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一 史记文化文学知识【知识点击】1.史记的体例和相关文化常识司马迁(前14587?),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元封三年(前),司马迁继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辩护而受到“腐刑”。一度想自杀,但“隐忍苟活”,在著述历史中求得生命的最高实现,终于在太始四年,完成历史巨著史记的创作。 史记由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种体例构成。“本纪”是用编年方式叙述历代君主或实际统治者的政迹,是全书的大纲;“表”是用表格形式分项列出各历史时期的大事,是全书叙事的补充和联络;“书”是天文、历法、水利、经济等各类专门事项的记载;“世家”是世袭家族以及孔子、陈胜等历代祭祀不绝的人物的传记;“列传”为本纪、世家以外各种人物的传记。司马迁的著作除史记之外,还有书信报任少卿书和赋悲士不遇赋等。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以写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通史,它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大约三千年的历史,是一部有五十二万多字的巨著。司马迁写作史记的目的,他在报任少卿书中说是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前四史”是指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范晔的后汉书和陈寿的三国志,它们是我国正史的名著。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史记是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汉书则是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2.史记中的成语或典故1. 彬彬有礼: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2. 一饭三吐哺:指一顿饭之间,三次停食,以接待宾客。比喻求贤殷切。3平易近人:对人和蔼可亲,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也指文字浅显,容易了解。4约法三章:原指订立法律与人民相约遵守。后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5运筹帷幄:筹:计谋、谋划;帷幄:古代军中帐幕。指拟定作战策略。引申为筹划、指挥。6暗度陈仓:指正面迷惑敌人,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亦比喻暗中进行活动。7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原意是桃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走成了一条小路。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8对簿公堂:簿:文状、起诉书之类;对簿:受审问;公堂:旧指官吏审理案件的地方。在法庭上受审问。9韦编三绝: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10不赞一词:一句话也不说。3史记中的名句1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史记项羽本纪)2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史记滑稽列传)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李将军传)4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史记高祖本纪)5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史记报任少卿书)6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淮阴侯列传) 7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史记秦始皇本纪 8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史记项羽本纪 9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史记管晏列传 10.物有不可忘,或有不可不忘。史记魏公子列传 【典型题例】1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史记的体例包括“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个部分,其中,本纪主要记帝王朝政兴衰;世家主要记载人物事迹;列传主要记叙开国承家的诸侯。B史记在综合先秦各体史书的基础上,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先河,书中记载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4年三千多年的历史,贯穿着史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求索精神。C“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这句话后来成为一个成语“捉发吐哺”,用以形容延揽人才而操心忙碌的样子。D姓氏渊源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文中说“周公卒,子伯禽固已前受封,是为鲁公”,那么,其后人便为鲁姓,这就是姓氏的一种来源方式。2读古代典籍,对有关名言佳句要诵读识记。曹操在短歌行一诗的结尾使用了本文记载的周公“一饭三吐哺”的典故,这句话是“山不厌高,水不厌深,_,_。3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说说什么是“春秋笔法”。材料一:左丘明在成公十四年中说,“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非圣人,谁能修之?”意为:春秋的记述,用词细密而意思显明,记载史实而含蓄深远,婉转而顺理成章,穷尽而无所歪曲,警诫邪恶而褒奖善良。如果不是圣人谁能够编写?材料二:史记太史公自序中“子曰: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春秋笔法 4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联系史记孔子世家然后回答问题。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子曰:“子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1)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例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请再写一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2)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况出一条教或学的原则,并加以评析。5.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此联“破釜沉舟”说的是谁的故事,引用这个故事的作用是什么?答案示例:1.A“世家”是世袭家族以及孔子、陈胜等历代祭祀不绝的人物的传记;“列传”为本纪、世家以外各种人物的传记2.周公吐哺,天下归心。3.(请填上)4.(1)举一反三。(2)教学原则:学生主体原则(答“自主学习原则”亦可),注重身教原则(答“无言之教”或“教是为了不教”亦可)。5.引用西楚霸王项羽在巨鹿之战中,砸破烧饭工具,毁坏船只,以必死之心击败秦军的故事,强调笃志的重要性。【方法点拨】1.掌握史记基本体例。重点掌握本纪、世家、列传,要知道什么样的人物归入哪一类体例之中,比如项羽、刘邦归入本纪,张良为留侯归入世家,而韩信原为齐王、楚王但后来贬为淮阴侯,又因叛乱被杀而归入列传中。2.掌握史记常用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史记中刻画人物的方法很值得我们借鉴,比如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如刘邦和项羽对同一事件的态度;细节描写方法,像魏公子列传中信陵君请候赢赴宴在街市中的几次动作神态描写相当细致;互见法,参差互见,相互补充,使人物形象更加完整。3.了解史记中经典故事并作为作文素材积累。史记中有许多经典故事历来为人称道,我们可以进行整理,作为写作的素材,比如项羽本纪中的霸王别姬,淮阴侯列传中的胯下之辱等。4.积累史记中的成语。史记中的成语很多,我们积累的时候不仅要知道出处,更要知道与之相关的典故和基本义,同时还要知道这些成语的引申义,有些成语在原文中并不是原封不动的保留,是靠后人重新整理的,比如“作壁上观”,原文与之稍有些不同。5.积累史记中的名句。史记中不少警句、格言,高度概括了对人生的体验和认识,这样的警句在史记中比比皆是,我们要进行分类整理和灵活运用,我们不能机械地去记忆,要联系其它的作品进行灵活记忆,比如孔子世家中谈到的孔子教学原则,而在论语中也有所体现,屈原列传中关于屈原与渔父的对话在渔父中也有,要注意比较。6.积累史记中的文学、文化知识。史记中有许多文学、文化方面的知识,如“四书”“六艺”“战国四公子”等,这些知识有利于提高我们的人文素养,我们要用心积累。【巩固练习】1.下列成语不是全部出自于史记的一项是( )A一家之言 约法三章 运筹帷幄 破釜沉舟 守株待兔 B作壁上观 衣锦还乡 怒发冲冠 沐猴而冠 刎颈之交C对簿公堂 背水一战 韦编三绝 图穷匕见 胯下之辱 D安堵如故 画地为牢 博闻强志 四面楚歌 多多益善2.下面史记中司马迁人物评论的对象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A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项羽B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李广C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蔺相如D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孔子3.下面对史记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史记使用了大量的文学手段,尤其在叙事艺术、人物形象塑造艺术和语言艺术三方面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史记为中国文学建立了一批重要的人物原型。B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全书由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种体例构成。史记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为写作的目标。C在史记中,帝王、诸侯、农民领袖、卿相、将帅、后妃、宦官、文学家、思想家、刺客、游侠、商人、戏子、医师、男宠、卜者,各各显示出人类生活的不同侧面,又共同组成色彩斑斓而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D衡量历史人物的地位,司马迁所依据的是他们的实际成就,而不是获得何种名位。 项羽本纪陈涉世家就是典型的例子。4解释下列成语并指出其出处。(1)破釜沉舟(2)劳苦功高(3)作壁上观(4)一日千里(5)一言半辞(6)虚左以待(7)逐鹿中原(8) 一饭千金(9) 博闻强记(10) 随波逐流5史记选读名句填空(1)一沐三捉发, 。鲁周公世家(2)大风起兮云飞扬, , 。(3)其身正, ,其身不正, 。(4)桃李不言, 。(5)不愤不启, , ,则不复也。(论语述而)(6)力拔山兮气盖世, 。 ,虞兮虞兮奈若何!(7)高山仰止, 。(8) , ,上服度则六亲固。(9)方正之不容也,故 。离骚者, 。(10)人穷则反本, ,未尝不呼天也; ,未尝不呼父母也。(11) , ,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 。(12)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13)推此志也, 。(14)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 。(15)上联: , , , 。下联: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16)此鸟不飞则已, ;不鸣则已, 。(17)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18)陷之死地而后生, 。(19)三军可夺帅也, 。(论语子罕)(20)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 。6.请分别在后面横线上写出下列语句称述的人物。(1)刘邦称其“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 (2) 太史公赞其“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 (3)楚汉之时人们评价“功高无二,略不世出”。 (4)孔子称其“不迁怒,不贰过”。 (5)孔子称“朽木不可雕,粪土之墙不可圬”。 7.请解释下列名词。(1)“太牢”(2) 春秋五霸(3) “三代” “三晋”(4)战国四公子(5)“四书” “五经”(6) “五声” “六艺”(7)“合纵”“连横”8.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题目。(注:加号的为选做题,下面的专题也一样)天地苍茫一根骨庞进 司马迁是我们陕西乡党,他的墓祠在东府的韩城市。去司马祠看看的愿望是早就有了的,成行却在九八年五月中旬的一天。省文联组织一批作家艺术家赴韩城发电厂采风,归途中我们登上了芝川南原。西枕梁山,东望晋土,石桥贯通,松柏掩映,悬崖峭壁上的太史公祠墓真可谓雄奇壮观。眼下芝水环绕而去,是一抹淡淡的银白;阡陌间田畴连片,已是绿意盎然。举目远眺,黄河连天,苍茫无尽。我们踩着一块块白净的大石朝上走,过“高山仰止”牌坊,进“史笔昭世”门楼,然后是著名的“九十九级台阶”。上一级台阶,我的崇高感就增加一层,我明白,这是我走近一个令我从骨头里敬仰的人时的一种感觉。这种感觉是特别的,不常有的,因为很可惜呀,在地球东方这块幅员辽阔的土地上,能使我从骨头里敬仰的人,毕竟太稀少了。 匾额和对联很多,还有不少题刻着诗词的碑石。尤其醒目的是“文史祖宗”一额和“刚正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幽而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一联,以及郭沫若“龙门有奇秀,钟毓人中龙;学识空前古,文章百代雄;怜才膺斧钺,吐气作霓虹;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的题诗。太史公的塑像就安坐在这些匾额、对联和题词的后面。老人家束高发,着红袍,长眉入鬓,双目炯炯那眼神,有穿透历史烟云的明晰和超凡入圣的穆然。显著的还有那一袭长及心胸的须髯,给人一份文人的傲岸和学者的庄重。据说,受过宫刑的人胡须会随之脱光的,而这尊塑像,依然大须飘拂这大概是民意使然了:你皇上要把一个血性须眉变成一个不男不女的“太监”,可在我们老百姓的心目中,这个人依然是男子汉,永远是男子汉,顶天立地,气吞河岳的男子汉! 仔细看,司马迁的塑像是稍稍有些斜的,头向北方偏着。一种说法认为,司马迁是在遥望建在三十里外北原上的苏武庙,因为这位在北国牧了十九年羊的汉朝使臣,和司马迁是肝胆相照的僚友。另一种说法认为,司马迁是在遥望李陵,这位大汉名将的被迫降敌滞留北方,正是司马迁罹祸的缘因啊。我是倾向于后一种说法的,我甚至觉得“李陵之祸”降临到司马迁的头上,是有某种必然性的。不错,司马迁是一个有骨气有血性又才华横溢抱负远大的文人,这样的文人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社会的良心。当李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践戎马之地”,重创十万敌骑的消息传到长安时,汉武帝刘彻是笑咪咪的,公卿王侯们也都纷纷“奉觞上寿”,好听话说得长乐宫的麻雀都似乎要变成翩翩起舞的宫女。无料几天后,李陵终因矢尽粮绝,寡不敌众而被俘受降。消息传来,全朝廷都哑巴了,刘彻更是“惨怆怛悼”,脸吊得像经了霜的秋茄子。 “你们还有什么话说?”朝堂上,刘彻目扫群臣。群臣或面面相觑,诺诺唯唯;或言李陵该千刀万剐,夷其九族不足以抵罪。刘彻的妻弟,没有战绩却想捞取功名的贰师将军李广利大概就持这样的看法。当刘彻对这样的看法眯目点头的时候,我们的太史公站了出来。他说李陵平时克己奉公,身先士卒,有国士之风。此次出征,孤军奋战,血染寒山,英勇可嘉。降敌是一时无奈,日后有机会,他还会报效汉朝的。“好你个司马迁,”刘彻震怒了,“你竟敢替叛贼说话,谁给你的胆量?”刘彻将玉案一拍:下狱治罪! 是啊,现在看来,司马迁充其量不过是说了几句公道话而已。然而,问题倒不在于公道话本身,而在于竟然有人敢于站出来说公道话。社会良心和专制强权在这儿发生了深刻的矛盾。 对武帝刘彻,司马迁曾经是抱有幻想的。接续父职,做了太史令后,司马迁是异常勤奋的,他起早睡晚,全力做事,总想博得武帝的欢心。即使站出来为李陵辩护,也是见皇上满脸的“惨怆怛悼”,禁不住效一番“款款之愚”。然而,残酷的现实粉碎了文人的天真。下狱后,家中贫困,所有的财产加起来不足以赎身,平时交的朋友也难以救助,“左右亲近,不为一言”,指望皇帝宽宥吗?看样子是连门都没有的。皇上是借机会置我于死地啊!司马迁终于明白了,明白刚直不阿的书生和专横残暴的帝王是冰和炭、玉和泥。于是,他不再幻想不再幽怨,为了“草创未就”的史记,为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理想和事业,他咬牙吞血,毅然决然地走向了苦难,“就极刑而无愠色”。至此,司马迁实现了一个转变,一个御用工具向独立人格的转变。对正直的文人而言,这个转变太宝贵了,尽管付出了血泪穿石的代价。从此,一个书生走到了一个帝王,和这个帝王赖以存在的庞大体制的对立面。这是社会良心和专制皇权的对立,是柔弱却有无限生机,和强横却注定要消亡的对立。你可以摧残我的肉身,但你摧不毁我的抱负;你可以夺取我的生命,你却打不倒我的精神。我就要谱写一部世上从来没有的大书,让这个民族记住司马迁,让这个世界记住司马迁!也让你刘彻看看,什么是真正的文人,什么是文人的肝胆。寒凝春华发,血沃劲草肥。炼狱淬火,司马迁在提升精神的同时,成就了一根骨头。好一根骨头啊!即使面对一百个汉武帝,一千次酷刑,一万回磨难,这根骨头也不会酥软,绝不酥软! (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 体通史,鲁迅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 ”。 (2)文章第段的写景描写有什么作用?请分条陈述。 答: (3)第段中,作者为什么说“李陵之祸”降临到司马迁头上是有某种必然性?答: (4)第段说“司马迁在提升精神的同时,成就了一根骨头。”“成就了一根”怎样的“骨头”?答: (5)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对司马迁塑像的描写突出了他的眼神和胡须,旨在表现司马迁的精神风貌。 B对给予司马迁深重苦难的社会以及这社会长期以来所沿袭的人文精神的批判,是这篇文章的主旨。 C“我们的太史公站了出来。” 作者在“太史公”前加“我们”,是为我们民族有这样的文人而自豪。 D文章活用鲁迅诗句“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是为了说明苦难成就了司马迁。 参考答案:1A 2C(是管仲) 3B(史记为纪传体通史)4(1)破釜沉舟: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出处:“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只要我们有的决心,就能克服学习上的各种困难。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形容做事的决心很大。(2)劳苦功高:出了很多力,吃了很多苦,立下了很大的功劳。出处:“劳苦功高如此。”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3)作壁上观:壁:壁垒。原指双方交战,自己站在壁垒上旁观。后多比喻站在一旁看着,不动手帮助。出处:“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含贬义。(4)一日千里:原形容马跑得很快。后比喻进展极快。出处:“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老,驽马先之。”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5)一言半辞:指很少的一两句话。同“一言半语”。出处:“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6)虚左以待:虚:空着;左:古时以左为尊;待:等待。空着尊位恭候别人。出处:“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7)逐鹿中原:逐:追赶;鹿:指所要围捕的对象,常比喻帝位、政权。指群雄并起,争夺天下。出处:“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8) 一饭千金: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出处:“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9) 博闻强记: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出处:“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用于称颂人。 (10) 随波逐流:逐:追随。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只能随着别人走。出处:“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5(1)一饭三吐哺 (2)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物联网技术投资合作项目资金借贷合同
- 2025年度绿色居住社区草皮购置与景观美学设计合同
- 2025年度航空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合同
- 2025医院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要点
- 2025年大型上市公司合同管理与合规制度
- 乐山专业毕业论文翻译
- 汽修毕业论文5000字
- 2024社区《网格员》模拟卷及答案
- 2024年安全急救知识考试真题题库附参考答案(研优卷)
- 医疗废物管理考试试题附答案
- 肉类加工间管理制度
- 2025年陕西、山西、青海、宁夏高考历史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
- 2024-2025学年苏教版四年级下学期期末测试数学试卷(含答案)
- 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的医疗护理
- 农村供水管网延伸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 快递公司快递员管理制度
- T/CECS 10207-2022榫卯式钢管脚手架构件
- 师德师风警示教育课件
- 物业服务安全生产培训
- 精神运动发育迟缓护理要点
- 华为员工合同协议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