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民族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doc_第1页
贵州民族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doc_第2页
贵州民族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doc_第3页
贵州民族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doc_第4页
贵州民族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课题名称:国家刑法视野下的彝族刑事习惯法研究研究生姓名:安鹤飞指导教师: 徐晓光 院(系)别:法学院 学科、专业:刑法学 :少数民族刑事政策与民族法制入学日期: 2008年9月3日 填表日期: 2010 年 1 月 6 日填 写 说 明一、本表包括课题来源及选题依据、研究内容、研究材料、方法和手段、预期目标、计划进度等内容。二、本表一律用钢笔填写或打印,字迹务必清楚。三、由各硕士点研究生指导教师小组组织,在硕士点内公开作学位论文工作的开题报告,开题专家组意见必须五人以上签字同意后方可通过。四、本表必须在导师的指导下填写。一式三份,交导师、院(系)、研究生处各一份。五、本表填交日期:第三学期结束前。六、本表各项内容填不下时可另加页。一、 课题来源(指课题的项目来源、如省基金“”课题、国家基金“”课题,没有课题的就填“自选课题”。)自选课题 二、 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水平、研究目标及意义(包括应用前景、科学意义、理论价值)以及主要参考文献 本论文选题为:现行国家刑法视野下的彝族刑事习惯法研究。笔者本人至今还没有查到与该选题有关的国外资料。在国内,已查到的与本选题相关的专著有十余部,近期相关的硕士博士论文和期刊论文有十余篇。对现已收集到的期刊论文我已进行了研读,多属从社会学、民族学、人类学等视觉进行研究,对彝族发文化的触及也是从社会学、民族学、人类学等层面,作为其整个研究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来诠释,并且多数是限于凉山彝族奴隶制社会法律制度的研究。总的来看,就中国现行刑法与彝族习惯法中的刑事部分进行比较、研究,从国家刑法的视觉对彝族习惯法中的刑事法部分进行系统深入的挖掘以及彝族刑事习惯法现状、影响及其价值和内涵进行科学、理性的界定和深入分析彝族法与国家法冲突的原因等问题还尚属空白。彝族发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法文化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传统法文化体系是由各民族的法文化传统相互影响、相互融合而形成的。对彝族法文化进行深入分析、梳理后摒弃不理性的、有碍社会发展特别是有碍彝族人发展的不良陋习,弘扬其优秀合理的内核,以引导彝族社会和彝族人民在现代依法治国的理念下获得更好更快的发展。本文力图理论联系实际,以国家刑法为视角,就彝族习惯法的形成与渊源、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与功能以及与国家法的冲突与融合等方面进行全面的阐述和深刻剖析,为世人展现彝族法文化的精髓,探寻彝族发文化的生命之根源及价值。本论文重点着笔于彝族刑事习惯法与国家刑法的冲突与融合部分。通过本文的研究,对彝族法的产生、发展及内容赋予新的内涵和活力,为彝族法的发展走向及彝族地区的立法、司法实践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希望能对彝族地区的法制建设和法律秩序有所裨益并丰富中华法文化体系的内涵和外延,同时使彝族习惯法能更好的结合国家制定法发挥其特有的作用与功能,更好地维护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促进彝族地区的全面和谐与发展。共建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的法文化,维护各民族统一和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正确看待少数民族习惯法的客观存在和习惯法文化对少数民族的意义,在借鉴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推动习惯法和国家法的良性互动,发挥各自独特的作用,以最终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进步和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因此,对我国刑法与彝族习惯法刑事制度的冲突及调适研究对推进彝族地区的法治进程,维护彝族地区的和谐稳定,贯彻国家刑事政策和保障国家法律实施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笔者希望本文的论述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世人对彝族习惯法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给予更多的关注。主要参考文献资料:(一) 专著1沈宗灵,现代西方法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6月第1版。2葛洪义,法理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3郭成伟,中国法制史,中国法治出版社,2007年版。4. 高铭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孕育和诞生,高铭暄,法律出版社1981年版。5. 高铭暄,刑法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6马克昌,比较刑法原理,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7高铭宣等刑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8刘尧汉彝族判例法研究9. 杨怀英,凉山彝奴隶社会法律制度研究,四川民族出版社,1994年版。10.易某远,彝族史要,(上、下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11.王明贵等,彝族源流,贵州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12张晓辉等,彝族文化研究,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13方慧,少数民族地区习俗与法律的调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14.王子尧等,夜郎史传四川民族出版社,1998年出版。15白兴发,彝族传统禁忌文化研究,云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16陈金全等,凉山彝族习惯法田野调查报告,人民出版社,2008年出版。17海乃拉莫等,凉山彝族习惯法案例集成,云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出版。18霍贝尔(美),原始人的法,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年出版。19孙伶伶,彝族法文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20贵州彝学研究会主编,贵州彝学研究,贵州民族出版社出版2000年出版。21云南红河民族研究所主编,彝族礼法经,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出版。(二)期刊论文1.杨玲,彝族刑事习惯法探微,载求索z2008年第二期。2.邹渊,贵州彝族习惯法概略,载民族法学评论J。3.杨佳,试论当前彝族习惯法与国家法在法治现代化进程中的互动与走向,载法制与经济J2009总第198期。4.程发根,贵州彝族婚姻、丧葬研究,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5瓦其石格,凉山彝族民间法官德古的历史、现状与未来,2007年硕士论文。6严文强,凉山彝族习惯法的历史流变,2008年博士论文。7.李剑,论彝族民间的法律人“德古”2006年硕士论文。8.董翼,论民族法文化与和谐社会的建构,2006年硕士论文。9吴学瑞,四川凉山和贵州威宁彝族家支的特征及影响,载毕节学院学报J2007年3月第3期。10曾青,张晓蓓,凉山彝族继承习惯法研究,载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J2008年3月总第199期。11张晓蓓,论凉山彝族毕摩文化与法文化的联系,载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J2008年7月总第203期。12.苏静,试论甘孜彝族习惯法的特点与功能,载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12月第4期。13.程雅群,彝族习惯法中的祖先崇拜因素初探,2005年硕士论文。三、 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案及准备采取的技术路线、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一 彝族刑事习惯法概况 (一) 彝族刑事习惯法的起源及发展1、 彝族刑事习惯法的起源(简述)2、 彝族刑事习惯法的发展3、 彝族刑事习惯法规范4、 彝族刑事习惯法中刑罚的种类5、 彝族习惯法的运行机制(二) 彝族刑事习惯法的现状及适用1、 彝族刑事习惯法的现状2、 彝族刑事习惯法的适用二 彝族刑事习惯法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一) 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二) 处理及时,防止扩大(三) 提高效率,节省资源(四) 案例三 彝族刑事习惯法与国家刑法的冲突与解决(一) 彝族刑事习惯法与国家法的冲突1冲突的原因(1)历史政治原因(2)经济发展原因(3)文化心里原因2冲突的内容(1)与刑法基本原则的冲突(2)具体案件处罚的冲突(3)冲突案件的列举3冲突的结果(1)国家法在彝族地区普及难度大(2)彝族人的法律素质难以提高(3)案例(二)彝族刑事习惯法与国家刑法冲突的解决1.解决的必要性(1) 彝族法自身存在的弊端(2)国家法的不完善2.解决途径(1)立法方面的解决(2)执法方面的解决(3)加强普法力度(4)提高彝族人自身素质四 结语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完善好彝族法,保护好彝族法,使其与国家法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和谐发展,共同完成好维护社会稳定,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维护良好社会秩序的使命。五 后记与致谢四、 已进行的科研工作基础和已具备的科学研究条件(包括已经取得的科研成果、已经完成的科学实验及调查研究、具备的主要仪器设备及资料与数据等),以及可行性分析就本论文的撰写,目前本人已经搜集了相关的论文资料近十篇,已阅相关刑法专著近十部,加之对此选题的浓厚兴趣与长期关注,现已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及素材,故而,在导师的帮助与指导下按期完成本选题的研究内容是可行的。五、 课题研究起止年限、任务安排、分阶段要求和预期结果本选题研究自2010年1月起至2011年3月止,历时一年多时间。本人计划在2010年1至4月主要进行资料搜集和积累材料,5、6月份对所搜集材料进行整理。7月份开始着笔,10中询完成初稿。2011年2月以前完成二稿,2011年3月之前完成定稿工作。从搜集资料到定稿这一年中,随时保持和导师沟通与联系,以期能得到更多的指导和帮助,尽量少走弯路,加快完成论文撰写的进程,争取按时顺利完成论文撰写工作。六、课程学习完成情况注:课程学习没有完成的研究生一般不允许进行开题报告本人自进校以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