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学概论》习题集.doc_第1页
《地球科学概论》习题集.doc_第2页
《地球科学概论》习题集.doc_第3页
《地球科学概论》习题集.doc_第4页
《地球科学概论》习题集.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球科学概论习题集一、名词解释1、地质作用自然动力引起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变化与发展的作用,统称为地质作用。2、矿物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叫矿物。3、岩石由地质作用形成的矿物或岩屑组成的天然集合体。4、断裂构造地壳中的岩层、岩体受力超过其强度时,岩石的连续完整性受到破坏的现象叫断裂构造。5、风化壳残积物和土壤在地表形成的一个不连续薄层称为风化壳。6、岩浆作用岩浆的形成、演化、直至冷凝成岩浆岩的地质过程称为岩浆作用。7、沉积岩在地表或近地表条件下,各种外动力地质作用形成的松散性堆积物经过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叫沉积岩。8、地质构造组成地壳的岩层或岩体受力而发生变位、变形留下的形迹称为地质构造。9、地层地层就是地壳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层状岩石和堆积物的总称,包括沉积岩、火山岩和由沉积岩以及火山岩变质而成的变质岩。10、化学风化作用地壳表层的岩石、矿物在原地发生化学变化,并产生新矿物的过程叫化学风化作用。11、变质作用原岩在特定的地质环境中,在固态下改变其结构、构造或矿物成分,形成新岩石的地质过程叫变质作用。12、倾斜岩层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之间呈一定角度相交的岩层叫倾斜岩层。13、搬运作用在地壳表层,风化、剥蚀的产物随各种介质被迁移到它处的地质作用叫搬运作用。14、角度不整合空间上相互接触的上、下两套地层时代不连续,有地层缺失,且两套地层的产状呈斜交关系,叫角度不整合。15、地温梯度在常温下,深度每增加100米所升高的温度数值,称为地温梯度。16、构造运动主要由地球内动力引起岩石圈的机械运动称为构造运动。17、风化作用地壳表层的岩石、矿物在原地发生物理的或化学的变化,从而形成松散堆积物的过程叫风化作用。18、岩浆岩由岩浆冷凝而形成的岩石称为岩浆岩,包括喷出岩和侵入岩两大类。19、褶皱构造地壳中的岩层受力变形后,产生的一系列弯曲现象称为褶皱构造。20、断层地壳中的岩层受力破裂后,破裂面两侧岩块发生了显著位移的构造现象叫断层。21、沉积作用在地壳表层,被搬运的物质在新的地质环境下堆积起来的地质作用叫沉积作用。22、剥蚀作用在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地壳表面的物质遭受风化并搬离原地的过程。23、化石由于自然作用保存在地层中的地史时期的生物遗体或生物活动的遗迹。24、标准化石指能据以确定地层地质年代的化石。它应具备时代分布短、特征显著、数量众多、地理分布广泛等条件,以利于地层的划分和对比。25、条痕矿物在无釉瓷板上刻划的颜色。26、解理矿物受力后,沿矿物结晶面裂开的光滑平整的面。27、变质岩原岩在固态条件下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而形成的岩石叫变质岩。28、平行不整合空间上相互接触的上、下两套地层时代不连续,缺失地层,而产状又保持一致的沉积地层间的接触关系叫平行不整合。29、背斜地层中岩层向上弯曲,形成中心部分为较老岩层,两侧岩层依次变新的地质构造叫背斜。30、物理风化作用地壳表层的岩石、矿物在原地发生机械破碎而不改变其成分的过程叫物理风化作用。31、剥蚀作用在地壳表层,介质在运动状态下对矿物、岩石产生的破碎作用叫剥蚀作用。32、下蚀作用河流侵蚀河床,使其不断加深的作用叫下蚀作用。33、侧蚀作用河流侵蚀河岸,使河流不断弯曲、迁移的作用叫侧蚀作用。34、向斜地壳中岩层向下弯曲,形成中心部分为较新岩层,两侧岩层依次变老的地质构造叫向斜。35、节理地壳中岩层破裂后,破裂面两侧的岩块没有发生明显位移的构造现象叫节理。36、层理构造沉积岩在垂向上由沉积物的成分、结构、构造及颜色等特征显示出来的成层现象叫层理构造。37、成岩作用在近地表的条件下,使松散堆积物转变成坚硬岩石的地质作用叫成岩作用。38、不整合是指上、下两套相互接触的地层之间时代不连续,有地层缺失的沉积地层接触关系。39、地下水是指存在于地表以下松散堆积物和岩石空隙中的水。地下水也有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40、喀斯特地下水通过溶蚀作用改造地表岩层,它能破坏和带走可溶性岩石中的某些成分,塑造出风格迥异的地貌景观。我国统称岩溶作用,国际上称为喀斯特。41、湖泊湖泊为陆地上的积水洼地,它包括湖盆和水体两部分。42、沼泽沼泽是地表面常年湿润,嗜湿性植物繁殖,并有泥炭堆积的地方。二、填空1.地球内部的温度,按其分布状态由地表向地心可分为 、 和 三个层。2.大陆与深海盆地之间被海水淹没的地带称为 ,它包括 和 两部分。3.通常将化学元素在地球化学系统中的平均含量称为 。4.按结晶程度可将岩浆岩的结构分为 、 和 三种类型。5.与地质年代单位宙、代、纪、世相对应的年代地层单位分别是 、 、 、 。6.沉积地层间的接触关系有 和 两种基本类型。7.岩浆的形成、演化、直至冷凝成岩浆岩的地质过程称为 。8.地表的岩石、矿物在原地发生机械破碎而不改变其成分的过程叫 。9.发育在河流谷坡上的阶梯状地形称为 。10.存在于地表以下松散堆积物和岩石空隙中的水叫 。11.地壳是固体地球的最外圈层,可分为 和 两种类型。12.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叫 。13.变质岩的主要结构有 和 两类。14.古生代由老至新分为 、 、 、 、 和 六个纪。15.地质作用的内能主要包括 、 和 。16.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之间呈一定角度相交的岩层叫 。17.地壳中岩层受力变形后产生的一系列弯曲现象称为 。18.残积物和土壤在地表形成的一个不连续薄层称为 。 19.地下水的剥蚀作用主要有 和 两种类型。20.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叫 。21.地球外部通常划分为 、 和 三大圈层。22.地壳中元素的平均含量称为 。23.摩氏硬度计中,硬度为3、7、10的矿物分别是 、 和 。24.按照岩石的成因,可将其分为 、 和 三大类。25.中生代由老至新包括 、 和 三个纪。26.在近地表的条件下,使松散堆积物转变成坚硬岩石的作用叫 。27.按两盘相对位移方向可将断层分为 、 和 。28.根据引起风化作用的因素与性质,可将风化作用划分为 、 和 。29.在常温下,深度每增加100米所升高的温度数值称为 。30.组成岩石的主要矿物称为 。31.沉积岩的层理构造,按照细层形态及其与层系界面的关系可以分为 、 、 和 四种类型。32.古生界由老至新包括 、 、 、 、 和 六个系。33.自然动力引起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变化与发展的作用,称为 。34.地层不整合接触关系主要有 和 两种类型。35.按侵蚀方向,河流的侵蚀作用可分为 和 两种类型。36.岩石圈沿地球半径方向的运动叫 。37.在地表,风化剥蚀的产物随各种介质被迁移到它处的作用叫 。38.矿物抵抗外力刻划、压入、研磨的能力称为 。39.地壳中的岩层受力破裂后,破裂面两侧的岩块没有发生显著位移的构造现象叫 。40.轴面近于水平,两翼岩层产状近于水平,一翼层序正常,另一翼层序倒转的褶皱称为 。41.岩浆岩的造岩矿物主要有 、 、 、 、 、 、 等七种。42.倾斜岩层的产状要素是指 、 、 。43.沉积岩在垂向上由沉积物成分、结构和颜色特征显示出来的成层现象叫 。44.在地壳表层,介质在运动状态下对矿物、岩石产生的破碎作用叫 。45.地壳中的岩石、岩体受力超过其强度时,岩石的连续完整性受到破坏,这种现象叫 。46.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叫 。47.中生界由老至新包括 、 和 。48.河流侵蚀谷坡,使河谷不断拓宽或迁移的作用叫 。49.地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之间的夹角称为 。50.地球由外向内存在 和 两个不连续界面,它们将地球内部划分为 、 和 三大圈层。51.变质岩常见的构造有 、 、 、 和 五种类型。52.河流在入海口堆积的巨大三角形沉积物 。53.地质作用的外能主要包括 、 和 。54.断层最基本的几何要素是 和 。55.构造运动按其运动的方向可分为 和 两类。56.引起岩石变质的地质因素有 、 和 。57.冰蚀作用的方式主要有 和 两种类型。58.风蚀作用的方式主要有 和 两种类型。59.变质作用的基本方式有 、 和 三种。60.褶皱按枢纽的产状可分为 和 两类。61.轴面直立,两翼岩层倾向相反,倾角大致相等的褶皱称为 。62.碎屑岩中常见的碎屑矿物有 、 和 三种。63.确定构造运动的主要证据有 、 和 三个方面。64.褶皱可分为 和 两种基本类型。65.岩石圈沿地球表面切线方向的运动叫 。66.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形成岩石的地质过程称为 。67.河流侵蚀河床,使其不断加深的作用叫 。68.轴面倾斜,两翼岩层倾向相反,倾角不等的褶皱叫 。69.地壳内部各地因密度不同而引起的自动调整现象叫 。70.矿物受力后沿一定的结晶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质称为 。71.变质作用的基本类型主要有 、 和 。72.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主要有 、 和 三个方面。73.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关系有 、 和 三种类型。74.岩浆结晶分异过程中,造岩矿物的结晶序列称为 。75.地壳中岩层向上弯曲,形成中心部分为较老岩层,两侧岩层依次变新的地质构造叫 。76.轴面倾斜,两翼岩层倾向相同,一翼层序正常,另一翼层序倒转的褶皱叫 。77.常见的岩浆岩构造主要有 、 和 。78.内动力地质作用包括 、 和 。79.褶皱按轴面产状分为 、 、 和 四种类型。80.原岩在特定的地质环境中,在固态下改变其结构、构造或矿物成分,形成新岩石的地质过程叫 。81.沉积岩中常见的层面构造有 和 两种。82.摩氏硬度计中,硬度为2、4、6的矿物分别是 、 、 。三、单项选择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标号填于括号内。1.地球表面某一点受地心引力和绕轴转动的离心惯性力的合力叫( )。 A.重力 B.标准重力 C.重力异常 D.重力常数2.地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之间的夹角称为( )。 A.磁极角 B.磁倾角 C.磁偏角 D.磁场强度3.地壳与地幔之间的分界面为( )。 A.康拉德面 B.莫霍面 C.古登堡面 D.居里面4.河流在入海口或入湖口堆积的巨大三角形沉积物叫( )。 A.冲积扇 B.水下扇 C.江心洲 D.三角洲5.矿物受力后沿一定的结晶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质称为( )。 A.断口 B.解理 C.节理 D.片理6.组成岩石的主要矿物称为( )。 A.重要矿物 B.基本矿物 C.造岩矿物 D.岩石组分7.古生界包括( )个系。 A.6 B.4 C.5 D.38.在地壳表层,介质在运动状态下对矿物.岩石产生的破碎作用叫( )。 A.风化作用 B.搬运作用 C.负荷地质作用 D.剥蚀作用9.轴面直立,两翼岩层倾角相反,倾角大致相等的褶皱称为( )。 A.斜歪褶皱 B.直立褶皱 C.水平褶皱 D.倾伏褶皱10.地壳沿地球表面切线方向的运动叫( )。 A.切线运动 B.剪切运动 C.水平运动 D.升降运动11.花岗岩属于( )。 A.中性深成岩 B.中性喷出岩 C.酸性深成岩 D.酸性喷出岩12.坡积物是由( )作用形成的产物。 A.片流 B.洪流 C.河流 D.浊流13.在摩氏硬度计中,硬度为1的标准矿物是( )。 A.石墨 B.滑石 C.石膏 D.萤石14.河流侵蚀河床,使其不断加深的作用叫( )。 A.搬运作用 B.溶蚀作用 C.侧蚀作用 D.下蚀作用15.在岩浆岩分类中,把SiO2含量小于45%的岩石称为( )。 A.超基性岩 B.基性岩 C.中性岩 D.酸性岩16.地壳表层被搬运的物质在新的地质环境下堆积起来的地质作用叫( )。 A.沉积作用 B.成岩作用 C.聚集作用 D.运移作用17.岩石圈沿地球表面切线方向的运动叫( )。 A.垂直运动 B.升降运动 C.水平运动 D.切线运动18.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形成岩石的地质过程称为( )。 A.岩浆作用 B.结晶作用 C.侵入作用 D.火山作用19.轴面倾斜,两翼岩层倾向相反,倾角不等的褶皱叫( )。 A.直立褶皱 B.斜歪褶皱 C.倾伏褶皱 D.倒转褶皱20.闪长岩属于( )。 A.中性深成岩 B.中性浅成岩 C.酸性深成岩 D.酸性浅成岩21.经校正到相当于海平面的实测重力值与标准重力值的差叫( )。 A.重力差 B.重力 C.重力系数 D.重力异常22.地壳内部各地因密度不同而引起的自动调节现象叫( )。 A.地壳运动 B.垂直运动 C.地壳均衡 D.升降运动23.干旱气候区的湖泊以( )沉积作用为主。 A.化学 B.生物 C.机械 D.混合24.地表的松散堆积物和岩块等由于自身的重量,并在外因触发下产生运动所引起的地质作用过程称为( )。 A.重力作用 B.负荷地质作用 C.搬运作用 D.滑移作用 25.岩浆结晶分异过程中,造岩矿物的结晶序列称为( )。 A.结晶作用 B.分异作用 C.鲍温反应系列 D.同化混染作用26.大陆与深海盆地之间被海水淹没的地带称为( )。 A.海岸带 B.大陆边缘 C.大陆基 D.大陆坡27.河流地形中,发育在谷坡上的阶梯状地形,称为( )。 A.阶梯状构造 B.地垒 C.河谷阶地 D.河漫滩28.地球内部莫霍面与古登堡面之间的圈层称为( )。 A.软流圈 B.岩石圈 C.地核 D.地幔29.倾斜岩层层面与水平面的交线叫( )。 A.走向 B.走向线 C.倾向 D.倾斜线30.地壳中岩层向下弯曲,形成中心部分为较新岩层,两侧岩层依次变老的地质构造叫( )。 A.背斜 B.水平褶皱 C.向斜 D.倾斜褶皱31.黄土是一种土状堆积物,主要是由( )作用形成的。 A.土壤 B.风的堆积 C.风化 D.地下水溶蚀32.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叫( )。 A.岩石 B.矿物 C.结晶质矿物 D.合成矿物33.古生代包括( )个纪。 A.3 B.4 C.5 D.634.假设地球为一均质体时,以海平面为基准面计算获得的重力值叫( )。 A.重力 B.重力异常 C.标准重力值 D.重力常数35.在常温层下,深度每增加100米所升高的温度数值称( )。 A.地热增温率 B.地温深度 C.地热增温级 D.大地热流值36.磁针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叫( )。 A.磁偏角 B.磁倾角 C.磁极角 D.磁场强度37.地幔与地核之间的分界面为( )。 A.莫霍面 B.康位德面 C.古登堡面 D.居里面38.沉积岩在垂向上由沉积物成分、结构、构造及颜色等特征显示出来的成层现象叫( )。 A.层理构造 B.层面构造 C.面理构造 D.片理构造39.在地壳表层,风化、剥蚀的产物随各种介质被迁移到它处的作用叫( )。 A.剥蚀作用 B.风化作用 C.搬运作用 D.沉积作用40.地壳中的岩层破裂后,破裂面两侧的岩块没有发生明显位移的构造现象叫( )。 A.断口 B.断层 C.解理 D.节理41.河流侵蚀河谷,使河谷不断拓宽或迁移的作用叫( )。 A.下蚀作用 B.侧蚀作用 C.溶蚀作用 D.搬运作用42.与地质年代单位中的世相对应的年代地层单位是( )。 A.统 B.系 C.组 D.段43.残积物和土壤在地表形成的一个不连续薄层叫( )。 A.坡积物 B.土层 C风化壳 .D古风化壳.44.矿物受力后,不规则裂开的性质叫( )。 A.断裂 B.硬度 C.解理 D.断口45.在岩浆岩分类中,把SiO2含量为4552%的岩石称为( )。 A.超基性岩 B.基性岩 C.中性岩 D.酸性岩46.在常温层下,温度每升高1所需增加的深度叫( )。 A.地温梯度 B.地热增温率 C.地温深度 D.大地热流值47.摩氏硬度计中,硬度为5度的矿物是( )。 A.方解石 B.磷灰石 C.萤石 D.重晶石48.冲积物由( )作用形成的。 A.片流 B.洪流 C.冰川 D.河流49. 浊流是被悬浮物质搅和并受重力驱使在海水中向下运动的( )。 A.水流 B.密度流 C.泥石流 D.紊流50.古登堡面是( )的分界面。 A.地幔与地核 B.地壳与地幔 C.岩石圈与软流圈 D.地幔与内核51.在鲍温反应系列中,最先结晶出来的暗色矿物是( )。 A.黑云母 B.辉石 C.角闪石 D.橄榄石52.流纹岩属于( )。 A.中性喷出岩 B.中性浅成岩 C.酸性喷出岩 D.酸性浅成岩53.褶皱在同一层面上各最大弯曲点的连线叫( )。 A.核 B.轴面 C.转折端 D.枢纽54.两盘沿断层面走向方向相对位移的断层叫( )。 A.走向断层 B.平移断层 C.正断层 D.逆断层55.海水的潮汐现象是由( )而引起的。 A.日月引力 B.地球自转 C.气候变化 D.冰川融化56.在常温下,深度每增加100米所升高的温度数值称为( )。 A.地温梯度 B.地温深度 C.地热增温级 D.大地热流值57.矿物抵抗外力刻划、压入、研磨的能力称为( )。 A.断口 B.节理 C.条痕 D.硬度58.通常将化学元素在地球化学系统中的平均含量称为( )。 A.丰度 B.克拉克值 C.重量克拉克值 D.原子克拉克值59.中生代最老的纪是( )。 A.二叠纪 B.三叠纪 C.侏罗纪 D.白垩纪60.残积物是由( )作用形成的。 A.物理风化 B.化学风化 C.生物风化 D.片流沉积61.心滩是由( )作用形成的。 A.河口沉积 B.海岸带沉积 C.泻湖沉积 D.河床沉积62.闪长岩属于( )。 A.超基性岩 B.基性岩 C.中性岩 D.酸性岩63.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叫( )。 A.正断层 B.逆断层 C.平移断层 D.斜断层64.波切台是由( )作用形成的。 A.地下水的溶蚀 B.岩岸海蚀 C.风蚀 D.河流侵蚀65.莫霍面是( )的分界面。 A.地壳与地幔 B.岩石圈与软流圈 C.地幔与地核 D.地壳与岩石圈66.空间上相互接触的上、下两套地层之间有时代缺失,但产状一致,这种接触关系叫( )。 A.沉积接触 B.整合接触 C.平行不整合接触 D.断层接触67.在岩石形成过程中产生的节理叫( )。 A.次生节理 B.剪节理 C.张节理 D.原生节理68.在岩浆岩分类中,一般把SiO2含量为5265%的岩石称为( )。 A.超基性岩 B.基性岩 C.中性岩 D.酸性岩四、多项选择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并将其填入括号内。正确答案没有选全或有选错的,该题不得分。1断层最基本的几何要素是( )。A.断层走向 B.断层倾向 C.断层面 D.断盘 E.断层性质2.构造运动按其运动的方向可以分为( )。 A.水平运动 B.升降运动 C.切线运动 D.径向运动 E.剪切运动3.引起变质运动的地质因素主要有( )。 A.气候 B.温度 C.地势 D.压力 E.化学活动性流体4.冰蚀作用的方式主要有( )。 A.溶蚀 B.吹蚀 C.磨蚀 D.拔蚀 E.锉蚀5.变质作用的基本方式有( )。 A.高温变质 B.重结晶 C.混合岩化 D.碎裂变形 E.低温变质6.下列矿物中( )是岩浆岩的常见造岩矿物。 A.方解石 B.石英 C.橄榄石 D.正长石 E.白云石7.常见的岩浆岩构造主要有( )。 A.气孔构造 B.块状构造 C.层理构造 D.流纹构造 E.片理构造8.沉积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的基本类型有( )。 A.沉积接触 B.整合接触 C.侵入接触 D.变质接触 E.不整合接触9.褶皱的基本类型为( )。 A.水平褶皱 B.背斜 C.向斜 D.平卧褶皱 E.倒转褶皱10.辉长岩属于( )。 A.深成岩 B.浅成岩 C.喷出岩 D.超基性岩 E.基性岩11.浊流可由( )等因素触发而形成。 A.潮流 B.地震 C.火山爆发 D.沿岸流 E.生物扰动12.下列矿物中( )属于摩氏硬度计的标准矿物。 A.方解石 B.白云石 C.磷灰石 D.重晶石 E.白云母13.确定构造运动的主要标志有( )。 A.地质构造标志 B.地貌标志 C.沉积物标志 D.化石标志 E.地化标志14.下列地质作用中( )属于外动力地质作用。 A.剥蚀作用 B.成岩作用 C.变质作用 D.沉积作用 E.构造运动15.碎屑岩中常见的碎屑矿物有( )。 A.辉石 B.石英 C.长石 D.角闪石 E.云母16.沉积岩中常见的层面构造有( )。 A.片理构造 B.杏仁构造 C.波痕 D.波状层理 E.泥裂17.固体地球根据其内部存在的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可划分为( )等圈层。 A.地壳 B.岩石圈 C.软流圈 D.地幔 E.地核18.确定构造运动的主要证据有( )。 A.古生物证据 B.地貌证据 C.地质构造证据 D.沉积物证据 E.地球化学证据19.地质作用的外能主要包括( )。 A.太阳辐射能 B.潮汐能 C.日月引力能 D.旋转能 E.生物能20.碎屑岩中常见的碎屑矿物有( )。 A.方解石 B.白云石 C.云母 D.长石 E.石英21.变质作用的基本类型主要有( )。 A.混合岩化作用 B.动力变质作用 C.高温变质作用 D.接触变质作用 E.区域变质作用22.岩体与周围岩石的接触关系有( )。 A.沉积接触 B.不整合接触 C.侵入接触 D.断层接触 E.整合接触23.影响风化作用的主要因素有( )。 A.气候因素 B.地质因素 C.地形因素 D.地磁因素 E.地温因素24.下列地质作用中, ( )属于负荷地质作用的类型。 A.拔蚀作用 B.流动作用 C.滑动作用 D.潜移作用 E.溶蚀作用25.在石灰岩溶洞中,通常都有大量的地下水沉积物,( )就属于洞穴沉积物。 A.石钟乳 B.风窝石 C.石柱 D.石笋 E.风蚀柱26. 在下列岩石的构造中,( )属于岩浆岩的常见构造类型。 A.片理构造 B.气孔构造 C.片麻状构造 D.层理构造 E.流纹构造27.在下列地质作用中,( )属于内动力地质作用。 A.构造运动 B.负荷地质作用 C.搬运作用 D.变质作用 E.岩浆作用28.在下列褶皱构造中,( )是按轴面产状划分的褶皱类型。 A.水平褶皱 B.直立褶皱 C.斜歪褶皱 D.倾伏褶皱 E.倒转褶皱29.在下列矿物中,( )属于摩氏硬度计中的标准矿物。 A.滑石 B.萤石 C.正长石 D.辉石 E.角闪石30.变质作用的基本类型有( )。 A.高温变质作用 B.高压变质作用 C.区域变质作用 D.动力变质作用 E.接触变质作用31.地球内部的温度,按其分布状态可分为( )。 A.外热层 B.过渡层 C.常温层 D.递变层 E.内热层32.大陆边缘包括( )。 A.大陆基 B.大陆架 C.海沟 D.大陆坡 E.岛弧33.按结晶程度可将岩浆岩的结构分为( )。 A.全晶质结构 B.变晶结构 C.半晶质结构 D.玻璃质结构 E.变余结构34.变质作用的基本方式有( )。 A.碎裂变形 B.重结晶 C.混合岩化 D.高温变质 E.高压变质35.地球的外部圈层通常划分为( )。 A.岩石圈 B.软流圈 C.大气圈 D.水圈 E.生物圈36.地质作用的外能主要包括( )。 A.太阳辐射能 B.重力能 C.日月引力能 D.生物能 E.潮汐能37.内动力地质作用包括( )。 A.重力作用 B.变质作用 C.构造运动 D.负荷地质作用 E.岩浆活动38.倾斜岩层的产状要素是指( )。 A.走向 B.斜向 C.横向 D.倾向 E.倾角39.褶皱按枢纽的产状可分为( )。 A.直立褶皱 B.平卧褶皱 C.斜歪褶皱 D.水平褶皱 E.倾伏褶皱40.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主要有( )。 A.气候因素 B.地形因素 C.地质因素 D.压力因素 E.地磁因素41.花岗岩属于( )。 A.深成岩 B.浅成岩 C.喷出岩 D.中性岩 E.酸性岩42.断层按两盘相对错动方向可分为( )。 A.走向断层 B.平移断层 C.正断层 D.逆断层 E.斜断层43.风蚀作用的方式主要有( )。 A.吹蚀 B.磨蚀 C.锉蚀 D.拔蚀 E.溶蚀44.在下列矿物中,( )属于摩氏硬度计中的标准矿物。 A.石墨 B.石膏 C.石榴子石 D.石英 E.橄榄石45.浊流可由( )等因素触发而形成。 A.暴风浪 B.地震 C.火山爆发 D.生物扰动 E.潮汐46.在下列沉积物中,( )主要是由风的堆积作用形成的。 A.沙坝 B.沙漠 C.沙滩 D.黄土 E.沙嘴47.在下列沉积物中,( )是在河流的谷底形成的。 A.边滩 B.河漫滩 C.心滩 D.三角洲 E.浊积扇48.在下列构造类型中,( )属于沉积岩的层理构造。 A.片理构造 B.平行层理 C.斜层理 D.波痕 E.波状层理49.在下列接触关系中,( )属于沉积地层间的接触关系。 A.整合接触 B.平行不整合接触 C.沉积接触 D.角度不整合接触 E.侵入接触50.倾斜岩层在空间产出的状态,可用( )产状要素表示。 A.走向 B.走向线 C.倾向线 D.倾向 E.倾角51.引起变质作用的主要地质因素有( )。 A.气候 B.温度 C.压力 D.地形 E.化学活动性流体52.风蚀作用的方式主要有( )。 A.拔蚀 B.吹蚀 C.溶蚀 D.磨蚀 E.冲蚀53.在下列矿物中,( )是岩浆岩的主要造岩矿物。 A.辉石 B.石榴子石 C.角闪石 D.黑云母 E.蒙脱石54.地磁要素是指( )。 A.磁力线 B.磁倾角 C.磁偏角 D.磁极 E.磁场强度55.碳酸盐岩中常见的矿物有( )。 A.斜长石 B.石英 C.方解石 D.白云石 E.白云母56.花岗岩的主要矿物成分为( )。 A.橄榄石 B.石英 C.酸性斜长石 D.正长石 E.辉石五、简答题1、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有何区别?2、沉积接触关系与侵入接触关系有何区别?3、什么是浊流?浊流是怎样产生的?4、地球内部的温度是如何分布的?其热量来源何处?5、试写出变质岩的五种常见构造的名称。6、何为褶皱?试写出按褶皱轴面产状分类的褶皱名称。7、简述平行不整合的主要的特征及其形成过程。8、节理与断层有何区别?9、试写出鲍温反应系列中暗色矿物的结晶序列。10、试分析河流深切曲流的形成条件。11、简述沼泽沉积作用的主要特征。12、试写出摩氏硬度计中五种标准矿物的名称。13、简述地层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所代表的构造运动意义。14、简述河流的谷底沉积作用的主要产物。15、冰川堆积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16、什么叫造岩矿物?试写出四种岩浆岩的主要造岩矿物名称。17、地壳可分为哪两种类型?两者有何区别?18、简述河流侧蚀作用的主要特征。19、试按顺序写出摩氏硬度计中十种标准矿物的名称。20、简述洪积扇的主要特征。21、简述断层的主要组合类型及特征。22、地球内部划分几个圈层?主要的划分依据是什么?23、简述角度不整合的主要特征及其形成过程。24、试写出鲍温反应系列中淡色矿物的结晶序列。25、简述沉积岩的主要矿物组成特征。26、试述河流的侵蚀基准面的概念及类型。27、简述冰川搬运作用的主要特点。28、什么是构造运动?确定构造运动存在的主要证据有哪几个方面?29、简述河流下蚀作用发生的条件。30、简述沉积地层整合接触关系所代表的构造运动意义。六、论述题1、试述按细层形态及其层系界面的关系划分的层理类型的主要特征。2、河流发展的晚期有何特点?若此时地壳发生持续相对上升运动,河流将会怎样发展?3、试述河流的下蚀作用的基本特征、作用过程及其主要结果。4、试述三角洲的主要特征。5、试述河谷阶地的形成过程及其意义。6、试述沉积岩的构造特征及其成因。7、成岩作用、变质作用、岩浆作用都是形成新岩石的作用,试比较这些作用是在什么条件下进行的?8、试述岩层产状三要素的概念及意义。9、试论述鲍温反应系列中暗色矿物和淡色矿物的结晶序列。10、试述三大类岩石的构造特征。11、试述按褶皱轴面产状分类的褶皱类型的主要特征。12、试述岩体与周围岩石的各类接触关系的主要特征。13、试论述沉积地层的三种主要接触关系所代表的构造运动意义。14、试述冲积扇的形成条件及主要特征。15、试述沉积岩的主要特征。16、试论述河流的下蚀作用与侧蚀作用的关系。17、试论述成岩作用、变质作用和岩浆作用之间的关系。18、试论述准平原化与大地回春的地质条件。19、试论述三大类岩石之间的关系。20、试论述河口沉积作用的主要特征。答案部分一、名词解释(见原题)二、填空1、外热层 常温层 内热层2、大陆边缘 大陆架 大陆坡3、丰度4、全晶质 半晶质 玻璃质(非晶质)5、宇 界 系 统6、整合接触 不整合接触7、岩浆作用8、物理风化作用9、河谷阶地10、地下水11、大陆地壳 大洋地壳12、矿物13、变晶结构 变余结构14、寒武纪 奥陶纪 志留纪 泥盆纪 石炭纪 三叠纪15、旋转能 重力能 热能16、倾斜岩层17、褶皱构造18、风化壳19、溶蚀作用 机械剥蚀作用20、逆断层21、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22、克拉克值23、方解石 石英 金刚石24、沉积岩 岩浆岩 变质岩25、三叠纪 侏罗纪 白垩纪26、成岩作用27、正断层 逆断层 平移断层28、物理风化作用 化学风化作用 生物风化作用29、地温梯度30、造岩矿物31、水平层理 平行层理 斜层理 波状层理32、寒武系 奥陶系 志留系 泥盆系 石炭系 二叠系33、地质作用34、平行不整合 角度不整合35、下蚀作用 侧蚀作用36、升降运动37、搬运作用38、硬度39、节理40、平卧褶皱41、橄榄石 辉石 角闪石 黑云母 斜长石 正长石 石英42、走向 倾向 倾角43、层理构造44、剥蚀作用45、断裂构造46、正断层47、三叠系 侏罗系 白垩系48、侧蚀作用49、磁偏角50、莫霍面 古登堡面 地壳 地幔 地核51、板状构造 千枚状构造 片状构造 片麻状构造 块状构造52、三角洲53、太阳辐射能 日月引力能 生物能54、断层面 断盘55、水平运动 升降运动56、温度 压力 化学活动性流体57、拔蚀 锉蚀58、吹蚀 磨蚀59、碎裂变形 重结晶 混合岩化60、水平褶皱 倾伏褶皱61、直立褶皱62、石英 长石 云母63、地貌标志 沉积物标志 地质构造标志64、背斜 向斜65、水平运动66、火山作用67、下蚀作用68、斜歪褶皱69、地壳均衡70、解理71、动力变质作用 接触变质作用 区域变质作用72、地形因素 气候因素 地质因素73、沉积接触 侵入接触 断层接触74、鲍温反应系列75、背斜76、倒转褶皱77、块状构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