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审题-HJ.ppt_第1页
议论文审题-HJ.ppt_第2页
议论文审题-HJ.ppt_第3页
议论文审题-HJ.ppt_第4页
议论文审题-HJ.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议论文审题训练 作文审题 审题就是对作文题目的意义 范围和要求的审定 具体地说 作文的审题 就是要求考生能对作文试题的各个组成部分作全面的审读 准确的理解 不偏不漏按要求作文 审题中不经意的任何一处疏漏或偏误 都会造成偏离题意甚而背离题意 高考作文题的组成 1 情景材料 2 标题或话题 3 要求和注意事项 高考作文题的类型 1 命题作文 2 话题作文 3 材料作文 审题步骤 1 要一个词 一个词地读题 把命题中的每一个字看清楚 而不能匆匆 扫描 2 找出考题中的 关键词 当一个词在考题中多次出现时 它就很可能是关键词 关键词有时不止一个 要尽可能找出来 不要遗漏 3 用铅笔把关键词圈出来 然后一一落实 把它们的要求全部体现到作文中去 4 细读命题中的 注意 事项 明确文体 议论文 有论点 有论据 有论证记叙文 有故事 有人物 有主题 一 抓住关键性语句 分析基本立意 审题方法 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 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 抓住这些关键句 就能把握材料主旨 准确理解材料 正确立意 一 抓住关键性语句 分析基本立意 例1 阅读下面材料 自选角度 自拟题目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注意联系社会生活实际 在美国阿拉斯加一个自然保护区 人们为了保护鹿而把狼消灭了 鹿没有了天敌 终日无忧无虑地饱食于林中 十几年后 鹿群由4000只发展到40000只 但它们体态蠢笨 没有了昔日的灵秀 植物也因鹿群迅速繁殖和践踏而凋零 鹿由于缺乏充分的食物以及安逸少动所带来的体质衰弱而大批死亡 人们只好把狼再请回来 鹿又四散奔逃 但却恢复了蓬勃生机 这是个叙述性材料 纵观全段文字 两句是关键性语句 句 从反面说明错误做法导致的不良结果 句 用转折复句从正面指出恢复生态平衡所收到的良好效果 由此不难得出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的结论 一 抓住关键性语句 分析基本立意 例2 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时 一个记者问他 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 他回答说 下一个 而当他在足坛崭露头角 已成为世界著名球王 并踢进一千多个球后 记者又问道 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 他仍然回答 下一个 读这则材料 就要注意贝利先后两次回答 下一个 时所处的情景 要抓住最关键的句子 下一个 思考 初露锋芒说 下一个 表现了他的不满现状 而第二次是在踢进了一千多个球 成为举世闻名的球王之后说的 这就更表现了他的永远进取 奋斗拼搏的精神 抓住这一点立意即可 二 分清叙述的主次 揣摩材料的主要倾向 一个材料 其叙述对象往往不是单一的 常常具有多个叙述对象 因此在阅读材料时 我们一定要分清哪个叙述对象体现了整个材料的主要倾向 哪个叙述对象没有体现主要倾向 体现主要倾向的就是叙述的主要对象 反之 就是次要对象 把握了这个倾向 材料的立意也就不难搞清楚了 二 分清叙述的主次 揣摩材料的主要倾向 例3 就下面短文的寓意 自选角度 自拟题目 写一篇能够联系实际的议论文 不少于800字 山坡上有一棵巨树的残干 据说它的存在已有400年了 当初它只是一棵树苗 在漫长的生命过程中 曾被闪电击中14次 经历了无数次的山崩和风雨摧残 然而它顽强地生长成为一棵大树 可是后来飞来一群甲虫 由树皮往里吃 以它们微小的却不停止的攻击 渐渐摧毁了大树的内在力量 它终于毁在一群人类可以用两个手指捏碎的甲虫面前 此材料叙述的对象有两个 大树和甲虫 依据句 中 然而它顽强地生长成为一棵大树 和句 两个关键性语句 可推断出材料叙述的主要对象是大树 历经400年 遭受14次闪电 无数次山崩和风雨摧残却顽强成长为大树的 它 竟然毁在一群人类可以用两个手指捏死的甲虫面前 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千里之堤 溃于蚁穴 因此我们不能忽视微小的错误 要防微杜渐 这就是材料的主要倾向和立意 三 用由果寻因法或对比法确定材料的主旨 提炼观点 任何一个材料都要交代事情的结果 如果我们抓住这个结果 并由果寻因 常常会分析出材料的主旨 从而确立正确的立意 同样 有些材料是具有对照性的 如果我们在由果寻因的基础上 又根据材料的对比性特征 全面分析材料 就会对材料作出更加全面正确的分析 也就避免了片面性 三 用由果寻因法或对比法确定材料的主旨 提炼观点 例4 阅读下面的材料 自拟题目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19世纪末 美国康奈尔大学曾进行过一次著名的 青蛙实验 实验人员先把一个油锅加热 然后把一只青蛙扔进油锅 在这生死存亡关头 这只青蛙反应相当敏捷 它双腿一蹬 一跃而起 竟跳出油锅 安然逃生 隔了半小时 实验人员又架起一只锅 注入满满的清水 然后把那只青蛙扔进锅里 这一回 那只青蛙游得逍遥自在 怡然自得 实验人员则悄悄在锅下面加热 青蛙并不在意 仍然一副优哉游哉的样子 等到水不断升温 青蛙终于感到难以忍受 但它却再也没有那一跃而起的力量 只得葬身锅底 三 用由果寻因法或对比法确定材料的主旨 提炼观点 青蛙为何能 安然逃生 正是因为它有一种忧患意识 在生死存亡关头 能一跃而跳出油锅 同样也还是这只青蛙 却又为何 葬身锅底 这是因为它满足 逍遥自在 恬然自得 的环境 以致当危险悄悄袭来时 它 并不在意 仍然一副优哉游哉的样子 同样是这只青蛙 在不同的情况下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局 材料本身具有明显的对照特点 我们在由果寻因法的基础上 再运用对比法进行比较分析 不难得出这样三条结论 一是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二是处逆境要勇于拼搏 居顺境应头脑清醒 自强不息 三是及时自拔 犹未为晚 不以为然 则必将滑向灾难的深渊 四 选择基本论点或立意 一个材料 若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 很可能会提炼出几个论点 但必须选择基本论点或立意去写 因为这个基本论点或立意最能全面概括或体现整个材料的主旨或倾向 我们只有抓住它们 才是找到了最佳角度 才能切合题意 不至于偏离主旨 四 选择基本论点或立意 例5 根据下列材料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题目自拟 苏东坡少时读了一些书 觉得自己见多识广 颇有点飘飘然 竟不知天高地厚 很自负地写了副对联贴在门上 识遍天下字 读尽人间书 对联贴出不久 来了位白发老人 他将手里拿的一本书翻开向苏东坡请教 苏东坡接过一看 书上的难字 僻字很多 有的根本未见过 顿时面红耳赤 深悔自己的狂妄与骄傲 他马上在门前对联上加了四个字 变成 发奋识遍天下字 立志读尽人间书 四 选择基本论点或立意 对这则材料 如果从苏东坡前倨后恭 立即改联这个角度去分析 可以提炼出 人应具有知错就改的勇气 如果仅从苏东坡题写对联和修改对联的角度去看 可以提炼出 少年苏东坡才智超人 但这两个立意只有前一个是基本立意 只有它能全面概括或体现整个材料的主旨 是最佳角度 而后者则是偏离材料主旨的 学生只有从前一个角度去挖掘 并在切合题意的基础上 在论证 结构和语言上下工夫 才能够写出高质量的考场作文 五 多题一做要采用合并同类内容 剔除相异点 寻找相同点的方法 面对多个材料 如果只抓住其中一个去立意 那就违背了此类作文的做法 这一点务必加以注意 例5 阅读下面几则材料 然后写一篇议论文 不少于800字 鲁迅说 无论什么事 如果连续收集材料 积之十年 总可成一学者 歌德在谈到积累材料时说 我在这一点上就像一个人在年轻时积累了许多银币和铜币 年岁愈大 这些钱币的价值也愈高 到了最后 他年轻时的财产在他面前块块都变成纯金 一位历史学教授曾给学生讲 如果你能收集两万张卡片 就可以在历史界成为权威 五 多题一做要采用合并同类内容 剔除相异点 寻找相同点的方法 这里第一个材料谈的是积累要长期坚持 第二个谈的是积累大有价值 绝不会徒耗时光和精力 第三个谈的是多积广积出成就 三个材料都有自己的个性 但它们的共性却是积累 于是我们可以这样立意 治学要注意积累 有时 多题一做作文所给材料是一正一反的 但它们仍然有共同点 我们审题时必须抓住这个共同点 提炼出观点 并用正反对比论证法来作文 作文审题失误的主要表现 1 一叶障目 不见泰山 例1 2002年 心灵的选择 有很多同学只关注 选择 一词 而忽视了重要的限制词语 心灵 没有写出选择面前思想或情感的矛盾 斗争或触动 也属于严重的跑题 例2 2007年 诗意地生活 在 诗意 与 非诗意 诗意地生活 与 诗意的生活 之间 不少考生认识比较模糊 下笔比较随意 有些考生很牵强地将 意志和气概 责任 美丽 等理解为诗意 也有优秀考生狭窄地将 诗意 理解为 闲适 舒服 或 美丽的哀愁 还有些考生满足于将一些 诗意 的生活片段加以罗列 未注意标题的动态性 2 误解话题中的概念 如2001年的 诚信 被拆成 诚实 诚恳 真诚与信任 真诚与自信 等 3 忽视二者的关系 只谈一方面 如2003年高考题要扣紧 感情亲疏 与 对事物的认知 之间的关系来行文 可以有所侧重 但只写 感情亲疏 或者只写 对事物的认知 评卷中都被视为偏离 4 混淆题目类型 作文审题失误的主要表现 作文训练 根据所给材料 联系实际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议论文 题目自拟 立意自定 古代有一位智勇双全的将军 一次 他率军对敌 他的人马只及对方十分之一 众将士有点信心不足 这位将军就到一座庙里求神问卜 他取出一枚铜钱 当着众将士说 胜负在天 就让神灵决定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