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初探.doc_第1页
劳动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初探.doc_第2页
劳动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初探.doc_第3页
劳动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初探.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劳动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初探常德市武陵区华南幼儿园:杨梅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进步,越来越需要高素质的创新人才,高素质的创新人才缺少不了劳动素质的提高。而现今的中国,独生子女众多,其个性特征中,劳动意识与观念的淡薄已成为当下孩子素质的短板,很多的大学生把脏衣服快递回家,不会独立生活,这与劳动教育从小的缺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从小抓起劳动教育已经是十分迫切解决的问题,在这里笔者来谈一谈自己的认识。一、创设环境,积极引导孩子进入幼儿园,是他们进入了系统学习教育的开始,也应该是进行劳动教育最好的切入点。不能因为孩子小,就不要劳动。从小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与观念,使他们长大后能成为自力更生的劳动者意义重大,因为在人类进化过程中,是劳动促进人类的进化。在人们进行创新改造过程中,更离不开劳动,只有人们在劳动中不断探索与总结经验教训,才会取得更好的成果与创新。所以,在幼儿教育中,我们要创设环境,积极引导孩子们进行劳动。首先,我们要充分考虑年龄特征等因素,为孩子安排力所能及的劳动内容和适合其年龄特点的劳动形式。如34岁的孩子可以让他们学会照料自己的生活,比如自己吃饭、洗手洗脸、脱穿衣服鞋袜等。56岁的孩子可以开始参加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如抹桌椅、收拾玩具和碗筷、洗手帕、扫地、整理床铺等。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让孩子参与一些种植花草和饲养小动物的活动。其次,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时刻渗透劳动教育的因素,发展幼儿从事劳动的兴趣。可以在活动设计中,多组织幼儿进行劳动教学活动,如开展美食城、娃娃家、小小修理铺等角色游戏活动,有意识培养幼儿劳动能力;还可以在幼儿园一角开设种植园或花盆,就地栽种蔬菜花卉、给它们浇水等有实践性的活动;还可以利用多种废品旧材料,进行废物改造成玩具或小饰物等,带领幼儿一起制作,并把幼儿制作的小作品陈列在活动室,进行展示评比,或让幼儿带回家与家长分享,不仅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还品味自己劳动成果的喜悦。再次,充分利用幼儿的一日生活,运用恰当的方法,循序渐进,引导孩子干他们力所难及的事,学会自我服务劳动。如在小、中班主要以学会进餐、穿脱衣服、洗手、整理床铺等;大班的幼儿可以注重培养孩子间的互相帮助、互相团结协作精神:早晨来园时,老师带领幼儿一起搞卫生;午睡后请他们为中小班幼儿穿衣叠被;吃饭吃点心前让幼儿分发碗、勺;放学前让幼儿和老师一起整理活动室等。从而培养幼儿爱劳动,主动参与劳动的习惯。二、家园合作,积极培养。幼儿生长在不同的家庭里,所受的家庭环境也不同,有的家长注重幼儿的劳动教育,但有不少家长过分溺爱孩子,包办一切,致使幼儿连最基本的自我服务能力都没有,导致劳动习惯也比较差。所以,就要搞好家园配合工作,请家长配合教育,来培养幼儿爱劳动,指导家长让幼儿在家庭中积极参与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1、指导家长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让孩子自己做。父母不应把孩子的事情都包下来,应该指导和督促孩子以自己的劳动来解决:从开始让孩子每天洗袜子、洗手帕的习惯,再到整理自己的玩具与房间,然后在家庭劳动中承担力所能及的份内劳动,真正成为家庭的一份子。这些必要的劳动,既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和独立生活能力,对于整天进行紧张学习的孩子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调节,可以使大脑得到很好的休息。同时,这种看似轻微的劳动,也是对孩子的意志也是一种锻炼。2、引导家长教育孩子自己的生活让孩子自己料理。父母不能因为孩子小,就包办他们的生活,孩子终究有一天要长大,要独立面对社会。这就要指导孩子动手整理自己生活过程中的各种事情,如早晚自己叠被、摊被;做完作业,清理桌椅及文具;打扫干净自己制造的垃圾等等。这些简单的劳动,可以养成孩子爱整洁、生活有秩序的良好习惯。这种习惯的形成,对孩子今后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有利的。3、倡导家长教育孩子让孩子积极参加家务及公共劳动。孩子除了料理自己的生活之外,还应让他们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公共家务劳动,让孩子为家庭其他成员或社会出一点力。如在洗衣机旁给家长作个帮手;在父母下班较晚的情况下淘米烧饭;在家里扫扫地、拖拖地板等等。这种为家庭履行义务劳动的习惯,对培养孩子尊重别人的劳动,关心父母的品质是大有益处的。而参加社会公共劳动,也是让他们了解社会的一种渠道,在劳动中学会与人合作,正确与人相处。如参加居委会组织居民打扫卫生;植树绿化环境;一起参与假期小报童等活动,都可以给予孩子能力上的锻炼。三、长远规划,积极拓展。我国现在正处于第二代“独生子女”的高峰期,出现了“4+1”、“6+1”的家庭模式,全家人围绕着一个孩子转动。导致家长们对子女过度的保护,家中一切家务全部由家长包下了,许多孩子与家务根本沾不上边。这样长期的包办娇惯,会让孩子失去生活自理能力,进而养成依赖性和惰性,形成了“父母做家务是理所当然”的思想,一旦这种思想生根后,要想再改变是非常困难的。给予过多的照顾,只会束缚孩子们的手脚,这对于他们将来独立面对充满竞争的时代是十分不利的。我们的孩子都有强烈的动手欲望,我们就要把握时机训练孩子做简单的事,这样才会让他们对劳动更感兴趣。孩子参与集体劳动可以让他们感到自己是其中一分子,增加对集体的归属感,并多给鼓励、赞美,使孩子从工作中得到成就感,增强自信。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活动中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规划,也需要家长们给予切实可行的人生规划,让良好的劳动习惯陪伴孩子一生。我们的孩子有大小之别,有男女之分,同一个年龄段的孩子能力有高有低。由于有这些差异,所以我们在给孩子安排劳动时,要尽可能地做到因人而异。一般来说,女孩子心灵手巧,忍耐性较强,适合做一些轻松、时间长的家务劳动。男孩子性格爽朗豪放,做事缺乏耐心,适合于做些花费时间短、比较洒脱的事情。只有安排得当,孩子才有兴趣,才能在劳动中受到教育。安排孩子的劳动不仅要因人而异,还要注意时间、气候的差异,考虑孩子的生理发育特点。一般来说:在高温的夏天,要尽量少安排露天的劳动和比较繁重的劳动;在寒风刺骨的冬天,最好不安排孩子在冰天雪地里从事劳动或在冷水中作业。这样讲,并不是反对孩子在艰苦环境中锻炼,而是要遵循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安排劳动。我们的孩子还要能欣赏自己的劳动能力,这样才能树立孩子在劳动中良好形象,而且才会体谅父母与他人劳动的艰辛,才会珍惜劳动,爱护劳动成果。可以安排幼儿在家里做那些让他感到对家庭生活做出重大贡献的家务劳动。如扫地、洗菜,当客人来临时,有意说出这是小主人的劳动成果,客人的夸奖让他觉得“我家里这么干净,为家里争了面子,这里有我的一份功劳。”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劳动竞赛,使孩子有竞争意识,如家庭成员间玩“比谁做得好”“比谁做得快”的游戏,谁浇的花长得好,谁洗的白菜干净,谁的书柜摆得整齐好看。这样会让孩子在家中以自己的劳动能力树立起小主人的形象,孩子还通过自己在劳动的中实践,切身体会生活的艰辛,才会体谅父母的爱心,才会更加珍惜劳动后的成果。总之,我们在教育孩子参加劳动方面,要运用正确方法,要从教育孩子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长远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