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N发展史及系统概述.ppt_第1页
PTN发展史及系统概述.ppt_第2页
PTN发展史及系统概述.ppt_第3页
PTN发展史及系统概述.ppt_第4页
PTN发展史及系统概述.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TN产生背景及概述 2010年11月6日 承载网面临的挑战和PTN价值体现PTN的应用场景 ALLIP 业务网发展趋势 业务IP化的主要驱动力 统一网络协议 简化网络层次 降低TCO便于提供各种类型的新业务 实现综合业务运营 CATVHFC Telephonenetwork Mobileradionetwork Internet 业务向AllIP转型对承载网的需求 接口兼容性 以太网接口为主 兼容TDM ATM业务业务分组化 基于分组的交换和传送 具备统计功能QoS机制 业务感知 端到端区分服务同步 电信级的时钟 时间同步方案网络可用性 电信级的OAM和保护利润最大化 降低CAPEX OPEX 核心层 Packet接入汇聚承载网 接入汇聚层 业务应用 核心调度管道 Packet 应用平台 IP化业务承载网技术选择 核心 接入汇聚 业务应用 Packet 应用平台 MSTP 以太网 IP MPLS 新技术 IP化业务承载 MSTP承载IP化业务的适应性分析 MSTP出现最初就是为了解决IP业务在传送网的承载问题 遗憾的是这种改进不彻底 采用刚性管道承载分组业务 汇聚比受限 统计复用效率不高 以太网承载IP化业务的适应性分析 缺乏快速可靠的网络保护和OAM故障检测机制 无实现时钟 时间同步传送的有效机制 难以提供多业务的接口 尤其是TDM接口 IP核心骨干网 SR SR 无连接的业务路径 延时 抖动 丢包率无法保证 由于OAM有效的检测机制的缺失 导致保护无法快速有效的完成 缺乏有效的维护手段 网络监控困难 以太网在电信级保护 多业务承载 OAM 网络管理等方面存在较明显的缺陷 无法满足电信级网络管理的要求 Core Access 缺乏电信级OAM功能 IP MPLS的OAM功能比较简单 只定义了一些简单的故障管理功能 如MPLSPing Traceroute CC FFD FDI BDI 不能满足电信级的要求缺乏电信级保护 虽然IP MPLS只从信令协议的角度定义了TEFRR的恢复方式 但是为了维持路由协议的正确运行 需要在网络和设备内部运行大量的三层协议 导致带宽利用率降低 设备复杂性提高 缺乏良好的网络可扩展性 IP MPLS复杂的信令协议限制了网络可扩展性 不太适应大规模的网络 设备复杂度高 成本高 IP MPLS承载IP化业务的适应性分析 IP MPLS在电信级保护 OAM 网络扩展性 成本等方面存在较明显的缺陷 无法应用在网络的接入和汇聚层 CORE Metro SR SR Broadbandbusiness NodeB NodeB Routers IP核心骨干网 新技术 PTN 为IP化业务统一承载而来 分组传送网络PTN PTN PacketTransportNetwork 是一种以分组作为传送单位 承载电信级以太网业务为主 兼容TDM ATM和FC等业务的综合传送技术 PTN技术基于分组的架构 继承了MSTP的理念 融合了Ethernet和MPLS的优点 是下一代分组承载的技术 PTN技术的特征 面向连接 统计复用可扩展性 可生存性电信级OAM 保护多业务的支持能力采用G 8261和1588协议 支持分组的频率同步和相位同步 分组时钟多业务统一承载分组业务的分组传送平滑演进保护投资 降低CAPEX 降低OPEX PTN承载网 电信级网络管理 统计复用传输带宽优化 高精度同步定时 QoS 保护 OAM 层次化管理维护层次化服务质量端到端网络管理统一维护 多业务统一承载 PTN价值体现 低TCO PTN的应用场景 BSC RNC 6100 6100 6100 6100 6100 6300 6300 6300 6300 移动Backhaul网络的典型应用 汇聚层 接入层 核心层 6100 GE GE 10GE 典型的业务形式一 从基站传入的TDME1业务 在经过PTN网络后 通过汇聚设备的Ch STM 1接口落地 BSC RNC 6100 6100 6100 6100 6100 6300 6300 6300 6300 6100 GE GE 10GE E1 Ch STM 1 典型的业务形式二 从基站传入的IMAE1业务 在经过PTN网络后 通过汇聚设备的ATMSTM 1接口落地 BSC RNC 6100 6100 6100 6100 6100 6300 6300 6300 6300 6100 GE GE 10GE IMAE1 ATMSTM 1 典型的业务形式三 从基站传入的FE业务 在经过PTN网络后 通过汇聚设备的GE FE接口落地 提供标准的E Line业务 BSC RNC 6100 6100 6100 6100 6100 6300 6300 6300 6300 6100 GE GE 10GE FE GE FE 典型的业务形式四 通过节点间的隧道建立连接 提供E Lan业务实例 BSC RNC 6100 6100 6100 6100 6100 6300 6300 6300 6300 6100 GE GE 10GE FE FE FE 典型的业务形式五 通过节点间的隧道建立连接 提供E Tree业务实例 BSC RNC 6100 6100 6100 6100 6100 6300 6300 6300 6300 6100 GE GE 10GE FE FE FE PTN分组传输的特点 PTN分组传送特点 分组传送网PacketTransportNetwork强调分组传送 传统传送网IP化 面向连接的多业务传送提供QoS保证可靠性电信级的维护管理可扩展性安全性标准化 PTN特点 BSC RNC AggregationRing GE 10GE STM N GE 10GE STM 1 N E1 AggregationLayerFiber AccessRing GE STM N AccessLayerFiber N E1 BTS NodeB E1 N E1 FE EdgeAccessLayerFiber MW Copper BBU RRU BTS E1 PTN NodeB FE数据 FE NodeB FE 统计复用 带宽利用率高 业务感知 端到端QoS保障 提供相位同步 时间同步 PTN PTN PTN GE FE PE PE P P 提供端到端的区分服务 网络入口 识别用户业务 进行接入控制 将业务的优先级映射到隧道的优先级 转发节点 根据隧道优先级进行调度 采用PQ PQ DRR PQ WFQ等方式进行 网络出口 弹出隧道层标签 还原业务自身携带的QOS信息 BSC RNC IPOVEROTN RNC MGW Aggregation MGW 隧道OAM 伪线OAM 链路OAM Access 层次化OAM和保护 丰富的OAM和完善的保护机制 具有SDHLikeOAM 包含告警 性能 配置管理功能 端到端的网络监控故障检测 连接丢失 CC 服务层失效 AIS 远端缺陷指示 RDI 前向缺陷指示 FDI 等 性能检测 丢包率 LM 时延 时延抖动 DM 维护功能 环回 LBK 具有SDHlike保护特性Wrapping环网保护 Steering环网保护 线性1 1单向 1 1双向 根据隧道类型选择不同的保护策略支持层次化嵌套保护加载控制平面实现复杂组网下业务的保护和恢复 End System1 End System2 业务保护和恢复 PTN支持ASON GMPLS控制平面 提供MESH保护功能 RNC SDH同步网 Ethernet同步网 支持Ethernet同步网和SDH同步网之间的时钟同步功能 解决复杂组网下的时钟传送问题 时钟处理 以太网时钟 SDH时钟 完善时钟同步解决方案 Master Slave Master Slave X 1 根据SSM信息 按照时钟路径选择算法计算最优的时钟和时间信息的同步路径 避免时钟成环 2 在网络出现故障时 按照时钟路径算法对时钟同步链路保护倒换 3 提供时钟和时间信息的同步锁定 保持和自由振荡功能 时间和时钟信息同步 MSTPvsPTN 以太网vsPTN IP MPLSvsPTN PTN建网思路 移动2G 3GBackhaul的传送网建网思路 PTN建网思路 阶段一 3G推进期 随着基站IP化的推进和业务带宽的增加 在热点地区 CBD集中地区 密集的高尚社区等 进行PTN端到端组网 新增3G业务及大客户承载在新建的PTN网络上 并逐渐将在MSTP网络上承载的3G业务和专线业务割接到PTN网络上 随着3G业务IP化和带宽增长从热点地区向一般边缘地区扩散 配套的PTN网络不断扩张并逐步完成广覆盖和深覆盖 形成事实上的PTN承载平面 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所以并不是一上来就新建一个完全独立的PTN平面 MSTP网络与PTN网络并存 MSTP网络主要承载传统2G业务 3G BSC MSTP2 5G MSTP622M PTN10GE PTNGE 接入层 汇聚层 大客户 3G 3G 业务互通 GPS替代现网验证 统一网管 PTN建网思路 阶段三 未来演进 传统2G业务萎缩并逐渐退出 网络业务全面分组化 接入层PTN完成对MSTP的事实替代控制层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