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鲁迅先生的小说中,很多作品都反映了旧中国的妇女形象及其解放问题,塑造了一些十分典型的妇女形象,她们从顺从一步一步艰难地走向反抗,并且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是她们的牺牲是值得的,正如单四嫂、祥林嫂、子君和爱姑等等形象一样.本文主要是通过对这几个典型形象的逐步反抗斗争及其思想义的深入分析,揭示束缚妇女进步反抗的深层原因,进一步探讨鲁迅先生对妇女的关注及对她们的解放问题的深邃思考.关键词:鲁迅小说 妇女 反抗形象 探索一“五四”运动掀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专制,提倡民主”上的呼声越来越高.这时期出现了大量反封建礼教,追求妇女解放的文学作品.鲁迅是较早关注妇女解放问题的伟大作家之一.在他的小说创作中,为我们留下了一个个鲜明生动的妇女形象,通过这些我们看到了鲁迅先生对妇女,特别是对旧中国劳动妇女命运的深切关注.她们中的典型形象是:明天中的单四嫂,祝福中的祥林嫂,离婚中的爱姑和伤逝中的子君,而且基本都是妇女反抗的悲剧形象典型.本文试通过对这几个典型形象的分析,探讨鲁迅对妇女的关注及对她们解放问题的不断探索.二(一)“粗苯的女人” 在呐喊中,鲁迅通过明天创作了他小说中的第一个妇女形象单四嫂子,她是一个在社会里受多重压迫并很符合封建规范的“节妇”,是广大妇女生活和命运的代表.在旧中国,麻木愚昧已成为了“粗苯女人”的代名词。麻木愚昧型表现为在旧社会的压迫下不只反抗,而变的麻木愚昧比如药中的华大妈,明天中的单四嫂子。她们虽有着勤劳善良的品行,但她们溺爱自己的子女,全心全意为他们打算,可是子女生了病,母亲的对策,若不是打卦问卜,就是和男人一样迷信人血馒头的奇迹,下场自然是断送了下一代的的性命(就算不死,也一定会毒害到子女的灵魂)。正因为她们的舔犊之情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这份“好心办坏事”的愚昧才愈使人震怖。 单四嫂子在“前年”夫死了后,一直靠纺纱来养活自己和她年幼的儿子宝儿。应该说,成了寡妇后,她在精神上是很难顶住封建礼教及社会上的各种压迫的,但是因为宝儿的存在,使她觉得有了“明天”,有了希望,由来有了精神支柱,也是她能够一个人坚持下来的理由.但是即使是这样的苦日子也不长,宝儿的不幸夭亡,使她唯一的精神支柱没了,她也就失去了自己的“明天”。这同时,等待她的不止是丧子的不幸,还有来自社会上的各种各样的人的摧残和压迫,没有一个人来是真正安慰她和关心她的,都是各有所图连她仅有的财物也随宝儿的死一并没了,她的“明天”也彻底的没有了。单四嫂子一直是处在封建礼教的规范里,她已经接受这些规范,这样的生活在她看来是正常的是合理的,面对凄苦的生活,她想到的是她唯一的希望宝儿。可是丈夫、儿子死后,她还要面对一连串的经济上的敲诈勒索和精神上的伤害和侮辱,可想而知,单四嫂子只得在太大、太静、太空的屋子里赶快在睡梦中去找她的宝儿。她不可能知道去反抗各种压迫,在她看来是必然的,她剩下的就只有逃避了,而且就在当时对她这么一个农村妇女来说反抗是过分的期待,她只能在顺从、悲哀中惨淡地失去“明天”。最多她想这一切都是因为儿子的死造成的。明天,应该是给人希望的,但是单四嫂子的“明天”确实沉重的的打击和失望。当人一旦丧失独立地位和独立品性,剩下的也许只有奴性了。明天的主人公单四嫂,“是一个粗笨女人”。她勤劳善良,丧失丈夫后,遵循着封建礼教“从一而终”的观念不敢改嫁。她没有什么非分之想,只想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和儿子。然而,厄运却向她袭来。宝儿生病,求签、许愿、吃单方,宝儿的病依旧不见好转。她只好把希望押在庸医小仙身上。但宝儿最终还是死了,这个寡妇的最后一点希望也随之破灭。 深受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思想毒害的单元四嫂,养成了逆来顺受、愚昧麻木、毫无抗争意识的奴隶性格。她对自己所遭受的一切打击和不幸,只是通过所寄托的如梦幻般的“明天”,依旧是永远无法兑现的梦 中国封建妇女们由于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逐渐变的麻木愚昧,以封建礼教为道德准绳,不敢越雷池半步,对于吃人的礼教她们不反抗,而是通过忍耐寄希望于以后下一代甚至是来生,有的则将自己的不幸转嫁给别人,她们的软弱、麻木,冷酷难免传习给她们的孩子,孩子长大又传给下一代,就这样一代一代将这残害他们的礼教传了下来,一传就传了几千年,使得封建礼教根深蒂固的占据着人们的头脑,直至今天,我们改革开放二十年来,仍然深受遗留下来的封建礼教的影响。鲁迅为了揭穿封建宗法迷信思想对劳动妇女的毒害奴役,率先用手中的利笔揭开了封建势力温文而雅的面纱,揭示和批判封建礼教之于妇女虚伪的吃人的荒谬的本质。鲁迅就是要通过单四嫂子的不反抗,或者说是逃避的反抗,让世人警醒,是妇女争取、反抗的时候了,文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是多么的希望她能有一点觉醒啊。 (二)“唠叨的女人” 祝福是彷徨的第一篇作品,其中的主人公是祥林嫂,总的说她是一个封建伦理制度下的牺牲品,她所受的压迫和摧残,不管从精神上还是肉体上,比起单四嫂子,更为悲惨.祥林嫂是一个温顺、善良、无知的普通农村妇女,是在封建伦理包围和影响下土生土长的,一直受到封建政权、皇权、族权、夫权和神权等等的“熏陶”.祥林嫂是鲁迅作品中最具悲剧个性的人物,作者旨在通过她的悲剧来最大限度的揭示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来最大限度的表示出对广大女性的同情。她有着勤劳善良温柔敦厚的品行,但却始终摆脱不了被压迫的命运,最后在祝福声中惨死在街头可以说,祥林嫂是被封建社会政权、族权、夫权、神权这四条绳索活活勒死的,她对于封建礼教是很认同的,也在按照封建伦理道德在规范自己.因此在她受到压迫的时候,她的反抗是浅层次的,是被动的,当然也是势单力薄的,也不可能是主动的有意识的彻底反抗.从祥林嫂身上我们看到了反抗的身影,虽然是被动,而且结局是失败的,但是这已经是一大进步了,让我们看到另外一丝希望的曙光.作者以极大的悲痛告诉我们,劳动妇女,特别是寡妇,其不幸到了何等悲哀的程度,他的悲剧正是残酷的封建礼教造成的,人们的漠然甚至歧视是促使祥林嫂悲剧的催化剂,他们的这种态度也是基于传统礼教观念。夫权,要祥林嫂守寡,在旧社会,依照旧礼教,“女子从一而终”,不敢改嫁;“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所以,祥林嫂在她前夫祥林(一个比她小十岁的男人)死后,不肯再嫁;被婆婆抓回去逼嫁贺家坳,“在花桥上,她一直只是嚎,骂,抬到贺家坳,喉咙已经全哑了。拉出花桥,两个男人和她的小叔子使劲地捺住她也还拜不成天地。他们一不小心,一松手,她就一头撞在香案角上,头上碰了一个大窟窿,鲜血直流”。这是夫权要祥林嫂守节造成的后果。再婚后,丈夫死于伤寒,她又要为后夫守节,只能跟儿子阿毛相依为命。神权、政权要惩罚祥林嫂不守节。祥林嫂再嫁虽非自愿,但毕竟是再嫁了,就是“不守节”。“不守节”就是大逆不道,罪孽深重;不是小罪,而是“大罪”,就要受到惩罚。柳妈因受了封建迷信(神权)的影响和毒害,无意之中成了统治者的帮凶,她那有关“阴司”的话(“这种人活着要受苦,死后还要受刑:阎罗王将她锯开,分给前后两个男人”)使祥林嫂从肉体到精神都蒙受了极大的压力,使她陷入极度的恐惧之中。尽管柳妈这种并非恶意的恫吓带着封建迷信色彩,但愚昧麻木的祥林嫂却深信不疑。当她“捐门槛,赎了罪”后,坦然去拿祭器时,四婶的一声“你放着罢,祥林嫂!”无异是死刑判决。封建神权这最后的致命一击,无情地碾碎了祥林嫂最后的希望。除了死,她别无选择了!而政权的逼害无烈,“鲁四老爷”是地主阶级的代表,是政权的化身,他支持或利用其他三种权力把祥林嫂逼上梁山。祥林嫂第一次来鲁镇做工时,鲁四老爷知道她是寡妇后就“皱了皱眉”,不愿意留她。但祥林嫂凭着自己的刻苦耐劳、能干,还能分配祭祀用的酒杯和筷子;当祥林嫂再次守寡后,即第二次来鲁镇做工时,她的遭遇就大不一样了:她不但不能再碰那“神圣”的酒杯和筷子,而且成为人们日常的笑料;更为甚者,当她到土地庙捐了门槛,神气舒畅、坦然地去拿酒杯和筷子时,四婶慌忙大声喝道:“你放着罢,祥林嫂!”一句话彻底地对祥林嫂“判了刑”,令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也不去取烛台,只是失神地看着。直到四叔来上香,叫她走她才走开。”可见,此时的祥林嫂受到的打击是何等之巨大!就这样,勤劳、善良的祥林嫂被鲁四老爷代表的地主阶级迫害得精神失常,丧失了劳动能力,又被一脚踢开,沦为乞丐,最后倒毙的漫天的大雪之中。族权,不允许祥林嫂守节。祥林嫂的前夫祥林比祥林嫂小十岁,丈夫死后,祥林嫂不愿再嫁,宁可辛勤劳动养活自己,所以她逃到鲁镇做工。她的全部希望和渴求,便是要用自己的劳动来换取生存的权利。所以当她来到鲁家做工时是“食物不论,力气不惜的到年底,扫地、杀鸡、宰鹅,彻夜的煮福礼,全是一人担当,(鲁家)竟没有添短工”。然而她反而满足,“口角边渐渐地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但是,好景不长。在鲁家做工不到半年,她婆婆恃凭着族权的威势,不但把她像逃犯一样抓回去,且逼她嫁到深山野坳里。因为要用卖她所得的钱,买一个女人给她叔子娶老婆。祥林嫂始终没有挣到一个“人的资格”,却像赚钱的货物一样被卖掉了。封建“四权”的绳索有如千斤铁链,紧紧地捆缚着祥林嫂戕害着祥林嫂:夫权要她守节,族权不允许她守节,政权和神权又惩罚她的“不守节”。这深入骨髓的苦楚,使祥林嫂求生不得,求死不能。鲁迅抨击的矛头直指封建制度,具有鲜明的独创性。鲁迅在揭示封建势力对祥林嫂迫害的同时,也挖掘在她身上的反抗因素。但她这种反抗意识是朦胧的。由于长期以来,受着封建反动文化思想的毒害,所以祥林嫂本能地以封建文化所规范的行为准则,作为自己的处世为人的依据和标准,故她的反抗是受封建思想意识支配的。她第一次逃到鲁镇谋生,这种对族权和夫权的反抗本是正当合理的。但她不懂这是她求生存的权利,她逃走的目的只是为了逃避婆婆的虐待,最后她还是被婆婆劫回卖掉。她被强迫改嫁时,也拼命反抗,但这种是对“从一而终”的恪守,是对封建节烈观的愚忠。她的反抗可以说是本能的动物性的.最后,她临死时发出究竟有没有魂灵地狱的诘头,虽然表明她对封建神权思想有所怀疑,但她的思想依旧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祥林嫂这一系列的挣扎和反抗,是不自觉的,其力量是微弱和苍白的,她最终还是被根深蒂固的封建大网络所捕杀。祥林嫂的最终死去,虽然与自己的愚昧软弱不无关系,但根子还是吃人的封建制度。鲁迅通过塑造祥林嫂这个受到强烈压迫的妇女悲剧典型形象,给我们揭示了广大农村妇女悲惨的命运及其社会根源,表现了鲁迅对妇女的深切关心,也从这里看到了进步和希望. (三)“愤怒的女人” 如果说祥林嫂的反抗是被迫的,被动的,那么爱姑的反抗则更多的带有主动和强势的成分了,而且她还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离婚中的爱姑,是鲁迅妇女题材小说中最具反抗性的农村妇女形象。她的反抗可以说是带有自觉性的,比祥林嫂坚决果断,大概与她的父亲给做后盾有关,正如文中说:“我们虽然是初会,木叔的名字却是早已知道的.胖子恭敬地说.”【1】她的反抗不公也是在有了家庭背景的支持下才得以继续的,也因为参杂这些原因,使得爱姑的抗争有了新的进步.爱姑应该说是在一个较为富裕的家庭中长大的,很多方面的行为在家也是得到一定宽容的,这从她的家庭出生不难想象.爱姑十五岁嫁入施家,婚后其夫另有新欢,要撇掉她。为了不被丈夫离弃,她大闹的,不是离婚,而是不离婚。她在众人面前怒骂其夫为“小畜生”,其公公为“老畜生”,这种大胆、泼辣、不屈不挠的性格,使用权这场斗争显得激烈和火药味十足。“打过多少回架,说过多少回和,总是不落局。最后,在七大人的“调停”下,爱姑的不愿离婚最终还是离了。 她在孤立中仍可“勇敢”、“放肆”、“粗鲁”,仿佛是有一往无前的锐气了,可惜七大人一声“来兮”,她即刻被“威严”震慑,偃旗息鼓,一腔斗志付东流,要“专听七大人吩咐”了。旧时女人的不彻底性在这一型人物身上得到传神的反映。她想凭自己个人的力量,去冲破用几千年时间织成的强大的封建罗网,那只能是妄想。当她意识到这点时,却又可悲地把希望寄托在七大人身上,认为他会为她主持公道。而封建秩序和封建利益的维护都是由七大人之流操纵的。她表面看坚定顽强,但骨子里还是有着鲁迅一贯想要揭示的国民略根性,骨子里始终有一种怕官的感觉,这与封建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不无关系。在潜意识里,爱姑认为被丈夫休掉是“失节”的大事。在封建社会性,只有休妻,没有离婚,而休妻是当时社会被人们尤其是妇女认为最耻辱的事情,被休之人,其地位是连寡妇也不如的。为此,爱姑才反抗,想讨回一个“说法”。在庞大而坚固的封建势力面前,爱姑这条不安分的鱼,只能在水池中掀起几点水花,最终还是摆脱不了被吃的命运。但是从她身上我们更多的是看到了女性觉醒解放的希望.离婚中的爱姑仍然是处于被压迫的地位,仍然是在受到不公的待遇后奋起反抗的,而且仍然是也悲剧结束.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满清政府,但是不可能一下子彻底推翻封建思想的影响和束缚.在农村,辛亥革命的影响更是微弱,封建思想还是非常强大的.爱姑是受到辛亥革命影响的具有一定平等意识的又被压迫的农村妇女的代表,在她身上体现出了敢于同封建伦理斗争的精神.爱姑的反抗,首先的原因是丈夫要遗弃她,而她本人在施家又是符合传统妇道标准的,这就是她奋起反抗的直接原因.而爱姑毕竟也只是一个没有文化,没有见过世面,缺乏社会经验的农村妇女,她在斗争中我们看到了她的局限性. 她的抗争是具有很大的幻想性,而且表现出非常自大的样子,而且反抗中带有明显的报复心理.而在面对七大人时,她又对维护封建统治的七大人心存幻想,认为他是“知书识理”的人,是“讲公道话的”.她还想把官司打到县里府里.可是七大人怎么可能反对封建伦理?他根本不理采爱姑的苦,而是他以装腔作势压迫爱姑屈服,以“走散”结束.爱姑取得了赔偿的“胜利”,但她的无知、幼稚也充分体现了出来.当然爱姑的失败也还有其它原因,比如说见七大人时,她那“高门大户都走得进的”父亲,却一句话也不敢说,让她完全陷入孤立.还有在路途中,遇到的路人没有人表示支持她的意思,这使得她的斗争是孤立的,那她就是为了获得封建伦理常态下给予她的地位也不可能了.爱姑的斗争,比起祥林嫂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她闹了三年,闹得施家无法,而且她有不示弱的勇气,这对她来说都是难能可贵的.鲁迅先生塑造的爱姑形象,是一次大的突破,是女性争取自身权利和平等的一大尝试,但也反映了农村妇女命运的悲惨和反抗的艰难.(四)“敢爱敢恨的女人” 伤逝中的女主人公子君,是另一种类型的妇女形象.她不同于祥林嫂、爱姑等无知农村劳动妇女, 伤逝是鲁迅以城市知识女性作为主人公的作品子君受过知识熏陶,是被“五四”新风浪吹醒的知识青年。她敢爱敢恨具有叛逆精神。为追求自由、民主、平等的婚姻幸福生活,子君果断地冲出封建家庭的牢笼,和涓生租屋同居。这是对封建思想的蔑视与否定,是对封建婚姻制度的背叛和挑战;这是女性争取婚姻自主行为的人性觉醒的标志,是妇女寻求解放迈出真正的第一步。不过,令人可悲的是,子君只走了一步就停止不前了。随着涓生被解雇,家庭经济陷入困境,子君涓生的感情逐渐出现了裂痕,最后两人不得不分手。子君回到水冷的封建家庭后,不久便死于无爱的人间。无疑,子君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客观上讲是封建社会及其制度对她的扼杀。封建势力的经济压迫是子君失败的原因之一。此外,子君的失败,主观因素也是显而易见的。她死于自身“未褪尽旧思想”和依赖性;她死于自己的懦弱庸俗和谋生无力。子君一心追求的只是婚姻自由,目标如愿后,就把所有的心思和希望投入那个用爱组建的小家庭,把自己的幸福生活寄托在涓生身上,而忽略了婚姻家庭支柱的经济基础,子君这种全然陶醉在爱巢的生活,已经有了家庭生活以外的斗志,她的性格开始变得平庸怯弱,她已与现实生活脱轨。经济的压迫,使谋生无门的子君,不得不回归封建家庭,最后无声地死去。子君开始在走出来时,给我们莫大的希望,她有理想,有自己追求的目标,不是盲目的斗争,有武装自己的新理论,并知道拿起个性解放,恋爱自由与封建伦理进行坚决斗争.可是,封建势力非常强大,他们先是被社会孤立,然后又被迫失去经济来源,使他们完全被孤立,被一步一步逼向绝路.子君的失败给我们巨大的震撼,也使我们明白,面对封建势力,单个人的反抗最终都会失败以结束.而且,封建思想的影响不是简单的就能除掉的,子君自己在走出来后,也受封建女子在家持家务的思想的影响,把小家庭的生活看做自己人生的全部意义.子君的可贵之处是她敢于反抗,并有强烈自我觉醒的意识,积极接受进步思想,敢于朝着自己的理想抗争的精神. 子君的可悲之处,在于自身的思想局限与认识局限。子君虽然成为追求个性解放的牺牲品,然而,她毕竟从封建桎梏中冲出来了,她与封建道德礼教毅然决裂的。呼声将会成为时代的强音,她凄丽的悲剧形象本这为人生的启蒙主义精神怀着对受压迫妇女痛惜之情,鲁迅“自学地与抚驱者取同一步”,以悲愤的现实主义笔调,去揭露病态社会的灵魂,以期限引起疗救。三 男女之不平等可说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但封建意识浓厚的中华民族却将其发展到极致。中国女性的命运在“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内”等不平等观念的制约下,涂上了浓重的悲剧色彩。这固然与社会制度、经济自主权等问题有着很大关系,但女性意识深处对男性的不平等依附,也是加重这悲剧色彩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自从人类文化转向以父权为中心的文化起,女性就成了男性的奴隶,并被视为“第二性”。男性为了维护他们奴役女性的地位,给女子制造了种种清规戒律,而女性在父权文化的奴役下也就渐渐适应了这种不平等,并将这当作天经地义之事。从孔孟的“惟女子与小人难养”、“妇人从人者也”开始,男尊女卑的信条就变成了自古如此的圣训。之后又有前汉刘向的烈女转,后汉班超的女诫,晋代的女史蔑),唐代的女论语,明代的闺范,清代的教女遗规,如此等等。男女不平等的文化观念便成为一种制度,便产生了顺从于“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的女奴们.产生了众多的贞女、烈女、节妇,于是也就有了“贞节牌坊”,有了姬妾、弃妇,乃至娟妓中国古代社会就是这样从各个方面把女性铸造成一种“非奴之奴”、“非人之人”中国“传统女性”,男子、女子又都心安理得于各自的不平等地位。历史就这样延续了下来。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前,一批以改革为己任的志士仁人即已掀起过一阵启蒙思潮,妇女解放问题自那时起就一直是热门话题。但在近代启蒙者那里,妇女解放还只局限于外在形式的解放倡天足、反蓄妾、兴女学等。真正的妇女解放运动高潮则在“五四”时期。那时,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们为时代潮流所感召,纷纷举起个性解放的大旗,要求妇女解放需从外在形式向内在意识转变。他们十分强调妇女自我意识的觉醒,希望做“女子的应该知道自己是个人,赶紧由精神物质两方面,预备做自己的事情”。 鲁迅在灯下漫笔中深刻地指出,中国人历史上从来只有两种命运:一是“想做奴隶而不得”,二是“暂时做稳了奴隶”。对于女性而言,更是如此。传统观念使她们不自觉地将终身赌注押在了男性身上,甘心于做男性的奴隶,却无视自身的价值,无视自身的人格独立与尊严。无论是深受“夫权”思想栽害的祥林嫂、爱姑,还是曾勇敢反叛封建势力,最后却又回到封建家庭的子君,在她们身上,缺乏的都是女性主体的独立意识。于青在并非自觉的女性内审意识中说得好:“女性谈爱离不开靠山,寻爱离不开经济,恋爱摆脱不掉对男人的依附,已成为一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沥青混合料生产项目建议书(模板范文)
- 跨境金融保障专题研究报告
- 广告牌匾规范化整治实施方案(范文)
- 大学生法制教育体系构建
- 山东轻工职业学院《流体机械》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宝鸡文理学院《国际工程项目管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外国语学院《白然语言处理与理解》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通信网络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岩石物性测量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生物反应工程基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二模)2024~2025学年度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二)物理试卷(含答案)
- 甘肃开放大学2024年《信息技术与信息管理》形考作业1-4答案
- 2024年大学生电子版三方协议书模板
- ISO9001-ISO14001-ISO45001三体系内部审核检查表
- 天文学导论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海水分析化学 考试大纲
- 电子产品生产的质量控制与工艺管理PPT课件
- QJZ系列说明书
- 压铸模具毕业设计论文
- 专用汽车购销合同
- 解聘证明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