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活固体废弃物管理模式探究.doc_第1页
城市生活固体废弃物管理模式探究.doc_第2页
城市生活固体废弃物管理模式探究.doc_第3页
城市生活固体废弃物管理模式探究.doc_第4页
城市生活固体废弃物管理模式探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市生活固体废弃物管理模式探究摘要随着城市化过程的加快及经济的高速发展,世界的能源需求正在不断增加。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城市生活固体废弃物总量的增加及处置过程中所产生的经济、社会、环境压力,迫使各国越来越重视城市生活固体废弃物的管理,并将其纳入城市生活固体废弃物管理模式,而中国的城市固体废弃物管理在源头分离、收集、回收等各个环节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借鉴外国成功经验,结合中国的管理现状,优化中国的城市生活固体废弃物管理模式是解决一系列环境问题及提高能源效率的重要途径。关键词固体废弃物 管理模式 城市生活城市生活固体废弃物管理模式是指一系列的措施及体系能够使一个组织可以系统的评价和控制其管理“足迹”。其趋向于管理目标的源头减量化、过程最大限度的资源化和处理的无害化、利益相关者参与的多元化和参与程度不断深化以及管理方式的社会化、市场化。主要包括管理理念、政策工具及处理方式三个方面的内容。1.管理理念:废弃物管理分级原则1.1分级原则内涵在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的大环境下,各国为加速实现城市固体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普遍制定了法律、经济、管理相结合的政策体系,将固体废弃物管理目标定立为可持续的综合管理,并依据“废弃物管理分级原则”(见图1-1)向源头减量化延伸,以从根本上实现城市固体废弃物的减量化。图1-1固体废弃物分级原则废弃物管理分级原则按照废弃物管理中各个环节的先后,以源头减量-重复使用-循环利用-堆肥-处置为系统。它提倡废弃物管理的最佳途径是首先在源头避免废弃物的产生,如果不能避免,则要尽量减少废弃物的产生量。根据该系统,废弃物的源头分离及再利用是首要的选择,其次是废弃物的回收和堆肥,最后是焚烧和堆肥处置方式。废弃物源头分离(废弃物的预防产生),即在源头减少生产量。源头分离可以采取再利用,捐赠,一次性购买大量产品、减少包装、产品的再设计及减少有毒物质的含量等多种方式。而在生产过程中,产品包装的数量、重复利用以及再生产都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趋势。从而,消费者对包含此类特点的产品的购买间接地实现了废弃物的源头减量。进而,节约了自然资源、保存了能源、减少了污染及废弃物中有毒物质的含量,同时也为消费者节约了成本。回收则包括收集被认定为废弃物使用过的、再利用的及没有使用过的东西;将可回收物品分类加工成原材料;通过再生产将这些原料加工为新的产品等一系列活动。消费者通过购买由可回收物品生产出来的产品加入到回收的链条中。回收同时也包括对食物残渣、庭院修剪物及其他有机物的堆肥处理。回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温室气体的排放及水污染,节约了能源,为工业产业提供了大量的原材料,创造了大量的工作岗位,推动了绿色科技的发展,为代际发展保留了资源,同时减少了对新堆肥场和焚烧场的需求。有限的空间及在经过源头减量、回收、堆肥等方式之后剩余废弃物的特点使焚烧成为最普遍的最终处理方式。焚烧不仅可以减少废弃物总量的90%,重量的75%而且可以为工业提供大量热能。总之,废弃物的管理分级原则即在源头对可循环利用物质进行分离恢复、回收、并提高重复利用可用资源质量,即废弃物的预防产生阶段,尽管严格意义上来讲,只有恢复和重复利用才可以称作是预防,而回收应该是最后的处理处置过程。而对于不能减量的应该尽可能重复使用,回收和循环利用,提高处置过程中资源和能源以产品等形式的提取率,从而减少固体废弃物的最终处理量。1.2制定措施然而,基于当今世界对于固体废弃物的管理来看,要想从以处理,处置为主的方式转变为以预防为主的管理,还需要政府着眼于废弃物的避免和减量的各种政策措施予以支持,而不是以上所说的政策。要实现该原则下的废弃物管理,根据G.EDULJEE和D.ARTHUR,每一项措施都须定位于以下几个方面:1) 鼓励废弃物避免和减量措施;2) 鼓励恢复、回收和重复利用进入到废弃物的政策和措施;3) 在以上基础上,采用大量的废弃物减量措施有效减少废弃物流中的材料剩余,也就是尽可能的减少最终填埋的废弃物总量。由于每一方面都包括着各种各样的政策措施,因此忽视了其中任何一方面的措施都将比综合的废弃物管理效率更低。从概念上来讲,综合的废弃物管理寻求的是单一的制造者-使用者-处理者系统转换为一系列的尽可能长的多元闭合系统,有用的废弃物(材料、能源等)都将在其中的每一阶段分别被提炼出来。从另一方面来讲,“废弃物管理分级”原则也同样在暗示在废弃物预防和减量后的措施都将始终是环境友好的,相反的,填埋之类的措施都将始终被看作是环境不友好的且缺乏可持续性的。因此,这种观点也会导致废弃物管理的措施忽视本地区的特点及经济可持续性而出现偏离。例如,在一个典型的郊区,废弃物的产生十分分散且里大城市较远,到达填埋或焚烧中心的路程很远,如果考虑运输成本、所需能源及排放物的话,该设施与当地填埋比起来或许并不是环境友好型或经济可持续的。同样,可循环利用垃圾转运箱与一次性的转运箱相比需要清理维护,因此需要更多的材料和能源消耗。如果居民需要开车两公里去社区的生活福利设施点运送可循环物品,那么这其中的能源消耗是以不需分离的路边回收箱和填埋处理系统的两倍多1。2.城市生活固体废弃物管理政策工具基于政策机制所代表的激励的不同,城市生活固体废弃物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要求公众遵守的政策工具(见表2-1)可以分为以下三类:1)命令和控制工具。该类政策工具基于控制程度的高低和公众对MSWM的意识程度而制定。废弃物相关规则、法律法规的制定都属于此类,其伴随着对于不遵守的惩罚制度。2)市场化政策工具。市场化政策工具可以分为三类:反向激励(税收和垃圾从量付款)、正向激励(为源头减量者或实施循环再利用方提供基金或者减少税收)、混合激励(押金-返还制度)3)自愿参与原则。利益相关者自愿参与的机制依赖于居民对于城市生活固体废弃物管理的意识及对于环境保护的概念。由于命令和控制政策不必要考虑环境改善等,在许多情况下是很有效的2。而市场化的政策工具为社会利益相关者的参与提供了了最大的激励,也是目前在各国的MSW管理模式中应用最广泛的政策工具。自愿参与机制机制的有效性及是否应当与其他的激励政策共同实施是当前仍在探索的问题。表2-1 城市生活固体废弃物管理政策工具手段示例3.城市生活固体废弃物的主要处理方式3.1处理方式概述目前,废弃物处理方式包括以下五种:1)、填埋在一个特殊设计的地方处理填埋物,现代化的填埋场可以防止液体渗漏和气体的溢出,同时通过其他的措施控制此类事故的发生。2)堆肥通过生物分解的方式分解废弃物中的可分解物质;3)、焚烧通过化学燃烧的方式回收能源并且减少污染物的最终处理量;4)、综合处理将分拣、回收、堆肥、焚烧及填埋等多种处理方式融合在一起,综合各种处理方式的优势,对不同的MSW分而治之;5)、回收从已经使用过的产品中回收材料。填埋、焚烧和堆肥作为MSWM过程中最基本的处理方式,其优缺点比较如下(见图2-2)表2-2 三种主要废弃物处理方式比较分析资料来源:根据论文3及相关材料整理而得3.2 处理方式分析一直以来,鉴于操作的简易性及经济的低成本性,填埋一直作为城市生活固体废弃物的主要处理方式。直到最近这些年,从世界范围来看,95%的城市固体废弃物任然是通过填埋的方式处理。2007年,美国54%的MSW通过填埋处置,而以同一标准衡量澳大利亚填埋处置量则高达95%。在许多发展中国家,清洁的填埋方式仍然被视作保护人民身体健康和环境最经济有效的方式。在南美,几乎所有收集的MSW都进行填埋,而在中国,这个数值超过80%对于许多陆地面积较小的国家来说(如:日本和德国),焚烧则是解决日益增多的城市和工业固体废弃物的主要途径。这是因为焚烧不仅减少了对土地空间的利用,而且可以产生热量作为能源使用,也避免了依靠传统的能源所造成的温室气体的大量产生。综合的处理方式作为一种无害化的综合处理技术,既避免和降低了因处置不当而对环境所造成的二次污染和能源的浪费,同时也达到了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充分利用的目的。综合的废弃物处理正在逐步成为各国的主要处理方式。而回收则成为整个处理方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逐步形成回收产业得到发展。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代钢老师的多次精心指导,在此表示感谢。主要参考文献:1 A.Kragiannidis,A.xirogiannopou,N.Moussiopoulos.On the effect of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n the formulation of solid waste charging policyJ.Waste management 2006(26):110-1222 R.J.Hong,G.F.Wang,R.Z.Guo,XiCheng,Q.Liu,P.J.Zhang,G.R. Qian, Life cycle assessment 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