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史 专题一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专题二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专题三 中国古代经济制度 专题一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第1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第1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考点一 商朝的政治制度考点二 西周分封制考点三 西周宗法制 考点一 商朝的政治制度 1 王位的传承 父子相传与兄终弟及并行 2 通过占卜决定国家大事 具有神秘色彩 3 行政管理 中央设有相 卿掌管政务 地方封侯 伯 定期向商王纳贡以及出征 考点二 西周的分封制度 概况 1 目的 对地方进行统治 拱卫王室 2 对象 王族 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3 义务 镇守疆土 随从征战 缴纳贡赋 朝觐述职 4 权利 诸侯在封地内可以对卿大夫再次分封 考点二 西周的分封制度 影响 1 积极影响 在前期加强了周王室对地方的控制 扩大了统治范围 2 消极影响 由于诸侯拥有较大的独立性 在后期诸侯逐渐做大 王权衰落 分封制瓦解 考点三 西周的宗法制 1 目的 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 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 土地 财产继承权上的矛盾 2 含义 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 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3 核心 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 真题链接 2017 全国卷I 周灭商之后 推行分封制 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 都朝歌 今河南淇县 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 都奄 今山东曲阜 封召公爽于燕 都蓟 今北京 分封A 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 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 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 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考点一 秦朝的统一考点二 秦朝中央集权的形成 考点一 秦朝的统一 条件 1 各诸侯国企图通过兼并战争统一天下 2 人民渴望统一 3 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国力强盛 4 公元前221年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 定都咸阳 考点二 秦朝中央集权的形成 内容 1 皇帝制度 取自于 三皇五帝 2 三公九卿 丞相为百官之首 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御史大夫为副职丞相 执掌奏章 下达诏命 监察百官 太尉管理全国军务 3 郡县制 长官为郡守与县令 考点二 秦朝中央集权的形成 影响 1 军政大权先朝议再有皇帝最后裁决 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决策失误 2 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的直接有效的控制 把全国都纳入国家政治体制之中 3 奠定了中国二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为历代王朝所沿用 且不断完善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考点一 中央集权的发展考点二 君主专制的演进考点三 选官制度的变化 考点一 中央集权的发展 1 西汉 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 汉武帝颁布 推恩令 中央集权加强 2 唐朝 中后期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 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3 北宋 军事上将主要将领的兵权和地方精锐收归中央编为禁军 行政上派遣文官担任地方长官 设通判负责监督 财政上 地方赋税小部分留归地方 大部分归属中央 考点一 中央集权的发展 4 在中书省之下设立 行中书省 长官由中央任命 行省之下设路 府 州 县 设宣政院管理佛教和边远少数民族地区 考点二 君主专制的演进 1 西汉 汉武帝重用身边做侍从 秘书等工作的人 参与军国大事 以削弱相权 内外朝制度 2 魏晋南北朝 初步形成了尚书省 中书省 门下省制度 3 隋唐 正式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度 三省长官都为宰相 相权分散 中书省负责草拟 门下省审核 尚书省执行 考点二 君主专制的演进 4 宋代 设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 增设参知政事 枢密使 三司使 盐铁 户部 度支 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军权 财政权 5 元 设中书省作为最高行政机关 其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考点三 选官制度的变化 1 西汉 主要实行察举制 孝廉成为士做官的主要途径 2 魏晋南北朝 实行九品中正制 选官标准依靠门第 3 隋朝 隋文帝开始采取分科取士的方式选拔官吏 隋炀帝开始设立进士科 科举制形成 4 唐宋元 完善了科举制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考点一 明朝废宰相和设立内阁考点二 清朝军机处的设立 考点一 明朝废宰相和设立内阁 废除宰相制度1 原因 宰相权势过重 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 导致社会动荡 2 时间 1380年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和丞相 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直接对皇帝负责 3 影响 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考点一 明朝废宰相和设立内阁 内阁的出现1 原因 废除宰相后 皇帝政务繁多 2 过程 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 明成祖正式出现内阁 明代中后期内阁有了票拟权 3 评价 加强了君主专制 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或决策机构 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考点二 清朝军机处的设立 背景1 清初仿照明朝制度设内阁 置六部2 军国大事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3 康熙帝时为了扩大皇权 在宫里设南书房 考点二 清朝军机处的设立 建立1 时间 雍正帝时期2 原因 办理西北军务3 职权 接受皇帝召见 跪受笔录 传达诏令 作用1 提高了行政效率2 君主专制加强 中央集权进一步巩固 专题二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第2课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第3课 宋明理学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考点一 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考点二 先秦诸子思想 考点一 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1 背景 原因 经济 井田制崩溃 封建经济得到发展政治 周王室衰微 诸侯士大夫崛起阶级 士阶级活跃 受到各诸侯国重用文化 学术下移 私学兴起 平民百姓开始接受教育 考点一 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2 概况 不同学派互相诘难 批驳 又彼此吸收 融合形成了 百家争鸣 局面3 意义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是中国学术文化 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考点二 先秦诸子思想 儒家1 孔子 核心思想为 仁 即爱人 政治上主张 以德治民 社会秩序上主张 克己复礼 重视教育主张有教无类2 孟子 主张实施 仁政 提出 民贵君轻 的民本思想 伦理主张 性本善 3 荀子 施政主张用 仁义 王道 以德服人 提出 君舟民水 思想 伦理主张 性恶论 考点二 先秦诸子思想 道家1 老子 世界观方面认为世界的本原为 道 政治观为 无为而治 哲学观认为世界万物 人类社会总处在不断运动中 有无 难易等相互依存 不断变化2 庄子 把世间万物都看作是相对的 认为放弃一切差别观念 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考点二 先秦诸子思想 墨家 墨子主张 兼爱 非攻 尚贤 法家 韩非子主张 依法治国 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念 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发展趋势 第2课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考纲要求 了解汉代新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过程考点一 董仲舒的新儒学考点二 儒家主流思想的确立 考点一 董仲舒的新儒学 1 背景经济 汉武帝时期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 人民生活安定政治 诸侯国势力膨胀且土地兼并剧烈 北方匈奴为患 威胁着西汉的安危文化 汉初道家 无为而治 的思想已不能满足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考点一 董仲舒的新儒学 2 内容加强中央集权 提出 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的主张加强君主专制 宣扬 君权神授 提出 天人合一 和 天人感应 学说维持统治秩序 提出 三纲五常 即 君为臣纲 父为子纲 夫为妻纲 仁义礼智信 的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 考点一 董仲舒的新儒学 3 特点 把道家 法家 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 加以改造 形成具有时代特点的新儒学体系 考点二 儒家主流思想的确立 1 汉武帝尊儒的措施政治 起用儒生参与国家政务 在中央设立太学 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 文化 规定儒家经典为 太学 教科书 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2 影响 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 逐渐成为二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第3课 宋明理学 考纲要求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 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考点一 程朱理学考点二 陆王心学 真题链接 2015 全国乙卷 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 往往称颂夏商周 三代 之美 甚至希望君主可以像尧 舜一样圣明 这表明儒者 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 真题链接 2014 全国乙卷 25题 秦朝法律规定 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 私拿亲子财物无罪 西晋时规定 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 这一变化表明 西晋时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缘B血亲情逐渐淡化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考点一 程朱理学 背景1 魏晋南北朝时期 佛教 道教在民间广泛传播 2 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 主张以儒学为主 调和并吸收佛教 道教的理论 3 唐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 佛教和道教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 考点一 程朱理学 思想观点1 二程 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先有理后有物 把天理和封建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提出 格物致知 只有探究万物才能掌握天下之理2 朱熹 理之源在于天理 天理就是三纲五常 强调 存天理 灭人欲 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 而非求科学之真 考点一 程朱理学 影响1 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求 备受推崇 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2 朱熹编撰的 四书章句集注 成教科书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3 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播到日本 朝鲜乃至欧洲 在日本和朝鲜 甚至形成 朱子学 的学派 考点二 陆王心学 背景1 明中期后 阶级矛盾尖锐 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2 王阳明认为只有整治人心 才能挽救统治 考点二 陆王心学 思想主张1 陆九渊 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心就是理 将人心与心外无物联系起来 穷理不必想外探求 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2 王阳明 宣扬心外无物 心外无理 将人心和伦理联系起来 致良知 即去掉私欲恢复良知 知行合一 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 真题链接 2014 全国乙 17题 明清时期 篡修族谱以尊人伦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名门望族 寒门小族都以修谱为大事 这一现象反映出A宗族观念受到人口流动的冲击B宗族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C理学成为维系宗族的思想基础D先秦时期的宗法制度得以重建 真题链接 2014全国一卷26题 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 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 宋明理学家主张 存天理 灭人欲 他们认为人性A本质是善B本质是恶C非善非恶D本善习远 真题链接 2014 全国甲卷 25题 唐高祖自认为是老子的后裔 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 佛教位居第三 武则天时期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 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 灭佛 这反映出唐代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的兴亡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C儒教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D佛教的础社会基薄弱 专题三 中国古代经济制度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第4课 古代经济政策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考点一 耕作方式的演变考点二 耕作技术的演变考点三 水利灌溉考点四 经营方式的转变 考点一 耕作方式的演变 1 刀耕火种 原始社会的人们使用石刀 石斧砍树木焚烧 用石犁翻土播种2 石器锄耕 商周出现青铜农具 但很少使用 主要工具仍是耒耜与石锄3 铁犁牛耕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 西汉赵过推广耦犁 后发明犁壁及播种工具耧车 东汉使用耦犁的牛耕方法已推广到珠江流域 隋唐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 考点二 耕作技术的演变 1 商周 人们懂得开沟排水 除草培土 沤制肥料 治虫灭害2 春秋战国 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垄作法3 汉朝 出现了二牛一犁和代田法4 魏晋 北方旱地耕耙耱技术形成 南方水田采用耕耙技术5 耕作技术 两汉为一年一熟 南宋以后江南形成麦稻轮作的一年两熟 一些地方一年三熟 考点三 水利灌溉 1 水利工程 战国出现了都江堰 汉朝出现漕渠 白渠 龙首渠2 灌溉工具 曹魏时期改制的翻车 唐朝创制筒车 宋朝出现水利高转筒车 明清出现风力水车 考点四 经营方式的转变 1 集体劳作 商周时期 土地归国家所有 在田间集体耕作2 小农经济原因 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推广 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特点 男耕女织 自给自足地位 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考点一 官营手工业考点二 民间手工业考点三 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 考点一 官营手工业 1 历程 夏商周时期由官府垄断 汉武帝后 煮盐 冶铁 铸钱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官办2 特点 经营方式由政府直接经营 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 产品质量凭借国家权力 生产不计成本 产品精美 考点一 官营手工业 3 成就冶金业 商周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 西周晚期出现铁器 两汉高炉炼铁及炒钢技术 东汉杜诗发明水力鼓 风冶铁工具 南北朝发明灌钢法 技术长期领先世界制瓷业 商朝烧出原始瓷器 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 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 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 宋代出现五大名窑 明清出现青花瓷 彩瓷 珐琅彩 景德镇为瓷都 考点一 官营手工业 丝织业 商朝已有织机 能织多种丝织品 西周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西汉开设东西织室 唐朝吸收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宋朝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 明清官府在苏杭等地设织造局 考点二 民间手工业 1 特点 家庭手工业为农户的副业 产品用于缴纳赋税和家庭消费 民营手工业为民间私人经营 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2 发展历程 春秋战国和秦汉发展 魏晋南北朝遭受摧残 隋唐时期恢复和发展 宋代继续发展 元朝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明代中叶 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考点三 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 1 中国古代手工业产期领先世界 产品远销欧亚非许多国家2 西汉开通 丝绸之路 中国被称为丝国3 唐朝起 中国瓷器大量输出国外 远达欧洲 非洲 明清时期外销量更大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考纲要求 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 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考点一 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考点二 市的变迁和城市发展考点三 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考点一 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1 商朝 以善于经商著称 后世将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称为商人2 春秋战国 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各地出现许多市场和大商人3 秦汉 商人经商受到时间 地点的限制 商业水平整体不高4 隋唐 都市商业和农村集市发展起来 柜房和飞钱相继问世 考点一 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5 宋朝 商业活动相对宽松 商品种类增多 出现了纸币 交子 6 元朝 交通发达 商业繁荣 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7 明清 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 区域间长贩运贸易发展较快 出现了商帮 人数最多 实力最强的是徽商与晋商 考点二 市的变迁和城市发展 市的变迁1 宋之前 县治之上的城市在特定的位置设市 官府设市 官府设市令 长 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管理 按时开市和闭市2 宋之后 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 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 城郊和乡村的草市更加普遍 全国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市镇 考点二 市的变迁和城市发展 城市的发展1 表现 古代的长安 洛阳 开封 临安 元大都等大城市是著名的商业中心 南方经济的发展 使扬州 成都等一批南方城市成为繁荣的大都会2 原因 丝绸之路的开通 大运河的开凿 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 催生了一批批城市的兴起于繁荣 考点三 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1 发展过程汉 路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开通 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唐 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 政府在这里设有市舶使宋 中国同东南亚 南亚 阿拉伯半岛以及非洲国家进行贸易 考点三 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元 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 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明清 统治者推行 海禁 闭关锁国 中外贸易萎缩 考点三 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2 朝贡贸易含义 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目的 宣扬国威 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 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的需求评价 不在于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 往往 厚往薄来 赔偿其价 过关练习 2016 全国丙卷 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 百年前的雇工 戴星出入 俗柔顺而主令尊 如今 骄惰成风 非酒食不能劝 夏必加下点心 冬必与早粥 这一变化反映了A 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B 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C 社会矛盾日益尖锐D 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 第2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第5课 开辟新航路第6课 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4课 古代经济政策 考纲要求 了解 重农抑商 和 海禁 政策考点一 土地制度的演变考点二 重农抑商考点三 海禁与闭关锁国 考点一 土地制度的演变 1 原始社会 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2 奴隶社会内容 土地属于国家 受封者世代享用 但不得转让和买卖 受封者向国王缴纳贡赋 庶民和奴隶在贵族封地上耕种 遭受剥削和奴役实质 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 考点一 土地制度的演变 瓦解 春秋时期 由于生产力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跨部门协作沟通模板会议管理与信息共享
- 智慧树知道网课《电子CAD设计》课后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 面孔典型性认知研究-洞察及研究
- 智慧树知道网课《电力电子技术(山东联盟-青岛理工大学)》课后章节测试答案
- 企业环境管理体系实施手册模板
- 感谢我的妈妈650字(14篇)
- 厨房硬件知识培训课件
- 化工厂危险作业安全培训课件
- 厦门天马安全培训体会课件
- 2025劳动合同到期不续签可以辞职吗
- 商铺店面装修合同
- 食品企业总经理聘用模板
- 【蝉妈妈】2024年抖音电商酒水行业趋势洞察报告
- 2024年中国创新方法大赛考试题库(含答案)
- 《毒虫咬伤》课件
- 《烟草专卖法》知识学习考试题库200题(含答案)
- 员工派遣单模板
- 工作交接单(标准模版)
- dq加盟合同模板
- 规范信访基础业务培训
- 体育-初中水平四(七年级)篮球大单元教学计划表及运球急停急起教学设计、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