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巴西的土地制度浅谈 巴西的土地制度浅谈班级农经141姓名吴艳香学号1423260131 一、序言20世纪中期以来,巴西在工业化、现代化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还曾与高速发展的东亚“四小龙”齐名,被称为新兴工业经济体。 但是,巴西又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在进行现代化的同时遭受了巨大的挫折,至今仍面临着种种发展的难题和困境,被称为拉美“病态发展”的典型。 二、巴西土地制度的特点和变革巴西幅员辽阔,是典型的农业大国,在葡萄牙殖民统治时期,巴西形成了以奴隶劳动为基础的大地产制。 几个世纪以来,巴西经历了从奴隶制、租佃制到现代雇工制的一系列重大变化,但大地产制一直延续不绝。 总的来看,巴西土地制度及其演变过程可以分为四个主要阶段 (一)1889年前的帝国时期以奴隶制为基础的大地产制的形成1532年,马丁阿丰索索萨在巴西圣文森特建立了第一块殖民地,从此对土地的占有就成了财富和地位的象征。 在之后的几年里,巴西沿海被分成13个管区,各管区作为世袭领地被分封给封建主,跟随封建主而来的移民所分得的土地被称为份地。 由于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巨大的国际市场,沿海的肥沃土地很快被划分成甘蔗种植园,而巴西内地的大片份地上也建立起了大牧场。 到后来,由于巨大的地产使用不当,只有部分用于耕种,使得巴西的农业遭受严重阻碍,有些地区甚至需要进口他们完全能够生产的粮食,严重妨碍了巴西整体的发展。 除甘蔗种植园外,殖民者又发展了烟草、棉花和咖啡种植园等,随着种植园而来的是建立在印第安人和非洲黑人痛苦之上的奴隶制劳动。 直到1888年奴隶制才被废除。 这一时期的土地制度特点可以归纳为以奴隶制为基础的、以种植园为特色的大地产制的盛行。 (二)旧共和国时期(1889-1930)大地产制的进一步加强19世纪中期以后,咖啡种植园代替了甘蔗种植园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这一时期自由劳动开始兴起,但大地产制并未因此改变。 在旧共和国时期,任何一届政府都未承认印第安人的土地权利,也未拨出任何土地供他们使用。 土地所有制情况依然高度集中,中小地产在农村中占的比重很小。 在1920年的普查中,只有不到3%的农民拥有地契,而土地拥有者中10%的人却控制了75%的土地。 这个时期的土地制度特点为整个国家的土地集中程度进一步加强。 (三)新共和国时期(1930-1964)土地制度的变革1930年代表新兴工业中产阶级力量的民众主义通过政变上台,对巴西南部、东南部各州的土地寡头势力进行严重打击。 巴西政权的中心从农村移到了城市,这次革命被称为巴西新旧农村结构的分水岭。 面对巴西高度集中的土地状况,几届民众主义政府都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改革措施。 1946年巴西宪法提到“促进财产的公平分配,并保障一切人之机会均等”。 但是之后的一百多年中,巴西历届政府均未制定过完整的土地法律。 再之后,各种政治力量曾提出过四十五个关于土地改革的提案,但都没有被特权阶层把持的议会通过。 1962年,若昂古拉特总统指出土改是一项不能再拖延的任务。 但是,他激进的民族主义改革方案不为国内外右派势力所接受,最终他的统治被军人政变所推翻。 这一时期的巴西农村贫富分化不断加剧。 (四)1964年以来的土地状况1964年巴西军人政府起草公布的土地章程是对巴西土地改革起指导作用的纲领性文件。 20世纪80年代,巴西恢复文人政府后,土改再次面临重重困难。 由于外国投资的大庄园、大农场数量增多,绝大多数农民缺少耕地,生活状况日趋贫困化。 到目前为止,巴西的土地制度和生产关系基本过渡到资本主义性质,大部分私有土地由地主自己经营,小部分以分成和租佃方式给他人经营,这三种经营方式分别占巴西地产总数的61.6%、6.3%和12%。 从巴西土地制度的发展和变化过程,可以看出以下特点 (1)农村土地高度集中的状况贯穿了几百年的历史,社会的发展变化并没有给土地占有情况带来根本性的转变; (2)农村中的贫富分化状况极为严重; (3)大片土地被闲置,土地利用率很低。 三、土地问题与经济危机巴西土地高度集中,土地利用及生产经营的落后致使农业生产率低下。 到20世纪50年代,巴西80%的农业用地仍未加利用,土地生产率低下使巴西农民食不裹腹,而大地产主为出口赢利而占用耕地、生产单一作物、不顾粮食生产的做法,更是把巴西的大量人口推到了饥饿的边缘。 按照出口产值来说,巴西的咖啡、甘蔗、大豆等居于世界前列,但是小麦等粮食作物却长期依赖进口。 1978年巴西已成为世界第五大农产品出口国,而巴西60%的人口却仍处于饥饿状态。 农业生产的滞后,给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沉重的包袱,即使在经济高速增长的1965-1970年期间,农业年增长率也只有0.4%,不能为工业发展提供足够的粮食、原料、资金和市场。 农民的贫困使国内物质需求的可能性无法实现,限制了国内市场的发展规模。 另外,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农村经济落后的情况,使农村中对工业品的吸收能力极为有限。 因此,国内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市场并没有随着经济发展得到相应的扩大,而是很快趋于饱和。 80年代的石油危机和债务危机,使巴西的经济发展遭受了巨大的挫折。 1984年巴西的通货膨胀率达到230%,外债总额高达1000亿美元,同时,失业率猛增,社会极度不稳定。 此后,巴西社会经济长期萎靡不振,出现“失去的10年”。 究其原因,一个非常重要的根本性原因是土地问题长期解决不利,造成农业发展长期滞后于工业。 而农业发展与工业发展不平衡、农业生产重视出口作物却轻视粮食生产则是导致巴西整个社会经济“有增长、没有发展”的直接原因。 四、土地问题与社会的贫富分化土地占有不均导致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均,是巴西长期陷于“病态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期,巴西基尼系数为0.5 (1960),中国台湾为0.55 (1953),韩国为0.46 (1958)。 从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期,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东亚国家和地区的基尼系数下降,韩国为0.28 (1971),中国台湾为0.27 (1971),而巴西却居高不下,为0.57 (1970)。 在美国,1/5最富有家庭的收入是1/5最贫穷家庭收入的12倍,而在巴西则是33倍。 土地占有不均所导致的社会分配不均这个问题,对巴西的社会经济产生了许多不利影响,其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不利于国内市场的开拓和发展。 由于巴西土地高度集中的状况长期得不到解决,使农村中大量人口缺少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物质基础和生产用地,贫困人口大量增加,导致社会购买力低下。 在军政府时期,巴西的奢侈消费品生产达到了令人生畏的程度,从1960年到1980年,每千人拥有汽车的数量由7.6辆增加到66辆。 尽管国家不断大量投资生产高档耐用消费品,但由于富有阶层追求同类外国名牌产品的心理,巴西无法降低进口奢侈品的数量,导致国内市场疲软。 第二,大量贫困人口涌入大城市,造成过度城市化、甚至城市衰败化。 土地集中加上很多小农经常负债和破产,使农民失去土地和生活,在当地又找不到工作和生活出路,他们成群结队奔向城市,使巴西的城市人口急剧膨胀。 面对大量涌入城市的贫困人口,城市无法为他们提供起码的生活保障。 在里约热内卢等大城市的小山坡甚至城市的高楼大厦后面,出现了大片的棚户区,人们居住在几乎完全没有供水和下水道设施的简陋房子里。 过度城市化造成了犯罪率上升、交通拥挤、贫民窟增加等问题,加大了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阻力。 第三,劳动者受教育水平低下。 社会贫困人口的增加,使巴西下层劳动者缺少受教育的机会。 1970年巴西10岁以上的人口约有1/3是文盲,1973年文盲人口达到1350万。 劳动力受教育水平低下,导致大量受教育不足的非熟练劳动力涌入就业市场,形成就业市场中非熟练劳动力的供给过剩,而高报酬行业对熟练劳动力的需求却得不到满足,这也是造成收入不平等的一个因素。 此外,劳动力素质低,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采用新技术提高生产效率的进程,增加了巴西经济对外国科学技术的依赖性。 五、土地开发利用与发展的巨大地区差异巴西土地问题的另一个突出表现是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 长期以来,由于没有对土地利用问题进行科学的统筹,导致了巴西农村和城市、沿海和内陆的相互脱节。 经济的发展不是整个国家和地区的全面发展,而是片面的,带有很强的不平衡性和不合理性,最终造成巴西现代化“整合”发生断裂。 巴西东南部是整个国家经济的心脏地带,也是最发达的地区,虽然面积只占全国总面积的11%,人口却占全国总人口的44%。 同时,拥有全国国民收入的65%,地区经济占GDP的61%。 尤其是圣保罗、里约热内卢和贝洛奥里藏特组成的三角地带,更是巴西工业和全国经济发展的中心。 与东南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北部和东北部地区。 巴西的北部地区占全国总面积的42%,而人口却只有全国总人口的5%。 到20世纪70年代,还有10万印第安人分散居住在北部地区的赤道密林里。 几个世纪以来,北部地区人烟稀少,劳动力奇缺,一直未曾被开发。 东北部是巴西第二大人口稠密地区,拥有全国人口的30%,自然条件恶劣,以周期性的干旱闻名于世,是巴西最贫瘠的地方,被称为“旱灾深重的东北部”,也是南美洲最大的贫困地区,地区经济只占巴西GDP的16%,人均收入仅为东南部的1/3。 巴西各地区明显存在着自然地理和人文经济方面的巨大差别,可以说从某种程度上已经形成了完全不同的“两个巴西”。 由于土地分配不公导致的整个社会分配不公、城乡内部贫富分化加剧、地区之间社会经济整合发生断裂,对巴西现代化发展而言无疑带来了种种难以逾越的障碍。 六、启示在实现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过程中,都会面临诸多方面的问题和挑战,并且受到内部和外部多种因素的作用和影响,其中土地问题自始至终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重视土地改革以及与之相关的分配制度的改革,对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巴西在现代化进程中所经历的挫折和暴露出的问题表明认为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财务类辅警考试题及答案
- 儿保科护士考试题及答案
- 工具钳工高级试题及答案
- 梦幻乐园一日游记事作文14篇
- 企业固定资产盘点及报表制作模板
- 企业信息管理与数据分析模板
- 健康饮食倡导与服务承诺书6篇
- 冬季幼儿护理及保健
- 中西执医笔试真题及答案
- 儿童用药特点与护理
- 2025广东肇庆市高要区总工会招聘社会化工会工作者8人考试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集装箱式预制舱施工方案
- 现场交叉作业安全管理课件
- 110kV变电站设计探讨
- 2025-2026学年人教版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模拟卷(原卷及解析)
- 给水设备调试及维护方案
- 2025年行政管理执法资格及综合法律法规知识考试题库(附含答案)
- 库房消防应急预案方案
- 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古代汉语专题》2025年期末试题及答案
- 集团电力建设业务安全生产“十四五”总结暨“十五五”规划报告范文
- 2024年贵州综合评标专家库评标专家考试经典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