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一轮复习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ppt_第1页
2015一轮复习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ppt_第2页
2015一轮复习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ppt_第3页
2015一轮复习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ppt_第4页
2015一轮复习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修四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二单元知识结构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物质观运动观规律 实践观真理观 辨证唯物论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意识的本质意识的作用 考点要求 第四课探索世界的本质 1 哲学的物质概念 自然界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 哲学的运动概念 运动与物质的关系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3 物质运动的规律 规律的概念 规律的普遍性与客观 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 1 物质的含义 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无论人们是否感受到 它都是不以人意志为转移 同时也说明物质具有独立性 物质具有可知性 能被人们所认识 物质的唯一特性物质和意识的唯一区别 与唯心主义划清了界线 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线 考点1哲学的物质概念 必记必背 除了共性 客观实在性 之外 还具有自己的个别特性 共性 唯一特性 客观实在性 物质是对物质的具体形态概括和抽象物质的具体形态是物质的具体表现 既不能创造 也不能消灭 可以被改造 有生有灭 两者是共性与个性 一般和个别 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但不是多数和少数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比一比 客观实在 客观存在 客观实在 与 客观存在 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客观存在 包含 客观实在 和精神 意识现象 客观实在 是一种 客观存在 客观存在 不一定是 客观实在 物质的具体形态 物质 动物 抽象 具体的动物 1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这里的 客观实在 是 A 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B 自然界中客观事物的共同属性C 所有有形的物体D 万事万物共同的属性2 有人断言 更大的神只要一想就能把人创造出来 这种观点 认为生物的产生和进化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 属于神创论的观点 是极其荒谬的 否认了人类的产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否认了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属于唯心主义A B C D 自然界 人类社会 人的意识 世界 从产生来说 从构成上看 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 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是物质的 是物质的 由物质决定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2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必记必背 考点2 哲学的运动概念 1 运动的含义 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 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 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3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2 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1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2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着 3 离开物质谈运动 或者离开运动谈物质 都是错误的 反对两种倾向 离开物质谈运动 唯心主义 离开运动谈物质 形而上学 机械运动的载体 宏观物体化学运动的载体 原子 离子生物运动的载体 生命有机体思维或精神运动的载体 人脑 水向低处流 机械运动百花盛开 化学运动人的生老病死 生命运动不同性质的社会更替 社会运动 必记必背 静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 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 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 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静止 相对静止 几十年内他是张三 不是李四 也不是泥土 空气 人的一生 运动 一刻不停的运动变化过程 死亡 腐烂 分解 化入空气泥土 运动是绝对的 无条件的和永恒的 静止是相对的 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注意 A 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 是运动的特殊状态B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3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1 区别 含义不同 特点不同 运动是无条件的 永恒的和绝对的 静止是有条件的 暂时的和相对的 2 联系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只承认静止否认运动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 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相对主义 诡辩论 两种错误观点 方法论 要求我们在承认事物绝对运动的同时 也肯定相对静止的存在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1 静者静动 非不动也 静即含动 动不舍静 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 2 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日方中方睨 物方生方死 属于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3 飞矢不动 旋岚偃岳而常静 江河竞注而不流 野马飘鼓而不动 日月历天而不周 复何怪哉 该观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 陷入形而上学的绝对静止论 或不变论 4 赫拉克里特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巩固练习 1 一切存在物 一切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 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 生活 马克思的上述论断的哲学涵义是 A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B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C 运动是物质的派生物D 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物质承担者 A 2 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 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 旋风 瞬息万变 他拒绝给事物以名称 主张对客观事物 什么都不能说 他错误在于A 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B 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C 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D 割裂了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C 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说过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他的学生克拉底鲁认为 人甚至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回答下面两题 3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的观点 A 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B 承认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C 肯定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D 夸大了物质的运动 C 4 人甚至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的观点A 正确地说明了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B 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将会导致不可知论C 夸大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D 否认了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B 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 自古及今 法无不改 势无不 积 事例无不变迁 风气无不移易 这说明 A 世界上存在无物质的运动B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C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D 物质是运动的内在动力 解析 法无不改 势无不积 事例无不变迁 风气无不移易 说明不运动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所以A项错误 B项符合题意 C项正确但与题干不符 D项错误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答案 B 2012江苏 英国诗人雪莱在 无常 中吟唱道 今天 花儿喜爱欢悦 明天 就会凋谢 我们希望长驻一切 诱惑你 然后飞逸 什么是人间的欢乐 那是戏弄黑夜的电火 像闪光一样短促 下列与诗中的哲理相近的是A 不是风动 不是幡动 仁者心动B 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C 万物都在运动 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D 静者静动 非不动也 静即含动 动不舍静 B 1 规律的含义2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3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固有的 本质的 必然的 稳定的 不是主观赋予或是上帝创造 不是表面的 现象的 外在的 是确定不移的 不是偶然的 具有重复性 不是多变易逝的 事物运动过程者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考点3 物质运动的规律 下列哪些属于规律 人往高处走 水往底处流 日夜更替 种豆得豆 一年四季的变化 苹果落地 商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 生物体的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 商品价格时涨时落 2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规律是客观的 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规律既不能被创造 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 自然界 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 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 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3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论要求 1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 必须遵循规律 按客观规律办事 不能违背规律 2 在客观规律面前 人并非无能为力 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改造客观世界 造福于人类 在规律上能用 不能用的词语 发明规律 发现规律 消灭规律 尊重规律 创造规律 认识规律 改变规律 利用规律 由于人类对地震规律的认识 人们根据地壳运动的状况 推算出可能发生地震的危险区域 大致发生的时间和震级的大小 并结合历史资料进行对比 分析 研究 作出大致的地震预报 由于人类认识了水的流动规律 人们就可以治理水患 兴修水库 建造水渠 引水上山 变水害为水利 为人类造福 地震预报 三峡工程 原理内容 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考点梳理 方法论 想问题 办事情 既要尊重客观规律 按规律办事 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 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两者结合起来 4 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 揠苗助长 事与愿违 庖丁解牛 事半功倍 据此回答以下两题 揠苗助长 的错误主要在于 A 夸大的规律的客观性B 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C 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忽视了规律的客观性D 夸大了客观条件对主观能动性的制约 C 庖丁解牛 之所以事半功倍 从哲学角度看 是因为 A 他尊重规律 能在事物的运动中把握规律B 他具有创造思维 认识了一切规律C 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D 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 在实践的过程中改造规律 A 本题以古诗为背景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相关哲理解析古诗词的能力 题干体现了规律的客观性原理 A项体现了拼搏进取的人生观 B项体现了对立统一规律 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等 C项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 D项体现了规律的客观性 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 故正确答案是D 2012安徽文综10 荀子曰 天有常道矣 地有常数矣 君子有常体矣 下列诗句中与此寓意相近的是A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唐 杜甫 B 蝉噪林逾静 鸟鸣山更幽 南北朝 王籍 C 两句三年得 一吟双泪流 唐 贾岛 D 草木本无意 荣枯自有时 唐 孟浩然 训练 解析 答案 一雨池塘水面平 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 更作荷心万点声 这首古诗所蕴涵的哲理主要有 A 物质和运动是辩证统一的B 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C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D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是辩证统一的 解析 该诗一 二两句以 水面平 明镜 照檐楹 等写出了荷花 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 三 四两句用 忽起 垂杨舞 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 万点 声响等 表现了雨后池塘的一种动态之美 诗既写出了静态 又写出了动态 以静显动 又以动衬静 动静结合 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故选B 唯物主义认为 物质是本原 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物质决定意识 下列观点中 符合这一根本思想的一组是 天地合而万物生 阴阳接而变化起 天没有我的灵明 谁去仰他高 人病则忧惧 忧惧见鬼出 形存则神存 形谢则神灭 存在即被感知 我思故我在A B C D A 深圳市2014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材料一 我国的探月计划 嫦娥工程 是从2004年启动的 分为绕 落 回三个阶段 2013年12月14日 嫦娥三号 平稳落月 中国首次地外天体软着陆成功 也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在月球上成功实施软着陆的国家 在实现软着陆的同时 嫦娥三号 还肩负着突破自动巡视勘查 深空测控通信 月夜生存等关键技术的使命 探月工程任务连续成功 依靠的是我们国家的综合实力 最根本的一点 就是中国航天事业始终坚持自力更生 自主创新 材料二 探月工程与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都息息相关 美国领先于世界的信息 生物 新材料等高技术 很大部分来自对 阿波罗 工程技术的消化 优化和二次开发 我国探月工程所带动的基础科学和高新技术的进步 也会对经济发展发挥牵引和推动作用 目前中国每年在航天产业的直接投入达到上百亿元 据专家粗略估算 对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 将对整个社会产生8至14元的带动效益 同时 探月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 也是提升民族自信心的重要载体 1 根据材料一 运用 把握规律 的有关知识 谈谈他们是如何按规律办事的 8分 2 从 哲学的基本问题 角度 分析人类对月球的探测带给我们的启迪 8分 1 他们遵循了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2分 而不是违背客观规律 探月的成功证明了这一点 1分 他们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 1分 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 改造客观世界 成功地实现了探月 2分 他们充分地发挥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