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副车架设计作业指导书副车架设计作业指导书 编制 日期 审核 日期 批准 日期 发布日期 年 月 日 实施日期 年 月 日 发布日期 年 月 日 实施日期 年 月 日 2 前 言 前 言 为使本公司副车架设计规范化 参考国内外汽车副车架设计的技术要求 结 合本公司已经开发车型的经验 编制本汽车副车架设计指导书 意在对本公司设 计人员在副车架设计的过程中起到一种指导设计的作用 让副车架设计的员工有 所依据 在设计的过程中少走些弯路 提高汽车副车架设计的效率和精度 本作 业指导书将在本公司所有车型副车架开发设计中贯彻 并在实践中进一步提高完 善 本标准于 2011 年 XX 月 XX 日起实施 本指导书由上海同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第五研发中心底盘总布置分院提出 本指导书由上海同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第五研发中心底盘总布置分院负责归口 管理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马显 3 目录 一 副车架概述 4 目录 一 副车架概述 4 1 1 副车架功能概述1 1 副车架功能概述 4 1 2 副车架主要结构形式1 2 副车架主要结构形式 6 二 副车架设计流程 9二 副车架设计流程 9 2 1 副车架主要设计流程2 1 副车架主要设计流程 9 2 2 副车架设计要求2 2 副车架设计要求 11 2 3 相关设计标准2 3 相关设计标准 13 三 副车架的设计过程 13三 副车架的设计过程 13 3 1 设计输入及标杆对比分析3 1 设计输入及标杆对比分析 14 3 2 副车架设计构想的确定3 2 副车架设计构想的确定 19 3 3 副车架总成结构设计 3 3 副车架总成结构设计 21 3 4 焊接流程确定 焊接定位关系确定及焊接总成公差尺寸保证3 4 焊接流程确定 焊接定位关系确定及焊接总成公差尺寸保证 24 3 5 因成型分析而进行的调整3 5 因成型分析而进行的调整 26 3 6 因 CAE 分析结果而对局部结构进行的调整3 6 因 CAE 分析结果而对局部结构进行的调整 26 3 7 因工艺及零部件平台化而进行的调整3 7 因工艺及零部件平台化而进行的调整 27 3 8 技术文件的编制3 8 技术文件的编制 28 3 9 输出内容检查项目3 9 输出内容检查项目 31 四 试制装车及生产中经常出现的问题 31四 试制装车及生产中经常出现的问题 31 五 参考文献 33五 参考文献 33 4 一 副车架概述 一 副车架概述 副车架可以看成是前后车桥的骨架 是前后车桥的组成部分 副车架并非完整的 车架 只是支承前后车桥 悬挂的支架 使车桥 悬挂通过它再与 正车架 相连 习惯上称为 副车架 1 1 副车架功能概述 1 1 副车架功能概述 从结构上讲 传统没有副车架的承载式车身悬挂系统是直接与车身钢板相连的 如下图所示 前后车桥的悬挂摇臂机构都为散件 这是它的悬架调教只能偏向舒适 性或者操纵性一方调校的根本原因 图 1 1 传统没有副车架的悬挂结构 而在装有副车架的底盘悬架系统则是先将悬架元件装在一个副车架上 构成一 个车桥总成 然后再将这个总成安装到车身上 5 图 1 2 豪华车的大型前副车架 图 1 3 豪华车的大型后副车架 因此 汽车上增加副车架的优点主要有 阻隔振动和噪声 减少其直接进入车厢 副车架开始时出现在豪华的轿车和 越野车上 良好的悬挂连接刚度 提高四轮定位精度 安装方便 提高装配效率利于平台化 复杂的悬挂系统由散件变成了总成 同样的悬挂总成可以安装在不同的车身上 也就是说 如今的悬挂设计已经不像过去 需要针对车身来开发与其匹配的悬挂 而是可以直接装上总成 只需稍作调校就能实现良好匹配 这种总成式的悬架系统 6 通用性好 可以很简单的安装在同平台的不同车型上 能够大大的降低研发成本 提高技术利用率 当然 增加副车架后也有相应的缺点 因为庞大的副车架会增加车重 人们只 能通过改为铝合金件和先进的生产工艺来降低重量 1 2 副车架主要结构形式 1 2 1 非框架式前副车架 1 2 副车架主要结构形式 1 2 1 非框架式前副车架 主要用于摆臂 稳定杆 转向器等零件的安装 提高悬架的整体刚性 以提高 操纵稳定性 一般用于承载式 A 级乘用车 图 1 4 A 级车的非框架式副车架 副车架与车身除了主体上左右各两个螺栓连接点外 还通过两个副车架拉杆与 车身纵梁连接 增加了稳定性 副车架主体由上板 下板与封板构成 保证了副车架的刚度 左右两侧的副车 架安装管 可以调节悬架相对车身的安装高度 在不同车型中达到平台化的目的 1 2 2 非框架带发动机托臂式前副车架 1 2 2 非框架带发动机托臂式前副车架 主要用于发动机较大的 A 级乘用车 副车架安装管 副 车 架 安 装孔 副车架辅助 安装点 副车架主定位孔 15 副车架辅助定 位孔 15 19 7 图 1 5 带发动机托臂式的副车架 动力总成悬置设计为四点悬置时 增加的前悬置直接固定在车身前下横梁上会 使得整体 通过增加发动机托臂 使车身纵梁 横梁与副车架 托臂连接在一起 提高了整体刚性 与副车架后安装点连接的支架可以更好的稳定副车架 另外 悬 置先固定在托臂上 提高了隔震性能 发生碰撞时 托臂变形 起到了吸能的作用 1 2 3 整体框架式前副车架 1 2 3 整体框架式前副车架 一般用于 B 级及以上承载式乘用车 图 1 6 整体框架式副车架 发动机托臂 副 车 架 安 装孔 与副车架后安 装点连接的支 架 横梁 副 车 架 前 安装点 副 车 架 后 安装点 副 车 架 中 安装点 采用涨型工艺的 纵梁 辅助定位孔 16 18 主 定 位 孔 16 8 整体框架式的副车架 功能更加增强 副车架通过左右各三点与车身连接 X 向跨度更为增加 前端横梁将左右纵梁连接在一起 起到很好的稳定作用 为了减 轻副车架的重量 左右纵梁采用了液压涨型的工艺 节省了材料及工艺成本 降低 了质量 通过合理的纵梁形状 结构 可以同车身左右纵梁的碰撞时一样 溃缩变 形 提高碰撞星级 1 2 4 框架带橡胶块式前副车架1 2 4 框架带橡胶块式前副车架 一般用于 C 级承载式乘用车 图 1 7 安装点带橡胶块的框架式前副车架 增加副车架与车身的弹性连接 使得来自路面的震动经过轮胎胎面 轮胎变形 悬架运动 摆臂衬套变形后 增加了第五级吸震结构 极大的提高了舒适性 图中所示的副车架上面采用了铸铝件来安装转向器 在保证刚度的同时 减低 了总体重量 1 2 5 框架带橡胶块式后副车架 1 2 5 框架带橡胶块式后副车架 图 1 8 安装点带橡胶块的框架式后副车架 结构基本与 1 2 3 1 2 4 所述的前副车架相同 由于少了固定转向器和悬置的 橡胶块 9 作用 结构相对简单 1 2 6 四驱车型所用的简易后副车架 1 2 6 四驱车型所用的简易后副车架 图 1 9 四驱车型所用的简易副车架 此种副车架主要用来支撑悬架的拉杆和后差速器 结构简单 二 副车架设计流程 二 副车架设计流程 2 1 副车架主要设计流程 2 1 副车架主要设计流程 项目启动 标杆车对比分析 根据扫描表面逆向建模 副车架刚度 模态试验 副车架焊接流程初步分析 生产工艺 装配工艺 成本控制要求确定 10 副车架拆解 材料初选 N 副车架安装硬点及连 接件状态初定 设计构想 周边件与间隙要求确定 标杆车 CAE 分析 强度 刚度 模态 副车架总成主体结构设计 总成焊接工艺设计确认 总成焊接定位及公差控制设计 初步数模检查及修改 SE 分析冲压成型及修改 CAE 分析强度 刚度 模态 N N 11 2 2 副车架设计要求 2 2 1 安装要求 2 2 副车架设计要求 2 2 1 安装要求 副车架是悬架摆臂 发动机悬置 转向器 稳定杆等安装的载体 在车身上装 配之前 同动力总成等零部件一起装配到可升降工作台上整体装配 根据生产能力 不同 工作台可以分为固定式 直线轨道式 环形轨道式等 准备在同一生产车间生产的车型 设计副车架时 应考虑到工作台对于设计副 车架的兼容性 降低开发成本 2 2 2 强度要求 2 2 2 强度要求 副车架的出现提高了悬架的整体刚度 提高了操作稳定性 然而副车架的刚度 并不是定值 副车架与车身连接后形成整体 所以无论是车身还是副车架的强度提 高 对于整体来说都是有好处的 一般我们采用的是与标杆车的对比方法 在制动 转向 加速 及 3G 颠簸路的工况下 副车架上各组成元件 材料屈服极限满足设计要求 受力情况与趋势均与标杆车相符 强度降低时 降低值小于 10 工艺数模与生产厂家交流修改 图纸制作 交流 发布 试制及试验问题整改 NC 数模 PT SOP 12 图 2 1 副车架上板的应力图 2 2 3 刚度及模态要求 2 2 3 刚度及模态要求 与标杆车进行对比 经过 200HZ 范围内自由模态分析 不能出现与相连零件的共振 经过单侧 扭转 侧向 制动受力进行动刚度分析 不得出现比标杆车刚度 降低较大的情况 推荐 10 以内 在刚度降低的情况下 在该工况该位置 载荷下的位移也不应过大 推荐 1mm 内 经过 200HZ 范围内 各安装点的动刚度分析 不得出现比标杆车动刚度降低 较大的情况 推荐 10 以内 2 2 4 总成尺寸要求 2 2 4 总成尺寸要求 副车架焊接后 因焊接变形 使得整体尺寸同单件尺寸有所不同 焊接后总成 左右安装点的位置度公差应控制在 1 5mm 范围之内 左右对称度控制在 1 0mm 之内 以保证整车四轮定位参数 2 2 5 其他要求 2 2 5 其他要求 副车架总成符合 Q CC JT098 2010 汽车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限量要求 标准 副车架总成各焊接部位应牢固 无漏焊 虚焊 假焊 烧边不良现象 焊接后 去除焊渣 不允许有裂纹 锈蚀和毛刺等缺陷 副车架总成电泳黑漆 按 QC T 484 1999 TQ6 汽车油漆涂层 执行 油漆涂 层应均匀无露底 并按规定进行防腐盐雾试验 按规定进行耐久性行驶试验后 副车架不允许出现断裂 严重锈蚀 弯曲或扭 曲变形超限 13 十万公里各种典型路面的试车后 副车架样件硬点和硬点坐标不允许有不合理 变形和破坏 副车架进行 6X10 5次疲劳试验后 金属件无开裂 塑性变形等失效 橡胶件无功能性失效 Q CC SY068 2010 要求 2 3 相关设计标准 2 3 相关设计标准 Q CC SY068 2010 摆臂副车架疲劳试验方法 Q CC SY070 2010 副车架刚度试验方法 GBT 12678 1990 汽车可靠性行驶试验方法 GBT 12679 1990 汽车耐久性行驶试验方法 Q CC JT098 2010 汽车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限量要求 GBT 10125 1997 人造气氛腐蚀试验 盐雾试验 QC T 484 1999 汽车油漆涂层 GB T 13493 1992 汽车用底漆 GBT 13914 2002 冲压件尺寸公差 GBT 13915 2002 冲压件角度公差 QCT 268 1999 汽车冷冲压加工零件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 GBT 13916 2002 冲压件形状和位置未注公差 GBT 5185 2005 焊接及相关工艺方法代号 QCT 29087 1992 汽车焊接加工零件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 GBT 2650 2008 焊接接头冲击试验方法 GBT 2651 2008 焊接接头拉伸试验方法 GBT 2653 2008 焊接接头弯曲试验方法 GBT 324 2008 焊缝符号表示法 GBT 985 1 2008 气焊 焊条电弧焊 气体保护焊和高能束焊的推荐坡口 GB T 12770 2002 机械结构用不锈钢焊接钢管 三 副车架的设计过程 三 副车架的设计过程 14 3 1 设计输入及标杆对比分析 3 1 设计输入及标杆对比分析 3 1 1 一般副车架基本采用逆向开发的方式 但在设计之初需要确定副车架的轮廓 或安装硬点 发动机后悬置的安装点是否需要改变 主要体现在 同前面副车架的安装设计要求所述 设计副车架需要输入装配工作台对副车架 的要求 根据整车轮距要求 确定副车架是否需要加宽 如某项目设计过程中 整车轮 距加宽 20mm 要求副车架两端悬架元件的安装点整体外移 10mm 根据悬架高度要求 确定副车架安装点是否需加高或降低 如某项目乘用车平 台悬架改款 SUV 车型时 要求车身升高 我们可以通过调整副车架上安装套管的高 度实现 3 1 2 标杆车的对比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副车架总成安装定位分析 为保证四轮定位参数 副车架与悬架 转向元件总成安装后 要求准确的安装 在车身纵梁上 在第一节介绍的几种悬架中 均采用了在副车架端部 前端或后端 左右对称位置开出右端为圆孔 左端长圆孔 车身上相同 的安装定位孔 副车架 在工作台上通过穿过的销轴定位 工作台升起时销轴同样穿过车身上相对应的开孔 达到定位的目的 图 3 1 副车架与车身的安装定位 工作台上的 定位销 15 2 副车架总成焊接工艺分析 根据副车架的形状 焊缝的分布 分析副车架总成的焊接工艺 为后期拆解副 车架做准备 一般 副车架主体采用逐层搭接而成 对于优先保证的尺寸处可以分 总成焊好之后再进行大总成焊接 焊接时注意如出现焊接顺序矛盾时 可能情况为 内部有加强结构 图 3 2 典型的焊接搭接关系 如图 3 2 焊接顺序可初步确定为 1 2 焊接后 在工装上依次继续焊接 3 4 5 件 3 件上的内部支架和螺母是分总成先焊的 3 强度 刚度的实现方法分析 如图 3 3 在发动机后悬置处 后横梁 3 向前部展开 通过内部垫片与套 管与副车架下板 1 连接在一起 后悬置上安装板 4 一边延伸到副车架框架上 另一边逐层降低高度到后横梁 3 上 转向器安装支架 2 搭接在后悬置上安装 板 4 上 这样 当悬置点受 Z 向力时 件 1 3 4 共同承担 悬置点受 X 向拉 力时 力通过件 2 传递到件 1 1 2 3 4 5 16 图 3 3 典型力的分散结构 4 碰撞特征分析 在框架式副车架中 左右纵梁同车身中纵梁一样 为了提高碰撞星级 存在着 变形区和刚性区 变形区的实现可以为截面积突然缩小 S 形 V 型弱化特征实现 碰撞时 前安装点随车身纵梁变形区变形向后移动 中间固定点前端的弱化特征使 得副车架出现向下的折弯吸能 而中间固定点与车身连接处随碰撞加剧逐渐有撕开 趋势 此处也不能过弱 过弱会使得中间固定点不能撕开 副车架的后安装点基本 不变形 刚性区前端 纵梁截面缩 小 刚性区前端 纵梁形状为 S 型 3 4 1 2 5 17 图 3 4 典型力碰撞特征 图 3 5 碰撞后的副车架 5 标杆车零部件安装维修特征分析 从底部看图 3 5 副车架主体上左右均有开孔 右侧孔被转向器的安装支架堵 住 经分析 此孔为转向器的维修孔 维修方法如图 3 6 左右侧孔对称 保证了 副车架底板的左右舵通用性 需要注意的是 后期选型转向器时 需要对转向器的 调节方法进行校核 图 3 6 转向器的维修孔 刚性区前端 纵梁形状为 V 型 并设 计弱化特征 后 安 装 点 基 本 不动 中 间 安 装 点 有 撕 开 趋 势 设计的 V 型 弱化特征使 副车架在此 处折弯吸能 前安装点随 车身纵梁向 后变形移动 18 图 3 7 转向器维修方法 6 其他特殊结构分析 标杆车零部件往往会有一些比较特殊的结构 在分析这些结构的用意时 一般 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增加零件的局部强度和刚度 分散焊接应力 起安装定位的作用 避让其它零部件 为其它零件提供安装点 制造加工方面的要求 使零件外形美观 减轻零件重量 3 1 3 将副车架拆解 完善逆向建模后 将数模与 CAE 交流分析 分析副车架的强度 刚度 模态 并与实验数据对比 确定设计副车架的目标 值 此时 还可以根据标杆车的分析结果 确定副车架的优化方向 3 1 4 副车架拆解后进行材料选择 拆解的主要零部件如 纵梁 上板 下板 横梁 摆臂安装件等需要与材料部 沟通 通过实验及金相分析 确定标杆车材料 在选用设计副车架材料时 一般选 用 SAPH370 SAPH440 BL510 等材料 19 图 3 8 副车架材料分析 3 2 副车架设计构想的确定 3 2 副车架设计构想的确定 3 2 1 设计构想阶段需要确定的条件 除 3 1 1 步确定的副车架外形及硬点外 此阶段需要确定的输入条件主要有 各动力总成的位置及周边间隙要求 发动机悬置的结构及安装位置 3 2 2 副车架设计构想确定 副车架的整体结构 基本参考标杆车 我们首先应分析主体结构同标杆车的可 行性 之后分析按标杆结构会出现的问题及要修改的方法 下面针对几个车型中不 同的部位的设计构想进行举例 1 液压成型纵梁的修改 某项目液压成型纵梁与变速器的距离小 根据标杆及公司标准 目标修改到 20mm 以上 修改的方案如下图 20 图 3 9 液压涨型部件的修改实例 2 发动机悬置处的修改 首先根据设计车悬置方案 确定出后悬置结构基本按标杆车 位置如图移动 我们正向设计的部分影响最大的是悬置安装处的纵向刚度 副车架的整体扭转刚度 对模态的影响不高 图 3 10 副车架的修改目标 标杆车对比 了解此处标杆车结构实现办法 如下图 标杆车的后悬置与副车 架连接 此处参数主要体现在纵向刚度 抗弯 抗扭与 X 向刚度等方面 实现的结 构通过下图红线上表示的三个腔体来保证 悬置后部的空间满足悬置的运动范围是 基本条件 设计时纵梁向 左偏移 保证了 与周边件间隙 纵梁间隙小的 地方局部偏移 了 15mm 保证 了零部件间隙 21 图 3 10 副车架的标杆车分析 之后根据标杆车的匹配方法制作正向设计的方案 图 3 11 副车架的初步设计构想 正向设计时 以满足后悬置的安装要求及运动空间基本要求 最大限度的增大 腔体 1 2 3 的面积 尤其是纵向的长度 以增大纵向刚度和抗弯抗扭能力 在 X 方向上的长度与标杆车不应相差太大 以满足此安装点 X 向的刚度要求 3 3 副车架总成结构设计 3 3 副车架总成结构设计 3 3 1 在完成设计构想后 在结构设计阶段 我们要注意以下问题 结构可靠 主体断面或结构有标杆车参考 焊接工艺简单快捷 焊接定位能保证总成尺寸 焊接件数模的焊接方式 焊接位置 焊接尺寸以及焊接间隙要符合标准规定 22 的要求 两零部件面接触的 CO2 保护焊 两面应贴合无间隙 两零部件线接 触的 CO2 保护焊 两者之间应随零件形状变化 焊接间隙应基本均匀一致 并在 0 5 1 0mm 之间 特殊局部最大允许间隙 1 5mm 数模焊接和调整部位应预留焊接调整间隙 CO2 保护焊焊接区域应有 7mm 以 上的焊接空间 焊枪的接近性要合理 检查焊枪的运动空间要足够 一般焊枪直径 25mm 大部件上的定位孔 应贯彻了相互平行的原则 如有小的角度 必须调整到 平行 定位孔中心距 应配合相应的定位面 贯彻了最大化的原则 定位 孔是否应具有相应的定位面 一般来说 定位圆孔周围或辅助定位长圆孔 周围单面应该有不小于 5mm 的定位平面 以适应定位销的配合面 焊接件搭接宽度应大于 5mm 如有 U 形件因变形而使得搭接边变小时 搭接 边应大于 7mm 设计搭接在选在平面处 这样有利于布置焊点 同时搭接面 避免覆盖倒角 副车架注意与周边件的运动包络无干涉 间隙在 10mm 以上 副车架的钣金件设计避免制件形状复杂 不利成型定位 要设计定位工艺孔 同时要分析避免有局部变薄严重开裂现象 零部件设计无拔模负角 深度冲压的零部件有吸皱结构 副车架上表面应适当的加一些加强筋 同时局部圆角要尽量加大 以防止起 皱 开裂等现象 3 2 2 副车架的最终结构实例如下图 1 纵梁的最终修改情况 经成型分析 修改后的纵梁同修改前能够用同一型号的管材成型而成 当量直 径在略大于管材的周长 控制在 2 5 范围之内 最大不超过 7 同时要求过渡 圆滑 避免出现尖角或圆角过小的情况 23 图 3 12 液压涨型管梁的成型性分析 2 后悬置处最终制作的数模如下图 断面按照第三步方案断面制作 断面与两 边的连接也参考标杆车的阶梯状连接方法进行过渡处理 图 3 12 修改实例 经 CAE 分析 设计副车架同标杆车对比 除在 Z 方向上降低了 3 外 其他同标 杆车 24 3 4 焊接流程确定 焊接定位关系确定及焊接总成公差尺寸保证 3 4 焊接流程确定 焊接定位关系确定及焊接总成公差尺寸保证 3 4 1 最终设计数模确认之前 需要确定焊接流程 图 3 13 焊接流程确定样表 3 4 2 焊接流程确认过程中 确保零件的焊接定位性 及时对数模进行调整 图 3 14 焊接定位孔确定 3 4 3 焊接后尺寸的保证 如下图所示 在焊接工序中 件 1 与 3 焊接在一起后 再焊接件 2 因为零件 偏差及焊接变形 在保证件 3 的孔左右尺寸时 件 3 容易与件 2 干涉 而发生不能 25 调整到设计尺寸的现象 所以 应该在件 3 与件 2 之间设计 0 5 1 5mm 的间隙 有 焊接关系时为 0 5 1mm 以保证最终副车架孔位尺寸 图 3 14 如何设计结构保证最后焊接尺寸 3 4 4 焊接变形及应力消除的方法 一般在两道焊缝之间 设计弯角 消除焊接变形及应力 1 2 3 U 形件容易回弹 为保证 后续焊接零件定位准确 性 在此处设计了 1 1mm 间隙 26 图 3 15 如何消除焊接变形 3 5 因成型分析而进行的调整 3 5 因成型分析而进行的调整 在副车架设计中 所有尖角处应球化处理 如下图 图 3 16 尖角上的球化处理 3 6 因 CAE 分析结果而对局部结构进行的调整 3 6 因 CAE 分析结果而对局部结构进行的调整 副车架数模完成后 NC 之前 需要再进行一遍 CAE 分析来确认最终数据 例如 在 CHB011 副车架 NC 过程中 CAE 部门就后悬置安装点处刚度特性低于标杆车问题 27 提出改进意见 改进方法主要分为三个方面 a 厚度改进 b 形貌改进 注 搭接高度增加约 10mm 宽度增加约 15mm 蓝色接头向右延伸约 10mm c 工艺改进 改进前后悬置安装点 Z 向刚度为 5747N mm 改进后后悬置安装点 Z 向刚度为 9100N mm 标杆车后悬置安装点 Z 向刚度为 8850 N mm 3 7 因工艺及零部件平台化而进行的调整 3 7 因工艺及零部件平台化而进行的调整 如图所示焊接方形螺母盒 为借用 M18 结构 此处代替了标杆车圆螺母 代号 2810113 JZ08 2 5mm 变为 3mm 代号 2810112 JZ08 2mm 变为 3mm 代号 2810114 JZ08 2mm 变为 3 4mm 改后改前改后改前 增加焊道 28 图 3 17 平台 M18 焊接螺母盒 3 8 技术文件的编制 3 8 技术文件的编制 技术文件输出见 A3 版输出流程 下面仅从明细和图纸两部分说明 数模的分级 明细 图纸编号都应该按焊接工艺流程 结合明细编制规则及 BZH 05 07 2010 关于在全新开发车型中增加凸焊部件总成号的通知 进行编制 图 3 18 采用平铺排列方法进行编号 副车架总成的结构及焊接顺序影响着总成的尺寸精度 因此 在设计副车架的 初期就应该根据整车需求 对副车架总成的尺寸公差做出初步定义 在数模完成后 再次与工艺生产部门最终确认公差尺寸是否合理 29 图纸中公差尺寸基本按如下规则确定 1 总成主焊接定位尺寸 左右安装点的尺寸公差应控制在 1 2 1 5mm 范围之 内 左右对称度控制在 1 0mm 之内 以保证整车四轮定位参数 图 3 19 某副车架的主定位尺寸公差 3 19 某副车架的主定位尺寸公差 2 在副车架上直接安装的零部件 其安装点应相互关联 一般直接焊接定位孔 公差在 0 5mm 距离较远的控制在 0 8mm 1 0mm 之间 有三个件之间 的焊接定位公差控制在 0 8 1 0mm 之内 距离较远可以控制在 1 0 1 5mm 范围之内 主定位孔公差优先定义为 1 2 因此处焊接较多易 变形 根据工艺部门反馈设 计为 1 5 对称度为 1 后安装孔公差定义为 1 2 对称度为 1 30 3 20 某副车架的主定位尺寸公差 后悬置的定位孔距 离主定位孔较远 设 计 尺 寸 公 差 为 606 5 1 转向器右安装点的定位 孔与主定位孔距离虽较 远 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江西-江西水文勘测工四级(中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广西-广西林木种苗工四级(中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安徽-安徽食品检验工一级(高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0-2025年二级建造师之二建建筑工程实务自我提分评估(附答案)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北京-北京水文勘测工四级(中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中级卫生职称-主治医师-肿瘤放射治疗学(中级)代码:343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通信专业技术-通信专业技术(中级)-中级通信专业技术(全科)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年药学职称考试-辽宁省-辽宁省药学(初级中药师)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年职业技能鉴定-热工职业-热工自动装置检修职业技能鉴定(初级)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热控维护基本知识培训课件
- DBJ50-T-200-2024 建筑桩基础技术标准
- 智慧港口等级评价指南 干散货码头(T-CPHA 27-2023)
- 2025-2030中国风力涡轮机检查无人机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设备、管道、钢结构施工方案
- EPC工程总承包设计阶段质量控制措施
- 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升二开学摸底考试测试卷及答案(共三套)
- 七下科学第四章知识点
- 起搏器围手术期的护理
- 2025年中国建设银行信用贷款协议
- 不锈钢栏杆、扶手合同范本
- 《常见精神障碍诊断与治疗》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