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火之谜教案(定稿).doc_第1页
天火之谜教案(定稿).doc_第2页
天火之谜教案(定稿).doc_第3页
天火之谜教案(定稿).doc_第4页
天火之谜教案(定稿).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实验片区五年级语文教学案 19 天火之谜主备学校:南徐小学 审核:实验片区五语组 课型:阅读 授课时间:两课时 【教材分析】天火之谜是第六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了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为了揭开雷暴的秘密,在雷电交加的天气里进行“风筝试验”的事,赞扬了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研究和实验,才能揭开大自然的奥秘。借助具体语言文字,学习作者采用烘托的手法来体会富兰克林的这种精神。【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复述课文。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读准“风筝、颠簸、无稽之谈、怒发冲冠、钥匙、讥讽、攥住、纤维”等词语,读准多音字“冠、系”,注意“钥匙、雷暴、颠簸、雷暴、揭开”等词的写法,理解“不足为奇、欣喜若狂”等词语。会用“不足为奇”、“欣喜若狂”造句。3.借助具体语言文字,了解富兰克林发明避雷针的全过程,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精神。4.学习作者采用烘托的手法,体会富兰克林获得成功是来之不易的。【学习重难点】1.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复述课文。2.借助具体语言文字,了解富兰克林发明避雷针的全过程,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精神。3.学习作者采用烘托的手法,体会富兰克林获得成功是来之不易的。【资料链接】富兰克林(17061790):美国物理学家,发明家,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富兰克林是第一个在纯科学领域中享有国际声誉的美国科学家,是美国电学研究的先驱者。为了对电进行探索,曾经做过著名的“风筝实验”,发明了避雷针,在电学上成就显著。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读准“风筝、颠簸、无稽之谈、怒发冲冠、钥匙、讥讽、攥住、纤维”等词语,读准多音字“冠、系”、注意“风筝、颠簸”等词的读音,注意“钥匙、颠簸、雷暴、揭开”等词的写法。2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按照分好的段落看,用课文中的语句概括段意,借助段意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3了解富兰克林发明避雷针的原因。【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给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钥匙(sh shi) 颠簸(din din) 攥住(zhun zun)颠簸(b b) 冷嘲热讽(fng fn) 风筝(zhn zhng) 拴住(shun shung)2.选择正确的汉字填空。瀑 爆 暴雷( ) ( )布 ( )炸 ( )躁 枫 疯 讽( )刺 ( )狂 ( )树 讥( ) 壁 劈 毙击( ) 雷( ) 绝( ) ( )头盖脸3.把词语补充完整并在横线上解释加点的字。( )嘲( )讽 怒发( )( ) 乌云( )( )( )为 一 谈 ( )喜若( ) ( )( )交加 不( )为( ) 无( )之 谈: 安然( )( ): 二、课堂助学激情导入 (1)同学们,夏天雷雨即将来临时的景象你们见过吗?你能说说当时情景和感受吗? (2)揭题。(板书课题:天火之谜)预习反馈整体感知 课题是 “天火之谜”,“天火”是什么东西?“天火之谜”到底是个怎样的谜?这个谜又是被谁解开的?(1) 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2) 学生回答整体感知第一问。(雷暴)东西方的人们称他们分别是什么?(中国人:雷神。西方:上帝的怒火。)雷暴只是普普通通的放电现象,上帝的怒火只不过是无稽之谈。理解“无稽之谈”(毫无根据的说法)。(3) 人们心头的问号变成感叹号,而把问号变成感叹号的正是富兰克林。(4) 结合资料链接了解富兰克林。合作探究(一) 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第二部分(2-5),第三部分(6)。请选用课文中的语句概括段意,并试着据此说一说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习步骤:(1) 根据老师给出的分段,在文中找到相应的语句进行概括。(2) 将段意连起来说一说文章的主要内容。(3) 适当增删一些词语,使得语句更加通顺。(二) 默读第一自然段,请同学们告诉我雷暴有多可怕?学习步骤:(1)在第一自然段中找出能够反映人们畏惧雷暴的重点词语。(2)试着用“从_中能体会到_,因为_”说一说。(从“每年、几十亿次、击倒、劈成两半:等词语,体会雷暴发生频繁威力巨大。从“上帝的怒火、雷神、一直、可怕”等词语,体会人们对雷暴的害怕程度。)带着心中的这份恐惧,一起来读读第一小节,让所有人都能感受到雷暴的可怕。(齐读第一小节)这可怕的雷暴究竟是什么呢?第二小节告诉我们,这个谜团被谁解开了?(富兰克林)接下来就讲述了富兰克林怎样解开这个谜团的,那么第二小节起到一个什么作用呢?(过渡)(三) 这雷暴在富兰克林眼中有那么可怕吗?他有着怎样的推测?他又想怎样实现他的推测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第3小节,找出富兰克林对雷暴的看法。学习步骤:(1)在第三段中找出相关语句并划下来,(2)想一想从这些语句中能不能看出富兰克林是个怎样的人。(3)在划出的语句旁写一写你的看法。(从_中我看出_)“这种推论现在看起来不足为奇,但在当时却是令人难以置信的。”理解“不足为奇”词义,联系下文中“难以置信”来理解,并用“不足为奇”造句。 理解“推测”、“推论”词义,是否能相互替换?为什么?(四)引读课文最后一小节。课堂小结 那么富兰克林是怎么验证自己的想法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三、当堂训练1.按照分好的段落,选用课文中的语句概括段意。第一段 (第一自然段) 第二段 (第二自然段) 第三段 (第三自然段) 2、造句不足为奇四、巩固练习1古时候,西方人把雷暴看做是“ ”,中国人则把它称为“ ”。雷暴到底是什么呢?这个谜团直到 世纪才被 科学家 解开。2“ ”震惊了世界。它向世人宣告,雷暴只是 ,“上帝的怒火”不过是 。他有根据这一原理发明了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会复述课文。会用“不足为奇”、“欣喜若狂”造句。2借助课文内容,了解富兰克林发明避雷针的全过程,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精神。3. 学习作者采用烘托的手法,体会富兰克林获得成功是来之不易的。【学习过程】一、温故预习1.把画线部分换成成语,再任选一个造句。(1)少先队员做好事不留名,不值得奇怪,很平常。 ( )(2)试验成功了!富兰克林唱啊,跳啊,高兴得像发狂一样。( )(3)当老师告诉我们,日本国内至今还有人不承认日军在“南京大屠杀”中犯下的滔天罪行时,我们个个愤怒到了极点,头发直竖,把帽子都快要顶起来了。 ( )造句: 。二、课堂助学导入上节课我们知道,富兰克林有着自己的想法,为了验证他的想法,他决定怎么做?(通过实验来揭开雷电的秘密)预习反馈合作探究 过渡:这到底是一次怎样的实验啊?接下来,就让我们跟富兰克林一起走进那个震惊世界的实验。(一)默读课文第4自然段,找出这次试验的步骤。 学习步骤:(1) 在第4段中找出实验的步骤。(2) 用简单的词语或短语归纳实验步骤。(3) 试着脱离书本自己说一说实验的步骤。 交流:确定实验步骤并能复述。(抓住相关动词进行描述:栓、结、系等)(二)这次实验危险吗?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学习步骤:(1)找出能够体现实验是否危险的语句并划下来。(2)读一读这些语句,感受当时实验的情景。(抓住描写环境的词语:“乌云密布、雷电交加、大雨倾盆而下”体会试验时环境的恶劣。)这些环境描写好不好?好在哪里?(体会侧面描写的烘托作用)(三)从实验的步骤和环境的描写中,可以体现富兰克林是个怎样的人?(富兰克林具有为了探索自然的奥秘而毫不畏惧的精神,坚持自己观点的勇气和决心)(四)根据板书内容和图片,试着同桌互相说一说实验过程。学习步骤:(1)复述过程中要包含所有实验步骤。(2)注意描述环境,体现实验的“惊险”。 (3)同桌相互补充,让实验过程更加具体生动。请学生复述富兰克林的实验过程。小结:复述并不是完全的背诵,在不偏离内容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增添一些自己的想象,让故事在你的口中更加生动具体。师:当闪电通过导体,发出火花,手臂一阵发麻时,富兰克林非但不惊慌,却- 出示:富兰克林欣喜若狂地喊道:“成功了!成功了!我捉住天电了! (1)理解“欣喜若狂”词意,师:富兰克林为什么会“欣喜若狂”呢?联系他捉住“天电”以及前文人们对他的取笑来理解,并用这个词语造句。 (2)我们共同见证了富兰克林的成功,这一刻,我们一样欣喜若狂,让我们一起来为富兰克林欢呼。指导有感情朗读。 (3)“风筝实验”震惊了世界。它向世人宣告,雷暴只是普普通通的放电现象,“上帝的怒火”不过是无稽之谈。富兰克林成功了,此时此刻,那些曾经嘲笑过他的人会怎么想,怎么说?4课堂小结,同学们,富兰克林揭开天火之谜的过程中,你一定收获颇多,感想颇多。现在,你来告诉我,你觉得富兰克林是个怎样的人? (勇于探索 执着追求 敢于实验 百折不挠) 那富兰克林能最终取得成功最关键的品质是什么? (永不言弃 敢于实验 百折不挠) 你还知道哪些人也具有这样的品质。 (谈迁、李时珍、诺贝尔、张海迪、爱迪生) 课文学完后,你有哪些收获呢?三、当堂训练1造句欣喜若狂2.按课文内容填空富兰克林早就观察到,天上的雷暴与静电放电现象有很多相似之处:它们 ,光的颜色 ,光的方向 ,都 ,都能 年 月的一天,天空 , 。富兰克在儿子的帮助下,把 。风筝上 ,用来 。放风筝的线是 ,绳子 ,在麻绳和丝带的接头处 四、巩固练习天火之谜 一片乌云掠过风筝上方,富兰克林( )麻绳上的纤维“怒发冲冠”般地竖了起来。这是麻绳带电的信号!突然,一道闪电劈开云层,在天空划了一个“之”字,接着一个炸雷,大雨倾盆而下。麻绳淋湿后就成了能使电流通过的导体。这是富兰克林用手指( )铜钥匙,“啪”的一声,骤然闪现一道蓝色的火花,他的手臂一阵( )。富兰克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