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场相关各种管理制度.doc_第1页
羊场相关各种管理制度.doc_第2页
羊场相关各种管理制度.doc_第3页
羊场相关各种管理制度.doc_第4页
羊场相关各种管理制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羊场相关各种管理制度 兽药使用管理制度 1、优先使用疫苗预防肉羊疫病,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疫病的预防接种。 疫苗符合绿色食品兽药使用准则的规定。 2、允许使用符合绿色食品兽药使用准则规定的消毒剂对饲养环境、厩舍和器具进行消毒。 3、允许使用符合绿色食品兽药使用准则规定的用于肉羊疾病预防和治疗的中药材和中药成方制剂。 4、允许使用符合绿色食品兽药使用准则规定的钙、磷、硒、钾等补充药,酸碱平衡药,体液补充药,电解质补充药,营养药,血容量补充药,抗贫血药,维生素类药,吸附药,泻药,润滑剂,酸化剂,局部止血药,收敛药和助消化药。 5、允许使用符合绿色食品兽药使用准则规定的抗寄生虫药、抗菌药和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中应注意以下几点:5.1严格遵守规定的用法与用量:5.2休药期应严格遵守绿色食品兽药使用准则规定的时间。 6、慎用作用于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的兽药及其他兽药。 7、建立并保存肉羊的免疫程序记录;建立并保存患病与用药记录,治疗用药记录包括患病肉羊的畜号或其他标志、发病时间及症状、治疗用药物名称(商品名及有效成分)、给药途径及剂量、治疗时间和疗程等;预防或促生长混饲给药记录包括所用药物名称(商品名称及有效成分)、剂量和疗程等。 8、禁止使用未经国家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的兽药或己经淘汰的兽药。 某地合作社二一一年三月十八日兽医疫防制度 一、疫病预防 1、环境卫生条件肉羊饲养场的环境卫生质量应符合NY/T391-2000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 2、肉羊饲养场的卫生条件2.1场址的选择,羊场应选择地势高燥、水源充足之处,同时距离交通要道300米远。 2.2场内布局和要求:2.2.1生产区和办公区要严格分开,场门、生产区和羊舍入口处应设置消毒池。 2.2.2粪场、病羊舍、兽医室应设在羊舍的偏僻下风问处。 2.2.3羊场内不准养猫、狗、鸡、鸭等动物。 患结核和布氏杆菌病的人不准入场喂羊。 羊、羊肉的出售一律在场外进行。 3、引进羊只3.1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 3.2必须引进羊只时,应从非疫区引进羊只,并有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3.3羊只在装运及运输过程中没有接触过其他偶蹄动物,运输车辆应做过彻底清洗消毒。 3.4羊只引入后至少隔离饲养30天,在此期间进行观察、检疫,确认为健康者方可合群饲养。 4、免疫接种所用疫苗符合绿色食品兽药使用准则在每年的3月份、9月份按每头羊分别注射1m1口蹄疫灭活苗,预防口蹄疫;在5月份按每头羊0.5m1的剂量注射羊痘疫苗一次,预防羊痘。 二、疫病控制和扑灭 1、肉羊饲养场发生或怀疑发生一类疫病时,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时采取以下措施;1.1立即封锁现场,驻场兽医应及时进行诊断,采集病料由权威部门确诊,并尽快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疫情。 1.2确诊发生口蹄疫、羊痘,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时,肉羊饲养场应配合当地畜牧兽医管理部门,对羊群实施严格的隔离、检疫、扑杀措施。 1.3发生羊海绵状脑病时,除了对羊群实施严格的隔离、扑杀措施外,还需追踪调查病羊的亲代和子代。 1.4全场进行彻底的清洗消毒,病死或淘汰羊的尸体按GB16548进行无害化处理。 2、发生炭疽时,焚毁病羊,对可能污染点彻底消毒。 3、发生羊白血病、结核病、布鲁氏菌病等疫病,发现蓝舌病血清学阳性羊时,应对羊群实施清群和净化措施。 三、产地检疫产地检疫按GBI6549和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四、疫病监测 1、由本地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其配套法规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订疫病监测方案,由本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实施,肉羊饲养场积极予以配合。 2、肉羊饲养场常规监测的疾病至少应包括:口蹄疫、结核病、布鲁氏菌病。 3、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由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必要的疫病监督抽查,并将抽查结果报告当地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并反馈肉羊饲养场。 五、记录每群肉羊都要有相关的资料记录,其内容包括:发病率、死亡率及发病死亡原因,消毒情况,无害化处理情况,实验室检查及其结果,用药及免疫接种情况等。 所有记录必须妥善保存。 某地合作社二一一年三月十八日饲料使用管理制度 一、要求 1、饲料原料符合饲料卫生标准1.1感官指标具有该品种应有的色、嗅、味和形态特征,无发霉、变质、结块及异味、异嗅。 1.2青绿饲料、干粗饲料不应发霉、变质。 1.3不应使用动物源性饲料。 1.4不应使用抗生素滤渣作肉羊饲料原料。 1.5不应使用激素、类激素产品。 2、粗饲料应无发霉、变质、污染、冰冻及异味、异嗅。 3、精料补充料感官指标应色泽一致,无霉变、结块及异味、异嗅。 4、饲料加工过程。 4.1生产过程的卫生应符合GB/T16764的要求。 4.2配料配料室应有专人管理,保持卫生整洁。 5、饲料的饲喂与使用肉羊饲料的饲喂遵照肉羊饲养管理技术规程。 二、标签、包装、贮存和管理 1、标签饲料应在包装物上附有饲料标签,标明饲料名称、生产日期、重量、饲喂对象等。 2、包装2.1饲料包装应完整,无污染、无异味。 2.2包装材料应符合GB/T16764的要求。 3、贮存3.1饲料贮存应符合GB/T16764的要求。 3.2不合格和变质饲料应做无害化处理,不应存放在饲料贮存场所内。 3.3干草类及秸秆类贮存时,水分含量应低于i5%,防止日晒、雨淋、霉变。 3.4青绿饲料应堆放在棚内,防止日晒、雨淋、发芽霉变。 4、管理饲料实行专库保管,安排专人进行出入库登记。 三、运输 1、运输工具应符合GB/T16764的要求。 2、运输作业应防止污染,保持包装的完整。 3、不应使用运输畜禽等动物的车辆运输饲料产品。 4、饲料运输工具和装卸场地应定期清洗和消毒。 某地合作社二一一年三月十八日屠宰检疫管理制度 一、屠宰厂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厂房与设施应当结构合理、坚固,便于清洗; (二)生产车间的位置、地面、墙壁、天棚和生产工艺流程符合卫生标准; (三)设有待宰圈、病羊隔离圈和用墙壁间隔的急宰间、屠宰间、内脏处理间、挂肉间、病害肉处理间; (四)有检疫设备、病害肉无害化处理和销毁设备; 二、屠宰厂工作人员,由卫生部门进行卫生知识培训和健康检查,取得培训合格证和健康证明后持证上岗。 三、屠宰羊应当在电麻击昏后立即宰杀放血,放血时间不少于5分钟;分解后,应对肺体、内脏、头、蹄统一编号,妥善放置;摘除甲状腺、肾上腺等有害腺体和病变淋巴节;修整后的胴体和副产品符合卫生标准。 四、检疫人员对进厂羊应当检验产地检疫证明;对待宰羊,应当用临床检查方法检查口蹄疫、羊痘等疫病,并做好宰前检疫登记。 屠宰厂对检疫人员检出的染疫羊,应当立即采取隔离等防疫措施,并报告畜牧部门,接受其防疫指导和监督检查。 检疫人员应当依照国家规定的肉品卫生检验方法、程序及判定标准,进行宰后检验;经检验合格的胴体,应当加盖验讫印章。 检疫人员对宰后检验患有疫病的肉尸及其产品,应当按规定分别加盖化制、销毁印章。 屠宰厂应当在检疫人员监督下将患有疫病的肉尸及其产品进行化制或销毁处理。 某地合作社二一一年三月十八日羊舍卫生消毒制度 一、羊舍卫生防疫羊舍环境卫生应符合NY/T391一2000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 距交通主干道、居民点应在500米以上。 羊场周围有围墙(围墙高1.5m),周围建有绿色隔离带,饲养区内不饲养其他经济用途的动物,饲养区外I000m内不应饲养偶蹄动物。 羊场管理区、生活区、生产区、粪便处理区应分开。 羊场生产区要布置在管理区主风向的下风,隔离羊舍、污水、粪便处理设施和病、死羊处理区设在生产区主风向的下风或侧风向。 场区内道路硬化、裸露地面绿化、净道和污道分开,互不交叉,并及时清扫和定期消毒。 羊舍地面和墙壁应便于清洗和消毒,有便于废弃物排放和处理的设施;羊场应设有废弃物贮存、处理设施、防止池露、溢流、恶臭等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羊场应通风良好。 二、卫生消毒 1、场门、生产区、羊舍入口处消毒池内的药液要经常更换(可用2%的氢氧化钠溶液),保持有效浓度。 车辆、人员都要从消毒池经过。 外来人员谢绝参观,本场职工进入生产区须更换工作服。 2、羊舍内要经常保持卫生整洁、通风良好。 厩床每天打扫干净,羊舍每月消毒一次,每年春、秋两季各进行一次大的消毒。 产房每次产犊都要消毒。 3、在舍内羊转群或转场后,要对整个羊舍和用具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消毒,方可迸羊。 4、消毒剂:选用的消毒剂应符合绿色食品兽药使用准则。 常用消毒药物有:10%一20%的生石灰乳、2%一5%的烧碱溶液、1%的高猛酸钾溶液。 5、消毒方法:喷雾消毒,对清洗完毕后的羊舍、带羊环境、羊场道路和周围以及进入场区的车辆等用规定浓度的过氧乙酸、新洁尔灭等进行喷雾消毒;浸液消毒:用规定浓度的新洁尔灭水溶液、洗手、洗工作服或胶靴;紫外线消毒、人员入口处设紫外线灯照射至少5min;喷洒消毒,在羊舍周围、入口、产床、和羊床下面撒生石灰、烧碱等进行消毒;火焰消毒,在羊只经常出入的产房,培育舍等地方用喷灯的火焰依次瞬间喷射消毒;熏蒸消毒,用甲醛等对饲喂用具和器械在密闭的室内或容器内进行熏蒸。 6、消毒制度: (1)环境消毒:羊舍周围环境每2-3周用2%烧碱或撒生石灰消毒1次;场周围及场内污染地、排粪坑、下水道出口,每月用漂白粉消毒1次。 在羊场、羊舍入口设消毒池,定期更换消毒液。 (2)人员消毒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净道和羊舍要更换工作服和工作鞋、经紫外线消毒、外来人员必须进入生产区时,应更换场区工作服和工作鞋,经紫外线消毒,并遵守场内防疫制度,按指定路线行走。 (3)羊舍消毒:每批羊只调出后,应彻底清扫干净,用水冲洗,然后进行喷雾消毒。 (4)用具消毒:定期对饲喂用具、饲料车等进行消毒。 (5)带羊消毒:定期进行带羊消毒,减少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 三、病、死羊处理羊场不应出售病羊、死羊,需要处死病羊,应在指定地点进行扑杀,传染病羊尸体要按照GBI6548进行处理。 有使用价值的病羊应隔离饲养、治病、病愈后归队。 某地合作社二一一年三月十八日基地管理制度为确保原料质量,按相关规程要求生产,某地合作社营销部对黑麦草生产基地进行管理。 负责人是刘军如。 1、组织机构成立原料基地管理领导小组,由某地合作社营销部主任刘军如任组长,何敬武、欧红国、肖振兴、戴元、刘小林为小组成员。 负责对原料生产中的生产资料供应、技术培训、投入品进行组织、监管。 2、技术保证2.1技术培训。 对社员进行绿色食品生产规程进行培训,合格者方能上线操作,不合格者立即给予清退。 合作社的质检、技术部门社员每年都送到华中农业院食品研究所进行技术培训,掌握绿色食品的发展趋势。 合作社技术部门每年组织骨干社员进行技术培训,增加合作社技术的后备力量,夯实合作社技术基础。 对新进的社员进行绿色生产规程培训,能熟练按操作规程操作的,方可上线。 合作社要利用一切手段向种植户宣传质量管理规定和生产技术。 在生产的各个阶段通过印发宣传材料,办黑板报、技术夜校、现场培训等方式对种植户宣传教育,便每个种植户都能熟练地掌握技术要点,不折不扣地进行田间操作。 2.2实行标牌制度。 在每块田地头插一块牌子,牌子上注明户主姓名、种植品种、面积,一目了然,便于检查人员检查,便于群众互相监督。 3、生产资料供应合作社对基地种植户的种子、肥料、农药等生产资料实行统一供应。 在原料收购时统一结算。 4、管理措施方面4.1技术人员考核基地负责人制度。 技术员对基地负责人的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并写出考核报告,递交合作社。 合作社根据技术人员的考核结论,决定基地负责人劳务费的发放。 4.2与农户签订协议书。 我们根据种植品种和农户的多样性,制定协议书,以契约的形式对农户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