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对美的热爱.doc_第1页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对美的热爱.doc_第2页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对美的热爱.doc_第3页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对美的热爱.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对美的热爱 一、 什么是美 美有外在的美和内在的美,人分心灵美与外表美。从汉字美的结构来看,是在这种情按照许慎的说文解字解释: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大畜,主给膳也。美与善同意。在这里,美本义为甘,转义同善。肥大强壮的羊,在古代人类生活中,带来多种愉快的感受,给人以美的体验。在古代人类生活中,花的色、味、香也带来多种愉快的感受,美字内涵日益扩大,由羊大到花艳到音乐到一切能给人类带来多种愉快感受的事物。再进一步,美字内涵还从愉快扩大到有益(即善)的方面来,并且,自然现象、艺术作品和人类行为都有美与丑之分。人类本身在日常生活中的美,表现为仪表美、语言美、行为美、心灵美等等。 二、 语文美的体现 语文是语言文字和文学的简称。语文学科的性质是一个由工具性、审美性、思想性构成的多层次的结构。翻开语文课本,催人奋发的社会美,赏心悦目的自然美,启迪才智的科学美,匠心独运的艺术美,令人如行于郁郁葱葱山道上,目不暇接,美不胜收。 语文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语言的音乐美汉语语言中,由于双声、叠韵、叠音、声调等声音因素,再辅以音乐、停顿、骈散交错、长短相间等手段,使汉语具有抑扬顿挫、悦耳动听的音乐美。汉语对声音的摹拟能力很强,几乎任何特殊的或复杂的声音都可以找到相应的字音来表现。再如成语大都由四字构成,平仄相对,错落有致,平声舒缓上扬,如击钟鼓;仄声曲折下抑,如击木石,读起来既富于变化又有强烈的节奏感。汉语这种富有音乐美的特点,是西方语言所不及的。语言大师们借此特点写成的文章,声调婉转,音韵和谐,节奏鲜明,旋律优美,或吟或诵,美感无穷。 、汉字的象意美汉字有六书,与纯粹的拼音文字相比,汉字的独特性就在于它的象形性。从这一视角来看,汉字的出现本身就是创造美和欣赏美的过程,汉字是审美型文字,审美性是汉字独具的魅力。首先,汉字起源于对自然物象的摹写。在汉字的原则中,充分摄取了自然美的精英。我们的先人在造字时,或因物构思,或博采众美,创造出丰富多彩、生动优美的形象。汉字的形象中,凝结着大自然的万象纷呈,积淀着造化神秀,吞吐着自然伟力。而且,在世界上,恐怕没有哪种文字的创造者会像中国人那样执着,醉心于字体的书写形式美之中,也恐怕没有哪种文字能像汉字一样高度自由酣畅地抒发情感,进而达到了不朽的审美境界。 、汉语的人文美 汉语在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深深地打上了民族的、历史的、地域的、心理的烙印,是一种从形式到表达都充溢着浓郁的人文精神的语言。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在辽阔肥沃的华夏大地上,在封闭、自足的自然环境中孕育了整体、统一的民族意识。汉语重整体、重和谐、重意合的特点,正是中华民族的意识、性格和思维模式的积淀和投影。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文化传统,深刻影响着汉语词汇的发展。上古神话、寓言故事、名人轶事、诗文名句、佛教教义等融汇、渗透到了数以万计的词语、俗语和成语典故之中,更为华夏语言平添了无尽的美感。 汉语的某些审美因素也同中华民族的心理特点密切相关。中国人以双数为美,认为双数具有成双成对、对称和谐之义,它象征着喜庆和吉祥。由此可以理解,为什么古代诗词多为偶句,讲究对仗,喜用骈句,为什么成语以四字结构为多,喜庆佳节何以爱挂对联,文章章法何以追求前后照应、首尾圆合了。 、作品的情感美 语文教材多为名家名作、情文并茂,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这其中既有人类的本能情感:喜、怒、哀、乐、爱、惧、恶、欲;又有基础情感:骨肉情、师生情、朋友情、爱美情;还有情感范畴中处于高级阶段的理性情感:爱国情、阶级情、事业情等等。篇篇作品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具有情感美。 以上四个方面阐述了语文学科的内在美质,在教学中,它们作为一种综合的审美媒介,在师生之间架起了一座信息传导的桥梁。 三、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对美的热爱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师不仅要授予学生各种知识,尤其重要的是在于启发学生,熏陶学生,让他们衷心乐意地向求真、崇善、爱美的道路上昂首前进。 众所周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授活动规定、制约、左右着学生的学习活动。从审美的角度看,水涨船高,水落船低,教师的审美能力也必然制约着学生的审美质量。如果教师尚未识透教学内容的美,并产生较为深刻的审美感受,又怎能激起学生对美的欣赏、领悟乃至热爱呢?如:鸬鹚一课,写动静变化之美,作为教师,不能只看到动静间的转换,却认识不到这种转换的必然性。其实,课文的特色正在于此。比如第一自然段写静美:近处的一只小船上,渔人坐在船尾,悠然地吸着烟。灰黑色的鸬鹚站在船尾,好像列队的士兵在等待命令。这里,渔人悠然地吸着烟是静,但他在悠然之中观察着水面下鱼群的活动,则蕴含着动态因素;而列队的鸬鹚正在待命,更似弓在弦上。抓住这些,对动静变化美的体会就会比较深刻了。 除了教师自身应具备的审美能力以外,在语文教学中还应运用恰当的方式方法,以激发学生对美的热爱,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陶冶其审美情趣。 文教学中,蕴含着无穷的美的因素,任何一种教学方法或内容,都不可能起到全面的作用,激起学生对所有美的热爱。在教学中不能贪多求快,想要一蹴而就地达到教学效果是不可能的。所以,在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语文美,有针对性地采用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的美,挖掘各种美的因素,帮助学生鉴赏美,激起学生对美的热爱,逐步形成对美的全面深入的理解,从而把自己塑造成仪表美、语言美、行为美、心灵美的人。 在教学中,我将分阶段从不同角度研究针对不同的语文美,采取何种相应的教学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对美的热爱,并分系列进行总结。 系列之一在文字教学中,挖掘汉字的象意美,使学生从方块汉字中感受中国文化的灿烂,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汉字之美。 汉语方块字是人类文字史上历史最长、始终生机勃勃的、既形象又蕴含智慧的文字。汉语方块字从图画表意到符号表意,再到形、意、音三元有序统一的表意文字的历史发展过程,完全符合认识论的客观规律性。象形文字具有绘画美的因素,古代中西各民族似乎都有过一段使用象形文字的历史。汉语方块字的象形独具特色,演化至今的形声字历史最长,字数最多。学生认识汉语方块字,同时也是欣赏它的优美造型的过程。在教学中,我尝试了以下方法: 1、描述演变史 在文字教学中,要想充分发掘其中的绘画美的因素, 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找一批比较典型的方块字,描述它们字形 的演变史。告诉学生:现行汉字是从古代汉字演变来的。汉 字的历史悠久,历史上出现过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 楷书,以及草书、行书等形体。 如采字的演变过程就经历了这几个阶段: “采”:甲骨文写成:上面是手,下面是果实,表示用手摘果实,所以“采”的本意就是摘取。采的写法就是由这些写法慢慢发展而来。了解了这些,学生就很容易地记住了采字,并且领悟到:如果把上面的手和下面的木连起来,写成番的上部就错了,因为那可就采不走果子了。 、剖析造字法 在文字教学中,剖析日常用字的造字法,全面介绍与点滴渗透相结合,使学生领略字形结构之美和蕴含的意义。汉字有四种最基本的造字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如:祭字头的字和登字头的字,学生常会写错,单纯的纠正不能起到理想的作用,但向学生介绍其造字法,却受到了很好的效果。祭字由三部分组成,这三部分我们今天看不出它们代表什么了,但在构字之初,它在古文字中是这样写的,代表一块肉,代表手,代表祖先的牌位,祭字就是用手拿着肉去供奉祖先或鬼神。因此,祭的的造字法是会意,其基本意义就是:祭祀。祭字头上有块肉,如果写成登字头就把肉变没了。所以,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把祭字头和登字头区分开。学生了解了这一知识后,觉得很有意思,很快就能触类旁通,提出脍炙人口的炙上面也有块肉,那炙不就是用火烤肉吗?这也是用会意的方法造的字。而和它形近的灸字,上面是个?quot;字,是形声字。学生在运用造字法学习汉字时,不仅记住了字的本身,而且了解了造字缘由及字的本意,还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帮助学生领略汉字之美,感叹我们的祖先的聪明才智, 形近字对比法 即与既在使用中常常被混淆,我们把它们进行 一下对比,这两个字在古文字中是这样写的: (即)(既) 这两个字在古文字里,都和吃饭有关,即的左边是一个装食物的器皿,右边是一个跪着的人,面向食物,正准备进餐。既与即相反,跪坐在食器旁边的人已经把头转了过去,一副吃饱了的模样,像要马上起身走了。所以,即与既给我们展示了两幅不同的画面:即是就食,是接近食物,准备吃还没有吃时的情景。既是吃完了,表示了一个完成的状态。后来,这两个字的意义分别在各自本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凡是接近、靠近的意思,体现一种将要发生或尚未完成的状态,就用即,如:不即不离、立即、一拍即合、一触即发、即景生情、即位、即刻。凡是完、尽、已经的意思,就用既,如:既往不咎、一如既往、既得利益、既然、既来之则安之等。 书法美的陶冶 书法中的基本功-运笔训练,犹如弹琴的指法训练。书写时要掌握笔锋的运转,在纸上表现粗细、连断等技巧。运笔如拉弓如舞剑,有它独到的韵律与情趣,只有勤学苦练的人,才能心领神会。至于书法结构原理的规律,更显示了汉字独特的间架结构之美,给人以匀称、和谐、庄重、整齐之感。 在教学中,我经常在指导学生观察、辨析字形,在书写中进行汉字美的教育。要求学生在正确书写的基础上,还要把字写得好看些。并结合实例告诉学生怎样的字是美的,怎样的字不美。书写汉字时,不仅笔画要美,结构也要美。此外,采用多种的评价方式也是行之有效的 通过学习汉字,学生不仅爱上了汉字,体味到了汉字之美,更从中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灿烂。学生在作文中这样写道: 人类的文字有两大类:一类是拼音文字;另一类就是象形文字。而人类最古老的文字都是象形文字,它一共有三种:一是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的苏美尔人创造的楔形文字;一是古埃及的圣书字;再一个就是中国的汉字了。可是前两种文字,今天已没有什么人懂得,更没有人使用了,它们早已消失在历史的烟尘中。唯有中国的方块汉字,历经了各种外来文化的挑战,发生了种种变化,但是它的生命力却亘古不绝,至今依旧独步世界,成为当今世界上的主要文字之一。我们每一个以汉字为母文的中国人,难道不为此而感到骄傲吗??quot; 我不禁感慨:都说中华民族具有历久不衰的凝聚力,那么,能不能说:这从古至今从没有断裂过的汉字就是这凝聚力的源泉之一呢? 汉字书写,形成了中国的书法艺术,它已成为中国文化中一朵艺术奇葩,为世界的艺术宝库增添了光彩夺目的珍品。 当今,科学家们意外的发现:形、音、意结合的方块汉字特别适用于计算机,是最理想的电脑语言,二十一世纪将是汉字发挥巨大威力的时代。 我不禁为自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