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王建勤2009第一章.ppt_第1页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王建勤2009第一章.ppt_第2页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王建勤2009第一章.ppt_第3页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王建勤2009第一章.ppt_第4页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王建勤2009第一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概述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王建勤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概述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作为独立的研究领域至今已有40多年 40多年来 它逐渐走向成熟 1 从最初学习者语言系统的研究 第二语言学习者自身的研究 及第二语言习得过程和机制的研究 2 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宽 语言学 心理语言学 认知科学及社会语言学 3 从最初理论假设发展成一系列理论模式 语言学模式 心理语言学模式 社会语言学模式 社会与文化模式 2 第一节二语习得研究的基本概念 母语 与 目的语 母语 通常指学习者所属种族 社团使用的语言 因此也称作 本族语 母语通常是儿童出生以后最先接触 习得的语言 母语通常也被称作 第一语言 目的语 一般指学习者正在学习的语言 可以是母语或第一语言 也可以是第二语言 第三语言或第四语言 它强调的是学习者正在学习的任何一种语言 与学习者的语言习得环境无关 3 第一语言 与 第二语言 第一语言 是就语言习得的时间顺序而言的 指儿童幼年最先接触和习得的语言 大多数学习者的母语是他的第一语言 第二语言 Ellis 1994 相对于学习者习得的第一语言之外的任何一种其它语言而言的 第二语言 自然包含第三 第四或更多的其它语言 第二语言 强调的是语言习得的先后顺序 4 习得 与 学习 克拉申 Krashen 1981 1982 习得 指 非正式 的语言获得 informallearning 指在自然状态下 下意识的语言获得 subconsciouslearning 心理学界称为 内隐学习 implicitlearning 获得 隐性语言知识 学习 指 正式 的语言规则学习 formallearning 指有意识的语言知识获得 consciouslearning 心理学界称为 外显学习 explicitknowedge 获得 显性语言知识 5 自然的第二语言习得 与 有指导的第二语言习得 自然的第二语言习得 指以交际的方式获得第二语言 而且语言习得通常是在自然的社会环境下发生的 有指导的第二语言习得 以教学指导的方式获得第二语言 语言习得通常是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发生的 6 第二节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学科性质 它与各学科的关系 它的跨学科特点 7 原则和参数 生成语法的一个基本的观点就是它认识到语言理论的形式和内容与语言习得现象是密切相关的 而原则和参数的观点认为 儿童中的许多语言知识不是学来的 而是人类心智的内在的一部分 这些知识既然根植在人们的心智中 就应该是全人类普遍的东西 按照这样的观点 人类语言的差异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么大 表面上看起来很大的差异 深究起来 其实差异很小 普遍语法关心的是决定每个语言系统基本结构的原则 而参数关心的则是语言结构显示的变异范围 吴雅清 2000 原则与参数 评介 当代语言学 8 9 10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跨学科特点 11 心理语言学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跨学科特点 二语习得研究与语言学 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的交叉和重合构成了三重关系 二语习得研究的语言学视角和认知心理学视角 二语习得研究与心理语言学的交叉是上述四个学科共同研究领域的重合 二语习得研究的夸学科性质是尤其研究对象决定的 学习者的语言系统 习得过程和习得机制 与语言学 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相联系 12 第三节二语习得研究的发端与发展 一 二语习得研究的发端Corder 1967 学习者偏误的意义 Thesignificanceoflearners errors 关于 学习者语言 的系统研究始于Corder Selinker 1972 中介语 Interlanguage 更加明确二语习得研究的对象 学习者的语言系统 提出中介语的理论假设 系统分析了二语学习者语言系统产生的心理过程和机制 60年代的对比分析 无学习者的语言系统明确研究对象 创建理论假说 指明二语习得研究的方向 反应了语言学 乔姆斯基批判行为主义 对二语习得研究的影响 二语教学领域以教学为中心向以学习为中心的转变 80年代 二语习得研究与二语教学研究逐渐分离 13 二 二语习得研究发展的路径 1 20世纪50 60年代二语习得研究与二语教学研究未分离 行为主义心理学 对比分析 占主导 2 70年代二语习得研究成为独立研究领域 偏误分析 中介语 理论假设 关注学习者的语言系统 Dulay Burt 1973 1974 二语习得顺序研究 克拉申 1977 1978 监控模式 Schumann 1978 文化适应模式 3 80年代中期至今 构成跨学科特点语言学视角 乔姆斯基 普遍语法 社会语言学视角 Labov语言变异 Schumann文化适应模式 认知视角 Mclaughlin信息加工模式 联结主义理论 社会文化视角 维果茨基 社会文化学习理论 习得过程是由社会化到学习者个体内在心理机能获得的过程 14 中介语 Selinker 1972在InternationalReviewofAppliedLinguistics 提出 中介语 Interlanguage 提出中介语的产生原因 1 语言转移 2 对第二语言规则过度概括 如 他把那个电影看了 3 语言训练的转移 如 howareyou I malright butquitebusy I mfinetoo Thankyou 4 学习第二语言的策略 5 交际策略 如 我去看他 他抽烟 看电视 提出 石化现象 15 偏误分析 PitCorder提出 偏误分析法 ErrorAnalysis 可以反映中介语所处状态 这改变了人们对学生语言偏误的消极态度 但是它只重视偏误 不可靠 他认为学生习得第二语言的过程是先对第二语言的结构做出假设 然后在语言应用中进行验证 偏误分析可以促进学生 中介语 接近第二语言 这为交际法 communicativeteaching 提供了理论基础 中介语 理论和 偏误分析法 都强调二语习得研究应该研究学生的语言能力 使二语习得研究的目的明确 16 二语习得顺序 70年代 Dulay而关系代词作比较对象的定语从句 如ThepersonwhoMaryistallerthanisMike 在语言中最为罕见 其标记度也最高 英语定语从句的等级序列 主语定语从句 直接宾语定语从句 间接宾语定语从句 介词宾语定语从句 属格定语从句 比较对象定语从句 80年代后 人们不再青睐二语习得顺序 一个重要原因是它只适用于英语 不适用于汉语 而且它孤立看待语素 忽视语法是一套结构性体系 语法习得会受到第一语言的影响 17 克拉申 1977 1978 监控模式 70年代末 Krashen发表文章 对二语习得进行解释性描述 1985 他提出 输入假设理论 theImputHypothesisModel 输入假设imputhypothesis习得 学习假设acquisition learninghypothesis监控假设monitorhypothesis自然顺序假设naturalorderhypothesis情感过滤假设affectivefilterhypothesis 18 输入假设 人类通过吸收可理解的输入信息 comprehensibleimput 来获取语言知识 只要学习者听到有意义的语言信息并设法对其进行理解 就会产生语言习得的效果 Krashen认为听力对语言习得至关重要 认为说没有必要 甚至有害 这与 交际法 背道而驰 习得与学习假设 二语习得中 成年人通过习得或者学习发展二语能力 习得 使用语言进行自然交际 获得潜意识的语言知识 学习 课堂教学环境中对语言规则进行有意识的学习 无法转换成潜意识的习得语言 19 监控假设 通过学习获得的语言知识在头脑中起监控语言的作用 监控时间和程度在不同的语言活动中不同 如 语法填空 辩论 自然顺序假设 Krashen认为对语言规则的习得有一个可以预测的共同顺序 与Dulay Burt同 情感过滤假设 输入的语言信息并不总是被吸收 会受到大脑的 情感过滤 动力 信心 焦虑度 健康 情感过滤关闭 能够充分利用输入的语言信息 Krashen预测在青春期前后 情感过滤作用力会增大 成年人会有更多的情感变化和自我意识 这也是二语习得中成年人区别于儿童的重要因素之一 20 21 Schumann 1978 文化适应模式 美国民族事务局的J W Powell第一次使用到 acculturation 这个词 他在1883年把 文化适应 定义为 来自外文化者对新文化中的行为模仿所导致的心理变化 而现在我们提到的文化适应 一般是来自Redfield Linton和Herskovits在1936年的定义 由个体所组成且具有不同文化的两个群体之间 发生持续的直接的文化接触 导致一方或双方原有文化模式发生变化的现象 与之相对应 已有的文化适应研究主要探讨的就是文化适应过程对这些新到一个文化环境的移民或者暂居者的影响 Schumann的 文化适应模式 认为第二语言学习者语言流利程度取决于他对目的语社团的 社会距离 和 心理距离 因此 第二语言学习者可以处于社会距离或心理距离构成的连续体上的任何一个位置 Schumann 1986 而他认为学习效果以社会因素为主 在社会因素没有其关键作用的情况下 个体的心理因素就起着左右学习效果的作用 22 Mclaughlin信息加工模式 联结主义理论 认知心理学有两种研究取向 信息加工取向 information processingapproach 和联结主义取向 connectionistapproach 信息加工心理学家将人脑看作类似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 而联结主义的研究与神经计算的历史渊源有密切联系 所以可以认为联结主义者采用的是 大脑类比 而信息加工心理学家的则是 计算机类比 根据信息加工理论 语言习得可以放在大脑如何储存获得一般知识的认知框架中研究 而无须将其视为一种有别其他的独特的知识 MacLaughlin的信息加工模式有两个基本观点 第一 该模式视语言习得为一个复杂的认知技能 习得表现为若干个认知阶段 另一观点认为 人是一个有限的信息处理器 环境提供给人的信息量往往超出其处理能力 在某一特定时间人只能从大量的视觉听觉输入中接受处理一部分信息 23 联结主义的认知语言学理论主要是在人脑的神经网络如何处理语言信息 并通过怎样的刺激对语言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具体应用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就是音 形 意之间相互抑制 相互激活的过程 联结主义的平行分布特征认为语言的习得是对语言内部和外部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认知过程 这种认知分布在人体内 个体间 媒介 环境 文化 社会和时间中 联结主义的认知语言学理论把人的大脑比喻成错综复杂的网络 而把以上这些认知分布看成是网络中的各个单元 在语言习得中 大脑网络不断调节各单元间关系 不断改变单元间的联结权值 随着某个或几个单元间的联结的紧密 权值也就相应增高 某一词形的语义特征就在人脑的神经网络中成形 进而学习者就得到某个词语相应的音 形 意的习得 邢红兵在 基于联结主义理论的第二语言词汇习得研究框架 以汉字部首 刂 为例对浮现特征作了说明 指出 刂 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该部件构字时总是在右边 而我们获得这个特征是需要对一定数量的由 刂 构成的汉字的学习才能获得的 这个积累的过程就是 特征浮现 的过程 24 三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 始于80年代初 1984鲁健骥在 中介语理论与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语音偏误分析 将 偏误 与 中介语 引入对外汉语教学领域 经历了三个阶段 国内与与海外80年代的汉语习得研究 汉外教学界没有足够重视汉语习得研究偏误分析多为分散的报告 语音 词汇 语法及阅读理解 外国人学汉语病句分析 佟惠君 1986 较全面系统的汉语偏误分析 90年代 高度重视 偏误分析 中介语 习得过程研究 偏误分析成果丰富 多为语法偏误分析 为汉语教学参考 非系统考察习得过程 汉语的语音 词汇 语法 语用 话语分析 外国人学汉语语法偏误分析 李大忠 1996 中介语理论拓宽汉语习得研究理论视野 汉语习得研究成为独立领域形成汉语习得过程研究 如 了 汉语否定结构 汉语声调等的习得研究 25 90年代后的汉语习得研究 汉语习得研究大发展语言系统研究 偏误分析 中介语 涉及所有层面 理论开阔 与语料库和实证法结合 习得过程研究 新进展 语音 词汇 以理论为导向 基于实验研究关于学习者本身的研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