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东平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摘要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我国规划兴建的跨流域远距离调水的大型工程,也是一项集调水与防洪、排涝、灌溉、航运有机结合的综合性工程,更是为子孙后代造福的生态工程。东平湖是东线工程的最高点,与长江引水口水位差约40m。从长江至东平湖经13个调水梯级、22处泵站枢纽逐级提水后,在东平湖分水两路,一路向北穿黄河后自流到天津;另一路向山东半岛供水。东线工程途径我县40多公里。东平湖是东线工程途经的最后一级蓄水湖。随着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实施,必将对东平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工程建设不仅给东平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而且也带来严峻的挑战。作为途经县份,我们应服从国家大局,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同时也要抓住机遇,兴利除弊,科学决策,统筹安排,促进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关键词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东平 影响 对策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我国规划兴建的跨流域远距离调水的大型工程,也是一项集调水与防洪、排涝、灌溉、航运有机结合的综合性工程,更是为子孙后代造福的生态工程。东线工程途径我县40多公里。东平湖是东线工程途经的最后一级蓄水湖。随着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实施,必将对东平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工程建设不仅给东平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而且也带来严峻的挑战。充分考虑和妥善处理这些问题,对于工程的科学规划、顺利实施和正常运用以及东平经济与社会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途经东平概况(一)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基本情况早在建国之初,毛泽东同志就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南水北调的设想,拉开了新中国研究南水北调的序幕。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更是明确提出:“采用多种方式缓解北方地区缺水矛盾,加紧南水北调工程的前期工作,尽早开工建设。”这是我国“十五”期间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的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也是新世纪中国水利工作的一大特点。作为我国最大的,也是最重要的水资源配置措施的南水北调工程正是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北方广大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的一项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大型基础设施。南水北调工程分为东线工程、西线工程和中线工程,规划2050年调水总规模448亿立方米,总投资规模约为5000亿元,分期实施后可基本缓解黄淮海流域水资源短缺的状况,并逐步遏制严重缺水而引发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局面。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规划从江苏省扬州三江营附近的长江干流引水,利用京杭大运河以及与其平行的河道输水,经13个调水梯级、22处泵站枢纽泵站逐级提水北送,连通江苏的洪泽湖、骆马湖和山东的南四湖、东平湖作为调蓄水库。东平湖是东线工程最高点,与长江引水口水位约差40m。从长江至东平湖逐级提水后,在东平湖分水两路,一路向北穿黄河后自流到天津;另一路向山东半岛供水。南北主干线长1156km,其中黄河以南646km、穿黄段17km 、黄河以北493km(山东境内长487km),东西干线长701km,在山东境内形成“T”字型输水大动脉。东线工程拟在2030年以前分三期实施:第一期工程主要向山东和江苏两省供水,同时完成江苏、山东两省治污及截污导流项目,于2006年到2007年实现东平湖水体水质稳定,并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三类水标准的目标。济平干渠工程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胶东输水干线的首段工程。济平干渠工程位于山东省西部,始起东平湖,止于济南市的小清河睦里庄,途经泰安市的东平县、济南市的平阴县、长清区和槐荫区,输水线路全长90km,所经4个县(区)区域总面积为3436k。本工程建设的主要任务是贯通东平湖济南段输水干线,缓解济南市的供水危机,恢复泉城的自然风貌,为胶东输水干线的全线贯通奠定基础,为今后淄博、潍坊、青岛、烟台、威海等胶东地区重点城市调引长江水创造条件,同时也能减轻东平湖防洪压力。根据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总体规划方案,第一期工程抽江水规模500m3/s,入东平湖100 m3/s, 多年平均抽江水88.68亿m3,入东平湖15.01亿m3,分别向胶东地区供水规模50 m3/s、年供水量9亿立方米,过黄河输水规模50 m3/s、年供水量5亿立方米。第一期工程的工期为5年,2002年开工,2007年建成输水,主体工程和治污工程总投资320亿元。第二期工程扩大北调规模,供水范围扩展到河北省和天津市,抽江水600 m3/s,入东平湖170m3/s,到天津50 m3/s,送胶东50 m3/s,2010年建成。第三期工程继续扩大规模,抽江水800 m3/s,入东平湖325 m3/s,过黄河200 m3/s,到天津100 m3/s,送胶东90 m3/s,2030年前建成。南水北调东线山东段工程主干线自苏鲁省界进入山东省韩庄运河,经7个梯级泵站提水,进入东平湖老湖区,经东平湖调蓄后,分两路分别向黄河以北和胶东地区供水。在东平湖地区建设的主要工程项目:八里湾泵站、陈山口、玉斑堤出湖闸、子路堤涵洞、穿黄涵洞建设、老湖围坝截渗加固处理,梁济运河、流长河、济平干渠东平段疏浚开挖等。第一期工程向山东供水区设计年供水量为15亿m3,山东境内输水干线工程总投资110亿元。(二)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在东平境内的工程介绍东线工程从商老庄乡的流长河入我县境内,江水经八里湾泵站(设在八里湾排灌站东侧二级湖堤上)提入一级湖,经东平湖至玉斑堤的出湖闸(位于斑鸠店镇魏河村北),沿南输水干渠(位于斑鸠店镇政府驻地南)至子路堤,利用黄河滩地暗管输至解山村,再经黄河河底导虹隧道穿过黄河出境。东平湖既是整个东线工程调蓄江水的制高点,也是我省南水北调工程“T”字型输水大动脉的枢纽,除穿黄自流向北输水外,还要通过东平湖北岸出水闸(设在陈山口出湖闸东,原青龙闸处),沿济水干渠向济南和胶东地区供水,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胶东供水干线工程的起点。东线一期工程在我县境内的相关工程项目有五部分:即旧县乡内的济平干渠工程、斑鸠店镇内的穿黄枢纽工程、商老庄乡内的流长河扩挖和八里湾泵站工程以及东平湖蓄水影响处理工程。东平段工程设计总投资约13亿元左右。1、入湖段工程流长河的开挖疏浚。流长河在我县长度2.73km,作为输水干渠要开挖疏浚,工程占地531亩,宽度136m,水深保持3m,干渠两侧砌护。此段也是京杭大运河济宁至东平段复航工程的一部分。另有州商公路交通桥及水利配套工程。2、八里湾泵站建设一期工程建设一座提水站,泵站占地576亩,设计四个机组,提水能力100m3/s。3、穿黄枢纽工程穿黄枢纽工程主要集中在我县斑鸠店镇境内,建设项目有湖内引河引渠疏挖、出湖闸建设、南干渠开挖、黄河滩区暗管埋设等,全长15.4km。(1)湖内引河、引渠的疏挖。全长9km,其中湖内引渠长1.3km,开挖宽度73m,深8-10m。引河疏挖7.7km,开挖宽度113m,小清河在现有基础上下挖5-6m,确保江水畅通进入引渠。(2)出湖闸建设。设计四孔,单孔宽5m,高5.3m,闸长50m。设计流量100m3/S。(3)玉斑堤至子路堤之间的南干渠开挖。全长2.6km,一期占地宽度101m,挖深6-7m,渠底及渠两侧砌护。(4)黄河滩区暗管埋设。从子路堤至解山穿黄隧道,全长3.8km,设计采用暗管输水方案。暗管轴线两侧施工占地各60m,暗管直径7.2m,暗管轴线至地面10.5m。穿黄段工程永久占地769亩,临时占地5459亩。4、济平干渠工程(1)济平干渠渠首引水闸建设。方案采用穿路涵洞,共两孔,设计流量90m3/S,闸前引渠长500m。 (2)输水渠建设。东平湖至济南段输水渠利用原济平干渠扩挖,渠底及渠两侧砌护,设计流量50m3/S,加大流量60m3/S,在东平县长度近6km,永久占地804亩。 5、东平湖蓄水影响处理工程 主要包括淹没损失补偿和配套工程建设。补偿主要包括各类土地淹没补偿,公共设施补偿等。工程措施主要包括沿湖截渗除涝工程和村台加固等。(三)东平境内相关工程项目进展情况1、济水干渠工程济水干渠工程是南水北调胶东供水线路首段工程,从东平湖至济南,全长90km,总投资12.1亿元,涉及东平县、平阴县、长清区和槐荫区,在东平境内长6km。工程于2003年7月份开工,目前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共完成渠首引水闸一座,土方开挖66万方,交通桥7座,2005年2月,成功进行了试通水,3000万方东平湖水通至济南,起到补充地下水和冲刷小清河的作用,工程生态效益初步显现。2、穿黄枢纽工程穿黄枢纽工程由水利部天津设计院负责设计,2001年至今,天津设计院多次来我县进行实地考察,对工程有关问题征求了当地意见。2003年7月份,可研报告已通过审查,2005年5月份完成初步设计,待初步设计方案审查通过后,即可进入施工阶段。此段工程已被国家列为今年重点开工建设的项目。3、入湖段工程该工程分别由省水利厅设计院和淮委设计院设计。2004年4月份在北京通过了可研报告审查,现在正在进行初步设计。此段工程已被国家列为今年重点开工建设的项目。4、东平湖蓄水影响处理工程东平湖作为东线工程重要的调水水库,将常年保持一定水位,对东平湖库区必将造成的一定影响,涉及到东平湖沿湖八个乡镇。该项工程由天津设计院负责设计。2005年6月5日至8日,水利部门委托水规总院对该工程的可行性报告进行修改。该工程列入2006年开工建设项目。5、京杭大运河济宁至东平段复航工程自元代开通由东平至临清的会通河后,京杭大运河流经东平。东平为漕运要枢,历时600余年。江淮一带的漕粮每年400万石皆取道于此运往京都。运河沿岸集镇商旅云集,店铺遍布。河道上下,白天船只云集,往来不断,樯桅林立,船帆蔽日;夜间桅灯高挂,渔火满天,人们把这一壮观称“会河帆影”,为东平旧八大景之一。嘉庆元年(1796年)以后,运河逐渐失修,不能全线通航,每年北运漕粮不过10万石。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漕运终止。 山东省交通厅港航局介绍,山东省计划投资14亿元续建京杭大运河济宁至东平段78.4公里,重点建设港口4个,通航规划近期以1000吨级的船队为主,主要向南方运输煤炭、建筑材料等,以有效弥补铁路运能的不足。这段运河是国家规划的“一纵三横”内河航运通道中“一纵”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建成后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届时,东平湖将重现当年漕运时期的繁荣景象。(四)东平湖水库介绍东平湖水库地处黄河与汶河交汇的低洼处,是举世闻名的八百里水泊梁山的唯一遗存水域,地跨山东省泰安、济宁两市的东平、梁山、汶上三县(汶上县在库区内只有耕地,没有人口居住)。1855年黄河自铜瓦乡决口夺大清河后,东平湖与黄河连通,成为调蓄黄河与汶河洪水的一个自然滞洪区。1958年汛后,东平湖自然滞洪区被改建为能控制运用的平原水库,承担着确保济南市、津浦铁路、胜利油田以及下游黄河两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使命。东平湖库区总面积627km2,(其中老湖面积209km2,新湖面积418km2),设计水位46m,总库容40亿m3。库区涉及东平、梁山、汶上三县16个乡(镇)、343个行政村,现有移民人口3684万人,耕地317万hm2。,其中老湖常年蓄水面积124 km2。水库建成后,于1960年进行试蓄水运用。1963年经国务院批准,东平湖水库功能由原来的综合利用改为“以防洪运用为主”、“有洪蓄洪、无洪生产”的水库。增建了进、出湖闸,在库内加修了二级湖堤,将水库分为老湖区(一级湖区)和新湖区(二级湖区),实行二级运用。在一般情况下,老湖区能保持一定范围的水面和水深,有利于发展水产养殖;新湖区减少了运用机遇,为发展农业生产创造了条件。采取二级运用后,蓄洪水位改为44m,争取445m。相应库容分别为27亿m3和30亿m3。1990年后对二级湖堤进行了加高加固,堤顶高程48m,同时砌有顶高程为478m的石护坡,使老湖蓄水能力大大提高,蓄水位由原来的445m提高到46m,蓄水量由原来的8亿m3提高到10亿m3。水库控制运用原则是,根据黄河、汶河洪水峰量情况,采取分级运用的方式,以尽量减少分洪蓄水的淹没损失。黄河、汶河发生中常洪水,尽可能只用老湖蓄水,能用老湖解决的就不用新湖。当黄河发生较大洪水或黄河、汶河洪水严重遭遇时,考虑运用新湖蓄水。在新、老湖并用时,根据具体情况先用新湖分滞黄河洪水,老湖多蓄汶河来水,以减少老湖淤积,保持其使用寿命和蓄水能力。 随着小浪底工程的建成和启用,下游防洪压力大大减轻,使东平湖水库运用机遇提高到百年一遇,即运用东平湖调蓄黄河洪水的机遇大大减小。根据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规划意见,蓄水工程是东线调水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平湖是黄河及汶河的滞洪水库,新湖区现状无水,根据汛期黄河及汶河来水量大小,视情况运用。南水北调工程规划利用老湖区蓄水,共分三期实施,第一期工程正常蓄水位40.5m,调节库容48亿m3。调水入湖自梁济运河提水通过东平湖司垓泄水闸,进入东平湖新湖流长河,再经八里湾闸提水进入老湖。出湖经过玉班堤控制工程送水入穿黄隧洞。因此东平湖老湖将长期高水位运用,发挥蓄水、供水、调水、灌溉等多种功能,为缓解黄河以北和黄河下游水资源紧缺的矛盾发挥重要作用。 二、东平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特别是东平湖库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一)东平县概况东平县位于鲁西南,西临黄河,东望泰山,总面积1343平方公里,人口78万,辖14个乡镇,716个行政村。全县地势北高南低、东高西低,山区、平原、湖洼各占三分之一。东平湖镶嵌其中,大清河横贯东西。东平因尚书.禹贡中“大野既潴,东原底平”而得名,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三千多年。从西周到清代,东平曾为国、郡、路、府、州,一直是区域性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东平历代人才辈出。汉代有率众起义大败王莽军取得“无盐大捷”的农民英雄索卢恢,“建安七子”之一的刘桢。隋代有率众参加瓦岗寨起义的程咬金。宋代有父子双状元梁灏、梁固,儿科医学家钱乙。元代有农学家王祯、杂剧作家高文秀。明代有政治家王宪、杜三策。民国时期有设计南京中山陵和广州纪念馆的吕彦直。灿烂的历史文化和鬼斧神工的大自然,为东平留下丰厚的自然文化遗产。东平是全省文物大县,现有古遗址、古墓群、石刻造像、摩崖刻经150多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县城西部的白佛山,有佛教石刻造像138尊,被载入中国名胜大典,其中的大佛石刻造像为国宝级文物。在东平故城出土的东汉张迁颂碑,被故宫博物馆列为历代书法八件精品之一。东平湖畔的洪顶山摩崖刻经有我国目前所知南北朝之前最大刻字。境内的东平湖是历史上有名的“八百里梁山水泊”的唯一遗存水域,三面环山,山水相连,风光秀丽,1985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列为风景名胜区,是山东省旅游热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湖西岸的腊山,山势挺拔,林木茂胜,以奇、险、幽著称,融自然、人文景观于一体,是全国十大森林公园标兵之一。近年来,东平县以“水浒”文化为主线,以“两山一水”(腊山、白佛山、东平湖)为重点,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形成了水浒遗迹游、山水生态游和名胜古迹游三条旅游热线,吸引了大批的中外游客。东平气候适宜,地形地貌多样,适宜发展农林牧副渔各业。为全国粮食、油料生产基地县,盛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大豆等;是小尾寒羊、鲁西黄牛、东平湖麻鸭、特种动物四大畜禽生产调运基地,年存栏小尾寒羊80万只、鲁西黄牛10万头、麻鸭50万只、特种动物5万只。林果主要有核桃、石榴、苹果、冬桃、冬枣等优质干杂珍稀果,其中薄皮优质核桃10万亩、石榴5万亩。境内的东平湖是山东省重要的淡水渔业基地,盛产河蟹、乌鳢、大青虾、甲鱼、莲子、菱米、芡实等名优特水产品,水产养殖面积达7.6万亩。东平矿藏种类多,储量大。目前已探明的有金、铁、石灰岩、紫砂页岩、花岗岩、大理石、河砂等,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改革开放以来,东平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2005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74.76亿元,财政收入2.57亿元。工业形成了以化工、轻纺、建材、机械、制药、食品、农副产品加工为支柱,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工业体系。农业加大了结构调整的力度, 推进了产业化发展进程,实现了整体效益的提高。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510元。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各项事业正不断取得新的发展。由于东平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目前东平仍属于山东省30个经济欠发达县份之一。尽快走出欠发达行列,建成经济强县,是摆在全县人民面前的重要任务。(二)东平湖库区经济社会现状东平湖库区涉及东平县8个乡镇、393个行政村、39.4万人,分别占全县的57、55、51。其中移民 28万人。2005年库区GDP达到33.53亿元,财政收入5273.9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883元。东平湖地区移民外迁,渊源已久,早在20世纪30年代由于黄河侵扰就不断有部分群众逃荒外出。1958年确定东平湖滞洪区改建为东平湖水库,工程占用区内的群众必须全部迁出。从1959年开始,山东省组织进行了大规模的移民。至1960年水库蓄水以前,共向省内外迁出村庄527个,57405户,278332人。1961年初,由于种种原因,迁往省外部分库区移民开始陆续返回故乡。1963年水库功能重新定位后,水库蓄水机遇减少,原工程移民在非蓄水期有条件返库生产。因此自1963年起山东省各有关地、县相继成立了专管机构,有计划有步骤地安置移民返库生产。截至1973年,共安置返库移民185022人。到2004年底统计,库区总人口达到566711人,其中东平县一级湖移民17.5万人、二级湖移民10.5万人。由此可见,东平湖库区移民是一群特殊的移民,他们经历了迁出库区又迁入库区的过程;是一群仍然生活在库区的移民。东平湖库区群众,为保国家大局做出了重大牺牲,许多人失去了土地和家园。多年来,党和政府十分关心库区群众的生产生活,采取多种措施加快库区经济发展。自86年以来,山东省委、省政府先后六次召开东平湖开发建设现场会和调度会,研究部署东平湖的开发建设,加大东平湖的投资力度。在第一轮开发的基础上,19962000年实施了五年综合开发规划,完成投资5亿元,安排了农业综合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41个项目。2002年开始,又对东平湖库区实施了“20022007六年移民规划”。2003年,把东平县列入山东省30个重点帮扶的经济欠发达县,进一步加大了政策、资金、项目扶持力度。2005年,把东平湖综合开发列入全省为群众办理的十件实事。经过多年努力,东平湖的综合开发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库区经济得到发展,群众温饱问题得到初步解决。二是库区生产生活条件有了较大改善。改造涝洼地、浅滩地、沙化地14.5万亩,改造交通道路420公里,改造供电线路100多公里,打机井1309眼,新建排灌站15座,交通、供电、通讯、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三是库区资源得到初步开发。依托库区自然资源优势,发展了一批水产养殖、畜牧、农副产品加工、旅游等项目。尽管东平湖综合开发取得了较大成绩,但库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仍然较差,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自我发展能力不足,经济发展缓慢。随着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实施,东平湖水位常年保持在40.5米高程,库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面临着许多新的困难和问题。1、库区群众生活水平需要提高一是收入低。2005年东平县库区8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2883元,比全县低267元,比泰安市低1241元。二是住房差。绝大部分移民仍居住在建库时安置的房屋内,居住十分拥挤,有的房屋已成危房,其中30555人住房急需改建。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将有3.64万平方米房屋被毁,1820人需搬迁安置。三是饮水困难。库区大部分村庄的饮用水存在高氟、苦咸、污染等水质问题,供水设施简陋。四是医疗水平低。库区每千人拥有0.5名医生、0.3张床位,远远达不到全国每千人拥有1.7名医生、1.5张床位的标准,而且医疗和急救设备缺乏,重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十分薄弱。2、库区粮食、渔业生产条件差库区属低洼和丘陵相交地区,特殊的地形、地貌和气候等自然条件,决定农业生产中人均耕地的多少具有重要的作用。库区群众完全没有耕地的36666人,拥有0.05亩“一水一麦”(每年汛期前一级湖内浅滩耕地可种一季小麦)的20064人,拥有0.050.1亩“一水一麦”的4380人,拥有0.10.3亩耕地的35890人,拥有0.30.5亩耕地的93000人。库区人均耕地的不足和分布的不平衡以及恶劣的自然条件和薄弱的农业生产基础,是移民生产水平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一水一麦”土地因完全淹没或严重侵蚀不能耕种,同时,由于湖水渗漏严重,将给堤外30多亩耕地带来不同程度的渍涝影响,尤其原来已经改造的涝洼地,因东平湖常年高水位运行,将再度形成土地渍涝,造成农作物减产。为保障东平湖水质,库区将有8000亩网围、3890架网箱被拆除或转移,2000余只渔船进行低污染排放改造,1.1万余渔民群众被迫改革湖上养殖模式或转产转业。地瓜淀粉加工企业需要解决污染问题或着关停并转。3、库区道路、水利、码头等基础设施落后沿湖的环湖路全长82公里,是库区汛期防汛运送物料和疏散群众的重要通道,其中有17公里路面临湖水且高程在41.5米以下,水位抬高后,将受到风浪侵蚀。另有22公里建设标准较低的生产堤也将遭受风浪冲击侵蚀。现有排涝泵站但排涝能力远远不能满足高位蓄水后排渗的需要。40.5米高程蓄水后,将淹没16坐桥、涵、闸等建筑物,75眼机电井,一级湖内需改造新建12座泵站,一级湖堤外的32处泵站也将因湖内水位提高和渗水量增加,造成部分泵站基础受淹,排水能力下降。东平湖岸线近百公里,基本上没有实施完善的渔港码头,湖上作业渔船物安全避风场所。4移民文化素质低库区经济不发达,交通条件落后,影响到库区教育的发展,导致移民文化素质低。而移民文化素质的低下,又严重影响到经济发展。发展库区经济,科技人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9851999年,库区移民遗留问题处理共扶持企业项目247个,投入资金770437万元。据调查,截至1999年底,效益较好的项目仅1个,占投资项目的04。亏损或关停项目达221个,占总项目的895;效益一般的项目达 25个,占总项目的101。虽然造成经营效果不好的因素很多,但缺乏高素质的技术和经营管理人才是重要原因之一。5移民迁移频繁人口迁移既受地区社会、经济和自然因素的制约,同时也深刻地影响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有序的流动对库区经济发展有正面影响,人口无序的频繁流动则对库区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东平湖库区在水库运行方式改变后,正常蓄水降低的情况下,原来淹没的土地长期裸露,这部分土地地势平坦,水源条件较好,对移民吸引力极大,导致外迁移民不断向库区返迁。刚开始返迁,由于国家政策不允许,地方政府只好把迁入者往回赶,但过一段时间又有一批迁回来,如此反复,最终造成定居的事实。东平湖库区人口近二十年频繁流动,直接影响到库区的安定和经济发展。移民经过几十年迁移的动荡,家产几乎尽失,处于贫困状态。贫困导致库区资本积累能力的不足和自身投入的不足,6、库区生态环境不断退化由于大汶河流域面积大,途径莱芜、泰安等地区,面源污染大,点源治理不彻底,水质达不到地表水环境质量要求,从而造成对东平湖的污染。7、国家有关惠农政策惠及库区群众较少国家给东平湖库区移民人均补偿费仅有319.5元,与三峡移民人均补偿4万元相比,差距太大。2002年以来实施的移民开发项目由于省级配套资金没有到位,使46个移民开发项目被迫停建或缓建。国家出台的化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等一系列惠农政策,库区部分群众因为无地而不能享受,心理极不平衡,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三)东平湖库区资源现状1、水资源(1) 东平湖水资源1951年国家批准建设东平湖滞洪区,1958年东平湖滞洪区建为东平湖水库。老湖区多年平均水位40.25m,相应蓄水面积124km2,蓄量约1.65亿m3。不仅提供了大量淡水资源,并常年保持近20万亩的水面,是山东省第二大淡水湖,也是黄河下游仅存的天然湖泊。(2)大汶河水资源大汶河是黄河下游最大的支流,也是东平湖的主要补给水源,多年平均来水量多达12.4亿m3,历史年最大来水量60.7亿m3,主要集中在汛期。近年来,随着上游拦蓄工程的修建,来水量呈递减趋势。(3)黄河水资源黄河多年平均经流量580亿m3,除去汛期输沙用水和非汛期生态基流用水,可利用水量380亿m3,山东省平均引黄水量70亿m3。黄河发生洪水时,在运用东平湖蓄洪的情况下,可按兴利调度方案予以利用;对不必分洪的中小洪水,在大汶河来水偏枯的情况下,可通过黄河穿堤涵闸,引水入东平湖。(4)南水北调水量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实施,使东平湖又增加了调蓄供水的功能。根据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总体规划方案:第一期工程抽江水规模500m3/s,入东平湖100 m3/s;第二期抽江水600 m3/s,入东平湖170m3/s;第三期抽江水800 m3/s,入东平湖325 m3/s。东线一期工程首先调水到山东半岛和鲁北地区,多年平均抽江水88.68亿m3,入东平湖15.01亿m3。2、生物资源(1)水生动植物东平湖水质化学类型以重酸盐类为主,适宜于水生生物的繁殖和生长,湖内浮游植物、底栖动物等种类繁多、密度较大、生物量多、生长发育快,据山东省淡水水产研究所1981年东平湖渔业资源调查报告汇编介绍,“东平湖水生动植物资源量在全国相类似的湖泊中居首位。”动物主要有鱼、虾、贝类,仅鱼类就有77种;植物主要有蒲草、苇芦、菱角、芡实、莲藕等40多种,产量也极为丰富。目前,东平湖渔业养殖和水生植物种植非常发达,水面利用率很高。(2)湿地资源在大清河入湖口、东平湖入黄河口和稻屯洼,都有大面积的沼泽湿地,湿地内港汊纵横、水质清洌、山水相依、鱼跃鸟鸣、芦苇丛生,构成了一幅秀逸醉人的水上画卷,展现了北国江南的秀美景色。其中,稻屯洼湿地被国家建设部批准为“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目前,湿地开发规划已通过专家评审。3、旅游资源(1)自然景观东平湖景区:以老湖为中心,包括水面、聚义岛、山峦、河口等,湖光山色,景色迷人,古有“小洞庭”之美誉,1985年被山东省列为首批省级风景名胜区,又是水浒旅游热线的核心景区。腊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东平湖北部,主峰海拔258.4米,面积10848亩,绵延15公里。公园景点众多,有72座山峰,素有“山奇雄,峰奇秀,岩奇险,石奇美”之称,自古被誉为“小泰山”、“小岱峰”,被授予“全国十大森林公园标兵”之一。尤其是近年来凭借东平湖的独特优势,投资数亿元开发建设的梁山泊旅游,更是构成了一道绚丽多姿的风景线,备受游客青睐。黄河、大清河、京杭古运河:黄河宽数公里,两岸大堤蜿蜒曲折,似巨莽、若长龙。丰水期,黄水滔滔、奔腾咆哮、势不可当,场面尉为壮观;平水期,河面平静,船只往来,一片繁荣景象。大清河宽1000米,平时水流清澈,景色秀丽。黄河、大清河都是流经本地区的重要河流,同时也是当地重要的风景点。古运河名闻中外,在东平湖范围内全长40多公里是古代重要的水运交通干线,也是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将来要成为南水北调东线的输水通道。(2)人文景观文物古迹:东平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文字记载的历史已达3000多年,历为国(诸侯国)、郡、路、府、州,曾是中国地域性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东平是全省文物大县,东平湖周围文物古迹十分丰富,现已发现古遗址39处,古墓葬20处,石刻、碑刻、摩崖造像34处,古建筑9处,其中,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9处、市级10处,县级72处,具有品位高,知名度高等特点。戴村坝:素有中国“北方都江堰”之称,位于大汶河干流上,是汶河与大清河的分界线,始建于明永乐年间,距今约600多年历史,建坝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分流汶河水补给大运河,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之一。目前,已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湖东景区:湖东的东平县文物古迹十分丰富,全县已查出古遗址、古墓葬群、古建筑、古石刻以及近代重要史迹共300多处。其中,列为国家保护文物的1处、省保护9处、市保护10处、县级保护单位72处。州城:位于湖东岸,原东平路、府、州、县治所(1982年以前),为千年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曾是齐鲁西部繁华都会、水陆交通要道、军事重镇。这里人杰地灵,古迹众多,荟萃过司马光、辛弃疾、文天祥等杰士英才,产生过父子状元梁颢.梁固、戏曲家高文秀等历史名人。州城是人大委员长万里的出生地,早年他在这里参加革命,为人民的解放、新中国的诞生做出了巨大贡献。防洪工程:东平湖水库是确保黄河下游防洪安全的重要工程,是处理山东黄河大洪水的一张“王牌”。人民治黄以来,为防御大洪水,东平湖周围建有众多的堤、坝、闸等防工程,其中堤防127km,大型进、出湖闸8座,设计分泄洪能力12100m3/s,排灌闸8座。众多的防洪工程成为展示治黄成就,弘扬黄河文化的主要场所,构成了黄河下游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星罗棋布的自然、人文景观蕴含着巨大的旅游开发潜力。4、矿产资源库区沿湖周围的矿产资源如西部的煤、天然焦,北部山区的石灰岩,花岗岩、页岩,湖底的河砂等资源是发展煤炭工业、化工工业和建筑建材工业的有利条件。5、人力资源库区人力资源供过于求,其中:没有耕地的纯渔民3万余人,常年劳动时间不足半年,还有20余万人人均耕地不足0.5亩,是劳务输出和发展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有利条件。三、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东平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影响(一)对东平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利影响从现实和长远来看,南水北调工程对我县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随着水质的改善,将对东平湖周边的生态环境、航运、旅游及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许多有利的变化。1、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优化水产养殖结构 蓄水后东平湖水位稳定、水质优良,地下水畜量更加丰富,减少了湖区的污染因素,水面及湿地面积相应增加,可有效的改善东平湖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优化水产养殖结构,为沿湖群众建立比较稳定的生产生活条件。 2、有利于促进水上航运事业的发展 蓄水后湖水水位相对稳定,水上线路畅通,交通便利,可极大的促进东平湖的水上航运事业的发展。随着京航运河的复航,水上运输业的发展,对外开放门户的打开,大量的内地产品外运,使我县成为重要的货物集散地。3、有利于开发东平湖旅游资源东平湖属山东第二大淡水湖,蓄水后,水质好,无污染,水域辽阔,发展水上旅游具有很大的潜力。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将会为我县产生多处旅游景点,丰富腊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区及省水浒旅游线的内涵,有助于东平湖旅游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4、有利于基础设施和城镇建设水平的提高东线一期工程建设完成后,沿湖的基础设施将会焕然一新,尤其是排涝设施和交通现状会大为改观。届时,东平湖泵站、引水闸、输水渠道两侧标准的绿化带以及斑鸠店镇城区新貌等各项重点工程将相继建成,这些宏伟景观以多种风姿展现在我们面前。5、保障沿湖周边地区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长江水与东平湖自然蓄水将共同作为调水水源,通过东平湖北向天津送水,东向济南、青岛送水。东平湖将保持稳定的水位和优良的水质,有利于沿湖周边地区群众生产生活用水。6、有利于促进我县综合经济的迅速发展 东线工程的实施,将使我县建材业、建筑业、服务业等各行迅速崛起,增加了群众的就业门路,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发展。(二)对东平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东平湖一级湖将常年高水位蓄水,给东平湖库区群众的生产生活和当地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东平湖一级湖常年水位达到40.5高程后,由于渗湿和涌浪,相应影响高程在43.5米,我县将有8个乡镇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害。初步分析,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对一级湖内的土地淹没及影响东平湖建库后,一级湖主要是承接大汶河来水和黄河分洪。根据建库四十多年以来的资料显示,丰水年份43米左右的高位蓄水仅有5次,且时间很短,汛后即退至40.5米以下;正常年份水位在39.5米左右,枯水年份一级湖基本干涸。库区群众本着“有洪滞洪,无洪生产”的原则,利用浅滩耕地进行农业生产。当水位在40米时,可耕种土地10万亩;水位降低至39米以下时,可耕种面积17万亩以上。曾有几个枯水年份,沿湖群众可耕种一级湖内20万亩土地,靠种植业解决基本生活问题。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运行后,水位常年保持在40.5米高程。由于淹没和渗湿,42.5米高程以下将有近20万亩耕地绝产,其中:4041.5米被淹没5.1万亩,41.542.5米因渗湿和风浪侵蚀绝产1.2万亩,还有枯水年份水位在40米以下季节性耕种的13.5亩土地全被淹没。4042.5米高程之间的耕地,按一年两季,亩产值800元计计算,6.3万亩损失5040万元;40米高程一下的耕地,按一年一季,亩产值400元计,13.5万亩损失5400万元,2、围坝工程不适应长期蓄水的要求考虑到东平湖老湖接纳大清河来水和南水北调工程利用东平湖老湖等因素,按东平湖老湖水位4479 m考虑,解河口武家漫围坝长9550m,围坝高程不足;有6230m围坝渗水严重,不适应长期蓄水的要求。有11km石护坡损坏严重,2312m围坝坝脚残缺不全;二级湖堤上的八里湾闸不能满足围坝断面及两侧防渗要求;4600m围坝坝身断面不足。山口隔堤筑堤时土石结合部未按要求处理,渗水严重。大部分石护坡蛰陷损坏严重,不适应防风浪要求。陈山口、堂子、卧牛等许多引水涵洞和排灌站修筑标准低,防渗效果差,一旦长期蓄水,必将出现渗水或土石结合部漏水等险情。3、对沿湖渗漏渍涝影响东平湖围堤(坝)基础均为现代河流冲击层,由于建堤时未很好清理,腐植土、淤泥层或废弃建筑物残留于堤下,加之施工质量较差,湖水渗漏相当严重。一级湖常年蓄水,将对湖堤外高程在3738.5m的30万亩耕地带来不同程度的渍涝影响。一级湖周围的州城、新湖、金山、昆山、腊山、堂子等6个封闭圈将成为涝洼区,形成土地渍生盐碱化,造成农作物减产。4、对水产生产的影响东平湖水质肥沃,资源丰富,是山东省重要的淡水渔业生产基地。湖内水产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经济水生植物主要有菱、芡、苇、蒲,面积约7万亩,年产量万吨以上,鱼类有56种。2005年,东平湖鱼、虾、贝类捕捞产量达到5.6万吨。近几年,东平湖水养殖生产发展较快,目前湖内网围养殖面积达到6.2万亩,网箱养殖达到4万架,年产量达到4万吨。南水北调一期工程完成后,东平湖水位将增加1米以上,部分菱、芡、苇、蒲将因水深增加、光照不足而死亡,一些潜水鱼类将急剧减少。由于水交换量的增加,会使湖内渔业资源大量流失,捕捞产量减少。初步统计,湖内水生动植物年损失在6000万元以上。特别是网围养殖受到的影响最大,现有网围将因水位抬高而被淹没于水下,需采取移挪、加高或更换网具等措施进行补救,因此给群众造成损失在4000万元左右。为确保水质,网箱养鱼也要受到限制。5、对湖内渔业安全生产的影响由于东平湖水面广阔,每遇强风等自然灾害袭击,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人员损失。比如,1995年11月,因风浪湖内就淹死渔农23人,2000年7月,湖内因大风又遇难13人。40.5米的水位,一级湖水深达4.5米,而且水面扩大,因此,湖内生产作业的安全问题更加突出,必须加强安全设施建设。6、对水利设施的影响东平湖老湖沿岸有60处排灌站,总装机容量15733kW,提水能力11413m3s,灌溉面积9800hm2,排涝面积29210hm2。这部分排灌站,由于当时设计标准低,在东平湖高水位时不能运行,一旦东平湖老湖长期高水位,这部分排灌站将被淹没,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将对原来的排罐土地造成很大的影响,打乱了原有的排灌体系,使这部分土地旱不能浇,涝不能排,给农业生产带来很大的损失。7、对东平湖防洪排涝的影响南水北调实施后,利用东平湖老湖区调蓄江水,对东平湖防洪运用的调度及老湖防洪工程设施和周边环境的影响很大。东平湖老湖区目前的主要任务是防洪,一是分滞黄河洪水,二是接纳汶河洪水。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黄河河床淤积抬高,泄水人黄十分困难,防洪压力很大。如果南水北调工程利用东平湖水库长期蓄水,东平湖将担负着防洪、蓄水、调节水流、灌溉等多重任务,任务十分艰巨。东平湖常年蓄水后,占用了东平湖汛前库容,导致汛期来水东平湖水位迅速提升,防汛任务加重。目前,老湖区工程标准低,围堤未按防渗要求设计和施工,基础渗漏、石护坡老化损失严重,高程也不足;涵闸工程设计标准较低,老化失修严重,急需改建。加之二级湖堤东坝段坝基修建时未清基,仍埋有13层古河道透水沙层,存在隐患。这些问题在每年汛期湖水位超过41.5m时都会表现出来,如不加以解决,随着南水北调工程运用后湖水位的升高,出现的险情会越来越严重,将直接影响到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和今后正常蓄水。应对东平湖老湖区工程进行全面规划,对老湖区堤防上的马口、王台、八里湾排灌闸等8座涵闸按蓄水位46m的高程进行改建和加固处理。8、对沿湖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东平湖一级湖长年高水位蓄水,改变了老湖区的运用方式,将使库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受到很大影响。沿湖20万渔民、半渔民由于湖内养殖业受限和捕捞量减少,将会面临收入减少、转产转业等问题,直接影响生产生活。一级湖沿湖8个乡镇的5500多hm2的土地,除少数山坡土地外,大部分土地将被淹没。如果东平湖老湖区运用水位提高到46m,目前居住在老湖区内46m高程以下约6.1万人的生产、生活要考虑妥善安排。老湖区建有村庄台地19个,总面积为58.6万m2,其中仅有3个台地的设计高程达47m,如果运用水位提高到47m,将还有5.85万人需迁移或加修、新修台地安置。另外,运用水位提高到46m后,老湖区的迁安道路将有部分路段被淹没,也给当地群众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一定的影响。9、对老湖区和大清河回水影响大清河从湖东直接进入老湖区,其南堤与水库围坝连接。在老湖区提高蓄水位后,回水影响将更严重,不仅部分滩地生产受到影响,两岸堤外低洼地也存在大面积盐碱化、沼泽化的危险。大清河人湖口武漫一解河口、北堤部分堤防修建时堤身断面未达到标准,且基础有较厚的透水砂层未处理,渗漏严重。按照46m高程的防洪标准,该段堤防高度不足,应进行加固。另外,由于背河地面高程较低,蓄水时多处渗水,对沿岸村庄也有很大影响。因此提高老湖长年蓄水水位,必须要考虑采取工程措施,修建截渗或排渗工程,妥善解决好大清河回水区的渗漏对两岸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的危害。 10、林木影响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一级湖内现有的浅滩林地3000亩,一级村台四周植树和零星植树共40万株成材树木将被淹没,每株按60元计,林木损失2400万元。11、畜牧业影响因水位抬高,在湖内村台和湖边高低现有160处畜禽养殖场将被淹没,需转场迁移,每处按10万元计,直接经济损失1600万元。12、工副业影响由于水位升高对资源和湖上作业带来的影响,近年发展起来的大湖采沙、蒲苇加工等工副业项目将被迫停止生产,年经济损失在1000万元以上。13、对其他方面的影响东平湖老湖区内近年来在旅游、交通、运输、矿产资源和渔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发展很快,在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修筑了环湖东路和环湖西路,全长52km。这些公路的建成和启用有力地带动了东平湖地区的旅游业、加工业、渔业、运输业以及矿产资源的开发,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这52km的环湖公路中,有43km修筑在老湖区内,而且高程在435m以下,东平湖老湖长期蓄水后这些公路将不同程度地受到水淹等,造成交通中断,给库区的旅游、矿产资源开发、交通运输等带来很大损失。四、抓住机遇,兴利除弊,促进东平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国家大型水利工程,作为途经县份,应服从国家大局,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地方利益服从国家利益,同时要抓住机遇,兴利除弊,科学决策,统筹安排,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促进县域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一)加快工程建设步伐解决好工程自身存在的问题,是东平湖老湖蓄水的关键,按照山东黄河东平湖管理局2000年11月编制的东平湖水库除险加固治理发展规划项目建议书的要求,首先应解决以下问题:(1)围坝东段加固。应按照东平湖长期蓄水安全运用的高标准,进行压力灌浆加固堤身,消除堤身隐患。石护坡应按46m蓄水位标准彻底翻修加固加高,对未修石护坡的堤段增修石护坡,旧石护坡需翻修的,建议采取喷砂浆加固措施。对大清河北堤受蓄水影响的堤防应进行大堤加高处理,新修、翻修石护坡并修建截渗工程。(2)二级湖堤加固。二级湖堤从1993年开始加高培厚,基本上达到了设计要求,但该堤段是在原运河的残堤上修建起来的,筑堤时没有清基,腐殖土、多处老口门残留在堤内,加上当时施工质量差,堤身有大量的纵横裂缝,原有部分石护坡未经处理,坍塌严重,如果按蓄水位43.5m考虑,将对堤外高程为3738.5m的2.3万hm2耕地造成严重的渍涝影响。堤身加固应采取与最高蓄水位相应的高程和修建大的宽淤背区、普遍进行密锥灌浆等措施;为解决二级湖堤在高水位运行时的渗水问题,可在二级湖堤隔堤坡脚处挖一条排渗沟,及时导渗、排渗。此外,应结合南水北调工程尽快在二级湖堤上修建二级湖堤闸,以利于新、老湖分级调节运用。(3)山口隔堤加固。西旺堤、青龙堤需要新修石护坡,卧牛堤、玉班堤石护坡需要翻修,山堤结合部要做渗水处理,两闸隔堤临黄侧做机淤加固。 (4)排灌站改建。陈山口引水涵洞、堂子排灌站、卧牛排灌站改建,设计流量108m3s。对老湖区堤防上的马口、王台、八里湾排灌闸等8座涵闸按蓄水位46m的高程进行改建和加固处理。(5)库区的排渗、排涝工程。东平湖老湖区地形四面高、中间低洼,四周地表水、地下水向湖心汇集,长年高水位蓄水后,地下水的流向将随之改变,致使湖滨地区大面积土地盐碱化、沼泽化,尤其是沿湖低洼地带,不仅渗水严重,而且雨水也没有出路。应加强老湖区的排涝措施建设,对堤防基础渗漏问题以截流为主,达不到标准的堤段要按标准进行加固,沿湖有村庄的堤段应修建固堤工程;对坝基埋有古河道沙层的,建议采取临河侧修建截渗墙的措施。(6)解决好流长河两岸的治理和水利配套设施的建设。流长河是贯穿东平湖新湖南北的一条河流,主要担负着新湖区引用老湖水灌溉农田和排涝的任务。一旦黄河与汶河洪水相遇,老湖水入黄困难,还将利用流长河向南四湖排洪。流长河两岸地势低洼,两岸堤坝上建有20余座排灌站,南水北调工程利用老湖蓄水,必须经过流长河入湖,河流需要开挖,两岸的排灌站将受到影响。因此需要考虑,一是将两岸20余座排灌站改建,满足两岸土地排涝需要;二是将两岸的2700hm2低洼土地改造成“上粮下鱼”种养模式,使这部分土地旱涝保收,以稳定两岸群众的生产和生活。(7)老湖区群众的生产生活要妥善安排。应加快湖区安全建设步伐,在继续抓好安全村庄台地建设的同时,要通过国家适当补助经费和材料的方法,鼓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东省【中职专业高考】2025年中职高考对口升学(理论考试)真题卷【文化艺术大类】模拟练习
- 安全培训效果调查问卷课件
- Glycoallolithocholanoic-acid-生命科学试剂-MCE
- 2025北京华商电力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高校毕业生招聘29(第三批)模拟试卷有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年福州市供电服务有限公司招聘65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一套答案详解
- 金融科技行业投资指南
- 2025福建省水利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招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一套
- 《创意手工制作与实践活动设计》
- 健康食品市场趋势与消费者行为
- 会计师事务所服务合同要点
- 医院医保科绩效考核标准
- 基本公卫生服务的项目组织管理灵石武佳波课件
- 电工职业技能竞赛技术规程
- 机电设备调试协议书
- 芪参益气滴丸课件
- 短视频编辑与制作(第2版)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电梯井内落地脚手架搭设方案
- 新视野大学英语3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加解析详细翻译
- 水泥产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
- GB/T 14258-2003信息技术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条码符号印制质量的检验
- FZ/T 73009-2021山羊绒针织品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