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气织机五大机构原理.pdf_第1页
喷气织机五大机构原理.pdf_第2页
喷气织机五大机构原理.pdf_第3页
喷气织机五大机构原理.pdf_第4页
喷气织机五大机构原理.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织造学 织物的形成 织物是由纱线或者纤维制成的产品 主要包括机织物 针织物和非织造布 由两组相互垂直的纱 线 在织物上交织而成的织物称为机织物 简称织物 沿织物长度方向排列的纱线称为经纱 沿织物宽度方向排列的纱线成为纬纱 织物形成过程中的五大运动 1 开口 按照经纬纱交织规律 把经纱分成上下两片 形成梭口的开口运动 2 引纬 把纬纱引入梭口的引纬运动 3 打纬 把引入梭口的纬纱推向织口的打纬运动 4 送经 把织物引离织物形成区的卷取运动 5 卷取 把经纱从织轴上放出输入工作区的送经运动 开口开口 1 开口要求 1 控制综框升降运动 梭口 2 控制综框升降顺序 组织 2 开口运动和开口机构 开口运动 经纱上下分开的运动 开口机构 在织机上完成开口运动的机构 1 凸轮开口机构 综片数少适用于简单组织 2 连杆开口机构 综片数少适用于简单组织 3 多臂开口机构 综片数多适用于组织循环经纱数较多的变化或联合组织 4 提花开口机构 适用于复杂的大花纹织物 每根经纱的升降都单独控制 一 梭口一 梭口 梭口 在开口时 经纱随综框的运动被分为上下两层 所形成的菱形空间 AB1CB2 就是梭 口 综平 当织机主轴转到上下层经纱相互平齐的位置时 梭口闭合 称为综平 织口 A 点 经纱 和织物的交织处 前部梭口 AB1B2 后部梭口 B1B2C 梭口对称度 L1 L2 梭口长度 L 织口到停经架中导棒的距离 AC 的距离 梭口高度 H 开口时 经纱随综框作上下运动时的最大位移 垂直 梭口的种类梭口的种类 1 中央闭合梭口 1 开启时 上下层经纱的动程和张力变化相似 可以 用摆动后梁调节张力 2 平均张力相对较小 3 有平综时间 便于处理断头 4 上下层同时运动 为开清梭口 5 梭口稳定性不好 经纱磨损大 2 全开梭口 1 经纱运动数目少 梭口较稳定 有利于引为 2 经纱在交大张力情况下停留时间较长 易损伤断 头 3 全幅经纱无平综机会 需另设置平综装置 4 经纱磨损少 节省动力 5 各页综框的经纱张力不均匀 3 半开梭口 1 与全开梭口类似 张力差异情况略有改善 以 2 2 斜纹为例 采用三种方式的经纱位移 梭口的清晰度梭口的清晰度 1 清晰梭口 梭口前部有效空间最大 引纬条件最好 前后综差异大 综页多时 后综断头多 多适用于综页较少 组织变化 少 经少强力好的条件 2 不清晰梭口 梭口前部有效空间最小 引纬条件最差 前后综动程和张 力相等或相近 多适用于经密大 毛绒多 织物平整度要 求高的产品 3 半清晰梭口 有利于张力均匀和引纬 梭口的清晰度可调节每页综框的 高低位置和动程 4 小双层梭口 属于不清晰梭口 有利于开清梭口 二 综框运动规律二 综框运动规律 梭口形成时期梭口形成时期 1 开口周期 指每形成一次梭口的时间 即织机主轴每一回转的时间 它包括开口 静止 闭合时期 1 开口时期 指经纱离开综平位置到梭口满开为止的时间 特点 经纱处于运动状态 张力由小逐渐增大 2 静止时间 梭口满开后 经纱在梭口的上下两个极端位置 特点 保持静止状态 以便使引纬顺利通过梭口 3 闭合时期 经纱由满开位置回到综平位置的这段时间 特点 经纱由静止进入运动状态 张力由大逐渐减小 2 开口图 开口圆图开口周期图 综框运动规律综框运动规律 1 工艺要求 1 开口时期 经纱张力递增 综框运动应由快到慢 接近满开时最小 闭口时期 经纱张力递减 综框运动应由慢到快 接近综平时最大 2 开口终了和始闭时 即综框由动到静 由静到动时 加速度要小 其余时间速度的变 化也应该均匀缓和 以减少跳动和冲击从而减少张力波动和断头可能性 3 三个时期的分配要和其他运动配合 在顺利引纬前提下 综框动程要少 2 常用的三种运动规律 1 简谐运动规律 2 椭圆比运动规律 3 任意比运动规律 三 开口运动的工艺参数三 开口运动的工艺参数 1 开口时间 1 开口时间 又叫综平度或综平时间 是指上下交替运动的综框相互平齐的瞬间 也就是梭口开启的瞬间 2 表示方法 角度法 用织机主轴转过夫人角度表示 距离法 用钢筘到胸梁的距离表示 3 分类 早开口 中开口 迟开口 4 开口时间对织物形成的影响 开口时间的早晚决定 打纬时经纱张力的大小和采用不等张力梭口时上下层经纱的张力差异 以及筘与经纱的摩擦区端 早开口 1 纬纱不易反拔 有利于打紧纬纱 2 经纱张力大 利于开清梭口 使经纱充分伸直 布面平整 3 经纬纱摩擦增大 经纱易起毛绒 断头增加 4 开口早 闭口早 对引纬出梭口不利 5 经纱张力大 经纱屈曲小 纬纱屈曲大 6 经纱缩率小而纬纱缩率大 迟开口 1 对构成紧密织物不利 2 经纱张力大 经纱屈曲小 纬纱屈曲大 3 经纱缩率大而纬纱缩率小 4 降低经纱断头 织物表面纹路清晰 5 对引纬出梭口有利 6 经纱磨损加重 断头增加 5 确定开口时间的原则 开口时间的确定 应根据织物品种 织机类型 原纱质量以及织造条件而定 平纹织物易早开口 斜纹 缎纹易迟开口 经纱纱支细 条干不匀 杂质多 强力差或浆纱 质量不好的 宜迟开口 筘幅宽的织物宜迟开口 车速高的织物开口宜迟些 梭口不易开清 的 宜早开口 经位置线经位置线 1 定义 指综平时 织口 综眼 停经架中导棒和 后梁握纱点所连成的折线 经平线 从胸梁引出的水平线 经直线 从胸梁过综眼引出的直线 2 经位置线有三种配置 等张力梭口 后梁在经直线上 不等张力梭口 后梁在经直线上方 不等张力梭口 后梁在经直线下方 3 后梁高低对织物形成的影响 比较高时 下层张力大于上层张力 有利于打紧纬纱 高时 下层张力大 对纬纱飞行有利 高时 打纬时张力上层较小 横向有移动 有利于减少筘路疵点 太高时 上层太松 不利于纱线运动 下层太紧易将纱线拉断 4 确定后梁高低的原则 织制纬向紧度大或打纬阻力大的 后梁宜高 容易出现筘痕的织物 抬高后梁 府绸织物的布面有突起的颗粒 后梁要高 对于经密大 梭口不易开清的织物 后梁不宜太高 原纱纱支细 条干不匀或强力差时 后梁可低些 斜纹类织物 降低后梁 涤棉织物 后梁略低 四 开口机构四 开口机构 组成 由提综装置 回综装置和综框 综丝 升降 次序的控制装置组成 分类 凸轮 连杆 开口机构 平纹 斜纹 缎纹 5 枚 2 8 页 速度高 多臂开口机构 小花纹织物 16 页综 提花开口机构 复杂大花纹 速度低 凸轮开口机构凸轮开口机构 1 连动式凸轮开口机构 特点 1 一种凸轮外形只适应于一种织物 2 只能使综框向一个方向运动 3 仅限于每次开口升降页数相同的简单组织 4 综框弧形运动 柔性连接 5 机构简单 节省动力 6 影响采光 增加油污 7 不适应高速 2 消极式凸轮开口机构 特点 1 凸轮箱在机外工作 有利于工作 适应高速 2 节圆半径大 a 3 无顶梁 采光好 4 综框页数小于 12 5 运动平稳 有导槽 3 共轭凸轮开口机构 特点 1 一对共轭凸轮控制一页综框升降 2 运动平稳 适应高速 3 轮箱在机外 4 曲柄开口机构 特点 1 机构简单 适应高速 耐磨损 2 只能织平纹 3 综框无静止时间 对引纬不利 5 电子多臂机 特点 1 由电子控制 翻改品种十分简便 能适应更高的车速 2 启动和停止提综件的运动 避免冲击 振动 喷气引纬 喷水引纬 喷射引纬 剑杆引纬 片梭引纬 无梭引纬 换纡引纬 换梭引纬 梭子引纬 引纬引纬 引纬是将纬纱引入梭口 织机上经纱由开口机构形成梭口之后 必须把纬纱引过梭口 才能 实现经纱和纬纱的交织 按照引纬所采用的器件或介质 生产中常见的引纬主要有以下几类 喷气引纬喷气引纬 喷气引纬时利用喷射气流对纬纱产生的摩擦牵引力进行引纬 1 引纬原理 1 圆射流的性质 1 定义 从圆形喷嘴射出到自然空 间的气流 2 性质 具有喷射成束的性质 A 卷吸引射作用 传递能量使 静止空气运动 B 扩散作用 垂直射流方向的 低速运动 C 喷射成束 速度衰减 径向 扩散作用 轴向 卷吸作用 核心区长度 S0 K d0 a K 为实验常数 圆射流 K 0 335 a 为喷嘴紊流系数 圆形喷嘴 a 0 07 所以S0 4 786d0 在同一截面上 射流的速度越接近轴心线速度越大 2 纱线在气流中的飞行速度 根据绕流附面层原理 可近似地求出纱线在喷射气流中飞行时 所受的摩擦牵引力 Ff为 DdlUVCF ff 2 1 02 1 式中 Cf 空气阻力系数 0 025 0 033 由纱线结构 表面性质确定 空气密度 kg m3 V 气流速度 m s U 纬纱飞行速度 m s D 纬纱直径 m L 纬纱飞行长度 m Ff 气流对纬纱的摩擦牵引力 N 实际中 始纬纱向前飞行的摩擦牵引力 要比上式小 即应从上式中减去纬纱张力 K 和导 纱器件等对纬纱的摩擦阻力 S 所以引纬过程中气流对纬纱的实际摩擦牵引力为 SKDdlUVCF f 2 1 02 1 在喷气引纬中 应尽量减小 K 与 S 值 以便能充分利用 F 达到提高纬纱飞行速度 U 的目 的 喷气引纬中 纬纱飞行速度的平均值为 50 60m s 左右 与气流速度的大小和变化密切相关 纬纱在气流作用下的飞行形状 振动 旋转 头端飞舞卷曲 频闪仪器 2 引纬机构和引纬工艺 1 引纬机构 主要包括电子定长储纬器 喷嘴 异形筘 探纬器 边部剪刀 自动对梭口 供气系统 纬 纱断头自动处理装置 延伸喷嘴 1 电子定长储纬器 受微处理机控制的储纬器上的挡纱销与主喷嘴同时被打开 并且根据 每一纬的纬纱飞行速度 其挡纱销又能自动而准确地关闭 以提供合适长度的纬纱而用于引 纬 储纬器可以在非引纬时期储存一定圈数的纬纱 由微处理机控制储纬器变频电机 可根 据纬纱的退绕速度自动地调整纬纱的卷绕速度 以平衡由于纬纱筒子从大到小的张力差异 2 喷嘴 包括主喷嘴和辅喷嘴 主喷嘴又包含固定主喷嘴和摆动主喷嘴 固定主喷嘴固定在墙板外罩壳上 摆动主喷嘴 固定在筘座上 主喷嘴的喷孔与异型筘的凹槽对准 在储纬器挡纱销被打开的同时 把纬纱 速度从零提高到正常引纬速度 辅喷嘴 辅喷嘴和异形筘的凹槽组成一个能够约束高压气流的纬纱通道 接应由主喷嘴 送来的纬纱 使纬纱尽可能保持一个恒定的飞行速度飞出梭口 3 异型筘 异型筘还兼有普通钢筘所具有的打纬 控制经密等作用 4 探纬器 探纬器顾名思义就是探测纬纱的 探纬器有两个 分别称为 H1 和 H2 它们安 装在出口侧的外侧 探纬器 H1 在废边纱左侧 探纬器 H2 在废边纱的右侧 探纬器 H1 检 测纬纱在梭口中是否受阻 探纬器 H2 检测断纬 5 延伸喷嘴 延伸喷嘴属于辅喷嘴的范畴 它安装在废边纱的右侧 3 5mm 处 此时不能 使用探纬器 H2 延伸喷嘴的作用就是把纬纱拉紧 使其不向入口侧回缩 保证纬纱与边经 纱正常交织 布边成型良好 同时减少纬缩织疵的产生 6 自动对梭口 织机发生纬纱断头后 电脑按设定程序自动调整经纱张力 指令开口和打 纬机构自动倒顺转 将织口调整在避免产生 开车档 织疵的位置 挡车工清除断纬 开车 7 纬纱自动修补装置 自动除去留在梭口中的不良纬纱 并自启动织机继续运转 提高了 织机生产率 减轻了操作工负担 扩大了操作工的看台数 8 边部剪刀 边部剪刀用于剪断纬纱 使布边平齐美观 入口侧的剪刀剪切时间有严格的 剪纬要求 以便为下次引纬作准备 9 供气系统 由电磁阀的供气系统为喷气引纬系统定时提供高压气流 2 喷气引纬工艺参数 1 引纬工艺时间单位 喷气织机的电磁阀和挡纱销开闭时间由微处理机控制 以毫秒 ms 为单位 而人工设定 的引纬作用时间按照习惯仍然以主轴回转角表示 以度为单位 设织机的转度为 N rpm 则毫秒与主轴转角的关系为 1ms N 360 60000 度或 1 60000 N 360 ms 2 纬纱始飞行角度 纬纱始飞行角是指开口和打纬机构允许纬纱进入梭口时的角度 把织机转到上层经纱和下层 经纱分别离筘槽上唇和下唇 5mm 时 主轴的位置角就是纬纱始飞行角 纬纱始飞行角通常 为 80 90 考虑到电磁阀的灵敏度 纬纱始飞行角应提前一定的角度 3 挡纱销提升角 挡纱销提升角是指纬纱起飞时间 在确定挡纱销提起时间时 应提前一定角度 提前量应视 电磁阀的灵敏度进行考虑 4 辅喷终喷角 辅喷终喷角是指最后一组辅喷嘴终止喷射角 确定方法就是把织机转到上心附近 上层经纱 离筘槽上唇 3mm 以上 下层经纱离辅助喷嘴中心 1 2mm 主轴的位置角就是辅喷终喷角 5 纬纱总飞行角 纬纱总飞行角是指允许纬纱在梭口中飞行的总时间角 其数值等于辅喷终喷角与纬纱始飞行 角只差 超出纬纱总飞行角 纬纱头端可能与经纱相碰 导致纬纱受阻而关车 6 纬纱到达角 纬纱到达角指纬纱到达探纬器时的主轴转角 为了防止纬纱松弛 辅喷终喷角应晚于纬纱到 达角 滞后时间约为 20 30 不同机型的引纬结束时间有所不同 ZAX 型织机为 230 7 辅喷先行角 辅喷先行角是指电磁阀打开的时间先于纬纱头端到达该电磁阀所控制的那一组辅喷嘴中的 第一个辅喷嘴的时间 角度 这一时间约为 15 40 8 辅喷滞后角 辅喷滞后角是指电磁阀关闭的时间滞后于纬纱端到达该电磁阀所控制的那一组辅喷嘴中的 最后一个辅喷嘴的时间 角度 这一时间约为 5 10 9 开口时间 开口时间指上下运动的综框交错平齐的瞬间 津田驹 ZAX 型喷气织机的开口时间一般不能 超出 270 340 之间 通常把在 300 310 时综平称为中开口 小于 300 综平称为早开口 大于 310 时综平称为迟开口 10 纬纱自由飞行与约束飞行 储纬器挡纱销未落下 纬纱左端未受约束时的飞行称为纬纱自由飞行 当储纬器挡纱销下落 纬纱左端已停止飞行 但气流对纬纱摩擦牵引力继续存在 这种纬纱左端受约束时的飞行称 为约束飞行 约束飞行的目的是为了避免纬纱纱头端弯曲和卷缩 3 引纬工艺时间设定 1 主喷嘴开闭时间的设定 主喷嘴开闭时间的设定 是根据织机车速和引纬时间确定的 一般主喷嘴开启时间等于纬纱 始飞行角减去 10 即 70 80 主喷嘴关闭时间早于挡纱销落下的时间 提前量约为 5 10 其目的是为了纬纱从自由飞行状态过渡到约束飞行状态 降低引纬张力峰值 减少断纬 另 外主喷嘴继续供气 纬纱在约束状态下被牵引伸展 防止纬纱弯曲 在开车后第一纬主喷嘴电磁阀开启时间比正常时晚 10 30 原因是启动第一纬时织机转速 尚达不到正常运转时的速度 易出现第一纬不协调 造成长纬等疵点 第一纬主喷嘴关闭时 间可不变 引纬织机运转到第一纬主喷嘴关闭时 转速已接近正常 2 挡纱销开闭时间的设定 挡纱销提升时间与主喷嘴开启时间相同 挡纱销关闭时间可设定为一次引纬储纱圈数的倒数第二圈退绕后落下 假定挡纱销落下的时 间正好是倒数第二圈退绕半圈 则挡纱销关闭时间为 停纬销关闭时间 纬纱始飞行角 一次引纬储纱圈数 0 5 设定纬纱到达角 纬纱始飞行角 纬纱圈数 停纬销感应迟滞角 在开车后第一纬储纬器挡纱销开启时间与第一纬主喷嘴开启时间一样 即比正常开启时间 10 30 第一纬储纬器挡纱销关闭时间也可延长 10 3 辅喷嘴开闭时间的设定 为了减少能耗 辅助喷嘴都要分组以此供气 第一组辅助喷嘴的始喷可与主喷角相同 第一 组辅助喷嘴的关闭时间和以后各组辅助喷嘴的开闭时间可以按照辅喷先行角和辅喷滞后角 通过频闪仪进行确定 因为 ZAX 喷气织机每组辅助喷嘴的开启与关闭时间约为 80 左右 也可采用简单的办法进行确定 即后一组辅助喷嘴的开启时间较前一组的开启时间晚 15 20 则前后两组重叠供气时间约为 60 65 有时最后几组辅助喷嘴的重叠供气时间可 以长一些 因为纬纱飞抵最后几组时 纬纱质量增加 增加重叠供气时间可以保证纬纱端伸 展 最后一组辅助喷嘴终喷角约为 250 260 左右 4 延伸喷嘴的开闭时间 延伸喷嘴的开启时间比纬纱的头端到达角度早 10 20 延伸喷嘴的关闭时间在经纱开口时 间后 4 供气压力 1 主喷嘴微风压力 喷嘴织机为主喷嘴开通一个常开的微风压力气流通道 其作用为 一是使纬纱在开车前能顺利地穿过主喷嘴 在开车期间纬纱剪刀剪断纬纱后 防止纬纱在张 力作用下弹出喷嘴 二是当纬纱还没有从储纬器上脱下来时 就使纬纱在主喷嘴内得到一个预张力 引纬时纬纱 头端挺直飞入梭口 三是在主喷嘴的瞬间高压的作用下 纬纱不仅能够得到一个较大的加速度 而且减少了高压 对纬纱的冲击力 使纬纱在进梭口时头端跳动现象减弱 避免了开车纬停 通常这个压力在 0 1MPa 左右 2 主喷嘴 辅助喷嘴引纬压力 主喷嘴 辅助喷嘴引纬压力的高低 以纬纱能否按预定的时间出梭口为原则 若纬纱出梭口 时间迟于预定时间 则应提高气流压力 反之则降低气流压力 主喷嘴引纬压力一般在 0 4MPa 左右 辅助喷嘴引纬压力比主喷嘴引纬压力高 0 05MPa 0 1MPa 延伸喷嘴与辅助喷嘴同用一个储气罐 所以引纬压力与辅助喷嘴相同 织机气缸压力 0 4MPa 左右 1 5MPa 空压机压力 0 4MPa 左右 1 5MPa 1MPa 5 探纬器探纬时间 纬纱到达时间通常约为 230 240 所以探纬器探纬时间确定为 230 240 6 剪纱时间 左侧剪纱时间一般设在约 20 以便准确剪断纬纱为下一纬顺利引入梭口做准备 右侧剪纱 时间无要求 卷布前剪断即可 打纬打纬 1 打纬过程 纬纱引入梭口后被钢筘推向织口 起初几乎是不受阻力 当被推倒织口附近很靠近前一根纬 纱时 钢筘开始受到迅猛上升的阻力 经纱张力也相应地剧烈增大 当钢筘到达前死心位置 时 阻力和经纱张力都达到峰值 打纬结束 2 打纬机构 1 连杆打纬机构特征分类 1 轴向打纬 筘座脚摆动至最前 最后位置时 相应位置上牵手栓中心的连线通过曲轴中心 的打纬机构 筘座脚向前摆动和向后摆动各占织机主轴 180 2 非轴向打纬 筘座脚摆动至最前 最后位置时 相应位置上牵手栓中心的连线不通过曲轴 中心的打纬机构 筘座脚向前摆动和向后摆动占织机主轴转角不等 2 曲柄半径 r 与牵手长度 L 的比值 1 长牵手 曲柄半径 r 与牵手长度的比值 r L 1 6 2 短牵手 曲柄半径 r 与牵手长度的比值 r L 1 3 3 中牵手 曲柄半径 r 与牵手长度的比值 r L 在 1 6 1 3 范围内 3 四连杆打纬机构运动学分析 e 为非轴向偏度 A 为曲轴 织机主轴 中心 为曲柄由前止点转过的角度 B0 B 分别为曲柄中心在前止点及任意点的位置 为曲柄在前止点时与 AF 之间的夹角 AF C0Cm C0 Cm C 分别为牵手栓在前止点 后止点以及任意点的位置 四连杆打纬机构运动近似图 打纬机构的性能反映在筘座的运动特性上 筘座的运动可用牵手栓的运动来表示 lr e arcsin 牵手栓中心位移为 GECGECCCs 00 式中 cos sin 2 1 22 2 1 2 2 0 rGE erLCG eLrEC 则牵手栓中心运动规律为 sin cos 22cos cos sin 22sin 2 cos sin sin 2 2 2 22 2 1 22 LeLrrwa LeLrrwv LerLrLeLeLrs 式中 dt da w 即织机主轴的角速度 牵手中心的位移 速度 加速度随主轴转角的变化图右图所 示 r L 值对筘座运动的影响 令 e 0 将 e 0 代入牵手栓位移公式 即轴向打纬 则 2cos cos 2sin 2 sin sin 2 cos1 2 Lrrwa Lrrwv rLrrs 1 r L 值越小 即牵手越长 筘座的运动规律越接近简谐 运动规律 cos1 rs 2 r L 越大 牵手越短 则w 越小 筘座位置允许引纬角大 对提高引纬角有利 3 显然 当 r L 0 时 90 或 270 而当 r R 1 时 60 或 300 即 r L 值越大 牵手越短 最大速度出现的时间角越向前止点靠近 对打紧纬纱有利 同时在后止 点附近越慢 有利引纬 4 筘座在前止点时 加速度达到最大值 1 2 Lrrw 显然 r L 越大 牵手越短 则 最大速度值越大 4 共轭凸轮打纬机构 在共轭凸轮打纬机构中 筘座的运动性能取决于主 副凸轮的外廓线 1 共轭打纬凸轮打纬机构的设计要求 1 筘座由静止开始向前摆动到打纬位置时 其加速度应由零逐渐增大 在利用惯性打纬的情况下 筘座在最前位置时的加速度应为负值 方向指向机后 其值应 该达到惯性打纬的要求 筘座向机后摆动至静止时 其加速度应该逐渐减小至零 在整个筘 座运动过程中 加速度变化缓和 2 筘座运动的位移 速度 加速度都应该连续 又是还应考虑使加速度的变化率也连续 以免出现机构的刚 柔性冲击 2 共轭凸轮打纬机构的筘座运动规律 1 采用正弦 余弦加速度规律的分段组合2 正 余弦加速度曲线分段组合成的筘座 运动规律 5 打纬期间经纬纱 1 织物形成区 从新织入的那根纬纱到不再有相对移动的那根纬纱之间的区域 由若干根 经纬纱组成 一般用纬纱根数表示 与织物的密度有关 密度越大 织物形成区域越大 2 经纬纱的运动 经纬纱的共同运动 经纬纱的相对运动 纬纱相对于经纱的滑移 3 织口位移 经纱和织物张力的变化情况 0 1 综平后梭口逐渐开启 经纱张力增大 织口向机后移动 1 2 织口在钢筘推动下向机前方移动 2 3 织口随钢筘向机后方移动 3 4 综框处于静止时期 织口的位移不大 4 5 为梭口闭合期间 经纱张力逐渐变小 4 打纬阻力 打纬期间纬纱要相对于经纱移动必须克服的阻力 该阻力包括摩擦阻力和弹性阻力 其中弹 性阻力指 经纱产生屈曲变形 打纬时经纱受到张力而伸直 影响因素 1 织物的组织和结构 2 纱线的号数 打纬阻力 3 经纬纱密度 打纬阻力 4 经纬纱密度 毛面毛糙 摩擦阻力 打纬阻力 纱线刚性 刚性 弹性阻力 打纬阻力 5 织造工艺参数 开口时间 开口时间早 打纬阻力 上机张力 上机张力 打纬阻力 后梁高低 后梁高 打纬阻力 5 打纬期间经纬纱运动的力学模型 1 筘齿2 紧层经纱3 松层经纱4 纬纱 由此可见 在打纬期间 经纱一会儿伸长 一会儿又迟缓收缩 经纱呈现一种纵向张弛振动 现象 或者称为粘滑振动 4 打纬区 打纬过程中筘或新纬纱移动的距离 mm 影响因素 1 织物组织与结构 交接点越多 打纬区 织物紧密度 打纬区 2 经纬纱性质 刚性 经纱刚性 织口位移量 打纬区 纬纱刚性 织口位移量 打纬区 3 上机工艺参数的影响 1 开口时间 早 打纬张力 刚性 打纬区 2 上机张力 经纱张力 打纬区 3 后梁高低 高 打纬区 卷取和送经卷取和送经 卷取和送经的主要任务 1 引离织成的织物 使其形成一定卷装形式 并将织轴退绕的经纱引至交织区域 2 使织物形成规定的纬密 3 保证织轴退绕适合织造需要长度的经纱 4 确定上机张力大小 并始终保持经纱张力均匀恒定 缩率 织造缩率 由于经 纬纱交织形成织物时纱线屈曲而产生的缩率 下机缩率 织物在织机上时 处于经向的张紧状态 待其下机之后 经向张力消失 织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