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职称论文浅谈新闻论文选题.doc_第1页
新闻职称论文浅谈新闻论文选题.doc_第2页
新闻职称论文浅谈新闻论文选题.doc_第3页
新闻职称论文浅谈新闻论文选题.doc_第4页
新闻职称论文浅谈新闻论文选题.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闻职称论文:浅谈新闻论文选题每每职称评定的前期,报社里有些同事就开始“抓耳挠腮”起来,写业务论文该如何下手、选题从哪着眼、如何写才能易于发表等等话题被大家热议。如何有一个好选题是大多数同事难解的困惑。这也难怪,新闻领域可选题的方向众多:新闻理论、新闻业务、中外新闻史不可枚数。选题要言而有据,有创新性观点,的确不易。这里,我想谈谈自己关于选题的感受,我认为对于工作在采编第一线的新闻工作者,日常的采写编评中就能找到好的论文选题。新闻论文选题要有感而发。我们都知道,新闻学术论文的研究和选题范围包括:新闻理论、新闻业务(包括新闻信息与采写、媒体编辑与评论、新闻摄影与图片、新闻策划与创意等)、中外新闻史、新闻伦理与道德、新闻阅评(评议)、大众媒体传播等等。如此众多的选题可能成为困扰大家的难题。我的感受是,写好新闻论文,就要有感而发。新闻工作者的每篇文章、每幅版面、每个策划,甚至每个标题都有背后的故事,挖掘出来感受最深的体会,就可以找出好的选题做论文。这些标题,报道、策划、版面、总结后都可以找出成绩、问题、经验,如何把新闻做得更好,如何把文章写得更有深度,这都是作者要思考的问题。思考得越透彻,平日资料积累得越丰富,论文写出来质量越高。譬如经常跑会议新闻的记者,写作思路基本固定:时间、地点、人物、会议主要内容、重要意义。如此熟稔的套路,大多数人可能都不会去考虑在如此写法上去命题。但通过逆向思维,善于思考的人就可以找到这样的论文选题:会议新闻写法如何创新,挖掘会议新闻背后的新闻等等。简单的从自己感受最深、写法最新的一篇报道说起,谈心得、体会、经验、教训,一篇有理有据的业务论文就这样完成了。我发表的几篇论文都是以自己采写的文章为蓝本,信手拈来。所以说,新闻业务论文从实际中来,有感而发,从自己有准备、有体会的问题出发,去寻找选题,就是最好的选题。我曾发表过一篇业务论文:小记者与大主题,它是以自己的一篇获奖通讯为基本框架,谈自己的创作过程、写作体会。因为是自己工作时真实的思想历程,感受深刻,写起来容易,一篇两三千字的论文也就几个小时就出炉了。写出来后,很多人认为观点独到,论文投稿后很快就发表了,这件事让我对业务论文选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新闻论文选题要角度乖巧。论文选题经常有“撞车”的时候,同样的题材在刊物上发表的很多。如果你也选中别人炒过的“旧饭”,惟有角度乖巧、观点别致,才能引人注目,发表的机会才更大。反之,观点相近、角度相似,同题材论文没有更新的内容,发表的机会就十分渺茫。选题角度乖巧,并不是要求选题大而全。相反,角度选得小、巧,更容易出彩。从自己编排过的一个版面、采写过的一篇报道、策划过的一项活动、修改过的一个标题等等这些小事件入手,谈改进的意见、总结新经验,能尽可能避免同题材论文角度相似的尴尬,也易从自我独创工作中提出耳目一新的观点。这样即使有些论文题目已经“做老”,但在读者的眼前也会有“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之感。我曾发表过这类题材的论文经济新闻符合读者口味并不难。众所周知,经济新闻采写如何创新早就是大家食之无味的选题了,出新很有难度。我经过反复思索,决定选择另外的视角受众不同所需各异,文中借助自己一篇通讯的采写过程,论证了不同读者对经济新闻要求并不一致的观点。发表后反响较好。这篇论文先以中国经营报为例,分析它的定位是精英BOSS报纸,所以经济新闻版面更重经济新闻事件的独家报道及深刻背景剖析,报道的深度、广度和权威性是它的受众所要求的。这种对经济专业素质要求很高的写作手法,不是太多的财经类报纸所能胜任的。但是这样专、精、尖的文章刊登在我供职的报纸以商业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类报刊上,虽能引起读者的关注,但并不是我报读者真正想要的信息,只能短暂的引起我报读者的注意。我们的报纸定位于创业人群,深度报道为他们提供不了直接的创业信息,我在采写经济新闻时,更注意新闻背后蕴藏的直接商机。后面,我以采写过的一篇通讯民间艺术的黄金走廊举例,文章没有像其它媒体一样从文化层面拓展文化事件,而是以经济的角度观察,反映民间艺术品市场的广袤。从我们报纸读者创业、投资的需求出发,写出不同立意。由此可见,勤琢磨、巧思考,小选题更蕴含着新意境。当然,业务论文的选题只是第一步,要把新闻论文写好,还需要平时的积累、遣词造句的准确,资料的逻辑性强,论证的科学等等。这里我想着重谈谈日常的积累作用。新闻论文写作,平时的积累非常重要。日常积累的资料丰富,论文论证需要实例论述观点时,就可信手拈来。许多新闻工作者惯以“标题制作”为选题,尽管此题材并不新颖,但论文从不同角度入手、感想不同,往往“旧饭”也能炒出“香味”。此类作者平常如没有注意搜集好标题的习惯,也缺乏耐心去细心琢磨,写论文的时候难免观点缺乏实证,论文自然乏善可陈。新闻工作者要做有心人。对于自己采写过的稿件、编排过的版面、精心制作的标题等,都要收集起来细细分类,并批注上自己当时采编时的心得,假以时日,需要的时候就可以拿出来实证一番。这里笔者想谈谈自己走过的路。九十年代参加工作以来,十几年里,不仅把自己采编过的出彩报道、版面、标题都分门别类地记录在册,记下了体会,还把看到的其它作者的优秀稿件、标题等也记录下来,如今厚厚的好几本。平日里,随手翻阅,总能从中看出些新意,隐隐体会出不同作者的长处,这对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写论文的时候,厚厚的本子里充满了智慧,各方面的新闻选题都能找出生动的实例来论证。我认为积累材料的过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