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眼中的政制发展绿皮书」问卷调查报告.doc_第1页
「青少年眼中的政制发展绿皮书」问卷调查报告.doc_第2页
「青少年眼中的政制发展绿皮书」问卷调查报告.doc_第3页
「青少年眼中的政制发展绿皮书」问卷调查报告.doc_第4页
「青少年眼中的政制发展绿皮书」问卷调查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荃灣會所 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青年議會 合辦青少年眼中的政制發展綠皮書問卷調查報告(6-10-2007)目 錄1引言p.12研究目的及對象p.23問卷設計p.2-34研究方法的限制p.35研究結果5.1 樣本資料5.2 被訪者對普選行政長官的意見5.3 被訪者對普選立法會的意見5.4 其他p.4-p.7p.8-p.11p.12-p.13p.14-p.176討論p.18-p.207總結p.208附件: 青少年眼中的政制發展綠皮書問卷p.21-p.30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荃灣會所 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青年議會 合辦青少年眼中的政制發展綠皮書問卷調查報告(6-10-2007)1. 引言:1.1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於二零零七年七月十一日發表政制發展綠皮書,就普選行政長官及立法會的模式、路線圖和時間表作出為期三個月公眾諮詢,並將於二零零七年十月十日結束。諮詢期結束後,特區政府會評估是否有足夠基礎形成共識,並承諾會將主流意見及其他各種意見如實向中央提交報告。1.2 有關香港政制發展的議題,自從1984年簽署中英聯合聲明後便開始引起討論。中英聯合聲明訂明國家在1997年恢復行使對香港的主權後,香港現行的各項制度維持不變。同時亦對香港特區的選舉制度,作出了規定:(i)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透過選舉或協商選出,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ii) 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機關由選舉產生。1.3 其後,基本法第45條、第68條及基本法附件一和附件二,規定了行政長官和立法會的產生辦法,最終達至行政長官由一個有廣泛代表性的提名委員會按民主程序提名後普選產生、立法會全部議員普選產生的目標。1.4 政制發展綠皮書的發表,就是希望為香港的政治體制按循序漸進的原則,找出一個為社會接受的方案,朝著普選的最終目標進發。1.5 政制發展綠皮書於暑假期間推出,除了剛出爐時引起了部份政黨及政治團體的關注外,並沒有吸引到社會大眾的討論。作為青少年服務的一份子,雖然大部份的會員暫時仍然未有機會投票,但我們相信至少也應該讓青少年有接觸政制發展綠皮書這個話題的機會,故此我們決定在諮詢期的最後一個月發出這份問卷,藉此引發青少年對香港未來政制發展作出多一點關注,提升青少年公民參與的階梯(Arnstein, 1969),從沒有參與(Nonparticipation)逐步提升至諮詢(Consultation)階梯,為日達至後行使公民權利(Citizen Power)作出裝備。1.6 香港的青少年一向對政治較為冷漠,根據突破於2007年8月的研究結果顯示,本港青少年政治和社會參與的無力感偏高,會令青少年更注重個人利益,而減低青少年對政治和社會參與的興趣和意欲。1.7 青年事務委員會有關香港青少年的公民參與及社會網絡的基準研究亦鼓勵公民社會的不同界別,各自成立圓桌會議或聯合組織,藉以加強公民社會內部,以及與政府之間的溝通聯繫。1.8 有見及此,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荃灣會所及青年議會便擕手合作舉辦是項問卷調查,一方面期望透過問卷調查搜集青少年對政制發展的意見,另一方面則希望引發青少年對政治議題的興趣,提升政府參與的意欲。2. 研究目的及對象:2.1 是次問卷調查的目的是:1. 研究青少年對普選行政長官方案的意見; 2. 研究青少年對普選立法會方案的意見; 3. 研究青少年的公民參與方式。2.2 是次問卷調查的研究對象為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荃灣會所及青年議會於2007年9月5日至18日向屬下單位13-24歲青少會會員發出問卷進行青少年眼中的政制發展綠皮書問卷調查。3. 問卷設計:本問卷採用量化問卷的調查方式,共分三部份:3.1 第一部份個人資料,包括-年齡、性別、教育程度、職業狀況、住屋類別、到港年期、家庭總收入及居住地區共8題。3.2 第二部份為普選行政長官的方案及普選立法會的方案問卷共9題,嘗試了解被訪者對普選行政長官及普選立法會方案的意見。3.3 第三部份共6題,嘗試了解被訪者對香港是否具備普選條件、對民主程序的看法、是否為選民及會否投票及接觸政制發展綠皮書的途徑作出了解。3.4 問卷設計完成後,研究員隨意邀請荃灣會所10位13-24歲青少年嘗試作答,並詢問他們對問題的了解及意見,結果顯示受訪者均能夠理解問卷內容及填答時並無出現困難。3.5 研究樣本、問卷派發及回收:問卷調查於2007年9月5日至18日進行。樣本以滾雪球式抽樣(Snowball Sampling)方式向本會轄下各青少年服務單位及青年議會網絡分發予青少年。是次研究合共發出1,700份問卷,截至10月2日共收回1,420份問卷,回收率為83.5%。當中79份問卷因漏答2題以上或超過指定可作答答案數量,故沒有於本報告中進行輸入及分析。4. 研究方法的限制:4.1 問卷屬自填方式進行,當被訪者遇到問題時便不能提供即時解答。4.2 是次問卷調查被訪對象主要為13-21歲青少年,以學生為主,22-24歲及在職被訪對象為數極少,或許會影響樣本的代表性。4.3 由於被訪對居住地區分佈不平均,未必與全港性的取樣相同,或許會影響樣本的代表性。5. 研究結果:5.1 樣本資料:5.1.1 被訪者年齡:從(表一)顯示,被訪者主要以13-18歲為主,共佔被訪人數79.9%;13-15歲佔40.2%,16-18歲佔42.8%。此外,年齡介乎19-21歲佔18.6%,另22-24歲被訪者只佔1.5%。 表一、被訪者的年齡年 齡人 數百 分 比13-15歲53940.216-18歲53339.719-21歲24918.622-24歲201.5合 計1,3411005.1.2 被訪者的性別被訪者當中551人為男性,佔41.1%;女性有790人,佔58.9%。被訪女性較男性多出17.8%表二、被訪者性別性 別人 數百 分 比男55141.1女79058.9總 數1,3411005.1.3 被訪者的教育程度從(表三)可見,被訪者主要曾/正接受高中教育,佔38.9%;其次為曾/正接受初中教育,佔25.4%及預科教育,佔23.4%。表三、被訪者教育程度年 級人 數百 分 比小學或以下60.4初 中34025.4高 中52138.9預 科31423.4文憑/副學士14711.0學 位131.0合 計1,3411005.1.4 被訪者的職業從(表四)可見,97.2%被訪者為學生,2.0%被訪者現正從事全職工作,兼職/失業佔0.8%,絕大部份的被訪者正身處求學階段。表四、被訪者的職業職 業人數百分比學 生1,30397.2全 職272.0兼 職50.4失 業60.4合 計1,3411005.1.5 被訪者的住屋類別從(表五)可見,45.6%被訪者居於自置私人樓宇,38.3%被訪者居於公共屋邨,另居於租賃樓宇佔8.2%及居屋佔7.6%。表五、被訪者的住屋類別住 屋 類 別人 數百 分 比公共屋邨55641.5居 屋14310.7自置物業53239.7租賃樓宇1067.9僱主提供宿舍及其他40.1總 數1,3411005.1.6 被訪者居港年期從(表六)可見,被訪者大部份均為本港出生人士,佔73.7%;而居港7年或以上的被訪者佔20.4%;居港不足7年被訪者只佔5.9%。表六、被訪者居港年期居 港 年 期人 數百 分 比本港出生98873.71至6年795.97年或以上27420.4總 數1,3411005.1.7 被訪者的家庭總收入從(表七)可見,17.7%被訪者家庭總收入為$10001-$20000,10.1%被訪者家庭總收入為$5001-$10000,8.3%被訪者家庭總收入為$20001-$30000,被訪者較多來自中下階層。由於大部份被訪者均為青少年,故有53.4%被訪者表示不知道家庭總收入,這是可以理解的。表七、被訪者的家庭總收入收 入人 數百 分 比$5,000或以下302.2$5,001-$10,00013610.1$10,001-$20,00023717.7$20,001-$30,0001118.3$30,001-$50,000664.9$50,001或以上453.4不 知 道71653.4總 數1,3411005.1.8 被訪者的居住地區從(表八)可見,被訪者主要來自下列3區:36.2%被訪者居住於荃灣,14.1%被訪者居住於觀塘,10.5%被訪者居住於葵青。由於主辦單位荃灣會所位處於荃灣區,故透過荃灣會所的網絡而完成較多問卷。表八、被訪者的居住地區居 住 地 區人 數百 分 比香港灣 仔664.9東 區957.1中西區362.7南 區40.3九龍觀 塘18914.1九龍城161.3黃大仙191.4深水埗513.84油尖旺231.7新界西 貢161.2沙 田211.6離 島100.7荃 灣48636.2葵 青14110.5屯 門695.1元 朗816.0北 區50.4大 埔110.8合 計:1,341100.05.2 被訪者對普選行政長官的意見本部份問卷共有6題,嘗試了解被訪者對行政長官提名委員會、行政長官候選人人數及普選行政長官年份的意見。5.2.1 被訪者對提名委員會的組成和人數的意見結果顯示(表九) 44.7%的被訪者支持由多於800人組成提名委員會,把委員的人數增加至1200-1600人;38.6%的被訪者支持由800人組成提名委員會,維持現時的模式;只有少部份(14.3%)被訪者支持由少於800人組成提名委員會的建議。此外,有個別被訪者反對行政長官提名需由提名委員會進行,認為交由一般選民提名即可參選。(表九) 提名委員會的組成和人數提名委員會的組成和人數人 數百 分 比由少於800人組成提名委員會19214.3由800人組成提名委員會51738.6由多於800人組成提名委員會,把委員的人數增加至1200-1600人60044.7其他322.4總 數1,341100雖然由多於800人組成提名委員會,把委員的人數增加至1200-1600人的建議較多被訪者選擇,以增加提名委員會的代表性,但只較維持現時由800人組成提名委員會的現行方式多出6.1%,故維持現狀的聲音及增加委員會人數的建議均是不相伯仲!5.2.2 被訪者對提名委員會選民基礎的意見結果顯示(表十)49.7%的被訪者支持除現有選委會的四大界別,增加新的界別分組,例如增設青年、婦女等界別;31.4%被訪者則認為應該維持目前由四大界別800人組成提名委員會的安排。由於被訪者本身是青少年,故順理成章地支持能反映青少年需要的建議,增設青年、婦女等界別,透過選委會直接影響行政長官候選人的政綱及日後施政。此外,個別意見則認為應取消提名委員會。(表十) 被訪者對提名委員會選民基礎的意見委員會選民基礎人 數百 分 比維持目前800人選委會的四大界別組成42131.4擴大目前選委會的選民基礎,將公司票或團體票轉為董事票或個人票23517.5除現有選委會的四大界別,增加新的界別分組,例如增設青年、婦女等界別66649.7其他191.4總 數1,3411005.2.3 被訪者對候選人人數的意見結果顯示(表十一)58.9%的被訪者認為理想的候選人人數應該是2-4名;26.6%的認為理想的候選人人數應該是最多8名。較多被訪者選擇2-4名候選人為理想人數,相信是因為若果有太多候選人參選,會令人有眼花撩亂的感覺,反而會令人有無所適從,不知如何選擇的弊端,影響選舉的氣氛。(表十一) 被訪者對候選人人數的意見候 選 人 人 數人 數百 分 比10名或以上候選人17413.0最多8名候選人36327.12-4名候選人79058.9其 他141.0總 數1,3411005.2.4 被訪者對行政長官選舉方式的意見結果顯示(表十二)較多(63.1%)的被訪者認為可舉行多於一輪普選,直至有候選人取得過半數有效票當選;36.3%的被訪者認為只舉行一輪普選,採取簡單多數制,由取得多數有效票的候選人當選。(表十二) 被訪者對行政長官選舉方式的意見普選行政長官方式人 數百 分 比多於一輪普選84663.1只舉行一輪普選48736.3其他80.6總 數1,3411005.2.5 被訪者對在只有一名行政長官候選人的情況下,是否仍須進行投票的意見結果顯示(表十三)大部份(73.8%)的被訪者認為在只有一名行政長官候選人的情況下,仍須進行投票;只有26.2%的被訪者認為不須進行投票。只舉行一輪普選,採取簡單多數制,由取得多數有效票的候選人當選。在只有一名行政長官候選人的情況下,仍須進行投票其實可反映候選人的認受性,是對候選人的政綱及管治投下信任的一票,有利於當選人建立管治威信。(表十三) 被訪者對在只有一名行政長官候選人的情況下,是否仍須進行投票的意見人 數百 分 比仍須進行投票99073.8不須進行投票35126.2總 數1,341100%5.2.6 被訪者對普選行政長官年份的意見結果顯示(表十四)大部份(72.0%)的被訪者認為應該在2012年實行普選行政長官;只有17.4%的被訪者認同於2017年實行普選行政長官及10.6%的被訪者認同於2017年以後實行普選行政長官。故此,2012年實行普選行政長官是多數被訪青少年的共識。(表十四) 被訪者對對普選行政長官年份的意見普選行政長官年份人 數百 分 比2012年96672.02017年23317.42017年以後14210.6總 數1,3411005.3 被訪者對普選立法會的意見本部份問卷共有5題,主要是了解被訪者對於普選立法會模式、年份及優次的意見。5.3.1 結果顯示(表十五)半數(50.4%)的被訪者認為立法會應全部議席由地區直選產生,地區直選議席取代功能界別議席;30.1%的被訪者則認為應保留功能界別議席,但改變選舉模式;亦有19.5%的被訪者認同增加區議會在立法會的議席數目。認為立法會應全部議席由地區直選產生,地區直選議席取代功能界別議席的676名被訪者之中,64.6%被訪者認為應以一人一票產生全部議席,不同政黨可按得票比例取得相應的議席數目;35.4%被訪者認為全部議席由地區直選產生,一半議席透過分區單議席單票制選出,另一半透過全港一個大選區以比例代表制選出,即每名選民一人兩票選出立法會議員。(表十六)(表十五) 被訪者對普選立法會的意見普選立法會的模式人 數百 分 比全部議席由地區直選產生,地區直選議席取代功能界別議席2012年51051.5保留功能界別議席,但改變選舉模式29529.8增加區議會在立法會的議席數目18618.8總 數1,341100(表十六) 被訪者對由地區直選取代功能界別議席模式的意見普選立法會的模式人 數百 分 比一半議席透過分區單議席單票制選出,另一半透過全港一個大選區以比例代表制選出,即每名選民一人兩票選出立法會議員23935.4以一人一票產生全部議席,不同政黨可按得票比例取得相應的議席數目43764.6總 數676100認為立法會應保留功能界別議席,但改變選舉模式的406名被訪者之中,67.7%被訪者認為應以每名選民一人兩票,一票選地區直選議員,另一票選功能界別議員;32.3%被訪者認為應由功能界別提名候選人,然後由全港選民一人多票,即一票選地區直選議員,多票選功能界別議員。(表十七) 被訪者對保留功能界別議席,但改變選舉模式的意見改變功能界別議席選舉模式人 數百 分 比每名選民一人兩票,一票選地區直選議員,另一票選功能界別議員13132.3由功能界別提名候選人,然後由全港選民一人多票,即一票選地區直選議員,多票選功能界別議員27567.7總 數4061005.3.2被訪者對普選立法會年份的意見結果顯示(表十八)大部份(67.6%)的被訪者認為應於2012年實行立法會普選,21.7%被訪者認為應在2016年實行立法會普選,只有10.7%被訪者認為應在2016年後才實行立法會普選。(表十八) 被訪者對普選立法會年份的意見普選立法會年份人 數百 分 比2012年90667.62016年29121.72016年以後14410.7總 數1,3411005.3.3被訪者對特首先行,立法會普選隨後的意見結果顯示(表十九) 28.9%的被訪者贊成認為特首先行,立法會普選隨後;但同時亦有23.4%被訪者反對特首先行,立法會普選隨後的處方法,贊成與反對的意見相約。認為無意見的被訪者佔47.7%,成為多數,反映被訪者未必很重視特首先行,立法會普選隨後的安排。(表十九) 被訪者對特首先行,立法會普選隨後的意見對特首先行,立法會普選隨後的意見人 數百 分 比贊成38728.9反對31423.4無意見64047.7總 數1,341100%5.4 其他5.4.1 (表二十)的調查結果顯示近半(47.1%)被訪者覺得現時香港已具備足夠條件進行普選;22.2 %被訪者覺得現時香港仍未具備足夠條件進行普選;另30.7%被訪者則表示無意見。(表二十)被訪者對現時香港是否具備足夠條件進行普選的意見香港是否具備足夠條件進行普選人數百分比條件足夠63147.1條件唔足夠29822.2無意見41130.7總 數1340100.05.4.2(表二十一)的調查結果顯示被訪者覺得一個有廣泛代表性的提名委員會按民主程序提名應包括的元素,58.8%被訪者覺得應該是確保整個選舉過程係一個真正民主嘅選舉,34.6%被訪者覺得應該是確保符合國際社會公認嘅民主提名程序,34.4%被訪者覺得應該是確保獲得市民支持嘅候選人全部可以參選,只有16.2%被訪者覺得應該是確保中央政府不接受嘅候選人不能參選。 (表二十一)被訪者覺得一個有廣泛代表性的提名委員會按民主程序提名應包括元素的意見一個有廣泛代表性的提名委員會按民主程序提名係人數百分比確保整個選舉過程係一個真正民主嘅選舉78858.8確保中央政府不接受嘅候選人不能參選21716.2確保獲得市民支持嘅候選人全部可以參選47135.1確保符合國際社會公認嘅民主提名程序44733.3總 數13411005.4.3 (表二十二)的調查結果顯示只有少部份(15.0%)被訪者為已登記選民,其餘85.0%並非登記選民。這與被訪者主要以13-18歲為主,共佔被訪人數79.9%的背景資料脗合。(表二十二)被訪者是否登記選民登記選民人數百分比是20115.0否1,14085.0總 數1,3411005.4.4 (表二十三)的調查結果顯示如果被訪者為已登記選民,31.4%被訪者表示一定會在各級議會中投票,52.7%被訪者表示或者會在各級議會中投票,多數不會投票的佔9.9%,一定不會投票的佔6.0%。(表二十三)被訪者是否會在各級議會中投票是否會在各級議會中投票人數百分比一定會42131.4或者會70552.7多數不會1339.9一定不會806.0總 數1,3391005.4.5 (表二十四)的調查結果顯示被訪者獲悉政制發展綠皮書的主要途徑依次序排列如下:1. 電視78.7%;2. 報章59.4%;3. 互聯網59.0%;4. 收音機21.6%;5. 親友17.4%;6. 政制發展綠皮書單張16.0%;7. 學校15.8%;8. 政制發展綠皮書11.0%。(表二十四)被訪者獲悉政制發展綠皮書的主要途徑獲悉政制發展綠皮書的主要途徑人數百分比電視1,05578.7報章79659.4互聯網79159.0收音機29021.6親友23317.4政制發展綠皮書單張21416.0學校21215.8政制發展綠皮書14811.0總 數1,341100可見大眾傳媒(電視、報章及互聯網)是青少年主要獲得社會資訊的方式,而佔第二位的互聯網更是不可忽視的一環,比起傳統媒介收音機更易獲得青少年的垂青。5.4.6 (表二十五)的調查結果顯示只有2.2%被訪者曾經閱讀政制發展綠皮書全文,10.1%為已登記選民被訪者曾經閱讀政制發展綠皮書部份章節,11.9%被訪者曾經閱讀政制發展綠皮書單張。大部份的被訪者(75.8%)表示未曾閱讀政制發展綠皮書或政制發展綠皮書單張。(表二十五)被訪者是否曾經閱讀政制發展綠皮書曾經閱讀政制發展綠皮書人數百分比閱讀全文302.2只閱讀部份章節13510.1只閱讀單張15911.9未曾閱讀1,01675.8總 數1,3401006. 討論:6.1 七成被訪者贊成2012年進行雙普選72.0%被訪者認為應在2012年進行普選行政長官;67.6%的被訪者認為應在2012年進行普選立法會,加上近半(47.1%)被訪者認為現時香港已具備了普選的條件,認為條件唔足夠的只有22.2%。環顧現時香港的教育水平、公民質素、社會條件等各方因素,香港都是處於已發展水平,我們再沒有任何強烈理由否決2012雙普選!與其左顧右盼、瞻前顧後,不如放膽一試,從實踐中汲取普選的經驗,這才是給全港市民最佳的公民教育!6.2 普選行政長官的方案6.2.1 增加提名委員會的人數及增加青年界別 44.7%的被訪者認為提名委員會的人數應該增加到1200至1600人之間,這說明了被訪者支持增加提名委員會的人數,因為只有這樣安排,可以增加提名委員會的選民基礎。49.7%的被訪者認為應增加新界別,就是實質的支持數據。 青少年的人口雖然持續下降,但實際上本港現時仍有不少的青少年人口,在政治體制內,一直沒有發聲的渠道。青少年的需要、訴求、意見,往往都需要借助成年人的口中說出來。數年前,曾於數個地區成立的青年議會,受制於資源限制及支援不足,鮮能發揮應有的影響力。若然提名委員會能擴大成員人數,增加青年界別,確立青少年參與政治的途徑,行政長官候選人不能不重視青少年的意見,甚至影響政綱及社會政策,才能提升本港青少年的政治參與。6.2.2 贊成由2-4名候選人透過多於一輛普選產生行政長官 58.9%的被訪者認為最適合由2-4名候選人競逐行政長官,以免有太多候選人造成花多眼亂、無從選擇的混亂情況。然而,63.1%的被訪者認為可舉行多於一輪普選,直至有候選人取得過半選票當選為止,雖然此項建議相對較耗費資源,安排多於一次投票,及選民因須多次投票而影響投票意欲,但好處是讓選民有充的時間作出仔細的考慮,確保當選人具有足夠的認受性,大大彌補現時行政長官選舉認受性不足的缺失。 6.2.3 提名門檻宜寬不宜緊雖然58.9%的被訪者認為最適合由2-4名候選人競逐行政長官,但提名參選的門檻不宜提得太高,以免影響有意參選者亦有公平的機會爭取提名,可考慮參選人獲50名提名委員會委員提名便可成為候選人,以確保選舉有足夠的競爭。此外,58.8%的被訪者認為一個有廣泛代表性的提名委員會按民主程序提名係確保整個選舉過程係一個真正民主嘅選舉。就正如Cohen(2005,頁22)所言,如果一個社會不僅准許普遍參與而且鼓勵持續、有力、有效並了解情況的參與,而且事實上實現了這種參與並把決定權留給參與者,這種社會的民主就是既有廣度又有深度的民主。因此,從過往行政長官選舉的經驗,提名委員會對部份沒有中央祝福的候選人而言,已經是一道示不易跨越的難關。門檻太高,只會影響選舉的競爭,減低市民大眾的參與及興趣,到頭來受影響的仍是政府及行政長官的認受性。6.2.4 贊成單一候選人仍須進行投票 73.8%的被訪者認為縱使只有一名候選人,仍然要進行投票。是項結果反映青少年重視行政長官候選人是否獲市民的信任,是否眾望所歸。單一候選人投票亦讓當選人及社會大眾清楚知道行政長官的認受性,對當選人作出鞭策,有利市民日後繼續監察行政長官的施政。6.3 普選立法會的方案6.3.1 七成數被訪者贊成全部由地區直選議席或增加區議會議席取代功能界別議席 51.5%的被訪者贊成立法會議席全部由地區直選議席取代功能界別議席,當中64.6%被訪者(佔總被訪者32.5%)贊成以一人一票產生全部議席,不同政黨可按得票比例取得相應的議席數目。若加上贊成增加區議會議席的18.8%被訪者,便有70.3%的被訪者不贊成繼續保留功能界別議席。取消功能界別議席的訊息是頗清晰的。6.3.2 對於特首先行,立法會普選隨後的意見分歧 28.9%的被訪者贊成認為特首先行,立法會普選隨後;但同時亦有23.4%被訪者反對特首先行,立法會普選隨後的處方法,在此項目上的意見頗為分歧。反而持無意見者佔47.7%,成為多數。但在一併檢視第6.1項討論結果時,顯而易見72.0%的被訪者認為應在2012年進行普選行政長官及67.6%的被訪者認為應在2012年進行普選立法會的意見後,便可解開贊成及反對各佔被訪者三成的疑惑,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