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秋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doc_第1页
2014年秋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doc_第2页
2014年秋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doc_第3页
2014年秋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doc_第4页
2014年秋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师大版五年级 集 体 备 课 教 案 数学上册科 目数学年 级五年级备课教师邓金莲集 体 备课组 五年级组总课题一 小数除法总课时8分课题精打细算分课时1教 学 内 容课本2页精打细算教 学 目 标知识与能力: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小数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过程与方法: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推理能力。重难点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教 具PPT教 学 设 计我的特色一、创设情境: 课件出示图片:比较哪个商店的牛奶便宜? 1引入小数除法,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2先让学生独立看懂图的意思,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列出算式。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教师组织学生自主探索怎样求出11.55和12.96的得数。学生可能从不同角度想出很多方法,通过交流和比较,使学生体会到只要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就可以了。 (1)估算。 (2)积的小数位数是一位小数( )2=11.5 (3)元转为角化整数乘法。 (4)商不变的规律。 讨论:问题一:小数点的位置怎么办? 问题二:除不尽怎么办? 总结:只要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就行了;除到小数部分还有余数,引导学生可以在余数的末尾添0再继续除。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11.5元=115角3小结。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计算小数除以整数时要注意什么。三、巩固与应用:第1题:注意商中间有0;第2题:要注意除到小数部分有余数,补0后再继续除;补充习题:13.815被除数的整数部分比除数小,商的整数部分要写0占位。四、总结。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教师进行总结。 板 书 设 计精打细算例题。 11.55=2.3(元) 12.96=2.15(元) 教学反思:科 目数学年 级五年级备课教师邓金莲集 体 备课组 五年级组总课题一 小数除法总课时8分课题打扫卫生分课时2教 学 内 容课本4页打扫卫生教 学 目 标知识与能力:利用已有的知识,探索整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境,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掌握已学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利用小数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重难点自主探索整数除法整数,商是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教 具PPT教 学 设 计我的特色一、创设情境 教师出示主题图。 通过“打扫卫生”的情境,提出两个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对此展开研究。 1.学生先试着列出算式。2.学生估一估结果是多少。3.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实验解题。18.96 生1:二、自主探究,创建数学模型 1学生尝试练习。 在组织学生探索时,由于学生已学会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因此,可以放手让学生试算,再组织交流。 在试算前,可以估计一下得数的大致范围,最后与得数进行对照,既检验了结果的正确性,又培养了学生的估算习惯。 2学生交流。 在交流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在计算时应注意什么,如教材中用红色表示补0的地方,要引起学生的注意。 3学生质疑。 教师: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三、巩固与应用 1、学生尝试做课本第5页的“练一练”1、2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并让学生提出在计算时问题。 板 书 设 计打扫卫生 例题。 18.96=3.15(元) 264=6.5(元) 学生板演竖式 答语教学反思:科 目数学年 级五年级备课教师邓金莲集 体 备课组 五年级组总课题一 小数除法总课时8分课题谁打电话的时间长分课时3教 学 内 容课本7页谁打电话的时间长教 学 目 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打电话”的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需要用除数是小数除法去解决的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 过程与方法:正确掌握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有关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已有知识,经历探索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重难点经历探索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教 具PPT教 学 设 计我的特色一、创设情境 创设“打电话”的情境,结合生活中同学打长途电话的经验,提出数学问题。 二、自主探究,创建数学模型 1出示主题图。 让学生说一说图的意思,并讨论如何解决“谁打电话的时间长”的问题。 2自主探究。 (1)比较算式的异同之处。 在探索之前,先引导学生比较两个算式和前面学习的小数除法有什么不同,使学生体会到如果除数变成整数就好了,引导新的知识转化为已有的知识。 (2)自主探究。 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想法,但都是要把被除数和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再按照小数除以整数的方法进行计算。 3小结。 当除数是小数时,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在进行计算,利用了商不变的性质。 三、巩固与应用 试一试。 1.第7页“试一试”。 其中37.10.53和8.40.56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0倍后,被除数末尾需要补0。 2.77.5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倍后,被除数比除数小,商的整数部分需要补0,在练习后反馈时要引起学生的注意。四、总结。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有针对进行讲解。 补充练习: 把下面各题变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4.681.2( )12 2.380.34( )( ) 5.20.325( )325 1610.46( )( )三、本课小结 板 书 设 计谁打电话的时间长 例题。 8.540.7=12.2(分) 457.2=6.25(分) 学生板演竖式教学反思科 目数学年 级五年级备课教师邓金莲集 体 备课组 五年级组总课题一 小数除法总课时8分课题谁打的电话时间长分课时4教 学 内 容课本8页试一试教 学 目 标知识与能力:正确掌握除数是小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利用已有知识,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情境,体会生活中有需要数学解决的问题。重难点掌握除数是小数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 具PPT教 学 设 计我的特色一、旧知铺垫: 课件出示: 填一填: 0.780.2()2 0.70.25()25 4.060.58()() 320.08()() 二、解决问题: 1.“练一练”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全班交流订正。 2.“练一练”第3题。 学生经常会犯这样的错误,在学生判断出竖式的对错后,要帮助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学生在联系中出现类似的错误。 3. “练一练”第4题。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全班交流订正。 4.“练一练”第5题。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全班交流订正。 5.“练一练”第6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 6.“练一练”第7题。 课件出示题目,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解答。7.第8题。 通过计算比较,引导学生发现除数缩小几倍,商扩大相应倍数的规律。独立填空,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变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并能说清为什么这样做。 学生独立完成 全班交流订正。判断,分析错误原因。 独立列式解答。全班交流订正。 独立列式解答。看图提出问题,然后独立完成解答。 独立计算,小组交流,发现规律。 8.第9题。 提问:要求7.05cm的纸多少张,先要知道什么? 三、总结。 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有针对进行讲解 板 书 设 计科 目数学年 级五年级备课教师邓金莲集 体 备课组 五年级组总课题一 小数除法总课时8分课题人民币兑换分课时5教 学 内 容课本12页人民币兑换教 学 目 标知识与能力:能按照要求求出积、商的近似。 过程与方法:通过人民币和外币的兑换,体会求积、商近似值的必要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重难点能按照要求求出积、商的近似值教 具PPT教 学 设 计我的特色一、创设情境 课件呈现中国银行2012年10月公布的关于外币和人民币之间的比率。 二、自主探究,创建数学模型 课件出示题目:(1)美国小朋友玛丽给小红寄来一本故事书,折合人民币多少元? 1学生独立进行解答。 2组织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6.316.7= 教师引导学生明白,由于货币的最小单位一般是“分”,以“元”为单位时第三位小数没有意义,所以一般需要保留两位小数,因此学生将体会到求积、商近似值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6006.3195.09美元) 3. 小结,讲清算理。(方法是用人民币比率=外币,记得保留两位小数) 三、巩固与应用 1试一试,可以让学生用计算器算出得数,然后根据得数按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出近似值。 2练一练。 第1题:这是人民币和港币的兑换,12.51.04,超过了11元港币;也可以用111.0411.44(元),不到12元人民币,因此11元港币不够。 第2题:这是人民币和泰国铢的兑换,要注意的是:500019.67所得到的近似值还需要去乘100。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板 书 设 计人民币兑换 8.096.7 6008.0974.17(美元) 54.203 答语:略。 54.20(元) 答语:略。教学反思:科 目数学年 级五年级备课教师邓金莲集 体 备课组 五年级组总课题一 小数除法总课时8分课题除得尽吗分课时6教 学 内 容课本15页除得尽吗教 学 目 标知识与能力:通过计算蜘蛛和蜗牛每分爬行多少米,发现余数和商的特点,知道什么是循环小数。 过程与方法:会用四舍五入法对循环小数取近似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重难点1发现余数和商的特点,知道什么是循环小数。 2会用四舍五入法对循环小数取近似值。教 具PPT教 学 设 计我的特色一、创设情境: 教师用课件出示:教材上黑板报中有关小动物的一些资料的情境,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资料独立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 1蜘蛛平均每分钟爬行多少米? 2.蜗牛平均每分钟爬行多少米? 3.谁的爬行速度快? 二、自主探究,创建数学模型 1.学生试算。 计算733和9.411的商,学生算一算时间后,可能就不住下除了。 2.引导学生发现商与余数的关系。 教师可以问学生:“为什么不往下除了?发现了什么?”学生发现余数和商重复出现,总也除不尽。 教师小结:商有时一个数字重复出现,有时几个数字重复出现,像这样的小数就是循环小数。 3.介绍循环小数的写法时。 如果一个数字重复出现,就在这个数字上面点一个点,如果几个数字重复出现,就在首尾两个数字上面各点一个点。 教师边叙述边板书。 4、取循环小数的近似值。 可以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对循环小数取近似值。 三、巩固与应用 课本第70页的“练一练”第1题。学生独立判断哪些是循环小数。让学生注意循环小数必须是无限小数,4.2525是个有限小数,因此不是循环小数。 第2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四、总结 板 书 设 计谁爬得快 例题。 733=24.333 9.411=0.85454 教学反思:科 目数学年 级五年级备课教师邓金莲集 体 备课组 五年级组总课题一 小数除法总课时8分课题练习二分课时7教 学 内 容课本19页练习二教 学 目 标知识与能力:通过练习,让学生熟练的掌握除法计算。 过程与方法: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率重难点让学生熟练的掌握除法计算。教 具PPT教 学 设 计我的特色完成练习二的习题。一、计算部分。 第1题:要求学生口算。在小数四则计算中,要继续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但在速度上不做硬性要求。 第2题:要求计算并验算,小数四则运算验算方法和整数四则运算是一样 第3题:先让学生估计各题的得数是否正确,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指导学生练习时,要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估计的,然后再算一算。 第4题:先让学生找一找规律,并说一说是怎样找到的,再按照规律填数。其规律可以是前一个数除以2.5等于后一个数,两个方格中填0.4和0.064。 第5题:可以先让学生学生说一说什么单价,再独立解答。二、应用问题。 第6、7题:要求学生列竖式独立计算。 第8题:由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可以提出一个大“中国结”多用多少米彩带? 第9题:脱式解答,有的题目学生能用简便方法,应以予以鼓励。 第10题:由学生独立看懂图意并进行解答。 第11题:通过教材提供的素材,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在现实社会里,要收集各种信息,利用数学的有关知识,合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全课小结。 根据学生完成情况进行小结。 板 书 设 计练习二教学反思科 目数学年 级五年级备课教师邓金莲集 体 备课组 五年级组总课题一 小数除法总课时8分课题调查“生活垃圾”分课时8教 学 内 容调查“生活垃圾”教 学 目 标知识与能力:体会小数混合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会计算小数四则混合(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过程与方法:利用学过的小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问题,发展应用意识。重难点会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 具PPT教 学 设 计我的特色一创设情境1、创设情境。2、让学生看懂图中的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二、自主探究,创建数学模型学生尝试自己解答。学生的解答方法可能不完全相同,有的学生可能会分步计算,也是可以的。以学生所列综合算式为例,研究连除、乘除混合的运算顺序和脱式步骤,说明小数混合运算和整数四则混合的运算顺序是一致的。三、巩固与应用试一试:第1题:其中第2小题是带有中括号的算式题,指导学生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它的运算顺序。第2题:先让学生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回忆一下四月份有多少天,再独立解答。四、总结。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小结,重点讲解。 板 书 设 计生活垃圾教学反思科 目数学年 级五年级备课教师邓金莲集 体 备课组 五年级组总课题总课时分课题单元练习设计分课时教 学 内 容小数除法教 学 目 标知识与能力:通过练习,让学生熟练地掌握除法计算。 过程与方法:利用学过的小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问题,发展应用意识。重难点用小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 具PPT教 学 设 计我的特色第1题:要求学生口算。在小数四则计算中,要继续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但在速度上不做硬性要求。第2题:要求学生计算并验算,小数四则运算的验算方法和整数四则运算是一样的。第3题:先让学生估计各题的得数是否正确,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指导学生练习时,要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估计的,然后再算一算。第4题:先让学生找一找规律,并说一说是怎样找到的,再按照规律填数。其规律可以第5题:可以先让学生学生说一说什么单价,再独立解答。第6题:要求学生列竖式独立计算。第7题:由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8题:脱式解答,有的题目学生能用简便方法,应以予以鼓励。第10题:由学生独立看懂图意并进行解答。 教学反思科 目数学年 级五年级备课教师邓金莲集 体 备课组 五年级组总课题轴对称和平移总课时分课题轴对称再认识(一)分课时教 学 内 容教 学 目 标知识与能力:结合欣赏民间艺术的剪纸、图形等图案,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画图、图形分类等操作活动,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重难点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对称轴教 具PPT教 学 设 计我的特色一、复习:出示剪纸、平面图形,。二、探讨:找出其中的轴对称图形三、生活中的图形。1、看过这么漂亮的图形,想不想自己动手做一做?2、折一折,剪一剪。3、明确什么是对称图形?了解“对称轴。”4、画一画四、动手做。五、巩固与提高科 目数学年 级五年级备课教师邓金莲集 体 备课组 五年级组总课题总课时分课题轴对称再认识(二)分课时教 学 内 容教 学 目 标知识与能力:结合欣赏民间艺术的剪纸、图形等图案,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过程与方法:通过画图、图形分类等操作活动,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重难点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教 具PPT教 学 设 计我的特色一、复习二、探讨出示平面图形,找出它们的对称轴。三、生活中的图形。1、淘气根据轴对称小房子的一半画出了整座房子,他画的对吗?2、 讨论并说明理由。3、请你画完整,在小组内说说你画图的依据或方法。四、动手做。4、独立完成五、巩固与提高教学反思科 目数学年 级五年级备课教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