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参考.doc_第1页
文献综述参考.doc_第2页
文献综述参考.doc_第3页
文献综述参考.doc_第4页
文献综述参考.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衡水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衡水市外贸商品的结构分析学生姓名:系 别:经济学与管理学系专 业:国际经济与贸易年 级:2009级学 号:指导教师:衡水学院教务处印制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论文(设计)题目衡水市外贸商品的结构分析指导教师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参考文献情况国内15篇,国外1篇,共计16篇收集参考文献时间2012年9月21日至2012年11月21日一、文献综述(一) 国外有关研究的综述一国或地区的外贸商品结构是衡量该国或地区的外贸发展情况的指标之一,它既体现了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和政策措施,也反映出了整个产业结构情况、资源情况、居民消费水平等。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分析,是国际贸易理论和实证研究中永恒的话题和最核心的领域之一。造成外贸商品结构变化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古今中外的学者从没有停止研究的步伐,他们的理论既有可取之处,也有要革除摒弃的地方。英国古典学派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先后提出了绝对优势论和比较优势论,论证了自由贸易会使参加国际贸易的各方都获利,从而增加世界经济福利。他们认为各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差异是各国生产各种商品时劳动生产率的差异造成的。前者提出的绝对优势理论,认为一国应该出口具有绝对生产优势的产品,后者提出的比较优势理论,其核心是只要两个国家两种产品劳动生产率不同,就存在贸易可能性,应该各自出口具有相对比较优势的商品,进口不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但理论只考虑单一生产要素即劳动而忽略了其他生产要素对国际贸易格局的影响,这是不现实的。因此后来,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根据在李嘉图理论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分析,提出了要素禀赋论,证明了在劳动生产率上没有多大差距的国家之间仍可以发生国际分工和贸易的可能性。主要内容有:各个国家不同生产要素的比率不同,因此要素相对价格不同;假定技术水平恒定、规模收益不变、消费者偏好相同,则一国应当出口密集使用充裕要素生产的商品,进口密集使用稀缺要素生产的商品。而在实证研究方面, “里昂惕夫之谜”的结论与赫克歇尔俄林模型是相反的,从此理论界开始出现了大量的研究以解开这个谜,但得到的结果不尽相同,解释也是多种多样。例如瓦尼克和迪亚布认为必须考虑多种要素而不是两种要素,因为供给充裕要素在讨论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时不足以解释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又如利默尔,他重新利用里昂惕夫使用过的研究数据进行测算,结果符合要素禀赋理论,而里昂惕夫的结论并不能说明问题。(二) 国内有关研究的综述国内学者关于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我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现状分析上,尤其在区域经济的结构分析上研究文献不多,但他们提出来的政策建议对改善我市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有借鉴意义,并为本文的研究提供更多的理论基础。有一些学者从产业角度研究了对外贸易商品的结构问题。如金泽松(2000)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出口贸易商品结构仍以劳动密集型商品为主,但资本技术密集型制成品的比重逐年上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商品结构的优化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李荣林(2001)也具体分析了我国贸易结构的现状,认为我国出口商品的附加值有所提升,参与国际分工水平有所提高。同时他也实证分析了对外贸易结构变化和经济转型之间的关系,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依赖的。江小涓(2007)认为比较优势、国内产业基础和市场结构、参与全球化分工程度是决定一国贸易增长和贸易结构的三类主要因素;林毅夫等人认为要素禀赋与技术差异是决定国际分工的方式与贸易结构的主要因素。樊纲、关志雄等人(2006)用显示附加值原理作为识别贸易品技术附加值高低的理论基础,并提出了具体的赋值方法,考察中国对外贸易的结构及变化趋势。而魏浩、李芬等人也从我国的对外贸易的模式变化入手,分析了我国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产业内贸易比重低于产业间贸易的变化情况,从而看出我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动趋势。(三) 总结与评述纵观以上理论研究,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大体都是从基本的生产要素和产业结构、贸易模式去研究分析商品结构的问题。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影响外贸商品结构的因素也日益丰富,因此本文会在此基础上从现代科学技术、政策、消费者、市场需求等不同角度上来全面分析外贸商品结构的特点及变化情况,从而能够为当地的外贸发展提供更为实际全面的参考和建议。二、主要参考文献:1 薛荣久.国际贸易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8.2 张曙宵.中国对外贸易结构理论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3 李荣林,张岩贵.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转型的理论与实证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4 金泽松.国际贸易结构域流向M.中国计划出版社,2000.5 戴中等编著.国际经济学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6 樊纲,关志雄,姚枝.国际贸易结构分析贸易品的技术分布J.经济研究,2006(8):66-72.7 魏浩.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历史演化与优化政策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7(10):78-80.8 江小涓.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决定因素和变化趋势J.经济研究,2007(5):34-36.9 徐光耀.我国进口商品结构与经济增长相关性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7(2):3-5.10 丁雯.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8(4):27-30.11 耿献辉.我国进出口商品结构变动及其优化基于投入产出表的实证分析J.经济家,2010(8):40-46.12 刘艳琴.基于新形势的河北产业结构调整思路J.特区经济,2010(2):53-59.13 何岚.出口商品结构调整对我国外贸发展的影响J.中国对外贸易,2011(16):111.14 杨丽华.外贸商品结构合理性评价指标的构建及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1(8):13-17.15 冯晓宁,李红英.河北省外贸出口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北方贸易,2012(4):23-25.16 Ronald H.Coase.The Institutional Structure of ProductionJ.Handbook of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Section I,2005:117-119.三、指导教师对文献综述的评价:该生对资料的搜集较认真,查阅了大量国内外的文献,并且能够精简的总结了各派学者的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