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天牛的科学防控张国庆安徽省宣州市宣州区森防站(安徽省宣州市叠嶂中路3号楼 邮编:242000)1.天牛猖獗危害的原因分析常见危害严重的天牛有光肩星天牛、桑天牛、云斑天牛、桃红颈天牛、青杨天牛和双条杉天牛等。这些天牛生命周期较长,13年才能完成1代,生活史隐蔽,自然控制作用较弱,主动迁移扩散能力多数一般在数百米远。一旦在一个生境定居成功,种群数量就会持续稳定增长,能充分地利用生境的食物资源。就其危害特性而言,天牛危害林木的韧皮部及木质部,造成永久性的工艺损伤,使木材下降等,导致严重的直接经济损失,或被害处形成纹锤状虫瘿,阻碍养分的正常运输,以致枝梢干枯,或树干内部钻空,果实产量减少甚至全株枯死。松墨天牛还能传播松材线虫病,造成松树发生毁灭性的灾害。天牛的危害,外表虽然可见产卵刻槽、排(泄)粪孔、侵入孔、粪屑、羽化孔和虫瘿等可见症状,但由于被害林木在初期以至中期生长不受明显影响,加之树木高大,故一般不易觉察。即使到了顶部枯枝毕露、肿瘤累累、木材工艺价值丧失殆尽的后期阶段,林木的中下部仍“枝繁叶茂,一片生机”,作为虫源木仍可源源不断地产生大量天牛个体,蔓延扩散,并危害附近林木。天牛的成虫补充营养取食和产卵都有明显的选择性,甚至对树干部位也有明显的选择性。例如,桑天牛成虫,羽化后要在桑、构、栀等桑科植物上补充营养,交配后主要飞往毛白杨或苹果树上产卵,双条杉天牛成虫羽化后寻找生长衰弱甚至枯死的柏树上产卵,凡此等等,都是因为寄主植物体内的天然化学物质。它可以起着刺激昆虫嗅觉器官的作用,引诱昆虫产生定向的行为,直接移向取食或产卵的合适场地。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营造的大面积森林多为品种单一的纯林,特别是杨树片林、农田防护林和行道树,为当地村庄、城镇四旁绿化树木上的喜光天牛提供了充足的食物资源和大面积连续传播危害的条件。因此,要根据害虫的发生与环境的关系,采取增强森林自控能力的营林对策,改变树种单一现状,逐步完成树种结构的调整,治改结合,建立抗虫林分。实践证明,不同树种组成的混交林生态系统比纯林复杂,食物链长,营养结构复杂,有利于鸟类栖息和寄生菌类繁殖,使众多的生物种类相互制约,这样任何种类的害虫和有害病原菌都难以大量发生。混交林中一个树种与另一个树种的相互隔离也是抑制病虫害发生和传播的重要原因。如相邻地区病虫害猖獗波及混交林时,由于树种间的机械阻隔,能延缓病虫的发生和蔓延,从而减轻受害程度,同时也较易恢复。关于混交林和抑制森林害虫的机制,近年来国内外还研究了虫害和林木体内营养物质的相关性。许多昆虫的繁殖和发育与树木中氨基酸的种类有关。一般情况下,春季树木体中谷氨酸占优势,秋冬季脯氨酸占优势,因此,喜吃脯氨酸的昆虫在干旱年份容易大发生,如大量施用氮肥可起抑制作用。我国一些研究人员根据这个原理,对杨树刺槐混交林和杨树纯林中天牛危害率进行了研究。经实验发现,杨树叶子中蛋白质含量不同,混交林中杨树被害率为70%,两块对照的杨树纯林中分别为97%和100%。事实证明大面积纯林常导致天牛害虫猖獗成灾。另一个重要措施是适地适树营造森林。虽然天牛类害虫可以飞翔到邻近食物充足的林木上取食、产卵,幼虫孵化后钻蛀木质部危害。但如果增强林木抵抗力,则未必成灾。从造林角度来看,适地适树营造森林是很重要的一环。2.天牛害虫综合治理的对策在自然条件下,有机体的环境条件很不相同。就栖息的稳定程度论,有的持续的时间极为暂短(例如雨后的临时积水坑),有的则相对地持久(如热带雨林)。在这些栖境中生存的有机体也向着两个不同的方向演化。一个极端是有机体的体型往往较小,寿命以及每个世代的周期较短,繁殖力很强,但常没有保护后代的机制,因此,其子代的死亡率高,通常具有较强的扩散能力与迁移能力。这类有机体大多适应于短暂的栖境,被称为“r类有机体”(r-organism)。另一极端是有机体体型较大,寿命与世代亦较长,繁殖力小,但常有完善的保护后代机制,因此,其后代死亡率较低,通常不具强的扩散能力。这类有机体大多适应于较为持久的栖境,被称“k类有机体”(k-orgalism)。由于物种在不同栖境里长期地演化结果,而形成生态对策(k选择和r选择)。“生态对策”一词表示不同物种的有机体对于其所生存的环境条件的不同适应,并不意味着有机体本身有在天牛科中一些大型天牛(光肩天牛、桑天牛、云斑天牛、机红颈天牛等),其生态对策是基本上属于k对策害虫。所以应该采用净化虫源基地,改变生态环境为主的综合治理措施,辅助以化学的、人工的、物理的、生物的多种措施。根据害虫的发生与环境的关系,应采取增强森林自然控制能力的营林对策。例如,为克服树种单一的现状,逐步完成树种结构的调整,采取“治改结合”的战略措施,改虫嗜好树种为抗性树种,改纯林为混交林,有计划建立起一个多林种、多树种、多层次的森林生态系统。3.害虫的综合治理和全部种群治理关于防治害虫的策略,当前存在两种不同的体系,即害虫的综合治理(IPM)和全部种群治理(TPM)。前者是当前世界普遍采纳的策略,即认为只要将害虫种群压低到不造成经济危害水平就可以了,也就是说,对能被自然因素控制而未达到经济阈限的害虫不必防治。因此,要多方设法保护及加强自然控制因素。所谓自然控制因素,主要是指害虫的天敌。假如把害虫都消灭尽了,天敌也就同时死亡。保留下来一部分残存的害虫,作为这些天敌的食物或寄主,使天敌能继续存在,这是加强及维持自然控制的一个方法。 另外一点,保留一些残存害虫,可以维持生态多样性。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每一种生物都占有一定的地位,并且各种生物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由于它们的相到关系,维持着相对平衡。生物种类越多,相互关系越复杂,这个平衡越稳定,因此应当尽可能地维持生态多样性。而彻底消灭一种害虫,从生态学观点来看,是不明智的。全部种群治理害虫的防治策略也是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正式形成的。这种策略的形成与一种防治方法的成功有关,即释放雄性不育昆虫来消灭害虫的方法。这同所有以前的防治方法都不相同,它不是化学防治,严格地说也不是生物防治,而是利用害虫本身的一种生理特性(生殖的不育性)来防治害虫。但是,其效果竟如此有效,竟然能把一种害虫彻底消灭(释放雄性不育昆虫,在得克萨斯州防治羊皮螺旋蝇Cochliomyia hominiuorax),在防治害虫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这个方法的原理,以及利用这个方法能彻底消灭害虫的成功,便逐渐形成了这一新的策略。事实上全部种群治理的主张早已存在,只是作为一种普遍追求的目的很难做到。全部种群治理论者还承认,对多数害虫要达到完全控制及消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各方面的困难及费用都是极大的,而且也不敢保证一定成功,且对很多害虫无此必要。1983Ridway及Lloyd提出了新防治策略,即大面积种群治理(APM)。这个防治策略实际是上述两个防治策略的折衷办法,在一些原则上,采用了害虫综合治理的做法,但是在具体防治方法上又偏重于全部种群治理。大面积种群治理也是主张多战术的战略的,因此与上面所述的两个策略相同。这是因为这个策略特别强调尽量消灭害虫,因此主张用各种方法一同进行来消灭害虫就更为有效。这个策略有一个特点,即比较多地强调化学防治法的应用。可以看出,这个策略的提出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这时候,对于化学防治的传统作法已作了一定的改进,即可以消除或减少化学防治的不良副作用。因此,化学防治,特别是合理用药,尤其被这个策略所重视。但是,在经济阈限的确立以及防治决策方面,这一策略却与害虫综合治理相同。他们主张用系统分析测定多维的、动态经济阈限,由此决定是否进行防治。但是,他们主张,一旦决定进行防治时,就尽量做到彻底消灭,使害虫数量减到最少。因为这样,往往可以使害虫的数量较长期不能上升到经济阈限,因而可以减少以后的用药次数。所以,大面积种群治理可看成是以上两种策略的合并。他们一方面主张尽量彻底消灭害虫,另一方面主张用系统分析确定经济阈限来决定防治与否。他们认为这样做,经济效益(即防治的收益)更大,防治更彻底,对于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由于用化学防治法已经减少了其不良的副作用),也不会有不利的影响。从当前生产实践中看,特别是目前的经营管理水平,实行综合治理和全部种群治理相结合,即接近于大面积种群治理的对策较为适宜。提倡这种观点,即是在一个乡、一个县等大面积区域内,将天牛(特别是光肩星天牛、桑天牛、云斑天牛等大型天牛)的种群压低到不造成经济危害水平,因受财力的限制,不可能将其全部消灭。但是在一个小范围内,比如几公顷、几十公顷的丰产林内,原来一直没有天牛害虫侵入,如一旦发现侵入,就应该彻底消灭,不留后患。4.桑天牛的综合治理桑天牛的综合治理,首先要营造混交林。毛白杨林、苹果园等易遭桑天牛危害的树种,其周围1000m范围内,彻底清除桑、构、柘等桑科植物。由于桑天牛自上而下筑抗道,每隔一定距离有一排泄孔,化学防治桑天牛应在最新(下)排粪孔插毒签。注射毒液等方法亦可收到良好防治效果。4.1营林措施(1)营造混交林:与毛白杨混交的树种,不仅有利于毛白杨生长,同时还要与毛白杨的生物学、生态特性不同,如根系的分布,对光照、温度等的要求等,两者之间不能有共同的主要病虫害。从预防病虫害这一点看,刺槐是一种理想的混交树种。刺槐为浅根性树种,根系有根瘤菌,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叶子含氮量丰富,枯枝落叶层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刺槐的枝叶茂密,郁闭快,能抑制杂草生长。在土壤肥沃的条件下,毛白杨与刺槐混交林中,最初10年应对刺槐采取平茬、打头的措施,抑制刺槐的高生长,加速郁闭,消灭杂草,以利毛白杨生长,增强其抗虫能力。(2)铲除补充营养寄主:对杨树、苹果及其他易遭桑天牛危害的树种,分布较集中的林区或果园,应将桑科植物(桑、构、柘等)清理或进行管理控制。这些易遭桑天牛危害的树种应尽可能远离桑园,两者距离最好在1000m以上。在毛白杨、苹果等树种的区域内,如果有少量散生桑、构、柘等桑科植物,应彻底伐除。采取上述措施,主要根据是桑天牛成虫营养特性。桑、构、柘等植物是桑天牛补充营养时最喜爱吃的营养植物。白天桑天牛的成虫多栖息在这些寄主上取食嫩枝皮层,夜晚飞入毛白杨林或果园内产卵危害。4.2植物检疫进行苗木检疫是杜绝桑天牛带入杨树栽培区的重要环节。只要各项措施配合协调,就能经济有效地控制住天牛的危害,保护杨树健康生长,迅速成林成材。4.3生物防治(1)利用天敌昆虫防治:修枝时尽量把有桑天牛卵和幼虫的枝条剪掉。把桑天牛被天敌寄生的卵(一般刻槽内的卵未孵化,多数为寄生卵)搜集起来,置于室内保护过冬,翌年6月中、下旬挂在林间。桑天牛卵被桑天牛尾啮小蜂寄生率达22.1%61.8%,如能采取保护措施可提高寄生率1倍。(2)春季当桑天牛幼虫开始活动时,用每毫克含孢子量2亿或3亿的白僵菌悬浮液从倒数第2排泄孔注射防治,防治效果达51.2%92.1%。注射青虫菌防治效果亦好。(3)招引啄木鸟。大斑啄木鸟对桑天牛第1个越冬期内的幼虫喜欢啄食。此时幼虫所在枝干较细,便于啄食,啄食率同达70%以上。可挂招引木保护利用。5.云斑天牛的综合治理云斑天牛的综合治理主要采用人工防治。于秋、冬或早春砍伐受害严重的林木,并及时处理树干里大量越冬幼虫和成虫。由于云斑天牛的侵入孔多分布在树干较低部位,一般在2m以下最多,所以,便于开展化学防治以及从侵入孔注射微生物农药进行人工防治等。5.1林业措施(1)种植诱饵植物:云斑天牛成虫补充营养时最喜食的植物有紫荆、月季、绣球、梨树、葡萄、构树等,在易遭云班天牛危害的林分附近,可种植这些植物,作为诱捕云斑天牛成虫的饵料。(2)清除虫源树:秋、冬季节或早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医疗健康数据传输与存储服务协议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考前冲刺模拟题库含答案详解ab卷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押题模拟及参考答案详解(夺分金卷)
- 中级财务会计(第六版)课件 8. 流动负债与或有事项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考前冲刺测试卷附答案详解【达标题】
- 化解医护关系矛盾
- 新质生产力:相关专业解析
- 肉毒素培训课件总结
- 北海市群华工贸有限责任公司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 梦想蝴蝶结之让梦想飞吧650字13篇
- 耳穴压豆法在临床中的应用
- 2024心肺复苏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 2025春季学期国开电大专科《政治学原理》一平台在线形考(形考任务二)试题及答案
- 内镜标本规范处理
- 汽车电工电子基础电子教案2电流、电压和电位
- 2025年通力扶梯e1试题及答案
- 老年临床营养支持
- 发电厂继电保护培训课件
- 《李白的诗歌》课件
- 《免除烦恼》课件
- 《你的降落伞是什么颜色》读书笔记作品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