迫 因而发展缓慢 同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既有矛盾又有依赖性 例2 列强的侵略为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某些客观条件和可能 这里的 客观条件和可能 主要是指 A 向西方学习 新思想的促进B 外商企业的刺激和洋务运动的诱导C 原有的资本主义萌芽被摧毁D 封建经济的分解 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扩大 解析 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分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 扩大了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 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和可能 答案 D 1 背景 1 根本原因 明治维新以后 日本大力发展资本主义 国力逐渐强盛 对外扩张的野心不断膨胀 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核心的 大陆政策 2 有利条件 列强的默许或纵容的态度 清政府寄希望于各国的 调停 3 导火线 1894年 朝鲜东学党起义 2 战争的经过和李鸿章的避战求和政策 1 爆发 1894年7月 日本在朝鲜丰岛海面偷袭清军运兵船 战争爆发 2 主要战役 平壤战役 黄海战役 辽东战役 威海战役 3 李鸿章的避战求和政策 战争爆发后 李鸿章极力奉行避战求和的政策 采取消极抵抗的战略方针 导致清军既不能主动进攻 也不能稳固防守 以致贻误战机 3 结果 清政府战败 被迫签订 马关条约 4 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5 三国干涉还辽和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1 三国干涉还辽 原因 日本割占辽东半岛 损害俄 德 法的侵华利益 结果 日本国力有限 无力对抗三国 被迫放弃侵占辽东半岛 但向清政府勒索三千万两白银的赎辽费 清政府只是表面收回主权 实际上却置于俄国势力之下 实质 日俄瓜分中国东北矛盾的激化 说明 列强在各自的侵华利益上 既有矛盾斗争又有勾结妥协 2 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背景 全国人民 尤其是台湾人民 反对割地 尤其是台湾 议和 概况 1895年5月 10月 台湾人民发布檄文 抗议示威 组织义军 抗击日寇 最终失败 意义 表现了台湾人民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和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 1 主观 从领导因素来看 当时掌握中国最高统治权的慈禧太后置民族与国家的安危于不顾 全力准备其六十寿典 掌握军事外交大权的李鸿章 其指导思想是避战求和 从民众因素来看 虽有人民的奋力抵抗 但清政府没有发动民众抵抗侵略 从战略战术来看 清军 先守定局 再图进取 贻误了战机 北洋舰队放弃黄海制海权 最根本的原因是清政府的腐败与落后 2 客观 日本明治维新以后 国力强盛 发动侵略战争蓄谋已久 从国际因素来看 帝国主义企图瓜分世界 列强支持日本侵华 例3 2009 北京市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练习 以下对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加强海防的努力宣告失败B 外商开始在华开办企业C 维新思潮演变为政治运动D 俄日加紧争夺中国东北 解析 早在鸦片战争后 列强就开始对华进行早期的资本输出 就开始在华开办企业 故选B项 答案 B 热点中国近代化 考点链接1 从近几年高考来看 近代前期的生产方式 社会经济结构变化 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世界变化对中国的影响等成为命题重点 2 需要关注本热点命题的两个方向 一是综合性 要把握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阶段特征 各阶级 阶层探索的成就和特点等 二是创新思维 需要更新观念 例如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思想解放潮流的认识等 样题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阶段 下列不属于这一时期中国近代化表现的是 A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B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推动近代化的发展C 维新派提出建立君主立宪制D 早期维新思想促进了中国思想领域的近代化 解析 解题时注意时间限制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维新派提出建立君主立宪制虽然是中国近代化的表现 但是在19世纪八九十年代 故C符合题意 答案 C 变式 预测在中国近代 近代化是指工业化和与之相伴随的政治 经济和思想文化等领域的全面变化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阶段 这一时期近代化进程的两大亮点分别是什么 对中国近代化发展的影响如何 2 从领导者 进程 依靠力量方面来比较中国近代化与西方现代化在起步上的不同 答案 1 两大亮点分别是指洋务运动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洋务运动引起西方先进技术 开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创建海军 开办新式学校 派遣留学生等 开辟了中国的经济近代化 军事近代化以及教育近代化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业 进一步推动近代化的发展 2 西方现代化由资产阶级领导 而中国近代化的起步是由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的 资产阶级当时未掌握领导权 西方现代化进程一般是由轻工业到重工业 在民用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建立军事工业 而中国相反 西方一般以民间自发创办近代企业为先导 通过自由竞争来发展 而中国则依靠政府 以官办企业为起点 后来才出现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1 2008 重庆文综卷 19 洋务派与顽固派的争辩 其核心是 A 根本目的之争B 治国方略之争C 新旧道德之争D 政治体制之争 解析 A项的根本目的是相同的 他们都是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 C项可比点为道德 他们都主张坚守中国传统的道德 D项可比点为政治体制 他们都主张实行君主专制统治 在治国方略方面有所不同 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顽固派反对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答案 B 2 2008 江苏历史卷 5 张之洞说 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 必应悉行仿造 虽不尽断来源 亦可渐开风气 这表明他主张 A 仿效西方政治制度B 兴办近代军事工业C 创办近代民用工业D 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解析 题干中张之洞属洋务派代表人物 主张 中体西用 不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A项错误 然后根据材料中 华民所需外洋之物 可知 这里张之洞所强调的是民用工业 故选C项 B D两项从材料中得不出该结论 答案 C 3 2007 广东文基 23 清朝末年 民族资本家为了逃避政府苛税和官吏的勒索 或将企业设在租界里 或 假托洋商之名 或 船头悬着英国国旗 船尾悬着中国龙旗 这反映了 A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春天的到来B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全面萎缩C 封建主义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阻力D 西方列强支持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 解题时抓住题目中 清朝末年 逃避政府苛税 假托洋商之名 等即可判断材料主要说明的是封建势力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阻碍 故正确答案为C项 答案 C 4 2007 江苏历史卷 7 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先于中国资产阶级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 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的早期资本输出B 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倾销商品C 外国资本主义压迫和束缚中国资产阶级D 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掠夺原料 解析 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的早期资本输出主要采取开办工厂的形式 这些外商企业招收中国工人 于是中国的无产阶级早于资产阶级而产生 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与无产阶级诞生无直接联系 答案 A 5 2007 宁夏文综 41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中叶 日本经过明治维新 建立起中央集权的近代天皇制国家 明治政府大力推进现代化 兴办工业企业 80年代中期开始工业革命 在各种因素作用下 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 建立了装备精良的近代军队 确立了对外侵略扩张的 大陆政策 企图吞并中国 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 1887年 参谋本部制定了 清国征讨方略 日本一面扩军 一面派出大批间谋在中 朝活动 在甲午战争前绘成了包括朝鲜和中国辽东半岛 山东半岛和渤海沿岸的每一座小丘 每一条道路和河流的详图 摘编自 日本大陆政策史 材料二对于实力的强弱 也需要做一点具体分析 事实上 还在战争进行过程中 不少朝野人士就纷纷指出 就军力和经济力量而言 日本并没有绝对必胜的优势 即拿两国的海军实力来说 日本虽在速射炮和舰速上强于中国 拥有优势 但在船坚炮重上则有所逊色 而且在黄海海战中 北洋海军还拥有四艘日本所没有的鱼雷艇 即便是北洋陆军 虽在装备上总体说来落后于日本 但也并非一无长物 如日本就有学者认为 北洋陆军装备有德制的毛瑟步枪和克虏伯野炮 就 比使用村田式步枪和青铜炮的日军优越 服务于北洋舰队的外籍人士肯宁咸说 中国人在鸭绿江上 指黄海海战 是可以得胜的 假使他们的炮弹不是实着泥沙 这不是海军提督的过错 而是军需局的坏蛋官吏的罪恶 东北前线战事紧迫 军费告急 却同各地一样收到必须 报效 慈禧太后六十庆典银两的谕旨 将军长顺为讨好慈禧 硬从远不敷出的军费中开销一万两 报效 银 迅速上交 摘编自 甲午战争的历史教训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下列问题 1 梁启超说 盖十九世纪下半世纪以来 各国之战争 其胜负皆可于未战前决之 此观点适用于对甲午战争的分析 请具体说明理由 2 甲午战争后 有人说 日本与中国战 并不是日本与全中国战 不过是与北京政府战 谈谈你对此观点的认识 3 指出甲午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解析 本题以甲午中日战争为切入点来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比较事物的能力及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分析阐释事物的能力 第 1 问要正确理解设问材料的含义 即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必然性是解题的关键 在此基础上从政治 经济 军事等角度 将中日双方战前社会状况的差异做比较分析即可 第 2 问 不是日本与全中国战 不过是与北京政府战 无非是指政府不能发动民众 不能动员全国力量抗战 而这恰恰与日本形成鲜明的对比 第 3 问要注意思维的发散性 从经济 政治 思想等方面指出甲午中日战争的社会影响 答案 1 当时双方实力差距不大 但中国存在着根本性的弱点 日本通过明治维新 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 中国仍为君主专制 且政治腐败 日本由国家推动工业化 国力增强 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缓慢 国力增长迟缓 日本已建成近代化军队 制定了详细的侵略计划 战争准备充分 中国军队近代化进程缓慢 军队素质低下 仓促应战 2 日本在战争期间能一致对外 清政府腐败无能 内部矛盾重重 难以动员全国力量抗击日本侵略 3 甲午战败使中国损失巨大 民族危机加深 引发维新运动 请同学们认真完成课后强化作业 一 洋务企业的特点 性质1 洋务运动前期以 自强 为口号 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 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 具有浓厚的封建性 这些企业都是官办的 资金由政府调拨 工厂的经营管理权掌握在大小官吏手中 沿用军队的管理制度 其生产的目的不是追求商品的剩余价值 而是其使用价值 产品一般由政府调拨军队使用 而不作为商品参加市场交换 产品不计成本 工厂本身没有盈亏可言 第二 具有严重的依赖性 这些军事工业在技术 器械设备等方面 严重依赖外国 具有浓厚的买办性 第三 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色彩 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已不是完全传统的封建官营企业 它们引进了西方的机器和工艺 在大机器生产下集中了大量的工人 工人以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为生 是中国早期的工业无产阶级 工人的工资大体上是按照技术高低而决定的 这就使这些军事工业带有若干资本主义色彩 所以说 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是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一种复杂混合物 是封建官营工业向资本主义企业转化的过渡形式 2 后期 洋务派以 求富 为旗号 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 这些民用工业基本上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 但仍带有明显的封建色彩 主要表现在 这些企业以赚钱盈利为目的 采取由官方出面招集商股作为资本的方法 采用 官督商办 官商合办 和 商办 等形式 购买新式机器 雇佣工人进行生产 产品主要作为商品销售于市场 但这些企业仍处处依赖封建政府和官僚的庇护 缺乏生命力 二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社会存在的近代企业类型19世纪六七十年代 中国社会存在的近代企业有外国资本主义在华企业 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外国资本主义在华企业是外国资本主义国家打开中国门户的结果 又是对华侵略的形式之一 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和原材料 扩大对华侵略 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但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 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洋务运动时创办的军事工业是封建官办企业 而其民用工业具有一定的民族资本主义性质 虽然这些企业未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但它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 培养了一大批技术人才 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抵制外国的经济侵略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加速了中国社会近代化的进程 为资产阶级政治运动提供了物质基础 因此民族资本主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