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汉朝XX制度范文 汉朝军事制度篇一汉代监察制度汉代监察制度述评吴启萌10行政管理10367024摘要汉代是我国古代封建专制制度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也是在中央集权体制下发展起来的行政监察制度走向体系化的关键时期。 此时期内所创立的从中央到地方、自上而下、相互制衡的监察网络,对后世行政监察体系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分析汉代行政监察制度的构成及其特点,深入探讨其作用及局限,包括它的历史借鉴作用。 摘要汉代是我国古代封建专制制度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也是在中央集权体制下发展起来的行政监察制度走向体系化的关键时期。 此时期内所创立的从中央到地方、自上而下、相互制衡的监察网络,对后世行政监察体系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分析汉代行政监察制度的构成及其特点,深入探讨其作用及局限,包括它的历史借鉴作用。 关键词御史刺史监察网络自秦以来,封建国家中,皇帝高高在上,掌握着至高无上的皇权,皇权之下,又存在着庞大的官僚群体。 这个官僚群体对于保证皇权的威信,统御众多的庶民百姓至关重要。 因而皇权的巩固离不开官僚的支撑,同时对于皇帝来说,也必须要有足以能威慑庞大的官僚集团的制衡机构来控制文武百官,因此对于皇帝来说,治民先治吏,治吏即为治国。 自秦以来,封建国家中,皇帝高高在上,掌握着至高无上的皇权,皇权之下,又存在着庞大的官僚群体。 这个官僚群体对于保证皇权的威信,统御众多的庶民百姓至关重要。 因而皇权的巩固离不开官僚的支撑,同时对于皇帝来说,也必须要有足以能威慑庞大的官僚集团的制衡机构来控制文武百官,因此对于皇帝来说,治民先治吏,治吏即为治国。 “惧宰官之不修,立监牧以董之;畏监督之容曲,设司察以纠之惧宰官之不修,立监牧以董之;畏监督之容曲,设司察以纠之”。 因而自秦始皇起,历朝历代开始构建视察群臣的监察制度。 因而自秦始皇起,历朝历代开始构建视察群臣的监察制度。 两汉时期,行政监察制度走向成熟。 汉代监察制度概述汉代监察制度承袭于前代,又在其基础上丰富发展。 在其发展过程中将中央监察大权一分为三,形成御史府、丞相司直、司隶校尉三足鼎立的局势;在地方行政监察系统中,又形成刺史汉代监察制度承袭于前代,又在其基础上丰富发展。 在其发展过程中将中央监察大权一分为三,形成御史府、丞相司直、司隶校尉三足鼎立的局势;在地方行政监察系统中,又形成刺史督邮监乡五部这样的州、郡、县级监察单位,形成相对独立而对本级长官负责的监察体系。 这样,汉代建立了中央和地方两大监察体系,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行政监察网络。 监乡五部这样的州、郡、县级监察单位,形成相对独立而对本级长官负责的监察体系。 这样,汉代建立了中央和地方两大监察体系,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行政监察网络。 (一)中央监察体系汉初沿袭秦制,设立了御史府,并且作为汉代中央监察制度的主干,御史制度一直延续并发展下去。 御史大夫掌管监察并担任副丞相,这样既便于协助丞相处理政务,又便于对丞相的监督,有汉初沿袭秦制,设立了御史府,并且作为汉代中央监察制度的主干,御史制度一直延续并发展下去。 御史大夫掌管监察并担任副丞相,这样既便于协助丞相处理政务,又便于对丞相的监督,有“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领百官,以职相监临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领百官,以职相监临”。 御史大夫设府,与丞相并称“二府”,共同管理国家事务。 其属官一分为二,一是以御史丞为首,统领御史,共同管理国家事务。 其属官一分为二,一是以御史丞为首,统领御史30人,参见全三国文卷21载夏侯玄时事议刺史汉书卷汉书卷83朱博传协助御史大夫办理政务;二是以御史中丞为首,“在殿中兰台,掌图籍秘书,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员十五人,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在殿中兰台,掌图籍秘书,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员十五人,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 御史有监督、监护、纠察、弹劾、选任、判决及终审、拘捕等极为广泛的任职和权力,其权力一度甚至超过丞相。 汉成帝时,御史大夫改为大司空,与丞相(改为大司徒)、太尉(改为大司马)合成选任、判决及终审、拘捕等极为广泛的任职和权力,其权力一度甚至超过丞相。 汉成帝时,御史大夫改为大司空,与丞相(改为大司徒)、太尉(改为大司马)合成“三公”,但实际上监察之权反而被削弱。 御史中丞正式成为由御史府改称的御史台的最高长官,位尊权重,如张汤任御史中丞时,但实际上监察之权反而被削弱。 御史中丞正式成为由御史府改称的御史台的最高长官,位尊权重,如张汤任御史中丞时,“每朝奏事,语国家用。 日旰,天子忘食,丞相取充位,天下事皆决汤每朝奏事,语国家用。 日旰,天子忘食,丞相取充位,天下事皆决汤”。 可以说,御史制度历史悠久,职责广泛,虽各朝品秩不一,但其实际地位无一不令人仰视。 可以说,御史制度历史悠久,职责广泛,虽各朝品秩不一,但其实际地位无一不令人仰视。 汉代行政组织外部另一重要监察单位为司隶校尉。 司隶校尉最初是汉武帝临时设置审理汉代行政组织外部另一重要监察单位为司隶校尉。 司隶校尉最初是汉武帝临时设置审理“巫蛊”一案的治安警官,后来固定下来,转为京畿地区的常设监察官员。 司隶校尉权限很广,主要监督京师及周边七个郡的文武百官。 司隶校尉监察权的有效行使还有赖于其对两种权力的拥有,一是治安权,二是领兵权。 治安权使之在不法官吏逮捕和平民百姓犯法者的逮捕上有了很大的权限支持,有力的服务于其监察权的行使;汉旧仪言司隶校尉初置可领一千二百名刑徒兵,说明了司隶校尉对京畿地区乃至整个国家的安全都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一案的治安警官,后来固定下来,转为京畿地区的常设监察官员。 司隶校尉权限很广,主要监督京师及周边七个郡的文武百官。 司隶校尉监察权的有效行使还有赖于其对两种权力的拥有,一是治安权,二是领兵权。 治安权使之在不法官吏逮捕和平民百姓犯法者的逮捕上有了很大的权限支持,有力的服务于其监察权的行使;汉旧仪言司隶校尉初置可领一千二百名刑徒兵,说明了司隶校尉对京畿地区乃至整个国家的安全都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当然也就成就了一种声势,使其监察权力的行使更能游刃有余。 司隶校尉的身份颇具特殊性,它即是御史大夫的属官,又可以反过来监察御史大夫,表明它对皇帝负责的特殊地位。 使其监察权力的行使更能游刃有余。 司隶校尉的身份颇具特殊性,它即是御史大夫的属官,又可以反过来监察御史大夫,表明它对皇帝负责的特殊地位。 司隶校尉和御史成为两汉平行的两个监察机关,形成双轨制的监察系统,从名义上讲二者都是隶属于行政之下,但实际上是皇帝领导下的独立职官系统。 制的监察系统,从名义上讲二者都是隶属于行政之下,但实际上是皇帝领导下的独立职官系统。 丞相负责行政组织内部的监察工作。 丞相府设丞相司直一职。 司直的职能是在丞相的领导下进行行政组织的内部的监察,丞相负责行政组织内部的监察工作。 丞相府设丞相司直一职。 司直的职能是在丞相的领导下进行行政组织的内部的监察,“掌佐丞相举不法”。 因此,司直权责重,范围广,上汉书卷。 因此,司直权责重,范围广,上汉书卷19上百官表汉书卷59张汤传王尔春,冯国义,论汉代司隶校尉监察权,河北学刊,xx年年28卷第一期秦素霞,浅谈汉代监察制度,中国教育技术装备秦素霞,浅谈汉代监察制度,中国教育技术装备,,xx, (16)袁刚,中国古代政府机构设置沿革,黑龙江人民出版社,袁刚,中国古代政府机构设置沿革,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38汉书卷19上至御史大夫,下至地方行政长官,都在监察范围之内,“龚胜为司直,郡国皆慎选举,三辅委输官不敢为奸龚胜为司直,郡国皆慎选举,三辅委输官不敢为奸”。 御史中丞、司隶校尉、丞相司直都是中央监察官员,但是三者互不统属。 从品位上讲,丞相司直直为最高但是三者互不统属。 从品位上讲,丞相司直直为最高,司隶校尉居其次司隶校尉居其次,御史中丞为最低。 但从具体运作来说,御史府、丞相司直、司隶校尉这三大监察机构互不统率,权力交叉,各自为政,三者各有分工,又互相牵制。 使得汉代的中央监察机构出现互相制衡的多元化特点。 可见,汉代中央监察系统组织御史中丞为最低。 但从具体运作来说,御史府、丞相司直、司隶校尉这三大监察机构互不统率,权力交叉,各自为政,三者各有分工,又互相牵制。 使得汉代的中央监察机构出现互相制衡的多元化特点。 可见,汉代中央监察系统组织严密,使得各级官员包括监察官员在内无不处于严密的行政体系在内。 严密,使得各级官员包括监察官员在内无不处于严密的行政体系在内。 另外,汉武帝时设有绣衣御史,又称直指绣衣使者,被派往各地逐捕另外,汉武帝时设有绣衣御史,又称直指绣衣使者,被派往各地逐捕“盗贼”,治理大狱。 (二)地方监察体系汉代地方监察制度的建立,始于惠帝二年。 汉旧仪载“惠帝二年,相国奏遣御史监三辅,郡。 由此确立了汉代御史对地方的监察制度。 后来随着土地兼并的加剧,地方豪强势力的日益发展,以及部分地方官员与地方势力的相互勾结,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和对地方官吏的监察,汉武帝将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又称十三部州,每州部设一刺史,称州部刺史。 刺史为中央派遣常驻监察区的监察官由此确立了汉代御史对地方的监察制度。 后来随着土地兼并的加剧,地方豪强势力的日益发展,以及部分地方官员与地方势力的相互勾结,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和对地方官吏的监察,汉武帝将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又称十三部州,每州部设一刺史,称州部刺史。 刺史为中央派遣常驻监察区的监察官,专司监察,没有行政权,也没有立法权,只有检举弹劾权,与地方长官没有任何隶属关系与地方长官没有任何隶属关系,直接隶属于御史中丞,御史中丞直接对御史大夫负责御史中丞直接对御史大夫负责,御史大夫直接对皇帝负责。 刺史的级别较低,俸禄仅六百石俸禄仅六百石,仅相当于县级官吏,但他们的监察对象却是享有二千石的郡一级高官。 汉武帝还亲自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监察法规但他们的监察对象却是享有二千石的郡一级高官。 汉武帝还亲自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监察法规“刺史六条问事”,它规定刺史有权监察郡国皇族、地方豪绅,为刺史监察提供了法律依据,开创了地方监察制度的模式。 ,它规定刺史有权监察郡国皇族、地方豪绅,为刺史监察提供了法律依据,开创了地方监察制度的模式。 除刺史制度外,汉代还形成了以“督邮”为主的地方行政组织内部监察制度。 督邮由太守直接领导,可监督太守以下的为主的地方行政组织内部监察制度。 督邮由太守直接领导,可监督太守以下的官员,也可监督刺史。 这样一来就与刺史制度形成相互监察官员,也可监督刺史。 这样一来就与刺史制度形成相互监察汉书鲍宣传邓彬祥,评汉代监察制度,嘉应学院学报,邓彬祥,评汉代监察制度,嘉应学院学报,xx, (05)通志略职官略第四陔余丛考卷二六陔余丛考卷二六,商务印书馆1957年版的掎角之势,一方面有利于地方监察势力的平衡,但另一方面却不利于刺史权力的行使,限制了其职权。 的掎角之势,一方面有利于地方监察势力的平衡,但另一方面却不利于刺史权力的行使,限制了其职权。 县一级单位设有“监乡五部”,县把属乡分为若干部,任命专门的监察官廷掾对县属乡分部监察。 ,县把属乡分为若干部,任命专门的监察官廷掾对县属乡分部监察。 汉代监察的内容与权限汉代监察体系的设置相当完备,同时赋予监察人员的权限广泛,监察内容也十分丰富。 汉代监察体系的设置相当完备,同时赋予监察人员的权限广泛,监察内容也十分丰富。 (一)监督弹劾监督弹劾的本意是向下的,是以全国官吏为对象的。 汉代对官吏的监督弹劾主要采监督弹劾的本意是向下的,是以全国官吏为对象的。 汉代对官吏的监督弹劾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式一是“检核簿册”,即在年终时汇集各种政务情况,制成簿册,逐级上报检核,监察人员也经常到下面,即在年终时汇集各种政务情况,制成簿册,逐级上报检核,监察人员也经常到下面“督促文书”;二是“举劾案章”,即监察人员以纲常法律作为标准,对违反朝章礼法、典章制度的各种人物和事件进行检举揭发;三是,即监察人员以纲常法律作为标准,对违反朝章礼法、典章制度的各种人物和事件进行检举揭发;三是“牵制监督”,即在职官设置上采取分权制约的方法,有意构成相互牵制的关系;四是“连坐告密”,即一人犯法,相关人员如不检举,都得施行连坐;五是,即一人犯法,相关人员如不检举,都得施行连坐;五是“遣吏巡行遣吏巡行”,即有皇帝亲派使者、御史去各地查处或监察某项事物等。 ,即有皇帝亲派使者、御史去各地查处或监察某项事物等。 (二)谏诤谏诤是对君主或上司提出规劝性的意见。 谏诤出自忠诚,但会使君主和上司的面子受到损害,或一时难以接受,却对于整个统治秩序是有益无害的,所以还是应当鼓励臣民谏诤的。 然而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皇帝和上司的意志往往决定臣僚下属的命运和生死,这就决定了谏诤不可能真正有效。 这一时期的谏诤,在形式上是受重视的,也确实出现过采取各种方式对君主和上司进行谏诤的事例,但能虚怀纳谏的毕竟是极少数。 谏诤的途径难得畅通,设置专职的谏官,实际上是缩小谏诤的范围。 所以中国古代的谏诤传统的实效是极有限的。 谏诤是对君主或上司提出规劝性的意见。 谏诤出自忠诚,但会使君主和上司的面子受到损害,或一时难以接受,却对于整个统治秩序是有益无害的,所以还是应当鼓励臣民谏诤的。 然而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皇帝和上司的意志往往决定臣僚下属的命运和生死,这就决定了谏诤不可能真正有效。 这一时期的谏诤,在形式上是受重视的,也确实出现过采取各种方式对君主和上司进行谏诤的事例,但能虚怀纳谏的毕竟是极少数。 谏诤的途径难得畅通,设置专职的谏官,实际上是缩小谏诤的范围。 所以中国古代的谏诤传统的实效是极有限的。 汉代监察制度的特点及局限汉代的行政监察制度建立了中央和地方和交叉行政监察体系,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汉代的行政监察制度建立了中央和地方和交叉行政监察体系,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第一版,p163-164同上 一、多元监督,相互制衡。 汉代的监察制度设计从中央到地方都不是由一个监察机关来全多元监督,相互制衡。 汉代的监察制度设计从中央到地方都不是由一个监察机关来全权负责,而是建立了多元化的监察机构来分享监察权,并相互制衡。 在中央,有御史府、司隶校尉和丞相司直三足鼎立的局势,三者的相互制衡,有效地限制了相权,维护了皇权的尊严;在地方,在地方的郡、县、乡也分别设有刺史、督邮、廷掾三级监察官,刺史监督郡太守,不隶属于郡太守。 而督邮隶属郡太守,在监督廷掾的同时,又可以监督刺史,这样等于就使得刺史与郡太守互相制衡和牵制,使得地方官吏贪污腐化的成本加大,有效地遏制了地方官僚主义势力的膨胀。 权负责,而是建立了多元化的监察机构来分享监察权,并相互制衡。 在中央,有御史府、司隶校尉和丞相司直三足鼎立的局势,三者的相互制衡,有效地限制了相权,维护了皇权的尊严;在地方,在地方的郡、县、乡也分别设有刺史、督邮、廷掾三级监察官,刺史监督郡太守,不隶属于郡太守。 而督邮隶属郡太守,在监督廷掾的同时,又可以监督刺史,这样等于就使得刺史与郡太守互相制衡和牵制,使得地方官吏贪污腐化的成本加大,有效地遏制了地方官僚主义势力的膨胀。 多元监察机构的设置,牵制平衡的均态,既维护了皇权的至高无上,又保证了地方的稳定,有效遏制了地方官僚的贪污腐化和地方行政、监察势力的壮大,打击了地方官吏与地方豪强势力的勾结,巩固了汉朝统治基础的稳定和国家的安定。 多元监察机构的设置,牵制平衡的均态,既维护了皇权的至高无上,又保证了地方的稳定,有效遏制了地方官僚的贪污腐化和地方行政、监察势力的壮大,打击了地方官吏与地方豪强势力的勾结,巩固了汉朝统治基础的稳定和国家的安定。 二、以小督大,以卑临尊的制度设置。 监察官位卑权重是封建政治体制的经验所得。 一方以小督大,以卑临尊的制度设置。 监察官位卑权重是封建政治体制的经验所得。 一方面品秩低得监察官易于为皇帝掌控,能够让皇帝实时了解官员的情况;另一方面,监察官品质低下,任期较短,可防止监察官结交权贵,拉帮结派,坐大势力,形成关系网,威胁皇权。 所以汉代的监察官普遍品质不高,但往往能监察位及三公的重臣皇亲,并保持着相当的威慑力量。 如官千石的御史中丞可以监察官万石的丞相,官六百石的刺史监察官二面品秩低得监察官易于为皇帝掌控,能够让皇帝实时了解官员的情况;另一方面,监察官品质低下,任期较短,可防止监察官结交权贵,拉帮结派,坐大势力,形成关系网,威胁皇权。 所以汉代的监察官普遍品质不高,但往往能监察位及三公的重臣皇亲,并保持着相当的威慑力量。 如官千石的御史中丞可以监察官万石的丞相,官六百石的刺史监察官二千石的郡守。 这种方法被后世学者所称道,说“夫秩卑而命之尊,官小而权之重,此小大相制,内外相维之意也夫秩卑而命之尊,官小而权之重,此小大相制,内外相维之意也”。 三、汉代监察官的选职任用自成体系并制度化。 汉朝建立以来,吸取秦朝在官吏任用上的汉代监察官的选职任用自成体系并制度化。 汉朝建立以来,吸取秦朝在官吏任用上的经验教训,十分重视对官吏的选任。 监察官作为监察百官的专吏,更是需要层层考核,以赢得统治者的信任。 所以汉代对监察官员的选用方面自成体系。 第一,从监察官的入仕途径来看,察举是汉代选官的最重要途径,也有举孝廉、举茂才、举贤良、举文学等,两汉的监察官多数都是通过察举入选的,通过举孝廉,举贤良入选的监察官不胜枚举。 可见汉代的监察官入仕途径已相当完备并制度化了。 第二,从监察官的选任经验教训,十分重视对官吏的选任。 监察官作为监察百官的专吏,更是需要层层考核,以赢得统治者的信任。 所以汉代对监察官员的选用方面自成体系。 第一,从监察官的入仕途径来看,察举是汉代选官的最重要途径,也有举孝廉、举茂才、举贤良、举文学等,两汉的监察官多数都是通过察举入选的,通过举孝廉,举贤良入选的监察官不胜枚举。 可见汉代的监察官入仕途径已相当完备并制度化了。 第二,从监察官的选任汉代监察制度评论兼谈对我国当今监察制度构建的启示兼谈对我国当今监察制度构建的启示日知录卷九部刺史篇二汉朝政治制度的高考试题(13年全国卷13)1.汉文帝说“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有不死。 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有不死。 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奚可甚哀?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 汉文帝在此强调的是汉文帝在此强调的是A无为而治B轻徭薄赋C崇尚节俭D民贵君轻(12年全国12)2.秦汉而后,官府下层文职人员俗称“刀笔吏刀笔吏”,这一称谓起因于秦汉时期此类人员的A.工作器具B.工作内容C.工作职责D.工作性质(12年新课标24)3.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 这表明当时A.族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B.政治权利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政治权利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C.施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12年上海10)4右图中的斜线部分是中国古代某王朝的直接统治区域。 该王朝是A西周B秦朝C西汉D唐朝(12年北京12)5秦汉至明代,商人长期处于社会底层,一个重要原因是统治阶层认为商人秦汉至明代,商人长期处于社会底层,一个重要原因是统治阶层认为商人A不事生产B不尊儒术C不敬宗族D不纳租税(11年湖南24)6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 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 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11川年四川13)7.清代史学家赵翼据西汉初“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无赖之徒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无赖之徒”的现象,认为“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 下列主张体现了这种“大变局”的是A废除苛政,休养生息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王侯将相,宁有种乎D以法为教,以吏为师(10年北京12)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特征。 回答)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特征。 回答 12、13题。 8.图图6是一幅古代北京地区的政区示意图。 图中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实行于是一幅古代北京地区的政区示意图。 图中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实行于A.西周B.秦朝C.汉朝D.唐朝(10年江苏1)9柳宗元封建论载“时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 符合这一论断的历史时期是时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 符合这一论断的历史时期是A秦朝B西汉C南北朝D唐朝(10年重庆12)10班超投笔从戎,立功西域,为封为定远侯。 他在西域的主要活动有班超投笔从戎,立功西域,为封为定远侯。 他在西域的主要活动有派甘英出使大秦出使大宛、大月之氏任西域都护,管理西域大败被匈奴,使其政权瓦解ABCD(09年福建13)11.中国象棋中“楚河汉界”的来历与历史上的的来历与历史上的“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相关。 这场战争发生于A公元前2世纪早期B公元前2世纪晚期C公元前3世纪早期D公元前3世纪晚期(09年全国I13)12.“四面楚歌四面楚歌”典出楚汉战争。 西汉初期,“楚歌”在社会上风行一时这主要是因为在社会上风行一时这主要是因为A.南方经济的影响B.统治集团的更替C.北方文化的衰落D,民族融合的结果(09年海南5) 13、“汉承秦制”亦有创设。 以下属于西汉创设的制度是(亦有创设。 以下属于西汉创设的制度是()A什伍连坐B郡县行政C刺史监察D皇权独尊(09年北京14)14.为解决与匈奴之间的长期冲突,两汉时期中央政府作出了多种努力,其中加强了中原地区与西域经济文化交流的是为解决与匈奴之间的长期冲突,两汉时期中央政府作出了多种努力,其中加强了中原地区与西域经济文化交流的是A.张骞“凿空”B.卫青远征C.昭君出塞D.甘英出使(08年四川延考12)15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部(州),置刺史。 当时刺史是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部(州),置刺史。 当时刺史是A州级地方行政官员B州级地方监察官员C具有行政职能的监察官员D朝廷派出监察地方的官员朝廷派出监察地方的官员(08年海南3)16刘邦在位末年与众臣歃血为盟,特别诏令刘邦在位末年与众臣歃血为盟,特别诏令“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 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 其目的在于()A.加强进行对地方的控制B.禁止分封异姓王侯C.鼓励臣民建立军功D.安抚汉初以来的功臣(07年宁夏27)17.秦和西汉前期,丞相为“百官之长”,其主要职责是,其主要职责是A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B对重大军政事务作出决定C处理朝廷各种日常军政事务D代表皇帝监督百官(07年福建12题)18帝王谥号主要依据其生前行为而定。 下列各项中属于谥号的是帝王谥号主要依据其生前行为而定。 下列各项中属于谥号的是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康熙帝(07年四川12) 19、加强对官吏的监察是实现吏治清明的重要措施。 历史上,下列机构或官职具有监察职权的是、加强对官吏的监察是实现吏治清明的重要措施。 历史上,下列机构或官职具有监察职权的是御史大夫通判御史台军机处A、B、C、D、(07年全国II13)20图5是西汉政府授予边疆民族首领的铜质官印的印文,该印出土于沙雅什格提遗址。 这印证了当时这一地区是西汉政府授予边疆民族首领的铜质官印的印文,该印出土于沙雅什格提遗址。 这印证了当时这一地区A与西汉王朝结盟B为西汉王朝的附属国C正式归属西汉王朝D是西汉王朝的封国(07年宁夏26)21.中国古代有避讳制度,要避免使用本王朝帝王的名字,遇有相同的字时,必须改用其他字。 下列各项属于这种情况的是中国古代有避讳制度,要避免使用本王朝帝王的名字,遇有相同的字时,必须改用其他字。 下列各项属于这种情况的是A汉初改“相邦”为“相国”B唐初改“内史省”为“中书省”C北宋初改“昌南镇”为“景德镇”D明初改“大都”为“北北平平”(06年天津12)22西汉统治者总结秦朝历史,从“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的认识出发,采取的措施是的认识出发,采取的措施是A实行郡、国并行制度B颁布“推恩令”C实行“编户齐民制度编户齐民制度”D颁布“附益之法”(13年天津12)1(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刘邦接受了皇帝的称号,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地方行政系统仍是郡、县、乡、亭、里。 郡有郡守、郡尉等,分掌政治、军事、监察之权。 县分大小,万户以上设县令,万户以下设县长。 地方行政系统仍是郡、县、乡、亭、里。 郡有郡守、郡尉等,分掌政治、军事、监察之权。 县分大小,万户以上设县令,万户以下设县长。 樊树志国史概要 (1)材料一反映了汉初哪些政治制度?指出其渊源。 (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建筑工程师高级职称考试要点解析与预测题
- 2025年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人工智能与人工智能与人工智能与大数据)试卷及答案
- 2026届广东省深圳市乐而思中心化学高二上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5年化工原理面试专题氟化工艺应用篇模拟题答案详解
- 2025年期刊编辑岗位竞聘面试预测题及应对策略
- 2025年篮球裁判理论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审计师考试笔试预测试题及答案权威发布
- 2025年行走安全知识测试题集及答案
- 北京市门头沟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道德与法制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高级心理咨询师认证考试模拟题及答案解析
- 影像科品管圈QCC成果报告 缩短影像报告等待时间护理课件
- 结构施工图审图要点
- 电影赞助招商方案
- 医务人员人文素养提升系列讲座
- 危险化学品的安全储存和使用
- 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 基本情况登记表(模板)、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协议(模板)
- 一种新型离心擒纵式速度稳定机构的制作方法
- 世界和中国芍药栽培区的分布及地理气候因子的综合分析
- 口腔科车针分类
-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 GB/T 21709.8-2008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8部分:皮内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