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4初中历史单元学习评价示例: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2案例解析2单元试卷及组卷说明.doc_第1页
C14初中历史单元学习评价示例: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2案例解析2单元试卷及组卷说明.doc_第2页
C14初中历史单元学习评价示例: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2案例解析2单元试卷及组卷说明.doc_第3页
C14初中历史单元学习评价示例: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2案例解析2单元试卷及组卷说明.doc_第4页
C14初中历史单元学习评价示例: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2案例解析2单元试卷及组卷说明.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单元测试卷杜 玮 左秀银南通市启秀中学第卷(选择题 共30分)第卷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下列选项搭配正确的是( )林则徐、魏源 新文化运动 李鸿章、左宗棠洋务运动 康有为、梁启超戊戌变法 孙中山辛亥革命A B C D2、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这三人的共同目标是( )A、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B、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C、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D、挽救中华民族危亡3、对西方著作的翻译和介绍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特点,下表数据反映了20世初以来的时代主题是 ( )时间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等相关著作译书比例18501899年4:119021904年1:219121940年1:3A、救亡图存 B、自强求富 C、全盘西化 D、师夷长技以制夷4、 中国的近代化在深重的民族危机中艰难起步,曲折推进。下列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A、洋务运动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B、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主张变封建专制制度为君主立宪制度C、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D、新文化运动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5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抗争奋进史。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下列口号或主张的先后顺序是( )自强求富 变法维新 民主共和 民主科学A.BC.D6近代化就是在经济上实现工业化,在政治上实现民主化的过程。中国的近代化在经济、政治这两大领域的开启性事件分别是( )A五四运动和戊戌变法B洋务运动和新文化运动C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D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7.日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如此推理,中国近代化进程应该走的道路是( )A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B辛亥革命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C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D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洋务运动8.中国近代化的历程艰难曲折,起步层层推进,步步深入。下列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A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B戊戌变法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C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新文化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9.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江南制造总局的创办 中国同盟会的建立 青年杂志的创办 公车上书A. B. C. D. 10比较与归纳,是历史学科的能力要求之一。下列选项中,属于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的共同点是( )A发生在19世纪 B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C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 D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11.构建知识结构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下面是某同学编写的知识结构示意图。他学习的主题是() A侵略与抗争 B近代化探索 C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D多民族国家的统一12下列历史事件中同时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是(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 B. C. D.13洋务运动求自强,戊戌变法图立宪,辛亥革命建共和,在系列救亡图存的运动中,中国逐渐汇入工业文明大潮。这些运动( )A完善了近代中国的民主制度 B.取得了反抗外国侵略的胜利C.完成了民族振兴的历史使命 D反映了近代化道路的艰辛探索14制度改革,思想先行。下列对维新思潮、民主革命思想和激进民主主义思潮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 B在中国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C爱国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的产物 D都具有进步性、爱国性15、在某班举行的一次历史活动探究课上,同学们围绕中国的近代化问题展开激烈讨论,张强同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你认为,在他得观点中,与历史史实不符合的一项是A、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为了维护清朝的统治 B、戊戌变法的目的是为了推翻清朝统治C、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新文化运动促使人们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第卷(非选择题 共20分)第卷共2小题16、一部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一部中国追随世界历史潮流、向西方学习逐步走向近代化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图1“师夷长技” 图2 “变法图强” 图3攻占楚望台军械库 图4陈独秀和青年杂志材料二: 追本溯源, 只因为拥护那德谈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 ience )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借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一一陈独秀 新青年罪案之答辫书请回答: (1)分别写出材料一的四幅图相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4分)(2)图三对应的事件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1分) (3)材料三中的“德、赛两先生”分别是指什么?(2分)(4)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在中国近代化历程中,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过了一个怎样的层次渐进的过程?(3分)(5)结合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历程,你觉得在学习他国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1分)17、在近代中国面对日益严重民族危机的背景下,各阶层努力探索实现近代化。阅读下列图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南京条约签字仪式中国被迫走上了探索之路路康有为:中国果真强大了吗?江南制造总局大门并没有带来中国富强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深入人心 孙中山:民主政体并没带来民主(1)根据所给材料,说明近代中国仁人志士近代化探索所追求的最终目标是什么?(3分)(2)材料中所涉及探索包括哪些个方面?(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探索没有完全实现目标的主要原因?(1分)(3)中国的近代化探索艰难曲折,对此你有何启示?(1分)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5小题3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C DCC AD D DCDBD D BB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20分。16、(1)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4分) (2)结束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1分) (3)民主、科学(2分) (4)由学习西方的器物(技术)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3分)(5)不可完全照搬照抄,要结合中国实际;注意取长补短;(符合题意、言之成理即可得1分。)17、(1)富强、民主、科学(3分)(2)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军事、教育等。(前三点3分,后两点任一点1分,共4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所限,或者封建主义势力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干涉阻挠。(1分)(3)要能真正富强民主,必须实现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符合题意、言之成理即可。)组卷说明 近代化探索,这个单元主要讲述的是在西方列强对华侵略加剧、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的时候,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进行着英勇的斗争,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以“自强”“求富”为目的的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进行了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社会结构开始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所以单元测试卷设计如下:一、测试卷设计依据、对应课标。 设计的内容依据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试题所涉及到的知识点,源于课程标准,如单元检测卷中的选择题第4题,对应课标“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非选择题第16题的(2)对应课标内容“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考查中还注意按照课标的能级顺序设置问题,如选择题第1题属于课标要求识记层次;如:非选择题16题的第4问,设问要求学生将课标中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综合起来,属于理解、运用层次。二、测试卷设计的表述、设问依据课标和教材。 为做到设计的科学性,认真研究课标和教材,设计题干的表述、设问用语不少来自课标和教材,更显得规范、准确、稳重、厚实。如选择题第11、15题,非选择题第16(3)题。3、 测试卷设计的素材、题型、内容源自教材。 设计不少素材、题型、内容取材于课本,既有“明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