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心悸诊疗方案.doc_第1页
2013年心悸诊疗方案.doc_第2页
2013年心悸诊疗方案.doc_第3页
2013年心悸诊疗方案.doc_第4页
2013年心悸诊疗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年心悸诊疗方案一、临床诊断(一)中医诊断依据1、主症:自觉心慌不安,心跳剧烈,神情紧张,不能自主,心搏异常,或快速,或缓慢,或心跳过重,或忽跳忽止,呈阵发性或持续性。 2、兼症:胸闷不舒,易激动,心烦,少寐多汗,颤动,头晕乏力。中老年发作频繁者,可伴有心胸疼痛,甚则喘促,肢冷汗出,或见晕厥。 3、诱因:情志刺激、惊恐、紧张、劳倦过度、寒冷刺激、饮酒饱食等。 4、脉象:数、疾、促、结、代、沉、迟等。(二)西医诊断依据1、根据病人客观描述发生心悸等临床症状及相关病史。2、进行体格检查,心电图检查,动态心电图检查等明确诊断。二、治疗(一)中医诊疗常规1、参麦注射液50200mL,对心律缓慢者,中医证属心阳虚衰,可用参附联合应用,口服参松养心胶囊,宁心宝胶囊治疗;对疾,促,数脉等口服稳心颗粒治疗。2、中医辩证论治(1)心脾两虚症状:心悸气短,失眠多梦,思虑劳心则甚,神疲乏力,眩晕健忘,面色无华,口唇淡白,纳少腹胀,大便溏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治法:补气养心,益血安神方药:归脾汤加减 黄芪30g、党参15g、白术15g、当归15g、茯神20g、酸枣仁 15g、木香6g、龙眼肉9g、大枣9g、陈皮10g、淮山药15g、甘草6g、夜交藤15g、莲子15g、龙骨先煎20g 随证加减:兼阳虚(汗出肢冷)加附子、煅龙牡、浮小麦、山萸肉;兼阴虚加沙参、玉竹、石斛;纳呆腹胀陈皮、谷麦芽、神曲、山查、鸡内金;失眠多梦加合欢皮、夜交藤、莲子心;热病后期损及心阴合生脉散。(2)心虚胆怯症状:心悸,善惊易恐,坐卧不安,如恐人将捕之,多梦易醒,恶闻声响,食少纳呆,苔薄白,脉细略数或细弦。治法:镇惊定志,养心安神方药:安神定志丸加减党参15g、茯苓20g、炙远志9g、石菖蒲10g、茯神15g、龙骨先煎30g、牡蛎先煎30g、黄芪30g,陈皮10g、酸枣仁15g、夜交藤15g、莲子15g随证加减:兼心阳不振肉桂易桂枝,加附子;兼心血不足阿胶、首乌、龙眼肉;心气郁结,心悸烦闷,精神抑郁柴胡、郁金、合欢皮、绿萼梅;气虚夹湿加泽泻,重用术、苓;气虚夹瘀丹参、桃仁、红花、川芎;自汗麻黄根、浮小麦、山萸肉、乌梅。(3)阴虚火旺 症状:心悸易惊,心烦失眠、头晕目眩,耳鸣、口燥咽干、五心烦热,盗汗,急躁易怒,舌红少津,苔少或无,脉细数。治法:滋阴降火,养心安神方药:天王补心丹加减生地10g、玄参15g、天冬15g、麦冬10g、当归15g、丹皮10g 党参15g、茯苓15g、柏子仁15g、炒枣仁15g、远志10g五味子10g、丹参15g、桔梗10g、夜交藤15g、莲子15g、龙骨先煎20g随证加减:肾阴亏虚,虚火妄动遗精腰酸加知母、黄柏、龟板、熟地;阴虚兼瘀热赤勺、丹皮、桃仁、红花、郁金。(4)痰火扰心症状:心悸时作时止,受惊易作,烦躁不安,失眠多梦,痰多、胸闷、食少、泛恶,口干口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治法:清热化痰,宁心安神方药:黄连温胆汤加减 黄连10g、栀子10g、半夏15g、橘皮10g、生姜10g、竹茹15g、胆南星10g、枳实10g、炙甘草10g、夜交藤15g、莲子15g、龙骨先煎20g随证加减:痰热互结,大便秘结大黄;火郁伤阴天麦冬、玉竹、天花粉、生地黄;兼脾虚党参、白术、谷麦芽、砂仁。(5)瘀阻心脉症状:心悸、胸闷、面唇紫黯。舌边尖有瘀斑,脉结代。治法:活血通瘀、行气安神、交通阴阳方药:桃仁红花煎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桃仁10g、红花6g、当归15g、川芎10g、生地15g、赤芍10g、香附10g、丹参15g、元胡10g、桂枝15g、炙甘草10g、牡蛎20g、龙骨先煎20g随证加减:气滞血瘀加柴胡、枳壳;因虚致瘀气虚黄芪、党参、黄精;血虚何首乌、枸杞子、熟地黄;阴虚麦冬、玉竹、女贞子;阳虚附子、肉桂、淫羊藿;络脉痹阻,胸部窒闷沉香、檀香、降香;胸痛甚乳香、没药、蒲黄、五灵脂、三七粉;夹痰浊(胸满闷痛,苔浊腻)栝楼、薤白、半夏、陈皮。针刺治疗(1)内关、心俞、神门安神宁心,调整心率。(2)针刺内关、间使、心俞等穴,可使心率减慢;针刺素寥、通里等穴,可使心率加快。针刺一般用补法。 (3)耳针心、皮质下、交感、神门。(二)西医诊疗常规1、一般治疗:病因治疗、分析心律失常的原因,治标、治本、标本兼治。2、抗心律失常药的使用:随着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新的抗心律失常药物相继问世,治疗效果不断提高。值得注意的是,对顽固严重心律失常的治疗,特别是伴有心功能不全,传导阻滞的心律失常,统筹上选择用药比较困难。三、预防与调护 1、调情志 经常保持心情愉快,精神乐观,情绪稳定,避免精神刺激。 2、节饮食 饮食宜营养丰富而易消化,低脂、低盐饮食。忌过饥过饱、辛辣炙博、肥甘厚味之品。 3、慎起居 生活规律,注意寒温交错,防止外邪侵袭;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剧烈活动及体力劳动;重症卧床休息。 4、长期治疗 本病病势缠绵,应坚持长期治疗。配合食补、药膳疗法等,增强抗病力;积极治疗原发病:胸痹、痰饮、肺胀、喘证、痹病等;及早发现变证、坏病的先兆症状,结合心电监护,积极准备作好急救治疗。2010年心悸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分析、总结、评估、优化方案一、疗效评定标准参照国家中管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994年。1.治愈:症状及心率失常消失,心电图等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2.好转:症状减轻或发作间歇延长,实验室检查有改善。3.未愈:症状及心率失常无变化。二、疗效分析总结及评估2010年收治病人数207例,其中心脾两虚78例,心虚胆怯51例,阴虚火旺18例,痰火扰心45例,心血瘀阻15例,病程5-18天,平均8天,治愈153人,占73.9%,好转54人,占26.1%,有效率100%。三、 诊疗方案实施体会及优化措施方案通过2010年治疗方案实施后,治愈率提高,特别是心神经官症,抑郁焦虑症所致心悸取得较好效果。现代药理研究参松养心胶囊具有多离子通道,非离子通道作用,无之论是快速型心律失常,还是缓慢型心律失常联用后,均取得较好效果。对心血瘀阻型联用和使用通心络胶囊具有明显缓解胸闷胸痛作用。2011年继续实施2010年治疗方案。2010年心悸诊疗方案一、临床诊断(一)中医诊断依据1、主症:自觉心慌不安,心跳剧烈,神情紧张,不能自主,心搏异常,或快速,或缓慢,或心跳过重,或忽跳忽止,呈阵发性或持续性。 2、兼症:胸闷不舒,易激动,心烦,少寐多汗,颤动,头晕乏力。中老年发作频繁者,可伴有心胸疼痛,甚则喘促,肢冷汗出,或见晕厥。 3、诱因:情志刺激、惊恐、紧张、劳倦过度、寒冷刺激、饮酒饱食等。 4、脉象:数、疾、促、结、代、沉、迟等。(二)西医诊断依据1、根据病人客观描述发生心悸等临床症状及相关病史。2、进行体格检查,心电图检查,动态心电图检查等明确诊断。二、治疗(一)中医诊疗常规1、参麦注射液50200mL,对心律缓慢者,中医证属心阳虚衰,可用参附联合应用,口服参松养心胶囊,宁心宝胶囊治疗;对疾,促,数脉等口服稳心颗粒治疗。2、中医辩证论治(1)心脾两虚症状:心悸气短,失眠多梦,思虑劳心则甚,神疲乏力,眩晕健忘,面色无华,口唇淡白,纳少腹胀,大便溏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治法:补气养心,益血安神方药:归脾汤加减 黄芪30g、党参15g、白术15g、当归15g、茯神20g、酸枣仁 15g、木香6g、龙眼肉9g、大枣9g、陈皮10g、淮山药15g、甘草6g、夜交藤15g、莲子15g、龙骨先煎20g 随证加减:兼阳虚(汗出肢冷)加附子、煅龙牡、浮小麦、山萸肉;兼阴虚加沙参、玉竹、石斛;纳呆腹胀陈皮、谷麦芽、神曲、山查、鸡内金;失眠多梦加合欢皮、夜交藤、莲子心;热病后期损及心阴合生脉散。(2)心虚胆怯症状:心悸,善惊易恐,坐卧不安,如恐人将捕之,多梦易醒,恶闻声响,食少纳呆,苔薄白,脉细略数或细弦。治法:镇惊定志,养心安神方药:安神定志丸加减党参15g、茯苓20g、炙远志9g、石菖蒲10g、茯神15g、龙骨先煎30g、牡蛎先煎30g、黄芪30g,陈皮10g、酸枣仁15g、夜交藤15g、莲子15g随证加减:兼心阳不振肉桂易桂枝,加附子;兼心血不足阿胶、首乌、龙眼肉;心气郁结,心悸烦闷,精神抑郁柴胡、郁金、合欢皮、绿萼梅;气虚夹湿加泽泻,重用术、苓;气虚夹瘀丹参、桃仁、红花、川芎;自汗麻黄根、浮小麦、山萸肉、乌梅。(3)阴虚火旺 症状:心悸易惊,心烦失眠、头晕目眩,耳鸣、口燥咽干、五心烦热,盗汗,急躁易怒,舌红少津,苔少或无,脉细数。治法:滋阴降火,养心安神方药:天王补心丹加减生地10g、玄参15g、天冬15g、麦冬10g、当归15g、丹皮10g 党参15g、茯苓15g、柏子仁15g、炒枣仁15g、远志10g五味子10g、丹参15g、桔梗10g、夜交藤15g、莲子15g、龙骨先煎20g随证加减:肾阴亏虚,虚火妄动遗精腰酸加知母、黄柏、龟板、熟地;阴虚兼瘀热赤勺、丹皮、桃仁、红花、郁金。(4)痰火扰心症状:心悸时作时止,受惊易作,烦躁不安,失眠多梦,痰多、胸闷、食少、泛恶,口干口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治法:清热化痰,宁心安神方药:黄连温胆汤加减 黄连10g、栀子10g、半夏15g、橘皮10g、生姜10g、竹茹15g、胆南星10g、枳实10g、炙甘草10g、夜交藤15g、莲子15g、龙骨先煎20g随证加减:痰热互结,大便秘结大黄;火郁伤阴天麦冬、玉竹、天花粉、生地黄;兼脾虚党参、白术、谷麦芽、砂仁。(5)瘀阻心脉症状:心悸、胸闷、面唇紫黯。舌边尖有瘀斑,脉结代。治法:活血通瘀、行气安神、交通阴阳方药:桃仁红花煎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桃仁10g、红花6g、当归15g、川芎10g、生地15g、赤芍10g、香附10g、丹参15g、元胡10g、桂枝15g、炙甘草10g、牡蛎20g、龙骨先煎20g随证加减:气滞血瘀加柴胡、枳壳;因虚致瘀气虚黄芪、党参、黄精;血虚何首乌、枸杞子、熟地黄;阴虚麦冬、玉竹、女贞子;阳虚附子、肉桂、淫羊藿;络脉痹阻,胸部窒闷沉香、檀香、降香;胸痛甚乳香、没药、蒲黄、五灵脂、三七粉;夹痰浊(胸满闷痛,苔浊腻)栝楼、薤白、半夏、陈皮。针刺治疗(1)内关、心俞、神门安神宁心,调整心率。(2)针刺内关、间使、心俞等穴,可使心率减慢;针刺素寥、通里等穴,可使心率加快。针刺一般用补法。 (3)耳针心、皮质下、交感、神门。(二)西医诊疗常规1、一般治疗:病因治疗、分析心律失常的原因,治标、治本、标本兼治。2、抗心律失常药的使用:随着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新的抗心律失常药物相继问世,治疗效果不断提高。值得注意的是,对顽固严重心律失常的治疗,特别是伴有心功能不全,传导阻滞的心律失常,统筹上选择用药比较困难。三、预防与调护 1、调情志 经常保持心情愉快,精神乐观,情绪稳定,避免精神刺激。 2、节饮食 饮食宜营养丰富而易消化,低脂、低盐饮食。忌过饥过饱、辛辣炙博、肥甘厚味之品。 3、慎起居 生活规律,注意寒温交错,防止外邪侵袭;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剧烈活动及体力劳动;重症卧床休息。 4、长期治疗 本病病势缠绵,应坚持长期治疗。配合食补、药膳疗法等,增强抗病力;积极治疗原发病:胸痹、痰饮、肺胀、喘证、痹病等;及早发现变证、坏病的先兆症状,结合心电监护,积极准备作好急救治疗。2009年心悸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分析、总结、评估、优化方案一、疗效评定标准参照国家中管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994年。1.治愈:症状及心率失常消失,心电图等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2.好转:症状减轻或发作间歇延长,实验室检查有改善。3.未愈:症状及心率失常无变化。二、疗效分析总结及评估2009年收治病人数190例,其中心脾两虚80例,心虚胆怯38例,阴虚火旺32例,痰火扰心22例,心血瘀阻18例,病程5-14天,平均9.2天,治愈114人,占60.0%,好转76人,占40.0%,有效率100%。四、 诊疗方案实施体会及优化措施方案1.我科治疗心悸,以阴阳气血为整体,符合内经“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之指导思想。方药选择立于辩证的基础上加夜交藤,酸枣仁,莲子,荷顶,龙骨随症加减。夜交藤养心安神,祛风活络;酸枣仁甘酸养阴,养心阴而宁心神;莲子养心益肾,交通心肾;荷顶升清阳利湿;龙骨平肝潜阳,镇静安神。2.中药制剂参麦,参附,丹参等使用后患者获益,特别是乌头碱中毒,心律失常,冠心病,心梗溶栓治疗后,使用大剂量参麦100ml-200ml患者获益,顽固心律失常复律后巩固治疗,预防复发使患者获益。3.在辩证过程中,痰浊阻滞,心脾两虚较多,西医属心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症,抑郁症,焦虑症较多,现代人生活压力多大,易出现肝气不舒,所以在治疗中加疏肝解郁之品,能收到更好疗效。4.在2009年辨证论治基础上加大疏肝解郁之品的使用。2009年心悸诊疗方案一、临床诊断(一)中医诊断依据1、主症:自觉心慌不安,心跳剧烈,神情紧张,不能自主,心搏异常,或快速,或缓慢,或心跳过重,或忽跳忽止,呈阵发性或持续性。 2、兼症:胸闷不舒,易激动,心烦,少寐多汗,颤动,头晕乏力。中老年发作频繁者,可伴有心胸疼痛,甚则喘促,肢冷汗出,或见晕厥。 3、诱因:情志刺激、惊恐、紧张、劳倦过度、寒冷刺激、饮酒饱食等。 4、脉象:数、疾、促、结、代、沉、迟等。(二)西医诊断依据1、根据病人客观描述发生心悸等临床症状及相关病史。2、进行体格检查,心电图检查,动态心电图检查等明确诊断。二、治疗(一)中医诊疗常规1、参麦注射液50200mL,对心律缓慢者,中医证属心阳虚衰,可用参附联合应用,口服参松养心胶囊,宁心宝胶囊治疗;对疾,促,数脉等口服稳心颗粒治疗。2、中医辩证论治(1)心脾两虚症状:心悸气短,失眠多梦,思虑劳心则甚,神疲乏力,眩晕健忘,面色无华,口唇淡白,纳少腹胀,大便溏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治法:补气养心,益血安神方药:归脾汤加减 黄芪30g、党参15g、白术15g、当归15g、茯神20g、酸枣仁 15g、木香6g、龙眼肉9g、大枣9g、陈皮10g、淮山药15g、甘草6g 随证加减:兼阳虚(汗出肢冷)加附子、煅龙牡、浮小麦、山萸肉;兼阴虚加沙参、玉竹、石斛;纳呆腹胀陈皮、谷麦芽、神曲、山查、鸡内金;失眠多梦加合欢皮、夜交藤、莲子心;热病后期损及心阴合生脉散。(2)心虚胆怯症状:心悸,善惊易恐,坐卧不安,如恐人将捕之,多梦易醒,恶闻声响,食少纳呆,苔薄白,脉细略数或细弦。治法:镇惊定志,养心安神方药:安神定志丸加减党参15g、茯苓20g、炙远志9g、石菖蒲10g、茯神15g、龙骨先煎30g、牡蛎先煎30g、黄芪30g,陈皮10g、酸枣仁15g 随证加减:兼心阳不振肉桂易桂枝,加附子;兼心血不足阿胶、首乌、龙眼肉;心气郁结,心悸烦闷,精神抑郁柴胡、郁金、合欢皮、绿萼梅;气虚夹湿加泽泻,重用术、苓;气虚夹瘀丹参、桃仁、红花、川芎;自汗麻黄根、浮小麦、山萸肉、乌梅。(3)阴虚火旺 症状:心悸易惊,心烦失眠、头晕目眩,耳鸣、口燥咽干、五心烦热,盗汗,急躁易怒,舌红少津,苔少或无,脉细数。治法:滋阴降火,养心安神方药:天王补心丹加减生地10g、玄参15g、天冬15g、麦冬10g、当归15g、丹皮10g 党参15g、茯苓15g、柏子仁15g、炒枣仁15g、远志10g五味子10g、丹参15g、桔梗10g随证加减:肾阴亏虚,虚火妄动遗精腰酸加知母、黄柏、龟板、熟地;阴虚兼瘀热赤勺、丹皮、桃仁、红花、郁金。(4)痰火扰心症状:心悸时作时止,受惊易作,烦躁不安,失眠多梦,痰多、胸闷、食少、泛恶,口干口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治法:清热化痰,宁心安神方药:黄连温胆汤加减 黄连10g、栀子10g、半夏15g、橘皮10g、生姜10g、竹茹15g、胆南星10g、枳实10g、炙甘草10g随证加减:痰热互结,大便秘结大黄;火郁伤阴天麦冬、玉竹、天花粉、生地黄;兼脾虚党参、白术、谷麦芽、砂仁。(5)瘀阻心脉症状: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