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语读书心得 论语读书心得论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文化遗产,它的内容很广泛,记载了孔子关于政治、哲学、教育、伦理、文学、艺术和道德修养各方面的言论。 作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创建的儒家思想不仅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思想和文化传统有着深刻的影响,对世界也有很大的影响。 在以儒家思想为特征形成的儒学文化圈里,新加坡、日本、韩国等国家以及香港、台湾等地区,无论在经济还是文化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俗话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记载了孔子的思想和言行,反映了早期儒家思想的基本面貌,从中我们不仅可以充分了解孔子和早期儒家的自然观,社会道德理想,以及教育、艺术等方面的主张,而且可以真切感受孔子和早期儒家的政治智慧与生存智慧。 孔子以一种无与伦比的洞察力,把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看的格外分明,对人心、人性的善与恶有着透彻的理解,而对于为人处世、治国安邦,孔子更是满腹经纶。 读完论语之后,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孔子关于学习方面论述,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浅谈自己的读书心得。 其一,关于学习的态度。 孔子很重视学习态度,强调要终身“好学不厌”。 他肯定孔圉“敏而好学”,而且谦虚地说自己都没有做到“学而不厌”。 他还特别提倡互相学习的态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种“乐”,是与朋友相互学习,研讨之乐,是增长学识之乐。 最可贵的是孔子提倡“不耻下问”的精神,他肯定了学生孔圉“不耻下问”的精神,其实他自己就是楷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人”当然不会都是强于己的人。 只要有“善者”,就要“从之”,对于“不善者”要引以为戒,改正自己也有的缺点。 这里指出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 传说孔子曾向郯子、苌弘、师襄、老聃等人学习,他就是一个虚心求教善于学习的人,所以才成为古今闻名的大教育家。 其二,关于学习的方法。 第 一、 二、 三、五则都谈到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强调温习的重要。 孔子的时代,教的功课有礼、乐、射、御,所以不仅有温习,还有实习,要实际操作。 “默而识之”,强调了“识”,即记住,只有记住才谈得上掌握巩固。 “温故而知新”,温习的目的是什么呢?固然为了“识”,为了掌握巩固已学过的知识,但不要忘记“知新”,只有有了新体会,新发现,才达到了“温故”更深的目的。 文章提出了知识的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只有不断地继承、创新、再继承、再创新,才能使知识不断丰富和发展起来。 “温故知新”闪烁着辩论思想的火花。 孔子还特别强调“学”与“思”的结合,不可偏废一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为学则殆”,“学”是“思”的基础,“思”要在“学”中进行,二者相辅相成。 另外,孔子还非常重视精益求精,“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反对一知半解,浅尝辄止。 其三,关于学习的内容。 孔子主张学习要博,要广,不能偏颇、单一。 他提出要用四种东西作为自己的学习纲要,这就是“文,行,忠,信”。 即文化知识,品德修养,忠诚笃厚,坚守信约。 这四项内容对于自己和别人都具有重要意义。 孔子在重视博学的同时,也强调学习要抓根本的东西,孔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这里孔子在回答子贡的问题时,说明自己的“多学”是相对的,在多学的基础上,我是用一个道理来贯穿自己的学说的,这个道理就是学习的根本,学习重在抓住根本。 这里孔子间接地说明了博与精的关系,值得借鉴。 其四,关于学习的目的。 孔子认为,学习必须有明确的目的,但重点在于“学以致用”。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也就是说,熟读诗经三百篇,交给他政治任务,却办不成;派他出使到外国,又不能独立作主应对;这样,虽然书读得很多,又有什么用处呢?又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也就是说,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习,听到正义的事不能去做,有错误不能改正,也就是理论和实际不能结合,这才是我们忧虑的。 由此可见,读书的目的,不在于死记书本,而在于应用,在于实践,在于“举一反三”地灵活运用知识。 关于这一思想,在孔子的学生子夏的思想中也表现出来。 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也就是说当官时有余力就应该学习,学习后有余力就可以做官。 这一思想实质上也体现了学与用的关系,要想当好官必须学习,学习的目的应是更好地当官,体现了学习与应用的关系,也体现了孔子办私学的目的,即通过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让他们直接登上政治舞台或作教师培养政治人才,当然在孔子看来,学习的目的也在于对道义、真理的追求,“士志于道”,“朝闻道,夕死可矣”。 孔子是大学问家,一生勤奋治学。 他总结出丰富的治学经验,传延百世。 做学问自然以“学”为中心,然而不能忽略“习”“温故”“问”“思”等。 他指出“温故”与“知新”,“学”与“思”的相互依存关系,非常可贵。 他认为学无止境,所以要“学而不厌”。 越是大学问家越能感受到知识汪洋无际,孔子就是这样的大家。 也许我们这些凡人是永远无法领会万世师表的学习的内涵,但每一个人也许都可以从中找到一个新的自我。 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做人要不断学习,不感到厌烦;教育学生要有耐心,不感到疲倦。 “学而不厌”。 作为教师尤其要做到这一点。 教师是学生的示范,我们希望学生做一个终生学习的人,首先教师要做一个终生学习的人。 “身教重于言传”,“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应该是学生很好的榜样。 我们教师要做到“诲人不倦”,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呀。 “教师教育孩子要耐心”,我们经常这样说。 但事实上,我们许多老师并没有真正理解这句话,老师会在课堂上生气发火,这是我们还没有学会耐心的佐证。 教师在课堂上失去理智,感情冲动,除了伤害了孩子的感情以外,别无他用;教师的喋喋不休,除了让孩子耳根的茧子更厚以外,没有其他功能。 这些都不是我们想要的。 我们想要的是什么呢?我想无非是希望孩子好好学习,好好成长,如此而已。 有没有更有效的办法呢?回答是肯定的。 我们可不可以这样尝试一下?当孩子上课走神的时候,原谅他,提醒他,毕竟学习是孩子的事,他没做好,希望得到的是老师的帮助;当课堂秩序乱的时候,不要对孩子大呼小叫,我们应该考虑是不是我们的课堂对孩子没有吸引力呀?及时调整自己的课堂,把孩子们吸引过来;当孩子没有完成作业的时候,原谅他,帮他找出没有完成作业的原因,帮助他下次完成作业,使孩子体验及时完成作业的成功感;当孩子犯了错误,耐心一点,调查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找出孩子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的去跟孩子谈,帮他认识自己的错误,这才是我们的目的。 “诲人不倦”四个字简简单单,但蕴含的是教师的爱心.所以,作教师的,应该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初中2025年七年级下学期物理声光热专项试卷(含答案)
- 2025年小学六年级下学期英语语法专项强化试卷(含答案)
- 2025年医保法规试题及答案
- 池州市人民医院白癜风表皮移植术操作资格认证
- 2025年高中三年级下学期生物生态学模拟卷(含答案)
- 牙病预防科试题及答案
- 小儿高热惊厥试卷及答案
- 皮肤科规培考试题及答案
- 土方运输保洁合同范本
- 国际货品买卖合同范本
- 法规解读丨2024新版《突发事件应对法》及其应用案例
- 《铁路轨道维护》课件-钢轨钻孔作业
- 猪场用电安全培训课件
- 电冰箱、空调器安装与维护电子教案 1.1 认识空调器
- 河南省豫西北教研联盟(许洛平)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一模化学试题 含解析
- 电子产品检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新提任领导干部法律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叶圣陶鲤鱼的遇险
- 《农业遥感》全套教学课件
- GB/T 3830-2024软聚氯乙烯压延薄膜和片材
- 2024年秋季新教材三年级上册PEP英语教学课件:含音频U2 第3课时 A Letters and sounds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