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件用多元史观整合中国近代史.ppt_第1页
复件用多元史观整合中国近代史.ppt_第2页
复件用多元史观整合中国近代史.ppt_第3页
复件用多元史观整合中国近代史.ppt_第4页
复件用多元史观整合中国近代史.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近代史串讲 考纲篇 一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 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2 辛亥革命3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4 新民主主义革命5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二 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2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三 思想解放的潮流1 维新思想2 新文化运动3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中国近代史串讲 方法篇 中国近代史串讲 方法一 以教材模块为顺序 重在理清中国近代史的三条主线 近代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 近代思想解放潮流 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 归纳其纵向发展的历程与特征 方法二 横向归纳中国近代史的阶段划分及阶段特征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近代史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1840 1894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 1894 1919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1919 1927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与国民革命运动 1927 1937 国共十年对峙 1937 1945 日本全面侵华与中国的抗日战争 1945 1949 解放战争 政治经济思想 中国近代史串讲 方法三 用新史观整合新教材 认为 人类历史是实现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 包括政治 经济 思想等 认为 人类历史是通过不断的革命斗争推动社会演进的历史 认为 人类历史是一个整体 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演进的历史 革命史观 全球史观 整体史观 现代化 近代化 史观 社会史观 认为 人类历史不仅仅是政治 经济 思想 外交等大事件的历史 更是与平民百姓 芸芸众生息息相关的小事件的历史 包括衣食住行 风俗习惯等 史观解读 认为 人类历史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 纵向看 包括 采猎文明 农业文明 工业文明 横向看 包括 物质文明 政治文明 精神文明 文明史观 横向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 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 纵向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 农业文明时代 包括新石器时代 青铜时代 铁器时代 工业文明时代 包括手工工场时代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注意 1 一要注意不同文明类型的特点与主要成就 二要注意不同类型的文明之间的交流 借鉴 融合与碰撞 2 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 就是现代化的过程 革命史观 文明史观 现代化 近代化 史观 社会史观 甲说 他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丙说 他是移风易俗的倡导者 乙说 他是中国现代化的光辉先驱 丁说 他是中西方文明合璧的产物 多元史观解读 历史人物 戊说 他是亚洲觉醒的先驱 全球 整体 史观 尝试用近代化史观整合中国近代史 一 政治民主化二 经济工业化三 思想科学化四 生活西方化 新史观视野下的中国近代化 现代化 中国近代化的孕育 1840 1860 中国社会仅仅出现了一些有利于近代化的因素 近代化的历程并没有真正开始 中国近代化的启动 1860 1895 中国近代化的领导阶级是地主阶级 近代化运动集中在经济方面 中国近代化的整体发展阶段 1895 1927 中国近代化的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 近代化在政治 经济 思想等方面均有明显发展 中国近代化的曲折前进阶段 1927 1949 近代中国 近代化发展历程 1840 1949 尝试用革命史观整合中国近代史 传统的视角 革命史观 一 近代列强侵华史 二 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史 三 主要阶级的探索史1 地主阶级的探索 迟钝的反应2 农民阶级的探索3 资产阶级的探索 渐进的觉醒4 无产阶级的探索 革命和建设道路 重点透析 工业革命对西方和中国的影响 对西方 全球史观 文明史观 促进了西方国家经济力量的增强 提升了资本主义国家对外扩张的能力 促使资本主义制度扩展和不断完善 使欧洲各国工人阶级力量逐步加强 导致工人运动兴起 马克思主义诞生 对中国 全球史观 文明史观 外国发动侵略中国的两次鸦片战争 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重大变化 外国商品大量进入中国 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少数有识之士开始觉醒 主张向西方学习 多元史观解读 历史时期 思考 对于下列中国近代史上的历史现象 运用何种史观会评价较高或较低 并请说明理由 文明史观 全球史观 现代化史观 社会史观 革命史观 文明史观 现代化史观 文明史观 现代化史观 全球史观 革命史观 革命史观 中国近代史串讲 宏观概述 一种社会形态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两大艰巨任务 民族独立 近代化三条历史主线 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 近代思想解放潮流 四个阶级的艰苦探索 地主 农民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对于伟人孙中山 站在不同的史学角度 会有不同的评价 甲说 他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乙说 他是中国现代化的光辉先驱 丙说 他是移风易俗的倡导者 丁说 他是中西方文明合璧的产物 戊说 他是亚洲觉醒的先驱 思考 甲 乙 丙 丁 戊分别主要是站在哪种史观上对孙中山作出评价的 尝试用文明史观整合中国近代史 一 基本脉络 试着从文明的差异文明的冲突文明的融合文明的创新 整合中国近代史 给我们思维的启示 文明的差异 儒学简史 中国 西方 农耕文明 工业文明 同一时期不同地区文明发展的不同程度 文明的冲突 把近代史上的各次侵华战争放置在文明冲突的角度来认识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资本主义文明在中国人面前表现出既野蛮又先进的双重性格 19世纪末 欧洲诗人吉卜林写道 承担起白人的责任 将你们培育的最好的东西传播开来 让你们的子孙离家远去 去满足你们的俘虏的需要 西学东渐主线 器物制度思想 文明的融合 从文明的引进 吸收 融合的视角重新审视 西学东渐 和思想近代化进程 林 魏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传播 器物 制度 思想 融合 2 在中国近代史上 你觉得还有哪些具有继承 吸收 创新的文明成果 文明的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 1 如何从文明创新的角度来看待 工农武装割据 理论与实践 割据武装割据工 农武装割据 1 2 文明必须继承前代优秀文明 吸收外来先进文明 根据国情进行文明创新 人类文明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尊重不同地区不同文明成果 3 文明的交流是双向的 其影响也是双向的 思维启迪 中国社会仅仅出现了一些有利于近代化的因素 近代化的历程并没有真正开始 阶段特征 近代中国 1840 1860 中国近代化的领导阶级是地主阶级 近代化运动集中在经济方面 阶段特征 近代中国 1860 1895 1 据记载 江南制造总局的工人1867年的收入 是同一地区农业劳动力或苦力收入的4 8倍 这一现象可以理解为A 民用企业利润丰厚 工人福利待遇较好B 官方重视军事工业 工人收入相对较高C 招募的工人多来自西方国家 收入自然较高D 民族资本家为笼络工人 提供相对丰厚的报酬 B 巩固练习 2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备受争议的重要人物 学校课题小组在研究 李鸿章与中国的近代化发展 时 收集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