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米饭与淀粉的观察.doc_第1页
1米饭与淀粉的观察.doc_第2页
1米饭与淀粉的观察.doc_第3页
1米饭与淀粉的观察.doc_第4页
1米饭与淀粉的观察.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米饭与淀粉的观察教材分析:米饭与淀粉的观察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最后一单元 米饭和淀粉中的两个活动。这一单元与前面学过的植物、动物、人体、水都有联系,是作为综合性的内容出现的。在活动中主要以米饭与淀粉作为观察的对象,并通过对米饭与淀粉的探究让孩子们知道在我们周围的事物中,蕴涵着许多科学道理。 在“观察米饭”的活动中,主要让学生比较米粒变成米饭时发生了什么变化,这就不仅要看、闻、摸,还要尝。对米粒和饭粒的比较,是对学生细致观察比较能力的进一步磨炼,也可以说是对学生一学期来的观察能力进行一次小小的检阅。 在“观察淀粉”时,首先给学生一小段关于淀粉的资料:“不甜的糖类 淀粉”,然后指导学生观察一小包淀粉,并借助水、调羹、蜡烛、碘酒等其他工具对淀粉进行深人细致地观察与研究。并让孩子们知道淀粉遇上碘酒会变蓝,会用这个办法初步鉴定米饭、米粒中是否含有淀粉。米饭与淀粉的观察注重的是引导孩子进行观察,把观察到的内容进行描述;而碘酒和淀粉一课更注重的是对孩子的逻辑思维的训练。教学设计: 一、教学准备: 给每组(四人或六人一组)准备一小团米饭、一些大米、金属汤匙1个,1小包淀粉、筷子、蜡烛、水、碘酒等。二、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人课题。 (二)比较饭粒与米粒。 1、学生观察米粒和米饭,看看它们在外表特征上发生了什么变化? 2、汇报交流。3、研究米饭的味道,并阅读课文资料。(三)认识淀粉。1、观察淀粉。变化。2、观察加水、加热后的淀粉变化。3、观察在淀粉糊中加碘酒后变化。4、推测验证在米饭、米粒中加碘酒的变化。 (四)总结延伸。1、通过今天的研究,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研究什么?2、教师演示魔术,学生试图解释。 三、课堂教学过程:(一)谈话引人课题。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观察了大米。现在请同学们看看桌上粉红色的纸上放的是什么米?(杂交米。)2、师:杂交米加水煮熟后变成什么?(米饭。)师:同学们平时都吃过米饭,你们有没有仔细地观察过米饭呢?(没有或有,注意教学机智。)师:现在请同学们认认真真地比较一下米变成米饭后有哪些变化?在观察的时候请同学们注意这么几点:(1)可以采用多种感官、多种方法去观察。(2)观察的时候,小组成员互相协助,记录员及时快速地把大家的发现记录在白纸上,可以用画星星的办法进行记录。(3)等研究时间到音乐声响起时,请各组马上整理好自己组的记录,汇报员用手指表示自己小组的几点发现。(学生分组观察并记录自己小组的发现,等音乐声响起,各小组整理自己的发现) (自评:学生良好的学习、研究习惯是有效完成科学探究活动的保证,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需要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一点一滴地进行积累。在活动之前提出一些活动的注意点,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比较饭粒与米粒。 1、师:请同学们把自己小组的发现与大家交流一下,哪一组先来汇报?其他小组注意倾听,数数别的小组有几点发现,哪几点和你们小组是一样的,有不同的地方可以进行补充。(发现:米变成米饭后变胖了、变大了;米饭比米粘一些;米饭里面有水分;米饭的气 味有点香香的,米没有这样的香味;米饭比米软;米饭比米好吃)2、师:你尝过吗?(尝过。)3、师:其他小组还有补充吗?(米粒有点透明的,米饭不透明;米粒在纸上很容易滑动,米饭不容易滑动。)也就是说米饭比米粒粘性好,对吗?(对。)4、师:还有其他发现吗?(米饭吃起来香香的,米粒不好吃。米饭慢慢吃,过了一会儿会有甜甜的味道。)5、师:是吗?你们有这样的发现吗?还没试过的同学赶快试一试。(学生连忙拿一点试试)6、师:都尝过了吗?有没有这样的体会?(有。)师:为什么米饭会越嚼越甜呢?(米饭越嚼越甜是因为米饭中含有淀粉。)师:你怎么知道的?(从书上看来的。)师:哦,原来是这样,看来读书能使人知识广博。同学们,我们也赶快打开书本70页看看。(学生阅读课文资料“米饭是甜的吗?”与“不甜的糖类一淀粉”) (自评:在我们往常的教学中,几乎很少教学生利用书本资料进行学习。在科学课中如何利用好课木,也是值得我们教师研究的问题。)(三)认识淀粉。1、师:从刚才的阅读中你知道了什么?(原来米饭越嚼越甜是因为米饭中含有淀粉,淀粉嚼了以后会变成糖。;不同的米中的淀粉的多少都不同,100克釉米中含有70克淀粉,100克粳米中含有78克淀粉,100克糯米中含有76克淀粉。)2、师:同学们都已经知道了米饭中含有淀粉,那你们想知道淀粉是什么样的吗?(想。)3、师:那请每组的材料员赶快上来领取一包淀粉,打开仔细观察一下,它是什么样的?(学生打开纸包观察淀粉)师:谁来汇报一下淀粉是什么样的?(淀粉的颜色是白色的,用手一捏就连成一一片了,用手摸摸是滑滑的、细细的、软软的;闻一间有一点气味,不过不是很浓的、特殊的气味;看上去有点像味精的样子。)师:从这学期以来,同学们经常用看、听、摸、闻这些方法来观察物体,今天老师再教你两种观察淀粉的方法。(教师演示或课件演示:1、把一些淀粉倒在汤匙里,加几滴水,用筷子搅一搅。2、在蜡烛的火焰上加热汤匙中的淀粉糊。注意:汤匙里不要放大满,并及时把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学生进行操作并观察现象) (自评:对刚刚上科学课的三年级学生来说,连续进行两个实验,并要进行观察记录,有一定的难度。出示课件或教师演示来提示孩子怎么做实验,对提高活动的效果很有帮助。)4、师:淀粉加了水后,你观察到有什么变化?(淀粉化了,看上去就像牛奶 一样。)师:颜色跟原来比有没有变化。(原来白一点,加了水以后变成牛奶色了;原来像粉一样,加了水以后变成了液体。)师:那把淀粉加水后放到火上加热,你又有什么发现?(放到火上烧,汤匙里的淀粉就冒泡泡了,最后变成了浆糊一样的东西。)师:好的,谁能把观察的变化过程更详细地说出来。(把淀粉放到火上烧,先冒一点大的泡泡,后来泡泡越来越大,还冒出了烟,后来就慢慢像烧熟了一样,最后变成了浆糊一样的东西。颜色原来比较白后来慢慢变透明了。)5、师:刚才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同学们在观察中点蜡烛、拿米饭,手都弄脏了,现在请同学们都到水龙头下面把手洗干净,看谁洗得又快又干净。 (学生到水龙头下进行洗手)6、师:同学们的手都洗干净了吗?师:我怕同学们还没洗干净,现在我们再请一样东西来帮忙,请材料员从抽屉里拿出一个小瓶子。你们看看,认识吗?(碘酒。)师:你怎么知道的?(瓶子外面写着呢;我闻过这种气味,好像医院里都有的。)师:对,医院里是有的。你们知道碘酒有什么用处吗?(可以消毒。)师:好,现在我们就用碘酒好好的给我们的手指消消毒。先用棉花签蘸一些碘酒,再涂到右手的拇指、食指的指头上。(教师演示,学生用碘酒涂右手的指头。)7、师:消毒完成了吗?(完成了。)师:把棉花签放到空烧杯里,手指干了没有。(干了。)师:碘酒是碘里面加酒精制成的,现在酒精挥发了,剩下的就是碘这种东西了。看看你现在手指上的碘是什么颜色的?(黄色的;棕色的。)师:我们可以说它是棕黄色的,现在老师请同学们做一件事情,每人先拿一张白纸,再用这两个消过毒的手指,捡出5粒米饭,排列在纸上,注意:一要排整齐,二不要把米饭弄脏。(学生动手操作,一会儿学生都惊奇地叫起来) (自评:这里的活动设计参考了碘酒和淀粉中的片段,用到这里显得比较自然,也比较符合三年级学生好玩的特点,学生的兴奋、惊奇就足以说明这个活动的成功。)8、(老师,米饭变黑了;米饭变脏了。)师:仔细看看米饭的颜色变什么颜色了?(有点黑色、有点紫色;还有点蓝色。)师:我们是否可以说变成紫黑色?(可以。)9、师:是不是你们把米饭弄脏了变成紫黑色?(不是。)师:那你有办法证明不是你的手把它弄脏了。(可以不用手去拿。)师:那用什么呢?(用棉花签直接涂上去。)师:想得很好,不过老师给你提供一件更方便的工具。 (教师出示滴管)(自评:教师不直接叫学生用滴管滴到米饭上观察,而花时间引导学生自己去想办法,借用其他的工具去证明不是自己的手弄脏了米饭。这两者之间对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的差异是不言而喻的。)师:怎么用这件工具?(用它吸一点碘酒直接滴到米饭上看看是否会变色?师:非常好,同学们可以再动手试一试。 (学生把碘酒滴到米饭上)10、(老师,米饭变色了,变色了;老师,米饭不是我们弄脏的,是碘酒使米饭变色的。)师:看来,米饭遇到碘酒会变色,那你猜淀粉遇到碘酒会变色吗?(会。)师:能说说理由吗?(米饭中有很多的淀粉,米饭遇到碘酒会变色,那淀粉遇到碘酒也会变色。)(自评: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的养成需要我们教师在平时的课堂中这样一点一滴地进行训练。)11、师:到底会不会变色呢?我们来试试。 (学生动手操作)12、师:有什么发现?(淀粉遇到碘酒也会变色。)师:那米粒遇到会变色吗?(会。)师:我们也来试试。(学生动手操作) (自评:让孩子动手试试,使他们知道科学不仅靠逻辑推理,更靠事实、实践去证明。)13、师:从刚才的几个小实验中,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可能会没有发言) 师:同学们想想,米饭中含有什么,米粒中含有什么?(它们都含有淀粉;含有淀粉的东西遇到碘酒都会变色;) (自评:这里的停顿显然可见三年级孩子的归纳能力还不是很强,在教师的指导下,孩子也慢慢明白了其中的共同点,这其中也可以看到孩子思维进步的痕迹。)(四)总结延伸。1、师:今天,我们研究了什么?(米饭和淀粉。)师:你们都知道了什么?(淀粉遇到碘酒会变色;米饭里含有淀粉;我们吃饭时越吃越甜是米饭里的淀粉变成糖了;不同的米当中所含的淀粉多少也不同。)2、师:你们还想研究什么?(淀粉为什么遇到碘酒会变色;碘酒遇到其他东西会不会变色?淀粉遇到其他的什么东西会不会变色?)师:看来同学们想研究的问题还真不少,有些问题我们下节课再来研究。今天同学们研究得很认真,下面老师为大家玩一个小魔术,看谁的眼睛厉害。 (教师拿出一杯奶白色的淀粉和水的混合物,嘴里念念有词,趁学生不注意,将手心里装有碘酒的瓶盖迅速地掉入烧杯,并不断的摇动,混合物迅速变成紫黑色,学生兴奋得纷纷叫起来)3、师:好的,老师就请一位同学来演示一下。 (一名学生上台演示,放入碘酒的动作太慢,大明显)师:魔术的神奇就在于不让别人看出来,速度要快,同学们回去好好练习练习,变给爸爸妈妈看看。淀粉米店里都有卖,碘酒医院、卫生室里都有。这节课我们先研究到这里。(自评:有趣的魔术再一次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也相信许多孩子在课外会把这个魔术表演给别人看。这也正体现了新课标所提倡的:“科学课不应因下课铃声响起而结束,应把学生引向广阔的课外活动乃至整个生活世界,让学生置身于广阔的背景中学习科学。体现科学教学的开放性。”)(五)米饭与淀粉的观察教学反思最初的构思和课后的感想,对老师领会这节“研究课”一定会有帮助。我备教案前,想到:“在发展儿童的认识能力方面,本课的教学侧重于问题的整理,评价、选择和表述,即问题的提出。”对儿童来说,能观察周围的事物,发现身边的问题。无疑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认识能力。不过,对有效的学习来说,观察和发现显然还只是认识的开始,最终是否有所收获,认识是否能得到发展,在发现问题之后,便取决于对问题所持的态度和提出一个适当问题的能力,这是我本课教学希望蕴含的又一个意义。我不得不承认,这个班级的学生实在是很出色的,我非常吃惊于他们的思维活跃的程度和发展的速度,这节课中,就运用各种适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提问,先教儿童学会认识一种陌生事物的办法。从对碘酒的认识到碘的认识,从课前洗净双手到用碘酒认真“消毒”,从引导学生细心体察碘的颜包到以后的观察和讨论,无一不是精设计过的,但看来却是那么轻松自如,水到渠成。“是谁把米饭弄脏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