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四课连词一、连词的定义及特点连词是起连接作用的词,它可以连接词、词组、分句、句、句群,表示某种语法关系或逻辑关系。连词不充当句子成分。参见教材例句学习。二、古代汉语常用连词介绍(一)而(用法有5种)1.连接谓语性词语或分句,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译为又、并且、而且。例如:(1)公子鲍美而艳(左传?文公十六年)(4)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大同与小康)“而”连接的谓词性词语可以是动词、形容词,也可以是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例如:(7)今夫蜀,西辟之国,而戎狄之长也。(战国策?秦策)也有名词性词组充当描写句谓语用“而”连接的。例如:(10)蟹六跪而二螯。(荀子?劝学)2.连接谓词性词语或分句,表示前后两项动作行为在时间上有先后承接或事理上有原因、条件、目的等关系。例如:(4)觉而起,起而归。(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3.连接谓词性词语或分句,表示前后两项动作行为或性状在事理上是不一致的,相反的,“而”带有表转折的意味。例如:(1)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论语?述而)4.连接状语和谓语中心语,表示偏正关系,“而”可不译。例如:(1)启呱呱而泣。(尚书?皋陶谟)5.连接主语和谓语,表示转折或假设关系。例如:(1)相鼠有皮,人而无仪。(诗经?墉风?相鼠)(2)先生独未见夫仆乎?十人而从一人者,宁力不胜,智不若耶?畏之也。(战国策?赵策)“而”连接主语和谓语表示假设的,例如:(3)夫许,大岳之胤也,天而既厌周德矣,吾其能与许争乎?(左传?隐公十一年)(4)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北冥有鱼)(5)子而思报父母之仇雠,臣而思报君之雠,其有敢不尽力者乎?(国语?越语)(二)以(用法有5种)1.连接两个形容词,表并列关系,可译为“又”。例如:(2)古之民朴以厚,今之民巧以伪。(商君书?开塞)2.连接两个动词,表示前后两个动词是一前一后的承接关系。例如:(1)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余折以御,左轮朱殷。(左传?成公二年)“以”连接先后两个动作行为,有时两者在逻辑关系上表现为后一动作行为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例如:(6)彼赵高素谀日久,今事急,亦恐二世诛之,故欲以法诛将军以塞责,使人更代将军以脱其祸。(史记?项羽本纪)(7)发愤忘食,乐以忘忧。(论语?述而)(8)二国治戎,臣不才,不胜其任,以为俘馘。(楚归晋知罃)3.连接因果复句,“以”用在表示原因的分句前。例如:(2)夏,诸侯伐郑,以其逃首止之盟故也。(左传?僖公六年)(3)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冯谖客孟尝君)4.连接状语和动词中心语,前者是动作行为进行的条件、方式、状态等。例如:(3)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兮)5.连接名词与时间方位词。例如:(1)有烈山氏之子曰柱为稷,自夏以上祀之。(左传?昭公二十九年)(4)项王乃与汉约,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史记?项羽本纪)注意区别连词“以”和介词“以”:(1)介词“以”起介绍作用,后面要带宾语。(名代)连词“以”起连接作用,连接动、形(或词组),不连接名词或名词词组。(2)介词“以”后面的宾语省略时易和连词混,可用在“以”后补宾语的办法,能补进去旧是介词,否则就是连词。如: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介词)樊哙侧其盾以撞。(连词)挟天子以令诸侯。(连词)(3)如果“以”字前有助动词或副词,这时“以”是介词。请以剑舞。项梁乃以八千人渡江而西。君子不以言举人。(三)与(用法有两种)1.连接名词性词语,表并列关系,可译为“和”。例如:(2)请以屈产之乘舆垂棘之白璧往。(公羊传?僖公二年)(3)王使问礼于左师与子产。(左传?昭公四年)2.和“不如”“宁”“孰若”等词连用,构成“与不如”“与宁”“与其孰若”等格式,连接分句和分句,表示选择关系。例如:(1)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注意区分介词“与”和连词“与”:(1)“与”前后的名词颠倒,颠倒后意思不变是连词,意思变了是介词。蜩与学鸠笑曰。(北冥有鱼)(连词)吾与先君言矣。(左传?僖公九年)(介词)汉王与义帝发丧。(汉书?高帝纪)(介词)(2)“与”前有助动词或副词修饰,是介词。(四)则(用法有六种)“则”用作连词时,主要连接谓词性成分或分句。1.连接两个谓词性词语或分句,表示事理上的承接关系,往往前面的动作行为与后面的动作行为在时间上有先后顺序,存在假设或条件关系,可译为“那么”“就”。2.用在并列的分句里,表示对各种情况的列举和对比。这类“则”今译时一般不必译出。例如:邹鲁之臣,生则不得事飬,死则不得饭含,然且欲行天子之礼于邹鲁之臣,不果纳。(战国策?赵策)3.连接动词性词语或分句,表示后一项情况的出现是前项动作施事者所未料到的,“则”有表示发现的意味,可译为“原来已经”“竟然”。例如:(1)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左传?僖公三十三年)4.连接谓词性词语或分句,前后两项含有转折意味,可译为“却”。例如:(2)竭力以事大国,则不得免焉。(孟子?梁惠王下)(3)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5.连接谓词性词语或分句,表示让步关系,可译为“倒是”。例如:(2)包胥曰:善则善矣,未可以战也。(国语?吴语)6.连接谓词性词语或分句,表示假设和结果关系,可译为“如果”。例如:(1)项王乃谓海春侯大司马曹咎等曰:“谨守成皋,则汉欲挑战,慎勿与战,毋令得东而已。”(史记?项羽本纪)(五)之1.连接定语和中心语,构成名词性偏正结构。可译为“的”或不译。如:(1)卫荘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曰荘姜,美而无子。(左传?隐公三年)(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左传?荘公十年)2.连接主语和谓语,取消句子独立性,使主谓结构变成名词性偏正结构。充当主、宾、状、谓。例如:(3)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孟子?告子上)(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论语?子罕)(7)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大同与小康)(10)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史记?项羽本纪)(11)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论语?颜渊)(13)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列子?汤问)(14)父母之受子,则为之计深远。(触龙说赵太后)注意区分“之”的三种词性(动、代、连)。(1)之的本意是动词,“到去”,后面带目的宾语。如:“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2)“之”作第三人称代词一般作宾语,“欲立之”。“之”作指示代词一般作定语,“之子于归”。(3)“之”作连词起连接作用,不充当句子成分,出现在定、中之间,或主谓之间。(六)虽然、然而、然则1.虽然“虽然”是连词“虽”和代词“然”的搭配使用。“虽”是表示让步的连词,意思是“虽然”或“即使”。2.然而“然而”是代词“然”(如此、这样)和表示转折的连词“而”的搭配使用,“然”总结上文,表示对上文所说内容的肯定,“而”引起下文的转折。“然而”的意思大致是“虽然如此,但是”“这样却”。3.然则“然则”是代词“然(如此、这样)”和表示顺承的连词“则(那么、就)”的搭配使用,“然”总结上文,表示对上文所说内容的肯定,“则”根据事理推出下文,意思相当于“既然如此,那么(就)”。 三、文选冯谖客孟尝君 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 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注释】15.本篇战国策?齐策。题目为后加。16.有冯谖者:有冯谖这样一个人。17.贫乏:贫穷。自存:自己养活自己。18.属(zh)嘱托,后作“嘱”。19.寄食:依附别人生活,这里指做食客。20.何好(ho):爱好什么?宾语前置,疑问代词“何”作宾语,置于动词“好”前。21.好:名词,爱好。22.何能:能做什么?宾语前置,疑问代词“何”作宾语,置于动词“能”前。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于是冯谖不复歌。【注释】1.左右:指在孟尝君身边为他办事的人。以:连词,因为。贱之:认为冯谖卑贱,看不起他。贱,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卑贱。2.食(s)动词使动用法,给吃。以:介词,用。草具:粗劣的饭菜。3.居有顷:过了不久。4.铗(ji)剑柄,这里指剑。5.以告:以(之)告,把(冯谖唱歌的事)告诉(孟尝君)。以,介词,省略了宾语“之”,代指冯谖唱歌的事。6.比门下之客:比照一般门客。比,比照。7.为之驾:双宾语,给他车马。为:动词,给、赐予。之,代词,代冯谖。驾,这里指车马。8.车客:出门可以乘车的门客。9.揭:高举。10.过:拜访。11.客我:把我当客看待。客,名词意动用法,认为是客。12.无以为(wi)家:没有用来养家的东西。无以,凝固用法,相当于“没有东西用来”。为,动词,养活。13.恶:(w)厌恶。14.亲:父母。15.给:供给。其:指示代词,代指冯谖的老母。16.无:与“毋”通用,否定副词,不要。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冯谖署曰:“能。”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孟尝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也。”请而见之,谢曰:“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懧愚,沈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冯谖曰:“愿之。”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辞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注释】17.记:文告。18.习:熟习。计会(kui):即会计。19.为:介词,表示动作行为为谁而发,可译作“替”。责(zhi):债款,后作“债”。1.署:签名。2.怪: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奇怪。3.乃:情态副词,就是。夫:指示代词,可译作“那”。4.负:对不起。5.未尝:从来没有。6.谢:道歉。7.倦于事:被琐事弄得很疲倦。于,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8.愦于忧:被忧虑的事情弄得很心乱。愦,心乱。9.懧(nu)愚:软弱无能。懧,“懦”的异体字,软弱。10.沈:沉溺,后作沉。11.开罪:得罪。12.羞: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羞耻,后省略宾语。13.乃:情态副词,竟然。14.约车:套车。约,捆扎。治装:整理行装。15.券(qun)契:借债的契约。古代的券契由竹木做成,分两半,旁边刻齿,双方各执一半。对证时,合齿验看。16.毕:全部17.以何市而反:用收回来的债款买什么东西回来?以,介词,可译作“用”,后省略宾语“债款”。何市,宾语前置,疑问代词“何”作宾语,置于动词“市”前。反,返回,后作“返”。18.所寡有者:缺少的东西。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券徧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19.驱:赶车。之:动词,到去。20.诸民:众百姓。当偿者:应当还债的人。悉:范围副词,全部。合券:合齿验证。21.徧:“遍”的异体字,全部。22.起:起身。矫命:假托(孟尝君)的命令。以责赐诸民:把债券赐给众百姓,这里指不用百姓还债。23.因:副词,于是。其:代词,那些。长驱到齐,晨而求见。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收乎?来何疾也!”曰:“收毕矣。”“以何市而反?”冯谖曰;“君云视吾家所寡有者。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孟尝君曰:“市义奈何?”曰:“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孟尝君不说,曰:“诺,先生休矣!”【注释】1.长驱:向前奔驰不止。齐;这里指齐国的都城临淄。2.晨而求见:清晨就求见孟尝君。而:连词,连接状语和谓语中心词。3.怪其疾也:认为冯谖回来这么快很奇怪。怪,形空词意动用法,认为奇怪。疾,快。4.衣冠:名词用用动词,穿好衣服,戴好帽子。5.何:疑问代词作状语,可译作“怎么”。6.窃:谦敬副词,可译作“私自”。计:考虑。7.实:充实。厩(ji):马房。8.充:充满。下陈:堂下陈放财物、站立婢妾的地方,因在堂下,故称下陈。9.以义耳:不过是义罢了。以,衍文,即古文在傅抄过程中误增的字。10.以为君市义:用(债券)替您买回了义。以,介词,用,后省略宾语。为,介词,替。11.奈何:怎么样。12.区区:小小的。13.拊(f):安抚。子其民:把薛地的百姓当作自己的孩子。子,名词意动用法,把当作(自己的)子女。14.因: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凭借,后面省略宾语,可译作“凭借(占有薛地)”。贾(g)利之:用商人的方法向百姓取利。贾,名词作状语,用商人的方法。利,名词用作动词,取利。15.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这)就是我用来为您买义的方式。此句为判断句,省略主语,主语指冯谖废除百姓债务,百姓感激万分的情况。所以,凝固用法,表“的方式”。16.说(ye):高兴,后作“悦”。后期年,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孟尝君顾谓冯谖:“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注释】17.期(j)年:一周年。18.齐王:这里指齐愍王。19.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我不敢把先王的臣子作为我的臣子。这是委婉的说法,实际上是剥夺了孟尝君的权利。1.就:前往。2.未至百里,距离薛地还有百里。3.道中:半路上。4.顾:此处用本义,义为回头看。5.先生所为文市义者:先生替我买义的道理。者,特殊代词,指代“的道理”。 苏秦以连横说秦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肴、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注释】1.本篇选自战国策?秦策。题目为后加。本篇讲述了苏秦用连横之策游说秦王却未被采纳的故事。2.说(shu):动词,游说。3.利:物产丰富。1.胡:古代对西北少数民族的称呼,这里指北方匈奴地区。貉(h):兽名,毛皮可制裘。代:古地名,以产良马著名。2.限:说文?阜部:“限,阻也。”此处用本义,义为阻隔、界限。4.乘(shng):古代四马一车为一乘。5.奋击:奋力攻击,这里指奋勇作战的士兵。6.地势形便:地理形势有利,便于攻守。7.天府:物产丰富的地方。8.以:介词,引进动作行为凭借的对象,可译作“凭借”。之:连词,连接定语与中心语。9.骑(j):名词,骑兵。用:作用。12.少:副词,稍微、略微。13.请:谦敬副词。奏其效:说明这件事情的效应,奏。陈述、说明。其,代词,代指秦统一天下。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注释】14.文章:法令制度。诛罚:惩罚。15.厚:厚重,这里指对百姓施恩。使民:役使百姓,这里指役使百姓作战。16.不顺:不顺从,这里指违背人心。烦大臣:烦劳大臣,这里指让大臣带兵出战。17.俨然:郑重的样子。不远千里:不以千里为远。远,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远。庭:“廷”的借字,名词作状语,在朝廷上。18.愿以异日:希望在他日(接受指教),这里指秦惠王不愿意采纳苏秦的意见。以,介词,可译作“在”。异日,他日。苏秦曰:“臣固疑大王之不能用也。昔者神农伐补遂,黄帝伐涿鹿而禽蚩尤,尧伐驩兜,舜伐三苗,禹伐共工,汤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纣,齐桓任战而伯天下。由此观之,恶有不战者乎?古者使车毂击驰,言语相结,天下为一。【注释】1.固:情熊副词,本来。大王之不能用:大王不能采用(连横之策)。之,连词,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禽:擒获,后作“擒”。10.任战:采用战争手段。伯:“霸”的借字,改读b,称霸。11.恶(w):疑问代词,哪里。12.车毂(g)击驰:车轮相撞击而奔驰,形容古代诸候国之间的使臣来往频繁。毂,车轮中间中空的圆木。13.言语相结:用言辞说动对方缔结联盟。结,缔结,这里指缔结、建立某种关系。14.天下为一:天下合为一体,这里指统一天下。15.约纵连横,兵革不藏:有约纵连横的情况,就会战争不断。藏,收存。约纵连横,兵革不藏;文士并饬,诸侯乱惑;万端俱起,不可胜理;科条既备,民多伪态;书策稠浊,百姓不足;上下相愁,民无所聊。明言章理,兵甲愈起,辩言伟服,战攻不息;繁称文辞,天下不治;舌弊耳聋,不见成功;行义约信,天下不亲。于是乃废文任武,厚养死士,缀甲厉兵,效胜于战场。夫徒处而致利,安坐而广地,虽古五帝、三王、五伯,明主贤君,常欲坐而致之,其势不能,故以战续之。宽则两军相攻,迫则杖戟相橦,然后可建大功。是故兵胜于外,义强于内;威立于上,民服于下。【注释】16.文人并餝(sh)文人争相用巧饰的言辞(游说诸候)。并,一起,此处可理解为争相。餝,“饰”的异体字,修饰,这里指修饰(言辞)。乱惑:迷惑,无所适从。5.上下:指君臣。聊:依靠。6.明言章理:话说得明白清楚,道理讲得冠冕堂皇。明,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明白。章,明显,后作“彰”,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彰显。兵甲:指战争。7.辩言伟服:说着雄辩的言辞,穿着荘重的礼服。辩,形容词使动用法,使雄辩。伟,形容词使动用法,使荘重。息:停止。10.约信:用诚信相约束。13.缀甲厉兵:缝制铠甲,磨砺兵器,这里指做好出战准备。缀,缝合、连接。厉,磨砺,后作“砺”。14.效:取得。15.夫:语气词,放在句首,用来引发议论。徒处,这里指什么都不做。致:取得,得到。16.广地:扩充土地。广,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扩充。17.虽:连词,即使。18.致:使到来。之:代词,代指上文的“徒处而致利,安坐而广地”。1.威:权威。立:建立。今欲并天下,凌万乘,诎敌国,制海内,子元元,臣诸侯,非兵不可!今之嗣主,忽于至道,皆惛于教,乱于治,迷于言,惑于语,沈于辩,溺于辞。以此论之,王固不能行也。”3.诎:(q)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屈服。5.子:名词使动用法,使成为(自己的)子女。元元:平民,百姓。6.臣:名词使动用法,使成为(自己的)臣子。9.惛(hn)于教:在教化民众上胡涂。惛,胡涂,混乱。乱于治:在治理国家上混乱。10.迷于言,惑于语:被各种言论迷惑。于,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11.沈于辩,溺于辞:沉溺在巧辩的言辞中。沈,沉溺,后作“沉”。12.固:情态副词,一定。 触龙说赵太后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注释】13.本篇选自战国策?赵策。题目为后加。说(shu):劝说。14.新:新近。用事:指常握政权。15.秦急攻之:秦国加紧攻打赵国。急,副词,加紧。16.赵氏:指赵国。17.长安君:赵太后最小儿子的封号。质:人质。19.强:(qing):副词,竭力。20.明谓:明确地告诉。左右:身边的人。21.复:副词,再。22.老妇必唾其面:我一定把口水吐在他脸上。左师触龙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胥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鬻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于身也。”太后曰:“老妇不能。”太后之色少解。【注释】1.盛气:怒气冲冲。胥:“须”的借字,等待。2.趋:小步快走,古代拜见尊贵者的一种礼节。谢:道歉。臣子拜见君主,按照礼节应小步快走,但由于触龙脚有毛病,而且年龄较大,祗能“徐趋”,因此他向太后道歉。6.玉体:贵体,这里指太后的身体。有郄(x):这里指身体不舒服。郄,“隙”的异体字。望见:远远地看,自谦之辞,表示自己地位低下,不敢走近对方。7.恃:依靠。8.日:时间名词作状语,每天。得无衰乎:该不会减少吧?得无乎,古代汉语习惯句式,表示反问,可译作“该不会吧”。衰,减少。9.恃鬻耳:靠喝粥罢了。鬻,“粥”的异体字。耳,语气词,表示限止,相当于“罢了”。10.今者:近来。殊:程度副词,特别。11.强步:勉强走一走。12.少:程度副词,略微。益:程度副词,渐渐地。耆:“嗜”的借字,改读sh,喜爱。13.和:安逸,舒适。14.色:此处用本义,义为脸色。少解:略微和缓。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没死以闻。”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注释】16.贱息:对别人谦称自己的子女。息,子女。舒祺:触龙的儿子。17.不肖(xio):原指不像自己的父亲,后泛指不成材。19.愿令得补黑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改革开放史课件
- 2025年超精过滤设备项目申请报告
- 改革三十年吃的变化
- 2025年公务员面试前的笔试预测试题及解析
- 2022年养成勤俭节约好习惯宣讲
- 石油管道工程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
- 2025年财务会计中级职称面试题集及解析
- 酒店管理成本控制计划
- (2025年标准)古建设修缮协议书
- (2025年标准)购销合同简易协议书
- 公共基础知识试题(附答案)
- 2025年湖北省中考语文真题(含答案)
- 2025年四川三支一扶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试卷
- 战术基础动作低姿匍匐
- 2025年公文核改竞赛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秋季学期开学第一次中层班子会上校长精彩讲话:向小处看往实里干朝远处谋
- 下肢开放性损伤课件
- 有机硅行业面试攻略:高级岗位面试题库
- 专利分级管理办法
- 水利水电工程教学课件
- 宠物拍摄技巧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