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服务学习实施现况与参与态度之研究.pdf_第1页
大学服务学习实施现况与参与态度之研究.pdf_第2页
大学服务学习实施现况与参与态度之研究.pdf_第3页
大学服务学习实施现况与参与态度之研究.pdf_第4页
大学服务学习实施现况与参与态度之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68 大學服務學習實施現況與參與態度之研究大學服務學習實施現況與參與態度之研究大學服務學習實施現況與參與態度之研究大學服務學習實施現況與參與態度之研究 以雲嘉南地區為例以雲嘉南地區為例以雲嘉南地區為例以雲嘉南地區為例 張馨勻 1 王瑞壎2 摘要摘要摘要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雲嘉南地區大學院校服務學習實施現況與參與態度 期能 瞭解雲嘉南地區大學院校推動服務學習之現況 期能提供高等教育推展服務學 習之參考 本研究以立意抽樣 選取雲嘉南地區正推動服務學習轉型之六所公 私立大學院校 修習九十七學年度第一學期之大一 大二360位學生 以自編之 大學服務學習實施現況與 與態 調查問卷 進 資 之蒐集 回收341份有 效問卷 採用之統計方法包含 平均 百分比 標準差 獨 樣本t 考驗 獨 樣本單因數變 分析和卡方獨 性檢定 根據蒐集而 之資 本研究之重要發現如下 一 雲嘉南地區大學院校學生八成以上認同大學中推動服務學習有其推動重 要性 在志工經驗變項中在獨立t檢定中 具有顯著差異 無志工經驗者 在推動服務學習重要性方面比有志工經驗者為高 二 雲嘉南地區大學院校服務學習課程多開設在大一階段 以 0學分 必修 2學期 被動的以 符合學校要求 學生認為 通識課程 是適合連 結的領域 時間分配型態仍以學期中固定時數的 定期的服務學習 以 獨立式服務學習課程 規定服務學習必修學分或時數 如校園清潔 打掃 社區服務 居多 顯示近年來在教育部推動之下服務學習由原本 由軍訓教官擔任的勞作教育已漸漸轉型為通識課程之中 三 背景變項上 人文教育科學學院選擇 0學分 必修2學期 比理工管理 科技學院高 人文教育科學學院選擇 通識課程 比理工管理科技學院 高 人文教育科學學院在影響因素方面選擇 課程是在方便的時間 較理工管理科技學院高 無志工經驗在影響因素中 知覺到社區需求 比例比有志工經驗者高 四 雲嘉南地區大學院校學生整體服務學習 與態 平均得分為3 22 可 學 生對於服務學習持較中庸之態 公立學院比私立學院在參與態度上為 高 在情意層面 學生認為服務學習對同儕之間的溝通有幫助 但對老 師互動及學校歸屬感之認同程度偏低 在 為意向層面 學生表示願意 完成服務工作後繼續鼓勵他參與 也願意在服務中檢討反省自我 但學 生對於 參與服務課程後 我會主動填寫服務日誌或記錄 介於普 通與 願意之間 顯示學生較不願意主動填寫 但如果學校要求或以團 體研討方式 學生仍會接受 五 雲嘉南地區大學院校高參與態度者多選擇將服務學習融入課程中 與主 副 選修課程結合 如系所推廣服務 專業結合服務 的 融入式課程 為多 中參與態度及低參與態度均以 符合學校要求 規定服務學習必 修學分或時數 如校園清潔打掃 社區服務 的 獨立式課程 居多 六 實施現況與高中低組參與態度比較 在影響因素方面 除 課程是在方 便的時間 卡方值 1 040 未達 05顯著水準外 其餘 對課程主題有興 趣 想要服務 知覺到社區需求 可增加履歷中的資歷 1嘉義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發展研究所碩士生 2嘉義大學師資培育中心 教育行政與政策發展研究所副教授 69 符合學校要求 想多認識朋友 均達 05顯著水準 具有顯著差異 關鍵詞關鍵詞關鍵詞關鍵詞 服務學習 服務學習參與態度 服務學習實施現況 經辦人 壹壹壹壹 研究背景與目的研究背景與目的研究背景與目的研究背景與目的 專業分工日益精細的社會 大學的教育逐漸以市場為導向 而忽略了道德教育與 品格的培養 產生 高級知識份子 變成 高級自私份子 學歷愈高愈自私的情形 發生 基於社會的反應 教育主管意識到需要扭轉類似情形再擴大 因此提出 服務 學習 概念 並納入課程中 因此如何設計好的教學方案 真正引導學生 向上 向善 以改變學生 對人不感激 對事不負責 對己不要求 對社會不關心 的態 度 溫桂琳 1999 聯合國將 2001 年定為 國際志願服務年 我國也在同年一月二 十日立法通過 志願服務法 改變了以往 義工 定義為 志工 志願服務在全球 已成為公民參與和實踐公民責任重要策略之一 各級學校也在教育部的積極推動下 發展出各具特色的服務學習課程 並列為重要必修 在投入服務學習研究中發現雲嘉 南地區大學院校多以校園打掃為主 並且經辦單位多以生輔組 軍訓教官為主要經辦 人居多 在面臨教育部積極推動多元的服務學習方案的政策下 使得各校面臨服務學 習轉型的問題 故本研究探討雲嘉南地區服務學習轉型中的大學院校學生對服務學習 實施現況及參與態度 據此 本研究的具體目的如下 第一 瞭解雲嘉南地區大學服務學習實施現況 第二 瞭解雲嘉南地區大學 學生 服務學習參與態度 第三 探討雲嘉南地區大學 學生 之背景變項對服務學習實施現況之差異情形 第四 探討雲嘉南地區大學 學生 之背景變項對服務學習參與態度之差異情形 第五 比較雲嘉南地區大學服務學習實施現況與參與態度之差異 貳貳貳貳 文獻探討文獻探討文獻探討文獻探討 服務學習乃是服務與學習的結合體 者結合後所產生的效果 甚於服務或學習任何一 者 因此服務與學習 者應是相輔相成的 學生能從日常生活的服務經驗中 獲得知 情 意或技能方面的學習與成長 本研究將服務學習界定為一種課程 指大學部大一新生實施全 校性服務學習為主 經由校園環境清潔 校外社區服務 專業服務等多樣化的服務方式 以 獲得學習 至於學習的地點可以是學校或是社區 以下茲將本研究相關理論及文獻加以整理 分別說明如下 一一一一 服務學習的特質服務學習的特質服務學習的特質服務學習的特質 根據行政院青輔會服務學習的定義 必須具備以下五項特質 1 協同合作 Collaboration 2 互 惠 Reciprocity 3 多 元 Diversity 4 學 習 為 基 礎 Learning Based 5 社會正義為焦點 Social Justice Focus 服務學習是把與 服務 目標結合起來 學習 其目標是有目的活動 用來改變服務的接受者 和提供者 這是透過組織的機會與服務任務結合起來 把任務和自我連結起來 以自我發現和獲得和價值 技能和知識內容的理解 二二二二 服務學習發展源起服務學習發展源起服務學習發展源起服務學習發展源起 服務學習經過時代的變遷 在詞意及內容執行上亦有顯著的差異 過去文人 強調灑掃應對進退 現今大學被批評已淪為職業訓練場所 訓練出視野狹窄的 社會新鮮人 工作態度不夠踏實 給社會帶來了負面的影響 主管教育人員已 意識到需要以教育的方式扭轉這個錯誤的觀念 因此部分大學及中學開始提出 將勞動服務或公共服務納入學校課程 並積極推動多元的服務學習方案 以滿 70 足學生需求 茲將服務學習發展源起整理如表 1 表1 服務學習發展源起彙整表 年代 發展單位 發展內容 傳統觀念 視清潔打掃等勞力為輕賤的工作 為求取功名 形稱 一股 重智德輕勞動 的偏差觀念 宋朝 朱子治家格言 教導弟子需 灑掃應對進退 重視勞動教育與人際關 係 從 灑掃應對進退 中磨練出心性 1952 年 台灣省教育廳 訂頒 各級學校加強生產訓練及勞動服務實施綱要 1954 年 臺灣省教育廳 訂頒 臺灣省各級學校推行勤勞服務運動實施辦法 學生課外勞動服務辦法 目的在使勞動生產 勤勞 服務形成一股風氣 發揮服務精神 自學校教育的國 小 國中 高中職階段 各校每天放學各有二十分鐘 的 整 潔 活 動 每 個學 生 均 有 分配 參 與學 校 清 潔 工 作 包括班級內外地板 桌椅 窗戶和校內廁所 水 溝 花圃等公共區域及學校周圍環境 1955 年 東海大學 取法美國肯塔基州貝利亞學院的勞作教育而實施了勞 作制度 是台灣教育史上的一大創舉 一套完整的勞 作教育掀起大學的一股學習熱潮 1999 年 臺北市教育局 訂定 臺北市中等以上學校推展公共服務教育實施要 點 2001 年 聯合國 訂為 國際志工年 在 全球志工宣言 指出 現在 是 志工和公民社會的年代 2001 年 立法院 公佈了 志願服務法 為志願服務工作者提供安全保障 提供一些激 措施 如 績優志工優先服相關兵役替代役 績優志工應予獎 並得 入升學 就業之部分成績 2002 年一月 教育部 大專校 院 實 施 服 務 學 習 現 況 調 查 楊 昌 裕 2002 在台灣地區 一三六所大專院校中 共計七十四所學 校表示正在推動服務學習工作 其中五十七所訂有實 施辦法 二十六所設有相關員會推動 另外十三所在 通識教育課程或教育學程中開設服務學習課程 在規 劃課程時從原本單純的勞動服務逐漸轉換成與社區 公共服務結合的活動 2006 年 教育部統計 約有 87 校設有服務學習課程 投入服務學習教師人數 計約有 1373 人次 顯示已有更多的大專教師開設服務 學 習 相 關 課 程 並 且 將 服 務 學 習 課 程 融 入 專 業 課 程 中 讓更多大專學生透過服務學習受益 三三三三 服務學習的 基礎服務學習的 基礎服務學習的 基礎服務學習的 基礎 服務學習的 基礎分為以心 學為基礎的Piaget 與 Erikson 的 以 71 及以哲學為基礎的Dewey 的 作中學 及Kolb 的 經驗學習 循環模式 茲分述如下 一一一一 心理學為基礎心理學為基礎心理學為基礎心理學為基礎 1 Piaget 的 的 的 的 Piaget的學習 程區分為四階段 包括感覺動作期 前運思期 具體運思期 與形式運思期 但是 每個階段皆建基於前一階段 必須依照階段順序完成 可任意 動 清山譯 1990 但外在的環境 時的變遷 個體去適應它時 即 使 將 新 的 經 驗 納 入 舊 的 認 知 基 模 之 中 有 時 會 發 生 仍 然 能 適 應 環 境 的 要 求 換言之 亦即發現舊的認知基模 能容納新的經驗時 個體就必須改變 既 有 的 認 知 基 模 以 求 適 應 環 境 的 需 要 這 種 適 應 的 程 叫 做 調 適 accommodation 個體的這種適應 平衡 同化和調適的 程 就是學習 學 生藉由 與服務學習 在工作中實際體會感受外 的 激 就學生本身的認知 結構中產生同化或自 調適個人的基模 以達到心 結構的平衡 如此服務與 學習交互激盪互相適應 使學生能自 建構知 以達到學習與服務的雙重目 的 引自歐鎮寬 2003 2 Erikson 的 的 的 的 Erikson 1968 的觀點 認為每一個人 會與外界接觸並與外界交互作用 的需求 與環境交互作用使個人得以發展健全的人格 人格發展並非 歲前即 已底定 而是在人生每一階段滿足需求以解決危機的 程 在每一階段合 地 解決危機 方能產生健全人格 依據這些危機與需求的 同 人生可分為八個 階段 二二二二 哲學為基礎哲學為基礎哲學為基礎哲學為基礎 1 Dewey的的的的 作中學作中學作中學作中學 Dewey 經 驗 學 習 有 個 原 則 1 續 性 原 則 principle of Continuity 經驗的發生 呈 續性 因為經驗建 在先前的經驗上 必須導 向成長及發展等目標 2 交互作用原則 principle of Interaction 經驗的 內部及客觀方面交互作用 而形成一個情景 situation 學習是個人 學習者 與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 傳統教育中最大的問題之一 就是忽 學生的學習主體性 把學生當作被 動的接受器 學校的教學內容 常常與學生的生活脫節 使學習經驗與生活經 驗出現斷層 影響心 的統合與完整性 秀珍 2001 引自歐鎮寬 2003 經驗學習強調知識與生活的連結 也主張學生是積極參與學習者 加強以生 活為中心的課程 而 做中學 是提供真正且持續的經驗情境 讓學生覺得 有興趣 而且情境中有真正的問題 激思考 學生必須蒐集資 並做必要的觀 察 進一步將擬定的方案循序發展 如此一 學生有機會將自己的觀 加以應 用 一方面使觀 的意義明晰 另一方面能自己發現觀 的有效性 秀珍 2001 這正是服務學習對學生的基本假定 2 Kolb 的的的的 經驗學習經驗學習經驗學習經驗學習 循環模式循環模式循環模式循環模式 Kolb 1984 綜合對經驗學習的看法歸納為 1 學習是一種 程而 是結 果 2 學習以經驗為基礎 是一個持續的過程 3 學習的過程必須解決對 的衝突 以適應真實世界的環境 4 學習是一適應世界的完整過程 5 學習包括個人與環境的互動 6 學習是增加知 的過程 引自王雅菁 2002 人們經由具體經驗接觸中 會透過反思去觀察 體會自己的實際經驗 經由反思 中悟出新的原 觀 再應用新觀於新的具體經驗中 三三三三 態度的理論態度的理論態度的理論態度的理論 1 學習理論學習理論學習理論學習理論 72 此一理論背後的基本假設認為 態度是後天習得的 經由學習的過程和機 制 學得態度的認知和情意成分 經由兩種刺激的聯結 association 過程 受試者學會了對於刺激個體的某種態度 同時獲得認知成分 刺激個體所具有 的 特 殊 特 質 即 情 感 成 分 對 刺 激 個 體 的 評 估 學 習 方 可 經 由 強 化 作 用 reinforcement 而產生 或經由模仿而學習 聯結 強化 及模仿乃態度學習 的主要機制 因此 學習論支配了態度獲得有關的研究支持 歐鎮寬 2003 2 誘因論誘因論誘因論誘因論 誘因論將態度的形成視為對各種可能立場的利益或損失的衡量過程 並以此 選擇最佳抉擇 在服務學習的方案規劃時 經辦人需將誘因納入方案中 以增 進學生的學習意願及促使參與態度提升 國內學者對態 亦有相關的 解 吳聰賢提到 態 是與生俱 的 而是 靠學習而獲得的 態 的形成由認知成分發展到 為成分 時間上可能需要很 久 也可能很短 或甚至同時發生 Rosenberg and Hovland 提出 態 概 圖解 明態 內涵層面之間的 關係 如圖2 3所示 引自潘詩婷 2002 引自吳秋帆 2006 圖1 態 概 圖 資料來源 社會心 學社會心 學社會心 學社會心 學 研究與應用 研究與應用 研究與應用 研究與應用 頁221 美枝 1986 台 大洋 由此可知 態 之組成成份包含 認知 情感與 為意向 認知成份指的是 個人對態 對象所抱持的信 組成 且對此對象的 解 知 及信 帶個 人主觀情感的 情感成份乃是對某態 對象的情緒感覺 此部分包括 喜歡 討 厭 尊敬 輕視 贊成 反對等正負面的感覺 Weber 1991 1994 意向成份則 係指的是個人對某態 對象的反應傾向 也就是反應的準備 態 牽涉到一個 人直接對某物或某人外顯的 為 從學者專家研究得知 態度的形成有許多可 能 但都是後天所形成的 無法獲自遺傳 至於形成態度的強弱如何 必須要 激 Stimulus 個人 情境 社會問題 社會團體及其他態 的對象 態 Attitude 認知 Cognition 情感 Affection 為 Behavior 知覺反應 信 的語言表現 交感神經反應 情感的語言表現 外顯 為 有關 為的語言 73 服務工作持續一段時間以後 才測出態度是否改變 四四四四 服務學習態度服務學習態度服務學習態度服務學習態度 服務學習態度之三成份 以陳怡芬 2005 之內容為基準 修正為本研 究服務學習的認知係指學生對服務學習基本內涵之認 亦即學生對於服務課 程之目的 評 獎 與服務學習之基本內涵是否瞭解 是個體對自己擁有的 知 所進 的自我評估 服務學習情感成份係指學生 經辦人 對服務學習 基本內涵之認同 亦即學生對於學校服務課程之功能 評 獎 內容與服 務學習之基本內涵是否同意 涉入情感之判斷 用以表示自己的感覺 喜好情 形 服務學習 為意向成份係指學生 與服務學習及經辦人規劃服務學習時所 可能產生之 動取向 包含 學生在選擇 與服務學習相關課程時 可能採取 的 為意向 亦即選課之考 以及在 與服務學習時 是否願意表現出 好 之 與 為 經辦人在規劃方案時是否能明確瞭解學生需求 值得做進一步探 討與研究 五五五五 服務學習實施類型服務學習實施類型服務學習實施類型服務學習實施類型 依 據 教 育 部 訓 委 會 宣 導 事 項 中 將 服 務 學 習 發 展 可 區 分 為 兩 種 實 施 類 型 95 學年度教育部教務主管會議 一 與活動結合的服務學習 如推動大專社團帶動中小學社團發展計畫 與 青輔會合作辦理教育優先區中小學生營隊活動等 二 與課程結合的服務學習 如服務學習課程的實施等 如國立台灣大學 國立成功大學 東吳大學 靜宜大學 元智大學等 在 2006 年的台灣高等教育與學生事務國際學術研討會中 將服務學習類型 可分下列四種 一 一次或短期的服務學習 半日或一日 一次或兩次的短期服務活動 目 的在介紹 引導學生進入服務領域 認識服務性質 培養服務興趣 作 為日後長期服務之準備 雖然服務時間短 但如能把握平等 互惠與多 元特性設計方案 並能做好服務前之準備與服務後的反省 必也能使學 生有學習成長及開啟持續服務的機會 二 長期課外服務學習 學校服務性社團即屬這類長期課外參與類型 目的 在引導服務者透過長期持續的固定服務與結構化省思 對活動的意義 議題由探索 澄清 邁向理解階段 達到不為誘因或團體認同而參加 而是真正關心這個議題 三 與課程結合的服務學習 此類服務學習在機構的選擇與目標安排 和課 程內容主題密切配合 其與傳統實習最大不同在於服務對象以非營利事 業及弱勢族群為主 希望學生於實際貢獻他們能力時 透過反思與回饋 對社會問題有進一步瞭解 喚起公民意識與行動 持續追求社會正義 四 密集經驗的服務學習 寒假或暑假與服務對象生活在一起的服務活動均 屬於此類型 雖然參加這類服務學習者的動機不同 但長期緊密的與服 務對象生活在一起 與他們一起進行反思 會帶來直接強烈的影響 促 使較快進入理解及行動階段 六六六六 服務學習方案設計服務學習方案設計服務學習方案設計服務學習方案設計 Fertman White 與 White 1996 建議服務學習方案的發展應包含以下四個 階段 準備 Preparation 服務 Service 反思 Reflection 與慶賀 Celebration 一 準備階段 實施方案前的準備工作 此階段工作包括 透過各種管道 確認服務主題 其次才與服務之雙方共同擬定選擇服務之計畫 學生在 此階段應學會傾聽 溝通 問題解決等服務技巧 且學生 學校 家庭 74 及社區皆可 與 並共用責任 二 服務階段 實際從事服務工作 學生依據社區 機構 解決問題之需要 提供有意義之服務 初期可以先以團體方式 與 才逐漸以個人方式 加 三 反思階段 反思乃是服務學習能否帶 學習效果之最重要方式 學生可 以思考自己做 麼 為何要做 與從中學到 麼 反思之方式包 括 撰寫日誌 小組討 研究報告 研 與服務對象有關之書籍等 四 慶賀階段 分享的階段 學生與被服務機構 教師一同分享服務之成就 及榮耀 並對學生之 與或貢獻予以表揚 透過慶賀有助於學生學習成 長 並有 於關懷文化之建 七七七七 有效服務學習要素有效服務學習要素有效服務學習要素有效服務學習要素 我高等教育機構 就目前推動方式必須符合成功服務學習方案實施有十個原 則 1 讓方案參與者為公共利益進行負責 2 提供參與者結構性機會針對服務經 驗進行反省 3 清楚的服務與學習目標 4 讓需要接受服務者說明或定義自己所 需的服務 5 將參與者及組織的責任清楚說明 6 透過認可改變環境的過程 將 提供服務的參與者與接受服務的人進行配對 7 期待真實 主動 以及持續的組 織承諾 8 利用訓練 管理 監督支援與評鑑以達到服務學習目標 9 確保服務 學習時間是彈性且適當的 並且符合所有參與者的利益 10 不同的人投入方案 參與 Abes Jackson Julie 2000 隨著服務學習的課程化 負責的職員更須具備服務學習課程設計的知能 服務學習從古代灑掃應對進退到東海大學推廣的勞作教育開始 服務學習 經過專家學者的推廣 在二十一世紀已蔚為風尚 服務學習乃是服務與學習的 結合體 者結合後所產生的效果 甚於服務或學習任何一者 因此服務與學 習 者應是相輔相成的 學生能從日常生活的服務經驗中 獲得知 情意或 技能方面的學習與成長 基於服務學習方案類型中 可知服務學習依期時程長 短 可分為一次或短期的服務學習 定期的服務學習 如學期中每週固定時數 密集經驗的服務學習 如利用寒暑假實習 本研究在探討雲嘉南地區公私立學 校在推動服務學習課程中其服務學習之名稱不同實施方式類型便不相同 如學 校推動勞作教育是希望藉由清潔校園環境的方式 讓學生對朝夕相處的環境 產生認同與愛護 當初級目標達成之後 再擴而大之到社區進行服務學習的課 程 亦有規劃結合通識課程或專業課程進度 將服務學習與其他非營利機構服 務或結合學校行政工讀 雖然其方案規劃不同 但服務學習或勞作教育方案設 計不論其內涵是勞作或者是校內外服務 基本上都是為了達成教育的目的 雲 嘉南地區之各大學院校希望將原本是勞作教育性質的服務類型方案 轉型為專 業課程融入活動或結合服務性社團活動之服務學習類型 勞作教育服務的若干 理念與服務學習相符 若能將勞作教育與服務學習結合 擴大勞作教育範圍到 社區 將反思導入勞作教育之中 同時達到雙方互惠的目標 對學生的學習與 成長有更大的助益 75 參參參參 研究設計與實施研究設計與實施研究設計與實施研究設計與實施 茲將本研究之研究架構 研究對象 研究工具及資料分析方法說明如下 一一一一 研究架構研究架構研究架構研究架構 二二二二 研究對象研究對象研究對象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調查研究法選取雲嘉南地區正推動服務學習轉型之六所公私立大學 院校 修習九十七學年度第一學期之大一 大二學生 發出 360 份問卷 回收 344 份問卷 刪除無效樣本後 共計有 341 份有效問卷 因此有效樣本 為 341 人 回 收率 94 7 表 2 為本研究之受試者人數之分配情形 表2 有效樣本背景資 n 341 變項 別 個 人 百分比 性別 男 161 47 2 女 180 52 8 學院別 理工管理科技學院 132 38 7 人文教育科學學院 184 54 0 其他 25 7 3 志工經驗 有 90 26 4 無 251 73 6 宗教信仰 佛教 63 18 5 道教 81 23 8 基督宗教 18 5 3 其他 8 2 3 無宗教信仰 171 50 1 服務學習實施現況 一 推動重要性 二 必選修學分 三 時間分配型態 四 結合領域 五 適合年級 六 實施類型 七 影響因素 服務學習參與態度 一 認知層面 二 情意層面 三 行為意向 學生個人背景變項 1 性別 2 學院別 3 志工經驗 4 宗教信仰 76 三三三三 研究工具研究工具研究工具研究工具 一一一一 量表內量表內量表內量表內容容容容 參酌國內外研究問卷修改後 自行編製 大學服務學習實施現況及參與態度 之調查問卷 進行資料之蒐集 本研究服務學習實施現況係指九十七學年度第 一學期雲嘉南地區大學服務學習實施現況 包含 服務學習推動必要性 服務 時間安排 適當年級 適合連結課程與實施方式及影響因素 服務學習認知成 份係指學生對服務學習基本內涵之認 亦即學生對於服務課程之目的 評 獎 與服務學習之基本內涵是否瞭解 情感成份係指學生對服務學習基本內涵 之認同 以表示自己的感覺 喜好情形 服務學習 為意向成份係指學生 與 服務學習所可能產生之 動取向 以及在從事服務時 是否願意表現出 好之 與 為 以研究者參考中外文獻研究而編成量表 量表內容主要分以下三部 份 1 個人背景資料 包括性別 學院別 志工經驗 宗教信仰 2 實施現況量表包含 服務學習推動重要性 必選修學分 時間分配型態 結合領域 適當年級 實施方式及影響因素 3 參與態度量表包含 認知 情感和行為意向三個成份 二二二二 量表之填答及計分方式量表之填答及計分方式量表之填答及計分方式量表之填答及計分方式 本問卷量表的填答以圈選方式進行 填答者依據量表中所做的陳述 就本身 的看法擇一圈選 記分方式採用李克特 Likert 五點量表計分 以 非常符合 符合 無意 符合 非常 符合 等五個程 每一題各有五個 選項 其給分依序為 非常符合 5分 符合 4分 尚可 3分 不符合 2 分 非常不符合 1分 受試者在各題項中得分愈高表示該學生所知覺到的服 務學習實施現況及對服務學習參與態度程度愈高 三三三三 問卷預試之實施問卷預試之實施問卷預試之實施問卷預試之實施 預試量表編製完成後 經專家效度的刪減修正後 研究者以立意抽樣的方 式 以預試問卷題目第三部份題目數33題之3至5倍 約99 165份 以七成回收率 計 算 針 對 嘉 義 地 區 南 華 大 學 二 年 級 學 生 曾 參 與 該 校 服 務 學 習 學 生 為 預 試 樣 本 共發出180份問卷 回收173份 扣除填答不完全之4份問卷 共計有效問卷 為169份 回收率達93 8 預試問卷回收後 進行項目分析 信度考驗與因素 分析 以瞭解所編問卷之效能 本研究之主要研究工具之項目分析計採用 1 遺漏值檢驗 2 決斷值檢驗 3 同質性檢驗三種方式 四四四四 信度分析與正式問卷編製信度分析與正式問卷編製信度分析與正式問卷編製信度分析與正式問卷編製 本研究經項目分析 因素分析篩選出題目後 即以 Cronbach 係 進 信 分 析 求 其 內 部 一 致 性 考 驗 各 分 表 之 Cronbach 值 分 別 為 認 知 層 面 903 情意 878 行為意向 850 總 表之 Cronbach 值為 894 顯 示出本 表之總 表及分 表內部一致性高 具有 好的信效 編成正式問 卷 附錄一 量表信度分析及因素分析結果與新題號對照表如表 3 所示 表 3 大學服務學習實施現況量表正式問卷信度分析與題號表 成份成份成份成份 層面名稱層面名稱層面名稱層面名稱 正式問卷編號正式問卷編號正式問卷編號正式問卷編號 Cronbach 係數 題數題數題數題數 推動重要性 B1 911 7 題 必選修學分數 B2 895 時間分配型態 B3 895 連結領域 B4 898 77 適合實施年級 B5 896 實施方式 B6 1 B6 2 B6 3 895 影響因素 B7 1 B7 2 B7 3 B7 4 B7 5 B7 6 B7 7 B7 8 894 表 4 大學服務學習參與態度量表正式問卷信度分析與題號表 認知層面 1 2 3 4 5 6 7 8 886 8 題 情意層面 9 10 11 12 13 888 5 題 行為意向層面 14 15 16 17 18 891 5 題 全量表 894 18 題 四四四四 資料分析方法資料分析方法資料分析方法資料分析方法 本 研 究 將 有 效 樣 本 的 問 卷 資 料 經 編 碼 及 登 錄 後 以 SPSS FOR WINDOWS12 0進行 統計 套裝 軟體 執行 以 下分 述本 研究 所使 用的 資料 分析 方 法 一一一一 量表編制所使用的統計方法量表編制所使用的統計方法量表編制所使用的統計方法量表編制所使用的統計方法 1 項目分析 預試問卷經整理登錄後 進行項目分析 求得各題的決斷值CR 將決斷值小於3 0的題目刪除 保留具有鑑別力的項目 作為本研究選題 的依循 2 信度分析 預試資料以 Cronbach 的 值進行內部一致性分析 以顯示各 分 量表的信度 3 因素分析 預試問卷資料第三部份大學服務學習參與態度量表 經項目分 析及信度分析後 取得KMO值為大於 9 再進行因素分析 以求量表之效 度 二二二二 正式問卷所使用的統計方法正式問卷所使用的統計方法正式問卷所使用的統計方法正式問卷所使用的統計方法 1 平均數 標準差 百分比 以平均數 標準差來瞭解受試者在 大學服務學習實施現況及參與態度調 查問卷 問卷的得分及各層面的得分情形 2 卡方獨 性檢定 1 考驗 同背景變項學生在服務學習實施現況上是否有顯著差 存在 2 考驗服務學習實施現況與服務學習參與態 是否有顯著差異相關 3 以獨立樣本t考驗 瞭解不同性別 有無志工經驗 在服務學習參與態度 的得分之差異情形 4 以單因數變異數分析 One Way ANOVA 瞭解不同學院別 有無宗教信 仰在服務學習參與態度的得分之差異情形 並考驗其在各層面得分的差 異情形 若變異數分析達到顯著水準 則進一步以Scheffe Method進行事 後比較 考驗各組之間的差異情形 肆肆肆肆 研究結果與討論研究結果與討論研究結果與討論研究結果與討論 針對本研究目的 提出下列研究結果與討論 共包括六部份 一 實施現 況 二 個人背景變項與實施現況 三 服務學習參與態度 四 個人背景變 項與參與態度 五 實施現況與參與態度之相關如下 一一一一 服務學習實施現況分析服務學習實施現況分析服務學習實施現況分析服務學習實施現況分析 服務學習實施現況以描述性統計平均數 百分比中瞭解推動重要性 必選 修學分 時間分配型態 適合年級 結合課程與實施類型及影響因素 如表5 78 表5 服務學習實施現況分析表 變項 別 個 人 百分比 推動重要性 非常重要 66 19 4 重要 136 39 9 尚可 116 34 0 不重要 13 3 8 非常不重要 10 2 9 必選修學分數 0學分 必修2學期 237 69 5 2學分 上下學期各1學分 必 修 59 17 3 2學分 上下學期各1學分 選 修 19 5 6 其他 25 7 3 時間分配型態 一次或短期的服務學習 52 15 2 定期的服務學習 如學期中每 週固定時數 280 82 1 密集經驗的服務學習 如利用 寒暑假實習 7 2 1 其他 2 6 結合領域 專業課程 51 15 0 通識課程 209 61 3 軍訓課程 71 20 8 其他 10 2 9 適合年級 大一 278 81 5 大二 24 7 0 大三 12 3 5 大四 14 4 1 其他 13 3 8 實施類型 複選 成立服務性社團 106次 22 6 獨立式服務學習課程 規定服 務學習必修學分或時數 如校 園清潔打掃 社區服務 231次 49 1 融入式服務學習課程 將服務 學習融入課程中 與主 副 選修課程結合 133次 28 3 影響因素 複選 因為對課程主題有興趣 100次 10 3 想要服務 143次 14 7 知覺到社區需求 92次 9 4 可增加履歷表中的資歷 90次 9 2 會學到知識 技能 159次 16 3 符合學校要求 177次 18 2 課程是在方便的時間 91次 9 3 想多認識朋友 111次 11 4 其他 11次 1 1 79 由表5得知 在341位個案中 服務學習實施現況量表中 有39 9 學生認為 推動服務學習重要性 重要 2 9 認為 非常不重要 比例最低 69 5 以 0學分 必修2學期 居多 最少的則為 2學分 上下學期各1學分 選修 5 6 在時間分配型態變項方面 有82 1 的學生選擇 定期的服務學習 最多 一次或短期的服務學習 佔15 2 利用寒暑假實習的 密集經驗的服 務學習 比例最低佔2 1 學生認為適合實施年級以 大一 81 5 居多 61 3 認為 通識課程 是適合連結的領域 其次依序為 軍訓課程 最少的 則為 專業課程 49 1 學生選擇 獨立式服務學習課程 規定服務學習必修 學分或時數 如校園清潔打掃 社區服務 居多 其次依序為 融入式服務學 習課程 將服務學習融入課程中 與主 副 選修課程結合 28 3 最 少的則為 成立服務性社團 22 6 且在影響參與因素變項方面 以 符 合學校要求 18 2 居多 其次依序為 會學到知識 技能 16 3 想要服務 14 7 想多認識朋友 11 4 因為對課程主題有興趣 10 3 知覺到社區需求 9 4 課程是在方便的時間 9 3 最少 的則為 可增加履歷表中的資歷 9 2 二二二二 個人背景變項與實施現況個人背景變項與實施現況個人背景變項與實施現況個人背景變項與實施現況 在性別變項中 服務學習實施現況 在 推動重要性 結合領域 實施類型 影響因素 各題項均無顯著差異 但在 必選修學分數 時間分配型態 適合年級 達 05顯著水準 具有顯著差異 在學院別變項中 服務學習實施現況 在 推動重要性 時間分配型 態 實施類型 影響因素 各題項均無顯著差異 但在 必選修學分 數 結合領域 適合年級 達 05顯著水準 具有顯著差異 在志工經 驗變項中 服務學習實施現況 在 推動重要性 必選修學分數 時 間分配型態 結合領域 實施類型 影響因素 各題項均無顯著 差異 但在 適合年級 及影響因素中 知覺到社區的需求 達 05顯著水準 具有顯著差異 在宗教信仰變項中 服務學習實施現況之各題項均無顯著差異 但在 時間分配型態 具有顯著差異 個人背景變項與實施現況實施卡方獨立 檢定綜合結果如表6 表6 個人背景變項與實施現況實施卡方獨立檢定綜合分析 性別 志工經驗 學院別 宗教信仰 推動重要性 必選修學分 時間分配型態 結合領域 適合年級 服務性社團 獨立式課程 融合式課程 因為對課程主題有興趣 想要服務 知覺到社區需求 可增加履歷表中的資歷 會學到知識 技能 符合學校要求 80 課程是在方便的時間 想多認識朋友 P 05 P 01 P 001 三三三三 服務學習參與態度分析服務學習參與態度分析服務學習參與態度分析服務學習參與態度分析 研究結果顯示 在認知層面 學生 能夠全程參與服務工作 是一種負 責任的表現 目的在於培養我服務精神及培養我負責任態 之瞭解程 偏向於瞭解 至於學生對於 反省思考活動 得分最低 可知對於服務學習的 目的得分最高 但在反思活動得分最低 可見雲嘉南地區大學院校的服務學習 較少有反思活動 在情意層面 學生對於 參與服務學習 使我喜歡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參與服務學習 使我喜歡和同學溝通與討論問題 之認同程 偏向於同 意 以 參與服務學習 增進了我與老師間的互動 參與服務學習 增加 我對學校之歸屬感 之認同程 偏向於普通 得分最低 可知雲嘉南地區 大學院校的服務學習對同儕之間的溝通有幫助 但對老師互動及學校歸屬感之 認同程度偏低 在 為意向態 次 表 學生對於 我會鼓 別人也 與志願服務工作 參與服務學習 反思活動使我學會在檢討反 中改進自己 如果已經 修完服務學習課程 我願意繼續參與志願服務之相關活動 此行動力 偏向 同意 學生表示願意完成服務工作後繼續鼓勵他參與 也願意在服務中檢討反 省自我 學生對於 參與服務課程後 我會主動填寫服務日誌或記錄 此一 問題之 動 上 介於普通與 願意 服務學習參與態度以描述性統計平均數 百分比中瞭解認知層面 情意層 面及行為意向層面 並將結果整 成表7 表7 服務學習參與態度分析表 層次 題號 題目 平均數 標準差 認知層面 c8 能夠全程參與服務工作 是一種負責任的表現 4 15 868 c1 我知道服務學習課程目的是在培養我服務精神 4 05 816 c3 目的是在培養我負責任的態度 4 04 860 c2 我知道服務學習課程目的是在培養我互助合作熱忱 3 97 852 c7 在強調 服務 與 學習 並重 3 95 866 c6 自己所從事的服務學習課程內容 3 85 882 c4 目的是在提昇我對服務環境認識 3 84 849 c5 反省思考活動在增進服務學習課程之學習效果 3 71 861 情意層面 c12 參與服務學習 使我喜歡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3 67 953 c11 參與服務學習 使我喜歡和同學溝通與討論問題 3 49 970 c13 參與服務學習後 我喜歡與同學一同討論 分享彼此 的服務經驗 3 40 1 043 c10 參與服務學習 增加我對學校之歸屬感 3 24 961 C9 參與服務學習 增進了我與老師間的互動 3 19 1 098 行為意向 層面 c18 我會鼓 別人也 與志願服務工作 3 50 1 073 c16 參與服務學習 反思活動使我學會在檢討反 中改進 自己 3 43 993 81 c17 如果已經修完服務學習課程 我願意繼續參與志願服 務之相關活動 3 41 1 077 c15 我會主動參與反思或討論的活動 3 15 989 C14 參與服務課程後 我會主動填寫服務日誌或記錄 2 79 1 028 四四四四 個人背景變項與服務學習參與態度個人背景變項與服務學習參與態度個人背景變項與服務學習參與態度個人背景變項與服務學習參與態度 由表8可知 參與態度在個人背景變項中性別 學院別 宗教信仰三變 項無顯著差異 但志工經驗對參與態度的認知 情意 行為意向均有顯著差異 研究結果顯示 在服務學習參與態度認知層面 情意層面 行為意向層面 有 志工經驗者在參與態度各層面都比無志工經驗者為高 將個人背景變項對參與 態度實施獨立樣本t檢定與單因數變異數分析結果加以整理如表8 表8 個人背景變項對參與態度獨立樣本t檢定與單因數變異數分析整理表 性別 志工經驗 學院別 宗教信仰 T值 F值 認知 060 2 842 725 1 184 情意 362 2 152 2 539 1 692 行為意向 117 3 245 2 081 1 367 p 05 p 01 p 001 五五五五 服務學習實施現況與服務學習 與態 服務學習實施現況與服務學習 與態 服務學習實施現況與服務學習 與態 服務學習實施現況與服務學習 與態 由於服務學習實施現況為名義變項 而服務學習 與態 則為等距變項 因 此先將服務學習 與態 得分區分為高 中 低三種 區分之標準乃將參與態 度總分 平均得分依高 中 低分成 3 等份 因此 割點為 3 22 與 4 00 茲將服務學習實施現況與服務學習 與態 加以整理如表9 表9 服務學習實施現況與服務學習 與態 之分析表 實施現況 參與態度卡方值 推動重要性 必選修學分 時間分配型態 結合領域 適合年級 服務性社團 獨立式課程 融合式課程 對課程主題有興趣 想要服務 知覺到社區需求 可增加履歷中的資歷 會學到知識 技能 符合學校要求 課程是在方便的時間 想多認識朋友 p 05 p 01 p 001 由表9可知 在參與態 方面與服務學習實施現況在 推動重要性 適 82 合年級 有顯著差異性 研究結果顯示如下 1 推動重要性方面 高 與態 者認為服務學習推動重要性 以 非常重要 最多 中 與態 者以 重要 最多 低 與態 者認為 尚可 最多 2 適合年級方面 高 中 低組 與態 均以 大一 為最適當的實施年級 3 在實施類型方面 雲嘉南地區大學院校高參與態度者多選擇 融入式課程 為 多 中參與態度及低參與態度均以 獨立式課程 居多 其原因推斷是該校 實施類型以固定校園清潔打掃為主 較少提供多元的課程選擇 4 在影響因素方面 除 課程是在方便的時間 未達顯著水準外 其餘 對課程 主題有興趣 想要服務 知覺到社區需求 可增加履歷中的資 歷 符合學校要求 想多認識朋友 均達 05顯著水準 具有顯著差 異 1 高參與態度 以 會學到知識 技能 居多 最少的是 課程是在方便 的時間 2 在 中參與態度 以 符合學校要求 居多 最少的是 對課程主題有興 趣 3 在 低參與態度 以 符合學校要求 居多 最少的是 知覺到社區需求 可見高參與態度者多以積極的 會學到知識 技能 居多 而中 低參與 態度者則以被動的 符合學校要求 居多 較少以 課程是在方便的時間 知覺到社區需求 伍伍伍伍 結論與建議結論與建議結論與建議結論與建議 一一一一 服務學習實施現況服務學習實施現況服務學習實施現況服務學習實施現況 一 雲嘉南地區大學院校學生八成以上認同大學中推動服務學習有其推動重 要性 在實施現況的推動重要性中 絕大多數以 重要 居多 其次依 序為 尚可 非常重要 僅有6 7 認為 不重要 非常不重 要 在志工經驗變項中在獨立t檢定中 具有顯著差異 無志工經驗者 在推動服務學習重要性方面比有志工經驗者為高 二 雲嘉南地區服務學習時間分配型態仍以學期中固定時數的 定期的服務 學習 280位高達82 1 居多 選擇 一次或短期的服務學習 或利用寒 暑假實施 密集經驗的服務學習 為少 推斷原因為各校提供 一次或 短期的服務學習 密集經驗的服務學習 為少 三 雲嘉南地區大學院校服務學習課程多開設在大一階段 以 0學分 必修 2學期 學生認為 通識課程 是適合連結的領域 其次依序為 軍訓 課程 最少的則為 專業課程 顯示近年來在教育部推動之下服務 學習由原本由軍訓教官擔任的勞作教育已漸漸轉型為通識課程之中 四 雲嘉南地區大學院校以 獨立式服務學習課程 規定服務學習必修學分 或時數 如校園清潔打掃 社區服務 49 1 居多 其次依序為 融入式服務學習課程 將服務學習融入課程中 與主 副 選修課程 結合 最少的則為 成立服務性社團 且較被動的以 符合學校 要求 主要影響因素 黃玉 2001 認為一個有效的服務學習方案或課 程 應該具備多元的特質 包含多元之機構選擇 安排 服務方式 服 務時間 與服務完成等 學校要能提高服務學習方案成效 建議先瞭解 學生需求 提供多元化的服務學習課程 服務學習成效才會最好 二二二二 個人背景變項與實施現況個人背景變項與實施現況個人背景變項與實施現況個人背景變項與實施現況 83 一 性別與宗教信仰對實施現況無顯著差異 二 學院別在適合年級 必選修 結合領域有顯著差異 不論學院別大多數選擇 大一 為適合實施年級 必選修以 0學分 必 修2學期 選擇人數最高 且認為 通識課程 是適合連結的領域 研究 結果顯示 人文教育科學學院選擇 0學分 必修2學期 比理工管理科 技學院高 人文教育科學學院選擇 通識課程 比理工管理科技學院高 人文教育科學學院在影響因素方面選擇 課程是在方便的時間 較理工 管理科技學院高 三 志工經驗在適合年級及影響因素中 知覺到社區需求 有顯著差異 有 無志工經驗皆以 大一 居多 且無志工經驗在適合年級以 大一 為佳的比例比有志工經驗高 無志工經驗在影響因素中 知覺到社區需 求 比例比有志工經驗者高 三三三三 服務學習 與態 服務學習 與態 服務學習 與態 服務學習 與態 一 雲嘉南地區大學院校學生整體服務學習 與態 平均得分為3 22 可 學 生對於服務學習持較中庸之態 然而在服務學習 與次態 中 認知 層面得分最高 二 雲嘉南地區大學院校公立學院比私立學院在參與態度上為高 學生 能夠 全程參與服務工作 是一種負責任的表現 目的在於培養我服務精神 及培養我負責任態 之瞭解程 偏向於瞭解 但在反思活動得分最低 三 情意層面 雲嘉南地區大學院校學生認為服務學習對同儕之間的溝通 有幫助 但對老師互動及學校歸屬感之認同程度偏低 四 在 為意向層面 學生表示願意完成服務工作後繼續鼓勵他參與 也願 意在服務中檢討反省自我 學生對於 參與服務課程後 我會主動填寫 服務日誌或記錄 此一問題之 動 上 介於普通與 願意 顯示學 生較不願意主動填寫 但如果學校要求或以團體研討方式 學生仍會接 受 四四四四 個人背景變項對服務學習 與態 之影響個人背景變項對服務學習 與態 之影響個人背景變項對服務學習 與態 之影響個人背景變項對服務學習 與態 之影響 一 不同性別 學院別 宗教信仰三變項對服務學習參與態度無顯著差異 二 有志工經驗者對參與態度的認知 情意 行為意向均比無志工經驗者為 高具有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