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里素质调查报告.doc_第1页
中学生心里素质调查报告.doc_第2页
中学生心里素质调查报告.doc_第3页
中学生心里素质调查报告.doc_第4页
中学生心里素质调查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大(中)学生心理素质(健康)状况调查外国语学院 082 08263436 莫双双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教育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因为现代社会变得十分复杂,价值观多元化,家庭不稳定,还有各种社会思潮无不影响着广大中学生的健康成长,适应社会,学校环境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已经是很困难的事情。从各方面调查来看,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情况令人担忧。据外国学者估计,中学各年级学生中,约有15%的学生具有各类的心理问题,其中男生高于女生,城市高于农村,包括情绪障碍,不良习惯,性格问题等。据悉,现在中学生的幸福感远不如以前的中学生。平时,老师们在谈起学生时,会谈到有些学生个性过强,只能捧,批评不得;有些学生都已经是中学生了,还动不动就哭鼻子,显得极脆弱;有些学生总是无法与同学好好相处,同桌像走马灯似的换了一个又一个,还是时时要求调座位;有些学生总是独来独往,没有朋友,教师与之交谈,也很难打开其心灵之门实际上,学生心理不够健康的现象并不少,可惜,没有人能够及时觉察并进行有效的干预,才使得他们越陷越深。看来,只有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做好学生心理维护工作,尤其是驱散部分学生的心理阴影,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为此,我们组织了一些学生参与了课题“中学生心理健康调查”,三十个题目,调查结果显示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是快乐、活泼、无忧无虑的,33.46%的学生存在轻度的心理健康问题,4.34%的学生存在中等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在三十个选项里,存在问题较多的选项是:“我的学习劲头时高时低”、“我看不惯现在的社会风气”、“当别人看我或议论我时感到不自在”“我的心情时好时坏”、“我的想法总与别人不一样”、“我做作业的热情忽高忽低”、“我不喜欢班里的风气”、“我讨厌做作业”、“我感到学习负担很重”、“我感到前途没有希望”等方面,不同程度地表现了学生存在学习压力、忧郁、焦虑、偏执、人际关系的紧张与敏感、情绪不平衡等心理问题。部分学生心理问题具体表现如下:(1)强迫症状: 反映学生做作业必须反复检查,反复数数。总在想一些不必要的事情,总害怕考试成绩不好等强迫症状。(2)偏执: 反映学生觉得别人占自己便宜,别人在背后议论自己,对多数人不信任,别人对自己评价不适当,别人跟自己作对等偏执问题。(3)敌对: 反映学生控制不住自己脾气,经常与别人争论,容易激动,有摔东西的冲动等等。(4)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 反映学生别人不理解自己,别人对自己不友好,感情容易受到别人伤害,对别人求全责备,同异性在一起感到不自在等问题。(5)抑郁: 反映学生感到生活单调,感到自己没有前途,容易哭泣,责备自己,无精打采等问题。(6)焦虑: 反映学生感到紧张,心神不定,无缘无故的害怕,心里烦躁,心里不踏实等问题。(7)学习压力: 反映学生感到学习负担重,怕老师提问,讨厌做作业,讨厌上学,害怕和讨厌考试等问题。(8)适应不良: 反映学生对学校生活不适应,不愿参加课外活动,不适应老师教学方法,不适应家里学习环境,情绪不平衡等问题。(9)情绪不平衡: 反映学生情绪不稳定,对老师和同学以及父母,学习忽高忽低等问题。(10)心理不平衡: 反映学生感到老师和父母对自己不公平、对同学比自己成绩好难过和不服气等问题。成绩代表不了素质,表面上的阳光掩不住内心的烦躁,家长与老师的一厢情愿终究让我们尝够了苦楚,目前的教育体制与社会氛围让我们欲罢不能,欲哭无泪。通过分析,我们总结出中学生不健康心理形成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学校教育应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个性特点的重要环节之一.学校教育工作中的缺憾与不足,势必会影响他们健康品格的形成。1.学校教育的误区:长期以来,应试教育是我国教育的突出特征之一.在学校考试及考试成绩压倒一切,因为社会,家庭评价一所学校,一个教师用的主要(甚至于是唯一的)标准就是升学率.这种片面的升学导向使学校陷入了误区:学校用分数来评价老师的水平和能力,教师用分数来评价学生.更有甚者是把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成绩好就一切都好,成绩差就被冷落,歧视,孤立,甚至于被排除在集体之外.这样就造成了一些学生心理上的扭曲,形成德,智的严重分离.学习好的同学一味地追求分数,脱离群众,甚至于可以不参加集体活动,自大自负,瞧不起人,缺少对别人应有的赏识和尊重;而他们的情绪常常受分数的影响,耐挫折能力很差.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会逐渐丧失学习的乐趣,悲观失望,意志崩溃,性格孤僻,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时间长了会导致他们的个性畸形发展.2.教师的不健康心理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可以通过实际教育,教学过程和对学生的管理工作来实现,而且,教师自身的心理品格也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有时还是深刻的,绝对不可忽视的.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有许多原因能造成教师心理状态不佳,进而形成不良的心境,还可能由于长期处在这种状态下而形成不良的心理状态.表现在工作中就是对学生缺乏感情的简单专制型,放任型和惩罚型的工作作风.很容易造成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立情绪,从而影响了学生对自己不良品德的认识和纠正,也不能给与学生及时,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贻误对学生的教育时机,使其错误发展下去.学生在教师不健康心理的影响下,会逐步形成易怒,不愿合作,依赖性强,推卸责任,失去自信心等内在的创伤.应当讲,教师的心理健康尤为重要.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这已经为大多数教育界人士所认同.每位教师都应以自己的热情去与学生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有了这种关系才能够去实现教育所期待的目标和愿望.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搞了一次调查.调查中发现让人吃惊的是:初中213名同学中有想不通的问题,首先想到与老师聊聊的只占35%;认为老师不会理解学生的却占45%;不希望老师多做家访的占65%.高中150名同学中所占比例分别为48%,42%,64%.二:家庭教育对于学生个性心理的形成,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引导作用.家庭中的生活是否和谐,对自己孩子能否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能否有效的和孩子进行思想上的沟通,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和保证.家庭因素的影响:1.家长的期望值太高.现在的中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父母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心切.子女的升学,分数成为父母心理平衡的补养品.不能客观的,实际的给孩子制定目标,也不重视实际潜能的开发,致使学生面临很大的心理压力,甚至于发生就学习问题责骂或毒打孩子,使孩子对学习产生畏惧心理和厌烦情绪.2.家长重钱轻学的思想.特别是个体经营或利用业余时间从事第二产业的父母,时常要求子女前去助工或有意无意的灌输拜金主义的思想,宣传学习无用.给学生对待学习的兴趣和态度带来消极的影响.3.家庭的溺爱.父母的思想和文化素质偏低,并缺乏正确的,科学的教育方法.家中两代人只有一个孩子,两代人对孩子的溺爱,尤其是隔代人的溺爱,往往会造成家庭教育的不一致性.或不负责任的说教,或对孩子的行为听之任之,都对孩子健康心理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4.家庭分裂的创伤.完满和谐的家庭生活,有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而家庭中生活不平静,经常发生家庭纠纷,甚至于相互施暴或父母离异,孩子会因缺少家庭温暖而造成心理伤害,是不容忽视的.以上这些因素都可能会造成学生的心灵扭曲,他们在这样的家庭中会出现自私,对他人施暴,喜怒无常,性格孤僻,情绪烦躁,忧郁等不正常的心理状态.我们的调查中显示:在家常感到很无聊,晚上看电视和玩电脑游戏,父母不加干预的初中占51%,高中占45%; 在家中诉苦会使家人厌烦的初中占58%,高中占48%.能够在家中畅所欲言的仅占41%左右.三:社会环境的影响:当今社会正处在转型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某些社会问题.如:贪污,受贿,假冒伪劣,贫困失业,抢劫,离婚率升高等.这些社会现象的存在,使一些成人都产生了信仰危机和价值遗失,当然也会导致部分中学生思想上的混乱.环境可以影响一个人的心理形成,是早已得到证明的.不同的环境可以培养出不同的个性心理,人生观和价值观.当代的中学生他们正处在改革的大潮中,市场经济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样会侵入他们幼小的心灵.他们对于灯红酒绿,贪污腐化等现象不可能天生就有正确的分辨能力.他们常感到困惑,迷茫.盲目的全盘否定,盲目的崇拜和羡慕,都会给他们的心理上带来阴影.生存环境的影响,社会文化的影响,社会经济的影响和社会稳定性的影响都会时常使他们心理失衡,因而产生悲观失望和对前途丧失信心.在我们的调查中显示:受到过滋扰的初中占68%,高中占37%;羡慕那些不用学习,而自由自在的人初中占38%,高中占22%.维护中学生心理健康是全面素质教育的要求.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建立,科教兴国,提高全民族素质等一系列战略方针的确立,都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时代呼唤高素质,个性健康的人才.素质的核心是心理素质,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之一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学校家庭社会要一起行动。第一、成立家长学校。要有专门的家长学校,要有一套教育体系。每个准备当父母的都要培训如何教育孩子,目前能生育孩子而不会教育孩子的父母不在少数。不仅如此,还要在孩子不同的成长阶段对家长进行培训,让他们明白如何教育孩子,是孩子得到有序有效的教育。现在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身上包裹着无数重爱,这种爱往往变成了溺爱。国家提倡少生优生,更要优教。父母是孩子启蒙老师,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影响之大可想而知。因此社会要关注,政府要支持真正意义上的家长学校。第二、突出素质教育,发掘学生潜在的能力,强调健全人格教育。学生在校学习,不仅是知识的获得,更是素质的全面提高。从幼儿园到小学到初中高中(包括职高),教育应该做到体系化,避免各自为阵,或者脱节。教会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做人,衡量学生的标准不再是唯一的成绩。根据学生的优势与弱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使优势转化为特长,不足之处得到矫正。结合学生实际需要,学校成立相应的心理咨询室,及时为有些学生疏通心理障碍,使学生人格得到健全发展。第三、社会真正担负教育的责任。由于我国实际情况,教育从以前的严管型转化为溺爱型,义务教育法还好,现在又出台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加上现在孩子发育早,暴露的问题也多,而这几个法规搞得学校教育左右为难。是管还是不管?怎么管?英国今年还出台了法规,对特别调皮的学生还可以进行适当的体罚。而我们社会对学校的要求呢?学生犯错,你敢适当体罚?在家惯,在学校惯,在社会还惯,苗子惯坏了多难育正啊!我们的社会如再不真正担负教育的责任,后果难料。第四、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首先在于教师必须有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课题组经过抽样检测后得出这样一组数据:目前,老师中51.23%有心理问题,48.74%的有中轻度心理障碍,2.49%的已构成严重的心理疾患。教师心理不健康的很大原因来自于工作与周围。一线教师兢兢业业,尤其是班主任,几乎是全身心地投入工作。然而,种种的压力压得教师们常常都要哀叹自己的心理无法保持平衡。学校内部的种种评比、家长们的动辄告教师之状、记者们激烈的抨击,令教师们时时感到心理紧张,加上待遇地位的不公平,教师心理哪能都平衡?教师的心理不健康,又怎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呢?因此,适当给教师松绑,给教师宽松的教学环境,是很有必要的。对教师严格要求的同时,也对教师多些谅解,多些宽容。维护中学生心理健康意义重大,通过有效的途径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使学生的心理得以正常发展,心理困惑得到疏导,不良心理与行为得到矫治,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积极性高,思维活跃,学习上没有心理负担与压力,爱学,会学,并富有创造性.使学生个性健全发展,能够适应学校,社会的要求,完善自我.附录:中学生心理素质调查问卷说明:为了全面、客观、公正地了解我们普通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进行分析,以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质量,我们特制定了如下调查问卷。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真实想法认真填写,您的信息将对我们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望您给予配合,谢谢您的参与!1、您觉得自信吗? ( )(1)非常自信 (2)自信 (3)有时不太自信 (4)不自信 (5)常常感到自卑 2、您认为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至少和同龄人不相上下吗?( ) (1)比一般人更有价值 (2)当然 (3)好像总觉得没有别人能干(4)没什么价值 3、如果您能改变自己,您最希望改变的是什么?( ) (1) 知识(2)出身(3)财富(4)性格(5)外貌 4、您的学习劲头时高时低( )(1)总是(2)经常 (3)时有(4)偶尔 (5)无5、您看不惯现在的社会风气( ) (1)总是(2)经常 (3)时有(4)偶尔 (5)无6、当别人看您或议论您时感到不自在( ) (1)总是(2)经常 (3)时有(4)偶尔 (5)无7、您的心情时好时坏( )(1)总是(2)经常 (3)时有(4)偶尔 (5)无8、您觉得大多数人都不可信任( )(1)总是(2)经常 (3)时有(4)偶尔 (5)无9、您感到老师或同学歧视您吗?( )(1)常常感到 (2)很少感到 (3)没有感到 10、您的想法总与别人不一样( )(1)总是(2)经常 (3)时有(4)偶尔 (5)无11、您总感觉别的同学穿得比自己好自己感到不舒服( )(1)总是(2)经常 (3)时有(4)偶尔 (5)无12、您是否觉得家里的环境干扰您的学习、生活?( )(1)总是(2)经常 (3)时有(4)偶尔 (5)无13、您是否希望在班级中当干部?( )(1) 非常希望 (2)希望 (3)无所谓 14、您学习成绩不够理想的原因是( )(1)自己努力不够 (2) 学习环境不够好 (3)老师讲课不好 (4)自己的学习方法不对15、上课时,您能否集中注意学习?( )(1)能 (2)有时能 (3)不能 16、遇到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