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例产后出血临床分析.doc_第1页
90例产后出血临床分析.doc_第2页
90例产后出血临床分析.doc_第3页
90例产后出血临床分析.doc_第4页
90例产后出血临床分析.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90例产后出血临床分析【关键词】 产后出血 临床分析产后出血是孕产妇四大死亡原因之一,目前已位居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1。严重的产后出血不仅可直接导致产妇死亡,而且部分病人可继发产褥感染、垂体功能低下、贫血等并发症,降低产妇的生活质量。降低产后出血率是提高产科质量的重要手段。现对本院1997年1月至2006年12月住院分娩的产妇中发生的产后出血9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产后出血的原因、相关因素,探讨预防干预措施。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1997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本院住院分娩总数3 502例,发生产后出血90例,作为观察组,产妇年龄1844岁,平均年龄26.8岁,孕周33+442+2周,平均38+5周。选择年龄和孕周相同的同期无产后出血160例作为对照组。2.诊断标准:胎儿娩出后24 h内阴道流血量超过500 ml者诊断为产后出血2。3.测量方法:采用容积法、面积法和称重法综合计算。4.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和用χ2检验。结果1.产后出血发生率:产后出血发生率2.6 %(90/3 502)。发生的时间在产后2 h以内者71例,占78.9 %(71/90),大于2 h产后出血者19例,占21.1 %(19/90)。2.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宫缩乏力占63.3 %(57/90),胎盘因素占25.6 %(23/90),软产道损伤占14.4 %(13/90),凝血功能障碍占1.1 %(1/90),其他原因占4.4 %(4/90)。3.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分析:产后出血组孕期保健率和新生儿接触吸吮率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有孕产史者、巨大儿率、剖宫产率、产程延长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表1产后出血与部分相关因素的关系4.产后出血的综合处理措施:全部病历均使用了促子宫收缩药物及按摩子宫的处理;胎盘胎膜残留者即刻清宫,膀胱过度充盈者予以导尿,软产道损伤者仔细缝合止血,热盐水纱布湿热敷子宫,宫腔纱条添塞止血等,其中3例发生失血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2例,子宫次全切除1例,89例保守治疗有效。讨论准确测量出血量是正确诊断、治疗产后出血的先决条件。本院产后出血发生率2.6 %,在我国产后出血发生率范围内2。这与本院接产人员经过严格培训,重视产前、产时及产后对出血的预防,以及准确测量出血量有关。近年国内研究结果表明,产后2 h内总出血量既可以较好的反映失血情况又能较早的提供信息,有学者提出以产后2 h内失血量大于等于200 ml,作为产后出血的诊断标准和处理指征较为合理3,本组资料中显示78.9 %产后出血发生在产后2 h内,与文献报道一致,所以产后2 h内出血的严密观察和及时处理是是避免产后出血的重要环节。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中,宫缩乏力仍是产后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本组资料中宫缩乏力占产后出血的63.3 %,这与文献报道70 %80 %略低2。产后出血另一重要因素是胎盘因素,有文献报道胎盘因素导致产后出血率近年来逐渐上升,而且是产后出血所致子宫切除病例中的主要原因4,本组资料中胎盘因素占25.6 %,包括胎盘滞留、粘连、嵌顿、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等,本组资料中软产道裂伤和凝血机制障碍各占14.4 %和1.1 %。其他因素占4.4 %。产后出血虽然主要与上述因素有直接的关系,但他们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往往是多因素共同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些相关因素不但存在产时,也存在于产前。本文通过对一些相关因素分析发现,孕期未进行产前检查、有妊娠并发症、多次孕产史、巨大儿、剖宫产、产程延长及未进行早接触早吸吮的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无产前检查,不能筛查出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不能及时终止不宜妊娠者的妊娠。本研究中有1例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妊娠并发症尤其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孕妇,由于全身小动脉痉挛、血液浓缩所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尤其是同时不同程度的凝血功能异常,容易发生产后出血5。有孕产史者,刮宫、人工流产使宫内感染的机会增多,可导致子宫肌纤维退行性变性;经产妇子宫肌纤维曾经被过度牵拉,致使分娩后子宫收缩力差等因素,均可增加产后出血的风险。此外,流产次数的增多是导致胎盘异常附着的重要原因。胎盘的异常附着也可导致产后出血的增多。分娩巨大胎儿加重产后出血的风险,可能是由于胎儿较大使子宫过度膨胀,而过度膨大的子宫不能有效收缩,导致产后出血。本文观察组剖宫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林建华6报道的剖宫产分娩产后出血率(40.27 %),明显高于自然分娩组(19.34 %)。南京市围生期保健协作组7对1999年对南京市剖宫产产后出血情况的分析,提出剖宫产以700ml作为产后出血诊断标准为宜。说明剖宫产手术增加了产后出血率。这可能是由于剖宫产本身存在着高危因素,加之手术创伤所造成。产程延长也是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由于产程延长使产妇疲劳,体力消耗致使产后宫缩乏力,不利于胎盘剥离和娩出。此外,宫缩乏力使子宫不能正常收缩和缩复,使胎盘附着处的血窦不能及时关闭,故增加了产后出血。早接触及早吸吮也能促进子宫收缩从而减少产后出血。产后出血重在预防:全面掌握产妇身体状况,仔细分析引起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是预防产后出血的关键。预防工作从孕前开始,做好避孕的宣传,减少人工流产及刮宫。妊娠后做好产前检查,及时筛查出出血的高危因素,及时并做出相应的处理。积极治疗妊娠合并症,严格控制饮食,避免胎儿过大。入院后接诊医生应详细询问病史,仔细阅读产前病历,制订周密的待产、分娩、手术方案。避免产程延长。积极管理第三产程是减少产后出血、减少失血量。最近国外文献称,应用宫缩剂、控制脐带牵拉及子宫按摩来积极处理第三产程。胎儿娩出后经静脉滴注缩宫素,轻轻牵拉脐带帮助胎盘娩出。通过积极的处理管理,产妇失血减少79.33 ml8,第三产程缩短9.77 min9。常规运用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可减少产妇40 %的病死率,加强第四产程(产后2 h)的观察和处理,观察子宫收缩和膀胱充盈情况,警惕隐性、迟缓出血。产前应用缩宫素点滴者,产后应维持至少2 h。产后30 min内婴儿与母体的早期皮肤接触及早吸吮,可刺激子宫收缩,减少子宫出血,应予以坚持。总之,产后出血原因复杂,重在预防,加上得力的治疗措施,才能真正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降低产妇死亡率。【参考文献】 1丰有吉.妇产科学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99.2廖秦平.妇产科学 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132-133.3杨孜,叶蓉华.产后出血73例防治探讨J.实用妇产科杂志,1997,13(2):84.4张伟峰,王山米.不同年代产后出血346例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06,7(5):336-339.5杜秀英,高世芳,张力岩,等.忽略性因素致产后出血48例临床分析J.现代妇产科进展,2002,11(1):76.6林建华.产后出血的重新评估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2,18:89-91.7南京市围生期保健协作组.99年南京市剖宫产术产后出血情况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1,36:731-733.8McCormick M L,Sanghvi H C,Kinzie B,et al.Preventing postpartum hemorrhage in low-resource settingJ.Int J Gynaeco Obstet,2002,77:267-275.9Prendiville W J,Elbourn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