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类文本阅读之结构分析题.doc_第1页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结构分析题.doc_第2页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结构分析题.doc_第3页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结构分析题.doc_第4页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结构分析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文学类文本阅读之结构分析题(定稿)一、教学目标:1.建立“结构分析题”的常规答题模式;(侧重点)2.突破“结构分析题”在答题时“遗漏要点,乱套术语”的瓶颈。(重难点)二、教学方法:1.归纳法;2.合作探讨法。三、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 师:前一段时间我们探讨了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手法题,今天我们再一起来探讨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常规而且是很重要的题型结构分析题。二、能力考查: 师:“结构分析题”属于考试说明中能力考查的“分析综合”,能力等级是C级。考试说明对这一能力的说明之一是: 生(齐读):注意作品的整体构思、贯穿线索,以及各个部分和各个方面之间的关联和安排。作品主题的概括要从作品实际出发,注意时代氛围、社会环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三、提问方式: 师:我们看看这类题常见的提问方式:(投影)生(读红色字体): 1. “男人虽然不再耍镰费胳膊,毕竟还是五黄六月,头顶一团火球,身上汗不断。早晨累一天,晚上一碰枕头跌进梦乡,摇不醒叫不应。麦天的日子,累人的日子。”这些叙写从全文结构看有什么作用?(6分)(2007年江苏卷)2. 小说第二段(“侯银匠中年丧妻很精到”),对全文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4分)(2008年江苏卷)3.开头一节的三个问句,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什么作用?(5分)(2009年江苏卷)4. 本文用不少笔墨写牛,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各有什么作用?(6分)(2010年江苏卷)5. 文中第3节师生问答的内容,与上下文的人、事叙写有何关联?(4分)(2011年江苏卷)四、建立答题的常规模式:(侧重点) 师:“作用题”是江苏卷的常规题,也是很重要的题型,同学们在答“作用题”时,一般常规的答法是什么? 生:先答内容,后答结构。 师:如果题干中问的是对结构的作用,尽管“冒号前面不作要求”,但内容部分我们还是要答。除了保证答题完整,保险,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作用,这里老师先留一个悬念,在下一个环节再解答。题目涉及的文段出现的位置,一般在开头、中间和结尾。假如我们仅看位置,你头脑中会有哪些备用答题的模式?(投影:注意文段出现的位置 开头 中间 结尾) 生:在开头,一般总领全文、引起下文、为后文做铺垫、与后文情节相照应; 生:在中间,一般承上启下,承上启下要分别阐述;生:在结尾,一般总结全文,呼应开头,升华主旨,强化情感。师:结尾的作用,江苏高考还没有考过。总结全文,呼应开头,升华主旨,强化情感。(投影)五、突破答题“遗漏要点,乱套术语”的瓶颈:(重点和难点) 师:同学们已经有了这么多储备了,很好。可是光有储备还不够。做这类题很容易失分,你觉得在哪些方面限制你不能拿到更高的分数? 生:答不全,很容易遗漏; 生:不知道到底要用什么术语,乱套,什么都写。 师:的确“遗漏要点”“乱套术语”这两大难题不仅仅是我们的同学,也是所有高三学生的一大难点,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争取突破这样的瓶颈。(一)紧扣试题指向要求 实实在在答题(投影(6分)2011年江苏卷这是你的战争文中第3节师生问答的内容,与上下文的人、事叙写有何关联?(4分)师:同学们觉得做好题的第一步要做到什么?生:准确审题。师:命题在问法上有怎样的特点?生:指向清楚,更明白。师:其实前几年的高考题在题目指向上都很清楚。(再次投影2007-2011高考题)生:07年,这些叙写从全文结构看有什么作用?08年,“对全文情节展开”明确地指向“情节”,09年,“对文章内容的表达”。师:是的,问什么答什么,紧扣试题的指向要求 实实在在答题(投影),虽然是考试说明对诗歌题的“简要说明”,但在现代文阅读中同样适用。准确审题是成功的一半。(板书)2010年高考题只作为审题来用,作为结构题,用2011年高考题。师:看2010年江苏卷(投影2010年江苏卷溜索本文用不少笔墨写牛,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各有什么作用?(6分)参考答案:)生(读):牛不肯挪动半步的恐惧和溜索时流泪发抖:(1)侧面表现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2分)与“我”“战战兢兢”互相映衬;(2分)又与领队及汉子们的勇敢无畏形成反衬。(2分)师:不管试题指向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我们看溜索这道题的两个示例:生(读):示例1.描写牛时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牛赋予人的情感,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牛的紧张害怕,通过渲染出紧张的气氛,也从侧面衬托出作者自己的害怕和紧张。(我战战兢兢,2分)。(合计2分)(后面投影)示例2:描写牛的动作和神情,渲染了一种压抑紧张的气氛,从侧面说明了当时人们心中的紧张与不安,也表现了人们为了溜索而忽略了牛,更加突出当时的紧张气氛。(合计得0分)(后面投影)师:同学们点评一下这两个答案,给出分值。(讨论1)生:示例1重点变成说故事情节及给读者的感受,“渲染出紧张的气氛”,是由情节本身派生出来的,与文中的环境描写无关,当然,该题答案也涉及到一点关联,所以得2分。生:“作者自己”是个常识性错误,因为小说中的“我”通常不能等同于作者自己。生:示例2这个答案还是把重点放在故事情节本身,完全不顾故事情节与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之间的关系,所以得0分。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好。示例1评卷中心还是原谅了该考生,给了他2分。(投影)示例2就是完全不看要求,给0分也不冤枉他。(投影)文中第3节师生问答的内容,与上下文的人、事叙写有何关联?(4分)( 2011年江苏卷这是你的战争参考答案:)生(读): (1)补充交代上文征调大会的内容。(2)为下文具体描写不同的学生形象作铺垫。(不同的学生形象指充满爱国热情的工学院学生、逃避征调的蒋姓学生、主动要求入伍的澹台玮)补充细则:答出“补充交代(呼应、承接等亦可)和”征调大会内容”,得2分;答出“不同的学生形象”(只答出一类学生形象不得分)和“铺垫(引出下文等亦可)”得2分。示例:与上文写“教育部征调男生入伍,其余学生也可志愿参加”呼应又与下文一蒋姓学生不愿参加作铺垫,起承上启下作用。便于故事情节的继续发展。师:参照标准点评这个答案。生:(答出了“征调大会内容”和“呼应”,得2分)(虽答出铺垫,但是只有“一蒋学生”,因此不得分)。(合计得2分)(二)把握文段所处的地位 要“全文意识” (投影2009年江苏卷上善若水)开头一节的三个问句,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什么作用?(5分) 师:这道题的参考答案(投影)“领起全文内容,(2分)表明文章由实到虚的思路,(2分)激发读者的思考。(1分)”我们来看一看评分补充细则: 生(读):答案分成三个部分,依次评分2、2、1。第一部分要扣住内容,答引出下文、启下皆可;答铺垫、承上启下、引出主题或思路、奠定感情基调,皆不给分。第二部分扣住由实到虚,陈述由水到人再到精神也可。第三部分可以写为:吸引读者,勾起阅读欲望、激发思考。 师:高考题我们都很熟悉了,请同学说说看为什么“答引出下文、启下皆可;答铺垫、承上启下、引出主题或思路、奠定感情基调,皆不给分”?明确讨论四个问题:(1)答“引出下文”、“启下”皆可而“引出主题或思路”不给分;(2)“铺垫”与“总领全文”的差别;(3)“奠定感情基调”为什么不给分;(4)“承上启下”为什么不给分?(讨论2,分大组,每一大组讨论一个问题,每一小组合作)生:承上启下前面没有文章,要承上也应该是呼应标题。生:文段后并没有直接写主题,引出主题不对。生:文段本身暗示了思路,所以引出思路不对。师:但有同学要说了,平时老师都要求我们具体说出引出下文的什么内容,这里怎么写?生:这里可以答“引出下文水,都江堰和文化精神的叙写”。师:看来的确有学生在开头也能答承上启下,或者总结全文,结尾还能答引起下文。“奠定感情基调呢”? 生:“奠定感情基调”一般是覆盖全文的一种感情,而且这道题直接指向的是内容表达。师:什么是“基调”呢?就好像音乐的7个音阶,1 2 3 4 5 6 7 ,在这个调的基础上,唱歌词,才叫基调。文章是围绕疑问的感情吗?比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开头第一段,“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比如阅读理解题背水的日子开头第一段“怀念背水的日子”。这个才叫感情基调。再来说说“总领全文”和“铺垫”的差别。生:总领全文,前后文有总分关系。铺垫,有主次关系。重要的在后面。师:开头跟下文的关系可以是总分关系,可以是并列关系,也可以是递进关系,所以答“引出下文、启下”是可以的。前文跟下文是递进关系,而且下文内容与开头相关,大体上靠在一起,中间没有其他关联不大的内容,才可以说是铺垫。而近几年高考题的铺垫作用,前后文全是紧挨在一起的。这说明,术语要准确,必须要把握文段所处的地位 有“全文意识”。(投影)要能把握文段所处的地位,关键还是要有全文意识。(板书)师:高考阅卷组对那种乱答一气,什么都往里面装,是比较反感的。当然如果写很多,彼此间不矛盾冲突,有要点在里面,出于“给分制”原则,可以给分。但如果是完全不同的情况,比如,09年,明明是总领全文的,你既写总领全文又答为下文做铺垫,这两种情况是完全不同的,是不给分的。我们分析术语,并不是苛求大家,本着“求大同存小异”的原则。但“大异”的情况还是要辨别清楚。(三)概括内容要点全面精准 寻找段落间联系 (投影2008年江苏卷侯银匠小说第二段(“侯银匠中年丧妻很精到”),对全文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4分) P213) 师:这道题的参考答案(投影) 生(读):从父女相依为命着眼,为下文选女婿,打陪嫁首饰,在女儿出嫁后父亲的孤独这些情节提供依据。从突出侯菊的精细能干着眼,为写侯菊改装花轿,出租花轿,成为当家媳妇等情节提供依据。 师:如果你答这道题,平心而论,你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生:大的要点“父女相依为命”“侯菊精细能干”可能答不全,只能答到其中一点; 生:小的要点,“选女婿,打首饰,父亲的孤独”“改装花轿,出租花轿,成为当家媳妇”可能答不到这么准确,这么全。 师:不能怪大家,其实让老师我来做也做不到这样的精确,所以我们就要研究高考题,避免以后答题再出现这样的毛病。 师:我们来研读第二节,同学们看这段文字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生:这段文字写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父女相依为命”“侯菊精细能干”。师:对了,概括内容要点全面精准 寻找段落间联系(投影)就不会出现遗漏要点的现象。前面我留了一个悬念,如果题干中问的是对结构的作用,尽管高考评分细则中“冒号前面不作要求”,但内容部分我们还是要答。除了保证答题完整,保险,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作用,就是怕遗漏要点。师:上次期中考试的那道题就是这样。(投影)11.小说的第一段与下文的人和事有何关联?(6分)事情发生在丹麦一个富有画意的客栈里,这种客栈专逢迎游客,通用英语。父亲失约参考答案:(1)交代客栈的“富有画意”,烘托了“父亲”早年的浪漫经历。(2)交代“客栈专逢迎游客”,为故事情节提供了特定背景;(3)交代“通用英语”,为当年父亲的“失约”作了铺垫。(每点2分)师:当然,平时的练习跟高考题还是有差距的,我们概括要点时也不能太碎,到底那些要点很重要,关键还是要有全文意识,看看全文到底强调了那些要点。思考这道高考题,(1)它是不是围绕“父女相依为命”和“侯菊精明能干”来写的;(2)后面的情节是不是跟这两个情节有关联。(参考答案已经具体概括了情节,就不要求学生再寻找段落间联系)师:据说,这道题答“引出下文的情节,领起下文的情节”,也可以给分。同学们看这段文字的内容,在什么位置出现,处于怎样的地位? 生:领起下文,总领下文; 生:中间,承上启下。师:有没有承上?关键还是全文意识。再讲一个题外话,其实这道题只有4分,答到一大点就可以了,情节也不那么精细,只要大体差不多就可以。可见“术语”要“大致不错”,但“要点”还是“尽量精准”。(四)领悟文段情感倾向 注意议论和抒情(五)根据文段情感指向 抓住暗示性语言 (投影2007年江苏卷麦天男人虽然不再耍镰费胳膊,毕竟还是五黄六月,头顶一团火球,身上汗不断。早晨累一天,晚上一碰枕头跌进梦乡,摇不醒叫不应。麦天的日子,累人的日子。”这些叙写从全文结构看有什么作用?(6分) 师:这道题的参考答案(投影) 生(读):强调麦天男人的劳累,为写女人心疼男人作铺垫;与上文男人“吃苦的日子到了”相照应;与下文“忙了一季的男人,长剌剌躺在炕上”相呼应。师:注意这段文字的表达方式,特别关注议论抒情的语言。生:记叙和议论抒情。累人的日子。师:这段话主要强调麦天男人的劳累,“为写女人心疼男人作铺垫”。领悟文段的情感倾向 注意议论和抒情。(投影)2006年的高考题一副烟雨牛鹭图就主要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注意领悟作家赞美的感情倾向。还有些文段是记叙描写的,我们只要概括出描写了什么内容就可以了。2010年,说描写了牛,你就把描写牛的内容概括一下。而2011年高考题甚至不要你概括,直接问你“文中第3节师生问答的内容,与上下文的人、事叙写有何关联?” 师:对照参考答案,我们在做的时候,容易出现怎样的错误? 生:我也知道是承上启下,但与上文男人“吃苦的日子到了”相照应,答不到这么准确。 生:与下文“忙了一季的男人,长剌剌躺在炕上”相呼应,这点可能答不到。 师:同学们千万不能忘了“从全文结构看”,要有“全文意识”。麦天的基本事件就是收麦子,请同学们依据这样的线索,把文章段落间的关系,大体的内容理一理,找找相关联的内容。并根据文段情感指向 抓住暗示性语言。(投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