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3-2教科版教材与人教版教材比较(张建).doc_第1页
3-1、3-2教科版教材与人教版教材比较(张建).doc_第2页
3-1、3-2教科版教材与人教版教材比较(张建).doc_第3页
3-1、3-2教科版教材与人教版教材比较(张建).doc_第4页
3-1、3-2教科版教材与人教版教材比较(张建).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科版教材与人教版教材比较江苏省如东县丰利中学 张 健选修3-1第一章 静电场(人教版 第一章)一、两种教材处理上的“交集”1、静电感应、感应起电,电荷守恒定律,库仑定律。2、电场、电场线与模拟、匀强电场。3、电势、电势能、电势能的变化与电场力做功的关系。4、密立根实验都在课外阅读中。5、电容器、电容、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的决定因素、常用电容器。二、教科版的特点【教材处理】1、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探究“活动”再次认识摩擦起电,通过“观察思考”再次认识两种电荷的相互作用。介绍了电荷量的常用单位。(P2)2、以小资料的形式介绍了元电荷及其物理意义。(P4)3、库仑定律的实验探究中,实验现象、结论明确要求填充,学生对库仑定律有初步认识,为得出定律做好准备。(P7)4、通过“讨论交流”列表比较,引入比值法,定义电场强度。(P11)5、通过“活动”以填充形式,详细研究点电荷电场的场强。(P13)6、先利用“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的示意图进行类比,探究电场力做功的特点,再从理论上“讨论交流”,得出结论。(P16)7、通过“讨论交流”列表比较,引入比值法,定义静电场的能性质物理量:电势。(P19)8、在“发展空间”中课外阅览等势面及其特点。(P22)9、从沿电场线方向和垂直电场线方向两方面,理论探究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P23)10、详细介绍示波管的原理并进行实验观察思考,对示波管原理的定量研究放在“发展空间”中课外阅览,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没有单独成一节。(P24)11、通过具体实验探究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的决定因素,得出定性的结论,没有给出表达式。(P31)12、静电的应用及危害放在最后一节,重点研究静电的应用、静电的危害及其防止,重在了解,没有练习与评价。(P34)【新情景】1、教材用大图详细介绍了库仑扭秤的结构、测量原理。(P8)2、典型电场的电场线分布,给出了+2q与+q、+2q与-q的电场线分布。(P14)3、等量异种点电荷、等量正点电荷形成的等势面。(P22)4、电容式传感器、电容器的储能示意图。(P33)5、激光打印机的工作过程.(P35)【习题】1、由检验电荷所受电场力与其电荷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图象比较场强的大小。(P15)2、推导能量的常用单位电子伏特与焦耳的关系。(P22)3、了解电容器在照相机闪光灯中的作用,练习使用闪光灯照相。(P33)三、人教版的特点1、元电荷作为知识点单独列出,介绍了比荷及电子比荷的大小。(P4)2、比较氢原子中氢核与电子之间的库仑力和万有引力,进一步认识库仑力。(P7)3、电场的等势面及其特点作为知识点单独列出。(P18)4、从电势之差和比值定义法两方面定义电势差,单独作为一节列出,对电势、电势差、电势能、电场力做功等知识综合应用。思考与讨论场强的两个单位。(P22)5、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单独成一节,强调了知识的综合应用。(P33)6、用传感器观察电容器的充电和放电,利用电容器放电的I- t图象计算放电电量。(P32)第二章 直流电路(人教版 第二章 恒定电流)一、两种教材处理上的“交集”1、电流、伏安特性曲线、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2、电阻定律,电表的改装。3、电源的电动势、闭合电路欧姆定律。4、电功、电功率、焦耳定律、电路中的能量转化。二、教科版的特点【教材处理】1、在初中学习过电流、欧姆定律,这些知识合成一节,在讨论交流中得出电流的微观表达式。(P42)2、明确学生实验: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给出具体的实验操作过程,进行数据处理。(P45)3、明确学生实验:探究决定导体电阻的因素,进行了讨论交流,介绍了控制变量法、具体的实验操作,源于初中教材,又高于初中教材。(P46)4、电阻率作为一个知识点单独列出,介绍了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在“发展空间”课外阅览超导现象。(P48)5、电阻串联、并联的特点填表总结,简洁、明确。(P51)6、限流电路和分压电路、伏安法测电阻的两种电路等两个知识点单独在课文中列出,对学生提出明确要求。(P52)7、电源电动势和内阻、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合并成一节,更具系统性,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电源的内阻,认识电源内阻。(P55)8、通过讨论交流并总结归纳得出电源的U-I图象的物理意义。(P58)9、从实验设计的角度只介绍了伏安法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方法。在讨论交流中思考另两种方法:电流表和电阻箱、电压表和电阻箱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P61)10、焦耳定律放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后面,讨论全电路中的能量转化更全面。(P65)11、学生实验:练习使用多用电表中,教材直接介绍原理、使用和注意点。(P67)12、用真值表让学生认识与、或、非三种逻辑电路,用三个具体实例认识控制电路。(P71)【新情景】1、“电流”的两种含义。(P42)2、手电筒电路。(P58)【习题】1、由实验数据画出某电学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判断是线性元件还是非线性元件。(P45)2、均匀长方体导体在不同方向上电阻率、电阻的计算。(P49)3、由所给器材按实验要求连接实物图。(P54、P62)4、“伏打电池”中能量转换与计算。(P59)5、排气扇的发热功率和输出功率。(P67)6、多用电表的测量操作步骤和欧姆表盘电阻读数。(P69)三、人教版的特点1、由演示实验测量导体电流和电压,得出欧姆定律。(P46)2、从实验和理论两方面探究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P56)3、思考与讨论表面为正方形导体的电阻的决定因素,认识电路微元化的意义。(P58)4、用电流计改装多量程的电表,开阔了学生的思路。(P52)5、从理论角度结合图例,讨论闭合电路中的能量转化、电势高低,形象直观。(P60)6、在思考与讨论中让学生归纳总结得出电源的U-I图象的物理意义。(P62)7、教材介绍了三种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原理,在实验方法和数据处理中只介绍伏安法,问题与练习中第2、3题要求较高。(P69)8、以“例题”介绍欧姆表原理,以“说一说”介绍多量程多用表电路图,以“实验”介绍多用表的使用。(P63)第三章 磁场(人教版 第三章)一、两种教材处理上的“交集”1、安培力的方向,通电导线之间的相互作用力。2、磁场、磁感线、磁通量的概念。3、洛伦兹力的导入和概念,洛伦兹力的方向。4、洛伦兹力的应用:质谱仪、回旋加速器。二、教科版的特点【教材处理】1、从四个方面简述磁现象的研究及应用。(P80)2、结合磁感线、安培定则阐述磁场概念更全面、直观。(P82)3、安培力安排在磁感应强度概念之前,通过线框用弹簧秤悬挂在磁场中,实验探究安培力大小的决定因素。(P85)4、安培力的重要应用介绍了电动机。(P86)在发展空间中课外阅览磁电式电流表。(P88)5、与电场强度概念类比定义磁感应强度。(P89)6、介绍了磁通量的概念后,推导出了磁通量的一般计算式。(P91)7、利用安培力,实验测定磁场的强弱磁感应强度,进一步认识磁感应强度。(P91)8、通过理论探究洛伦兹力的大小,并对结论分析。(P94)9、教材直接导出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运动的半径和周期表达式。(P96)10、利用磁场控制带电粒子运动,凸显洛伦兹力的一般应用。(P99)【新情景】1、磁技术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磁技术在信息时代大显神通。(P80)2、磁场中不同点的磁感应强度。(P89)3、显像管中的电子束在磁场中的偏转图形直观、形象。(P99)【习题】1、磁感应强度概念的判断。(P92)2、磁通量的计算。(P93)3、电子所受的洛伦兹力与重力的大小比较。(P96)4、洛伦兹力的方向判断、大小计算。(P97)5、判断匀强磁场中通电长方体金属块的两面电势的高低。(P102)三、人教版的特点1、介绍了地球的磁场。(P81)2、安培力的方向与导线方向、磁感应强度方向关系用三维图像表示,如图3.4-1、图3.4-4。(P91)3、强调安培力的应用:电流天平、通电后弹簧跳起。(P94)4、磁感应强度、磁通量在两节中介绍。(P83)5、思考与讨论洛伦兹力的大小,教材归纳总结。(P96)6、问题与练习中强调知识的应用。(P98)7、先用洛伦兹力演示仪演示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获得感性认识,再思考与讨论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运动的半径和周期的表达式。(P99)选修3-2第一章 电磁感应(人教版 第四章)一、两种教材处理上的“交集”1、奥斯特的“电生磁”实验和法拉第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2、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3、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4、自感现象、自感系数。二、教科版的特点【教材处理】1、 第一节电磁感应的发现,在介绍了奥斯特实验的启迪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后,单独列出了“电磁感应现象规律的发现及其对社会发展的意义”。(P3)2、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放在楞次定律之前,先掌握感应电动势的大小。(P8)3、导线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动势之后安排了一条例题,牵涉到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在力学方面的应用,求感应电动势、感应电流、安培力、外力的功率、电功率。(P11)4、楞次定律的学习中,让学生观察思考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的现象,先总结出右手定则这一特殊的规律;再由实验探究,让学生填表总结出楞次定律;最后利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以及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综合应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P13)5、楞次定律的例题2,题目典型,拓展空间较广。(P16)6、教材第5节电磁感应中的能量转化与守恒,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应用的一个专题,对学生有一定的能力要求。在发展空间课外阅览反电动势及其能量转化。(P18)7、教材第6节第三点自感的典型应用日光灯,介绍了电路和工作原理。(P24)8、第7节涡流,明确要求是选学内容。(P25)【新情景】1、小资料中介绍了“科拉顿的遗憾”,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P2)2、电火花小实验。(P24)【习题】1、感应电流产生条件之后了解延时继电器的原理。(P8)2、四种磁通量变化的公式分别对应不同的情形,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P11)3、证明1Wb/s=1V。(P11)4、用“”“”符号形象表示螺线管中电流方向,截面图形象、直观。(P17)三、人教版的特点1、第一节划时代的发现之后有两条问题与练习,其中第二条有承上启下的作用。(P5)2、从磁铁插入与抽出螺线管、模仿法拉第的实验、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等三方面分析论证,归纳总结出感应电流产生条件,结论更具有一般性。(P6)3、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楞次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这三节之后都有7条多种类型的思考与练习,强调了知识的应用,拓宽了知识面。(P7、P13、P17)4、楞次定律的学习中先学习楞次定律,楞次定律的应用之后介绍右手定则,从一般到特殊。(P9)5、第5节电磁感应现象的两类情况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电磁感应的实质。(P19)6、第6节首先介绍了互感现象,最后介绍了磁场的能量。(P22)第二章 交变电流(人教版 第五章)一、两种教材处理上的“交集”1、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周期和频率。2、变压器及其电压与匝数的关系。3、电能的输送。二、教科版的特点【教材处理】1、用电机原理说明器和示波器观察交变电流。(P32)2、教材从理论角度探究正弦交变电流的产生,学生更能全面理解。(P33)3、教材介绍有效值之前,通过“观察思考”初步认识了峰值、有效值及其关系,通过例题讨论电容器的耐压值。(P36)4、在发展空间课外阅览交流电的相与初相。(P38)5、第三节从“认识旋钮”和“练习使用”两方面介绍了示波器的使用,通过“观察思考”布置练习使用示波器的作业,没有“练习与评价”部分。(P39)6、电容器、电感器在交流电路中的作用分两节介绍。(P42)7、第四节电容器在交流电路中的作用,先通过实验观察与思考,再理论探究,认识电容器对交流电的导通作用;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电容器对交流电的阻碍作用,在旁批中介绍容抗的公式;最后介绍电容器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教材处理在内容上更丰富。(P42)8、第五节电感器在交流电路中的作用,先通过实验观察与思考,认识电感器对交流电的阻碍作用,在旁批中介绍感抗的公式;然后介绍电感器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P45)9、第六节变压器,课文还作为知识点介绍了电流与匝数的关系、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P49)10、第七节电能的输送,课文后面增加了一道例题,强调应用;最后介绍了直流输电;没有“练习与评价”部分。(P54)【新情景】1用电机原理说明器观察交变电流。(P32)2几种常见的电感器。(P46)3分布电容(P45)4电感器与电容器的配合使用(P47)5关于理想变压器的电压与匝数关系的理论探究(P51)【习题】1、在交流电中理解磁通量和磁通量的变化率。(P35)2、计算方波电流的有效值。(P38)三、人教版的特点1用传感器观察交变电流,更能体现现代多媒体的优越性。(P31)2教材介绍有效值之前,通过“思考与讨论”从理论角度认识交流电的有效值。(P35)3电感、电容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放在问题与练习中,让学生分析、思考。(P3639)4第四节变压器,通过思考与讨论引入,让学生初步认识变压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文最后通过实物图再次认识变压器,首尾呼应。(P3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