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3.14消防技术实务精.doc_第1页
2015.3.14消防技术实务精.doc_第2页
2015.3.14消防技术实务精.doc_第3页
2015.3.14消防技术实务精.doc_第4页
2015.3.14消防技术实务精.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注册消防工程师资格考试消防安全技术实务精讲胡 云Huyun_注册消防工程师考试介绍 一级注册消防工程师资格考试设置“消防安全技术实务”、“消防技术综合能力”和“消防安全案例分析”三个科目;二级注册消防工程师资格 考试设置“消防技术综合能力”和“消防安全案例分析”二个科目,各科目单独考试,单独计分。考试大纲对专业知识的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层次。掌握即 要求应考人员具备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熟悉即要求应考人员对该知识具有深刻的理解;了解即要求应考人员对该知识有正确的认识考试目的: 考查消防专业技术人员在消防安全技术工作中,依据现行消防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熟练运用相关消防专业技术和标准规范,独立辨识、分析、判断和解决消防实际问题的能力。相关重要标准规范:GB 50016-200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2014版将于2015年5月1日开始实施)GB 50045-2005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974-2014 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 (已经于2014年10月1日开始实施)GB 50140-2005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 50084-2001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2005年部分修订)GB 50098-2009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 50038-2005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相关重要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重要的部门规章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公安部令第39号,以下简称39号令)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公安部令第61号)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规定(公安部令第109号)公安部关于修改的决定(公安部令第119号)公安部关于修改的决定(公安部令第120号,以下简称120号令)公安部关于修改的决定(公安部令第121号)消防产品监督管理规定(公安部令第122号,以下简称122号令)社会消防技术服务管理规定专业技术人员考试违纪违规行为处理规定(人社部令第12号)关于印发注册消防工程师制度暂行规定和注册消防工程师资格考试实施办法及注册消防工程师资格考核认定办法的通知考 试 题 型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和消防技术综合能力科目的考试题型为选择题、简答题。 “单项选择题”要求从备选项中选择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作为答案。 “多项选择题” 的每题备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选项,错选不得分;漏选,所选的每个选题得0.5分。 “简答题”依据问题中的设问进行简要回答。在全部选择题 中,有50个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15个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个简答题,每题4分。消防安全案例分析科目考试题型包括客观题(占分值的30%) 和主观题(占分值的70%),客观题分为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主观题为综合案例分析题。三个科目试卷总分均为100分。考 试 例 题一、单项选择题 1、一栋综合楼,高60m,设有集中空调系统,地下一层为设备层,地下二层为汽车库,地上一至三层为商场,地上四层及以上是写字间。在计算消防用水量时,该建筑的火灾延续时间应按( ) h计算。 A.1 B.2 C.2.5 D.3 答案 D2、排烟防火阀是安装在排烟系统管道上,在一定时间内能满足耐火稳定性和耐火完整性要求,起隔烟阻火作用的阀门。当管道内排出的烟气温度达到( )时,阀门自动关闭。 A.100 B.200 C.180 D.280 答案 D二、多项选择题 1、某商场地上四层,地下两层,建筑高度20m,总建筑面积36000。每层建筑面积6000,地下二层商场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为11m。该商场地下部分应满足( )要求。 A设置防烟楼梯间 B设置带乙级防火门的封闭楼梯间 C货运电梯按照消防电梯设置 D设置开敞楼梯间 E设置防、排烟设施 答案 AE2、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中,下列系统 属于闭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A.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B.干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C.雨淋系统 D.水幕系统 E.预作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答案 ABE三、简答题 1、火灾的概念是什么? 2、一幢30层宾馆,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消火栓系统。请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当消防人员测试宾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末端试水装置时发现,管网末端的静压比动压高许多,原因可能是什么? (2)当测试宾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湿式报警阀的放水管路时,发现水力警铃长时间不响,原因可能是什么? (3)当在消火栓处直接按下启泵按钮时,消防控制室的控制设备应有哪几个信号反应? 三、1、火灾是指在时间和空间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2、(1)管网可能有堵塞 ; (2)报警阀通向水力警铃的管路堵塞,或该管路阀门关闭,或水力警铃损坏,或报警阀后压力大于阀前压力; (3)显示启泵按钮的位置;显示消防泵启动工作或故障状态。第一篇 消防基础知识第一章 燃烧基础知识第一节 燃烧条件所谓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燃烧发生和发展需要四个必要条件,即可燃物、助燃物、引火源和链式反应。第二节 燃烧类型一、燃烧类型分类(一) 着火(1) 点燃(2) 自燃(化学自燃、热自燃)(二) 爆炸二、闪点、燃点、自燃点的概念(一)闪点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挥发的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遇火源能够闪燃的液体最低温度(采用闭杯法测定),称为闪点。闪点是可燃性液体性质的主要标志之一,是衡量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的重要参数。闪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反之则越小。表1-1-1 常见的几种易燃或可燃液体的闪点名称闪点()名称闪点()汽油50二硫化碳30煤油3874甲醇11酒精12丙酮18苯14乙醛38乙醚45松节油35闪点是判断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以及对可燃性液体进行分类的主要依据。可燃性液体的闪点越低,其火灾危险性也越大。例如,汽油的闪点为50,煤油的闪点为3874,显然汽油的火灾危险性就比煤油大。根据闪点的高低,可以确定生产、加工、储存可燃性液体场所的火灾危险性类别:闪点28的为甲类;闪点28至60的为乙类;闪点60的为丙类(二)燃点1燃点的定义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应用外部热源使物质表面起火并持续燃烧一定时间所需的最低温度,称为燃点。(三)自燃点在规定的条件下,可燃物质产生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自燃点。在这一温度时,物质与空气(氧)接触,不需要明火的作用,就能发生燃烧。影响自燃点变化的规律:不同的可燃物有不同的自燃点,同一种可燃物在不同的条件下自燃点也会发生变化。可燃物的自燃点越低,发生火灾的危险性就越大。对于液体、气体可燃物,其自燃点受压力、氧浓度、催化、容器的材质和内径等因素的影响。而固体可燃物的自燃点,则受受热熔融、挥发物的数量、固体的颗粒度、受热时间等因素的影响。第三节 燃烧方式与特点一、气体燃烧的特点(一)扩散燃烧(二)预混燃烧二、液体燃烧的特点(一)闪燃(二)沸溢(三)喷溅三、固体燃烧的特点(一)蒸发燃烧(二)分解燃烧(三)表面燃烧(四)熏烟燃烧(阴燃)(五)动力燃烧(爆炸)第四节 燃烧产物火灾中因燃烧而产生一类物质,其成分取决于可燃物的组成和燃烧条件。大部分可燃物属于有机化合物,它们主要由碳、氢、氧、氮、硫、磷等元素组成,燃烧生成的气体一般有一氧化碳、氰化氢、二氧化碳、丙烯醛、氯化氢、二氧化硫等。(四)木材的燃烧产物木材是一种由碳、氢、氧等元素组成混合物,主要以纤维素(C6H10O5)X分子形式存在。木材在受热后发生热裂解反应,生成小分子产物。在200左右开始,即生成二氧化碳、水蒸气、甲酸、乙酸、一氧化碳等产物。第二章 火灾基础知识第一节 火灾的定义、分类与危害一、火灾的定义根据国家标准消防基本术语(第一部分) GB5907,火灾是指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二、火灾的分类根据不同的需要,火灾可以按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类。(一)按照燃烧对象的性质分类按照国家标准火灾分类 GB/T4968-2008的规定,火灾分为A、B、C、D、E、F六类。A.类火灾: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通常具有有机物性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余烬。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火灾等。B.类火灾:液体或可熔化固体物质火灾。如汽油、煤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火灾等。C.类火灾: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氢气、乙炔等。D.类火灾: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钛、锆、锂等。E.类火灾:带电火灾。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如变压器等设备的电气火灾等。F.类火灾: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如动植物油脂)火灾。(二)按照火灾事故所造成的灾害损失程度分类 依据国务院2007年4月6日颁布的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493号)中规定的生产安全事故等级标准,消防部门将火灾分为特别重大火灾、重大火灾、较大火灾和一般火灾四个等级。特别重大火灾: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重大火灾: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较大火灾: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一般火灾: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注:“以上”包括本数,“以下”不包括本数。第二节 火灾发生的常见原因一、电气电气原因引起的火灾在我国火灾中居于首位,据有关资料显示,2012年,全国因电气原因引起的火灾占火灾总数的32.2%。二、吸烟2012年,全国因吸烟引发的火灾占到了总数的6.2%。三、生活用火不慎2012年,全国因生活用火不慎引发的火灾占到了总数的17.9%。四、生产作业不慎五、设备故障六、玩火七、放火八、雷击第三节 建筑火灾蔓延的机理与途径一、建筑火灾蔓延的机理(一)热传导(二)热对流(三)热辐射二、建筑火灾的烟气蔓延三、建筑火灾发展的几个阶段图1-2-1 建筑室内火灾温度-时间曲线第四节 灭火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一、冷却二、隔离三、窒息四、化学抑制第三章 爆炸基础知识第一节 爆炸的概念及分类爆炸是物质从一种状态迅速转变成另一状态,并在瞬间放出大量能量,同时产生声响的现象。一、爆炸的定义由于物质急剧氧化或分解反应产生温度、压力增加或两者同时增加的现象,称为爆炸。二、爆炸的分类(一)物理爆炸(二)化学爆炸化学爆炸是指由于物质急剧氧化或分解产生温度、压力增加或两者同时增加而形成的爆炸现象。化学爆炸前后,物质的化学成分和性质均发生了根本的变化。1炸药爆炸2可燃气体爆炸3可燃粉尘爆炸(3)影响粉尘爆炸的因素。各类可燃性粉尘因其燃烧热的高低、氧化速度的快慢、带电的难易、含挥发物的多少而具有不同的燃烧爆炸特性。但从总体看,粉尘爆炸受下列条件制约:颗粒的尺寸。颗粒越细小其比表面积越大,氧吸附也越多,在空中悬浮时间越长,爆炸危险性越大;粉尘浓度。粉尘爆炸与可燃气体、蒸气一样,也有一定的浓度极限,即也存在粉尘爆炸的上、下限,单位用g/m表示。粉尘的爆炸上限值很大,例如糖粉的爆炸上限为13500g/m,如此高的悬浮粉尘浓度只有沉积粉尘受冲击波作用才能形成;空气的含水量。空气中含水量越高,粉尘的最小引爆能量越高;含氧量。随着含氧量的增加,爆炸浓度极限范围扩大;可燃气体含量。有粉尘的环境中存在可燃气体时,会大大增加粉尘爆炸的危险性。第二节 爆炸极限一、爆炸浓度极限可燃气体、液体蒸气和粉尘与空气混合后,遇火源会发生爆炸的最高或最低的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浓度极限,简称爆炸极限。能引起爆炸的最高浓度称爆炸上限,能引起爆炸的最低浓度称爆炸下限,上限和下限之间的间隔称爆炸范围。可燃气体、液体蒸气和粉尘与空气混合后形成的混合物遇火源不一定都能发生爆炸,只有其浓度处在爆炸极限范围内,才发生爆炸。浓度高于上限,助燃物数量太少,不会发生爆炸,也不会燃烧;浓度低于下限,可燃物的数量不够,也不会发生爆炸或燃烧。但是,若浓度高于上限的混合物离开密闭的空间或混合物遇到新鲜空气,遇火源则有发生燃烧或爆炸的危险。(一)气体和液体的爆炸(浓度)极限气体和液体的爆炸极限通常用体积百分比表示。不同的物质由于其理化性质不同,其爆炸极限也不同;即使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外界条件下,其爆炸极限也不同。如在氧气中的爆炸极限要比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范围宽,下限会降低。部分可燃气体在空气和氧气中的爆炸极限如表1-3-1所示。表1-3-1 部分可燃气体和蒸气的爆炸极限物质名称在空气中(%)在氧气中(%)下限上限下限上限氢气4.075.04.794.0乙炔2.582.02.893.0甲烷5.015.05.460.0乙烷3.012.453.066.0丙烷55.0乙烯2.7534.03.080.0丙烯2.011.02.153.0氨15.028.013.579.0环丙烷2.410.42.563.0一氧化碳12.574.015.594.0乙醚1.940.02.182.0丁烷49.0二乙烯醚1.727.01.8585.5三、爆炸极限在消防上的应用物质的爆炸极限是正确评价生产、储存过程的火灾危险程度的主要参数,是建筑、电气和其他防火安全技术的重要依据。控制可燃性物质在空间的浓度低于爆炸下限或高于爆炸上限,是保证安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的基本措施之一。具体应用有以下几方面:爆炸极限是评定可燃气体火灾危险性大小的依据,爆炸范围越大,下限越低,火灾危险性就越大;爆炸极限是评定气体生产、储存场所火险类别的依据,也是选择电气防爆型式的依据:生产、储存爆炸下限10%的可燃气体的工业场所,应选用隔爆型防爆电气设备;生产、储存爆炸下限10%的可燃气体的工业场所,可选用任一防爆型电气设备;根据爆炸极限可以确定建筑物耐火等级、层数、面积、防火墙占地面积、安全疏散距离和灭火设施;根据爆炸极限,确定安全操作规程,例如,采用可燃气体或蒸气氧化法生产时,应使可燃气体或蒸气与氧化剂的配比处于爆炸极限范围以外,若处于或接近爆炸极限范围进行生产时,应充惰性气体稀释和保护。第三节 爆炸危险源一、引起爆炸的直接原因(一)物料原因(二)作业行为原因(三)生产设备原因(四)生产工艺原因二、常见爆炸点火源表1-3-4 常见引发爆炸的点火源火源类别火源举例机械火源撞击、摩擦热火源高温热表面、日光照射并聚焦电火源电火花、静电火花、雷电化学火源明火、化学反应热、发热自燃第四章 易燃易爆危险品消防安全知识第一节 爆炸品二、爆炸品的火灾危险性(1)爆炸性。(2)敏感度。第二节 易燃气体一、易燃气体的分级易燃气体分为二级。I级:爆炸下限10%;或不论爆炸下限如何,爆炸极限范围12个百分点;II级:10%爆炸下限13%,且爆炸极限范围12个百分点。实际应用中,爆炸下限10%的气体,甲类,爆炸下限10%的气体,乙类二、易燃气体的火灾危险性(一)易燃易爆性比液体、固体易燃,且燃速快,一燃即尽。一般来说,由简单成分组成的气体,如氢气(H2)比甲烷(CH4)、一氧化碳(CO)等,比复杂成分组成的气体易燃,燃速快,火焰温度高,着火爆炸危险性大,价键不饱和的易燃气体比相对应价键饱和的易燃气体的火灾危险性大。(二)扩散性(三)可缩性和膨胀性(四)带电性(五)腐蚀性、毒害性第三节 易燃液体一、易燃液体的分类二、易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一)易燃性(二)爆炸性(三)受热膨胀性(四)流动性(五)带电性(六)毒害性第四节 易燃固体、易于自燃的物质、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一、易燃固体(一)易燃固体的分类与分级根据燃点的高低,燃烧物质可分为易燃固体和可燃固体,燃点高于300的称为可燃固体,如农副产品及其制品(也称易燃货物)。燃点低于300的为易燃固体,如大部分化工原料及其制品,但合成橡胶、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属可燃固体。(三)易燃固体的火灾危险性1.燃点低、易点燃2.遇酸、氧化剂易燃易爆3.本身或燃烧产物有毒二、易于自燃的物质三、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二)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的火灾危险性(1)遇水或遇酸燃烧性。这是此类物质的共同危险性,着火时,不能用水及泡沫灭火剂扑救,应用干砂、干粉灭火剂、二氧化碳灭火剂等进行扑救。(2)自燃性。有些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物质如碳金属、硼氢化合物,放置于空气中即具有自燃性,有的(如氢化钾)遇水能生成可燃气体放出热量而具有自燃性。因此,这类物质的贮存必须与水及潮气隔离。(3)爆炸性。一些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物质,如电石等,由于和水作用生成可燃气体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4)其他。有些物质遇水作用的生成物(如磷化物)除易燃性外,还有毒性;有的虽然与水接触,反应不很激烈,放出热量不足以使产生的可燃气体着火,但是遇外来火源还是有着火爆炸的危险性。第五节 氧化性物质和有机过氧化物一、氧化性物质这类物品本身不一定可燃,但能导致可燃物的燃烧。(二)氧化性物质的火灾危险性(1)受热、被撞分解性。(2)可燃性。(3)与可燃液体作用自燃性。(4)与酸作用分解性。(5)与水作用分解性。(6)强氧化性物质与弱氧化性物质作用分解性。(7)腐蚀毒害性。第二篇 建筑防火第一章 概述三、建筑防火的原理和技术方法(一)总平面布置(二)建筑结构防火(三)建筑材料防火(四)防火分区分隔(五)安全疏散(六)防烟排烟(七)建筑防爆和电气防火第二章 生产和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第一节 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一、评定物质火灾危险性的主要指标(一)评定气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指标爆炸极限和自燃点是评定气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指标。另外,气体的比重和扩散性、化学性质活泼性、带电性以及受热膨胀性等也都从不同角度揭示了其火灾危险性。(二)评定液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指标闪点是评定液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指标此外,液体的爆炸温度极限、受热蒸发性、流动扩散性和带电性也是衡量液体火灾危险性的标志。(三)评定固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指标对于绝大多数可燃固体来说,熔点和燃点是评定其火灾危险性的主要标志参数。此外,在评定时,还应从其反应危险性、燃烧危险性、毒害性、腐蚀性及放射性等方面进行分析。二、生产火灾危险性分类方法目前,国际上对生产厂房和储存物品仓库的火灾危险性尚无统一的分类方法。国内主要依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把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为5类,其分类及举例见表2-2-1。表2-2-1 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及举例生产类别火灾危险性特征火灾危险性分类举例甲生产时使用或产生的物质特征:1.闪点28的液体2.爆炸下限10%的气体3.常温下能自行分解或在空气中氧化即能导致迅速自燃或爆炸的物质4.常温下受到水或空气中水蒸气的作用,能产生可燃气体并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5.遇酸、受热、撞击、摩擦、催化以及遇有机物或硫磺等易燃的无机物,极易引起燃烧或爆炸的强氧化剂6.受撞击、摩擦或与氧化剂、有机物接触时能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7.在密闭设备内操作温度不小于物质本身自燃点的生产1.闪点28的油品和有机溶剂的提炼、回收或洗涤部位及其泵房,橡胶制品的涂胶和胶浆部位,二硫化碳的粗馏、精馏工段及其应用部位,青霉素提炼部位,原料药厂的非纳西汀车间的烃化、回收及电感精馏部位,皂素车间的抽提、结晶及过滤部位,冰片精制部位,农药厂乐果厂房,敌敌畏的合成厂房、磺化法糖精厂房,氯乙醇厂房,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工段,苯酚厂房的硫化、蒸馏部位,焦化厂吡啶工段,胶片厂片基厂房,汽油加铅室,甲醇、乙醇、丙酮、丁酮异丙醇、醋酸乙酯、苯等的合成或精制厂房,集成电路工厂的化学清洗间(使用闪点28的液体),植物油加工厂的浸出厂房2.乙炔站,氢气站,石油气体分馏(或分离)厂房,氯乙烯厂房,乙烯聚合厂房,天然气、石油伴生气、矿井气、水煤气或焦炉煤气的净化(如脱硫)厂房压缩机室及鼓风机室,液化石油气罐瓶间,丁二烯及其聚合厂房,醋酸乙烯厂房,电解水或电解食盐厂房,环己酮厂房,乙基苯和苯乙烯厂房,化肥厂的氢氮气压缩厂房,半导体材料厂使用氢气的拉晶间,硅烷热分解室3.硝化棉厂房及其应用部位,赛璐珞厂房,黄磷制备厂房及其应用部位,三乙基铝厂房,染化厂某些能自行分解的重氮化合物生产,甲胺厂房,丙烯腈厂房4.金属钠、钾加工房及其应用部位,聚乙烯厂房的一氯二乙基铝部位、三氯化磷厂房,多晶硅车间三氯氢硅部位,五氧化磷厂房5.氯酸钠、氯酸钾厂房及其应用部位,过氧化氢厂房,过氧化钠、过氧化钾厂房,次氯酸钙厂房6.赤磷制备厂房及其应用部位,五硫化二磷厂房及其应用部位7.洗涤剂厂房石蜡裂解部位,冰醋酸裂解厂房乙生产时使用或产生的物质特征:1.闪点28至60的液体2.爆炸下限10%的气体3.不属于甲类的氧化剂4.不属于甲类的易燃固体5.助燃气体6.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浮游状态的粉尘、纤维、闪点60的液体雾滴1.闪点28至60的油品和有机溶剂的提炼、回收、洗涤部位及其泵房,松节油或松香蒸馏厂房及其应用部位,醋酸酐精馏厂房,己内酰胺厂房,甲酚厂房,氯丙醇厂房,樟脑油提取部位,环氧氯丙烷厂房,松针油精制部位,煤油灌桶间2.一氧化碳压缩机室及净化部位,发生炉煤气或鼓风炉煤气净化部位,氨压缩机房3.发烟硫酸或发烟硝酸浓缩部位,高锰酸钾厂房,重铬酸钠(红钒钠)厂房4.樟脑或松香提炼厂房,硫磺回收厂房,焦化厂精萘厂房5.氧气站,空分厂房6.铝粉或镁粉厂房,金属制品抛光部位,镁粉厂房、面粉厂的碾磨部位、活性炭制造及再生厂房,谷物筒仓工作塔,亚麻厂的除尘器和过滤器室丙生产时使用或产生的物质特征:1.闪点60的液体2.可燃固体1.闪点60的油品和有机液体的提炼、回收工段及其抽送泵房,香料厂的松油醇部位和乙酸松油脂部位,苯甲酸厂房,苯乙酮厂房,焦化厂焦油厂房,甘油、桐油的制备厂房,油浸变压器室,机器油或变压油灌桶间,柴油灌桶间,润滑油再生部位,配电室(每台装油量60kg的设备),沥青加工厂房,植物油加工厂的精炼部位2.煤、焦炭、油母页岩的筛分、转运工段和栈桥或储仓,木工厂房,竹、藤加工厂房,橡胶制品的压延、成型和硫化厂房,针织品厂房,纺织、印染、化纤生产的干燥部位,服装加工厂房,棉花加工和打包厂房,造纸厂备料、干燥厂房,印染厂成品厂房,麻纺厂粗加工厂房,谷物加工房,卷烟厂的切丝、卷制、包装厂房,印刷厂的印刷厂房,毛涤厂选毛厂房,电视机、收音机装配厂房,显像管厂装配工段烧枪间,磁带装配厂房,集成电路工厂的氧化扩散间、光刻间,泡沫塑料厂的发泡、成型、印片压花部位,饲料加工厂房丁生产特征:1.对不燃烧物质进行加工,并在高温或熔化状态下经常产生强辐射热、火花或火焰的生产2.利用气体、液体、固体作为燃料或将气体、液体进行燃烧作其他用的各种生产3.常温下使用或加工难燃烧物质的生产1.金属冶炼、锻造、铆焊、热扎、铸造、热处理厂房2.锅炉房,玻璃原料熔化厂房,灯丝烧拉部位,保温瓶胆厂房,陶瓷制品的烘干、烧成厂房,蒸汽机车库,石灰焙烧厂房,电石炉部位,耐火材料烧成部位,转炉厂房,硫酸车间焙烧部位,电极煅烧工段配电室(每台装油量60kg的设备)3.铝塑料材料的加工厂房,酚醛泡沫塑料的加工厂房,印染厂的漂炼部位,化纤厂后加工润湿部位戊生产特征:常温下使用或加工不燃烧物质的生产制砖车间,石棉加工车间,卷扬机室,不燃液体的泵房和阀门室,不燃液体的净化处理工段,金属(镁合金除外)冷加工车间,电动车库,钙镁磷肥车间(焙烧炉除外),造纸厂或化学纤维厂的浆粕蒸煮工段,仪表、器械或车辆装配车间,氟里昂厂房,水泥厂的轮窑厂房,加气混凝土厂的材料准备、构件制作厂房注:同一座厂房或厂房的任一防火分区内有不同火灾危险性生产时,厂房或防火分区内的生产火灾危险性类别应按火灾危险性较大的部分确定。当生产过程中使用或产生易燃、可燃物的量较少,不足以构成爆炸或火灾危险时,可按实际情况确定;当符合下述条件之一时,可按火灾危险性较小的部分确定:(1)火灾危险性较大的生产部分占本层或本防火分区面积的比例小于5%或丁、戊类厂房内的油漆工段小于10%,且发生火灾事故时不足以蔓延到其他部位或火灾危险性较大的生产部分采取了有效的防火措施。(2)丁、戊类厂房内的油漆工段,当采用封闭喷漆工艺,封闭喷漆空间内保持负压、油漆工段设置可燃气体探测报警系统或自动抑爆系统,且油漆工段占其所在防火分区面积的比例不大于20%。第三章 建筑分类与耐火等级第一节 建筑分类一、按使用性质分类(1)民用建筑。按使用功能和建筑高度,民用建筑的分类见表2-3-1 。表2-3-1 民用建筑的分类名称高层民用建筑单、多层民用建筑一 类二 类住宅建筑建筑高度大于54m的住宅建筑(包括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建筑)建筑高度大于27m,但不大于54m的住宅建筑(包括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建筑)建筑高度不大于27m的住宅建筑(包括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建筑)公共建筑1.建筑高度大于50m的公共建筑2.任一楼层建筑面积大于1000的商店、展览、电信、邮政、财贸金融建筑和其他多种功能组合的建筑3.医疗建筑、重要公共建筑4.省级及以上的广播电视和防灾指挥调度建筑、网局级和省级电力调度5.藏书超过l00万册的图书馆、书库除住宅建筑和一类高层公共建筑外的其他高层民用建筑1.建筑高度大于24m的单层公共建筑。2.建筑高度不大于24m的其他民用建筑。注:表中未列入的建筑,其类别应根据本表类比确定。第二节 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及分级(一)建筑材料及制品的燃烧性能等级表2-3-2 建筑材料及制品的燃烧性能等级燃烧性能等级名称A不燃材料(制品)B1难燃材料(制品)B2可燃材料(制品)B3易燃材料(制品)第三节 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建筑构件主要包括建筑内的墙、柱、梁、楼板、门、窗等,一、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1.不燃性如钢材、混凝土、砖、石、砌块、石膏板等。2.难燃性。难燃烧性材料是指在空气中受到火烧或高温作用时难起火、难微燃、难炭化,当火源移走后燃烧或微燃立即停止的材料。如沥青混凝土、经阻燃处理后的木材、塑料、水泥、刨花板、板条抹灰墙等。3.可燃性燃烧性材料是指在空气中受到火烧或高温作用时立即起火或微燃,且火源移走后仍继续燃烧或微燃的材料。如木材、竹子、刨花板、保丽板、塑料等。二、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一)耐火极限的概念耐火极限是指建筑构件按时间-温度标准曲线进行耐火试验,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失去支持能力或完整性或失去隔火作用时止的这段时间,用小时(h)表示。其中,支持能力是指在标准耐火试验条件下,承重或非承重建筑构件在一定时间内抵抗垮塌的能力;耐火完整性是指在标准耐火试验条件下,建筑分隔构件当某一面受火时,能在一定时间内防止火焰和热气穿透或在背火面出现火焰的能力;耐火隔热性是指在标准耐火试验条件下,建筑分隔构件当某一面受火时,能在一定时间内其背火面温度不超过规定值的能力。(二)影响耐火极限的要素1.材料本身的属性2.建筑构配件结构特性3.材料与结构间的构造方式4.标准所规定的试验条件5.材料的老化性能6.火灾种类和使用环境要求(三)不同耐火等级建筑中建筑构件耐火极限的确定建筑构件的耐火性能是以楼板的耐火极限为基础,再根据其他构件在建筑物中的重要性以及耐火性能可能的目标值调整后制定的。根据火灾的统计数据来看,88%的火灾可在1.5h之内扑灭,80%的火灾可在1h之内扑灭,因此将一级(具体分级标准见下节建筑耐火等级要求)建筑物楼板的耐火极限定为1.5h,二级的定为1h,以下级别的则相应降低要求。其他结构构件按照在结构中所起的作用以及耐火等级的要求而制定了相应的耐火极限时间,如对于在建筑中起主要支撑作用的柱子,其耐火极限值要求相对较高,一级耐火等级的建筑要求3.0h,二级耐火等级建筑要求2.5h。这样的要求,对于大部分钢筋混凝土建筑来说都可以满足,但对于钢结构建筑,就必须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方可满足耐火极限的要求。第四节 建筑耐火等级要求一、厂房和仓库的耐火等级表2-3-6 不同耐火等级厂房和仓库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h)构件名称耐火等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墙防火墙不燃性3.00不燃性3.00不燃性3.00不燃性3.00承重墙不燃性3.00不燃性2.50不燃性2.00难燃性0.50楼梯间、前室的墙,电梯井的墙不燃性2.00不燃性2.00不燃性1.50难燃性0.50疏散走道两侧的隔墙不燃性1.00不燃性1.00不燃性0.50难燃性0.25非承重外墙房间隔墙不燃性0.75不燃性0.50难燃性0.50难燃性0.25柱不燃性3.00不燃性2.50不燃性2.00难燃性0.50梁不燃性2.00不燃性1.50不燃性1.00难燃性0.50楼板不燃性1.50不燃性1.00不燃性0.75难燃性0.50屋顶承重构件不燃性1.50不燃性1.00难燃性0.50可燃性疏散楼梯不燃性1.50不燃性1.00不燃性0.75可燃性吊顶(包括吊顶搁栅)不燃性0.25难燃性0.25难燃性0.15可燃性注:二级耐火等级建筑采用不燃烧材料的吊顶,其耐火极限不限。第四章 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第一节 建筑消防安全布局一、建筑选址(一)周围环境要求(二)地势条件要求(三)考虑主导风向散发可燃气体、可燃蒸气和可燃粉尘的车间、装置等,宜布置在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的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或侧风向。液化石油气储罐区宜布置在本单位或本地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并选择通风良好的地点独立设置。易燃材料的露天堆场宜设置在天然水源充足的地方,并宜布置在本单位或本地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第二节 建筑防火间距一、防火间距的确定原则影响防火间距的因素很多,火灾时建筑物可能产生的热辐射强度是确定防火间距应考虑的主要因素。(一)防止火灾蔓延(二)保障灭火救援场地需要(三)节约土地资源(四)防火间距的计算 第90页表2-4-1 厂房之间及与乙、丙、丁、戊类仓库、民用建筑等的防火间距(m)名 称甲类厂房乙类厂房(仓库)丙、丁、戊类厂房(仓库)民用建筑单、多层单、多层高层单、多层高层裙房,单、多层高层一、二级一、二级三级一、二级一、二级三级四级一、二级一、二级三级四级一类二类甲类厂房单、多层一、二级12121413121416132550乙类厂房单、多层一、二级1210121310121413三级1412141512141615高层一、二级1313151313151713丙类厂房单、多层一、二级12101213101214131012142015三级14121415121416151214162520四级1614161714161817141618高层一、二级13131513131517131315172015丁、戊类厂房单、多层一、二级12101213101214131012141513三级14121415121416151214161815四级1614161714161817141618高层一、二级13131513131517131315171513室外变、配电站变压器总油量(t)5,1025252525121520121520252010,501520251520253025502025302025303530在执行上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乙类厂房与重要公共建筑的防火间距不宜小于50m;与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不宜小于30m。单、多层戊类厂房之间及与戊类仓库的防火间距可按本表的规定减少2m,与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可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相应条款的规定执行。为丙、丁、戊类厂房服务而单独设置的生活用房应按民用建筑确定,与所属厂房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6m。(2)两座厂房相邻较高一面外墙为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不限,但甲类厂房之间不应小于4m。两座丙、丁、戊类厂房相邻两面外墙均为不燃性墙体,当无外露的可燃性屋檐,每面外墙上的门、窗、洞口面积之和各不大于该外墙面积的5%,且门、窗、洞口不正对开设时,其防火间距可按表2-4-1的规定减少25%(参见图2-4-1)。图2-4-1 厂房之间防火间距示意(三)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表2-4-4 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m)建筑类别高层民用建筑裙房和其他民用建筑一、二级一、二级三级四级高层民用建筑一、二级1391114裙房和其他民用建筑一、二级9679三 级117810四 级1491012(a)高层民用建筑之间防火间距(b)高层民用建筑与普通建筑之间间距图2-4-2 高层民用建筑防火间距示意图2-4-3 当较高一面外墙为防火墙时防火间距示意图2-4-4 当较低一面外墙为防火墙时防火间距示意三、防火间距不足时的消防技术措施防火间距由于场地等原因,难于满足国家有关消防技术规范的要求时,可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采取以下补救措施:1.改变建筑物的生产和使用性质,尽量降低建筑物的火灾危险性,改变房屋部分结构的耐火性能,提高建筑物的耐火等级。2.调整生产厂房的部分工艺流程,限制库房内储存物品的数量,提高部分构件的耐火极限和燃烧性能。3.将建筑物的普通外墙改造为防火墙或减少相邻建筑的开口面积,如开设门窗,应采用防火门窗或加防火水幕保护。 4.拆除部分耐火等级低、占地面积小,使用价值低且与新建筑物相邻的原有陈旧建筑物。5.设置独立的室外防火墙。在设置防火墙时,应兼顾通风排烟和破拆扑救,切忌盲目设置,顾此失彼。第三节 建筑平面布置二、设备用房布置(一)锅炉房、变压器室布置1燃油和燃气锅炉房、变压器室应设置在首层或地下一层靠外墙部位,但常(负)压燃油、燃气锅炉可设置在地下二层,当常(负)压燃气锅炉距安全出口的距离大于6m 时,可设置在屋顶上。2锅炉房、变压器室的门均应直通室外或直通安全出口;3锅炉房、变压器室与其它部位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 的不燃烧体隔墙和1.50h 的不燃烧体楼板隔开。4当锅炉房内设置储油间时,其总储存量不应大于1m,且储油间应采用防火墙与锅炉间隔开,当必须在防火墙上开门时,应设置甲级防火门。 (三)消防控制室布置1单独建造的消防控制室,其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2附设在建筑物内的消防控制室,宜设置在建筑物内首层的靠外墙部位,亦可设置在建筑物的地下一层,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 的隔墙和1.50h 的楼板与其它部位隔开,并应设置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四)消防设备用房布置附设在建筑物内的消防设备用房,如固定灭火系统的设备室、消防水泵房和通风空气调节机房、防排烟机房等,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 的隔墙和1.50h 的楼板与其它部位隔开。独立建造的消防水泵房,其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附设在建筑内的消防水泵房,不应设置在地下三层及以下或地下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大于10m的楼层 ,消防水泵房设置在首层时,其疏散门宜直通室外,设置在地下层或楼层上时,其疏散门应靠近安全出口。消防水泵房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电梯机房应与普通电梯机房之间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 的隔墙分开,如开门,应设甲级防火门。三、人员密集场所布置(一)观众厅、会议厅、多功能厅高层建筑内的观众厅、会议厅、多功能厅等人员密集场所,应设在首层或二、三层;当必须设在其它楼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一个厅、室的建筑面积不宜超过400。2一个厅、室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3必须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4幕布和窗帘应采用经阻燃处理的织物。(二)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歌舞厅、卡拉0K厅(含具有卡拉0K功能的餐厅)、夜总会、录像厅、放映厅、桑拿浴室(除洗浴部分外)、游艺厅(含电子游艺厅)、网吧等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以下简称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应布置在建筑的首层或二、三层,宜靠外墙设置,不应布置在袋形走道的两侧和尽端,面积按厅室建筑面积计算,这里的“一个厅、室”是指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中一个相互分隔的独立单元。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和1.00h的楼板与其它场所隔开,当墙上必须开门时应设置不低于乙级的防火门。当必须设置在其它楼层时,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不应设置在地下二层及二层以下,设置在地下一层时,地下一层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的高差不应大于10m。2一个厅、室的建筑面积不应超过200。3一个厅、室的出口不应少于两个,当一个厅、室的建筑面积小于50,可设置一个出口。 4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及防烟、排烟设施等。第五章 防火防烟分区与分隔第一节 防火分区防火分区是指采用具有较高耐火极限的墙和楼板等构件作为一个区域的边界构件划分出的,能在一定时间内阻止火势向同一建筑的其它区域蔓延的防火单元。一、厂房的防火分区表2-5-1 厂房的层数和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生产的火灾危险性类别厂房的耐火等级最多允许层数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单层厂房多层厂房高层厂房地下或半地下厂房(包括地下或半地下室)甲一级二级宜采用单层4000300030002000乙一级二级不限6500040004000300020001500丙一级二级三级不限不限2不限8000300060004000200030002000500500丁一、二级三级四级不限31不限40001000不限200040001000戊一、二级三级四级不限31不限50001500不限300060001000厂房内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按表2-5-1的规定增加1.0倍。当丁、戊类的地上厂房内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不限。厂房内局部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其防火分区的增加面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