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7.六国论苏洵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了解作者借史抒怀、借古讽今的为文意图,体察作者的爱国之情2:整体感知课文3:研习第一、二自然段,掌握重要文言字词及文言现象。教学课程:一:导语设计宋代有一位著名的散文家,其自比于贾谊,欧阳修称赞他的文章“精辩雄伟”,以为“贾谊、刘向不能过”。他的文风雄辩,与其两个儿子合称为“三苏”。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苏询(学生回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散文名篇,散文园地独放的一枝奇葩六国论。二:解题1:作者简介:(请大家把书翻到课本的第83页。)苏洵(1009-1066),北宋著名散文家,字明允,自号老人泉,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县)人。作者生于真、仁、英宗三世。其时,宋王朝虽然尚未疲弱不堪,但北有契丹(大辽),西有西夏,它们不断骚扰,国家不得安宁。1004年,大辽举兵攻宋,当时宰相寇准力主抗辽,宋辽在澶州打了一仗,宋军大胜。形势如此有利,真踪却一味求和,订下“澶渊之盟”,规定宋每年向辽进贡银10万两,绢20万匹,自此,抗敌卫国只气锐减,委曲求全之风日上。后辽又连连加码,宋均慨然应答。1044年,西夏元昊上书停战求和,宋却反而给西夏银、绢、茶。一代又一代的“为国者”皆被敌人积威所劫,以物供敌,以钱富敌。苏洵是睹之心忧,忧而思救,以为这和战国六国以地赂秦相比,有国之而无不及,下场更加不堪设想,于是写下了这偏醒世文章。三:整体感知课文,研习第一段1:研习课文第一段(1).学生自读第一段,注意字音注意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非兵不利:兵器,名词或曰:有的人六国互丧:交替,一个接一个地。率贿秦耶:一概,全都,副词。盖失强援:承接上文,表示对原因的解释,副词。(2)句式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故曰弊在赂秦也。.也。表判断,固定用法,古文中称为判断句。2:理清思路,引导学生背诵第一自然段(1)提问:六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作者如何提出论点的?这种方式有何好处?学生讨论,老师点拨明确:“弊在贿秦”是六国灭亡的原因。作者排除“兵”“战”原因,归结到“贿”字上。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总贯全篇。(2)提问:明确中心论点后,作者从哪两个方面加以论述的?明确:一是从贿秦的国家说-贿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二是从不贿秦的国家说-不贿者以贿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3)师生共同明确思路,试背第一段。作者先明确中心论点,然后从两个方面加以论述,最后明确观点。- 贿秦力亏板书:弊在赂秦故曰:弊在“赂”不贿者以贿者丧(4)学生齐背第一段。3:研习第二自然段(1)学生齐读第二自然段,注意字音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暴霜露pu暴秦之欲无厌bao胜负之数shu数吕师孟叔侄shu从六国破亡之故事cong从散约败zong(2)学生参照注解自译第二段注意下列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a. 其实百倍:他的实际数量。是两个单音节词,不同于现代汉语的“其实”。b. 固不在战矣:本来、当然,副词。c. 思厥先祖父:泛指祖辈、父辈。不同于现代汉语的“祖父”,是两个单音节词d. 固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分,引申为分辨、清清楚楚的意思。e. 理固宜然;助动词,应该。(3).理清思路,引导学生背诵第二段。a. 提问:这一段中作者从哪几方面六国破灭的原因?分几层意思?怎样论述?分组讨论。讨论后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明确:作者紧承第一分论点“贿秦而力亏,破灭之道”去论述六国破灭的原因,分三层意思,运用对比的方法论证。板书具体论证过程。“得”与“亡”的对比“难”与“易”的对比“有限”与“无限”的对比引古人名言印证。b. 学生顺思路试背第二自然段。c. 学生齐背第二自然段。四课堂练习。背诵第二段,完成下列题目。1. 作者运用对比手法,先将“”和“”相比,又用“”和“”相比,得出“”“”“”的结论。2. 接着又用两个对比,即先祖父的“,”与子孙的“,”相比;诸侯为“一夕安寝”而“,”与秦国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从而证明中心“,”。五:课堂小结本篇课文开门见山提出了中心论点,又列出两个分论点从两个方面辅助中心论点。第二段从秦的土地来源,点明“赂秦”的危害,只能换“一夕安寝”“尤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有力论证了“贿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六:布置作业1:熟背第一、二自然段。2:预习三、四、五自然段。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 继续研习课文。2. 掌握词类活用。教学过程一.检查一、二自然段的背诵情况1. 指名背诵(35名)2. 分小组背诵一或二自然段3. 学生齐背一、二自然段二.继续研习课文内容(一).研习第三自然段1. 学生齐读第三段,注意读准字音。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1).与赢而不助五国也(2).牧以谗侏(3).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4).胜负之数2. 学生参照注解自译第三段,随时质疑,教师解疑。3. 理清思路,引导学生背诵问:本段从哪个方面论证六国灭亡的原因?分几层意思,怎样论证的?学生自由讨论,各抒己见。明确:本段紧承第二个分论点“不贿者以贿者丧”来论证六国灭亡的原因。分三层,从正反两方面展开论述,全面深入的论证。板书:(1)齐国:与赢不助五国反面(2)燕国:用荆卿为计速祸正面赵国:牧以谗侏用武不终(3)齐人勿附燕客不行胜负或未易量反面假设赵将犹在学生顺思路背诵第三段(二)研习四、五自然段1. 学生反复诵读四、五自然段2. 请两名同学试析这两个自然段注意下列加点字词的的意义和用法(1)礼天下之奇才:名词活用作动词,“礼遇”“以厘相待”。(2)并力西向:名词做状语,“向西”(3)为秦人积威之所劫:为.所,表被动的一种句式(4)日削月割:名做状,“日日”“月月”(5)苟以天下之大:假若,如果,连词3. 问:第四段的中心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论述的?第五段是否多余?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明确明确:第四段的中心是论史评古。作者先承上文之末的设想抒发感慨,如六国不贿秦而抗秦,必将大有作为,行文摇曳多姿,兴味无穷;然后承上启下,又回到史实,揭开病根,重申赂秦之弊,最后借题发挥,大声疾呼,告戒为国者,对敌要以此为训,敢于斗争。第五段并非多余,是对现实抒发感慨,指出北宋“以天下之大”而重复六国赂秦破灭之“弊”的不当,这是中心论点的引申,亦是写作的本意所在借古讽今。提问:第五段或明或暗地做了多方面的对比,请同学说出几个来。明确:第五段虽没有直接展开对比,但通过文字信息可知对比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六国与秦的爵位比较(“皆诸侯”)、实力比较(“其势若于秦”);当然,暗中说了宋与契丹西夏的爵位比较、实力比较,以及契丹、西夏与秦的比较。4. 学生背诵第四、五自然段三.浅析本文的写作特色1. 学生讨论,自由发言2. 教师点拨本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山东滕州2026届数学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常用的新产品开发保密协议模板5篇
- 在线家政服务合同
- 园区物业租赁及管理服务合同
- 2025年小学英语毕业考试模拟卷(语法专项突破)介词搭配试题
- 2026届贵州省威宁县七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
- 2025年大学统计学期末考试题库-抽样调查方法与调查结果分析试题
- 房地产销售合同范本及签约注意事项
- 体验式服务设计研究-洞察及研究
- 2025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题库(内科护理学专项)消化系统疾病护理试题
- 8 回忆鲁迅先生(课件)语文统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
- 学校学生欺凌治理委员会成员及工作职责、实施方案范文
- 2025年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知识考试题库附答案
- 2025年蜀道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备考题库附答案详解(达标题)
- 美术基础 课件 第1、2章 美术简介;素描
- 2025年廉价航空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新能源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以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为例
- 国家奖学金申请答辩汇报
- 2025年“学宪法讲宪法”知识竞赛题库含答案
- 2024年辽宁省地矿集团招聘真题
- 【《基于哈佛分析框架的爱尔眼科公司财务分析(数据图表论文)》13000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