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2届优化方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苏教版)智能过关单元检测:必修2一、基础知识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当与秦相较B共其乏困C暴秦之欲无厌D直栏横槛解析:选D。A.当同“倘”,如果;B.共同“供”,供给;C.厌同“餍”,满足。2下列各项中,“殆”字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A知彼知己,百战不殆B凡永嘉山水,游历殆遍C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D此殆天所以资将军解析:选B。B项与例句都是“几乎,近于”的意思。A项中“殆”的意思是“危险”;C、D两项中“殆”的意思是“大概”。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用法不相同的一句是()例句: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A辞楼下殿,辇来于秦B能守其土,义不赂秦C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D朝歌夜弦解析:选A。A项为名词作状语,例句与其他三项均为名词作动词。4下列加点词释义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六王毕(灭亡)直走咸阳(趋)输来其间(与“赢”相反) 戍卒叫(呐喊)B四海一(统一) 各抱地势(依随)几千万落(座) 可怜焦土(惜)C楚人一炬(焚烧) 始速祸焉(速度)王子皇孙(王侯之子) 洎牧以谗诛(及,等到)D摽掠其人(剽窃) 尽态极妍(都)函谷举(拔,攻占) 族秦者(灭族)解析:选B。A.输:搬运。C.速:招致。D.摽:抢劫,掠夺。5下列各项中,“之”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今之众人杳不知其所之也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奈何取之尽锱铢架梁之椽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独夫之心而后人哀之欲人之无惑也难矣A/B/C/D/解析:选A。助词,的;动词,到去;代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组是()思厥先祖父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则足以拒秦独夫之心,日益骄固用之如泥沙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多于市人之言语ABC D解析:选C。“足以”、“骄固”、“泥沙”、“言语”古今意义均相同,分别为:“完全可以,够得上”、“骄横顽固”、“泥土和沙子”、“说的话”。“祖父”古义:祖辈与父辈;今义:父亲的父亲。“气候”古义:天气(雨雪阴晴);今义:指一定地区里经过多年观察所得到的概括性的气象情况。“可怜”古义:可惜;今义:怜悯。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B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C廉颇老矣,尚能饭否D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解析:选C。A、B、D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C项为名词作动词,吃饭。8下列各句从句式特点上分类正确的一项是()句读之不知而今安在哉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五亩之宅,树之以桑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其势弱于秦唯利是图吞舟是漏A/B/C/D/解析:选C。均为宾语前置句,均为定语后置句,均为状语后置句。二、阅读鉴赏(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题。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齐人未尝赂秦未尝:不曾B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不免:免不了C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是故:因此D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革灭:割占解析:选D。D项, “革灭”是“消灭”的意思。10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用法上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B小则获邑,大则得城C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D义不赂秦解析:选B。“礼”、“下”、“义”都是名词作动词,“小”“大”是形容词作名词。11对下面两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两个“其”字相同,两个“之”字不同B两个“其”字不同,两个“之”字相同C两个“其”字不同,两个“之”字也不同D两个“其”字相同,两个“之”字也相同解析:选C。两个“其”分别代“他们”和“赵国”;两个“之”,第一个是代词,代“秦军”,第二个是助词。12选出下列与“赵尝五战于秦”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齐人勿附于秦B今日之事何如C具告以事 D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解析:选B。A、C、D三项和例句都是状语后置,B项是宾语前置。13下列对这四段文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齐国的失败是因为“盖失强援”。B作者申明燕、赵“用兵之效”而“用武不终”的后果。C作者总结齐、燕、赵失败的原因在于他们没有贿赂秦国。D作者假设齐、燕、赵“反其道而行之”,灭亡与否就无法估计。解析:选C。作者在文中想表达的是,齐、燕、赵虽然没有贿赂秦国,但在基本国策上有失误,齐是“与嬴而不助五国也”,燕是“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是“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因此,C项表达错误。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译文:_(2)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译文:_(3)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译文:_答案:(1)因此燕国虽然是小国,却最后灭亡,这是善于用兵的结果。(2)等到李牧由于谗言而被杀,邯郸才成为秦国的郡邑,可惜赵国以武力抗秦却没能坚持到底。(3)况且燕、赵处在其他四国快要被秦国完全消灭的形势下,可以说势力单薄,这样打了败仗亡了国,实在是没有办法的事。(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9题。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岁余,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赵悼襄王元年,廉颇既亡入魏,赵使李牧攻燕,拔武遂、方城。居二年,庞煖破燕军,杀剧辛。后七年,秦破杀赵将扈辄于武遂,斩首十万。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击秦军于宜安,大破秦军,走秦将桓。封李牧为武安君。居三年,秦攻番吾,李牧击破秦军,南距韩、魏。赵王迁七年,秦使王翦攻赵,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赵王乃使赵葱及齐将颜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废司马尚。后三月,王翦因急击赵,大破杀赵葱,虏赵王迁及其将颜聚,遂灭赵。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如是数岁,亦不亡失亡:阵亡B牧杜门不出,固称疾 杜:关闭C以数千人委之 委:丢弃D赵使人微捕得李牧 微:暗暗地解析:选A。亡:丧失。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怀王乃悉发国中兵B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 悉以心诚之话倚托C封李牧为武安君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D王翦因急击赵 不如因而厚遇之解析:选C。C.为:担任;做出。A.乃:就,于是。B.以:用。D.因:趁此。17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正面表现李牧善于用兵的一组是()为约曰: “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牧曰: “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匈奴小入,徉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廉颇既亡入魏,赵使李牧攻燕,拔武遂、方城。王翦因急击赵,大破杀赵葱,虏赵王迁及其将颜聚,遂灭赵。A BC D解析:选C。第句是说李牧向赵王要求按自己的政策行事,与善于用兵无关。第句是说战士士气高昂,不能体现李牧的善于用兵。第句是秦将王翦的行为,与李牧无关。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李牧是赵国防御匈奴的优秀将领,为了官吏管理的便利,他把士卒的粮食都运到将军的幕府里贮存。B李牧非常爱护士兵,但胆略不够,每当匈奴入侵,他都要求战士们立即进入营垒,不敢与匈奴作战。C由于赵王的误解,李牧被革职,后来赵王醒悟了,又再次起用李牧,李牧在赵王答应了自己的要求后才就任。D李牧被二次起用后,虽用兵有方,多次击退敌人,但由于他仍不听从王命,惹怒赵王,因而遭秦反间而死。解析:选C。A.应为“城市的赋税都送进将军幕府中,用作士兵的费用”。B.要求士卒进入营垒,不是“胆略不够”。D.李牧之死,不是“由于他仍不听从王命,惹怒赵王”,最终原因是赵王中了秦国的反间计。1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译文:_(2)李牧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译文:_(3)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译文:_答案:(1)(新将领都)每次领兵出战,多是失利,伤亡损失很多,边境上老百姓不能耕种、放牧。(2)李牧大量布下灵活奇特的战阵,从左右两边包抄反击匈奴,大败匈奴,斩杀匈奴十几万人马。(3)秦国用大笔金钱贿赂赵王的宠臣郭开,施行反间计,说李牧、司马尚想要谋反。参考译文:李牧是赵国镇守北部边境的优秀将领。常年驻扎在代地,雁门郡,防御匈奴。他有权根据实际需要任命官吏,城市的税收都送进将军幕府中,作为士兵的费用。他下令每天杀几头牛犒劳士兵,教士兵射箭、骑马,谨慎地把守烽火台,多派侦察人员,优待战士。制订规章说:“匈奴如果侵入边境来抢掠,应立即进入营垒坚守,有胆敢擅自捕捉俘虏的处斩刑。”匈奴每次入侵,烽火台就严谨地举烽火报警,战士们随即进入营垒防守,不敢应战。这样过了好几年,也没有什么伤亡和损失。可是匈奴认为李牧是胆小怕事,即使是赵国的边防兵也认为“我们的将军胆小怕事”。赵王责备李牧,李牧仍然像以前一样。赵王发怒,调他回京,派另外的人替代他边将的职务。一年多,匈奴每次来侵犯,新将领都领兵出战。每次领兵出战,多是失利,伤亡损失很多,边境上老百姓不能耕种、放牧。当时又请李牧出山,李牧闭门不出,坚持说自己有病。赵王就又强迫他出任边将,派他去统率军队。李牧说:“大王一定要任用我,要让我像以前那样做,我才敢接受命令。”赵王答应了他。李牧到达边境,按照原来的法规、号令办事。匈奴好几年一无所得,但是人们始终认为李牧胆怯。守边的士兵常得到奖赏却不被使用,都希望与匈奴一战。这时李牧就准备了经过挑选的兵车一千三百辆,精选出战马一万三千匹,还有曾经获得百金奖赏的勇士五万人,能拉硬弓的优秀射手十万人,全部组织起来进行军事演习。又大力组织放牧,让人民布满山野。匈奴派出小股兵力入侵,李牧部众假装败逃,丢下几千人给匈奴。匈奴单于听到这个消息,率领大批军队入侵。李牧大量布下灵活奇特的战阵,从左右两边包抄反击匈奴,大败匈奴,斩杀匈奴十几万人马。接着消灭襜褴,打败东胡,迫使林胡投降,单于逃跑。这次战役以后的十几年,匈奴不敢接近赵国边境上城邑。赵悼襄王元年(前244),廉颇已经逃到魏国之后,赵国派李牧进攻燕国,攻克了武遂、方城。过了两年,庞煖打败燕军,杀死剧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拆除工程环境保护与噪音控制方案
- 技术劳务合同范本3篇
- 智算中心系统集成与技术支持方案
- 汽车零部件生产建设项目施工方案
- 基础抗浮设计与施工技术
- 拆除工程进度控制与质量保障方案
- 精装公寓租赁合同及家居安全监控系统安装协议
- 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人才输送与职业规划服务协议范本
- 拍卖合同履行失职被骗罪责任追究及赔偿协议
- 矿业集团矿长任期目标管理与考核合同
- 《多元统计分析-基于R(第3版)》课件全套 费宇 第1-13章-多元统计分析与R简介-多维标度分析
- 法学论文开题报告模板范文
- 输变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表式附件1:线路工程填写示例
- 2024年山东省高考物理试卷(真题+答案)
- 人音版小学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全册
- 2024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体育与健康学科成绩提升培训会
- DLT 5630-2021 输变电工程防灾减灾设计规程-PDF解密
- 装饰图案-从图案到设计作业
- 眼科手术器械的清洁与消毒
- 《小英雄雨来》读书分享会
- 婚恋工作室交友计划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