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我国驰名商标保护法律制度的完善目 录前言 1一 完善驰名商标认定制度1 (一)驰名商标认定制度简介2 1 认定机构的规定2 2 认定方式的规定2 3 认定标准的规定3 (二)驰名商标认定制度存在的主要缺陷3 1 认定机构分配不合理3 2 认定级别设置不合理4 3 认定标准过于抽象4 (三)完善驰名商标认定制度建议4 1弱化行政认定权4 2强化司法被动认定的方式,调整人民法院认定驰名商标的级别 4 3进一步细化驰名商标认定标准5二规范驰名商标权利人使用驰名商标的行为6 (一)现行规定缺陷6(二)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61擅自扩大使用范围62使用方式混乱73广告宣传混乱7 (三)立法建议7 1规范驰名商标的使用范围72规范驰名商标的使用方式73规范驰名商标的广告宣传8三加强对驰名商标的法律特殊保护8 (一)驰名商标特殊保护制度简介81未注册驰名商标的保护92注册驰名商标的扩大保护93 禁止他人将驰名商标作为企业名称使用94 对恶意注册驰名商标行为的撤销没有时间限制9 (二)特殊保护制度中存在的不足101 对未注册驰名商标保护力度不够102企业字号保护实际中难于操作103缺乏反淡化制度保护驰名商标11 (三)完善驰名商标特殊保护制度的建议111 加强对未注册驰名商标的法律保护112 限制驰名商标被作为企业字号进行登记和使用123 增加对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12结语13参考资料14内容摘要本文对我国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制度进行介绍和分析,指出其中的不足并提出在此基础上法律层面的建议。一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前言,概括介绍本文的写作目的和主旨。第二部分为正文,正文由三章构成,第一章先介绍我国驰名商标认定制度的现状和基本理论,对主动认定和被动认定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通过自己分析给认定制度提出不足,并给出自己的立法建议。第二章讨论我国在规范驰名商标权利人方面的立法现状,基于这些认识得出驰名商标权利人在跨类使用、广告宣传等方面的不合理行为的认识,并提出自己的建议。第三章先对我国驰名商标的特殊保护制度进行简要介绍,提出我国特殊保护制度的四个主要特点, 针对我国特殊保护驰名商标的立法和实践进行分析指出我国驰名商标的认定制度和保护制度等方面的不足之处,并对完善驰名商标的认定制度和保护制度提出自己的建议。第三部分为结语,对本文进行概括性总结。关键词:驰名商标 法律保护 完善 规范 制度ABSTRACTThis paper gives a detailed introduction and analysis on the approvement and protection system of the wellknown trademark, points out the deficiency of it and offers professional proposes in terms of law. It includes three parts.The first part is the preface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writing purpose.The second part, the main body, is composed of three chapters. In the first chapter, the author gives an account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basic theories of the approvement system. Then, the features of both active and passive approvement are analyzed, upon which the personal viewpoints on its short comings and suggestions on legislation are offered. The second chapter discusses about the current state of regulating the owner of wellknown trademark in china. Based upon the discussion, the author presents his realization on the illegal usage and advertisement of the wellknown trademark and further provides his own counsels. The last one briefly introduces the special protection system of the wellknown trademark and its four characters. Weak points of the system and advices on its improvement are give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analysis on the legisl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system.The third part summarizes the whole paper.Keyword: Wellknown trademark; Legal Protection; Perfect ; Norms前 言驰名商标一词,最早见于1883年在巴黎签订的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驰名商标的英文原文为“well-known trademark”,是一个国际通用的法律概念,我国也有学者称之为“知名商标”或者“周知商标”。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知识产权贸易的不断深化,商标权的地位得到了提高,知识产权作为无形财产权,由于其蕴含的巨大的经济价值并能给人们带来超值的财富,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可以说,驰名商标的多寡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国家经济要发展,完善对驰名商标的法律保护制度是一个根本的前提。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以下简称商标法)于1983年3月正式实施,至今已经过两次修正。第一次修正于1993年2月22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1983年正式颁布实施的商标法以及1993年第一次修正并实施的商标法均未提及驰名商标及对驰名商标的保护。1996年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颁布了驰名商标认定和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对已注册的驰名商标进行了保护。第二次修正是在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通过这次对商标法的修改第一次以立法的形式确立了驰名商标的法律地位,为驰名商标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紧接着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实施条例),最高人民法院也发布了涉及驰名商标的司法解释,2003年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发布了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规定(以下简称保护规定),这些逐渐建立起我国对驰名商标保护的法律制度体系。另外,我国参加的国际公约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和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再加上一个参考性质的关于保护驰名商标的联合建议也对我国驰名商标的认定和保护作了重要补充。 黄从珍:驰名商标司法认定研究,福建法学2005年第3期(总第83期) 本文拟以这些法律和规定,粗浅探讨我国现行制度的不足,提出自己对驰名商标保护法律制度完善的一些想法和建议。一 完善驰名商标的认定制度(一) 我国驰名商标的认定制度简介一件商标是否驰名,是一个客观事实,只有在该商标在客观上已经驰名了,才能被认定为驰名商标。根据我国现行法律,一个商标只有在经有权机关认定为驰名商标后,才享受法律赋予的特殊保护。因此,驰名商标保护的前提是认定,认定制度是保护驰名商标一个重要而有效的手段,主要包括:认定机构,认定方式和认定标准。1、认定机构的规定根据保护规定和相关司法解释,在我国只有行政机关(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与商标评审委员会)和人民法院可以认定驰名商标。在效力方面,行政机关的认定是非终局的,而法院的认定则具有终局效力。 刘军:驰名商标特殊保护研究,山东大学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人民法院审理商标纠纷案件时,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和案件具体情况,也可以对涉及的商标是否驰名作出认定。如果一方当事人提出所涉商标驰名而对方当事人无异议,人民法院可不予审查。 吴汉东主编:知识产权法,法律出版社2004年1月第3版,第259页2.认定方式的规定驰名商标的认定方式一般分为两种:主动认定和被动认定(1)主动认定方式又称为事前认定,是在并不存在实际权利纠纷的情况下,我国商标局应商标所有人的请求,对商标是否驰名进行认定。主动认定只适用于行政机关,不适用于司法机关。他着眼于预防可能发生的纠纷,提供事先的保护,使商标所有人避免不必要的纠纷。但主动认定方式违背了驰名商标保护的宗旨,也不符合巴黎公约的宗旨。暂行规定规定了驰名商标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来认定,排除了其他任何个人和单位认定驰名商标的权力,并确立了“主动认定为主,被动认定为辅”的原则。(2)被动认定方式又称为事后认定,是在商标所有人存在实际的商标争议或者纠纷的情况下,应商标所有人的请求,驰名商标有权认定机关对其商标是否驰名,能否给予扩大保护进行认定。被动认定是司法机关认定驰名商标的基本模式,也适用于行政机关,被视为国际惯例。2003年出台的保护规定代替了暂行规定并确立了驰名商标行政主管机关“个案认定,被动保护”的原则,这个原则表达的意思是,发生纠纷时,仅仅是解决个案中原被告之间的纠纷,问题解决后,认定驰名商标事实的作用已发挥,如果不再遇到需要提供驰商标受保护的记录的话,前次的定结果就不能再用于针对第三人更不能针对市场。董葆霖:寻求驰名商标保护门槛不必太高,载于中华商标2007年2月刊,第15页按照保护规定第四条的规定,认定机关“根据当事人的请求”、而且根据“案情的具体需要”才认定驰名商标也体现了对驰名商标的“被动保护”。由于“驰名商标”的称号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广告效应和超值利益,会产生企业为获得“驰名商标”的认定而不惜弄虚作假的现象,非常容易产生权钱交易的腐败行为。“被动认定”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这种现象的发生。3.认定标准的规定一般认为认定标准主要体现在商标法第十四条规定,另外保护规定第三条也丰富了驰名商标认定的因素,第十四条规定的标准包括:(1)相关公众对该商标的知晓程度;(2)该商标使用的持续时间;(3)该商标的任何宣传工作的持续时间、程度和地理范围;(4)该商标作为驰名商标受保护的记录;(5)该商标驰名的其他因素。认定驰名商标是否需要满足全部上面的五个因素呢?根据保护规定第十条的规定:“商标局、商标评审委员会在认定驰名商标时,应当综合考虑商标法第十四条规定的各项因素,但不以该商标必须满足该条规定的全部因素为前提。”因此商标法第十四条规定的并不是认定驰名商标的充分必要条件。 李顺德:未注册驰名商标的司法认定,载于中华商标2007年第2期,第8页(二)驰名商标认定制度存在的主要缺陷1认定方式应当改进按照商标法和相关规定,我国采取被动行政认定和被动司法认定的认定方式,这跟国际上的通行惯例是相符合的,但也有诸多不足,比如:被动认定太慢,不能及时给予权利人保护;会因为其被认定前是一普通商标而给其他商标注册人带来麻烦等等。 袁爱玲:关于我国驰名商标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载于商业研究2001/02总第226期而被认定过的驰名商标可能由于年代久远,其对该商标的投入不够可能不再符合驰名商标的资格而没有机构对他们进行审核等。吕昊:驰名商标认定制度的完善,载于中华商标2006年第6期,第59页2认定级别设置不合理对驰名商标的认定,实际上是对商标所有人的财产权的认定,这种财产权说到底是一种私权。对私权的认定最好由权威性的机构根据客观公正的原则来进行,比如说人民法院。 一般的中级人民法院和一些基层法院就可以认定驰名商标,这种制度带来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由于我国的特殊情况和一些历史原因,法官素质一直不高且不平均,如果基层法院也能认定驰名商标,这对企业的长期发展显然不利;地方法院受到的行政干预太多,难免产生地方保护主义 陈红国:对司法认定驰名商标模式的评价,载于集团经济研究2006年12月上旬刊,第202页;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当地法院认定,常常为了本企业被认定为驰名商标,采用故意制造纠纷的欺瞒手段,所以更应当提高法院认定的级别,杜绝这种行为。3认定标准过于抽象首先商标法第十四条规定的驰名商标认定标准多是一些原则,给办案人员加大了难度,除此之外再就是保护规定第三条规定的五个因素也作为参考,但是这两个法条在实际操作中有诸多缺点,一方面认定机关的认定难度加大,另一方面也赋予了认定机关过多的自由裁量权,是造成认定尺度不一和产生腐败的因素。(三)完善驰名商标认定制度建议 1建立“被动司法认定为主,主动行政认定为辅”的认定方式建议商标行政主管部门成立专门的驰名商标认定机构,应当事人的申请或依职权主动开展认定工作,将已认定的驰名商标区别于普通商标进行管理,定期进行审核认定。这里的主动认定工作既包括普通商标认定为驰名商标,也包括取消那些质量、信誉等大幅下降的驰名商标。 高升:论驰名商标的特殊保护,湘潭大学 2003 2强化司法被动认定的方式,调整人民法院认定驰名商标的级别 在对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案件中,所涉及地商标是否为驰名商标是人民法院正确处理案件的基础。我国应将主要的驰名商标认定权交由人民法院来行使,在认定过程中,如果人民法院认为由商标局行使认定权更容易,那么就由商标局来进行认定。当驰名商标被认定后,将产生扩大保护的法律后果。驰名商标的认定是一个充分收集占有证据并对商标知名度进行综合判断的过程,而商标注册机关往往并不具备评价某一商标是否驰名或者收集结论性证据的充分能力,人民法院作为专门审判机关具有这样的优势。而且从上文中我们可以看出,鉴于我国地区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以及不同地区的法院审理案件的经验和能力的差异,规定地方中级人民法院和一些基层法院有权认定驰名商标可能由于地方保护主义带来不公平现象。为了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地方保护主义,应当实行本地法院回避制度,建议是本地上家不得在本地基层或者中级法院提起确认驰名商标的诉讼请求,而应当向省级高院提起,然后高院由自己审理或者由高原指定其他法院审理,(山东省现在实行的是另外一种制度)。另外,建议在认定模式中法院对驰名商标的认定应当以案情需要为限,用不着对所有商标侵权案件都进行司法认定。在司法认定的侵权案件中,当事人表示对某商标提出确认驰名商标的诉讼请求,而究竟是否对其请求都应予以确认可以看案情需要。 3进一步细化驰名商标认定标准鉴于有权认定驰名商标的行政机关只有商标局和商标评审委员会,并由于商标局和商标评审委员会是专门从事商标注册和管理的机关,对于在理解商标法第十四条认定驰名商标应当考虑的因素方面不至于产生太大的偏差,或者说也容易形成统一的认识。但对于法院而言,认定驰名商标就会产生理解不同,标准不一而认定结果不同的问题。根据我国人民法院组织法的规定,我国法院分为最高人民法院和地方人民法院,地方人民法院按照行政区划又分为基层、中级和高级人民法院三级。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所确立的级别管辖原则和地域管辖原则,商标侵权案件一般由被告所在地、侵权行为发生地或者侵权行为结果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也就是说,有为数众多的中级人民法院有权认定驰名商标。鉴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发展并不平衡,并由于各地法院人员素质的差异,在考虑认定驰名商标的因素的过程中难免会有差异。也就有可能产生一个商标在某地可以被认定为驰名商标,而在另一地则得不到这种保护,即使该商标确实驰名。另外,也可能被地方保护主义所利用而使得驰名商标得不到应有的保护。建议以通过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的形式,对认定驰名商标应当考虑的因素予以量化,或者制定一个标准,使得在实践中有权认定机关在认定驰名商标的过程中不至于产生很大的偏差。另外,建议我国可以建立一个对驰名商标的定期审查制度。 王宁:我国驰名商标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载于经济师2007年第2期自2000年以后,我国只有在商标权受到损害时才能申请认定驰名商标,而且驰名商标一旦被认定之后就不再撤销。笔者认为这种单一的被动行政认定的方式不妥,被动认定有种种弊端,如认定耗时过多、不利于保护中国的民族产业、不诚实经营者假冒驰名商标牟取不正当利益、不利于驰名商标所有人不断发展自身实力。增加主动认定方式能够克服前述弊端。商标行政主管机关成立专门的驰名商标认定机构,应当事人的申请或依职权主动开展认定工作。认定工作既包括普通商标认定为驰名商标,也包括取消那此质量、信誉等大幅下降的驰名商标的驰名称号。二规范驰名商标权利人使用驰名商标的行为鉴于驰名商标的保护力度和保护范围显著超过普通注册商标,并且驰名商标代表着一种声誉,具有很高的广告效应,以至于现实中不少企业费尽心机申请驰名商标认定。在确立司法认定驰名商标制度之后,更有企业挖空心思“制造”侵权诉讼以求法庭能认定驰名商标,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 吴习聪:驰名商标保护的五大误区 ,2007因此,对驰名商标权利人使用驰名商标行为也应当进行合理的规范 (一)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对于未注册驰名商标,我国商标法没有任何规定对其自我淡化予以禁止。但对于注册驰名商标,虽然我国商标法第十三条第2款对他人淡化予以禁止,但并不禁止其自我淡化。另外,由于自我淡化行为违反了公平竞争和诚实经营的基本原则,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规定,经营者在市场交易中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和诚实守信原则。并且根据商标法规定,商标注册人可以转让注册商标,受让人应当保证使用该注册商标的商品质量;商标注册人可以许可他人使用其注册商标,许可人应当监督被许可人使用其注册商标的商品质量,被许可人应当保证使用该注册商标的商品质量。(二)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擅自扩大使用范围在实践中,很多企业都缺乏相映的法律知识,在商标被认定为驰名商标后,他们往往会不遗余力的宣传其商标为驰名商标。在宣传时,这些企业并不表明其使用范围,往往都是“某某某,中国驰名商标”,他们甚至将驰名商标任意使用于自己生产的其他商品之上。这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市场秩序,不仅使其驰名商标淡化,而且损害了消费者利益。 付吉元:驰名商标自我淡化研究,集团经济研究200612月中旬刊(总第215期)一方面驰名商标所有人擅自扩大使用范围自我淡化的行为会亲手葬送自己辛苦打拼而获得的商誉;而另一方面驰名商标所有人这种行为常常会误导消费者,使其误以为新产品亦属于驰名商标的商品,或者商品与驰名商标所有人之间存在关联,从而导致误购。而误购的商品有可能是质量低劣的产品;而驰名商标所有人自己“搭便车”,轻而易举地占有市场,也是排挤同类营业者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所以,驰名商标权利人擅自扩大使用范围自我淡化的行为既害人又害己,法律应作出明确的规定,对此种行为加以限制和禁止。2使用方式混乱商标法虽规定了商品质量控制的条款,但对驰名商标的转让和许可使用并未规定更严格的质量要求,即对被许可人和受让人的产品质量应达到何种程度未作出具体规定,不能不说是一个缺陷。3广告宣传混乱部分企业把驰名商标作为一种荣誉称号,一旦被司法认定为驰名商标就纷纷对所获得的驰名商标进行大力宣传,到处都可以看到很多商品的外包装和广告上面醒目的标记诸如“中国驰名商标”的字样。事实上,驰名商标只不过是权力机关在纠纷中为了保护某些有影响的商标而使用的一个手段,它并不是什么荣誉称号,换一句话说:它只要脱离了当时的纠纷就什么意义都没有(除了下次发生纠纷权利人再提出驰名商标认定时可以当作参考依据)。而这些企业似乎忽略了驰名商标的司法认定是一种动态事实、仅对个案有效,想当然的认为,驰名商标一经被认定,就理所当然的可以对其商品标以“驰名商标”的标签,进行大力宣传 (三)立法建议1规范驰名商标的使用范围从基本法律角度而言,商标是按商品分类注册的,这是商标法明确规定的商标注册使用原则。所有商标包括驰名商标一律同等,绝对禁止商标所有人不经法律规定的程序,而任意转移自己的商标用于新产品上。2规范驰名商标的使用方式与普通商标相比,驰名商标的商品质量一般较高,知名度和信誉也高于普通商标。如果注册驰名商标许可他人使用,有可能出现同一驰名商标,商品质量有别的现象。如果驰名商标转让给他人,就可能出现该驰名商标的商品质量降低的情况。因此,应当严格限制驰名商标的转让和许可使用,只有受让人或被许可人的产品质量达到与驰名商标商品相当的程度,转让合同或许可使用合同才有效。否则,应确认为无效。同时对驰名商标使用许可合同的备案和转让合同的核准手续,也应做出更严格的规定。3规范驰名商标的广告宣传我国应对使用“中国驰名商标”、“xxx省(市)驰名商标”字样的行为进行严格规定,但商品(服务)商标被认定为驰名商标之后进行广告宣传时只能使用“驰名商标”字样不可在其之前添加任何修饰成分。三加强对驰名商标的法律特殊保护驰名商标受到国家重视并予以加大保护,法律上主要就体现在对他的特殊保护上,事实上我国2001年修订完商标法之后,出现了法律对驰名商标的特殊保护的条文,之后几年内高院和其他权力机关陆续颁布了几个司法解释和行政法规,这些一共构成了我国现阶段对驰名商标的特殊保护制度。 (一)驰名商标特殊保护制度简介我国对驰名商标的特殊保护主要体现在商标法第十三条上,该条以驰名商标是否在中国注册为标准规定了两种情形。一是该条第 1 款规定的情形,即“就相同或者类似商品申请注册的商标是复制、摹仿或者翻译他人未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二是第 2 款规定的情形,即“就不相同或者不相类似商品申请注册的商标是复制、摹仿或者翻译他人已经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误导公众,致使该驰名商标注册人的利益可能受到损害的,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由此可见,我国商标法对驰名商标的保护与对普通商标的保护相比较有四点特殊之处:一是保护的范围不仅包括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还包括未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二是扩大保护驰名商标到非类似商品的使用,即在一定程度上给与已注册驰名商标权人一种排他权;三是将驰名商标的保护范围扩大到企业名称上。四是对恶意注册驰名商标的撤销没有时间限制。李顺德:未注册驰名商标的司法认定,载于中华商标2007年第2期,第8页1未注册驰名商标的保护在我国,只有经过注册的商标才能得到法律保护,但现行商标法将对驰名商标的保护扩大到未注册的驰名商标。商标法第十三条第1款规定:“就相同或者类似商品申请注册的商标是复制、摹仿或者翻译他人未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同普通的注册商标相比,如果某一驰名商标没在中国注册,商标持有人的排他权范围则只限制在相同或者类似商品上。 2注册驰名商标的扩大保护商标法第十三条第2款规定:“就不相同或者不类似商品申请注册的商标是复制、摹仿或者翻译他人已经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误导公众,致使该驰名商标注册人的利益可能受到损害的,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这一规定实现了对注册驰名商标的跨类保护,从而使对注册驰名商标的保护水平,明显高于对普通注册商标和未注册驰名商标的保护水平。3禁止他人将驰名商标作为企业名称使用一般发生了这种情况,对于普通的注册商标,根据现行法律商标所有人为制止他人将其注册商标进行企业名称登记,所依据的法律法规一般为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发布的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以及企业名称登记管理实施办法。对于普通的未注册商标,基本上得不到法律上的支持。对于驰名商标,实施条例第五十三条中提到,不论注册与否,驰名商标商标所有人都可以直接依据该规定,请求企业名称登记主管机关撤销该企业名称。另外,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使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对将他人的注册商标作为企业字号进行登记并在使用企业名称过程中突出使用该企业字号的行为认定为商标侵权行为。4 对恶意注册驰名商标行为的撤销没有时间限制所谓恶意注册,根据我国商标法和商标注册申请实践,多指在知晓一商标为他人所有并使用但未进行注册的情况下,抢先对该商标进行注册。这种行为被认定为是以不正当手段获得注册。相对被抢注的普通商标而言,我国法律给予驰名商标以特殊保护。在普通商标发生被抢注的情况,商标所有人必须在被抢注的商标自注册之日起五年之内请求评审委员会予以撤销。否则,商标评审委员会将不受理请求撤销的申请。但对于驰名商标,商标法第四十一条第2款规定,在恶意的情况下,驰名商标所有人则不受五年的时间限制。(二)特殊保护制度中存在的不足1对未注册驰名商标保护力度不够由于我国采取经注册取得商标专用权,对于未注册的驰名商标,根据商标法第十三条,仅享有禁止他人注册和使用的权利,并不享有损害赔偿请求权。这种对未注册驰名商标的保护制度是因为我国实行的是“注册获得专有权制度”, 李青:未在中国注册驰名商标的法律保护, 载于财经界2006年4月刊使得法律对驰名商标的保护还不如普通的注册商标力度大:第一,我国商标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并未把违反商标法第 13 条第 1 款规定的行为明确规定为侵权行为。商标法仅规定了对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保护,对商标法第五十二条第(五)项规定的“给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行为”,商标法实施条例和最高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所列举的情形中不包括违反商标法第十三条条第 1 款的行为。第二,根据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的规定,实施违反商标法第十三条第 1 款规定的行为,行为人只应承担停止侵害的民事法律责任,并不存在适用其他民事责任问题。也就是说,未注册驰名商标所有人无权要求侵权人承担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赔偿损失、消除影响等民事责任。 董新中:QQ之争:未注册驰名商标的可注册性,载于中华商标2007年第2刊第23页第三,在行政处理上,对违反商标法第五十二条规定的行为,商标实施条例规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以收缴、销毁商标标识,商标标识与商品难以分离的,一并收缴、销毁。但对违反商标法第十三条第一款的行为,法律并未规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以对行为人实施包括罚款在内的其他行政处罚措施。之所以出现上述的这种情况,来源于我国商标法律“注册获得保护”的我国对未注册驰名商标的保护在许多方面并未达到对普通注册商标的保护水平,与对已经注册的驰名商标的保护相比更不能同日而语。2. 企业字号保护实际中难于操作首先,禁止他人使用驰名商标作为企业字号的相关规定不合理。根据实施条例第五十三条和保护规定第十三条的规定的理解,禁止他人使用其驰名商标作为企业字号的先决条件是其商标是驰名商标,即该商标已经被有关机关认定为驰名商标。而这一点是与驰名商标的认定的原则“个案认定,被动保护”的原则所相背的。如前文所述,在某一个案中商标被认定为驰名商标,那么该商标是否是驰名商标仅在该案中有效,并不说明在其他案件是否仍然是驰名商标。也就是说,在其他案件中,该商标是否驰名仍然需要经过认定,并不当然的就认为是驰名商标。而先前被认定为驰名商标的事实,只能作为“被作为驰名商标而受到保护的记录”,起到一个证明驰名商标的证据的作用。也就是说,即便驰名商标所有人的商标在其他案件中已经被认定为驰名商标,但在禁止他人将其驰名商标作为企业名称登记的个案中,不能当然的认为其商标是驰名商标。其次,我国实施条例虽然规定驰名商标所有人可以请求企业名称登记管理机关撤消将其驰名商标进行登记的企业名称,但该条款并未表明将他人驰名商标作为企业名称进行登记的性质,而且由于相关规定过于简单,实际中也难于操作。3 缺乏反淡化制度保护驰名商标淡化是指“在非类似的商品或服务上使用与驰名商标相同或近似的标志,从而导致驰名商标的显著性与吸引力弱化。”刘春田主编.知识产权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1996年1月16日,美国总统克林顿签署了联邦商标反淡化法(Federal Trade-mark Dilution Art),将淡化定义为“减少、消弱驰名商标对商品或服务的识别性和显著性能力的行为”。淡化行为往往通过将与他人的“名牌”商标与特定的商品、服务之间的联系。焦治:建立和完善驰名商标的法律保护制度,载于当代法学2002年第4期例如:将“雀巢”商标用于服装,将“耐克”商标用于食品等大呢感都是典型的商标淡化行为。而我国现行商标法律体系中缺乏明确具体的关于对驰名商标的反淡化保护的条款。 (三)完善驰名商标特殊保护制度的建议1加强对未注册驰名商标的法律保护首先,我国商标法、法规及其司法解释并未把违反商标法第十四条第1款规定的行为明确规定为侵权行为然后,根据关于审理商标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的规定,实施违反商标法第十三条第1款规定的行为,行为只承担停止侵害的民事法律责任,并不承担其他责任。在行政处理上,对违反商标法第十三条第1款规定的行为,法律并未规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以对行为人实施包括罚款在内的任何行政处罚,而对违反商标法第五十二条规定的行为,商标法实施条例规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以收缴、销毁商标标识,商标标识与商品难以分离的,一并收缴、销毁。因此,本文认为对违反商标法第十三条第1款规定的行为,法律至少也应当对其提供不低于普通注册商标的保护。2 限制驰名商标被作为企业字号进行登记和使用这种行为就是利用了消费者对驰名商标的高知名度,为谋取商业利益,采取“傍名牌,搭便车”的做法。本身是一种淡化驰名商标的行为。根据实施条例第五十三条和保护规定第十三条的规定,当驰名商标所有人认为其驰名商标被他人作为企业名称进行登记,在可能欺骗公众或者对公众造成误解的情况下,可以向企业名称登记主管机关申请撤消该企业名称,企业登记主管机关应当依照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处理。由于企业登记和商标登记机关不同,而且也没有其他法律法规予以规范,实践中难以操作。可以考虑出台相关规定,在他人使用驰名商标作为企业名称登记时,驰名商标所有人可以申请启动驰名商标认定程序,从而达到对驰名商标特殊保护的目的。建立驰名商标定期审查制度,当驰名商标被认定之后每经过一段时间就必须对他们进行整体审查,及时将不具备驰名商标资格的商标剔除,规范其使用,为驰名商标发展创造良好环境。3 增加对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我国商标法没有明确规定对驰名商标的反淡化保护。但可以认为禁止在非类似商品或者服务上使用与驰名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的规定和禁止将驰名商标作为企业名称登记和使用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驰名商标的反淡化保护。鉴于对驰名商标的淡化行为会损害驰名商标所有人的合法利益,导致消费者对商品或者服务的来源造成混淆和误认,并且会破坏正当的商业交易秩序,有必要在商标法中增加有关禁止对驰名商标进行淡化行为的规定。结 语在我国加入世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潮汐能发电技术创新与商业化瓶颈突破策略报告
- 2025年乐山数学中考试题及答案
- 南充母婴店营销方案设计
- 亚马逊关联营销方案设计
- 2025年电机与拖动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护士篮球考试试题及答案
- 汽车专业对口试题及答案
- 对应急预案培训(3篇)
- 堵门事件应急预案(3篇)
- 俄语专业八级试题及答案
- GA/T 1678-2019法庭科学鞋底磨损特征检验技术规范
- 工程地质学:第7章 岩体结构及其稳定性
- 《数字媒体专业认知实习》课程教学大纲
- 中西方婚礼文化差异毕业论文Word版
- 预备队员考核表
- 庆阳地区地下水供水水文地质条件评价
- 储能项目竣工报告
- 打印版唐能通
- 37°球面型管路连接件
- 择菜洗菜和切菜
- 主体沉降观测的大概内容主体沉降观测方案.doc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