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县防渗工程规划报告.doc_第1页
云县防渗工程规划报告.doc_第2页
云县防渗工程规划报告.doc_第3页
云县防渗工程规划报告.doc_第4页
云县防渗工程规划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210 临沧市水库干支渠防渗工程临沧市水库干支渠防渗工程 十一五十一五 及远景规划及远景规划 二二 七年七月七年七月 2 210 批批 准 准 核核 定 定 审审 核 核 编编 写 写 1 210 目目 录录 1 综合说明 1 1 1 项目背景 1 1 2 规划范围 1 1 3 主要建设内容 1 1 4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2 1 5 工程效益分析 2 1 6 管理体制 运行机制改革 3 1 7 分期实施意见 4 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5 2 1 自然地理 5 2 2 社会经济 6 2 3 农业生产 6 2 4 水资源及土地利用 6 2 5 小 一 型及其以上水库灌区基本情况 7 2 6 水库干支渠防渗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 12 2 7 水库干支渠防渗工程项目的地位与作用 12 2 8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3 3 总体规划 14 3 1 指导思想 14 3 2 基本原则 14 3 3 规划水平年及设计 建设 标准 15 3 4 规划任务 15 3 5 总体规划布局及建设目标 16 3 5 1 小 一 型以上水库干支渠防渗现状 16 3 5 2 小 一 型以上水库干支渠防渗总体规划及建设目标 17 3 5 3 近期 2007 2010 年灌渠防渗规划及建设目标 17 3 5 4 远期灌渠防渗规划及建设目标 17 4 工程规模 18 4 1 社会经济发展预测 18 4 2 灌溉制度设计 19 4 3 灌区需水分析 25 2 210 4 4 灌区可供水量分析 26 4 5 灌区水土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27 4 5 1 正觉庵水库灌区水土资源平衡分析 27 4 5 2 刘家箐水库灌区水土资源平衡分析 28 4 5 3 潘家地水库灌区水土资源平衡分析 29 4 5 4 平河水库灌区水土资源平衡分析 29 4 5 5 绿荫塘水库灌区水土资源平衡分析 30 4 5 6 田心水库灌区水土资源平衡分析 30 4 5 7 多依树水库灌区水土资源平衡分析 30 4 5 8 小坝子水库灌区水土资源平衡分析 31 4 5 9 小竹箐水库灌区水土资源平衡分析 31 4 5 10 沙坝河水库灌区水土资源平衡分析 32 4 5 11 转水箐水库灌区水土资源平衡分析 32 4 5 12 长浪坝水库灌区水土资源平衡分析 33 4 6 干支渠道规模论证 33 4 6 1 中型水库干支渠道规模论证 34 4 6 2 正觉庵水库干支渠规模论证 34 4 6 2 刘家箐水库干支渠规模论证 35 4 6 3 小 一 水库干支渠规模论证 36 4 6 3 1 潘家地水库干支渠规模论证 37 4 6 3 2 平河水库干支渠规模论证 37 4 6 3 3 绿荫塘水库干支渠规模论证 37 4 6 3 4 田心水库干支渠规模论证 38 4 6 3 5 多依树水库干支渠规模论证 39 4 6 3 6 小坝子水库干支渠规模论证 39 4 6 3 7 小竹箐干支渠规模论证 40 4 6 3 8 沙坝河水库干支渠规模论证 40 4 6 3 9 转水箐水库干支渠规模论证 41 4 6 3 10 长浪坝水库干支渠规模论证 42 主要建设内容 43 1 工程布置 43 5 1 1 各水源干支渠地质条件评价 43 5 1 1 1 正觉庵水库干支渠地质条件评价 43 5 1 1 2 刘家箐水库干支渠地质条件评价 44 5 1 1 3 潘家地水库干支渠地质条件评价 45 5 1 1 4 平河水库干支渠地质条件评价 46 3 210 5 1 1 5 绿荫塘水库干支渠地质条件评价 46 5 1 1 6 田心水库干支渠地质条件评价 47 5 1 1 7 多依树水库干支渠地质条件评价 47 5 1 1 8 小坝子水库干支渠地质条件评价 48 5 1 1 9 小竹箐水库干支渠地质条件评价 49 5 1 1 10 沙坝河水库干支渠地质条件评价 50 5 1 1 11 转水箐水库干支渠地质条件评价 50 5 1 1 12 长浪坝水库干支渠地质条件评价 51 5 1 2 干支渠防渗工程布置 52 5 2 渠系建筑物 53 5 3 量水设施 56 5 4 工程量 56 6 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 57 6 1 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57 6 2 建设管理 58 6 3 建后管护及水价制度 59 6 3 1 建后管护 59 6 3 2 水价制度 60 7 工程投资估算 60 7 1 编制依据 60 7 2 投资估算 63 经济评价 188 8 1 国民经济评价 188 8 1 1 费用计算 188 8 1 2 效益计算 189 8 1 3 国民经济评价 189 8 1 3 国民经济评价结论 190 8 2 财务分析 191 9 保障措施 193 政策措施 193 资金筹措 193 3 技术保障 194 10 分期实施意见 195 4 210 10 分期实施基本原则 195 10 分期实施意见 196 10 2 1 2007 2010 年实施意见 196 10 2 2 2011 2015 年实施意见 198 11 结论及建议 199 11 1 结论 199 11 建议 200 特性表特性表 1 32 1 32 1 210 1 综合说明综合说明 1 11 1 项目背景项目背景 建国以来 云县共建成蓄水工程 608 件 其中 中型水库 1 座 在建 中型水库 1 座 小 一 型水库 10 座 小 二 型水库 22 座 塘坝 577 个 总库容 4601 2 万立方米 全县有效灌溉面积达到 13 27 千公顷 灌 溉保证率达 40 21 我县农田水利建设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但与全 国 全省建设水平相比 还存在很大差距 与有效解决 三农 问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保障全县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 供需矛盾还十分突出 我县 10 件小 一 型水库 均不同程度存在水库 灌溉渠道配置差 标准低 灌溉水利用率低 水库蓄水不能充分利用 灌溉效益无法充分发挥等问题 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安全 制约着农村 经济的发展 为抓住国家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机遇 抓住国家水利建设 基金导向向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和水库灌溉渠系转变的契机 紧紧围绕我 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利工作的发展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省委 省政 府的重大决策 严格按照省市要求 做出 云县水库干支渠防渗工程 十一五 及远景规划 对云县小 一 型及其以上水库的 0 3m3 s 以上已建干支渠系进行防渗规划 积极做好项目规划和储备 逐步改善我县水利工程运行条件 1 21 2 规划范围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为已建成的小 一 型及以上水库渠首设计流量 0 3m3 s 的干支渠道 项目涉及 2 座中型水库和 10 座小 一 型水 库 2 210 1 31 3 主要建设内容主要建设内容 云县水库干支渠防渗工程项目规划 主要是对水库原有灌溉渠道进 行改造或扩建 对原渠道取水点 渠道线路不作大的改变 对渗漏较大 或稳定性较差的渠道进行三面光改造 对有塌方或坍塌影响渠道稳定的 沟段进行挡墙加固处理 配套或完善渠道取水建筑物 完善配套渠道量 水设施和分水建筑物 云县水库干支渠防渗规划涉及 12 座水库 规划干支渠 21 条总长 353 35 公里 其中 已建三面光 9 05 公里 拟建三面光 302 6 公里 主 要建设内容为 取水坝 16 座 挡土墙 5853 2 米 渡槽 8 座 246 米 渡 洪槽 82 座 涵洞 29 座 钢筋混凝土箱涵 290 米 浆砌石箱涵 2200 米 节制闸 23 道 分水闸 122 道 冲砂闸 5 道 量水设施 45 套 1 41 4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项目概算总投资 9460 55 万元 申请国家给予补助 6493 万元 县 乡各级政府和群众投劳折资自筹 2967 55 万元 根据国家相关政策 在 国家补助部分资金的基础上 我县将水库干支渠防渗建设拼盘资金纳入 财政预算 同时 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 加强引导和宣传 严格 按照 一事一议 办法 在不增加农民负担的基础上 完成地方拼盘资 金筹措 1 51 5 工程效益分析工程效益分析 通过水库干支渠防渗工程规划项目的实施 将有效改善水库灌区农 业生产条件 有效保障农作物的灌溉用水 对提高项目区粮食生产 改 善水库灌区群众生产生活水平 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均有着良好的效益 3 210 灌溉效益 云县水库干支渠防渗工程 十一五 及远景规划涉及 12 座水库 经分析计算 项目实施后 年可节约水量1192 万 m3 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按粮食和经济作物和云县市场价格产量分析估 算 项目规划实施后 可新增灌溉面积 2 39 万亩 改善灌溉面积 4 25 万亩 根据各灌区产粮综合分析 新增灌溉面积每亩增产粮食 400 公斤 改善灌溉面积每亩增产粮食 100 公斤计算 共增产粮食 2167 33 万公斤 按目前云县市场价格估算 1 8 元 Kg 计算 年增加 产值 2167 33 万元 经济作物增加产值 894 万元 合计年增收 3061 33 万元 工程受益 59393 人 人均可增加收入 515 44 元 社会效益 通过水库干支渠防渗工程规划项目的实施 对巩固我县 水利基础设施 提高农业抗灾能力 改善水库灌区供水状况 降低渠道 维修费用等发挥积极作作用 缓解用水矛盾 减少用水事纷争 为乡村 文明 社会稳定 农民增收起到积极的作用 生态环境效益 通过水库干支渠防渗工程规划项目的实施 可保障 大沟常年通水 对大沟沿线生态环境的协调平衡 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同时 由于渠道经过防渗处理 渠道沿线水土流失势必得到控制 可改 善农村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起 1 61 6 管理体制 运行机制改革管理体制 运行机制改革 为切实抓好水库渠道防渗项目的建设 确保云县水利工程充分发 挥效益 我们要从以下几方面做好项目的管理 运行工作 1 切实抓好项目的建设管理工作 合理规划 积极申报 认真做好工程勘测设计 预算工作 选择 最优工程设计布置方案 项目下达后 严格按照建筑工程招投标制 选 4 210 择有相应施工资质 有相应工程施工经验和技术水平的施工队伍承担工 程施工任务 相关技术人员实地跟班指导 聘请有相应资质的监理单位 承担工程施工监理 按照工程施工质量 三检 制 严格把好工程质量 关 2 积极筹措资金 规范项目资金管理 要认真贯彻执行 一事一议 筹资筹劳的有关规定 通过政策引导 资金支持 民主议事 组织协调和技术服务等方式 鼓励和引导农民出 资出劳 积极参与项目建设 通过 一事一议 筹集的资金和劳务 都 要纳入村务公开内容 实行 全程公开 民主管理 将筹资筹劳数量 和使用情况向村民公布 接受农民群众监督 政府补助资金根据工程性 质 农民在限额内筹资筹劳情况 采取以奖代补 先建后补 民办公助 等办法 实行筹补结合 多筹多补 项目建设资金实行报帐制 资金专 户储存 专款专用 切实规范项目资金使用和管理 3 明晰产权制度 深化水利投融资 水价和水管体制改革 在工程管理上 深化改革 挖掘潜力 以承包 租赁 拍卖 股份 合作等形式 盘活水利存量资产 明确所有权 开放建设权 搞活经营 权 建立资产管理和经营管理体制 促进水利产业的发展 我们要依托 水利发展的资源优势 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以投资融资和 资本运作为手段 拓宽水利投融资渠道 在水费价格管理上 按照水价 改革的有关规定 结合各项目点水资源状况 经济发展水平 用水户承 受能力等 本着分类定价 分步实施的原则 合理核定供水价格 完善 水费计收办法 各项目区成立农民用水户协会 制定协会章程 加强渠 系工程的管理维护 水费收支 运行管理工作 通过改革 建立起可靠 的水利投入保障机制 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 良性的水利工程运行机制 推动云县水利建设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5 210 1 71 7 分期实施意见分期实施意见 水库灌区干支渠防渗工程的实施按照统筹规划 突出重点 集中连 片 讲求效益的原则 根据各水库状况 合理安排 分期分批实施 分 期实施意见如下 1 近期 2007 年 2010 年 2007 年 建设大寨镇潘家地水库灌区干支渠防渗工程 拟建涌宝镇 平河水库灌区干支渠防渗工程 2008 年 拟建正觉庵水库南干渠及其支渠防渗工程 拟建绿荫塘水 库灌区干支渠防渗工程 2009 年 拟建田心水库灌区干支渠防渗工程 2010 年 拟建沙坝河水库灌区干支渠防渗工程 2 远期 2011 年 2015 年 2011 年 拟建多依树水库灌区干支渠 正觉庵水库北干渠及其支渠 防渗工程 2012 年 拟建小竹箐水库 小坝子水库灌区干支渠防渗工程 2013 年 拟建转水箐水库灌区干支渠防渗工程 2014 年 拟建长浪坝水库灌区干支渠防渗工程 2015 年 拟建刘家箐水库灌溉支渠防渗工程 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 12 1 自然地理自然地理 云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 临沧市东北部 介于北纬23 56 24 46 东经 99 56 100 32 之间 南北长 90 4 公里 东西宽 84 2 公里 东北隔澜 沧江与思茅市景东 大理州南涧县相望 西南与永德 耿马 翔临区相接 6 210 北与凤庆县为邻 全县国土面积 3760 平方公里 其中山区半山区面积占 97 县城距省会昆明 514 公里 距市政府所在地翔临区 85 公里 是临 沧市人流 物流 信息的集散地和交通要道 区位优势明显 云县属云贵高原横断山区 碧罗雪山南部延伸的支脉 属雪山老别 山的一部分 山脉多为西北 东南走向 趋于西北高 东南低的地形 境内最高海拔 2834 米 最低海拔 748 米 境内群山起伏 河谷纵横 是典 型的立体气候地形 2 22 2 社会经济社会经济 云县辖 7 镇 5 个乡 192 个村民委员会 社区 2229 个村民小组 2005 年末总人口 41 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 37 9 万人 点总人口的 92 2005 年实现生产总值 246628 万元 其中第一产业 71730 万元 第 二产业 117705 万元 第三产业 57193 万元 财政总收入 3 32 亿元 其 中地方财政收入 1 34 亿元 全县年末耕地面积 49 95 万亩 粮食总产量 13 68 万吨 农民人均纯收入 1565 元 2 32 3 农业生产农业生产 云县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 玉米 小麦 薯类 豆类等 经济作物 主要有油菜 甘蔗 烤烟及各种蔬菜 主要经济林木有茶叶 紫胶寄主 树 核桃 木瓜 芒果等 全县 十五 末农作物种植面积达 92 38 万 亩 其中完成大小春粮豆种植面积 71 11 万亩 经济作物 14 78 万亩 蔬菜等其他作物面积 6 49 万亩 实现粮食总产 13 68 万吨 农民人均产 粮 361 7 公斤 7 210 2 42 4 水资源及土地利用水资源及土地利用 云县境内有大小河流 38 条 分属澜沧江 怒江两大水系 总径流面 积 3376 平方公里 云县年降水总量为 50 16 亿立方米 地表年径流总量 23 18 亿立方米 地下年径流总量 7 33 亿立方米 年平均降雨量 912mm 降水丰沛 干湿季节分明 云县水资源丰富 水能资源理论蕴藏 量为 41 8 万千瓦 可开发利用 12 8 万千瓦 目前只开发利用 1 4 万千 瓦 开发利用率低 水能开发潜力大 水资源分布与降水分布相一致 表 现出地域分布 垂直分部 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 云县国土面积 3760 平方公里 总耕地面积 499512 亩 其中水田 142581 亩 人均耕地面积 1 32 亩 可利用土地 5502530 亩 其中农用地 4352988 亩 建设用地 132282 亩 未利用土地 1017260 亩 2 52 5 小 一 型及其以上水库灌区基本情况小 一 型及其以上水库灌区基本情况 云县的水利建设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到 2005 年为止 已建成中型水库 1 座 库容 1103 万立方米 在建中型水库 1 座 库容 1213 2 万立方米 小 型水库 10 座 库容 1776 31 万立方米 每座水库 一个灌区 灌溉类型为自流灌溉 在管理上 实行分级管理 中型水库 由县人民政府设立的工程管理局直接管理 10 件小 一 型水库由县水 利局管理 目前已完成水价改革 实行水费征收 万亩以上灌区两处 即新城坝灌区和正觉庵灌区 小型灌区达 10 处 灌区设计灌溉总面积 9 8183 万亩 本次规划设计灌溉总面积 6 7063 万亩 正觉庵水库位于云县爱华镇正觉庵村 距县城 5 公里 始建于 1991 8 210 年 建成于 1997 年 水库主坝为粘土心墙石渣坝 最大坝高 63 米 总 库容 1103 万立方米 水库灌区地形地地貌为山区 土壤为粘土 多年平 均气温 20 多年平均降雨量 1000mm 水库灌区总人口 1 657 万人 其 中农业人口 1 657 万人 设计灌溉面积 3 12 万亩 有效灌溉面积 0 8067 万亩 粮食主产水稻 玉米 小麦 经济作物主要种植油料 甘蔗等 农业灌溉平均水价 25 元 亩 刘家箐水库位于云县爱华镇刘家箐村 距县城 24 5 公里 1999 年开 始建设 水库主坝为粘土心墙分区土石坝 最大坝高 74 米 总库容 1213 2 万立方米 灌区地形地地貌为山区 土壤为粘土 土地面积 6 22 万亩 耕地面积 3 46 万亩 多年平均气温 19 4 多年平均降雨量 1200mm 多年平均蒸发量 766mm 水库灌区总人口 5 1899 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 4 9301 万人 设计灌溉面积 3 46 万亩 本次规划设计面积 0 535 万亩 粮食主产水稻 玉米 小麦 经济作物主要种植油料 甘蔗等 农业灌 溉平均水价 25 元 亩 潘家地水库位于临沧市云县大寨镇慢赖村民委员会 始建于 1976 年 建成于 1985 年 水库坝型为均质土坝 最大坝高 27 米 总库容 113 1 万立方米 水库灌区地形地地貌为山区 土壤为粘土 土地面积 0 3686 万亩 耕地面积 0 3212 万亩 多年平均气温 15 多年平均降雨量 1400mm 多年平均蒸发量 1100mm 水库灌区总人口 0 2863 万人 其中农 业人口 0 2863 万人 设计灌溉面积 0 25 万亩 有效灌溉面积 0 08 万亩 粮食主产水稻 玉米 小麦 经济作物主要种植油料 农业灌溉平均水 价 13 元 亩 9 210 平河水库位于临沧市云县涌宝镇南糯村民委员会 始建于 1958 年 建成于 1959 年 水库坝型为均质土坝 最大坝高 17 米 总库容 236 万 立方米 水库灌区地形地地貌为山区 土壤为粘土 土地面积 0 412 万 亩 耕地面积 0 3326 万亩 多年平均气温 15 多年平均降雨量 1700mm 多年平均蒸发量 1100mm 水库灌区总人口 0 2342 万人 其中农 业人口 0 2342 万人 设计灌溉面积 0 26 万亩 有效灌溉面积 0 09 万亩 粮食主产水稻 玉米 小麦 经济作物主要种植油料 农业灌溉平均水 价 13 元 亩 绿荫塘水库位于临沧市云县爱华镇永胜村民委员会 水库始建于 1972 年建成于 1975 年 12 月 水库坝型为均质土坝 最大坝高 29 5 米 总库容 191 64 万立方米 水库灌区地形地地貌为山区 土壤为粘土 土 地面积 0 46 万亩 耕地面积 0 335 万亩 多年平均气温 20 多年平均 降雨量 1100mm 多年平均蒸发量 1300mm 水库灌区总人口 0 4378 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 0 4378 万人 设计灌溉面积 0 335 万亩 有效灌溉面积 0 0638 万亩 粮食主产水稻 玉米 小麦 经济作物主要种植油料 甘 蔗等 农业灌溉平均水价 25 元 亩 田心水库位于临沧市云县爱华镇田心村民委员会 始建于 1975 年 建成于 1977 年 水库坝型为均质土坝 最大坝高 30 米 总库容 138 万 立方米 水库灌区地形地地貌为山区 土壤为粘土 土地面积 0 3896 万 亩 耕地面积 0 3012 万亩 多年平均气温 20 多年平均降雨量 1100mm 多年平均蒸发量 1300mm 水库灌区总人口 0 3892 万人 其中农 业人口 0 3892 万人 设计灌溉面积 0 2547 万亩 有效灌溉面积 0 05 万 10 210 亩 粮食主产水稻 玉米 小麦 经济作物主要种植油料 甘蔗等 农 业灌溉平均水价 25 元 亩 多依树水库位于临沧市云县茶房乡东北部黄沙村 始建于 1977 年 建成于 1982 年 水库坝型为均质土坝 最大坝高 32 米 总库容 159 6 万立方米 水库灌区地形地地貌为山区 土壤为粘土 土地面积 0 4236 万亩 耕地面积 0 3688 万亩 多年平均气温 15 多年平均降雨量 1600mm 多年平均蒸发量 900mm 水库灌区总人口 0 1437 万人 其中农 业人口 0 1437 万人 设计灌溉面积 0 31 万亩 有效灌溉面积 0 09 万亩 粮食主产水稻 玉米 小麦 经济作物主要种植油料 茶叶等 农业灌 溉平均水价 13 元 亩 小坝子水库位于临沧市云县城南的茶房响水村 距云县县城 66km 水库始建于 1972 年 建成于 1975 年 水库坝型为均质土坝 最大坝高 26 米 总库容 282 9 万立方米 水库灌区地形地地貌为山区 土壤为粘 土 土地面积 0 4652 万亩 耕地面积 0 4232 万亩 多年平均气温 15 多年平均降雨量 1600mm 多年平均蒸发量 900mm 水库灌区总人口 0 2315 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 0 2315 万人 设计灌溉面积 0 3893 万亩 有效灌溉面积 0 06 万亩 粮食主产水稻 玉米 小麦 经济作物主要种 植油料 农业灌溉平均水价 13 元 亩 小竹箐水库位于临沧市云县晓街乡老许村民委员会 距云县县城 32km 水库始建于 1975 年 建成于 1979 年 水库坝型为均质土坝 最 大坝高 26 米 总库容 101 8 万立方米 水库灌区地形地地貌为山区 土 壤为粘土 土地面积 0 3895 万亩 耕地面积 0 3268 万亩 多年平均气 11 210 温 15 多年平均降雨量 1300mm 多年平均蒸发量 1100mm 水库灌区总 人口 0 3245 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 0 3245 万人 设计灌溉面积 0 25 万亩 有效灌溉面积 0 06 万亩 粮食主产水稻 玉米 小麦 经济作物主要种 植油料 茶叶 农业灌溉平均水价 13 元 亩 沙坝河水库位于临沧市云县后箐乡勤山村民委员会 始建于 1976 建成于 1994 年 水库坝型为均质土坝 最大坝高 32 米 总库容 144 4 万立方米 水库灌区地形地地貌为山区 土壤为粘土 土地面积 0 3895 万亩 耕地面积 0 312 万亩 多年平均气温 15 多年平均降雨量 1600mm 多年平均蒸发量 1100mm 水库灌区总人口 0 3685 万人 其中农 业人口 0 3685 万人 设计灌溉面积 0 28 万亩 有效灌溉面积 0 08 万亩 粮食主产水稻 玉米 小麦 经济作物主要种植烤烟 油料等 农业灌 溉平均水价 13 元 亩 转水箐水库位于临沧市云县茂兰镇转水河村民委员会 始建于 1976 年 建成于 1982 年 水库坝型为均质土坝 最大坝高 28 米 总库容 141 万立方米 水库灌区地形地地貌为山区 土壤为粘土 土地面积 0 3645 万亩 耕地面积 0 2968 万亩 多年平均气温 15 多年平均降 雨量 1600mm 多年平均蒸发量 1100mm 水库灌区总人口 0 3246 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 0 3246 万人 设计灌溉面积 0 27 万亩 有效灌溉面积 0 09 万亩 粮食主产水稻 玉米 小麦 经济作物主要种植油料 甘蔗 等 农业灌溉平均水价 13 元 亩 长浪坝水库位于临沧市云县漫湾镇转白莺山村民委员会 距云县城 114 公里 始建于 1977 年 建成于 1982 年 水库坝高 29 米 总库容 12 210 279 4 万立方米 水库灌区地形地地貌为山区 土壤为粘土 土地面积 0 6213 万亩 耕地面积 0 5863 万亩 多年平均气温 15 多年平均降 雨量 1600mm 多年平均蒸发量 1100mm 水库灌区总人口 0 2558 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 0 2558 万人 设计灌溉面积 0 5 万亩 有效灌溉面积 0 18 万亩 粮食主产水稻 玉米 小麦 经济作物主要种植茶叶 油料等 农业灌溉平均水价 13 元 亩 2 62 6 水库干支渠防渗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水库干支渠防渗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 云县本次规划涉及已建成中型水库 1 座 在建中型 1 座 已建小 型水库 10 座 由于受建设时期资金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 但灌区渠道配 套不完善 工程建设标准低 质量差 又经多年运行 山洪冲击 老化 损坏严重 12 座水库干支渠总长 408km 防渗渠道只有 18 632km 其余 均为土渠 塌方总长 5000 多米 加之渠道建筑物损坏和不配套 造成渠 道供水间断 不能正常通水 只能从箐河取水 渠道处于间断供水或不 能供水 灌区部分面积水改旱 有效灌溉面积逐年减少 水库灌溉水利 用率低 灌溉效益逐年衰减 目前 干支渠实际通水 312 6 公里 实际 灌溉面积 5 679 万亩 由于渡槽 渡洪槽等建筑物不配套 多数渠道遇 雨即断 日常维修养护投入大 运行状况非常差 同时 渠道基本为土 渠 防渗能力低 渠道渗漏严重 渠道水利用系数低 水资源浪费大 由于水库灌溉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 制约了灌区经济社会发展 制约了 群众脱贫致富和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成为灌区经济社会发展 瓶颈 因 此 十一五 应突出抓好水库灌区配套防渗工程的建设 13 210 2 72 7 水库干支渠防渗工程项目的地位与作用水库干支渠防渗工程项目的地位与作用 渠道是我县灌溉主要输水手段 水库干支渠防渗能减少水量损失 充分节约用水 提高渠系水利用率 充分发挥水库灌溉效益 渠道防渗 节水对保障农作物用水安全和生态安全 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 展 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2 82 8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 加强水库干支渠防渗工程建设是贯彻落实国家和云南省优先发 展水利的具体体现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是保障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 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保障粮食安全 保 持农村社会繁荣稳定的重要措施 国务院 省政府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 促进水利发展的政策措施 我们要贯彻落实好相关政策措施 积极做好 水库干支渠防渗项目规划建设 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农民致富打牢基 础 2 加强水库干支渠防渗工程建设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 虽然我县水资源不是十分匮乏 但是 时空分布不均的问题非常突出 水资源问题仍然是制约我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节水是实 现水资源优化配置与可持续利用的前提和关键 水法 明确规定 国 家厉行节约用水 大力推行节约用水措施 推广节约用水新技术 新工 艺 发展节水型工业 农业和服务业 建立节水型社会 加强水库干 14 210 支渠防渗工程建设 就是节水增效 提高水的利用率 解决灌区首尾供 水不均 缓解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3 加强水库干支渠防渗工程建设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 要 水库干支渠防渗工程建设后 工程标准将进一步得到提高 灌区供 水体系将得到改善 用水矛盾得到缓解 有利于灌区用水管理及调配 该项目建设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是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调 整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提高农村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实现农民增收 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构建生产发展 生活宽裕 乡风文明 村容整洁 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 3 总体规划总体规划 3 13 1 指导思想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及水利可持续发展要求 统筹城乡经济社 会发展 整和各项农田水利资金 以政府按排补助资金为引导 以水利 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为动力 切实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步伐 充分发挥已建 水源工程整体效益 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节水增效 提高水资源的 利用率 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 促进农民增收 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不 断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奠定坚实基础 3 23 2 基本原则基本原则 遵循 统筹兼顾 分步实施 科学布局 突出重点 整体推 15 210 进 注重实效 的原则 与大 中 小型灌区工程建设项目相衔接 规划防渗的干支渠 必须是水源有保正 在设计保证率内达 到供需平衡的已建小 一 型以上水库的灌区 对水源不足 不能达到 供需平衡的干支渠不列入次此规划 4 与全省高稳产农田和基本农田建设规划相统筹 5 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 6 充分利用已有灌区规划资料 3 33 3 规划水平年及设计 建设 标准规划水平年及设计 建设 标准 规划渠道防渗基准年为 2005 年 近期规划水平年 2010 年 远期规划水平年 2015 年 渠道建设物设计建设标准为 等 5 级 3 43 4 规划任务规划任务 根据开展 云南省水库干支渠防渗工程 十一五 及远景规划 的 要求和我县 十一五 国民经济发展规划 结合我县实际 经过深入实 际的调查研究 认真分析云县水利发展现状和国民经济发展对水利发展 的需求预测 按照 综合平衡 协调发展 突出重点 的原则 考虑需 要与可能相结合 近期与远期相结合确定规划目标及任务 我县水库干支渠防渗工程 十一五 及远景规划的总体布局及建设 目标是 结合本县内中小水库灌区续建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 对已建中 16 210 型水库正觉庵水库 刘家箐水库 在建工程 及 10 座小 一 型水库渠 首流量 0 3m3 s 的干支渠进行防渗总体规划 规划涉及 8 个乡镇 129 个 村 组 5 939 万人受益 全年可供水 10142 265 万 m3 改善灌溉和新增 面积 6 289 万亩 干支渠总长 353 35 公里 三面光衬砌 302 6km 主要 建设构筑物有 取水坝 16 座 渡槽 8 座 246 米 渡洪槽 82 座 主要工 程量 开挖土石方 58 31 万 m3 浆砌块石 33 55 万 m3 土方回填 4 92 万 m3 钢筋 59 73t 浇筑混凝土 0 56 万 m 3 分水建筑 61 处 量水设 施 45 套 个 规划总投资 9460 55 万元 3 53 5 总体规划布局及建设目标总体规划布局及建设目标 3 5 13 5 1 小 一 型以上水库干支渠防渗现状小 一 型以上水库干支渠防渗现状 云县本次规划所涉及的 10 座小 一 水库和 2 件中型水库都是引蓄 灌溉供水运行过程中均可引水复蓄 综合各件工程的情况 考虑复蓄系 数在 1 3 1 5 之间 本次规划取 1 5 规划水库可供灌溉水量如下 10 座小 一 水库设计总库容 1776 31 万立方米 可供水量 2664 465 万立 方米 正觉庵水库设计库容 1103 万立方米 可供水量 1770 万立方米 从北桥河取水的新城大沟 新城坝灌区 可引水 3888 万立方米 刘家箐 水库可供 1819 8 万立方米 12 件全年可供水量为 10142 265 万立方米 干支渠 流量 0 3m3 s 长 408km 其中 三面光 18 632km 其余渠道 均为土渠 我县小 一 型以上水库多数建于上世纪 70 80 年代 因当 时资金及工程技术等条件的制约 渠道建设标准等级低 加之经数十年 的运行使用 水库干支渠大部分年久失修 相当一部分渠道坍塌 渗漏 现象较为普遍 部分渠段淤积严重 无法保证正常通水 水源得不到充 17 210 分利用 取水 送水 分水建筑物年损坏严重 干支渠未设置量水设备 灌溉方式落后 无法达到节水灌溉 节水增效目标 虽然各级政府历年 来拿出一定资金用于水库沟渠的修复 但由于我县财政困难 县内需投 入水利基础设施 基本农田建设的点多面广 用于水库干支渠维修养护 的专项资金相当有限 水库干支渠状况不能得到根本改善 所以 水库 干支渠防渗工程建设势在必行 3 5 23 5 2 小 一 型以上水库干支渠防渗总体规划及建设目标小 一 型以上水库干支渠防渗总体规划及建设目标 根据省水利厅 市水利局组织开展小 一 型以上水库流量 0 3m3 s 干支渠防渗总体规划及建设目标的要求 我县将对分布于 8 个乡镇的小 一 型以上水库干支渠进行统一全面的规划 规划将渗漏 较大或稳定性较差的渠道进行改造为三面光 总长 353 35 公里 拟建三 面光 302 6km 对塌方渠道进行加固处理 配套或完善渠道取水 送水 分水建筑物 增设量水设备等 合理确定近期远期建设目标 3 5 33 5 3 近期近期 2007 20102007 2010 年灌渠防渗规划及建设目标年灌渠防渗规划及建设目标 随着国家水利投资导向的调整 2007 2010 年将是水库干支渠防渗工 程建设的关键时期 我县近期规划完成 大寨镇的潘家地水库干支渠 涌宝镇的平河水库干支渠 计划 2007 年实施 爱华镇的绿荫塘水库 正觉庵南干渠及其支渠 计划 2008 年实施 田心水库干支渠防渗工程 计划 2009 年实施 沙坝河水库干支渠防渗工程 计划 2010 年实施 等 6 座水库干支渠防渗工程建设 以上水库涉及干支渠 9 条 146 4Km 其中 拟建三面光 116 5 公里 项目完工后 受益 4 个乡镇 58 村 2 693 18 210 万人 可改善灌溉 0 98 万亩 新增灌溉面积 0 989 万亩 通过防渗处理 可节约 251 万 m3 近期干支渠防渗工程主要工程量 开挖土石方 27 58 万 m3 浆砌块石 12 72 万 m3 钢筋制作安 40 145 吨 混凝土浇筑 0 208 万 m3 土方回填 1 76 万 m3 近期规划投资 3557 18 万元 3 5 43 5 4 远期灌渠防渗规划及建设目标远期灌渠防渗规划及建设目标 做好远期干支渠防渗规划 明确远期建设目标 关系到全县国民经 济的发展和社会向前迈进 对保障 三农 建设具有积极的作用 为此 我县就 2011 2015 年水库干支渠防渗项目也作了详细规划 建设目标是 2011 年 拟建正觉庵水库北干渠及其支渠 多依树水库灌渠防渗工程 2012 年 小竹箐水库 小坝子水库灌渠防渗工程 2013 年 拟建转水箐 水库灌渠防渗工程 2014 年 拟建长浪坝水库灌渠防渗工程 2015 年 拟建刘家箐水库支渠防渗工程 以上 7 座水库干支渠防渗工程规划干支渠防渗处理 10 条长 206 90 公里 其中建设三面光 170 1 公里 受益 5 个乡镇 71 村 2 976 万人 概 算总投资 5903 37 万元 4 工程规模工程规模 4 14 1 社会经济发展预测社会经济发展预测 根据云县 十一五 国民经济发展规划 到 2020 年 全县经济社会 发展目标是 从 2006 年到 2020 年 全县生产总值要实现比 2000 年翻 3 翻以上 到 2010 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 40 8 亿元 比 2003 年增长 2 1 倍 年均增 长 11 2 财政总收入达到 4 9 亿元 比 2003 年增长 1 9 倍 年均增长 19 210 9 9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2299 元 比 2003 年增长 2 1 倍 年均增长 11 3 通过培育特色明显 优势突出 支撑力强的支柱产业 逐步加大 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 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达 到综合实力增强 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 2010 年 2020 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 90 7 亿元 年均增长 8 6 地 方财政收入达到 4 9 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 15 总人口控制在 45 1 万人以内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 2149 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3428 元 2006 年 全县国民生产总值 28 29 亿元 预计到 2010 年全县国民生 产总值达到 40 8 亿元 预测到 2020 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达到 90 7 亿元 2005 年末 全县耕地面积 49 5 万亩 有效灌溉面积 19 91 万亩 其 中水田 15 27 万亩 水浇地 4 64 万亩 粮食经济作物复种指数达 174 预测到 2010 年全县耕地面积达 54 万亩 有效灌溉面积 22 68 万亩 其中水田 16 68 万亩 水浇地 6 万亩 有效灌溉率达到 42 粮食 经济 作物复种指数达 180 高稳产农田地达 20 万亩 到 2020 年 全县耕地面积达 54 万亩 有效灌溉率达到 27 8 万亩 其中水田 19 95 万亩 水浇地 7 85 万亩 有效灌溉率达到 50 粮食经 济作物达 180 高稳产农田达到 25 万亩 4 24 2 灌溉制度设计灌溉制度设计 1 灌溉设计保证率及设计代表年的选择 20 210 云县属较丰雨地区 但雨水时空分布不均 立体气候特征明显 为 便于阐述 将云县水库干支渠 十一五 及远景规划所涉及的 12 件水库 灌区按照气候特点 雨量分布 灌区土壤结构 分为 土壤以红壤土为 主 气候温凉 降雨量大蒸发量小的为 类区 包括潘家地水库 平河 水库 小坝子水库 多依树水库 小竹箐水库等 5 个小型水库灌区和刘 家箐水库头道水灌区 土壤以红壤土和赤红壤土为主 气候炎热 降雨 量小蒸发量大的灌区为 类区 包括正觉庵水库灌区 新城坝灌区 绿 荫塘水库 田心水库 沙坝河水库 转水箐水库 长浪坝水库灌区和刘 家箐水库爱华镇南部灌区 云县 12 件水库灌区作物以水稻为主 灌溉设计保证率为 75 95 结合灌区实际情况 并参照我省同类型灌区取 P 80 以 2005 年为现状基准年 2010 年为近期规划水平年 2015 年为远 期规划水平年 根据云县气象站降雨资料 按灌区主要作物水稻的主生育期 4 7 月 份历年降雨排频计算 选择降雨频率与灌溉设计保证率相同或相近的年 份为设计代表年 并考虑降雨分配对作物最不利情况 结果选择 1987 年 为 P 80 的设计代表年 其它频率典型代表为 P 50 为 1965 年 P 20 为 1994 年 2 水稻灌溉制度设计 类区 水稻平均单产为 330 亩 最高产达 500 亩 主要品种 有黄壳七头谷 冒宁细谷 合系 41 粳杂 灿杂等 其中以黄壳七头谷 21 210 种植面积最大约占 60 由于枯季缺水目前栽插节令推迟到 5 月下旬 6 月 初 全生育期 200 天 类区 水稻平均单产为 550 亩 最高产达 800 亩 主要品种 有汕优 2 号 汕优 63 干优 22 优 63 等 全生育期 160 天 目前 大多数灌区由于枯季缺水目前栽插时间不得不在进入雨季后才开始 而 根据气象条件分析 最佳栽插节令可提前约一个月 为此 本次水稻灌 溉制度按最佳栽插节令设计 1 秧苗期用水量 类灌区 育秧以水田育秧为主 拟定 3 月 15 日撒秧 5 月 5 日 移栽 秧期 50 天 灌区土壤以红壤土为主 拟定泡田定额 200 3 亩 渗漏按 3 日计 类区 育秧有水田育秧 薄膜育秧等方式 其中以 薄膜育秧为主 拟定 2 月下旬撒秧 4 月 5 日移栽 秧期 40 天 土壤以 红壤土 赤壤土为主 拟定泡田定额 180 3 亩 渗漏按 2 5 日计 棵 间与叶面蒸发按同期腾发量代替 两灌区耗水量 表 2 1 秧期供水量表 P 80 秧期泡田水渗漏量腾发量秧期供水量灌区名称 日 月 日 月 天数 m3 亩 mm mm m3 亩 类区15 3 5 5 50200150 170 5 413 类区23 2 5 4 40 180 100 210 386 秧田与本田比 类区 1 10 类区 1 15 2 本田期用水量 22 210 按规范要求 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 将本田期划分为移栽返青 分 蘖 拔节孕穗 乳熟 黄熟六个阶段 灌区水稻本田期的淹灌水层属 浅 深 浅 模式 见表 2 2 根据云县土壤普查资料 区土壤以红壤土为主 拟定水稻不同生 育期的田间渗漏强度为 2 5 3 0 日 泡田定额 220 3 亩 泡田天数 5 天 区土壤以红壤土和赤红壤土为主 拟定水稻不同生育期的田间渗 漏强度为 2 0 3 0 日 泡田定额综合为 200 3 亩 泡田天数 5 天 计算得本田期灌水量 表 2 2 生育期划分及最适水层深拟定表 灌区 名称 生育期阶段秧苗期移栽 期 分孽 期 拔节 育青 抽穗乳熟黄熟本田 期 全生 育期 始 日 月 14 35 520 521 623 713 82 95 514 3 终 日 月 4 519 520 622 712 81 91 101 101 10 生 育 期 划 分 天数 50153232212030150 上限 mm 608080805040 下限 mm 405060603020 渗漏强度 2 53 03 03 02 52 5 类 区 水 层 深 作物系数 1 01 11 11 11 10 9 始 日 月 22 25 412 412 511 61 716 75 422 2 终 日 月 4 411 410 630 615 75 85 85 8 生育 期 划 分 天数 4073030201520122162 上限 mm 508080704020 类 区水 层 下限 mm 305050402010 23 210 渗漏强度 2 03 03 03 02 02 0 深 作物系数 1 01 051 11 11 10 95 表 2 3 水稻本田期灌水量表 P 80 灌区名称 项目 1 2 3456789101112 全 年 需 水 量 类区 00018 131749 226 812 501600440 类区 0024258 118765 353 419 40000607 3 全生育期需水量 全生育期需水量为秧苗期与本田期需水量之和 本田期秧田需水量按秧田 与本田比进行分配 类灌区全期水量为 482 2 3 亩 类灌区为632 83 3 亩 3 旱作物灌溉制度设计 旱作物灌溉制度设计是针对灌区内需人工给水的主要旱作物制定 主要旱作物有 包谷 小麦 蚕 豌 豆 甘蔗 蔬菜 果树 大小春 薯杂 表 2 4 旱作物灌溉制度设计表 灌水定额 m3 亩 作 物 名 称 灌 区 名 称 作物生 长期 月 旬 月 旬 灌溉 定额 m3 亩 灌 水 次 数 1 月 2 月 3 月 4 月 5 月 6 月 7 月 8 月 9 月 10 月 11 月 12 月 24 210 类 区 4 月下 9 月 下 1203404040 包 谷 类 区 4 月中 9 月 中 1503505050 类 区 11 月 中 4 月 下 160440404040 小 麦 类 区 10 月 中 3 月 下 200450505050 类 区 10 月 下 3 月 中 140435353535 蚕 豆 类 区 10 月 中 2 月 下 180445454545 续表 2 4 旱作物灌溉制度设计表 灌水定额 m3 亩 作 物 名 称 灌 区 名 称 作物 生长 期 月 旬 月旬 灌溉 定额 m3 亩 灌 水 次 数 1 月 2 月 3 月 4 月 5 月 6 月 7 月 8 月 9 月 10 月 11 月 12 月 类 区 全年 36869484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