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习辅助网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长期分裂,战乱频繁的时代,但同时又是一个学术文化繁荣发展的时代。人口的大流动和民族关系的大变动带来了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大交流。玄学、佛学、道教、儒学以至法家、名家既相互争胜又相互吸收。此时,由于封建王朝的不断更迭,官学教育呈现出时兴时废之状,难以担当起传递和发展文化的使命。而与之相反的是,在门弟观念的强化、九品中正制的推行等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庭教育获得了长足发展,并臻于鼎盛。家族教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学校教育不够发达、普及,家族教育占有重要位置。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族教育是学术界较为重视的问题。对其相关研究的成果较为丰富。如马镛中国家庭教育史、阎爱民中国古代的家教等,都有一定篇幅论及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情况。此外,还有一些论文对汉魏南北朝时期的家学、和颜氏家训所反映的家庭教育等进行了专门讨论,比较重要的如刘守旗颜氏家训与家庭教育科学化(辽宁师大学报,1993、6)、王若浅谈中国古代家训(辽宁师大学报,1993、6)、张艳国简论中国传统家训的文化学意义(中州学刊,1994、5)、徐秀丽中国古代家训通论(学术月刊,1995、7)、王大建东晋南朝士族家学论略(山东大学学报,1995、2)等,提出了一些可供参考的观点。该问题还存在一定的进一步研究的空间,对魏晋南北朝时期家族进行具体而全面的分析还有待加强。一、魏晋南北朝家庭教育兴盛的原因(一)门第观念的强化魏晋南北朝家庭发展的典型形态是门阀世族。这种家族经过长期发展,逐步干预并控制国家的政治生活,形成几姓或几十姓大家族世世代代垄断朝廷和各级政权的局面,成为世家大族的门阀世族制度。门阀世族的形成,可追溯到东汉时期,魏晋时期达到鼎盛。章帝时有一诏书曰:“前世举人贡士,或起畎亩,不系阀阅” 这说明东汉后期阀阅之家在选举上已有一定的特权地位。如弘农杨氏“四世三公”、汝南袁氏“四世五公”。这些家族贵宠的取得,主要依靠乡举里选,通经入仕,建立在个人才德和儒学传统基础之上。曹魏时期实行九品官人法,后被世家大族所把持,成为他们巩固社会地位,促进家族兴盛的手段,世家大族处于统治阶级中的特殊阶层,他们对于改朝换代,国家民族漠不关心,关心的只是家族利益争夺的是个人权势。因此,为维护家族利益及个人权势,竭力向子孙灌输门第观念,重视家族教育,注意通过文化教育树立门风,以维护其不衰之门第。据南史王筠传载:“史传称安平崔氏及汝南应氏,并累叶有文才,所以范蔚宗云崔氏雕龙。然不过父子两三世耳,非有七叶之中,名德重光,爵位相继,人人有集,如吾门者也。沈少傅约常语人云:吾少好百家之言,身为四代之史。自开辟以来,未有爵位蝉联、文才相继如王氏之盛也。汝等仰观堂构,思各努力。”显然王氏自夸家庭文化修养和政治地位,以此来激励其子不负家门众望,其中沈约将爵位与人才相提并论,说明文才对于维持门第的重要,必然刺激家学的兴盛。因此,门第观念的强化构成了魏晋南北朝家族教育兴盛的社会基础的内在动力之一。(二)儒学独尊地位被打破,思想多元化。西汉后期,儒学被“定于一尊”,上升为统治思想的支柱。与此相辅而成的是对儒家经典进行种种烦琐解释的“经学”,随着东汉王朝的崩溃,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的说教和谶讳神学的虚伪及荒诞,以及繁烦注经于世无补的弊端。在统治腐败与罪恶面前暴露无遗,儒学渐渐被士人们所鄙视。在此情形下,玄学应运而生。实际上它是以道家宇宙观为指导的、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改造的、以生活方式放荡不羁为特征的一种新的思想体系。其宗旨是贵无,最高主题是对个体人生意义价值的思考。玄学作为一种思潮,它有更为开放的系统,对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的发展影响至深。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产生于东汉,发展于魏晋,至南北朝时期经过葛洪、寇谦之、陶弘景等人的改造与发展,并通过对道、儒、佛理论的进一步吸收,逐渐成为一种成熟的宗教形态。在道教成熟之际,佛教进入迅速传播期,并开始了中国化的过程。佛教是西汉末东汉初开始传入我国的外来宗教,南北朝之际,佛教与儒学、佛教与道教之间相互冲突。但佛教以其庞大缜密的理论体系及注重心性探讨的思想特色,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依附、迎合儒学、玄学和道教,不断改变自身面貌的同时,使自己逐渐纳入中国异常宏大的文化体系之中,总而言之,魏晋南北朝,儒、玄、佛、道二学二教相互吸收、整合造就了士人们一种开放的心态。思想的解放,为家族教育的发展创造了宽松的社会氛围,同时玄学、佛教、道教的兴起,增加了教育的内容,也这家族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三)社会动荡,官学教育兴废无常汉末以来,儒学的衰微和思想的自然放任阻碍了教育事业的发展,长期的社会动乱影响了学校了正常秩序。因此,这时期有中央官学呈现出时兴时废的状态。魏文帝于黄初五年(224年)正式于洛阳恢复太学,制五经课试之法,置春秋谷梁博士,史载“太学始开,有弟子数百人”但由于三国纷争,太学生多是为逃避兵役,学业水平较低,百人应试能通过的不过数十人。西晋司马氏为河南大族,又是儒学世家。西晋代魏后于晋武帝咸宁二年(276年)立国子学。咸宁四年(278年)设国子学“定置国子祭酒、博士各一人,助教十五人,以教生徒。博士皆取履行清淳,通明典义者。若散骑常待、中书侍郎、太子中庶子以上,乃得召试”此时官学有所恢复,但好景总是不长“八王之乱”和“永嘉之治”的战火打断了官学的继续发展。东晋偏安江左,政治腐败,内忧外患屡兴不已,官学更是兴废无常。东晋初年官学曾掀起一个高潮。建武元年(317年)元帝“置史官,立太学”,使办学潮流一时蔚然成风,但不久又发生叛乱,刚刚有所复兴的官学又陷于低潮。此后再复国学,但办学效果并不理想。南朝宋文帝、梁武帝时,官学教育大为兴盛,除此之外其他时期并无多少成效可言。北朝的统治者多为鲜卑少数民族汉化程度不同,教育的发展水平也不尽相同,总的说来官学办的较好的仅数北魏,在北方十六国时期虽有一些有识之士试图兴学,如符坚等人。但毕竟寥寥无几,加之战乱不断,官学教育一直未能稳定下来。总之,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战乱,官学教育兴废无常且办学效率低下,难以担负起传承文化的重任。从而给私学的发展和兴盛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作为私学特殊形式的家族教育也因此盛极一时。(四)九品中正制的促进作用各个朝代教育的发展往往要受到政治因素的制约。魏晋南北朝家族教育的兴盛与当时的选官制度有很大关系。九品中正制起于曹魏,盛于两晋,贯穿于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是曹魏时期新推行的一种选官制度,这一制度的设立意在改正察举的弊端。其具体做法是:在各州、郡县等地方政府,设置中正官,由当地德充才盛者担任,大小中正定为九等。中正的品评以言行道义决定升迁与废黜。这一制度在推行之初,确也起到了“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的进步作用。且九品中正制推行以后,门阀地主并没有放弃他们的品德才学,秀才、孝廉虽从门阀中推荐,但往往也要经过考试,秀才考对策兼及儒经,孝廉则全试经文,尽管它在后来演变为阀士族操纵选官的工具。但客观地说,它对家族教育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二、魏晋南北朝的家族教育的主要形式魏晋南北朝的家族教育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世代相授的家学。这种传统的施教模式在世家大族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二是由延师发展为“家馆”的教育形式。北史景穆十二王传上记载:北魏“乃置学馆于私第,集群从子弟,昼夜读者讲读,并给衣食,与诸子同。”西魏、北周的于谨、李弼等人也曾设馆教育子孙。三是以家诫、家训等形式进行学识礼法的垂范式教育。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时代的更易,家族教育在继承两汉经学传家的基础上,又展示了许多新的特点。三、魏晋南北朝时期家族教育的特点(一)教育内容以儒学为宗并习染玄风在家族教育中,儒学的传授最为普遍。自汉武帝“独尊儒术”以来,又经过两汉四百年的发展、传播,已凝聚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在家族教育中占据着主导地位。魏晋之时,玄学兴起。所谓“遵儒者之教,履道家之言”正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以儒学为宗的家族教育逐渐习染玄风。魏晋南北朝的许多名师大儒都有家学渊源。儒学世家俯拾皆是,琅邪王淮之,其曾祖王彪之,“博闻多识,练悉朝仪,自是家世相传,并谱江左旧事,缄之青箱,世人谓之王氏青葙学。”继承家学的王淮之,撰成仪注,至梁时仍被遵用,西晋杜夷,“世以儒学称”。东吴范平,“家世好学”,其三子奭、咸、泉及泉子蔚,“并以儒学至大官”。南朝时,会稽山阳人贺,是东晋硕儒贺循的后人,其“祖道力,善三礼,有盛名,仕宋为尚书三公郎,建康令,父损,亦传家业。 玚少聪敏,齐时沛国刘瓛为会稽府丞,见玚深器异之。尝与俱造吴郡张融, 指玚谓曰:此生将来为儒者宗矣。玚于礼尤精,馆中生徒常数百,弟子明经对策 至数十人。二子革、季,弟子琛,并传玚业。” 琅邪王氏王褒曾著幼训说:“吾始乎幼学,及于知命,既崇周、礼之教,兼循老、释之谈,江左以来,斯业不坠,汝能修之,吾之志也。”说明儒学在王褒家世教育中的核心地位。魏晋南北朝时期家庭教育不仅以儒为宗,而且还习染玄风。所谓“遵儒者之教,履道家之言。”正说明魏晋时以儒为宗的家庭教育逐渐习染玄风。东晋道徒葛洪的曾祖父葛玄“吴时学道得仙,号曰葛仙公。”11葛洪承袭家学,又“师事南海太守上党鲍玄。”12鲍玄“见洪深重之,以女妻洪”,13于是“洪传玄业,兼综炼医术”。14比较典型的还有南朝何尚之家族,其子何偃在明帝祭祀遇雨时说:“郑玄注礼记,引易说三王之郊,一用夏正。周礼,凡国大事,多用正岁则郑玄此说,诚有据矣。”15可见其精通儒学,但何偃又:“素好谈玄,注庄子逍遥篇传于时。”16这说明玄学对于士家大族影响颇深。(二)知识传授的范围较广魏晋南北朝时期家族教育的内容多样,包括儒学、玄学、道教、佛教、文学、艺术、科技、史学、天文、历算等等。凡是一技之长都可以成为家学而世代相授,远比官学的内容广泛而实际。擅长诗文在魏晋南北朝时被时流所重,所以文学教育亦为家庭教育所重视。建安文学,曹氏父子独领风骚。刘孝绰兄弟子侄属文者达70人之多,均是家学所传。陈郡谢氏一族,谢弘微、谢混、谢灵运、谢瞻、谢庄、谢览等文学大家屡出,当与其家学中的文学教育有关,书法艺术是家庭教育的另一支奇葩。著名的如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卫瓘、卫恒父子、北朝清河崔氏、范阳卢氏也极重书法。魏书崔玄伯传中记载崔玄伯“尤善草隶行押之书,为世摹楷,玄伯祖悦与范阳卢湛,并以博艺著名,湛法钟繇,悦传子潜,潜传玄伯。世不替业,故魏初重崔卢之书。”17可见其书法家学渊源之远。魏晋南北朝时期,修史之风甚盛。史学咸为家庭教育的内容之一。裴松之一门四代史学相传。松之注三国志,子裴骃注史记,裴骃子昭明“少传儒史之业”,昭明之子子野撰宋略二十卷。在家学教育中,绘画、音乐成为时尚。东晋南朝戴颙、戴勃及其父戴逵都善音乐,“父善琴书,颙并传之颙及兄勃并受琴于父”。18绘画世家比较著名的有陆探微、毛惠远、刘琪、张僧繇等。陆探微善工画,其子陆绥享誉画坛,绥之弟弘肃受父兄熏陶,犹有名家之法。毛惠远善画马,并为当世第一,其子稜“善于布置,略不烦草”,其弟秀则善画佛像人物。张僧繇以佛道画著称,如维摩诘像,其子善果,儒童皆以善画知名。科技、医学也是世代家传的技能。南朝著名科学家,在数学、天文、历法等方面取得瞩目的成就,这与他的家学教育密不可分。祖冲之的祖父是刘宋时作大匠卿,长于计算。祖冲之深受影响。祖冲之的儿子祖暅之“少传家业,究极精微,亦有巧思。”19暅之子皓,也“少传家业,善算历。”20中国医学讲究世代相传。北朝名医除之才得父真传。其先祖徐熙从一道士手中得到扁鹊镜经一卷,倾心研究,终于深通医术,以后历代相传,咸为百年医学世家。魏晋南北朝谱学发达,它是家世的记录,也是家庭教育的教材。作为高门,不可不谙谱学。总之,在家庭教育中,任何一技之长,都可成为家学的内容,其涵盖范围之广,可想而知。(三)妇女积极参与家族教育魏晋南北朝时妇女的地位有所提高,一些学术渊源的大家族,将家学传授给女子。在她们之中,有不少人因有才识而彪炳史册。如蔡文姬,自幼受家学的熏陶,展现出杰出的文学才华;谢安的侄女谢道韫,史称其“风韵高雅、叙致清雅”其才学亦为家学所致。东晋的女书法家卫夫人也出身于书法世家受过一定文化教育的妇女,往往承担了教育子女的责任。钟繇之子钟会的成才离不开母亲张氏的启蒙教育。史载:“夫人性矜严,明于教训,会虽童稚,勤见规诲。年四岁授论语,八岁诵诗,十岁诵尚书,十一岁诵易,十四岁诵易记。”21陈朝招远将军谢贞受出于母。陈书孝行传曰:“贞幼聪敏.母王氏,授贞论语、孝经,读讫便诵。八岁,尝为春日闲居五言诗。年十三,略通五经大旨,尤善左氏传,工草隶虫篆。”22晋人韦逞母宋氏承继家学周官音义,战乱之中,“宋氏昼则樵采,夜则教逞,然纺绩无废。”23后韦逞因母亲的授业而学有所成。南齐王融:“母临川太守谢惠宣女,敦敏妇人也,教融书学。” 24王融在此基础上,“少而神明警惠,博涉有文才”25元嘉历的制定者何承天“五岁丧父。母徐广姊也,聪明博学,故承天幼渐训义”。26母亲的启蒙教育得当,使他终成伟大的天文学家。其他如晋人夏侯湛、刘宋名士宗炳等人的启蒙教师均为其母。北朝不少妇女同样承担起家族内的教育活动。清河房爱妾妻崔氏:“同郡崔之孙之女,性严明高尚,历览书传,多所闻知。子景伯、景先,崔氏亲授经义,学行修明,并为当时名士。”27陆道虔妻“甚聪悟,常升高座讲老子,道虔从弟元明隔纱涯以听焉。”28卢元明“性好玄理”乃一代名士,他能听嫂子讲学,是元氏学问深厚的最好例证。此外,南朝时,还有妇女被任命为博士,如吴郡韩蔺英被称为韩公,陈朝宫人袁大舍因有文学才能,被人称为女学士。当时妇女参与家庭内的教育活动还有很多的事例,她们为学术文化的传播、教育事业的发展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在培养人才方面功不可没。(四)书诫教子的盛行书诫教子的盛行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家族教育中的另一种重要特点。“诫子书”又称“家诫”、“家训”等,它是世家大族教育子孙的言论和说教。由于这一时期社会的变动,使得“诫子书”大量的涌现并广为流传,成为家族教育的一大特色。魏晋南北朝时期“家戒”的数量可观,其内容对后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如诸葛亮在诫子书中留下传世名言:“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体现了对修养的要求。曹魏王旭在戒子及兄子书中说:“孝经则宗族安之,仁义则乡党宗之,此行成于内,名著于外者矣。”强调了德行的重要。魏收在家戒枕中篇中训励子侄曰:“益不欲多,利不欲大能刚能柔,重可负也,能诺能顺,险可走也;能智能愚,期可久也。”蕴含了刚柔并济,诺顺互用,智愚一体的处事思想。这一时期,比较著名的“家诫”还有曹魏主修的诫子书、王肃的家诫、嵇康的家诫、夏侯湛的昆弟诰、东晋陶渊明的与子俨等疏和命子诗、王筠的与诸儿书论家世集颜之捱的颜氏家训等等。其中尤以颜氏家训最为著名。它是一部以儒家思想教训子孙,讲立身处世之道的著作,内容比较广泛,伦理清晰,总结了许多有价值的家庭教育方面的经验,对后世的家庭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诫子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普及有一定的贡献,它将道德品质教育融于文化教育之中,对后世起了积极的影响。其中某些教育形式和内容对于今天的家庭教育仍有许多借鉴之处。四、魏南北朝时期家族教育的影响(一)它为思想学术的百家争鸣提供了前提各种学术、各派思想同生共存是百家争鸣的前提,一家独尊是不会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无论官学、私学,还是家学,儒学都不是惟一的教学内容。官学中,儒学具有绝对的统治地位,但总的看,官学处于衰落期,私学及家学十分兴盛活跃,所以儒学并不具有压倒的优势。私学及家学的教育的内容要比官学广泛得多,除儒学之外,还包括了道学、佛学、文学、音乐、天文、数学、医学、书法、棋艺等。这些在上面已详述,而家庭教育由于师资水平高、因此在整个教育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这种地位家庭教育所包含的各门类的教育内容与儒学共生共存,从而造成学术与思想百家争鸣的前提。(二)它为当时社会培养了大批人才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官学教育衰微的历史背景下,家庭教育无疑对这个期人才的培养作出了巨大贡献。家庭教育的兴盛为社会培育出大批人才,其中包括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医学家、教育家等。士族门阀特别重视家庭教育,其门第家风主要靠家庭教育造就的政治方面的人才来维系。因而在士族家学兴盛的情况下,出现了一些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如东晋时的王导、谢安。北魏前期的崔浩等。他们都是靠家庭教育培养出来的。思想家有亦儒亦道的葛洪、无神论者范缜。文学家有“三曹”即曹操、曹丕、曹植。东晋谢氏家族,谢安、谢弘微、谢混、谢灵运、谢瞻、谢庄、谢览、谢道韫等都是当时有名的诗人。书法世家有王氏、卫氏。代表人物有王羲之、王献之、卫瓘、卫恒。科学家有南朝祖冲之、等。著名教育家颜之推,他写的著名著作颜氏家训集中反映了他一系列教育思想,成为千古流传的古代教育名作。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三)有利于妇女促进妇女的解放在封建社会中,三从四德、三纲五常等清规戒律,严重束缚着妇女个性珠解放。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越来越多的妇女享有学习的机会,接受家族内的文化教育,使妇女在家庭教育作用中发现自我。更使人们领悟到要争取妇女解放首先要争取教育权。教育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精神活动,它使一个民族的文化一代一代地传下去,它促成了一个时代思想和学术的发展,它为社会培养出各类人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族教育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私学,在官学教育不振的历史背景下,对于保存和发展传统文化,促进学术文化繁荣和进步,培养人才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它的这些特点,既是时代的产物,同时又推动着时代的进步。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注释:后汉书章帝纪南史王筠传文献通考卷四十一学校考二晋书职官志宋书恩幸传北史&8226;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育科技企业2025年线上线下渠道拓展分析报告
- 院前外伤的处理考核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考试试卷及答案
- 设备台账管理制度(4篇)
- 离婚后个人财产保全与子女抚养费人寿保险协议
- 教育机构线下校区扩建2025年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综合评估报告
- 离婚协议书中子女抚养权保障与财产分割协议
- 写字楼租赁安全协议及责任划分合同书
- 离异双方房产过户与共同债务处理及权益分配合同样本
- 环保设施运营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合作协议
- JGJ-T+235-2011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技术规程
- 黄石二中高一年级10月月考英语试卷含答案
- 第二章-食品标准化与标准的制定和编写课件
- 《陆上风电场工程设计概算编制规定及费用标准》(NB-T 31011-2019)
- SJ-T 11805-2022 人工智能从业人员能力要求
- 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第四版 课件 第二单元 完善自我意识
- 电机与拖动(高职)全套教学课件
- 建筑质量事故分析全套教学课件
- 急诊科护士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
- 屋檐下的腊八粥
- 妇产科母乳喂养质量持续改进QCC品管圈PDCA案4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