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问题 经过长期的观测 人类又确定一颗距离地球1520 l光年的行星的存在 并将其所属恒星 命名为 CZ 星 这样遥远的恒星对于人类最精密的望远镜来说 也是模糊的一团 不能分辨 内部结构 但是通过对于光的强度和频率的仔细测量 人们还是能对推测出这样行星的存在 并推测行星的属性 1 假设恒星表面满足黑体辐射定律 已知太阳表面温度约 3 5 5 10 K S T 太阳光辐射 的峰值波长约为550nm S CZ 星的星光辐射峰值波长约为400nm C 由此估算 CZ 星表面温度 C T为多少 2 不考虑星际尘埃的影响 测量得到该星光在太阳系内的能流密度平均值为 13 2 5 1710Wm C S 斯特藩常数为 8 2 4 5 67 10 Wm K 由此估算恒星的半径 C r 为多少 3 当行星 CZ 星 地球位于一条直线上的时候 星光会被行星挡住一部分 从而变弱 形成凌日现象 我们可以由此推断行星的存在 我们观测到的凌日现象时 光强大约变弱了 0 01 由此推算行星半径和恒星半径的比值 CP rr为多少 4 我们发现凌日现象的持续时间为10 L T小时 出现的周期为568 P T天 并发现星 光的频率随时间有周期性的波动 周期与 P T相同 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恒星受到行星的 影响 来回摆动 从而引起多普勒效应 观察到氢的谱线最高频率和最低频率相对差值为 10 6 9 10 我 们 由 恒 星 的 半 径 和 温 度 估 算 得 到 恒 星 的 质 量 为 30 2 6 10 kg C M 由 行 星 半 径 可 以 知 道 这 是 一 颗 固 态 行 星 推 测 其 密 度 为 3 3 5 010 kgm 万有引力常数 11 22 6 67 10Nkg m G 计算行星运动的速度 P v为 多少 5 计算行星运动的轨道半径 p R为多少 6 计算行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p g 7 假设行星表面对恒星光线的反射率为0 1 r 而行星辐射在红外区域 其辐射可以近 似使用黑体辐射公式 估算行星表面温度 O T 8 计算行星运动和黄道面和恒星到我们的连线之间的夹角 用弧度制表达 9 假设宇宙中文明均匀的分布且非常多 则有可能看到 CZ 星星系中行星凌日现象的文 明占全体文明的比例 为多少 分析 1 考察维恩位移定律 2 利用黑体辐射定律即可 3 行星遮挡了恒星发 出的部分光 因此总亮度会降低 4 考察多普勒效应 7 平衡时吸收和辐射的能量相 同 8 其黄道面与到太阳系的夹角非零 导致凌日时间比在 CZ 星赤道中的更短 9 行 星凌日所扫出的立体角内的空间是可能发现凌日现象的 解答 1 由维恩位移定律可知黑体辐射峰值波长与温度之乘积为常量 因此有 SSCC TT 得到 3 7 562 10 K C T 2 能流密度为 CZ 星总能量除以到太阳系所对应的总球面积 因此由黑体辐射公式 可得 42 2 4 4 CC C Tr S l 解得 8 4 7 598 10 m C C C S rl T 3 遮住的面积与恒星总面积之比正比于光亮度之比 2 2 0 01 P C r r 解得 0 01 P C r r 4 由于频率改变极小 可知恒星运动速度vC远小于光速 可用经典多普勒效应 CC cc cvcv 保留到一阶小量可解得 101 3 45 101 035 10 m s C vc 因此有行星速度 4 3 2 929 10 m s 4 3 CC P P M v v r 5 轨道半径满足 2 P P R v T 得到 11 2 288 10 m 2 P P v T R 6 重力加速度为 3 2 2 4 4 3 10 61m s 3 P PP P Gr grG r 7 行星单位时间内吸收 辐射的能量相同 422 42 2 1 4 4 4 CCP OP P Trr rTr R 得到 1 4 2 2 1300 1K C OC P r TrT R 8 其黄道面与到太阳系的夹角非零 导致凌日时间比在 CZ 星赤道中的更短 如图所示 2cos C L P r T v 因此 满足 sin sin C P r R 得到 222 4 arcsin0 1598rad CLP P rT v R 9 只需要求出2 角内扫出的立体角即可 因此有 sin C P r R 2 21cos 2 1 4 得到 3 3 321 10 C P r R 题目 宇宙这么大 于是我们想去看一看 1520 光年远的 CZ 星 鉴于曲率推进技术并不成熟 我 们决定使用反物质推进的方案 即将正反物质湮灭为光子 让光子沿着与航线相反方向发射 利用光的动量推进飞船 或者沿着航线方向发射 用来减速 推进器和飞船自重为 0 m 方 案一 让飞船携带总质量为 0 MZm的正反物质燃料 质量比为 1 1 方案二 只携带 2M的正物质 飞船一边收集反物质一边将其和正物质湮灭为光子推进 问题 1 将全部燃料用于加速 飞船最终到达的速度 max vc为多少 2 假设在飞船参照中 推进器单位时间能消耗的燃料质量为 则当总消耗燃料质量达 到 M时 1 2 在地面参照系中 方案一的速度 1 vc为多少 3 方案二的速度 2 vc为多少 4 接 2 问 在地面系中方案一的飞船加速度为 1 a 10 a m c 为多少 5 接 3 问 在地面系中方案二的飞船加速度为 2 a 02 a m c 为多少 分析 包含喷出的光子在内 整体能 动量守恒即可 在计算加速度时要考虑到加速度 变换 通常不会去记 所以需要现推 解答 1 包含被喷出去的光子 两种方案的初态和末态条件是一样 所以结论相同 假设有能量为 E的光子被喷出去 如图 令 2 max 1 1 vc 由动量守恒 由质能关系 22222 0 Em cp c可以得到飞船动量为 2 0 1 m c 2 0 10 E m c c 由能量守恒 222 000 m cEZm cm c 解得 2 22 22 ZZ Z 于是 2 max 2 1 1 1 1 vZ cZ 2 同上一问计算 注意在飞船系消耗的 0 Zm的物质 在地面系中并不产生能量为 2 0 Zm c的光子 只需要把初态和末态的质量比由 1 1 Z变为1 1 1 ZZ即 可 22 2 1 222 11 1 1 1 1 1 1 11 ZZZv ZZZ cZZZ ZZZ 3 初态有 0 1 2 mZ在船上 有 0 2 mZ反物质等待被接受 末态有 0 1 1 1 2 mZ在船上 剩下的是光子 设能量为 E 设速度对应的 2 1 22 2 1 v c 由动量守恒 2 0 1 1 1 1 0 2 E mZ c c 由能量守恒 22 00 11 1 1 1 1 22 mZ cEm cZ 解得 22 22 1 22 1 22 ZZ ZZ 2 22 1 2 1 22 Z Z v ZZ c 4 在飞船系中 此时静质量 0 1 1 mZ 在 d的时间内喷出 d的光子 飞船 获得速度 dv 由于动量守恒 得到 0 1 1 mZ dvd c 由速度变换 在地面系中 1 vdv vdv v dv c c 保留到一阶小量化简得到 2 2 1 v dvdv c 由钟慢效应 dtd 这样加速度满足 33 0 1 1 dvdvc a dtdmZ 22 3310 11 1 1 1 1 1 1 1 2 1 1 1 a mZZ cZZZZ 5 在飞船系中 此时静质量为 0 1 1 2 Z m 有 2 d的反物质在 d时间内以速度 v飞入 有 d的光子飞出 由动量守恒 2 0 1 1 1 2 2 Z mdvd cdc 这样飞船系中加速度满足 2 0 11 2 1 1 2 d cdv Z d m 其他的部分和前一问相同 2 30 11 2 1 1 2 am Z c 其中 22 22 1 22 1 22 ZZ ZZ 即 3 22 2 20 22 1 11 2 22 1 1 1 222 ZZ a m ZZZ c 3 22 20 222 1 1 122 22 1 1 1 1 1 1 1 22222 Z ZZ Z a m ZZZZZ c 题目 如图在匀强磁场B中 有两个质量为m的点电荷A B 间距为l 电量均为 q 初态静 止 考虑静电作用 静电常数为K 不考虑相对论效应 问题 1 求此后两个粒子运动的最大间距 2 将B的电量由 q改为 q 要求两个粒子不要发生碰撞 则磁场最小值 0 B为多少 3 若磁场 1 B大于上一问的最小值 0 B 求出粒子之后运动中的最近距离 0 l 分析 两种情形下都有静电能和动能之和守恒 在第一种情形 考虑体系角动量的变化 第二种情形考虑体系沿竖直方向的动量的变化 各可得一方程 联立能量守恒方程可求解最 大间距和最小间距 解答 1 由体系能量守恒有 22 222 11 22 222 KqKq mm l 其中 为电荷到中心的距离 为它和水平方向的夹角 由于体系具有旋转不变性 所以考虑可能出现正则角动量守恒 由角动量定理得到 2 dLd qB dtdt 于是 2 0 d LqB 即 2 LqBc为常量 考虑初始位置可得 2 222 2 2 l LqBmqBqB 代入能量守恒方程可得 22222 222 22 11 4 220 2224 lKqKq mmq B lm 当两个粒子运动的间距最大时0 于是 222 2 2 4 0 24 lKK B lm 记 l 2 3 4 B l a mK 2 1 220 4 a 的第一个大于 1 的正根为 1 则 1 22 l即为所求最大距离 2 类似 1 由于体系具有y方向平移不变性 所以可能有正则动量守恒 由动量定理 22 myqBxcqBl 另有能量守恒方程 22 22 11 22 222 KqKq mymx xl 联立得 2222 22 2 42 q BKqKq mxxl mxl 相距最近时0 x 于是 2 2 11 2 42 B xlK mxl 即 2 2 3 2 110 42 B lxl mKlx 记 2 x l 2 3 4 B l a mK 则 21 110 a 即 2 10 aa 方程在01 有解意味着两个粒子不发生碰撞 此时 2 3 4 4 B l a mK 即 0 3 4 mK BB l 3 对于 10 BB即4 a 可解得 111 24 a 当 111 24 a 时 两粒子均已沿竖直方向运动 且此后两者开始分离 故舍去另一根 得最小间距为 2 3 1 16 211 2 lmK x B l 题目 如图 某人在练习理想凸透镜 即对于任意通过透镜的光线都满足成像规律 成像作图 但 是由于年代久远 透镜和光心 以及部分物点像点 透镜下方为实物 上方为虚物 已经模 糊不清了 只知道物点是一群分布在一条抛物线上的点 这条抛物线顶点在原点 开口向y 轴正方向 这些点的像点在另一条抛物线上 这一条抛物线开口向y轴负方向 且通过A B两个点 A B点坐标分别为 11 x y和 22 xy 问题 1 求出像点所在抛物线的顶点的y坐标h 2 求出透镜光心的纵坐标p 3 求出透镜的焦距f 分析 1 问直接根据已知点坐标求得抛物线方程 2 要求抛物线分布的物成像也分 布在抛物线上 且对任意的位置的物 像都成立 可由此确定参数之间的关系 解答 1 由于已知物点所在抛物线顶点在原点且开口向y轴正方向 因此物点所在抛 物线相对于y轴对称 又由于像点所在抛物线开口向y轴负方向 因此其抛物线也相对于y 轴对称 可以设其方程为 2 yaxh 其中a h为待确定的正的常量 带入A B两点的坐标有 2 11 2 22 yaxh yaxh 解得 12 22 21 22 1221 22 21 yy a xx y xy x h xx 2 设某一对物像点的坐标分别是 x y和 x y 则有 2 yaxh 设透镜光心纵坐标和焦距分别为p和f 由成像公式和放大率公式可得 111 pyypf xyp xpy 解得 2 pfyp y ypf f xx ypf 由于物点分布在抛物线上 因此对任意的 x y都有 2 x b y 其中b为正的常量 因此有 22 2 222 0 ff h b pfyb pfpfbpyb pfp aa 上式对任意 y 都成立 因此有 2 2 2 2 2 0 0 0 b pf f b pfpfbp a f h b pfp a 解得 22 1221 22 21 1 22 b a y xy xh pf xx 题目 如图在足够长的间距为l的平行光滑金属导轨区域内有匀强磁场B 左端接入电容 大小为 C 两根带有电感的棒子垂直于导轨放置在导轨上 质量均为m 电感均为L 不记摩擦 和电阻 不记棒子之外的电感 初态电容电量为 0 Q 初态右边棒子向左的速度为 0 v 并且 满足 0 0 Q Bl v m 初始回路中电流为零 不考虑两根棒子相碰的情况 问题 1 求当时间为 1 t的时刻 两根棒子的质心相对于初态的位移 C x 向右为正 2 求当时间为 2 t的时刻 左边棒子相对于初态的位移 1 x 向右为正 分析 列出动力学微分方程 与简谐振动方程进行对比可得 解答 1 设某时刻电容电量为q 上正下负 导轨中电流为i 两棒子中的电流分别为 1 i和 2 i 逆时针方向为正 两棒和质心的速度分别为 1 v 2 v和 c v 向右为正 则有质心系 动力学方程 2 dd c m viBl t 1 电容 左棒子组成回路的基尔霍夫第二定律 1 1 d 0 d iq v BlL Ct 2 电容 右棒子组成回路的基尔霍夫第二定律 2 2 d 0 d iq v BlL Ct 3 基尔霍夫第一定律 12 iii 4 质心速度 12 2 c vv v 5 由以上四式可以得到 2d 20 d c qi v BlL Ct 6 由于电流为 d d q i t 7 因此由动力学方程可以得到 2 dd c m vBl q 8 从初始到任意时刻积分得到 0 0 2 2 c v m vBl qQ 9 对动力学方程求时间的微分还能得到 2 2 dd 2 dd c vi mBl tt 10 将 9 10 带入方程 6 得到 22 2 00 2 d2 0 d c c vQ BlmvmCB l v mCLmCLt 11 根据题意 左边的最后一项正好为零 即 22 2 2 d2 0 d c c vmCB l v mCLt 12 令 2 2 2 mCB l mCL 这是关于质心速度 c v的二阶微分方程 其形式与简谐振动的方程完 全一样 因此其解为 0 cos c vAt 13 其中A和 0 为待定常量 初始 即0 t时 有 0 0 0 cos 2 d sin0 d c c v vA v A t 14 有一个式子是由于初始时电流为零 解得 0 0 2 v A 15 即 0 cos 2 C v vt 16 因此得到t时刻质心相对于初始位置的位移为 0 sin 2 c v xt 17 即 2 2 0 1 2 2 2 sin 22 c Q BlmCLmCB l xt mmCLmCB l 18 2 分别列左右棒子的动力学方程 1 1 2 2 d d d d v mi Bl t v mi Bl t 19 上下两式相减可得 12 12 d d vv miiBl t 20 2 3 两式相减得到 12 12 d 0 d ii vvBlL t 21 由上两式得到 2 2 2 12 12 2 d 0 d vv B l vv mLt 22 令 Bl mL 则其解为 120 cos vvAt 23 初始条件为 0 t时 1200 12 0 cos d sin0 d vvAv vv A t 24 后一个方程是因为初始时电流都为零 得到 0 0 0 Av 得到 120cos vvvt 25 于是有 0 12 sin v xxt 26 得到 0012 1 sinsin 222 C vvxx xxtt 27 即 2 2 00 122 2 2 2 sinsin 222 QQ BlLBlmCLmCB l xtt mmmCLmCB l mL 题目 在 CZ 星附近的行星上有稠密的大气 其中生活着一种气球状生物 当有人向它们询问牛顿 第二定律的时候 它们会回复嘟嘟嘟的响声 我们暂且将这些生物命名为气球 气球的半径 和质量基本稳定 它们通过调节自身气囊内的气体温度 从而改变密度 用来调节自身的飞 行高度 这些生物白天由于日照 温度上升 飞行在空中捕食 夜晚温度下降 停落在地 面上休息 详情请阅读 乡村教师 作者刘慈欣 气球的质量为 0 m 半径为r 地面气温为 0 T 压强为 0 p 密度为 0 取绝热大气模型 即大气不同地方 p为常数 其中 7 5 大气的定体摩尔热容量为2 5 V CR 在高度 h变化不大的范围内 可以认为大气的温度 密度和压强随高度线性变化 重力加速度为g 各 参 数 取 值 如 下 0 202 mkg 0 300 TK 3 0 1 174 kg m 10 rm 2 10 6 gm s 0 1 01 105 pPa 211 43 0 Jm K s 21 2040 Jm s 问题 1 气球在休息的时候 体内的气体和大气自由交换 清晨它向外深深吐一口气 将体内 压降减少到 0 pp 于是恰好起飞 能稳定在h高度飞行 这个过程很短 热量来不及交 换 求 p为多少 2 3 00 10 hm 2 飞行了一段时间后 由于日照和气球自身的特殊生理结构能输运热量 气球的压强上 升到和周围一样 于是它舒服的不用忍受压强差了 求此时气球内温度为多少 3 气球皮内外温差为 T时 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的的散热本领为 Q S T t 阳 光正入射的时候 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提供的热量为 Q S t 则气球为了舒服 单位时 间需要搬运给内部气体多少热量 Q q t 4 考虑热力学第二定律 气球为了搬运这些热量 单位时间内至少应当做功W为多少 分析 由绝热大气模型以及高度h变化不大时压强 温度和密度随高度线性变化 可得 三者随高度的变化关系式 第一问利用绝热过程中 pc以及气体状态方程可解 第二问由气体状态方程可知温度 和压强成正比 第三问由吸收太阳能的功率加气球输送能量的功率等于散热功率可直接得 到 第四问由热机搬运热量的公式可求得气球的功率 解答 由于大气的温度 密度和压强随高度线性变化 00 h ppgh 由 pc得 1 p p 由于高度差不大 所以可以视为线性关系 由此得 0 00 00 11 11 h ghp pp 类似地 由 pVRT及 pVc得 1 pCT 微分得到 1 Tp Tp 由此得 0 0 0 1 1 h gh TT p 1 气球吐气前其体内气体压强和密度分别为 0 p 0 吐气后体内气体压强和密度分别为 0 pp 考虑该绝热过程有 0 11 000 ppRT ppTpT 此处 00 0 0 029kg mol RT p 由于它能稳定在h高度飞行 所以 0 h gVm ggV 联立得 1 10 00 10 00000 1 1 1 Rab TTp Rab ppTppabp 正确答案是 3 9 41 10 Pa 此处 00 00 ghm ab pV 2 由于体积不变 且不漏气 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得 p c T 0 h pT ppT 即 2 0 0 1 3 10 10 1 h pa TTTK ppab 3 气球和周围环境的温差为 0 00 0 1 1 1 1 1 1 h apbaaa TTTTaT Rabba 单位时间内气球需要产生的热量为 2 20 0 0 24 0 4 1 1 441 1 1 46 08 10 1 qT SSrT ap rTa Rab baaa rTJ ba 4 气球为了搬运这些热量 单位时间内至少应当做功W满足 h qqW TT 解得 0 0 0 3 2 1 1 1 1 12 55 10 1 RabT WqqTaq Tap aarba qW a 题目 如图 将一个质量为m 长度为l的均匀无弹性不可伸长的绳子放在摩擦系数为 的地面上 重力加速度为g 绳子摆成一个圆心角为 0 的圆弧 用外力F沿着绳子的切线拉绳子 逐 渐增大外力F 直到绳子滑动为止 已知 22 arcsin dxx C a ax 问题 1 求让绳子滑动需要的最小外力F 2 若绳子摆成的圆弧对应的圆心角为 1 2 3 求出绳子上滑动部分和不滑动部分的 临界点与有外力的端点之间的弧的角度 m 结果用角度制 相关参数 1 3 99 10 1 37 mkg 2 10 00 gms 1 0 6 81 10 rad 分析 分析每一小段绳子所受的最大静摩擦力 用三角形法则将这些静摩擦力合成 画 出力的合成图 考虑绳子张力随着这一小段绳子所在位置的变化 可得张力随受力端的位置的变化关系 解答 如图 将绳子分成圆心角为 d的很多小段绳子 每一小段绳子所受最大静摩擦力即为两端 所受张力的合力 将这些摩擦力合成即为F 注意到每一小段绳子两端所受张力沿绳子两 端的切线方向 有 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生物技术公司技术合作合同
- 消化内科慢性萎缩性胃炎护理措施
- 妇产科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注意事项
- 肛裂自我护理训练
- 2026年衡水健康科技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考试必刷测试卷附答案
- 2026年毕节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及答案1套
- 2026年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附答案
- 2026年长春汽车职业技术大学单招综合素质考试题库新版
- 2026年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附答案
- 2026年安徽粮食工程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及答案1套
- 早教入股协议书范本合同
- 公司租海外仓库合同范本
- 2025至2030中国原生铼金属市场发展模式及未来前景预测报告
- 医院院企合作模式探索与实践
- 小区施工损坏赔偿合同范本
- 医院合作实施方案
- 口腔医学技术职业生涯
- 老年患者深静脉血栓护理
- 静脉采血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 首检检验记录表
- 输卵管超声检查技术与临床应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