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海南大学海洋学院制药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大纲二O O五年生物化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文):生物化学课程名称(英文): Biochemistry课程编号: 08083201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要求:必修课课程属性:独立设课应开学期: 第3学期适用专业: 制药工程先修课程: 有机化学学 时: 68,其中实验18学时学 分: 4编写人: 苏雪丽 编写日期:2005年7月10日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生物化学是制药工程专业必修的一门主干专业基础课。它以化学手段,从分子水平研究生物的基本组成和结构,研究生命活动的本质及基本规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掌握生物大分子(蛋白质、酶、核酸、糖、脂)的结构、性质和功能,生物大分子的生物合成;对遗传信息的储存、传递的基本过程有比较清楚的了解;对各种营养物质(蛋白质、糖、脂类、维生素、无机盐等)的新陈代谢过程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对基因调控过程有比较清楚的了解。这些内容是当今生物化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同时也是学习制药工程专业其它课程的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与内容1、理论教学的基本内容1) 蛋白质化学了解氨基酸的分类、结构和一些重要的化学反应以及一些分析方法,要注意氨基酸是个具有两性性质的分子,弄清楚氨基酸的pK值,以及会求pI。掌握肽键、蛋白质一级结构概念,蛋白质分离纯化的各种方法,几种主要蛋白酶的作用部位和蛋白质氨基酸序列确定的方法。掌握-螺旋、-折叠和胶原的结构特征,二级、三级和四级结构概念,维持蛋白质空间结构的主要作用力。 熟悉肌红蛋白和血红蛋白结构特征以及它们的氧饱和曲线和镰刀型细胞贫血病的起因。2)核酸化学能画出主要的嘌呤、嘧啶、核苷、核苷酸的结构。了解DNA和RNA在组成、结构和功能上的差异。 掌握DNA双螺旋模型的要点,以及模型在生物学上的意义。 弄清楚DNA超螺旋形成过程和特点。 了解几种类型RNA结构特征。 了解核酸变性和复性时反映在光谱学上的变化,以及核酸杂化原理。3)糖类的结构与功能了解葡萄糖的链状和环状结构是如何通过实验确定的,葡萄糖的分子构象。 能画出主要的单糖葡萄糖、果糖、核糖、脱氧核糖,以及一些双糖,如麦芽糖、蔗糖、乳糖等糖分子的结构。 了解糖有哪些重要的理化性质。 了解几种常见的多糖和粘多糖分子结构的异同。 4)脂类与生物膜了解天然脂肪酸的结构和特点。 掌握几种重要磷脂的结构、特性和生理作用。能描述生物膜的组成形式,了解膜流动镶嵌模型的要点。5)酶了解酶的分类和命名,酶与一般催化剂的异同。 掌握一些概念:活化能、活性中心、反应初速度、比活性、Km、酶原、别构酶、同功酶、竞争性抑制,非竞争性抑制、最适pH等。 了解米式方程的推导过程和假设的前提条件。 了解影响酶促反应的各种因素。6)维生素与辅酶了解和掌握一些主要的水溶性维生素的名称、结构、生理作用和它们的辅酶形式。了解4种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D、E、K)的生理作用。7)新陈代谢与生物氧化了解代谢的全貌。糖、脂、蛋白质共同的代谢中枢途径。 熟悉标准自由能变化、氧化还原电位的概念,以及G的计算。8)糖代谢了解戊糖磷酸途径的生物学意义。 了解糖代谢的次要途径-葡萄糖醛酸途径。 了解酵解和糖异生途径是有分有合的。9)脂类代谢重点掌握脂肪酸氧化过程,参与反应的酶、辅基和辅酶。会计算饱和、不饱和脂肪酸经氧化,柠檬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彻底氧化为CO2和水所产生的能量 。了解酮体生成的部位、生成过程及危害。 了解脂肪酸合成的过程以及与脂肪酸分解过程的主要差别。 了解甘油磷脂以及胆固醇生物合成的基本途径。10)蛋白质和氨基酸代谢掌握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过程。掌握一些主要的概念:转氨作用,氧化脱氨,鸟氨酸循环,生酮和生糖氨基酸。 熟悉鸟氨酸循环发生的部位,循环中的各步酶促反应,尿素氮的来源。 了解氨基酸碳骨架的氧化途径,特别是与代谢中心途径(酵解和柠檬酸循环)的关系,以及一些氨基酸代谢中酶的缺损引起的遗传病。 了解非必需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合成的基本过程。11)核苷酸代谢熟悉嘌呤环和嘧啶环上各个原子的来源。了解嘌呤核苷酸和嘧啶核苷酸从头合成的过程以及最初产物。二者合成途径的差异。 了解核苷酸补救合成途径的重要意义。 了解核苷酸降解的过程和终产物,尿酸堆积引起的疾病和治疗方法。12)核酸的生物合成掌握中心法则。熟悉DNA的生物合成(包括DNA的复制、反转录),了解辐射对DNA的损伤和修复作用。熟悉RNA的生物合成(包括转录、RNA的复制),了解多核苷酸磷酸化酶的作用。13)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密码,反密码,氨基酸活化,“摆动”学说。 了解tRNA分子在蛋白质合成中的作用。 了解多肽合成的三个过程,以及一些抗生素和毒素对合成的抑制作用。14)基因调控了解操纵子学说内容。弄清楚三种类型的操纵子的转录调控。2、本课程应达到的基本要求通过生物化学的学习,学生应该达到以下要求:1)对蛋白质、核酸、酶、糖的结构与功能有全面清楚的了解。2)对脂类、维生素在人体内的重要作用有较为清楚的认识。3)全面掌握三大代谢的进程与特点。4)掌握几种常见的检测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原理和方法,以及米氏常数的测定方法,初步掌握核酸的提取和鉴定的方法。三、学时分配制药工程专业的生物化学课时安排68学时。其中理论教学安排50学时,实验课安排18学时。理论教学各有关内容学时分配如下: 生物化学理论教学内容学时分配表序 号内 容学 时1蛋白质化学62核酸化学63糖类的结构与功能34脂类与生物膜35酶56维生素与辅酶27新陈代谢与生物氧化28糖代谢69脂类代谢410蛋白质与氨基酸代谢211核苷酸代谢212核酸的生物合成313蛋白质的生物合成414基因调控2合 计50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说明1.课堂讲课; 2. 课堂讨论; 3. 课后练习; 4. 实验; 5. 考试教学方式采用多媒体教学。五教材与主要参考文献1、 教材王镜岩主编,生物化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主要参考书沈同等主编,生物化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罗纪盛等合编,生物化学简明教程(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王积涛等合编,有机化学(第二版),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张丰德 王秀玲合编,现代生物学技术(第二版),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刘晓薇主编,实验化学基础,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年。审核人: 朱伟 批准人:周永灿微生物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微生物学 课程名称(英文):Microbiology课程编号:08083202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要求:必修课课程属性:独立设课应开学期:第4学期适用专业:制药工程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普通生物学学 时:51,其中实验课18学时 学 分:3编写人: 陈正山 编写日期:2004年9月20日一、课程简介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类群、鉴定以及微生物的生命活动、生态及致病机理等的理论和方法。它与工农业生产及医疗卫生事业密切相关,尤其与制药工业密切相关。本课程是制药工程专业的主要课程,属必修课。其基本任务是学习和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其技术原理,掌握其研究方法和实验操作技术,并懂得如何应用这些知识去解决工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同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二、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1、理论教学的基本内容1)绪论微生物与微生物学的概念,微生物的主要特征,主要类群,微生物与人类生产活动的关系,微生物学的发展及其今后的任务。教学重点:从微生物的特征及类群,了解微生物学及其发展与人类生产活动的密切关系。2)原核微生物原核生物的形态及其细胞结构细菌的繁殖及菌落特征放线菌及其它原核生物细菌分类3)真核微生物霉菌和酵母菌a、霉菌形态大小、菌落特征、繁殖及其生活史、常见类群b、酵母菌教学重点:(1) 掌握霉菌与细菌的差别(2) 繁殖方式中孢子繁殖的特点及典型的生活史(3) 工农业生产中常见的真菌类群(4) 掌握酵母的生理特性及其在工农业生产上的应用(5) 如何利用有益菌和对有害菌的防治 4)非细胞生物病毒a、病毒的发现及其特征和形态结构b、病毒的分类c、病毒的繁殖方式d、噬菌体的生理特性教学重点:从病毒的形态结构了解其致病机理及研究它的特殊方法5)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a、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及营养需要b、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基的制做原则及要求教学重点:(1)根据微生物的营养类型确定培养基的成分(2)掌握微生物的分离纯化方法及各种培养基的制做原则6)微生物的生长及控制a、微生物的一步生长曲线及培养b、各种理化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c、抗生素对微生物的作用机理,微生物的抗药性7)微生物的遗传变异a、生命遗传的本质核酸b、基因突变c、基因重组d、基因工程e、菌种的衰退与复壮教学重点:(1)通过三个经典实验了解生命遗传的本质(2)了解变异的两个途径(3)基因工程的原理(4)掌握菌种保藏原理8)微生物的生态a、微生物的分布b、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c、微生物与生物环境的关系教学重点:(1)了解微生物的类群及分布(2)了解微生物在大自然物质循环中的重要作用(3)了解微生物的概念,树立微生物生态观三、学时分配理 论 内 容学 时1)绪论(1)2)原核生物(8)a、原核生物的形态及细胞结构2b、细菌的繁殖及菌落特征2c、放线菌及其它原核生物2d、细菌分类23)真核微生物霉菌和酵母菌(4)a、霉菌2b、酵母菌24)非细胞生物病毒(4)a、病毒的发现及其特征和形态结构1b、病毒的分类1c、病毒的繁殖方式1d、噬菌体的生理特性15)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2)a、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及营养需要1b、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基的制做原则及要求16)微生物的生长及控制(5)a、微生物的一步生长曲线及培养2b、各种理化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2c、抗生素对微生物的作用机理,微生物的抗药性17)微生物的遗传变异(5)a、生命遗传的本质核酸1b、基因突变1c、基因重组1d、基因工程1e、菌种的衰退与复壮18)微生物的生态(4)a、微生物的分布及水中微生物2b、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1c、微生物与生物环境的关系1合 计33四、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标准本课程为非独立设置课程,采用闭卷考试方式,结合平时考核及实验分数,综合评定期末成绩。其中平时考核占10,实验成绩占20,考试成绩占70%。五、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课堂讲课多媒体课堂讨论课后论文课后练习考试实验六、采用教材与主要参考书教材:周德庆主编,微生物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主要参考书:武汉大学和复旦大学合编,微生物学,高教出版社 (德)施莱杰编,普通微生物学 审核人: 朱伟 批准人:周永灿普通生物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普通生物学课程名称(英文):General Biology课程编号:08083204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要求:必修课课程属性:独立设课应开学期:第1学期适用专业:制药工程先修课程:学 时:51,其中实验12学时学 分:3编写人: 刘富平 编写日期:2004年12月10日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自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着重介绍生命科学的普通规律,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及其发展趋势。是研究生物体的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当前,人们认识到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是人类维护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前提,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过度开发和利用,使环境遭受严重的破坏。造成这些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根本原因恰恰是人类自身。因此也向生物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必须提高人类的生物学素质,保护大自然,维持生态平衡。二、课程主要内容本课程的教学主要内容包括:生命的基本特征、生命的起源、细胞学基础、遗传与变异、生物的进化、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生物与环境等。第一章 绪论 基本要求:掌握生物圈的概念、生命的基本特征;熟悉学习生命科学的基本方法;了解生命的起源。本章难点:生命的起源。1.1生物圈1.2生命的本质1.3生命的起源1.4关于生命本质的一些理论1.5学习生命科学的方法第二章 细胞基本要求:掌握细胞学说的内容、细胞内膜系统、线粒体与叶绿体、细胞核,掌握高尔基体的小泡转运模型、细胞周期与细胞分裂;熟悉细胞的基本概念、细胞的一般结构、细胞的生命物质、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了解光合作用、细胞骨架。本章难点:信号肽假说、化学渗透假说、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减数分裂。2.1细胞的概念及其结构2.1.1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2.1.2细胞的基本概念2.1.3细胞的基本特征2.1.4细胞的大小和形态2.1.5细胞的一般结构2.1.6生物膜2.2细胞的生命物质2.2.1元素组成 2.2.2分子组成2.3细胞质基质与内膜系统2.3.1内质网2.3.2高尔基体2.3.3溶酶体2.3.4液泡2.3.5微体2.4线粒体与叶绿体 2.4.1线粒体 2.4.2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 2.4.3叶绿体 2.4.4光合作用2.5细胞核2.6细胞的繁殖与衰亡 2.6.1细胞周期 2.6.2细胞分裂2.7细胞骨架 2.7.1微管 2.7.2微丝 2.7.3中间纤维第三章 遗传与变异基本要求:掌握经典遗传学三大定律、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拓展;熟悉遗传与优生;了解基因工程。本章难点: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拓展3.1 经典遗传学三大定律3.2 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拓展3.3 遗传与优生3.4 基因与基因工程第四章 生物的进化基本要求:掌握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现代达尔文主义;熟悉进化的证据、拉马克学说;了解物种形成的条件、物种形成的方式,人类进化的趋势。本章难点:哈迪-温伯格定律、基因频率的变化。4.1进化的证据4.1.1古生物学的证据4.1.2比较解剖学的证据4.1.3胚胎学证据4.1.4分子生物学的证据4.2生物进化的理论4.2.1 拉马克学说4.2.2达尔文和他的进化论4.2.3进化思想的发展4.3物种的形成4.3.1物种形成的条件4.3.2物种形成的方式4.3.3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第五章 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基本要求:掌握物种命名法规,掌握病毒的结构和繁殖、细菌的基本形态;熟悉几种常见的真菌、各类植物及动物的主要特征;了解生物分类的发展、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其保护。本章难点:各类植物及动物的主要特征。5.1生物分类概述 5.1.1生物分类的发展5.1.2分类的等级5.1.3物种命名法规5.1.4生物分界5.2生物的类群5.2.1病毒5.2.2原核生物界5.2.3真菌界5.2.4植物界5.2.5动物界5.3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5.3.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5.3.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5.3.3生物多样的保护第六章 生物与环境基本要求: 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组成成分;熟悉生态系统的功能及平衡;了解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6.1生态系统 6.1.1生态系统的概念6.1.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6.1.3生态系统的功能6.1.4生态系统的平衡6.2人与环境 6.2.1人口问题 6.2.2环境问题 6.2.3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三、学时分配理论教学内 容学 时一、绪论二、细胞三、遗传与变异四、生物的进化五、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六、生物与环境3166662合 计39四、教学方法 理论课程的教学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在课堂讲授过程中采用课堂提问、教学录象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讲授生物学,应该以辩证观点去分析有关内容,特别是有机体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的关系,生物的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的关系,生物与环境间的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关系。既要注意到形态建成,又要注意到生理功能的变化;既要注意到种的稳定性,又要注意到种的变异性;既要注意到系统理论,又要结合生产实际。要善于应用观察、比较和实验的研究方法,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掌握分析问题的本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五、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一) 教材 普通生物学顾德兴主编(二)主要参考书目1. Concepts in Biology(Tenth Edition)Eldon D .Enger Frederick C.Ross2.生命科学通论 陈阅增主编 3.现代生物学概论 戴尧仁主编 4. 现代生物学胡玉佳主编5. 生命科学导论张惟杰主编审核人: 朱伟 批准人:周永灿药物化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药物化学课程名称(英文):Pharmaceutical Chemistry课程编号:08083305课程类别:专业课课程要求:限定选修课程属性:独立设课开设学期:第5学期 适用专业:制药工程先修课程:有机化学, 无机及分析化学, 生物化学学 时:68学时,其中实验课18学时学 分:4编写人: 王世范 编写日期:2005年7月10日一、课程性质和任务药物化学是一门用辨证的观点和现代科学方法研究化学药物的结构、理化性质、制备原理、构效关系、生物效应以及寻找新药的基本途径的科学。它是一门专业课,是制药专业的一门限定选修课。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各类药物发展过程,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化学稳定性、药物在体内作用的化学原理及体内代谢过程、药物的化学合成,新药开发的途径和方法。并能运用药物化学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二、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第一章 绪论1.了解药物化学研究的内容和任务。2.熟悉药物化学发展的过程。第二章 化学结构与药理活性1. 掌握分配系数P、解离度的概念及其对药物到达作用部位的影响。2. 掌握结构特异性药物和结构非特异性药物、药效团、生物电子等排等概念;药物受体相互作用的类型。3. 认识定量构效关系。4. 了解药物作用的靶和机理、立体因素对药理活性的影响。第三章 化学结构与药物代谢1.掌握第一相生物转化、第二相生物转化的主要类型。2.熟悉药物代谢的酶。3.了解药物代谢在药物研究中的作用。第四章 新药研究概论1. 掌握先导物、前药、软药、挛药等概念。2. 掌握先导物产生的途径、前药设计的目的。3. 熟悉先导物优化的一般方法。 第五章 镇静催眠药、抗癫痫药和抗精神失常药1.掌握苯二氮杂卓类药物构效关系、理化通性、合成方法,熟悉体内代谢,了解作用机制。2.掌握巴比妥类药物的构效关系、理化通性、一般合成方法及苯巴比妥的合成,熟悉体内代谢。3.了解醛类、氨基甲酸酯类、喹唑酮类、吡咯酮类、咪唑并吡啶类镇静催眠药。4.掌握乙内酰脲类脂肪羧酸类抗癫痫药,熟悉巴比妥类、苯二氮卓类及其他类。5.掌握吩噻嗪类、丁酰苯类抗精神病药,熟悉噻吨类,了解其他类。6.掌握抗抑郁药的分类及各类的典型代表。7.了解抗焦虑药。第六章 麻醉药本章由学生自学。第七章 镇痛药1. 掌握合成镇痛药的结构类型及各类代表药。2. 熟悉阿片受体拮抗剂和拮抗性镇痛药、内源性阿片样肽类。3. 熟悉阿片样镇痛药的结构-活性关系,了解阿片受体模型。4. 掌握临床常用药盐酸吗啡、磷酸可待因、盐酸哌替啶、枸橼酸芬太尼,熟悉盐酸美沙酮、酒石酸左啡诺、喷他佐辛、盐酸丁丙诺啡。第八章 抗帕金森氏病药本章由学生自学。第九章 胆碱受体激动剂,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和胆碱受体拮抗剂 1.了解胆碱受体激动剂和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2.了解胆碱受体拮抗剂第十章 肾上腺素能药物1.掌握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盐酸普萘洛尔,熟悉硫酸沙丁胺醇。2.了解肾上腺素能激动剂构效关系、稳定性。3.了解受体阻断剂的构效关系。4.掌握抗肾上腺素药的类型及重点药物。第十一章 心血管药物1.掌握强心药的类型及各类代表药物,强心苷类的结构特征及构效关系。熟悉地高辛、米力农。2.掌握抗心绞痛药的分类及各类作用机理。3.了解二氢吡啶类的构效关系,熟悉芳烷基胺类苯并硫氮杂卓类钙拮抗剂。4.熟悉硝苯地平,熟悉尼卡地平、维拉帕米。5.掌握抗心律失常药的类型,熟悉普鲁卡因胺,熟悉奎尼丁。6.了解抗高血压药的类型及作用机理。7.熟悉利舍平、可乐定、甲基多巴,熟悉肼屈嗪、卡托普利、雷米普利。8.掌握降血脂药的分类,了解苯氧乙酸酯类药的构效关系。9.熟悉氯贝丁酯、辛伐他汀,熟悉吉非贝齐、戊四烟酯。第十二章 中枢兴奋药和利尿药本章由学生自学。第十三章 非甾体抗炎药1. 熟悉非甾体抗炎药的作用机制。2. 熟悉解热镇痛药扑热息痛、抗炎药乙酰水杨酸、布洛芬、吡罗昔康,熟悉羟布宗、吲哚美辛。3. 了解芳基丙酸类抗炎药的构效关系。4. 熟悉乙酰水杨酸、扑热息痛、保泰松、舒林酸、布洛芬、吡罗昔康的代谢。5. 熟悉痛风药秋水仙碱、丙磺舒、别嘌醇,熟悉磺吡酮。第十四章 抗过敏药和抗溃疡药1. 掌握H1受体拮抗剂的分类,构效关系。2. 掌握扑尔敏、赛庚啶、阿司咪唑,熟悉西替利嗪、苯海拉明、富马酸酮替芬。3. 熟悉西咪替丁的药物设计,熟悉H2受体拮抗剂的构效关系。4. 熟悉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奥美拉唑,熟悉前列腺素类。第十五章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性激素1.掌握甾类化学结构、分类和命名。2.熟悉各类药物的构效关系,作用机理。3.熟悉氢化可的松、甲睾酮、炔雌醇、缺诺孕酮,熟悉地塞米松、己烯雌酚、炔诺酮、米非司酮。4.了解各类药物临床应用和副作用,了解避孕药。第十六章 甲状腺激素、抗甲状腺药和降血糖药本章由学生自学。第十七章 抗肿瘤药1. 掌握烷化剂的结构类型、作用机理及载体选择的原理。2.掌握抗代谢抗肿瘤药物的类型及典型药物。3.熟悉氮甲、环磷酰胺、卡氮芥、5-氟尿嘧啶、阿糖胞苷、磺巯嘌呤钠。4.熟悉金属铂络合物、作用于DNA拓扑异构酶的药物、抗有丝分裂的药物、抗肿瘤药物的新靶点。第十八章 抗病毒药和抗艾滋病药1.掌握金刚烷胺、碘苷、阿昔洛韦、利巴韦林等抗病毒药。2.熟悉影响核糖体翻译的药物。3.掌握齐夫拉定、奈韦拉平。4.熟悉蛋白酶抑制剂。第十九章 抗寄生虫药 本章由学生自学。 第二十章 抗菌药和抗真菌药1.掌握磺胺类药物的构效关系、作用机理。2.熟悉磺胺嘧啶、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3.认识喹诺酮类药物的化学结构与抗菌活性的关系。4.熟悉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左氟沙星。5.熟悉氯化小檗碱、呋喃妥因。6.熟悉抗结核药异烟肼、盐酸乙胺丁醇、利福平。7.掌握抗真菌药的类型及各类重点药物。 第二十一章 抗生素1.掌握抗生素的定义,了解抗生素的微生物合成。1.认识-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结构特点和化学结构母核。2.熟悉-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机理。4.掌握青霉素的化学性质及特点,各类半合成青霉素的典型代表及特点,半合成青霉素的一般合成方法,认识构效关系。5.掌握头孢菌素类化学结构特点,构效关系,合成。6.熟悉-内酰胺酶抑制剂及其复合制剂。7.掌握四环素类的化学性质,认识构效关系,了解多西环素的合成。8.熟悉链霉素,熟悉卡那霉素及其衍生物,了解庆大霉素C及其衍生物、新霉素及其衍生物。10.熟悉氯霉素,了解多肽类、林可霉素及其衍生物。第二十二章 维生素本章由学生自学三、学时分配理 论 内 容学 时第一章 绪论 2第二章 化学结构与药理活性2第三章 化学结构与药物代谢4第四章 新药研究概论4第五章 镇静催眠药、抗癫痫药和抗精神失常药 4第六章 麻醉药(本章由学生自学)0第七章 镇痛药 4第八章 抗帕金森氏病药(本章由学生自学)0第九章 胆碱受体激动剂,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和胆碱受体拮抗剂4第十章 肾上腺素能药物4第十一章 心血管药物4第十二章 中枢兴奋药和利尿药(本章由学生自学) 0第十三章 非甾体抗炎药4第十四章 抗过敏药和抗溃疡药 (本章由学生自学)0第十五章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性激素 4第十六章 甲状腺激素、抗甲状腺药和降血糖药(本章由学生自学)0第十七章 抗肿瘤药 4第十八章 抗病毒药和抗艾滋病药2第十九章 抗寄生虫药(本章由学生自学)0第二十章 抗菌药和抗真菌药 2第二十一章 抗生素2第二十二章 维生素(本章由学生自学)0合 计50四、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1、 课堂讲课; 2. 课堂讨论; 3. 课后练习; 4. 实验; 5. 考试五、采用教材与主要参考书1、 药物化学教育出版社 仉文升 李安良主编2、 主要参考书:药物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李正华主编审核人: 朱伟 批准人:周永灿化 工 原 理教 学 大 纲课程名称:化工原理 课程名称(英文):Unit Operation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课程编号:08083206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要求:必修课课程属性:独立设课开设学期:第5学期适用专业:制药工程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大学物理学 时:68学时,其中实验课18学时学 分:4编写人:张德拉 编写日期:2005年1月25日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化工原理(Unit Operation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课程是制药工程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属工程学科,具有工程性和应用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化工制药过程流体力学、传热学及传质过程等单元操作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规律;掌握分析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 本课程紧密结合制药工程专业特点,围绕单元操作原理和应用为主题,以动量传递、热量传递、质量传递过程为基础,系统介绍流体输送、沉降与过滤、传热、蒸馏、吸收及干燥等各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基本计算方法、工程应用,从而使学生能清楚地掌握各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及基本计算方法,树立工程观念。 二、课程的内容和要求 1、 论教学基本内容 (1)绪论 化工原理课程的性质、研究对象、任务与基本内容;本课程的特点及学习方法;因次、单位制和单位换算;物料衡算与能量衡算。 (2) 流体流动 1流体性质及作用在流体上的力连续介质的概念;流体的密度;流体的可压缩与不可压缩;流体的粘度与牛顿粘性定律;牛顿型流体和非牛顿型流体;作用于流体上的体积力和表面力;理想流体和实际流体。 2流体静力学 流体的静压强及特性;压强表示方法;等压面概念;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的应用-压强、压差的测定、液封高度计算等。 3流体动力学 流体的流量和流速;定态与非定态流动;流体流动的物料平衡-连续性方程式;流体流动的能量平衡-柏努利方程式;柏努利方程式的能量意义及应用。 4流体在管内的流动阻力 流体流动类型-层流和湍流;流动类型的判据-雷诺准数;边界层的概念;流体在圆形直管内的流动阻力通式;层流时的速度分布与摩擦系数;湍流时的速度分布与摩擦系数;因次分析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非圆形管内的流动阻力;局部阻力计算的当量长度法和阻力系数法;减少局部阻力的措施。 5管路计算 简单管路的设计型和操作型计算;复杂管路-分支管路和并联路的特点及计算。 6流量测量 测速管、孔板流量计、文秋里流量计、转子流量计等。 (3)非均相物系的分离 1重力沉降球形颗粒自由沉降速度方程式;颗粒沉降阻力系数与雷诺数的关系式和关系曲线;不同流动类型下的沉降速度方程式;非球形颗粒的沉降速度;沉降速度的应用;降尘室的生产能力;沉聚过程;沉降槽的构造、操作与计算。 2离心沉降 离心力作用下的沉降速度; 3过滤 过滤操作的基本概念;过滤基本方程式;恒压过滤;恒速过滤与先恒压后恒速的过滤;过滤常数的测定;过滤设备的结构、操作过程及生产能力的计算。 (4)传热 1概述传热在石油加工及化工工业上的应用;传热的基本方程式。 2热传导 热传导的基本概念;傅立叶定律;导热系数;平壁的热传导;圆筒壁的热传导;接触热阻;保温层临界直径。 3对流传热 对流传热分析;对流传热速率方程式-牛顿冷却定律;热边界层;对流传热系数及影响因素;因次分析方法;对流传热系数的准数关联式-无相变时的对流传热系数、有相变时的对流传热系数及传热过程的影响因素。 4传热计算 能量衡算;总传热速率方程式;平均传热温差的计算;总传热系数的计算;传热单元数法;传热过程操作型问题分析与计算。 5辐射传热 热辐射基本概念和定律;两固体间的辐射传热速率方程式;对流和辐射的联合传热。 6强化传热过程的途径。 (5)蒸馏 1概述 蒸馏操作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蒸馏过程的依据和分类。 2双组分溶液的汽液平衡 拉乌尔定律和相律;理想溶液和非理想溶液;双组分理想溶液汽液平衡相图-t-x-y图和x-y图;泡点方程和露点方程;挥发度和相对挥发度;以相对挥发度表示的相平衡方程式。 3精馏原理 平衡汽化和平衡冷凝过程;多次部分汽化和多次部分冷凝;精馏塔和精馏操作流程;精馏段和回流的作用;提馏段和再沸器的作用。 4双组分连续精馏塔的计算 理论板的概念及衡摩尔流假定;全塔物料衡算;精馏段和提馏段的物料衡算-操作线方程的推导;进料热状况的影响-进料段的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q线方程式及不同进料状态下q线的特征;理论塔板数的计算方法-逐板计算法和图解法;回流比的确定及其对理论板数的影响-全回流和最少理论板数、最少回流比、适宜回流比;简捷法求理论板数;直接蒸汽加热和多侧线精馏塔的计算;冷凝器和再沸器的热量衡算;全塔效率与单板效率;塔高和塔径计算;精馏塔操作型问题的分析方法与计算。 5间歇精馏 回流比恒定时的间歇精馏;馏出液组成恒定时的间歇精馏。 6多组分精馏 多组分精馏流程;多组分体系的相平衡;泡点、露点和平衡汽化计算;关键组分概念;塔顶、塔底产品组成的确定-清晰分割和非清晰分割;最少回流比的确定;理论板数的计算-简捷法和逐板计算法。 (6) 吸收 1概述吸收操作的依据、分类和流程; 2吸收过程的相平衡 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亨利定律;相平衡曲线;吸收剂的选择。 3传质机理与吸收速率 分子扩散与菲克定律;气相中的稳定分子扩散-等分子反向扩散和一组分通过另一停滞组分的扩散;液相中的稳定分子扩散;扩散系数;对流传质;两相间的传质机理-双膜理论、溶质渗透理论和表面更新理论;吸收速率方程式-气膜吸收速率方程式、液膜吸收速率方程式、界面浓度、总吸收系数及相应的吸收速率方程式;气膜阻力和液膜阻力;吸收过程的气相控制和液相控制。 4吸收塔的计算 填料吸收塔的物料衡算和操作线方程式;吸收剂进口浓度和最高允许浓度;最小液气比;操作液气比和吸收剂用量的确定;填料层高度的计算方法-传质单元、传质单元高度和传质单元数的计算;吸收操作型问题的分析方法与计算;板式吸收塔理论板数的计算。 5吸收系数 吸收系数的测定方法;吸收系数的经验公式和准数关联式。 6脱吸及其它条件下的吸收 脱吸过程操作线与平衡线的关系;脱吸计算。 (7) 萃取 1概述 萃取分离的依据、原理;萃取与蒸馏的比较;萃取过程;萃取操作在工业上的应用。 2萃取过程的相平衡 三元体系的液-液相平衡及三角形相图;三角形相图中液-液相平衡关系的表示方法;萃取过程在三角形相图上的表示;萃取剂的选择。 3萃取过程的计算 单级萃取过程的计算;多级错流接触萃取的计算;多级逆流萃取的计算。 (8)干燥 1概述除湿方法介绍;干燥过程的分类;干燥过程进行的条件。 2空气的性能及湿度图湿空气的性质;湿空气的H-I图及其应用。 3干燥过程的计算 干燥过程的物料平衡;干燥过程的热量平衡;空气通过干燥器时的状态变化。 4固体物料的干燥 物料中的水分;恒定干燥条件下的干燥速率和干燥时间;变动干燥条件下的干燥时间。 2课程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1) 掌握化工制药过程流体力学、传热学及传质过程等单元操作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规律; (2) 掌握分析计算方法,具备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 (3) 具备查阅化工手册的能力。 三、学时分配内 容 学 时 第一章 绪论 2第二章 流体流动 10第三章 非均相物系分离 4第四章 传热 9第五章 蒸馏 9第六章 吸收 8第七章 萃取 4第八章 干燥 4 合 计 50审核人: 朱伟 批准人:周永灿分子生物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分子生物学课程名称(英文):Molecular Biology课程编号:08083207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要求:必修课课程属性:独立设课开设学期:第4学期适用专业:制药工程先修课程:生物化学学 时:68学时,其中实验18学时学 分:4编写人: 朱伟 编写日期:2005年5月10日一、课程性质和任务分子生物学是制药工程专业的主要课程,属于必修课。分子生物学是研究核酸、蛋白质等所有生物大分子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其重要性、规律性和相互关系的科学,是人类从分子水平上真正揭开生物世界的奥秘,由被动地适应自然界转向主动地改造和重组自然界的基础学科。二十一世纪是以分子生物学为代表的生命科学的世纪,分子生物学已成为生命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其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已渗透到生物学的各个领域并促进了一批新学科的兴起和发展。以分子生物学为基础的基因克隆重组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分子生物学在现代生物学教育体系中已经成为一门不可或缺的课程。 二、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本课程通过理论课的教学,要做到熟知核酸的基本生物化学特性,熟知生物信息的储存与表达过程,掌握DNA、RNA和蛋白质的基本代谢过程,特别是基因的一般结构与生物功能,基因活性的修饰与调节,掌握分子克隆与DNA重组的基本技术与原理,了解现代分子生物学基本研究方法,了解基因治疗与基因组学的新成果,新进展。第一章 绪 论 教学目的: 掌握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概念与研究内容;了解分子生物学发展简史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和发展趋势;掌握对分子生物学发展有密切关系的的关键事件;了解分子生物学的一些分支学科;掌握分子生物学、DNA重组技术、基因组、结构基因组学、功能基因组与生物信息学等相关概念。 教学内容: 分子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及研究内容;引言:创世说与进化论、细胞学说、经典生物化学和遗传学、DNA发现;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简史;分子生物学研究内容:DNA重组技术、基因表达调控、结构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功能基因组、生物信息学;分子生物学展望。第二章 染色体与DNA 教学目的: 熟练掌握染色体与DNA的基本概念;熟悉DNA的一级结构、高级结构与DNA复制;掌握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DNA的复制特点; 掌握DNA修复的方式;了解DNA的转座 。 教学内容: 染色体与DNA的基本概念;DNA的结构;DNA的复制:半保留复制、半不连续复制;原核和真核生物DNA的复制特点;DNA修复:切除修复;DNA转座:转座子。第三章 生物信息的传递(上)-从DNA到RNA 教学目的: 初步了解RNA的转录;了解转录与DNA复制的区别;熟悉原核生物及真核细胞RNA聚合酶的组成及特点;熟练掌握启动子与增强子的概念并了解转录过程;熟悉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mRNA的特征;了解内含子的剪接、编辑与化学修饰。 教学内容: RNA的转录:核心酶、封闭复合物、开放复合物;启动子与转录起始:转录单元、Pribnow区、Hogness区、上升突变、下降突变、增强子、UPE/UAS;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mRNA的特征比较;终止与抗终止:依赖于因子的终止子与不依赖于因子的终止子、茎-环结构;内含子的剪接、编辑与化学修饰:RNA的剪接、RNA编辑。 第四章 生物信息的传递(下)-从mRNA到蛋白质 教学目的:了解mRNA到蛋白质的发生过程;掌握tRNA的结构、种类与功能;掌握蛋白质运转机制 教学内容: 遗传密码; tRNA:起始tRNA和延伸tRNA、同工tRNA、校正tRNA; 核糖体;蛋白质合成的生物学机制;蛋白质运转机制。第五章 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 教学目的:了解重组DNA技术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掌握基因操作的主要技术原理;熟练掌握分子克隆技术; 教学内容:重组DNA技术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DNA操作技术:凝胶电泳、分子杂交、细菌转化、核苷酸测序、基因扩增、PCR技术、顺式调控元件与反式作用因子、凝胶阻滞试验、Dnase I足迹试验;基因克隆的主要载体系统:质粒DNA分离、噬菌体载体、Cosmid载体、兰白斑筛选;基因的分子与鉴定:差式杂交和扣除杂交技术、DD-RT-PCR、(RDA法、酵母双杂交体系、图位克隆法、染色体步移; 第六章 基因的表达与调控(上)-原核基因表达调控 教学目的: 熟练掌握乳糖操纵子的调控模式;了解色氨酸操纵子和其他操纵子的调控机制的调控模式; 理解原核生物种的转录后调控。 教学内容: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总论: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类型与特点、弱化子、细菌的应急反应;乳糖操纵子与负控制系统:lac操纵子、启动区和操纵区、本底水平表达、cAMP与代谢物激活蛋白、-半乳糖苷酶、透过酶及乙酰基转移酶;色氨酸操纵子和其他操纵子的调控机制的调控模式:弱化子、半乳糖操纵子、阿拉伯糖操纵子、组氨酸操纵子、多启动子调控的操纵子;原核生物种的转录后调控:魔斑核苷酸水平。第七章 基因的表达与调控(下)-真核基因表达调控的一般规律教学目的: 掌握真核生物的基因结构与转录; 熟练掌握真核生物的基因转录水平的调控机制; 掌握其他水平上的基因调控。 教学内容:真核生物的基因结构与转录活性:基因家族、断裂基因、DNA甲基化; 真核基因转录:顺式调控元件与反式作用因子、启动子、增强子;反式作用因子:螺旋-转角-螺旋、锌指、同源域、亮氨酸拉链、碱性螺旋-环-螺旋、转录激活结构域、酸性-螺旋、谷氨酰胺丰富区、脯氨酸丰富区、CAAT盒激活因子、TATA区结合蛋白、GC区结合因子、八碱基对元件激活蛋白;真核基因转录调控的主要模式:热激应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惠州烟花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情绪小怪兽课件
- 深海新质生产力
- 新员工培训活动方案
- 公司员工绩效考核方案管理
- 恒温机械设备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恐龙课件教学课件
- 制定教学工作进度方案
- 2026届山东省青岛胶州市化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答案
- 装修勘察考试题及答案
- 浙江省消防技术规范难点问题操作技术指南(2020版)
- 武理工水处理生物学课件第11章 污水生物处理系统中的微生物
- 临床实验中不良事件的管理
- 如何开展课题研究
- 英语选修4单词表
- 炼钢厂电工应知应会考试题库500题(含各题型)
- GB/T 3840-1991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
- 旅游区奖惩制度管理办法
- 小学语文人教六年级上册《童年》整书阅读课件
- 组合式空调机组各功能段介绍(课堂PPT)
- GB∕T 25684.1-2021 土方机械 安全 第1部分:通用要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